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长短经/长短经《卑政三三》原文、注释、赏析

长短经《卑政三三》原文、注释、赏析

卑政三三任道以通其险,立法以理其差。使贤愚不相异,能鄙不相遗,此至理之术。明俗务,不贵奇【经文】《淮南子》曰:“济溺人以金玉,不如寻常之纆①。”韩子曰:“百日不食以待粱肉,饿者不肯。”此言政贵卑以济事者也。何以言之?韩非曰:“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为上智之所难也,则人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厌者,不待粱肉而饱;短褐②不完者,不须文绣而好。...

卑政三三

任道以通其险,立法以理其差。使贤愚不相异,能鄙不相遗,此至理之术。

明俗务,不贵奇

【经文】

《淮南子》曰:“济溺人以金玉,不如寻常之纆①。”韩子曰:“百日不食以待粱肉,饿者不肯。”此言政贵卑以济事者也。何以言之?韩非曰:“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为上智之所难也,则人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厌者,不待粱肉而饱;短褐②不完者,不须文绣而好。以是言之,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而缓者非务也。今所治之政,人间之事。夫妇之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智之所难论,则其于人过远矣。是知微妙之言,非人务也。”故《尹文子》曰:“凡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不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不为。”故君子所言者,不出于名法、权术;所为者不出于农稼、军阵,周务而已。

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群,勇欲绝众。夫独行之贤,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辩,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与征阵。凡此四者,乱之所由生也。

故圣人任道以通其险,立法以理其差。

使贤愚不相异,能鄙不相遗,此至理之术。

故叔孙通欲起礼,汉高帝曰:“得无难乎?”对曰:“夫礼者,因时世人情而为之节文者也。”张释之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无甚高论,令今可施行。”由是言之,夫理者,不因时俗之务而贵奇异,是饿者百日以待粱肉,假人金玉以救溺子之说矣。

【注释】

①纆(mò):绳子。

②短褐:指粗劣的衣服。

【译文】

《淮南子》上说:“救助溺水的人,给他金玉等珍宝,不如给他一根平常的绳子。”韩非子说:“很多天吃不上饭的人,让他等有了黄粱米饭和肉食之后再吃,饿着的人一定不同意。”这就是说,治理国家以浅近易行为贵,才能把事情办好。为什么这样说呢?韩非子说:“人们所说的智谋之人讲的微妙高深的道理,即使是智力较高的人也是感到难以理解的。现在为普通人立法,却尽讲智力较高的人也难以明白的道理,那么普通人也就更无法弄明白了。所以糟糠都吃不饱的人,是不会等有了黄粱米饭和肉食后再去吃饭的;连粗麻织的短衣都穿不上的人,是不须有了绣花的绸衣才喜欢穿的。由此说来,治理国家的事,急迫的事解决不了,可以缓一步的事情就用不着去做。所以《尹文子》说:“凡是虽有些道理却对于治国没有帮助的,君子不去谈论它;虽然有能力但于具体事情上没有好处的,君子不必去做。”所以君子所说的道理,不越出名法和权术的范围;君子所做的事情,不超出种田务农,行军布阵的事情。这就是说,合于急用的才努力去做。

现在世上有些人,品行想要比所有的人高,办事要比所有的人强,能言善辩想要出群,勇力想要超众。但是,出众的品行却并不能教化人民;超众的办事能力并不能合于急用;杰出的口才也不能挨门挨户地去游说;过人之勇,却不一定能和大家一起去行军打仗。总之,这四种超众之处,不过是产生祸乱的根源而已。

所以古代圣明之君随顺大道来通过险阻,树立法度来理顺各种差别。

使聪明的人和愚笨的人不互相轻视,能巧的和粗俗的不互相抛弃,这是最好的治理国家的办法。

所以叔孙通要制定礼仪,汉高祖说:“不会很难吧!”叔孙通回答说:“礼这种东西,是随着时世人情而制定用来节制虚文的。”张释之对文帝讲论治国的道理,文帝说:“讲得浅近些,不要有太高深的道理,只要现在可以施行的就好。”由此看来,如果治理国家不依从时俗急需的事去做,而以奇异为贵,那就是犯了饿了多日的人让他等待黄粱米饭和肉食,借给别人金玉珍宝去拯救溺水者一样的错误理论。

【评析】

《卑政》一文给我们的启迪是:无论做什么事,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要当科学家,不要立即就去搞哥德巴赫猜想,梦想短期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而首先要学好最基本的数、理、化。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