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中华历史/中国古代铜镜的制作

中国古代铜镜的制作

中国古代铜镜的制作铜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生活日用品,用以照面​‍‌‍​‍‌‍‌‍​‍​‍‌‍​‍‌‍​‍​‍‌‍​‍‌​‍​‍​‍‌‍​‍​‍​‍‌‍‌‍‌‍‌‍​‍‌‍​‍​​‍​‍​‍​‍​‍​‍​‍‌‍​‍‌‍​‍‌‍‌‍‌‍​。在铜镜未流行前,人们用铜鉴盛水照面,故镜又称“鉴”​‍‌‍​‍‌‍‌‍​‍​‍‌‍​‍‌‍​‍​‍‌‍​‍‌​‍​‍​‍...

中国古代铜镜的制作

铜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生活日用品,用以照面​‍‌‍​‍‌‍‌‍​‍​‍‌‍​‍‌‍​‍​‍‌‍​‍‌​‍​‍​‍‌‍​‍​‍​‍‌‍‌‍‌‍‌‍​‍‌‍​‍​​‍​‍​‍​‍​‍​‍​‍‌‍​‍‌‍​‍‌‍‌‍‌‍​。在铜镜未流行前,人们用铜鉴盛水照面,故镜又称“鉴”​‍‌‍​‍‌‍‌‍​‍​‍‌‍​‍‌‍​‍​‍‌‍​‍‌​‍​‍​‍‌‍​‍​‍​‍‌‍‌‍‌‍‌‍​‍‌‍​‍​​‍​‍​‍​‍​‍​‍​‍‌‍​‍‌‍​‍‌‍‌‍‌‍​。铜镜的正面平滑有光泽,背面一般都铸有各种题材的花纹或字铭,是研究古代装饰图案的重要资料​‍‌‍​‍‌‍‌‍​‍​‍‌‍​‍‌‍​‍​‍‌‍​‍‌​‍​‍​‍‌‍​‍​‍​‍‌‍‌‍‌‍‌‍​‍‌‍​‍​​‍​‍​‍​‍​‍​‍​‍‌‍​‍‌‍​‍‌‍‌‍‌‍​。不同时期的铜镜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它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较兴盛的时期,最突出的是战国、汉代和唐代。过去研究铜镜的资料多为盗掘出土,并且多出于淮河一带。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发掘,出土了几面商代的铜镜,把过去认为铜镜产生于春秋时期或战国时期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几百年,但其制作仍以战国、汉代和唐代最为精美。铜镜的合金成分主要是铜、锡、铅,其中铜为65%~72%;锡为22%~25%;铅为3%~8%。宋代以后的铜镜中还有锌的成分。这种合金比例是铸造铜镜的最佳比例,用这种铜锡合金铸镜,既便于研磨(如唐代诗人孟郊诗云: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又能使铜镜具有最大的光洁度,而其镜面的富锡层氧化后,在青铜表面产生极薄的一层氧化锡透明薄膜,这种稳定致密的薄膜称为“水银沁”、“水银石”、“水银包浆”,在古时也是很珍奇的,只要膜不被破坏,埋藏一两千年,镜面也不会锈蚀。

关于铜镜的铸造,在先秦时期的书中就有了记载,《诗经·邶风·柏舟》篇中就有“我心匪鉴,不可以茹”的诗句。铜镜的制作要通过制范、浇铸、刮削、研磨、抛光、开光等工序。先制成坯子,再将坯子放入模子中印出所需要的花纹,最后再把加工成型的镜坯放到火炉中进行加温烧制。在镜坯中加入铅可以降低烧制时所需要的温度。铅的含量越高,烧制需要的温度就越低。这不仅简化了铜镜加工的难度,使制作变得更容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铜镜制作的工艺水平。铅的加入、制作工艺的发展、生产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铜镜的普及,使铜镜从原来贵族才能拥有的奢侈品逐渐成为一种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普通日用品。

虽然铅被广泛应用在青铜器的制造中,但就我国现在的考古发现来讲,还没有发现哪个古代人是因为中毒而死亡的,即铅的使用并没有对古代人的健康构成威胁,这也可以成为我国青铜器制造水平之高的一个表现。

(马一玲)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