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成语大全/《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典故、今译、智慧解读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典故、今译、智慧解读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春秋时代,郑国有一位贤大夫名叫公孙侨,字子产,他心地仁厚,体恤百姓。当时郑国国内政治稳定,民生安乐,大臣子产辅政有功。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郑国的公子子驷杀了郑僖公,立僖公五岁的儿子做了国君,称简公。子驷将国家的政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并且命郑穆公的儿子子国担任司马,子耳担任司空,子孔担任司徒。郑国的大夫尉止与子驷...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左传·襄公十年》

春秋时代,郑国有一位贤大夫名叫公孙侨,字子产,他心地仁厚,体恤百姓。当时郑国国内政治稳定,民生安乐,大臣子产辅政有功。

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郑国的公子子驷杀了郑僖公,立僖公五岁的儿子做了国君,称简公。子驷将国家的政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并且命郑穆公的儿子子国担任司马,子耳担任司空,子孔担任司徒。

郑国的大夫尉止与子驷矛盾很深,在各路诸侯攻打郑国的紧急关头,子驷硬是削减了尉止的战车数量,在尉止杀敌有功的时候,也千方百计地压制他。这些行为让尉止更加憎恨子驷,于是决定加以报复。郑简公三年(公元前563年),尉止联合几个平日与子驷有仇怨的人,带兵闯进子驷所住的西宫,刺杀了子驷、子国和子耳,并把简公挟持到北宫。子孔因为事先听到了风声,有所准备,所以才幸免于难。后来,在大夫子产等各方面力量的配合下,叛乱很快被平息了,子孔也得以接替子驷的位置,主持国政。

鉴于前次的叛乱,子孔准备用强硬的手段来管理郑国,他先制定了一份所谓的“盟书”,规定了很多严厉苛刻的条令,要求大臣们都要无条件地执行。这种专制政策,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上至大夫,下到百姓,都不肯听他的。于是,子孔决定先拿几个反对呼声最高的人开刀,好震慑一下朝廷内外所有流露出不满情绪和敢于反抗的人。

子产得知子孔的想法后,劝阻道:“您不要乱杀人!这样会引起全国的恐慌。依我看,还是把盟书烧了,平息众怒吧!”子孔听后很不高兴地说:“制定纲纪盟书,这是为了安定国家。如果因为一些人反对就把它烧了,那不成了众人执政了吗?那样的话,国家不就乱套了吗?”

子产解释说:“正所谓‘众怒难犯,专欲难成’。众人的怒气难以冒犯,一个人专断独权也是难以办成大事的。如今,这两个‘难’字您都占上了,想要使国家安定,那是不可能的。不如把盟书烧掉,您得到了国家政权,众人也得到了安宁,这不是很好吗?否则,不单是国家,您自己的处境也是很危险的。”

子孔听完子产的一番话,心中十分紧张,暗想:是啊,这样一来我非但得不到国家政权,还要白白搭上性命。于是,子孔立刻命人烧了盟书,又做了许多安抚的工作,郑国才慢慢安定下来。

【成语今说】

专欲,一个人的欲望。众人的愤怒不能触犯,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

【智慧语林】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子驷独揽大权,独断专行,终为尉止所杀。子孔企图用强硬的手段来治理国家,幸亏有子产好言相劝,子孔焚毁“盟书”,郑国才慢慢安定下来。看来,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企业,独断专行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广开言路,广纳良言。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