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古代名人语录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出处、解读

21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语录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原文】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语录出处】出自《臣轨下》,作者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语录解读】父子之间缺乏信任,家庭就不会和睦。这句话强调了信任在孝的重要作用。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称帝,在执政期间,...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处、解读

20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语录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语录出处】出自《论语·里仁》。《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父母的年纪,一定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

《父母者,人之本也》出处、解读

211.父母者,人之本也【语录父母者,人之本也原文】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语录出处】出自《史记·屈原列传》,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语录解读】父母,是人出生的根本。这句话意在说明对于父母要有孝心。水有源、木有本,孝乃...

《父母唯其疾之忧》出处、解读

202.父母唯其疾之忧【语录父母唯其疾之忧原文】父母唯其疾之忧。【语录出处】出自《论语·为政》。《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孝就是)纵使自己生病也担忧父母的那种当下产生的感情。什么是孝?孔子给出一个判别的标准,因为自己生病而使得父母担心,更使得...

《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出处、解读

232.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语录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原文】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语录出处】出自《管子·霸言》。《管子》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政治家管仲及其门人弟子言行事迹的书。【语录解读】想争取成就大事业的人,必须首先争取人们的拥护信赖。管仲认为,“求天下之精材”、“收天下之豪杰”是实现国家富强兴...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处、解读

5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语录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原文】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语录出处】出自《道德经》(又称《老子》),作者老子,本名李聃或李耳,其著作《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只有做到了不争,...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出处、解读

4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语录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原文】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语录出处】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是一部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孟子认为,对本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处、解读

49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语录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语录出处】出自《春望》,作者杜甫。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处、解读

27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语录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原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语录出处】顾宪成撰联。顾宪成是明代学者,创办了东林书院,著有《顾端文遗书》等。【语录解读】这句话为...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处、解读

131.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语录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语录出处】出自《石灰吟》,作者于谦。于谦是明代政治家,为官廉洁,深受百姓爱戴,有《于忠肃集》传世。【语录解读】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出处、解读

30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语录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语录出处】出自《诫子书》,作者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语录解读】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这句话主旨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处、解读

17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语录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语录出处】出自《诫子书》,作者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杰出的军事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语录解读】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使志向明确;如果不能使自己静下心...

《飞鸟尽,良弓藏》出处、解读

399.飞鸟尽,良弓藏【语录飞鸟尽,良弓藏原文】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语录出处】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著有《史记》,《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语录解读】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这两句话是说给统治...

《放于利而行,多怨》出处、解读

416.放于利而行,多怨【语录放于利而行,多怨原文】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语录出处】出自《论语·里仁》。《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很多的怨恨。这句话点出了交友中注意的事项。交友的时候,如果单纯是为了利益而相交,...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出处、解读

23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语录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原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语录出处】出自《管子·治国》。《管子》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政治家管仲及其门人弟子言行事迹的书。【语录解读】治国的道理,一定是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了国家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国家就难以治理...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处、解读

36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语录出处】出自《礼记》。《礼记》是一部重要的关于典章制度的书籍,是“十三经”之一。【语录解读】豫:同“预”,准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必须要...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出处、解读

154.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语录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原文】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语录出处】出自《辛未会试程策二》,作者张居正。张居正是明代政治家、改革家,著有《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语录解读】法律没有古与今的区别,只要与当今时势相适宜,...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出处、解读

362.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语录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原文】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语录出处】出自《管子·形势》。《管子》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政治家管仲及其门人弟子言行事迹的书。【语录解读】矜:夸耀。专:独断专行。骄傲自满,独断专行,这是做事的灾祸。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很重视人才。鲜明地提出“夫争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出处、解读

40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语录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原文】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语录出处】出自《周易》。《周易》也称《易经》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语录解读】同心:亲密无间。利:锋利。断金:割断金属。两人同心协力,就像刀那样锋利,其力...

