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中华历史/庄宗灭蜀

庄宗灭蜀

庄宗灭蜀【内容提要】《庄宗灭蜀》叙述了五代时期前蜀太子王元膺(yīng)之乱,后主王衍时政治败坏,以及后唐攻灭前蜀等史事​‍‌‍​‍‌‍‌‍​‍​‍‌‍​‍‌‍​‍​‍‌‍​‍‌​‍​‍​‍‌‍​‍​‍​‍‌‍‌‍‌‍‌‍​‍‌‍​‍​​‍​‍​‍​‍​‍​‍​‍‌‍​‍‌‍​‍‌‍‌‍‌‍​。前蜀高祖王建,原立次子王元膺为太子​‍‌‍​‍‌‍‌‍​‍​...

庄宗灭蜀

【内容提要】

《庄宗灭蜀》叙述了五代时期前蜀太子王元膺(yīng)之乱,后主王衍时政治败坏,以及后唐攻灭前蜀等史事​‍‌‍​‍‌‍‌‍​‍​‍‌‍​‍‌‍​‍​‍‌‍​‍‌​‍​‍​‍‌‍​‍​‍​‍‌‍‌‍‌‍‌‍​‍‌‍​‍​​‍​‍​‍​‍​‍​‍​‍‌‍​‍‌‍​‍‌‍‌‍‌‍​。

前蜀高祖王建,原立次子王元膺为太子​‍‌‍​‍‌‍‌‍​‍​‍‌‍​‍‌‍​‍​‍‌‍​‍‌​‍​‍​‍‌‍​‍​‍​‍‌‍‌‍‌‍‌‍​‍‌‍​‍​​‍​‍​‍​‍​‍​‍​‍‌‍​‍‌‍​‍‌‍‌‍‌‍​。高祖永平三年(913年),王元膺因与内枢密使唐道袭争权,起兵攻杀唐道袭​‍‌‍​‍‌‍‌‍​‍​‍‌‍​‍‌‍​‍​‍‌‍​‍‌​‍​‍​‍‌‍​‍​‍​‍‌‍‌‍‌‍‌‍​‍‌‍​‍​​‍​‍​‍​‍​‍​‍​‍‌‍​‍‌‍​‍‌‍‌‍‌‍​。王建发兵平乱,王元膺兵败被杀。王建幼子王衍,得其母徐贤妃与内飞龙使唐文扆(yǐ)、中书侍郎张格之助,被立为太子。光天元年(918年),王建病卒,王衍嗣位,是为前蜀后主。

王衍即位之后,不理政事,骄奢淫逸,军国大政,悉委于权臣宦官,以致国势日衰。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后唐客省使李严出使前蜀,返回后具陈前蜀情况,并建议出兵伐蜀。后唐庄宗深以为然。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庄宗任命魏王李继岌为西川四面行营都统,枢密使郭崇韬为东北面行营都招讨,统兵六万伐蜀。而此时前蜀后主王衍从宦官、秦州节度使(治秦州,治今甘肃秦安西北)王承休之请,正前往秦州游览,途中闻知唐兵西上,竟毫不在意。唐军越过大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前蜀武兴节度使(治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王承捷率凤、兴(治顺政,今陕西略阳)、文(治曲水,今甘肃文县西南)、扶(治同昌,今四川南坪东北)四州归降。至此王衍方如梦初醒,任命王宗勋、王宗俨、王宗昱(yù)为三招讨,率兵迎战。王宗勋等与唐军相遇,一战即败,王衍闻讯,才返回成都(今四川成都)。唐军遂乘胜进军,所至州县,皆望风而降,唐军顺利到达绵州(治巴西,今四川绵阳东北)。王衍知大势已去,遣使请降。不久,李继岌到达成都,王衍率百官出城迎降,前蜀灭亡。后唐军自出师至灭蜀,历时仅七十天。

次年,后主王衍与其宗族被押送长安(今陕西西安),举族被杀于秦川驿。

纵情声色、不恤国事的王衍,终落得一个国破家亡、死于非命的可悲下场。

【原文】

后梁均王乾化三年。蜀太子元膺豭喙龅齿,目视不正,而警敏知书,善骑射,性狷急猜忍[1]。蜀主命杜光庭选纯静有德者使侍东宫,光庭荐儒者许寂、徐简夫[2]。太子未尝与之交言,日与乐工群小嬉戏无度,僚属莫敢谏[3]。秋七月,蜀主将以七夕出游[4]。丙午,太子召诸王大臣宴饮,集王宗翰、内枢密使潘峭、翰林学士承旨高阳毛文锡不至,太子怒曰:“集王不来,必峭与文锡离间也[5]。”大昌军使徐瑶、常谦素为太子所亲信,酒行,屡目少保唐道袭,道袭惧而起[6]。丁未旦,太子入白蜀主曰:“潘峭、毛文锡离间兄弟[7]。”蜀主怒,命贬逐峭、文锡,以前武泰节度使兼侍中潘炕为内枢密使[8]。太子出,道袭入,蜀主以其事告之。道袭曰:“太子谋作乱,欲召诸将、诸王以兵锢之,然后举事耳[9]。”蜀主疑焉,遂不出。道袭请召屯营兵入宿卫,许之,内外戒严[10]

【注文】

[1]蜀:即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891年,唐壁州(治今四川通江)刺史王建攻取成都(今四川成都),进而陆续扩占土地。903年,唐封为蜀王。907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蜀,史称前蜀。925年为后唐所灭。历二主,自王建称帝起共十八年。  太子元膺:即王元膺(892—913年)。字昌美,原名宗懿(yì),更名元坦、元膺。前蜀高祖王建次子。初封遂王,武成元年(908年)立为太子,判六军,创天武神机营,开永和府,置官属。后与内枢密使唐道袭争权,起兵杀道袭。王建发兵平乱,他被杀。  豭(jiā)喙(huì)龅(bāo)齿:公猪嘴巴,牙齿外突。豭,公猪。喙,嘴。龅齿,龅牙,牙齿突露在唇外。  狷(juàn)急猜忍:褊狭急躁、猜忌残忍​‍‌‍​‍‌‍‌‍​‍​‍‌‍​‍‌‍​‍​‍‌‍​‍‌​‍​‍​‍‌‍​‍​‍​‍‌‍‌‍‌‍‌‍​‍‌‍​‍​​‍​‍​‍​‍​‍​‍​‍‌‍​‍‌‍​‍‌‍‌‍‌‍​。

[2]蜀主:即前蜀高祖王建。  杜光庭(850—933年):字圣宾(一作宾圣),处州缙(jìn)云(今浙江缙云)人,一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末,举进士不第,入天台山为道士。后避乱入蜀,仕王建父子,官任谏议大夫,赐号广成先生、传真天师。晚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文,著有《广成集》《道德真经广圣义》等道教典籍。又著有传奇小说《虬(qiú)髯(rán)客传》。  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亦用以指太子。  许寂(?—936年):字闲闲,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栖于四明山学《易》,后随赵匡明奔蜀。王建建蜀,拜左谏议大夫,判门下省,后擢吏部侍郎。前蜀后主王衍即位时,一度被贬官。后为礼部尚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蜀灭,随王衍入后唐,至洛阳,以尚书致仕。

[3]交言:交谈。  乐工:歌舞演奏艺人。  群小:指仆从,下人。

[4]七夕:节日名。又称乞巧节,始于汉代。古代神话传说,农历七月初七之夜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旧时民间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乞求智巧的风俗。

[5]宗翰:即王宗翰(?—917年)。本姓孟,王建之姊子,被王建收为养子,赐姓名。封集王,加同平章事。曾为招讨使,率军攻打岐州、凤州。  潘峭(qiào):生卒年不详,祖籍河西(今甘肃、青海黄河以西)。王建称帝后,官拜宣徽北院使,迁内枢密使。一度被贬逐,元膺之乱后,复职。后领武泰节度使、同平章事。  高阳:县名。治所在今河北高阳。  毛文锡:生卒年不详。字平珪,高阳(今河北高阳)人。年十四,登进士第。不久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后历任礼部尚书、判枢密院事,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又贬为茂州司马。蜀亡,随王衍降唐。不久,复事孟氏。与欧阳炯(jiǒng)等五人以小词为后蜀后主孟昶(chǎng)所赞赏。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余首。

[6]大昌军使:官名。大昌,军名,为后蜀高祖的禁卫部队,其统兵将领称为军使。  徐瑶(?—913年):字伯玉,长葛(今河南长葛)人。从王建入蜀,勇猛善格斗,积功至大昌军使。后率兵奉太子元膺攻唐道袭,王建发兵讨伐,将他杀死。  目:看。  少保:官名,即太子少保。西晋时始置,为东宫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辅官,掌辅助东宫三师辅导、教谕太子。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合称三少,多由朝中大臣兼领​‍‌‍​‍‌‍‌‍​‍​‍‌‍​‍‌‍​‍​‍‌‍​‍‌​‍​‍​‍‌‍​‍​‍​‍‌‍‌‍‌‍‌‍​‍‌‍​‍​​‍​‍​‍​‍​‍​‍​‍‌‍​‍‌‍​‍‌‍‌‍‌‍​。隋唐五代时多用作加官、赠衔或安置退免大臣,不再负辅导太子之责,亦无实际职掌。  唐道袭(?—913年):阆(làng)州(治今四川阆中)。初为王建舞童,相貌俊美,善花言巧语,颇有心计。后渐预谋画,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迁枢密使,进太子少保。终被太子元膺所杀。

[7]旦:早上,清晨。

[8]贬逐:贬官放逐。  武泰节度使:方镇名。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置黔州经略招讨观察使,唐末升为黔南节度使,治黔州(治彭水,今四川彭水)。领黔、施(治清江,今湖北恩施)、夷(治绥阳,今贵州凤冈)、辰(治沅陵,今湖南沅陵)、思(治务川,今贵州沿河东北)等十二州,辖境相当于今北至四川綦(qí)江、湖北建始,南抵广西桂林、东兰,西至贵州毕节,东抵湖南溆(xù)浦、黔阳地区。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号武泰军。乾宁(894—898年)后历为成汭(ruì)、王建、马殷割据。  潘炕(?—914年):字凝梦,潘峭之兄。为人有器量,历任武泰节度使,兼侍中,内枢密使。在太子元膺死后,屡请立太子。王衍被立为太子后,他称疾告老。国有大疑,特遣使向他询问。一说他在蜀亡后入后唐,官蜀州刺史。

[9]锢(gù):禁锢。

[10]屯营兵:屯驻在军营中的部队。  入宿卫:入宫值宿警卫。

【译文】

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前蜀太子王元膺长得嘴似公猪,牙齿外露,两眼斜视,但机警敏捷,通晓诗书,善于骑马射箭,性情褊狭急躁,猜忌残忍。前蜀高祖王建命令杜光庭挑选纯正稳重、有道德修养的人,让他们侍奉太子,杜光庭推荐了儒生许寂、徐简夫。太子不曾跟他们交谈过,而是整天与乐工下人戏耍玩闹,没有节制,他的下属官吏没人敢去劝谏。秋季七月,前蜀高祖准备在七夕节这天出游。丙午(初六日),太子召集诸王和大臣举行宴会,集王王宗翰、内枢密使潘峭、翰林学士承旨高阳人毛文锡没有到场,太子发怒说:“集王不来,肯定是潘峭与毛文锡从中挑拨离间。”大昌军使徐瑶、常谦一向被太子所亲近信任,在酒宴进行中,不时地盯着少保唐道袭看,唐道袭害怕,起身离去。丁未(初七日)早晨,太子入宫禀告前蜀高祖说:“潘峭、毛文锡离间我们兄弟。”前蜀高祖大怒,下令将潘峭、毛文锡贬官放逐,任命前武泰节度使兼侍中潘炕为内枢密使。太子出来以后,唐道袭进入宫中,前蜀高祖把这些事告诉了他。唐道袭说:“太子图谋作乱,想把诸将、诸王召集在一起,用兵士把他们禁锢起来,然后再进行叛乱。”前蜀高祖听后,对太子产生了怀疑,于是不再出游。唐道袭奏请召集屯驻在军营中的部队入宫值宿警卫,前蜀高祖答应了他的请求,在皇宫内外实行戒严。

【原文】

太子初不为备,闻道袭召兵,乃以天武甲士自卫,捕潘峭、毛文锡至,之几死,囚诸东宫[1]。又捕成都尹潘峤,囚诸得贤门[2]。戊申,徐瑶、常谦与怀胜军使严璘等各帅所部兵奉太子攻道袭[3]。至清风楼,道袭引屯营兵出拒战,道袭中流矢,逐至城西,斩之。杀屯营兵甚众,中外惊扰。

【注文】

[1]天武:军名。为前蜀侍卫亲军之一。  (zhuā):打,击打。

几:几乎。

[2]成都:府名。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改蜀郡置,治所在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唐时领有成都、华阳、新都、新繁、双流、广都等十县,辖境相当于今成都市的大部分。时为前蜀国都。  峤:音qiáo。

[3]怀胜:军名。为前蜀侍卫亲军之一​‍‌‍​‍‌‍‌‍​‍​‍‌‍​‍‌‍​‍​‍‌‍​‍‌​‍​‍​‍‌‍​‍​‍​‍‌‍‌‍‌‍‌‍​‍‌‍​‍​​‍​‍​‍​‍​‍​‍​‍‌‍​‍‌‍​‍‌‍‌‍‌‍​。  璘:音lín。

