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中华历史/同文馆与广方言馆

同文馆与广方言馆

同文馆与广方言馆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与帝国主义列强交涉中屡遭失败,认为语言文字不通,受外人欺蒙,也是一个原因​‍‌‍​‍‌‍‌‍​‍​‍‌‍​‍‌‍​‍​‍‌‍​‍‌​‍​‍​‍‌‍​‍​‍​‍‌‍‌‍‌‍‌‍​‍‌‍​‍​​‍​‍​‍​‍​‍​‍​‍‌‍​‍‌‍​‍‌‍‌‍‌‍​。清咸丰十年(1860),恭亲王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办理外交​...

同文馆与广方言馆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与帝国主义列强交涉中屡遭失败,认为语言文字不通,受外人欺蒙,也是一个原因​‍‌‍​‍‌‍‌‍​‍​‍‌‍​‍‌‍​‍​‍‌‍​‍‌​‍​‍​‍‌‍​‍​‍​‍‌‍‌‍‌‍‌‍​‍‌‍​‍​​‍​‍​‍​‍​‍​‍​‍‌‍​‍‌‍​‍‌‍‌‍‌‍​。清咸丰十年(1860),恭亲王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办理外交​‍‌‍​‍‌‍‌‍​‍​‍‌‍​‍‌‍​‍​‍‌‍​‍‌​‍​‍​‍‌‍​‍​‍​‍‌‍‌‍‌‍‌‍​‍‌‍​‍​​‍​‍​‍​‍​‍​‍​‍‌‍​‍‌‍​‍‌‍‌‍‌‍​。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设立,但官员们大多不懂外语,于是恭亲王等人又奏请挑选天资聪慧、年在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于是,京师同文馆就于同治元年(1862)七月应运而生,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同文馆刚开办时仅设英文馆,次年,法文馆和俄文馆相继成立。同治六年(1867)增设算学馆,传授天文、算学、理化。同治十一年(1872)又添设德文馆,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设东文(日文)馆。

同文馆的学生来源后来扩大范围,“应由八旗满、蒙、汉内择其资质聪慧、现习清文、年在十五岁上下者,每旗各保送二至三名,由臣酌量录取,挨次传补”。教学工作由总教习、教习负责。除汉文外,其他课程的教习多数是外国人。

开办同文馆的目的在于培养洋务人才。但于1900年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而被迫停办,并于1901年年底并入京师大学堂。

同治二年(1863),江苏巡抚李鸿章以上海交涉事件较多为理由,经清政府批准,仿效京师同文馆在上海开设了广方言馆,遴选上海邻近地区14岁以下的俊秀儿童入学。广方言馆不像京师同文馆那样只利用礼拜休业日学习汉文,而是将经史小学列为正课。学生也以外国语文为主课,兼修史地与自然科学。3年后毕业,分派到各通商督抚衙门及海关监督,充任翻译官承办洋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广方言馆改为兵工中学堂,成为五年制的中等工业学堂。

同治三年(1864),广州仿效上海方言馆,也设立了广方言馆,又称“广州同文馆”。该馆主要为培养八旗子弟翻译人才而设,学生不过数十名,每10人中以旗籍8人、汉籍2人为准。当时只讲授英文,兼学浅近的算学。后来添设东文(日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学生名额逐渐增加。到光绪三十一年,改名为广州译学馆,成为介乎中学堂和大学堂之间,与大学预科同级的五年制高等学堂。

(张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