《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出处、解读

455.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语录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原文】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语录出处】出自《郁离子》,作者刘基。刘基,字伯温,是明代人,博通经史,著有《百战奇略》等书。【语录解读】多疑的人,不可与他共事;心存侥幸的人,也不可与他谈论国...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处、解读

32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语录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原文】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语录出处】出自《道德经》(又称《老子》),作者老子,本名李聃或李耳,其所著《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若是说话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适当保持沉默,把话说到适可而止为妙。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处、解读

352.多行不义,必自毙【语录多行不义,必自毙原文】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语录出处】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这句话出自于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之口...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处、解读

22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语录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原文】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语录出处】出自《题三义塔》,作者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近现代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呐喊》、《彷徨》、《野草》等。【语录解读】灾难过后,弟兄们相逢,过去的仇怨烟消云散、不复存在,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处、解读

30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原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录出处】出自《画旨》,作者刘彝。刘彝是北宋人,著有《七经中议》、《明善集》等书。【语录解读】不仅要读很多书,还要走很多路。这句话指出了为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成一种追求。“读万卷书”强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处、解读

30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原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录出处】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作者杜甫。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语录解读】...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出处、解读

28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语录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原文】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语录出处】出自《白鹿洞二首》,作者王贞白。王贞白是唐代诗人,著有《灵溪集》。【语录解读】专心地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那...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出处、解读

26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录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原文】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录出处】出自《三国志·魏书·董遇传》,作者陈寿。陈寿是西晋史学家,撰有《三国志》。【语录解读】读书如果读上一百遍,意思也就显而易见了。读书读得多了,自然能逐渐了解它的含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处、解读

48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语录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语录出处】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王维是盛唐时著名诗人,诗、画成就很高,著有《王右丞集》。【语录解读】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出处、解读

29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原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录出处】出自《礼记》。《礼记》是一部重要的关于典章制度的书籍,是“十三经”之一。【语录解读】陋:浅薄。独自学习,如果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变得学识浅陋,见识不广。这句话指出在学习的过程,朋友之间相互...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出处、解读

26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语录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原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语录出处】出自《师说》,作者韩愈。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韩昌黎集》等。【语录解读】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这句话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相...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处、解读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语录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语录出处】出自《周易》。《周易》也称《易经》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语录解读】大地厚广,可以承载万物,君子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成功来源于辛...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出处、解读

381.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语录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原文】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语录出处】出自《尚书·大禹谟》。《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五经”之一。【语录解读】帝德应当使政治美好,政治在于养民。这一段话中所谈到的“善政”,与儒家主张的“德政”、“仁政”是同一意思,就是...

《德不孤,必有邻》出处、解读

9.德不孤,必有邻【语录德不孤,必有邻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语录出处】出自《论语·里仁》。《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这句话指出了道德传播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只要自己有德行,就可...

《德,国家之基也》出处、解读

7.德,国家之基也【语录德,国家之基也原文】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语录出处】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德行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古代的统治者,注重德政,强调以德服人,通过施行德政来治理国家。春...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出处、解读

438.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语录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原文】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语录出处】出自《吕氏春秋·不苟轮·赞能》。《吕氏春秋》又名《吕览》,由战国时秦相吕不韦组织编著,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杂家著作。【语录解读】得到十匹(暗指许多)良马,不如得到一个伯乐。这句...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出处、解读

336.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语录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原文】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语录出处】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语录解读】季布:人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处、解读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语录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语录出处】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一部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畔(pàn):同“叛”。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出处、解读

41.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语录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原文】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语录出处】出自《中庸》。《中庸》由孔子的后裔子思所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中庸之道离人并不遥远,只是人们在修道过程中故弄玄虚,使得道远离了人。“道”(中庸之道)是众人之道,它...

《道不同,不相为谋》出处、解读

412.道不同,不相为谋【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语录出处】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这句话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无法共事。东汉时,管宁与华歆在一起读书学习。一天...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做楚囚相对》出处、解读

461.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做楚囚相对【语录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做楚囚相对原文】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语录出处】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出处、解读

368.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语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原文】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语录出处】出自《史记·春申君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语录解读】应当决断的时候不决断,反过来自己倒霉。这句话说明有智慧的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当断则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处、解读

49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语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语...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出处、解读

113.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语录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原文】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语录出处】出自《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作者陈寿。陈寿是西晋史学家,撰有《三国志》。【语录解读】我这里只有“远志”这种草药,而没有“当归”这种...