【译文】

太子元膺起初没作防备,闻知唐道袭召集兵马,便率领天武军兵士进行自卫,把潘峭、毛文锡抓来,把他俩打得几乎死去,然后囚禁在东宫之中。又逮捕了成都尹潘峤,囚禁在得贤门。乾化三年(913年)七月戊申(初八日),徐瑶、常谦与怀胜军使严璘等人各自率领所掌管的军队跟随太子攻打唐道袭。到达清风楼时,唐道袭率领屯营兵出来抵御作战,唐道袭被流箭射中,太子的军队追到城西,杀掉了他。并杀死很多屯营兵,皇宫内外惊恐混乱。

【原文】

潘炕言于蜀主曰:“太子与唐道袭争权耳,无他志也。陛下宜面谕大臣以安社稷。”蜀主乃召兼中书令王宗侃、王宗贺、前利州团练使王宗鲁等,使发兵讨为乱者徐瑶、常谦等[1]。宗侃等陈于西球场门,兼侍中王宗黯自大安门梯城而入,与瑶、谦战于会同殿前,杀数十人,余众皆溃[2]。瑶死,谦与太子奔龙跃池,匿于舰中[3]。及暮,稍定[4]。己酉旦,太子出就舟人匄食,舟人以告,蜀主遣集王宗翰往慰抚之[5]。比至,太子已为卫士所杀。蜀主疑宗翰杀之,大恸不已。左右恐事变,会张格呈慰谕军民榜,读至“不行斧钺之诛,将误社稷之计”,蜀主收涕曰:“朕何敢以私害公[6]!”于是下诏废太子元膺为庶人[7]。宗翰奏诛手刃太子者,元膺左右坐诛死者数十人,贬窜者甚众[8]。庚戌,赠唐道袭太师,谥忠壮,复以潘峭为枢密使[9]

【注文】

[1]王宗侃(?—923年):本姓田,雅州(治今四川雅安)人,一说许昌(今河南许昌)人。王建养子。随王建入西川,以功表雅州刺史。王建称帝后,官至兼中书令。后主王衍时,封乐安王,加尚父,又进封魏王。乾德五年(923年)卒。

王宗贺:籍贯及生卒年不详。王建赐姓名,收为养子。曾任指挥使、兴元留后,官至加中书令。  利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义城郡置,治绵谷(今四川广元)。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义昌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利州。领有绵谷、胤(yìn)山、嘉川、葭(jiā)萌、益昌、景谷六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广元、旺苍及陕西宁强等区。  王宗鲁:籍贯及生卒年不详。王建养子,官至武兴军节度使。

[2]西球场:王建所建造的马球场。  王宗黯(àn):籍贯及生卒年不详。本姓吉,名谏。初为王建帐下牙将,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破杨守厚有功,赐姓名王宗黯。王建称帝后,官兼侍中。后主王衍时,封琅琊郡王。  大安门:成都子城(大城中建造的小城。当为前蜀皇城)北门。  梯城而入:用梯登城而入。

[3]龙跃池:隋时修筑成都子城时,取土形成的人工湖。原名摩诃(hē)池,五代时改龙跃池。故址在今成都市区内。

[4]稍定:逐渐平定。稍,逐渐,慢慢地。

[5]舟人:船夫。  匄(gài)食:乞讨食物。匄,古“丐”字,乞求​‍‌‍​‍‌‍‌‍​‍​‍‌‍​‍‌‍​‍​‍‌‍​‍‌​‍​‍​‍‌‍​‍​‍​‍‌‍‌‍‌‍‌‍​‍‌‍​‍​​‍​‍​‍​‍​‍​‍​‍‌‍​‍‌‍​‍‌‍‌‍‌‍​。

[6]张格(?—约926年):字义师,一说字承之。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尚书左仆射张浚之子。唐末入成都,王建称帝,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曾助王衍为太子,又依附宦官唐文扆(yǐ),与司徒毛文锡等争权夺利。王衍即位后,被贬为茂州刺史,再贬为维州司户。后复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蜀亡,随百官至洛阳,被后唐授为三司副使,不久卒于任。  榜:榜文,告示。  斧钺(yuè)之诛:用斧钺诛杀,即死刑。钺,一种像大斧的古代兵器;诛,杀死。

[7]废太子元膺为庶人:废黜元膺的太子名位而贬为平民。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8]手刃:亲手杀死。刃,用作动词,杀。  坐:入罪,定罪。  贬窜:贬谪放逐。

[9]赠:追赠,死后追封官爵。

【译文】

潘炕向前蜀高祖进言说:“太子不过是与唐道袭争权罢了,并没有其他的想法。陛下应当当面告谕大臣来安定国家。”前蜀高祖于是召集兼中书令王宗侃、王宗贺、前利州团练使王宗鲁等人,派他们发兵讨伐作乱的徐瑶、常谦等人。王宗侃等人在西球场门列阵,兼侍中王宗黯从大安门用梯子登城而入,与徐瑶、常谦在会同殿前交战,杀了几十人,其余的部众全都逃散。徐瑶被杀死,常谦与太子逃到龙跃池,躲藏在战舰之中。到了傍晚,局势才慢慢安定下来。乾化三年(913年)七月己酉(初九日)早晨,太子出来向船夫讨要食物,船夫把情况报告上去,前蜀高祖派集王王宗翰前去抚慰太子。等到达时,太子已经被卫士杀死。前蜀高祖怀疑是王宗翰杀了他,大哭不止。左右大臣害怕会再发事变,正巧张格呈上安慰告谕军民的榜文,当读到“不用斧钺诛杀,将贻误国家的大计”时,前蜀高祖收住眼泪说:“朕怎么敢因私情而损害国事!”于是颁布诏书,废黜太子元膺为平民。王宗翰奏请诛杀亲手杀死太子的人,元膺身边的人被定罪而杀的有几十人,被贬官放逐的人很多。庚戌(初十日),追赠唐道袭为太师,谥号为忠壮,又任命潘峭为枢密使。

【原文】

冬十月,蜀潘炕屡请立太子,蜀主以雅王宗辂类己,信王宗杰才敏,欲择一人立之[1]。郑王宗衍最幼,其母徐贤妃有宠,欲立其子,使飞龙使唐文扆讽张格上表请立宗衍[2]。格夜以表示功臣王宗侃等,诈云受密旨,众皆署名[3]。蜀主令相者视诸子,亦希旨言“郑王相最贵[4]”。蜀主以为众人实欲立宗衍,不得已许之,曰:“宗衍幼懦,能堪其任乎[5]?”甲午,立宗衍为太子。

【注文】

[1]宗辂(lù):即王宗辂(?—926年)。前蜀高祖王建第三子,为后宫宋氏所生。封雅王,后徙封豳(bīn)王。后唐灭蜀后,他与王衍等全族被杀于长安秦川驿。  类己:像自己。类,类似,像。  宗杰:即王宗杰(?—918年)。王建第八子,为乔妃所生。封信王。元膺之乱后,王建有改立他为太子之意,而他暴死。

[2]宗衍:即前蜀后主王衍。  徐贤妃(?—926年):唐眉州刺史徐耕之女,王建之妃,王衍生母。王衍嗣位后尊为顺圣皇太后,与其妹徐太妃交结佞臣,卖官鬻爵。后与王衍一同被杀。  飞龙使:官名。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置,由宦官充任,掌飞龙厩(jiù)马匹管理,唐代宗以后职权有所扩大​‍‌‍​‍‌‍‌‍​‍​‍‌‍​‍‌‍​‍​‍‌‍​‍‌​‍​‍​‍‌‍​‍​‍​‍‌‍‌‍‌‍‌‍​‍‌‍​‍​​‍​‍​‍​‍​‍​‍​‍‌‍​‍‌‍​‍‌‍‌‍‌‍​。  唐文扆(?—918年):前蜀宦官。前蜀高祖时为内飞龙使,典禁兵,参与机密。与徐贤妃、张格朋比为奸。高祖病危,他欲除去诸大臣,不果,被贬为眉州刺史,又流放雅州。后主王衍即位后,被杀。

[3]示:给……看。

[4]相者:相面的人。  希:迎合。

[5]堪:胜任。

【译文】

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冬季十月,前蜀潘炕屡次请求册立太子,前蜀高祖王建认为雅王王宗辂很像自己,信王王宗杰才思敏捷,想选择其中一人立为太子。郑王王宗衍年纪最小,他的母亲徐贤妃受到前蜀高祖的宠爱,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便让飞龙使唐文扆暗示张格向前蜀高祖上章表,请求册立王宗衍。张格当夜把写好的章表拿给功臣王宗侃等人看,诈称是受了皇帝的密旨,因此众臣都署了名。前蜀高祖让相面的人观看各个儿子相貌,相面的人也迎合所谓的密旨说“郑王的相貌最尊贵”。前蜀高祖认为众人确实想立王宗衍,没有办法而答应了他们,说:“宗衍年幼懦弱,能胜任太子的大任吗?”甲午(二十六日),册立王宗衍为太子。

【原文】

四年春正月丙子(1),主命太子判六军,开崇勋府,置僚属,(至境上而别)[后更谓之天策府[1]]。

【注文】

[1]判六军:掌管六军。六军为唐五代时皇帝的禁军,前蜀六军各部军号不详。  开崇勋府:崇勋府,府署名。此谓开建崇勋府,设置官僚机构,治理军国大事。  天策府:本为唐朝的府署名。唐武德四年(621年),为酬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平洛阳王世充大功而特置,以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掌国之征讨,总判府事,位在亲王、三公之上,职位尊贵。五代时有的政权亦置天策府。

【译文】

后梁乾化四年(914年)春季正月丙午(初九日),前蜀高祖王建命太子王宗衍掌管六军,开建崇勋府,设置僚属,后来又改称天策府。

【原文】

秋八月戊子,以内枢密使潘峭为武泰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翰林学士承旨毛文锡为礼部尚书、判枢密院[1]

【注文】

[1]枢密院:官署名。唐永泰时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唐末始用朝臣。十国中多置枢密院,典掌军事机密等事。

【译文】

后梁乾化四年(914年)秋季八月戊子(二十四日),前蜀高祖王建任命内枢密使潘峭为武泰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翰林学士承旨毛文锡为礼部尚书、判枢密院。

【原文】

贞明三年秋七月,蜀飞龙使唐文扆居中用事,张格附之,与司徒、判枢密院事毛文锡争权[1]。文锡将以女适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庾传素之子,会亲族于枢密院,用乐,不先表闻,蜀主闻乐声,怪之,文扆从而谮之[2]。八月庚寅,贬文锡茂州司马,其子司封员外郎询流维州,籍没其家;贬文锡弟翰林学士文晏为荣经尉,传素罢为工部尚书[3]。以翰林学士承旨庾凝绩权判内枢密院事[4]。凝绩,传素之再从弟也[5]

【注文】

[1]居中用事:在朝中当权。用事,指当权。

[2]庾(yǔ)传素:籍贯及生卒年不详。仕前蜀高祖王建,任蜀州刺史,累官至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天汉元年(917年),为宦官唐文扆所谮,罢为工部尚书。未几,改任兵部尚书。后主王衍即位,加太子少保,复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前蜀亡,降后唐,授刺史。  用乐:演奏音乐。  表闻:上表章使皇帝闻知。

[3]茂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汶山郡为会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茂州,治汶山(今四川茂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通化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茂州。领汶山、汶川、石泉、通化四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北川、汶川及茂县等地。  司封员外郎:官名。尚书省吏部司封司次官,掌封爵、命妇、朝会及赐予等事​‍‌‍​‍‌‍‌‍​‍​‍‌‍​‍‌‍​‍​‍‌‍​‍‌​‍​‍​‍‌‍​‍​‍​‍‌‍‌‍‌‍‌‍​‍‌‍​‍​​‍​‍​‍​‍​‍​‍​‍‌‍​‍‌‍​‍‌‍‌‍‌‍​。  维州:州名。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置,治薛城(今四川理县东北)。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维川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维州。领薛城、小封二县,辖境相当于今四川理县地。  籍没:登记没收。  文晏:毛文锡之弟。生卒年不详。有文才,善制诰,前蜀高祖时,官至翰林学士,因受其兄牵连,被贬为荣经尉。后官至兵部侍郎。著有《西园集》《昌城后寓集》等。  荣经:县名。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属雅州。在今四川荥经。  尉:县尉,掌一县军事。  工部尚书:官名。隋时始置,唐五代因之。为尚书省工部长官,正三品。掌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总判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事。中唐以后,渐为不治部务之空衔,本部事务实由侍郎主之。

[4]庾凝绩: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庾传素同曾祖弟。原为前蜀翰林学士承旨,后拜礼部尚书、内枢密使。高祖王建病危时,将中外财赋、中书除授及诸司刑狱之事,全委他主之。  权判:暂时掌管。

