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成语大全/《自坏长城》典故、今译、智慧解读

《自坏长城》典故、今译、智慧解读

自坏长城《南史·檀道济传》南北朝时期,宋国有位大将名叫檀道济,他曾跟随宋武帝刘裕北伐,屡建战功,官至太尉参军。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任命他为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为解除北魏对宋的威胁,文帝命檀道济统军北伐。宋军前部到彦之进军河南,收复洛阳、虎牢等地,但很快又失守,退驻滑台。第二年一月,檀道济率师救援滑台,军至寿张,遇魏安平公乙旃眷。檀...

自坏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

南北朝时期,宋国有位大将名叫檀道济,他曾跟随宋武帝刘裕北伐,屡建战功,官至太尉参军。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任命他为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为解除北魏对宋的威胁,文帝命檀道济统军北伐。宋军前部到彦之进军河南,收复洛阳、虎牢等地,但很快又失守,退驻滑台。第二年一月,檀道济率师救援滑台,军至寿张,遇魏安平公乙旃眷。檀道济领军奋勇冲击,大破魏军,并乘胜北进,前后二十余日,连战三十余次,宋军多捷,进抵历城。魏将叔孙建一面督军正面迎击,一面纵轻骑绕出其后,焚烧粮草,致使宋军乏食,不能再进。此时,魏军已攻下滑台,数军交攻檀道济。四面遇敌,军粮又断,檀道济不得不引军南还。魏军乘机追击,宋军畏惧。檀道济乘夜命军卒以少数米粒覆盖于沙上,以迷惑魏军。魏军误以为宋军仍有余粮,不敢再追,只是集结于宋军四周。檀道济又命军卒披甲执锐,自己却乘舆便服,谈笑风生,泰然镇定,引军徐徐而还。魏军见状,疑有埋伏,不敢进逼。毫发未损的檀道济率军返回京城。

檀道济立功颇多,威名日重,左右心腹都是百战之将,他的几个儿子又多具才气,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当时,文帝久病不愈,执掌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及领军将军刘湛担心文帝去世后,难以钳制檀道济,便对文帝屡进谗言,劝其尽早除掉檀道济,以绝后患。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檀道济奉诏回京。临行前,其妻向氏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召,恐有大祸。”檀道济却说:“我率师抵御外寇,镇守边境,不负国家,国家又怎么会负我心!”于是坦然入京。适逢文帝病情好转,卧榻召见,文帝慰勉鼓励,让他返阙议事,用心边防。不料檀道济刚要启程,文帝病情加剧。刘湛劝刘义康不可放虎归山,于是假托王命,以收买人心、图谋不轨之名逮捕檀道济,旋加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檀道济的十一个儿子及薛彤、高进之等大将。临刑前,檀道济又气又恨,一口气喝下一斛酒,愤怒地喊道:“你们这是在拆毁自己的长城啊!”

檀道济被枉杀,国人痛心。消息传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诸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文帝再令众将北伐。东线屡遭挫败,致使魏人直逼宋都。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长叹一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可此时檀道济已屈死十四年了。

【成语今说】

长城,比喻自己的事业和最可依靠的人。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智慧语林】

一代名将檀道济为南朝宋国立下汗马功劳,威名传遍四海,但终因功高震主,遭奸人猜忌酿成杀身大祸。这种自坏长城的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南宋名将岳飞、明朝重臣于谦和袁崇焕都是死于统治者的猜忌。今天的管理者们应当吸取教训,信任人才,不要做出自毁长城的蠢事。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