《但能心静即身凉》出处、解读

194.但能心静即身凉【语录但能心静即身凉原文】但能心静即身凉。【语录出处】出自《题恒寂师禅室》,作者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白氏长庆集》等传世。【语录解读】只要心静身体就会清凉。这句诗似有寓意,颇耐琢磨。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当时,白居易在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心静自然凉...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出处、解读

193.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语录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原文】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语录出处】出自《丹青引赠曹霸将军》,作者杜甫。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有《杜工部集...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出处、解读

125.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语录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原文】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语录出处】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作者李百药,唐代人。《北齐书》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的历史。【语录解读】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愿做陶器得保全。这句话突出了做人的气节和操守。据《北齐书》记...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出处、解读

8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语录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原文】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语录出处】出自《后汉书·陈蕃传》,作者范晔。范晔是南北朝时史学家,著有《后汉书》。【语录解读】一个有志向的人生活在世上,应该以治理天下为己任,难道能只打扫一间屋子吗?这句话道出了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出处、解读

1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语录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原文】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语录出处】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是一部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但凡成就大事的人,都有救民济世之心。这里的赤子之心,是指一种伟大的人格,保...

《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出处、解读

62.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语录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原文】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语录出处】出自《论衡》,作者王充。王充为东汉思想家,著有《论衡》。【语录解读】大器:贵重货物,这里比喻大才。贵重的器物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制成,非常珍贵的货物很晚才能出售出去。这句话比喻大才要经过长期的磨炼之后才能...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处、解读

309.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语录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原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语录出处】出自《和董传留别》,作者苏轼。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有《东坡集》、《东坡乐府》等集传世。【语录解读】缯(zēnɡ):古代的一种丝织品。虽然穿着质地粗糙的衣服度过了一生,...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处、解读

38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语录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原文】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语录出处】出自《国语·周语下》。《国语》约成书于战国时,记录了周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等诸侯国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语录解读】顺随善良就像登山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一样迅速坠落...

《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出处、解读

175.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语录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原文】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语录出处】出自《荆门军上元设厅皇极讲义》,作者陆九渊。陆九渊是南宋理学家,与朱熹齐名,史称“朱陆”。有《象山先生全集》传世。【语录解读】心如果是中正的,没有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出处、解读

24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语录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语录出处】出自《悯农》,作者李绅。李绅是唐代诗人,其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语录解读】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处、解读

50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语录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语录出处】出自《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有《临川集》。【语录解读】从京口到瓜洲只隔一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出处、解读

95.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语录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原文】百战归来力不任,消磨神骏老骎骎;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岁月淹延官路杳,风尘荏苒塞垣深;短歌声断银壶缺,常记当年烈士吟。【语录出处】出自《老马》,作者郝经。郝经是元代人,著有《行人志》、《陵川集》等书。【语录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处、解读

49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语录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语录出处】出自《静夜思》,作者李白。李白是唐朝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等,有《李太白集》传世。【语录解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处、解读

46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语录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语录出处】出自《蜀相》,作者杜甫。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出处、解读

15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语录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语录出处】出自《道德经》(又称《老子》),作者老子,本名李聃或称李耳。《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担惊受怕,好像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老子从自身角度出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出处、解读

198.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语录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原文】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语录出处】出自《菜根谭》,作者洪应明。洪应明是明代人,著有《菜根谭》。【语录解读】花开花落,岁月轮回,看庭前,一个“闲”字...