[5]再从弟:同曾祖弟,堂弟。

【译文】

后梁贞明三年(917年)秋季七月,前蜀飞龙使唐文扆在朝中当权,张格依附于他,与司徒、判枢密院事毛文锡争权。毛文锡准备把女儿嫁给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庾传素的儿子,在枢密院里聚会亲族,演奏音乐,但事先没有上表奏报,前蜀高祖听到音乐声,感到奇怪,唐文扆便乘机诬陷毛文锡。八月庚寅(十三日),把毛文锡贬为茂州司马,把他的儿子司封员外郎毛询流放到维州,并没收了他的家产;把毛文锡的弟弟翰林学士毛文晏贬为荣经县尉,庾传素被罢免原职降为工部尚书。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庾凝绩暂时掌管内枢密院事。庾凝绩是庾传素的堂弟。

【原文】

四年。蜀太子衍好酒色,乐游戏。蜀主尝自夹城过,闻太子与诸王斗鸡击毬喧呼之声,叹曰:“吾百战以立基业,此辈其能守之乎[1]!”由是恶张格,而徐贤妃为之内主,竟不能去也[2]。信王宗杰有才略,屡陈时政,蜀主贤之,有废立意[3]。二月癸亥,宗杰暴卒,蜀主深疑之。

【注文】

[1]夹城:两边筑有高墙的通道。

[2]内主:在内作主。  去:去掉,罢斥。

[3]贤之:认为他贤能。

【译文】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前蜀太子王衍喜好酒色,乐于游戏。前蜀高祖曾从夹城经过,听到太子与诸王斗鸡击球的喧闹呼喊之声,叹息说:“我身经百战而建立的基业,这些人能守住它吗!”因此憎恶张格,但徐贤妃在内为张格作主,终究不能罢斥他。信王王宗杰具有才能谋略,多次陈述对时政的看法,前蜀高祖认为他贤能,便有了废黜王衍重立太子之意。二月癸亥(二十日),王宗杰暴病而死,前蜀高祖对此深感怀疑。

【原文】

蜀主自永平末得疾,昏瞀,至是增剧[1]。以北面行营招讨使兼中书令王宗弼沈静有谋,五月,召还,以为马步都指挥使[2]。乙亥,召大臣入寝殿,告之曰:“太子仁弱,朕不能违诸公之请,逾次而立之[3]。若其不堪大业,可置诸别宫,幸勿杀之[4]。但王氏子弟,诸公择而辅之[5]。徐妃兄弟,止可优其禄位,慎勿使之掌兵预政,以全其宗族[6]​‍‌‍​‍‌‍‌‍​‍​‍‌‍​‍‌‍​‍​‍‌‍​‍‌​‍​‍​‍‌‍​‍​‍​‍‌‍‌‍‌‍‌‍​‍‌‍​‍​​‍​‍​‍​‍​‍​‍​‍‌‍​‍‌‍​‍‌‍‌‍‌‍​。”

【注文】

[1]永平:前蜀高祖王建在位期间使用的第二个年号,共计五年,即公元911年至915年。  昏瞀(mào):头昏目眩。瞀,眼睛昏花。  增剧:加剧,加重。

[2]王宗弼(?—925年):许州(治今河南许昌)人,本名魏弘夫。从王建入川,被收为养子,积功至兼中书令。后主王衍即位后,执掌军政大权,封为钜鹿王,后进封齐王。后唐伐蜀,他迫使王衍降唐,后为后唐招讨使郭崇韬所杀。

沈(chén)静:沉着稳重。沈,同“沉”。  马步都指挥使:官名。当与前蜀宫城内外都指挥使、京城内外马步都指挥使为一职,为掌领在京禁军诸军的将领。

[3]寝殿:亦称寝宫,帝王睡卧的宫室。  仁弱:仁爱懦弱。  诸公:众公卿大臣。  逾次:谓超越长幼次序。王衍在诸兄弟中最幼,立其为太子,故称逾次。

[4]幸:希望。

[5]但:只,只要是。

[6]慎:表示告诫,相当于“千万”。  全其宗族:保全其宗族。徐妃兄弟不掌兵预政,则不致谋乱而被诛灭家族。

【译文】

前蜀高祖王建自从永平末年得病以来,就头昏目眩,到这时更加严重。因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兼中书令王宗弼沉着稳重、具有谋略,贞明四年(918年)五月,便把他召回朝廷,任命为马步都指挥使。乙亥(初三日),前蜀高祖把大臣召入寝宫,告诉他们说:“太子仁爱懦弱,朕不能违背各位公卿的请求,超越长幼次序而立了他。如若他不能承担大业,可以把他安置在别的宫中,希望不要杀了他。只要是王氏子弟,各位可以选择一人而辅佐他。徐妃家的兄弟,只可以从优给予俸禄爵位,千万不要让他们掌握兵权参与政事,好以此保全他们的家族。”

【原文】

内飞龙使唐文扆久典禁兵,参预机密,欲去诸大臣,遣人守宫门。王宗弼辈三十余人,日至朝堂,不得入见,文扆屡以蜀主之命慰抚之,伺蜀主殂,即作难[1]。遣其党内皇城使潘在迎侦察外事,在迎以其谋告宗弼等[2]。宗弼等排闼入,言文扆之罪,以天册府掌书记崔延昌权判六军事,召太子入侍疾[3]。丙子,贬唐文扆为眉州刺史[4]。翰林学士承旨王保晦坐附会文扆,削官爵,流泸州[5]。在迎,炕之子也。

【注文】

[1]伺:等候。  殂(cú):死。  作难:作乱,指发动政变。

[2]内皇城使:官名。掌皇城启闭、警卫之事。  潘在迎:生卒年不详,兼侍中潘炕之子。任内皇城使,以财贿交结权贵,以柔顺侍后主王衍游宴玩乐,常劝王衍诛杀谏臣。后官至果州团练使。国亡降唐,官至左都押牙、金紫光禄大夫、守蜀州刺史。

[3]排闼(tà):推开门。闼,小门。  天册府:即前文之“天策府”。太子王衍开建的府署。

[4]眉州:州名。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割嘉州置,治通义(今四川眉山)​‍‌‍​‍‌‍‌‍​‍​‍‌‍​‍‌‍​‍​‍‌‍​‍‌​‍​‍​‍‌‍​‍​‍​‍‌‍‌‍‌‍‌‍​‍‌‍​‍​​‍​‍​‍​‍​‍​‍​‍‌‍​‍‌‍​‍‌‍‌‍‌‍​。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通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眉州。领通义、彭山、丹棱、洪雅、青神五县,辖境约当今四川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地。

[5]王保晦(?—918年):阆州(治今四川阆中)人。文辞晓畅,善达人意旨。初为王建幕府掌书记,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因附会唐文扆,被流放泸州。王衍即位后,被杀。  坐:因犯……罪。  附会:依附,附和。  泸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泸川郡置,治泸川(今四川泸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泸川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泸州。领有泸川、富义、江安、合江、绵水、泾南六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宜宾、高县、兴文、泸州及贵州习水、赤水部分地区。

【译文】

内飞龙使唐文扆长期掌管禁军,参与机密事务,想除去众位大臣,就派人守住宫门。王宗弼等三十多人,天天来到朝堂,却不能入宫见前蜀高祖,唐文扆屡次以前蜀高祖的命令抚慰他们,准备等前蜀高祖一死,就立刻发难。还派出他的党羽内皇城使潘在迎侦察宫外的情况,潘在迎把他的阴谋告诉了王宗弼等人。王宗弼等人推门进入宫中,向前蜀高祖述说了唐文扆的罪状,前蜀高祖于是任命天策府掌书记崔延昌暂时判掌六军事务,并召太子王衍入宫侍奉自己的病。贞明四年(918年)五月丙子(初四日),把唐文扆贬为眉州刺史。翰林学士承旨王保晦因依附唐文扆,被削去官爵,流放到泸州。潘在迎是潘炕的儿子。

【原文】

丙申,蜀主诏中外财赋、中书除授、诸司刑狱案牍专委庾凝绩,都城及行营军旅之事委宣徽南院使宋光嗣[1]。丁酉,削唐文扆官爵,流雅州[2]。辛丑,以宋光嗣为内枢密使,与兼中书令王宗弼、宗瑶、宗绾、宗夔并受遗诏辅政[3]。初,蜀主虽因唐制置枢密使,专用士人,及唐文扆得罪,蜀主以诸将多许州故人,恐其不为幼主用,故以光嗣代之[4]。自是宦者始用事。

【注文】

[1]中书除授:中书省选授官员。除,任命官职。  案牍(dú):官府的文书。  宣徽南院使:官名。唐时置南北宣徽院,各设正副使,例由宦官担任,总领宫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以及郊祀、朝会、宴享、供帐等事务。前蜀亦设此职。

宋光嗣(?—925年):前蜀宦官。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前蜀高祖王建病重时,授枢密使,与王宗弼等受遗诏辅政。王衍即位,判六军诸卫事。因善于迎合王衍心意,深得宠信。与内给事王廷绍等上下行私,朋比为奸,致国政日衰。前蜀灭亡前夕,被王宗弼所杀。

[2]雅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临邛(qióng)郡置,治严道(今四川雅安)。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卢山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雅州。领严道、卢山、名山、百丈、荣经五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宝兴、芦山、天全、雅安、荥经等地。

[3]宗瑶:即王宗瑶。生卒年不详。字宝臣,原名姜郅,燕(今北京)人。多有军功,被王建收为义子。历任蜀州、嘉州刺史,武信军节度使。王建称帝后,官至兼中书令。王建弥留之际,与王宗弼等受遗诏辅政。后主王衍嗣位,封临淄王​‍‌‍​‍‌‍‌‍​‍​‍‌‍​‍‌‍​‍​‍‌‍​‍‌​‍​‍​‍‌‍​‍​‍​‍‌‍‌‍‌‍‌‍​‍‌‍​‍​​‍​‍​‍​‍​‍​‍​‍‌‍​‍‌‍​‍‌‍‌‍‌‍​。  宗绾(wǎn):即王宗绾。原名李绾,前蜀高祖王建义子,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官至兼中书令,曾率军攻取成、秦、凤等州。王建弥留之际,与王宗弼等受遗诏辅政。后主王衍嗣位,封临洮(táo)王。  宗夔(kuí):即王宗夔。前蜀高祖王建义子,原名、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初为王建麾下亲校,攻取龙州有功,累官至兼中书令。王建弥留之际,与王宗弼等受遗诏辅政。后主王衍嗣位,封琅琊郡王。

[4]因:沿袭。  士人:读书人。此区别于宦官,唐时枢密使以宦官为之。  许州故人:指王建的老部下。王建为许州舞阳人,故其将领多许州人。

【译文】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五月丙申(二十四日),前蜀高祖王建下诏,将朝廷内外的财赋、中书省选授官职、各司刑狱文书等事务,专门交给庾凝绩管理,将都城及行营军旅的事务交给宣徽南院使宋光嗣管理。丁酉(二十五日),又削去唐文扆的官爵,把他流放到雅州。辛丑(二十九日),前蜀高祖任命宋光嗣为内枢密使,与兼中书令王宗弼、王宗瑶、王宗绾、王宗夔一同接受遗诏辅政。当初,前蜀高祖虽然沿袭唐朝的制度设置了枢密使,但专门使用读书人担任,到唐文扆获罪时,前蜀高祖认为众将大多数是来自许州的老部下,担心他们不能被幼主所用,所以用宦官宋光嗣来取代读书人为枢密使。从此宦官开始当权。

【原文】

六月壬寅朔,蜀主殂,癸卯,太子即皇帝位。尊徐贤妃为太后,徐淑妃为太妃[1]。以宋光嗣判六军诸卫事[2]。乙卯,杀唐文扆、王保晦。命西面招讨副使王宗昱杀天雄节度使唐文裔于秦州,免左保胜军使、领右街使唐道崇官[3]

【注文】

[1]徐淑妃(?—926年):徐贤妃之妹,前蜀高祖王建之妃,称小徐妃,又号花蕊夫人。国亡后与王衍等一同被杀。世传《花蕊夫人宫词》中,约有九十首为她所作。

[2]判六军诸卫事:即判六军事。判掌禁军事务。

[3]王宗昱(yù):前蜀高祖王建义子,原名、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历任天雄节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后主咸康元年(925年),后唐伐蜀,他担任招讨使,率军迎战于三泉,为唐兵所败。后降唐。  天雄节度使:方镇名。又称秦州节度使。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升秦成两州经略、天雄军使置,治秦州(治今甘肃秦安西北)。领秦、成(治上禄,今甘肃礼县南)、阶(治皋兰镇,今甘肃武都)三州。后辖地缩小。  唐文裔(?—918年):宦官唐文扆之弟。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年),奉王建之命率军伐岐,遂任天雄节度使,镇守秦州。  秦州:州名。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隋天水郡置,初治上邽(guī)(今甘肃天水),后移治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天水郡,肃宗时复为秦州。领有上邽、成纪、伏羌(qiāng)、陇城、清水五县,辖境约当今甘肃会宁以南,天水、甘谷、清水、秦安、庄浪、张家川等地。  左保胜军使:官名。掌禁军之左保胜军。  右街使:官名。掌京城街道治安,以及修桥种树等事。

【译文】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六月壬寅朔日(初一日),前蜀高祖去世,癸卯(初二日),太子王衍即皇帝位​‍‌‍​‍‌‍‌‍​‍​‍‌‍​‍‌‍​‍​‍‌‍​‍‌​‍​‍​‍‌‍​‍​‍​‍‌‍‌‍‌‍‌‍​‍‌‍​‍​​‍​‍​‍​‍​‍​‍​‍‌‍​‍‌‍​‍‌‍‌‍‌‍​。尊奉徐贤妃为太后,徐淑妃为太妃。任命宋光嗣判掌六军诸卫事务。乙卯(十四日),诛杀唐文扆、王保晦。又命令西面招讨副使王宗昱在秦州诛杀天雄节度使唐文裔,免去左保胜军使、兼任右街使唐道崇的官职。

