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长短经/长短经《败功三一》原文、注释、赏析

长短经《败功三一》原文、注释、赏析

败功三一智者之举事也,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自古然矣。败变成,祸转福【经文】《文子》曰:“有功,离仁义者必见疑;有罪,不失人心者必见信。故仁义者,天下之尊爵也。”何以言之?昔者楚共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谷之罪也。若以宗庙之灵,得保首领以没,请为灵若厉①,大夫许诸?”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夫事君者,从其善不从其过...

败功三一

智者之举事也,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自古然矣。

败变成,祸转福

【经文】

《文子》曰:“有功,离仁义者必见疑;有罪,不失人心者必见信。故仁义者,天下之尊爵也。”何以言之?昔者楚共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谷之罪也。若以宗庙之灵,得保首领以没,请为灵若厉①,大夫许诸?”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夫事君者,从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之共②乎?”大夫从之。此因过以为恭者也。

魏将王昶、陈泰兵败,大将军以为己过。习凿齿论曰:“司马大将军引二败以为己过,过销而业昌,可谓智矣。”夫忘其败而下思其报,虽欲勿康,其可得乎?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上下离心,贤愚释体,是楚再败而晋再克,谬之甚矣。夫人君苟统斯理,行虽失而名扬,兵虽挫而战胜,百败犹可,况再败乎!此固败以成功者也。故知智者之举事也,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自古然矣。

【注释】

①厉:滥杀无辜的意思。

②共:通“恭”,知过能改的意思。

【译文】

《文子》上说:“即使有功,如果失去了仁义,也一定会被疑忌;即使有罪,假如不失民心,也一定会受到信任。”所以说,仁义是天下最尊贵的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呢?过去楚共王患病的时候,把大夫们召集到身边,说:“我缺乏德行,从年纪很小的时候便开始主持国政,却不能继承前代君主的余绪,使楚国的军队连吃败仗,这是我的罪过啊。假若由于祖宗的保佑,使我能寿终正寝,我请求你们给我加上‘灵’或者‘厉’的谥号,不知大夫们同意吗?”待到楚共王死了之后,大夫子囊说:“不能按大王的遗命来加谥号。因为侍奉国君的原则是,听从他正确的命令而不服从他不正确的命令。楚国是威名赫赫的大国,自从他君临朝政之后,对南方诸国或安抚或征伐,使之归顺,对于中原华夏诸国也加以教训,可见受上天的恩宠非常大。有这么大的恩宠,却能自知其过,难道不可以谥为‘共’吗?”大夫们采纳了子囊的意见。这就是由于有了过错反而尊谥为“恭”的例子。

三国时曹魏的将军王昶、陈泰先后打了败仗,大将军司马懿却把责任自己承担起来。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上说:“司马大将军把两次失败的责任都自己承担起来,实际上不仅消除了过错,而且使功业更加昌盛起来,这可以说是明智的人了。”人民不计较他的失败却想为他效力,即使并未想让事业昌盛,又怎么能昌盛不起来呢?假如他们讳言失败,推托责任,找借口把错误归咎于种种因素,就会使上下离心离德,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解体,走向对立,这样就会使楚国再次失败,晋国也会再次被敌人打垮,那样的话,错误就更大了。假如国君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即使行动失败了,但美名却可扬遍天下,军事上虽受了挫折,但战略上却取得了胜利,即使打了多次败仗也关系不大,何况只打了两次败仗呢?这就是由于失败反而成功的道理。由此可知明智的人办事,往往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胜,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啊。

【评析】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善于总结教训,纠正失误,是可以转败为胜的。但是转败为胜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要有勇气承认失败,不能怨天尤人,推卸责任;二要善于总结教训;三要有不屈不挠的毅力。具备这三个基本前提,才有可能转败为胜,因祸得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