《持志如心痛》出处、解读

96.持志如心痛【语录持志如心痛原文】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语录出处】出自《传习录》,作者王守仁。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著有《大学问》、《传习录》等。【语录解读】保持自己的志向,就如同心在疼痛,思想都被这种疼痛吸引了,哪里有空闲说无意义的话和管无意义的事。...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出处、解读

3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语录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语录出处】出自《论语·八佾》。《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处、解读

356.朝闻道,夕死可矣【语录朝闻道,夕死可矣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语录出处】出自《论语·里仁》。《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早晨若知道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甘心。孔子所说的“道”不是浅显的道理,而是他的政治理想—仁政。人要“闻道...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出处、解读

450.常格不破,人才难得【语录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原文】常格不破,人才难得。【语录出处】包拯语录。包拯是北宋人,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语录解读】如果不破除常规,就很难招揽到人才。这句话是北宋包拯说的,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他才招揽了公孙策、展昭、张龙、赵虎等各有专长的人才。在选人用人的实践中,既...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处、解读

37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原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语录出处】出自《文心雕龙·知音》,作者刘勰。刘勰是南北朝时文学理论家,著有《文心雕龙》。【语录解读】弹奏上千首曲子后才了解音乐,看过上千把剑后才能真正辨别出剑器...

《参考文献》出处、解读

参考文献1.〔宋〕陆九渊〔.明〕王阳明撰.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2.〔清〕顾炎武.顾炎武文选[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09.3. 钱锺书.宋诗选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2-05.4. 南怀瑾.易经杂说[M].上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出处、解读

25.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语录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原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语录出处】出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语录解读】资:资助。帅:统帅。才能,是道德的辅助;道德,是才能的统帅。...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出处、解读

262.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语录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原文】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语录出处】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由战国时秦相吕不韦组织编著,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杂家著作。【语录解读】宗:根本。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这是发生各种灾祸的根本原因。这句话强调了人贵...

《不知常,妄作,凶》出处、解读

351.不知常,妄作,凶【语录不知常,妄作,凶原文】不知常,妄作,凶。【语录出处】出自《道德经》(又称《老子》),作者老子,本名李聃或李耳,其所著《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如果你不懂得这些自然规律,而一意孤行、蛮干,那就凶多吉少了。老子的这句话说明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来...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处、解读

38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语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语录出处】出自《论语·泰伯》。《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这句话是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去乱参谋不属于自己职权范畴...

《不以一眚掩大德》出处、解读

6.不以一眚掩大德【语录不以一眚掩大德原文】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语录出处】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眚(sh...

《不以物挫志》出处、解读

74.不以物挫志【语录不以物挫志原文】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语录出处】出自《庄子·外篇·天地》。《庄子》又名《南华经》,由战国时庄子及其门徒所著,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挫:降低、摧折。不要因为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庄子告诉我们,“不以物挫志”...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处、解读

39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语录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语录出处】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是一部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如果不凭借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形和圆形的。这句话说明了凡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处、解读

196.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语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原文】吾家洗矾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语录出处】出自《墨梅》,作者王冕。王冕是元代人,诗画兼善,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语录解读】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出处、解读

189.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语录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原文】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语录出处】出自《六祖坛经》,作者六祖慧能。六祖慧能是唐代人,世称禅宗六祖,是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语录解读】如果不悟,佛就是众生;一念悟了,众生就是佛。...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处、解读

11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语录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语录出处】出自《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有《临川集》。【语录解读】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了山...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处、解读

65.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语录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原文】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语录出处】出自《宛陵录》,作者裴休。裴休是唐代政治家,著有《锺陵录》、《宛陵录》等。【语录解读】要不是经历如此一番透彻心骨的寒冷,梅花又怎能有如此扑鼻的芳香呢?这句话的寓意是,成功要经...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出处、解读

172.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语录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原文】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语录出处】出自《后汉书·陈寔传》,作者范晔。范晔是南北朝时史学家。著有《后汉书》。【语录解读】一个不善良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

《不轻寡,不劫于敌,慎始慎终》出处、解读

332.不轻寡,不劫于敌,慎始慎终【语录不轻寡,不劫于敌,慎始慎终原文】不轻寡,不劫于敌,慎始慎终。【语录出处】出自《孙膑兵法》,作者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语录解读】不因敌军数量少而轻视它,不为强大的敌人所逼迫,自始至终都要谨慎从事。慎始是慎终的开端,只有从头抓起,打好...