【原文】

蜀唐文扆既死,太傅、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张格内不自安[1]。或劝格称疾俟命,礼部尚书杨玢自恐失势,谓格曰:“公有援立大功,不足忧也[2]。”庚午,贬格为茂州刺史,玢为荣经尉。吏部侍郎许寂、户部侍郎潘峤皆坐格党贬官[3]。格寻再贬维州司户。

【注文】

[1]门下侍郎:官名。门下,即门下省,始置于晋,隋唐五代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合称三省,共秉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副长官为侍郎。

[2]称疾俟命:假称有病,等待皇帝诏命。俟,等,等待。  杨玢(fēn):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前蜀高祖时依附宰相张格,官至礼部尚书。后主王衍即位,被贬。后为太常少卿。  援立大功:指张格上表请立王宗衍为太子之功。援立,犹扶立。

[3]户部侍郎:官名。户部为尚书省六部之一,掌天下土田户籍、财税钱谷之政。其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唐时初置一员,后加至二员,正四品上。因尚书多为外官所带空衔,日常事务多由侍郎主持。

【译文】

前蜀唐文扆死了以后,太傅、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张格心里惶恐不安。有人劝张格假称有病,等待皇帝的诏命。礼部尚书杨玢害怕自己失去权势,便对张格说:“您有扶立太子的大功,不值得为此忧心。”贞明四年(918年)六月庚午(二十九日),前蜀后主把张格贬为茂州刺史,把杨玢贬为荣经县尉。吏部侍郎许寂、户部侍郎潘峤都因是张格的同党而被贬了官职。张格不久又被贬为维州司户。

【原文】

秋七月壬申朔,蜀主以兼中书令王宗弼为钜鹿王,宗瑶为临淄王,宗绾为临洮王,宗播为临颍王,宗裔、宗夔及兼侍中宗黯皆为琅邪郡王[1]。甲戌,以王宗侃为乐安王。丙子,以兵部尚书庾传素为太子少保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2]。蜀主不亲政事,内外迁除皆出于王宗弼[3]。宗弼纳贿多私,上下咨怨[4]。宋光嗣通敏善希合,蜀主宠任之,蜀由是遂衰[5]

【注文】

[1]宗播:即王宗播(856—923年)。字昌远,本名许存,上蔡汝阳(今河南商水)人。初为秦宗权裨校,后投荆南节度使成汭,官至万州刺史。唐昭宗乾宁(894—898年)中,率部归降王建,被收为义子。官至武信军节度使,加兼中书令,后主王衍嗣位,封临颍王。于后主乾德五年(923年)卒。  宗裔:即王宗裔。前蜀高祖王建义子,原名、籍贯及生卒年不详。累官至兼中书令。后主王衍嗣位,封琅邪(yá)郡王。  郡王:封爵名。为封爵中的第二等,地位次于王​‍‌‍​‍‌‍‌‍​‍​‍‌‍​‍‌‍​‍​‍‌‍​‍‌​‍​‍​‍‌‍​‍​‍​‍‌‍‌‍‌‍‌‍​‍‌‍​‍​​‍​‍​‍​‍​‍​‍​‍‌‍​‍‌‍​‍‌‍‌‍‌‍​。

[2]兵部尚书:官名。隋唐始置,为尚书省兵部长官,正三品。掌天下武官选授,总判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事。唐玄宗开元(713—741年)以后,多由宰相兼任,或为外官带职,渐成不治部务之空衔,本部事务实由侍郎主之。

[3]迁除:官员调动和任命。迁,调动官职。

[4]咨怨:叹息怨恨。咨,咨嗟,嗟叹,叹息。

[5]通敏:圆滑聪明。  希合:迎合。

【译文】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秋季七月壬寅朔日(初一日),前蜀后主王衍封兼中书令王宗弼为钜鹿王,王宗瑶为临淄王,王宗绾为临洮王,王宗播为临颍王,王宗裔、王宗夔及兼侍中王宗黯都为琅邪郡王。甲戌(初三日),封王宗侃为乐安王。丙子(初五日),任命兵部尚书庾传素为太子少保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前蜀后主不亲自处理政事,朝廷内外官员的调动任命全出自王宗弼一人之手。王宗弼收纳贿赂,多徇私情,以致上下都叹息怨恨。宋光嗣圆滑聪明,善于迎合,前蜀后主宠信任用他,前蜀因此而逐渐衰败。

【原文】

蜀诸王皆领军使,彭王宗鼎谓其昆弟曰:“亲王典兵,祸乱之本[1]。今主少臣强,谗间将兴,缮甲训士,非吾辈所宜为也[2]。”因固辞军使,蜀主许之,但营书舍、植松竹自娱而已[3]

【注文】

[1]宗鼎:即王宗鼎(?—926年)。前蜀高祖王建第七子。初封彭王,后主王衍时改封鲁王。蜀亡,与王衍等俱被杀。  昆弟:兄弟。昆,兄。

[2]谗间:谗言离间。  缮甲训士:修治兵甲,训练士卒。此指统领军队。

[3]固辞:坚决辞去。  营:经营,料理。  书舍:即书房。

【译文】

前蜀的众位亲王都兼任军使,彭王王宗鼎对自己的兄弟说:“亲王掌兵,是祸乱的本源。如今君主年少,臣下强悍,谗言离间之事将要兴起,修治兵甲,训练士卒,不是我们所应当做的。”于是坚决辞去军使职务,前蜀后主答应了他,他从此只料理书舍,种植松竹,自以为乐而已。

【原文】

乙丑,蜀主以内给事王廷绍、欧阳晃、李周辂、(朱)[宋]光葆、宋承蕰、田鲁俦等为将军及军使,皆干预政事,骄纵贪暴,大为蜀患[1]。周庠切谏,不听[2]。晃患所居之隘,夜因风纵火,焚西邻军营数百间,明旦,召匠广其居[3]。蜀主亦不之问[4]。光葆,光嗣之从弟也[5]

【注文】

[1]乙丑:为该年八月乙丑日。  内给事:官名。为宦官机构内侍省官员,掌承旨劳问,分判本省具体事务。  欧阳晃(?—925年):前蜀宦官。前蜀后主时官至宣徽使,骄纵贪暴,残害百姓。前蜀灭亡前夕,被王宗弼斩杀。

李周辂(lù)(?—925年):前蜀宦官。前蜀后主时官至宣徽使,与欧阳晃等人朋比为奸,后与欧阳晃等同时被杀。  宋光葆:字季正,福州人(治今福建福州)。宋光嗣从弟。随光嗣为宦官,任宣徽北院使​‍‌‍​‍‌‍‌‍​‍​‍‌‍​‍‌‍​‍​‍‌‍​‍‌​‍​‍​‍‌‍​‍​‍​‍‌‍‌‍‌‍‌‍​‍‌‍​‍​​‍​‍​‍​‍​‍​‍​‍‌‍​‍‌‍​‍‌‍‌‍‌‍​。后为梓(zǐ)州观察使,充武德留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后唐伐蜀,他率梓、绵、剑、龙、普五州归降。国亡后,居阆州。后唐明宗时,被阆州团练使安重霸所杀。  蕰:音yùn。  俦:音chóu。

[2]周庠(xiáng):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唐末曾任龙州司仓。王建为利州刺史时,从为门客,为王建出谋划策,占有两川。历官御史中丞、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主王衍时,进司徒、同平章事,领武平军节度使。  切谏:恳切劝谏。

[3]隘(ài):狭窄。  因风纵火:趁风放火。因,趁着。  广:扩建。

[4]不之问:“不问之”的倒装。

[5]从弟:同祖父的弟弟。

【译文】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乙丑(二十五日),前蜀后主王衍任命内给事王廷绍、欧阳晃、李周辂、宋光葆、宋承蕰、田鲁俦等人为将军及军使,这帮人都干预政事,骄横放纵,贪婪残暴,成为前蜀的大祸害。周庠恳切劝谏,但前蜀后主并不听从。欧阳晃因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狭窄而闹心,就在夜里趁风放火,烧掉西邻军营的几百间房屋,第二天早晨,便召来工匠扩建自己的住所。前蜀后主对此也不管不问。宋光葆是宋光嗣的叔伯弟弟。

【原文】

五年。蜀主奢纵无度,日与太后、太妃游宴于贵臣之家,及游近郡名山,饮酒赋诗,所费不可胜纪[1]。仗内教坊使严旭强取士民女子内宫中,或得厚赂而免之,以是累迁至蓬州刺史[2]。太后、太妃各出教令卖刺史、令、录等官,每一官阙,数人争纳赂,赂多者得之[3]

【注文】

[1]胜纪:同“胜计”。

[2]仗内教坊使:官名。掌仗内教坊。仗内教坊为禁军中的音乐机构。  内(nà):同“纳”。  赂:财物。  累迁:多次升迁。  蓬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初治良山(今四川营山东北),玄宗开元时移治大寅(今四川仪陇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咸安郡,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又改为蓬山郡,次年复为蓬州。领有良山、大寅、仪陇、伏虞、宕(dàng)渠、咸安、大竹六县,辖境约当今四川林溪流域及以东一带。

[3]教令:太后、皇后、太子、诸侯王所发布的命令。  令、录:令,县令。录,录事参军,为州郡属官,掌考核文书簿籍,监守符印及纠弹州县官员过失。  阙(quē):通“缺”,空缺。

【译文】

后梁贞明五年(919年)。前蜀后主王衍奢侈放纵没有限度,天天与太后、太妃到显贵大臣家里游玩宴饮,以及游览附近各郡的名山,饮酒赋诗,所花费的钱财都无法计算。仗内教坊使严旭强行掠取百姓家的女子送入宫中,有时在得到女家丰厚的财物之后,再放了她们,严旭因此多次升迁,官做到蓬州刺史。太后、太妃各自发布教令,出卖刺史、县令、录事参军等官职,每有一个官位空缺,就有几个人争着交纳财物,交纳财物多的人便得到这个官职。

【原文】

六年秋七月乙卯,蜀主下诏北巡,以礼部尚书兼成都尹长安韩昭为文思殿大学士,位在翰林承旨上[1]。昭无文学,以便佞得幸,出入宫禁,就蜀主乞通、渠、巴、集数州刺史卖之以营居第,蜀主许之[2]。识者知蜀之将亡[3]

【注文】

[1]韩昭(?—925年):字德华,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善窥察迎合人意,以谄媚得前蜀后主王衍宠幸,官至礼部尚书,兼成都尹、文思殿大学士。前蜀灭亡前夕,被王宗弼斩杀。  文思殿:官署名。前蜀高祖通正元年(916年)建,为图书收藏整理之处。  翰林承旨:即翰林学士承旨。

[2]文学:学问,学术。  便(pián)佞(nìng):花言巧语、谄媚奉迎。

宫禁:帝王所居之处。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就:接近。  通、渠、巴、集:皆州名。通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通川郡置,治通川(今四川达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复为通川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通州。领通川、永穆、三冈、石鼓、东乡、宣汉、新宁七县,辖境约当今四川达州、开江、宣汉、万源等地。渠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宕(dàng)渠郡置,治流江(今四川渠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潾(lín)山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渠州。领流江、渠江、潾山、潾水四县,辖境约当今四川渠县、大竹、邻水及广安一部。巴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清化郡置,治化城(今四川巴中)。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复为清化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巴州。领化城、盘道、清化、曾口、归仁、始宁、奇章、恩阳、大牟、七盘十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巴中、平昌等地。集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治难江(今四川南江)。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符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集州。领难江、符阳、地平三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南江及旺苍东部地区。  营:建造。

[3]识者:有见识的人。

【译文】

后梁贞明六年(920年)秋季七月乙卯(二十六日),前蜀后主王衍下诏,将去北方巡视,任命礼部尚书兼成都尹长安人韩昭为文思殿大学士,地位在翰林承旨之上。韩昭没有学问,凭着花言巧语、谄媚奉迎得到前蜀后主的宠幸,能够出入宫禁,他在接近前蜀后主时,求要通、渠、巴、集几州的刺史官职,卖了它来建造自己的府第,前蜀后主答应了他。有见识的人知道蜀国将要灭亡了。

【原文】

八月戊辰,蜀主发成都,被金甲,冠珠帽,执弓矢而行,旌旗兵甲,亙百余里[1]。雒令段融上言:“不宜远离都邑,当委大臣征讨[2]。”不从。九月,次安远城[3]。冬十月辛酉,蜀主如武定军,数日,复还安远[4]。十一月庚戌,蜀主发安远城。十二月庚申,至利州。阆州团练使林思谔来朝,请幸所治,从之[5]。癸亥,泛江而下,龙舟画舸,辉映江渚,州县供办,民始愁怨[6]。壬申,至阆州,州民何康女色美,将嫁,蜀主取之,赐其夫家帛百匹,夫一恸而卒。癸未,至梓州[7]

【注文】

[1]发:出发。

[2]雒(luò)令:雒县县令。雒县县治在今四川广汉北五里巷。唐以后为汉州州治。  段融: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在任雒县县令期间多有惠政,被汉州推为第一廉吏。

[3]安远城:城名。前蜀高祖王建时,命王宗绾于西县(今陕西勉县西老城东南)筑城,置安远军,故名。

[4]武定军:方镇名。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置,治洋州(治西乡,今陕西西乡)。辖境屡变,久领洋、蓬(治大寅,今四川仪陇南)、壁(治诺水,今四川通江)、果(治南充,今四川南充东北)等州,辖境约当今陕西佛坪、洋县、西乡、镇巴及四川仪陇、营山、蓬安、西充、南充、岳池、通江等县地​‍‌‍​‍‌‍‌‍​‍​‍‌‍​‍‌‍​‍​‍‌‍​‍‌​‍​‍​‍‌‍​‍​‍​‍‌‍‌‍‌‍‌‍​‍‌‍​‍​​‍​‍​‍​‍​‍​‍​‍‌‍​‍‌‍​‍‌‍‌‍‌‍​。

[5]阆(làng)州:州名。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改隆州置,治阆中(今四川阆中)。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阆中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阆州。领阆中、晋安、南部、苍溪、西水、奉国等九县,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阆中、苍溪、南部等地。  林思谔(è):籍贯及生卒年不详。为人柔顺,善揣人意。原任阆州团练使,后任昭武军节度使。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唐军攻至利州,他弃城而逃。后降唐。

[6]泛江而下:乘船沿江而下。泛,浮行。江,指嘉陵江。  画舸(gě):饰有彩绘的船。  江渚(zhǔ):江面与江中小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  供办:供奉措办。

[7]梓(zǐ)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新城郡置,治郪(qī)县(今四川三台)。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梓潼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梓州。领郪县、射洪、通泉、玄武、飞鸟、盐亭、永泰、铜山八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射洪、三台、中江、盐亭等地。

【译文】

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八月戊辰(初十日),前蜀后主王衍从成都出发,身披金甲,头戴珠帽,手执弓箭而行进,路上的旌旗兵士,从头至尾长达一百多里。雒县县令段融进言说:“国君不宜远离都城,应当委派大臣去征讨。”前蜀后主不听。九月,驻扎在安远城。冬季十月辛酉(初三日),前蜀后主前往武定军,过了几日,又回到安远城。十一月庚戌(二十三日),前蜀后主从安远城出发。十二月庚申(初三日),到达利州。阆州团练使林思谔前来朝见,请求前蜀后主到自己的治所,前蜀后主答应了他的请求。癸亥(初六日),乘船沿江而下,龙舟画船,光彩映照江面与江中的小洲,所经州县供奉措办各种物品,百姓开始发愁怨恨。壬申(十五日),到达阆州,州民何康的女儿长得漂亮,将要出嫁,前蜀后主占有了她,赐给她丈夫家一百匹绢帛,她的丈夫一声痛哭而死去。癸未(二十六日),前蜀后主到达梓州。

【原文】

龙德元年春正月甲午,蜀主还成都。

【译文】

后梁龙德元年(921年)春季正月甲午(初七日),前蜀后主王衍回到成都。

王衍出游路线示意图

【原文】

初,蜀主之为太子,高祖为聘兵部尚书高知言女为妃,无宠,及韦妃入宫,尤见疏薄,至是遣还家[1]。知言惊仆,不食而卒[2]。韦妃者,徐耕之孙也,有殊色,蜀主适徐氏,见而悦之,太后因纳于后宫[3]。蜀主不欲娶于母族,托云韦昭度之孙[4]。初为婕妤,累加元妃[5]

【注文】

[1]高祖:指王建,高祖为其庙号。  高知言女:王衍为太子时,立为皇太子妃,王衍即位后立为皇后,无宠,于乾德三年(921年)被废。  尤见疏薄:更被疏远淡薄。尤,更。见,表示被动,犹“被”。

[2]惊仆:受惊吓而跌倒。

[3]徐耕:徐贤妃、徐淑妃之父,曾任唐眉州刺史。  殊色:指女子容貌特别美丽。  适:到……去。

[4]托云:假称。  韦昭度(?—895年):字正纪,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僖宗、昭宗两朝宰相​‍‌‍​‍‌‍‌‍​‍​‍‌‍​‍‌‍​‍​‍‌‍​‍‌​‍​‍​‍‌‍​‍​‍​‍‌‍‌‍‌‍‌‍​‍‌‍​‍​​‍​‍​‍​‍​‍​‍​‍‌‍​‍‌‍​‍‌‍‌‍‌‍​。曾随僖宗幸蜀。昭宗时,曾为行营招讨使,率军讨伐原西川节度使陈敬宣。后被侍中兼中书令王行瑜派人杀害。

[5]婕(jié)妤(yú):与下文“元妃”皆妃嫔称号。隋唐时,婕妤位于九嫔以下;元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译文】

当初,前蜀后主王衍做太子的时候,前蜀高祖为他聘娶了兵部尚书高知言的女儿为妃子,高氏不受宠爱,到韦妃入宫以后,更被疏远淡薄,到这时被送回了娘家。高知言惊吓得跌倒在地,吃不下饭而死去。韦妃是徐耕的孙女,特别有姿色,前蜀后主到徐家去,一见到她就喜欢上了,太后于是把她接入后宫。前蜀后主不想让别人说他娶母亲家族的人为妃,便假称她是韦昭度的孙女。韦妃最初被封为婕妤,后来多次晋封成为元妃。

【原文】

蜀主常列锦步障,击毬其中,往往远适而外人不知[1]。爇诸香,昼夜不绝,久而厌之,更爇皂荚以乱其气[2]。结缯为山及宫殿楼观于其上,或为风雨所败,则更以新者易之。或乐饮缯山,涉旬不下[3]。山前穿渠通禁中,或乘船夜归,令宫女秉蜡炬千余居前船,却立照之,水面如昼[4]。或酣饮禁中,鼓吹沸腾,以至达旦[5]。以是为常。

【注文】

[1]步障:古代贵族出行,摆在道路两旁用来遮挡尘土的障幕。

[2]爇(ruò):烧。  皂荚:亦称皂角,皂角树所结的果实。其形如猪牙者最良。  乱:混,混合。

[3]涉旬:经过十天。涉,经历。

[4]秉:手持。  却立:退立,此谓面朝后站立。

[5]酣(hān)饮:畅饮。

【译文】

前蜀后主王衍经常摆开锦缎步障,在里面击球,往往到远处去而外人不知道。还焚烧各种熏香,昼夜都不间断,时间长了就厌恶熏香的气味了,便改烧皂荚来混合熏香的气味。还用缯帛盘结成山,在上边用缯帛结成宫殿楼观,有时被风雨所摧毁,就再用新的更换。有时在缯山取乐宴饮,一连十几天都不下来。缯山前边挖了一条渠道直通宫中,有时在夜里乘船回宫,就让宫女手持一千多支蜡烛在前边的船上,面朝后船站着照明,把水面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有时在宫禁中尽情畅饮,鼓乐喧天,以至到天亮。前蜀后主以此为常事。

【原文】

二年春二月。蜀主好为微行,酒肆、倡家,靡所不到[1]。恶人识之,乃下令士民皆著大裁帽[2]。夏四月,蜀军使王承纲女将嫁,蜀主取之入宫。承纲请之,蜀主怒,流于茂州。女闻父得罪,自杀。

【注文】

[1]微行:微服出行,指帝王或高官隐藏身份改装出行。  酒肆:酒店。肆,店铺。  倡家:歌舞演艺之所,亦指妓院。倡,古时指从事歌舞演艺之人。又通“娼”,娼妓。  靡:无,没有。

[2]恶(wù)人识之:讨厌人们认出他来。  著(zhuó):“着”的本字。戴​‍‌‍​‍‌‍‌‍​‍​‍‌‍​‍‌‍​‍​‍‌‍​‍‌​‍​‍​‍‌‍​‍​‍​‍‌‍‌‍‌‍‌‍​‍‌‍​‍​​‍​‍​‍​‍​‍​‍​‍‌‍​‍‌‍​‍‌‍‌‍‌‍​。  大裁帽:大沿帽子。

【译文】

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春季二月。前蜀后主王衍喜欢微服出行,酒店、倡家,无所不到。因讨厌人们认出他,便下令让百姓都戴大沿帽子。夏季四月,前蜀军使王承纲的女儿将要出嫁,前蜀后主把她纳入宫中,王承纲请求放出女儿,前蜀后主大怒,把他流放到了茂州。女儿得知父亲获罪,自杀而死。

【原文】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秋八月,蜀主以文思殿大学士韩昭、内皇城使潘在迎、武勇军使顾在珣为狎客,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鄙俚亵慢,无所不至,蜀主乐之[1]。在珣,彦朗之子也[2]。时枢密使宋光嗣等专断国事,恣为威虐,务徇蜀主之欲以盗其权[3]。宰相王锴、庾传素等各保宠禄,无敢规正[4]。潘在迎每劝蜀主诛谏者,无使谤国。嘉州司马刘赞献陈后主《三阁图》并作歌以讽[5]。贤良方正蒲禹卿对策语极切直[6]。蜀主虽不罪,亦不能用也。九月庚戌,蜀主以重阳宴近臣于宣华苑,酒酣,嘉王宗寿乘间极言社稷将危,流涕不已[7]。韩昭、潘在迎曰:“嘉王好酒悲[8]。”因谐笑而罢[9]

【注文】

[1]武勇军使:官名。掌禁卫军中的武勇军。  顾在珣(xún):生卒年不详。丰州(治今内蒙古五原西南)人,唐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之子。历任前蜀武勇军使、特进检校太傅、嘉州刺史。  狎客:陪伴权贵游乐的人。  艳歌:描写有关情爱的歌。  谈嘲谑(xuè)浪:谈笑、嘲讽、戏谑、放荡。  鄙俚亵(xiè)慢:粗俗轻慢。

[2]彦朗:即顾彦明(?—891年),丰州人,初为天德军小校,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军,收复长安,后迁右卫大将军。唐僖宗光启(885—888年)中拜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宗时,曾与王建一同配合韦昭度讨伐原四川节度使陈敬宣。

[3]恣为威虐:任意施行威势残暴。  徇:顺从。

[4]王锴(kǎi):字鳣(zhān)祥,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唐末出使西川,留在蜀中。王建称帝后,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曾劝王建兴文教。后主王衍时,与庾传素同为宰相,而对王衍无所规谏。国亡后,至洛阳,后唐授为刺史。

规正:规谏匡正。

[5]嘉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眉山郡置,治龙游(今四川乐山)。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犍(qián)为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嘉州。领龙游、平羌、峨眉、夹江、玉津、绥山、罗目、犍为八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夹江、峨眉山、乐山南至马边河流域。  刘赞:籍贯及生卒年不详。王衍时,任嘉州司马,后迁学士。著有《玉堂集》,又编有《蜀国文英》。  陈后主:即南朝陈朝皇帝陈叔宝(553—604年)。在位期间,大建宫室,生活奢靡,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后被隋所亡。  《三阁图》:画名。三阁,即陈后主在宫中所建的临春、结绮、望仙三座楼阁,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极为奢华​‍‌‍​‍‌‍‌‍​‍​‍‌‍​‍‌‍​‍​‍‌‍​‍‌​‍​‍​‍‌‍​‍​‍​‍‌‍‌‍‌‍‌‍​‍‌‍​‍​​‍​‍​‍​‍​‍​‍​‍‌‍​‍‌‍​‍‌‍‌‍‌‍​。

[6]贤良方正:本为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被选之人,为德才兼备者,经对策考核,授以官职。汉之后也往往以此作为非常设之制科。  蒲禹卿:生卒年不详,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好慷慨直言,经制科对策,授右补阙,后任秦州节度判官。国亡后随王衍归唐,王衍被杀,他题诗于驿门而逃,不知所终。

对策: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即对答皇帝有关政事、经义的策问。  切直:激切直率。

[7]重阳:节日名,为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以该日为重阳节。民间在重阳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等习俗。  宣华苑:前蜀皇家园林。王衍于乾德元年(919年)改龙跃池为宣华苑。  酒酣:酒兴正浓时。  宗寿:即王宗寿。字永年,王氏族人。工琴弈,喜道家之术。王建在位时封嘉王,领镇江节度使。王衍时进太子太保,奉朝请。后任武信军节度使,后唐伐蜀时,率遂、合、渝、泸、昌五州降。蜀亡后随王衍东迁,逃入山中。又上书后唐明宗,求葬王衍。后官至后唐平卢节度使。  乘间:利用机会,乘机。