《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解读

30.不迁怒,不贰过【语录不迁怒,不贰过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语录出处】出自《论语·雍也》。《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贰:再,重复。不迁怒于人,不重复...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出处、解读

17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语录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原文】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语录出处】出自《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陶渊明是魏晋时期诗人、文学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语录解读】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是陶渊明援引黔娄之...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出处、解读

11.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语录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语录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如果能够不记恨人家,别人对自己的怨恨也就少了。春秋时期的伯夷、叔齐为人高洁,他们从不跟恶...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处、解读

6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语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原文】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语录出处】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史...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出处、解读

56.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语录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原文】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语录出处】出自《庄子·杂篇·渔父》。《庄子》又名《南华经》,由战国时庄子及其门徒所著,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别人。这句话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地去做,任何问题都能解决。西汉...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出处、解读

3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语录出处】出自《论语·里仁》。《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不担心没有官位,而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才能担任这项职位。不难看出,地位、爵禄经常...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处、解读

15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语录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语录出处】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德才兼备的君子,无论做人...

《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出处、解读

215.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语录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原文】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语录出处】出自《温公家范》,作者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语录解读】不担心母亲不慈爱,担心的是母亲只懂得慈爱却不懂得教育。这句名言说明母亲对...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出处、解读

200.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语录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原文】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语录出处】出自《水调歌头·游泳》,作者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现代革命家、理论家和诗人,精通书法,擅长诗词,有多种作品传世。【语录解读】不管有什么困难,保持一个平常心,在困难面前走路就像在散步一样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处、解读

25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录出处】出自《论语·述而》。《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悱:想说可是无法恰当地说出来。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出处、解读

10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语录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语录出处】出自《荀子·劝学》,作者荀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处、解读

25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录出处】出自《中庸》。《中庸》由孔子后裔子思所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动。这...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出处、解读

25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原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语录出处】出自《论语·子张》。《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笃:忠实,一心一意。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处、解读

26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原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录出处】出自《稼说送张琥》,作者苏轼。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有《东坡集》、《东坡乐府》等集传世。【语录解读】广博地学习知识而有所辨别,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即将大有作为。这句话是大文豪苏轼求学与做人的基本观...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处、解读

341.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语录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原文】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语录出处】出自《傅子·口铭》,作者傅玄。傅玄,西晋文学家、思想家,参与编写《魏书》。【语录解读】疾病是从嘴里进去的,祸患是从嘴里出来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说话做事时,该说的话说,不该说的话不说,要讲究一个度。这句谚语在我...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出处、解读

244.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语录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原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沾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语录出处】出自《蚕妇》,作者张俞。张俞是宋代诗人,著有《白云集》。【语录解读】全身上下穿着昂贵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辛苦劳动的养蚕人!这句诗讽刺了贫富分化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诗中语...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出处、解读

485.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语录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原文】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语录出处】出自汉乐府《悲歌行》。乐府是西汉时政府建立的音乐机构,用来收集、保存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语录解读】悲歌一曲代替思家的哭泣,登高望远权当回到了故乡。这句诗道出了离乡在外的游子流离呻吟的...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出处、解读

466.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语录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原文】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语录出处】出自《杭州召还乞郡状》,作者苏轼。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有《东坡集》、《东坡乐府》等集传世。【语录解读】我报效国家的忠心坚持不渝,一直到死而后止。这句话出自苏轼给宋哲宗上奏的奏状。当时诗人任杭州知州。上奏...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出处、解读

475.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录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原文】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录出处】出自《日知录》,作者顾炎武。顾炎武是清初思想家、学者,著有《肇域志》、《日知录》等作品。【语录解读】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句话说明了...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出处、解读

225.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语录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原文】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语录出处】出自《论语·尧曰》。《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语录解读】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这是周武王伐纣以后分封诸侯时说的话。作为天子,心怀百姓。在儒家...

《百闻不如一见》出处、解读

370.百闻不如一见【语录百闻不如一见原文】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语录出处】出自《汉书·赵充国传》,作者班固。班固是东汉史学家,著有《汉书》。【语录解读】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眼看一下。这句话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凡事不能只靠猜测和想象行事,必须从实际出发,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处、解读

12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语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原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语录出处】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李白。李白是唐朝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等,有《李太白集》传世。【语录解读】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