[8]酒悲:醉酒后哭泣,俗称“酒悲”。

[9]谐笑:嬉笑。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秋季八月,前蜀后主王衍让文思殿大学士韩昭、内皇城使潘在迎、武勇军使顾在珣作陪伴游乐的人,陪侍着他游乐宴饮,与宫女们混坐在一起,有时作一些情词艳歌,互相唱和,有时谈笑嘲讽,戏谑放荡,粗俗轻慢,无所不至,前蜀后主对此十分高兴。顾在珣是顾彦朗的儿子。当时枢密使宋光嗣等人擅自决断国家政事,任意施行威势残暴,专门顺从前蜀后主的欲望来盗取他的权力。宰相王锴、庾传素等人则各保自己的荣宠禄位,不敢规劝匡正。潘在迎常常劝前蜀后主诛杀进谏的人,不要让他们诽谤国家。嘉州司马刘赞向前蜀后主献了一幅陈后主《三阁图》,并作歌进行讽谏。贤良方正蒲禹卿对策极为激切直率。前蜀后主虽然没有加罪于他们,但也不能听从他们的劝谏。九月庚戌(初九日),前蜀后主因为这天是重阳节而在宣华苑宴请近臣,酒兴正浓时,嘉王王宗寿乘这个机会极力陈说国家将要危亡,并痛哭流泪不止。韩昭、潘在迎说:“嘉王喝醉了喜欢哭。”于是嬉笑罢宴。

【原文】

冬十月,彗星见舆鬼,长丈余[1]。蜀司天监言国有大灾[2]。蜀主诏于玉局化设道场[3]。右补阙张云上疏,以为:“百姓怨气上彻于天,故彗星见[4]。此乃亡国之征,非祈禳可弭[5]。”蜀主怒,流云黎州,卒于道[6]

【注文】

[1]彗星见(xiàn)舆鬼:见,同“现”,出现。舆鬼,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的鬼宿,南方朱雀七宿之一,有五星。古代时为了通过观察天象变化来占卜地上的吉凶,将天上的二十八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之相互对应,称为分野。东井与舆鬼二宿为秦之分野,前蜀国土在其范围之内。彗星则被视作灾星。彗星出现在鬼宿所在的天域,故被认为预示前蜀将有大灾​‍‌‍​‍‌‍‌‍​‍​‍‌‍​‍‌‍​‍​‍‌‍​‍‌​‍​‍​‍‌‍​‍​‍​‍‌‍‌‍‌‍‌‍​‍‌‍​‍​​‍​‍​‍​‍​‍​‍​‍‌‍​‍‌‍​‍‌‍‌‍‌‍​。

[2]司天监:官名。司天台长官,掌天文历法之事。

[3]玉局化:道教管理道事的神职之地二十四化(又称二十四治)之一。相传东汉时,李老君与张道陵至此,有局脚玉床(局,弯曲。局脚玉床即四脚弯曲的玉床)自地而出,老君升坐,为张道陵说《南北斗经》。老君离去,玉床遂隐入地下而形成洞穴。为此,张道陵在此建玉局化。故址在今成都市内。

[4]右补阙:官名。唐武则天时始置左右补阙各二员,掌规谏皇帝,并举荐人员。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  张云(?—923年):唐安(今四川崇庆)人。因上疏讽谏王衍被流放黎州,行至临邛(qióng)而卒。  疏:臣下给皇帝的奏议。  彻:通达。

[5]祈禳(ráng):向神灵祈祷以消除灾祸。  弭(mǐ):停止,消除。

[6]黎州:州名。武周大足元年(701年)置,治汉源(今四川汉源西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洪源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黎州。领汉源、飞越、通望三县,领五十余羁(jī)縻(mí)州。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冬季十月,彗星出现在鬼宿所在的天域,有一丈多长。前蜀司天监说国家将会有大灾。于是前蜀后主王衍诏令在玉局化设置道场。右补阙张云上疏,认为:“百姓的怨气上达于天,所以彗星出现。这是亡国的征兆,不是祈祷禳除就能消除掉的。”前蜀后主大怒,把张云流放到黎州,结果死在了路上。

【原文】

二年春三月己亥朔,蜀主宴近臣于怡神亭,酒酣,君臣及宫人皆脱冠露髻,喧哗自恣[1]。知制诰京兆李龟祯谏曰:“君臣沈湎,不忧国政,臣恐启北敌之谋[2]。”不听。夏四月,帝遣客省使李严使于蜀,严盛称帝威德,有混一天下之志[3]。且言朱氏篡窃,诸侯曾无勤王之举[4]。王宗俦以其语侵蜀,请斩之,蜀主不从[5]。宣徽北院使宋光葆上言:“晋王有凭陵我国家之志,宜选将练兵,屯戍边鄙,积糗粮,治战舰以待之[6]。”蜀主乃以光葆为梓州观察使,充武德节度留后[7]

【注文】

[1]宫人:妃嫔、宫女的通称。  髻(jì):发髻,盘在头上的发结。  自恣:放纵自己,任意而为。姿,恣意,任意。

[2]知制诰:官名。唐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称知制诰。开元后,或以尚书省诸司郎中等他官为之,称兼知制诰。翰林学士之实际起草诏令者,亦带知制诰衔。  李龟祯(zhēn):京兆人。前蜀后主乾德(919—924年)末任知制诰,为人切直,不畏权贵。  沈(chén)湎(miǎn):沉溺,多指嗜酒无度。沈,同“沉”。  启北敌之谋:引起北方敌国的图谋。北敌,指后唐。

[3]帝:指后唐庄宗李存勗​‍‌‍​‍‌‍‌‍​‍​‍‌‍​‍‌‍​‍​‍‌‍​‍‌​‍​‍​‍‌‍​‍​‍​‍‌‍‌‍‌‍‌‍​‍‌‍​‍​​‍​‍​‍​‍​‍​‍​‍‌‍​‍‌‍​‍‌‍‌‍‌‍​。  混一:统一。

[4]朱氏篡窃:指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之事。篡窃,篡位窃国。  诸侯:指唐朝所封的各王国及节度使。  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有“连……都……”之意。  勤王:起兵救援王朝。

[5]王宗俦(chóu)(?—924年):前蜀高祖王建养子。累有战功,历任排阵使,天雄军节度使、山南节度使等职。后主乾德六年(924年),与王宗弼谋废王衍,宗弼犹豫未决,他忧愤而死。  侵蜀:侵犯蜀国。

[6]晋王:指后唐庄宗李存勗。庄宗称帝前为晋王。  边鄙:边境。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糗(qiǔ)粮:干粮。此泛指粮草。

[7]武德:方镇名。前蜀高祖永平二年(912年)改剑南东川节度使为武德军节度使,治梓(zǐ)州(治郪县,今四川三台)。领梓、绵(治巴西,今四川绵阳东北)、剑(治普安,今四川剑阁)、龙(治江油,今四川平武东南)、普(安岳,今四川安岳)等州。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春季三月己亥朔日(初一日),前蜀后主王衍在怡神亭宴请近臣,喝到酒兴正浓时,君主臣下以及妃嫔宫女都脱掉帽子露出发髻,吵嚷喧哗,任意而为。知制诰京兆人李龟祯进谏说:“君臣沉溺于酒,不忧虑国家政事,我担心会引起北方敌国的图谋。”前蜀后主不听他的劝谏。夏季四月,后唐庄宗派遣客省使李严出使前蜀,李严大力赞颂庄宗的威德,说他有统一天下的志向。并且说到朱氏篡位窃国时,诸侯连起兵救援王朝的举动都没有。王宗俦认为他的话侵犯了蜀国,请求斩杀了他,前蜀后主没有听从。宣徽北院使宋光葆上书说:“晋王有侵扰我国的意图,应当选择将领,训练兵士,驻守在边境,积蓄粮草,修造战舰来等待他们。”前蜀后主于是任命宋光葆为梓州观察使,充任武德节度留后。

【原文】

五月戊申,蜀主遣李严还。初,帝因严入蜀,令以马市宫中珍玩,而蜀法禁锦绮珍奇不得入中国,其粗恶者乃听入中国,谓之“入草物”[1]。严还以闻,帝怒曰:“王衍宁免为入草之人乎[2]!”严因言于帝曰:“衍童荒纵,不亲政务,斥远故老,昵比小人[3]。其用事之臣王宗弼、宋光嗣等谄谀专恣,黩货无厌,贤愚易位,刑赏紊乱,君臣上下专以奢淫相尚[4]。以臣观之,大兵一临,瓦解土崩,可翘足而待也[5]。”帝深以为然。

【注文】

[1]因:借,趁着。  市:买,交易。  锦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中国:指中原地区。

[2]宁免:难道可以免于。此句意谓王衍也不能免于向后唐称臣纳贡。

[3]童(ái):年幼无知。,傻。  斥远故老:排斥疏远故旧老臣。  昵(nì)比小人:亲近小人。

[4]谄谀(yú)专恣:谄媚奉承、专横放肆。  黩(dú)货:贪财。黩,贪污。  相尚:互比高低。

[5]翘(qiáo)足而待:翘足,亦作“跷足”,抬起脚来。形容很短时间便能看到结果​‍‌‍​‍‌‍‌‍​‍​‍‌‍​‍‌‍​‍​‍‌‍​‍‌​‍​‍​‍‌‍​‍​‍​‍‌‍‌‍‌‍‌‍​‍‌‍​‍​​‍​‍​‍​‍​‍​‍​‍‌‍​‍‌‍​‍‌‍‌‍‌‍​。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五月戊申(十一日),前蜀后主送李严返回后唐。当初,后唐庄宗借李严进入前蜀,让他用马匹交换前蜀宫中珍贵的玩赏器物,但前蜀法律规定,锦绮等精美丝织品和珍奇之物不能进入中原地区,只有那些做工粗糙质量低劣的才听任进入中原地区,当地人把这叫作“入草物”。李严回来把这个情况奏报给后唐庄宗,庄宗发怒说:“王衍难道可以免于当入草之人吗!”李严乘机对庄宗说:“王衍年幼无知,荒淫放纵,不亲自治理政务,排斥疏远故旧老臣,亲近依靠奸邪小人。他的当权大臣王宗弼、宋光嗣等人谄媚奉承,专横放肆,贪得无厌,贤能与愚笨颠倒,刑罚和奖赏混乱,君臣上下专门以奢侈荒淫相比高下。以我来看,只要大军一到,他们就会土崩瓦解,这是可以翘足而待的。”后唐庄宗认为他说得很对。

【原文】

秋八月戊辰,蜀主以右定远军使王宗锷为招讨马步使,帅二十一军屯洋州;乙亥,以长直马军使林思锷为昭武节度使,戍利州,以备唐[1]

【注文】

[1]右定远军使:官名。定远,为前蜀禁卫军军号,分左右两军,各置军使统领。  王宗锷(è):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少多技勇,随王建入西川,被收为义子。后主即位,为定远军使。  洋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割梁州置,治西乡(今陕西西乡)。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洋川郡,移治兴道(今陕西洋县)。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洋州。领西乡、黄金、兴道、洋源、真符五县,辖境约相当于今陕西洋县、西乡、镇巴、佛坪等地。  长直马军使:官名。掌长直马军。长直马军为前蜀禁军中的马军部队。  昭武节度使:方镇名。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升兴凤防御使为感义军节度使,治凤州(治梁泉,今陕西凤县东北)。领兴(治顺政,今陕西略阳)、凤二州,僖宗文德元年(888年)增领利州,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徽县、两当,陕西凤县、留坝、略阳、宁强与四川广元地区。昭宗乾宁四年(897年)号昭武军。天复二年(902年),为王建所并,前蜀时移治利州(治今四川广元)。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秋季八月戊辰(初二日),前蜀后主王衍任命右定远军使王宗锷为招讨马步使,率领二十一军驻守洋州;乙亥(初九日),任命长直马军使林思锷为昭武节度使,戍守利州,以防备后唐军队。

【原文】

帝复遣使者李彦稠入蜀,九月己亥,至成都。

【译文】

后唐庄宗又派遣使者李彦稠入蜀,同光二年(924年)九月己亥(初三日),到达成都。

【原文】

蜀前山南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俦,以蜀主失德,与王宗弼谋废立,宗弼犹豫未决[1]。庚戌,宗俦忧愤而卒。宗弼谓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等曰:“宗俦教我杀尔曹,今日无患矣。”光嗣辈俯伏泣谢[2]。宗弼子承班闻之,谓人曰:“吾家难乎免矣。”

【注文】

[1]山南节度使:方镇名,即山南西道节度使。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升山南西道观察使置,治梁州(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领梁、洋(治西乡,今陕西西乡)、集(治难江,今四川南江)、壁(治诺水,今四川通江)、文(治曲水,今甘肃文县西南)、通(治通川,今四川达州)、巴(治化城,今四川巴中)、利(治绵谷,今四川广元)、开(治盛山,今四川开县)、渠(治流江,今四川渠县)、蓬(治大寅,今四川仪陇南)等州。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升梁州为兴元府,故又称兴元节度使。唐末五代时领州大为减少,前蜀时领兴元、渠、开、通、潾(治今四川邻水)等府州。

[2]景润澄(?—925年):官至前蜀内枢密使。曾搜求女色,取悦于前蜀后主王衍。前蜀灭亡前夕,被王宗弼所斩杀。

【译文】

前蜀前山南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俦,因为前蜀后主王衍失去君主之德,就与王宗弼谋划废掉王衍,拥立新君,王宗弼犹豫不决。同光二年(924年)九月庚戌(十四日),王宗俦忧虑愤恨而死。王宗弼对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等人说:“王宗俦让我杀掉你们,今天已经没有忧患了。”宋光嗣等人边哭边跪着感谢。王宗弼的儿子王承班听说这事,对别人说:“我们家难免灾祸了。”

【原文】

乙卯,蜀主以前镇江节度使张武为峡路应援招讨使[1]

【注文】

[1]镇江节度使:前蜀高祖王建于天祐六年(903年)置,治忠州(治临江,今重庆忠县),一说治夔(kuí)州(治奉节,今重庆奉节东),领夔、忠、万(治南浦,今重庆万州)三州。  张武(?—930年):石照(今四川合川)人。少事前蜀高祖王建为破浪都头,大败荆南兵于夔州,累官镇江军节度使​‍‌‍​‍‌‍‌‍​‍​‍‌‍​‍‌‍​‍​‍‌‍​‍‌​‍​‍​‍‌‍​‍​‍​‍‌‍‌‍‌‍‌‍​‍‌‍​‍​​‍​‍​‍​‍​‍​‍​‍‌‍​‍‌‍​‍‌‍‌‍‌‍​。前蜀乾德(919—924年)中,迁峡路应援招讨使。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降于魏王李继岌。明宗长兴元年(930年),孟知祥起用为峡路行营招收讨伐使,兼侍中,统水军飞棹(zhào)等营进取渝州,不久,卒于渝州。  峡路:指沿长江三峡地区。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九月乙卯(十九日),前蜀后主王衍任命前镇江节度使张武为峡路应援招讨使。

【原文】

蜀宣徽北院使王承休请择[诸]军(2)骁勇者万二千人,置驾下左右龙武步骑四十军,兵械给赐皆优异于他军,以承休为龙武军马步都指挥使,以裨将安重霸副之,旧将无不愤耻[1]。重霸,云州人,以狡佞贿赂事承休,故承休悦之[2]

【注文】

[1]王承休(?—925年):前蜀宦官。以谄媚奉迎得王衍宠幸,官至天雄军节度使。宦官任节度使,自他开始。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后唐军入成都,他被李继岌斩杀。  驾下:驾,车;也特指帝王的车,又指帝王。驾下即皇帝统属之下。  左右龙武:前蜀禁军,号龙武,分左右两支,由龙武军马步都指挥使总领。  安重霸(?—935年):云州(治今山西大同)人。为人阴险狡诈。初事晋王李存勗,得罪逃奔后梁。后又投奔前蜀,深结宦官王承休,得为秦州节度副使。蜀亡降后唐。明宗时任阆州团练使、同州节度使。废帝时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云州节度使,后以病罢归,卒于路。

[2]狡佞:狡诈谄媚。

【译文】

前蜀宣徽北院使王承休请求从各军里面挑选一万二千名勇猛的兵士,设置驾下左右龙武马步部队四十个军,武器装备及供给赏赐都比其他部队优厚,任命王承休为龙武军马步都指挥使,任命副将安重霸为副使,旧将对此无不感到愤恨耻辱。安重霸是云州人,凭借狡诈谄媚和贿赂侍奉王承休,所以王承休很喜欢他。

【原文】

冬十一月,蜀主遣其翰林学士欧阳彬来聘[1]。彬,衡山人也。又遣李彦稠东还[2]

【注文】

[1]欧阳彬(?—950年):字齐美,衡州衡山(今湖南衡山)人。为人好学,工于辞赋。初欲事楚王马殷,不果。遂入成都,献《万里朝天赋》,被后主王衍授为翰林学士。前蜀亡,归后蜀孟昶,官至宁江军节度使。  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遣使通问修好。来聘指来后唐通好。

[2]东还:指返回后唐。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冬季十一月,前蜀后主王衍派遣他的翰林学士欧阳彬来后唐通问修好。欧阳彬是衡山人。又送后唐使臣李彦稠东还(回国)。

【原文】

蜀以唐修好,罢威武城戍,召关宏业等二十四军还成都[1]。戊申,又罢武定、武兴招讨刘潜等三十七军[2]。辛酉,蜀主罢天雄军招讨,命王承骞等二十九军还成都[3]。蜀主罢金州屯戍,命王承勋等七军还成都[4]

【注文】

[1]修好:指国与国之间结成友好关系。  威武城:城名。前蜀所筑,在今陕西凤县东北。

[2]武兴:方镇名。前蜀高祖永平五年(915年)置,治凤州(治梁泉,今陕西凤县东北),割文(治曲水,今甘肃文县西南)、兴(治顺政,今陕西略阳)二州隶之。

[3]骞:音qiān。

[4]金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西城郡置,治西城(今陕西安康)​‍‌‍​‍‌‍‌‍​‍​‍‌‍​‍‌‍​‍​‍‌‍​‍‌​‍​‍​‍‌‍​‍​‍​‍‌‍‌‍‌‍‌‍​‍‌‍​‍​​‍​‍​‍​‍​‍​‍​‍‌‍​‍‌‍​‍‌‍‌‍‌‍​。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康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金州。领西城、洵阳、淯(yù)阳、石泉、汉阴六县,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石泉、宁陕、汉阴、旬阳、紫阳、岚皋、安康、平利、镇平等地。

【译文】

前蜀因为已与后唐结成友好关系,就撤除了威武城的戍守军队,召关宏业等二十四军返回成都。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戊申(十四日),又撤除武定、武兴招讨刘潜等三十七军。辛酉(二十七日),前蜀后主撤销天雄军招讨,命令王承骞等二十九军返回成都。前蜀后主又撤除了金州的戍守军队,命令王承勋等七军返回成都。

【原文】

初,唐僖、昭之世,宦官虽盛,未尝有建节者[1]。蜀安重霸劝王承休求秦州节度使,承休言于蜀主曰:“秦州多美妇人,请为陛下采择以献[2]。”蜀主许之,庚午,以承休为天雄节度使,封鲁国公,以龙武军为承休牙兵[3]。乙亥,蜀主以前武德节度使兼中书令徐延琼为京城内外马步都指挥使[4]。延琼以外戚代王宗弼,居旧将之右,众皆不平[5]

【注文】

[1]僖、昭:即唐僖宗、唐昭宗。  建节:出任节度使。节度使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2]秦州节度使:即天雄节度使。

[3]庚午:为该年十二月庚午。

[4]徐延琼:生卒年不详。字敬明,徐太后之弟,凭外戚身份授为武德节度使,兼中书令,封赵国公。前蜀后主乾德六年(924),任京城内外马步都指挥使。

[5]外戚: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居旧将之右:位居老将之上。古代尚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

【译文】

起初,在唐僖宗、唐昭宗时期,宦官虽然势力强盛,但不曾有出任节度使的。前蜀的安重霸劝王承休请求出任秦州节度使,王承休对前蜀后主说:“秦州漂亮的女人很多,我请求为陛下选取一批献上来。”前蜀后主答应了他的请求,同光二年(924年)十二月庚午(初六日),任命王承休为天雄军节度使,进封鲁国公,用龙武军充当王承休的亲兵卫队。乙亥(十一日),前蜀后主任命前武德节度使兼中书令徐延琼为京城内外马步都指挥使。徐延琼凭借外戚的身份取代了王宗弼,地位在旧将之上,众人都心中不平。

【原文】

三年夏六月,帝将伐蜀,辛卯,诏天下括市战马[1]

【注文】

[1]括市:搜求购买。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夏季六月,后唐庄宗准备讨伐前蜀,辛卯(三十日),诏令天下搜求购买战马。

【原文】

秋九月,蜀主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历丈人观、上清宫,遂至彭州阳平化、汉州三学山而还[1]

【注文】

[1]青城山: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西南,为道教名山之一。  丈人观:道教宫观,在青城山上。  上清宫:道教宫观,在青城山颠。始建于晋,后废,前蜀王衍时重建。  彭州:州名。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分益州置,治九陇(今四川彭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濛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彭州。领九陇、导江、濛阳、唐昌四县,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都江堰、彭州等地。

阳平化:道教管理道事的神职之地二十四化之一,故址在今彭州北二十公里。  汉州:州名。武后垂拱二年(686年)置,治雒(luò)县(今四川广汉)。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德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汉州。领雒县、德阳、什邡(fāng)、绵竹、金堂五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广汉、德阳、什邡、绵竹、金堂等地。  三学山:山名。在今四川金堂东。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秋季九月,前蜀后主王衍与太后、太妃游览青城山,经过丈人观、上清宫,最终到了彭州阳平化、汉州三学山而返回。

【原文】

丁酉,帝与宰相议伐蜀。威胜节度使李绍钦素谄事宣徽使李绍宏,绍宏荐绍钦有盖世奇才,虽孙、吴不如,可以大任[1]​‍‌‍​‍‌‍‌‍​‍​‍‌‍​‍‌‍​‍​‍‌‍​‍‌​‍​‍​‍‌‍​‍​‍​‍‌‍‌‍‌‍‌‍​‍‌‍​‍​​‍​‍​‍​‍​‍​‍​‍‌‍​‍‌‍​‍‌‍‌‍‌‍​。郭崇韬曰:“段凝亡国之将,奸谄绝伦,不可信也[2]。”众举李嗣源,崇韬曰:“契丹方炽,总管不可离河朔[3]。魏王地当储副,未立殊功,请依故事,以为伐蜀都统,成其威名[4]。”帝曰:“儿幼,岂能独往!当求其副。”既而曰:“无以易卿[5]。”庚子,以魏王继岌充西川四面行营都统,崇韬充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等使,军事悉以委之[6]。又以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充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凤翔节度使李继曮充都供军转运、应接等使,同州节度使李令德充行营副招讨使,陕州节度使李绍琛充蕃汉马步军都排陈斩斫使兼马步军都指挥使,西京留守张筠充西川管内安抚、应接使,华州节度使毛璋充左厢马步都虞候,邠州节度使董璋充右厢马步都虞候,客省使李严充西川管内招抚使,将兵六万伐蜀,仍诏季兴自取夔、忠、万三州为巡属[7]。都统置中军,以供奉官李从袭充中军马步都指挥监押,高品李廷安、吕知柔充魏王牙通谒[8]。辛丑,以工部尚书任圜、翰林学士李愚并参预都统军机[9]

【注文】

[1]威胜节度使:方镇名。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析山南东道置宣化节度使,治邓州(治穰县,今河南邓州),领邓、泌(bì)(治泌阳,今河南唐河)、隋(治隋县,今湖北随州)、复(治沔阳,今湖北仙桃西南。沔音miǎn)、郢(yǐng)(治京山,今湖北京山)五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为威胜军,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改为武胜军。  李绍钦:即段明远。  孙、吴: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吴起。

[2]段凝:即李绍钦。

[3]方炽(chì):气焰正嚣张。炽,火旺,引申为强盛。  总管:指李嗣源。时任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

[4]魏王:即李继岌。  储副:太子,储君。储君为国之副主,故称储副。  故事:旧制,旧例。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分命诸子为诸道都统,故云依照旧例,以魏王为伐蜀都统。

[5]无以易卿:没有人能替代你。卿,古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妻也以“卿”为爱称。

[6]制置:即制置使。唐代后期所置,掌用兵前后控制地方秩序。五代时为地方临时性军事长官,多以招讨使兼任。

[7]李继曮(yǎn)(898—946年):又作李从曮。李茂贞长子,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蠡音lǐ)人。茂贞卒,拜凤翔节度使。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加检校太师,后移镇汴州。清泰(934—936年)初,再任凤翔节度使,封秦国公。后晋高祖石敬瑭即位,封秦王、岐王。少帝石重贵嗣位,加守太保。开运三年(946年)冬卒于镇。  都供军转运、应接等使:官名。掌全军粮草运输供应等。

李令德:即朱令德。  李绍琛:即康延孝。  排陈斩斫(zhuó)使:官名。五代时有排阵使、排阵斩斫使等称谓,当为掌战阵编排部署之职。陈,同“阵”。  西京留守:官名。隋唐以后,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留守京城,得便宜行事,称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以地方长官兼任。后唐都洛阳,以太原为西京,故置留守。  安抚:即安抚使,官名​‍‌‍​‍‌‍‌‍​‍​‍‌‍​‍‌‍​‍​‍‌‍​‍‌​‍​‍​‍‌‍​‍​‍​‍‌‍‌‍‌‍‌‍​‍‌‍​‍​​‍​‍​‍​‍​‍​‍​‍‌‍​‍‌‍​‍‌‍‌‍‌‍​。隋代以安抚大使为行军主帅的兼职。唐时派大臣巡视经过战乱或受灾的地区,以安定社会秩序,称安抚使。  华州节度使:方镇名。又称感化节度使。  左厢马步都虞候:官名。掌整肃左厢马步军军纪。五代时禁军或出征军队中,或分设左、右厢,厢下设军。左、右厢原为左、右翼之意,自中唐以后始变为固定的军队编制单位。都虞候,为掌整肃军纪之职。  邠(bīn)州节度使:方镇名,即邠宁节度使。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置,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号静难军节度,治邠州(治新平,今陕西彬县),领邠、宁(治定安,今甘肃宁县)、庆(治安化,今甘肃庆阳)等州,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环县、陕西长武以东,陕西吴旗、甘肃华池和正宁以西,以及陕西永寿以北地区。五代沿袭。  招抚使:官名。掌招降安抚,为临时设置的军事长官,战后即废。  夔(kuí)、忠、万:皆州名。夔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初称信州,二年改称夔州,治奉节(今重庆奉节东)。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云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夔州。领奉节、云安、巫山、大昌四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奉节、巫山、巫溪、云阳等地。忠州,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临州置,治临江(今重庆忠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南宾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忠州。领临江、丰都、南宾、垫江、桂溪五县,辖境约当今重庆忠县、石柱、丰都、垫江等地。万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南浦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称万州,治南浦(今重庆万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南浦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万州。领南浦、武宁、梁山三县,辖境约当今重庆梁平、万州等地。  巡属:指统属的地区。唐时夔、忠、万三州本属荆南节度,唐末之乱,王建据蜀,并而有之。故诏高季兴取为巡属。

[8]中军:春秋时,行军作战分左、右、中或上、下、中三军,由主将所处的中军发号施令,后世遂引申称主将为中军。此指设置都统指挥机构。  供奉官:中书省与门下省的主要官员。因常侍奉皇帝左右,故名。供奉内廷的宦官,亦有称供奉官者。  李从袭(?—926年):后唐宦官。同光三年(925年),任监押,随魏王李继岌伐蜀。灭蜀后,诬陷郭崇韬,以致崇韬被杀。不久,庄宗死,李嗣源监国,李继岌自杀,他被李嗣源亲信李冲所杀。  高品:宦官品级之一,晚唐时设置,品级低于供奉官。  牙:官署,府衙。亦作“衙”。  通谒:官名。掌传达。

[9]李愚(?—935年):字子晦,渤海郡无棣(今河北盐山东南)人。唐末举进士,任河南府参军。后梁末帝时官至崇政院直学士。后唐时任翰林学士,随李继岌伐蜀。后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清泰二年(935年)病故。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九月丁酉(初七日),后唐庄宗与宰相商议讨伐前蜀。威胜节度使李绍钦一向以谄媚侍奉宣徽使李绍宏,李绍宏便推荐李绍钦有盖世奇才,即使是孙武、吴起也比不上他,可以担当大任。郭崇韬说:“段凝是亡国之将,奸诈谄媚,无与伦比,不能相信他。”众人又推举李嗣源,郭崇韬说:“契丹的气焰正嚣张,总管不能离开河北​‍‌‍​‍‌‍‌‍​‍​‍‌‍​‍‌‍​‍​‍‌‍​‍‌​‍​‍​‍‌‍​‍​‍​‍‌‍‌‍‌‍‌‍​‍‌‍​‍​​‍​‍​‍​‍​‍​‍​‍‌‍​‍‌‍​‍‌‍‌‍‌‍​。魏王居于储君之位,尚未建立大功,请依照以往旧例,任命他为伐蜀都统,来成就他的威名。”后唐庄宗说:“这孩子还小,怎么能独自前往!应当为他寻求一个副手。”过了一会儿又说:“副手的人选,没人能替代你。”庚子(初十日),任命魏王李继岌充任西川四面行营都统,郭崇韬充任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等使,军中的事务全部交给他处理。又任命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充任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凤翔节度使李继曮充任都供军转运、应接等使,同州节度使李令德充任行营副招讨使,陕州节度使李绍琛充任蕃汉马步军都排阵斩斫使兼马步军都指挥使,西京留守张筠充任西川管内安抚、应接使,华州节度使毛璋充任左厢马步都虞候,邠州节度使董璋充任右厢马步都虞候,客省使李严充任西川管内招抚使,率兵六万征伐前蜀,还诏令高季兴自行攻取夔、忠、万三州作为自己统辖的地盘。都统设置中军,任命供奉官李从袭充任中军马步都指挥监押,高品李廷安、吕知柔充任魏王府衙通谒。辛丑(十一日),又任命工部尚书任圜、翰林学士李愚一并参与都统军机事务。

【原文】

蜀安重霸劝王承休请蜀主东游秦州。承休到官,即毁府署,作行宫,大兴力役,强取民间女子教歌舞,图形遗韩昭,使言于蜀主[1]。又献花木图,盛称秦州山川土风之美[2]。蜀主将如秦州,群臣谏者甚众,皆不听。王宗弼上表谏,蜀主投其表于地。太后涕泣不食,止之,亦不能得。前秦州节度判官蒲禹卿上表几二千言,其略曰:“先帝艰难创业,欲传之万世[3]。陛下少长富贵,荒色惑酒[4]。秦州人杂羌胡,地多瘴疠,万众困于奔驰,郡县罢于供亿[5]。凤翔久为仇雠,必生衅隙[6]。唐国方通欢好,恐怀疑贰[7]。先皇未尝无故盘游,陛下率意频离宫阙[8]。秦皇东狩,銮驾不还;炀帝南巡,龙舟不返[9]。蜀都强盛,雄视邻邦,边亭无烽火之虞,境内有腹心之疾,百姓失业,盗贼公行[10]。昔李势屈于桓温,刘禅降于邓艾,山河险固,不足凭恃[11]。”韩昭谓禹卿曰:“吾收汝表,俟主上西归,当使狱吏字字问汝。”王承休妻严氏美,蜀主私焉,故锐意欲行[12]

【注文】

[1]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图形:画成图像。

[2]土风:自然环境与风气习俗。

[3]几二千言:近两千字。几,将近,接近。

[4]荒色惑酒:放纵声色,沉迷酒宴。

[5]羌胡:指我国古代的羌族与匈奴族,亦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瘴(zhàng)疠(lì):由瘴气引起的瘟疫。瘴,南方暑热潮湿致病之气,疠,瘟疫,即流行性传染病。  罢(pí):通“疲”。

[6]凤翔:方镇名。此代指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李继曮父子。  仇雠(chóu):仇敌。前蜀与李茂贞之间曾多次发生战争,夺取凤翔节度使所辖秦、凤、阶、成等州,故谓久为仇雠。  衅隙:事端。

[7]疑贰:因怀疑而生异心。

[8]盘游:游乐。盘,乐。  率意:任意。  频:频繁,多次。  宫阙:宫殿。因宫门外有左右两座楼台(即阙),故称宫阙。

[9]秦皇:即秦始皇嬴政。  狩:巡狩。指天子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  銮(luán)驾不还:銮驾,皇帝的车驾​‍‌‍​‍‌‍‌‍​‍​‍‌‍​‍‌‍​‍​‍‌‍​‍‌​‍​‍​‍‌‍​‍​‍​‍‌‍‌‍‌‍‌‍​‍‌‍​‍​​‍​‍​‍​‍​‍​‍​‍‌‍​‍‌‍​‍‌‍‌‍‌‍​。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返回时,死于沙丘(今河北广宗)平台。  炀(yáng)帝:即隋炀帝杨广。  龙舟不返:隋炀帝曾三次乘龙舟南游江都(今江苏扬州),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叛乱,将他缢死于江都。

[10]边亭:边境上的亭障,即边防哨所。此指边境。  烽火之虞:烽火,古代边境遭敌人入侵时的报警信号。虞,忧患。烽火之虞,指外敌入侵的忧患。  腹心之疾:比喻要害处的祸患。

[11]李势曲于桓温:李势,十六国时期成汉(建都成都)皇帝。在位期间,荒淫无度,不恤国事。桓温,东晋大将,官至大司马。公元346年末,桓温率军伐成汉。次年,李势投降,成汉亡。  刘禅降于邓艾:刘禅,三国蜀汉后主,刘备之子。初由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死后,信用宦官黄皓,朝政日趋败坏。邓艾,三国曹魏大将,官至镇西将军。公元263年,邓艾率军逼近成都,刘禅出降,蜀汉亡。  凭恃(shì):依仗,依靠。

[12]私:私通。  锐意:专心一意,执意。

【译文】

前蜀安重霸劝王承休请前蜀后主王衍东行游览秦州。王承休到任之后,便拆掉节度使府署,建造行宫,发起大规模劳役,又强行夺取民间女子,教她们唱歌跳舞,还画出她们的图像送给韩昭,让韩昭告诉前蜀后主。又献上画有秦州花草树木的图画,盛赞秦州山川土风的美好。前蜀后主将要到秦州去,群臣中劝谏的人很多,前蜀后主概不听从。王宗弼上表劝谏,前蜀后主把他的表章扔在了地上。太后哭泣不吃饭,想以此劝阻前蜀后主,也不能如愿。前秦州节度判官蒲禹卿上表近两千字,其内容大致说:“先帝历经艰难,创立大业,想使它万世永传。陛下自幼生长在富贵的环境之中,放纵于声色,沉迷于酒宴。秦州之地汉人与羌胡杂居,当地多有瘴气瘟疫,陛下前去,会使万民因奔波而困苦,郡县因供给而疲敝。凤翔与我们久为仇敌,也必定会因此而生事端。唐国刚与我国通欢交好,恐怕也会因对陛下此行产生怀疑而有异心。先皇未曾无故外出游乐,陛下却任意多次离开宫殿。秦始皇到东方巡狩,车驾没有回来;隋炀帝去南方巡游,龙舟未能返还。蜀都势力强大,雄视邻近各邦,边境虽没有烽火之忧,国内却有心腹之疾,百姓失去家业,盗贼公然横行。从前李势屈服于桓温,刘禅投降于邓艾,可见山河险要坚固,不足以作为依靠。”韩昭对蒲禹卿说:“我收下你的表章,等主上西返成都后,将让狱吏一字一字地审问你。”王承休的妻子严氏长得很美,前蜀后主与她私通,所以执意想去秦州。

【原文】

冬十月,排陈斩斫使李绍琛与李严将骁骑三千、步兵万人为前锋。招讨判官陈乂至宝鸡,称疾乞留[1]。李愚厉声曰:“陈乂见利则进,惧难则止。今大军涉险,人心易摇,宜斩以徇[2]。”由是军中无敢顾望者[3]。乂,蓟州人也。

【注文】

[1]陈乂(yì):蓟州(治今天津蓟州)人。少好学,善属文。曾任后梁太祖舍人,后唐庄宗三年(925年)随魏王李继岌伐蜀,任招讨判官。明宗时任知制诰、中书舍人、左散骑常侍等职。  宝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宝鸡​‍‌‍​‍‌‍‌‍​‍​‍‌‍​‍‌‍​‍​‍‌‍​‍‌​‍​‍​‍‌‍​‍​‍​‍‌‍‌‍‌‍‌‍​‍‌‍​‍​​‍​‍​‍​‍​‍​‍​‍‌‍​‍‌‍​‍‌‍‌‍‌‍​。

[2]涉险:进入险要境地。自宝鸡入散关,将涉栈道之险。

[3]顾望:观望。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冬季十月,后唐排阵斩斫使李绍琛与李严率领勇猛的骑兵三千人、步兵一万人为前锋。招讨判官陈乂到达宝鸡后,声称有病请求留下。李愚严厉地说:“陈乂见有利就前进,畏惧困难就停下来。如今大军进入险要之地,人心容易动摇,应当斩杀他来示众。”因此军中没有敢再观望不前的人。陈乂是蓟州人。

【原文】

癸亥,蜀主引兵数万发成都,甲子,至汉州。武兴节度使王承捷告唐兵西上,蜀主以为群臣同谋沮己,犹不信,大言曰:“吾方欲耀武[1]。”遂东行。在道,与群臣赋诗,殊不为意[2]

【注文】

[1]沮(jǔ)己:阻止自己。  耀武:显示武力。

[2]殊:很,非常。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月癸亥(初四日),前蜀后主王衍率兵数万人从成都出发,甲子(初五日),到达汉州。武兴节度使王承捷报告说后唐军队已向西开进,前蜀后主认为是群臣合谋阻止自己,仍不相信,便夸口说:“我正想显示一下武力。”于是向东行进。在路上,与群臣一起赋诗,很不把后唐军西进的事放在心上。

【原文】

丁丑,李绍琛攻蜀威武城,蜀指挥使唐景思将兵出降[1]。城使周彦禋等知不能守,亦降[2]。景思,秦州人也。得城中粮二十万斛。绍琛纵其败兵万余人逸去,因倍道趣凤州[3]。李严飞书以谕王承捷[4]。李继曮竭凤翔蓄积以馈军,不能充,人情忧恐[5]。郭崇韬入散关,指其山曰:“吾辈进无成功,不复得还此矣[6]。当尽力一决。今馈运将竭,宜先取凤州,因其粮[7]。”诸将皆言蜀地险固,未可长驱,宜按兵观衅[8]。崇韬以问李愚,愚曰:“蜀人苦其主荒淫,莫为之用。宜乘其人情崩离,风驱霆击,彼皆破胆,虽有险阻,谁与守之[9]!兵势不可缓也。”是日,李绍琛告捷,崇韬喜,谓愚曰:“公料敌如此,吾复何忧。”乃倍道而进。戊寅,王承捷以凤、兴、文、扶四州印节迎降,得兵八千,粮四十万斛[10]。崇韬曰:“平蜀必矣。”即以都统牒命承捷摄武兴节度使[11]

【注文】

[1]唐景思(?—957年):秦州(治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少以屠狗为业,善角抵。初为前蜀军校,后唐伐蜀时,投降唐军,授为兴州刺史,贝州行军司马。后被契丹所俘,为契丹将领赵延寿麾下壕砦(zhài)使。后晋时,任亳(bó)州防御使。后汉时,任邓州行军司马、沿淮巡检使。后周时官至濠州刺史,在攻打濠州时受伤,不久而死。

[2]城使:官名。掌威武城守卫。  禋:音yīn。

[3]“绍琛纵其败兵……”句:放威武城败兵逃逸,意在使他们传播消息恐吓蜀人。  凤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河池郡置,治梁泉(今陕西凤县东北)。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复为河池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凤州。领梁泉、两当、河池、黄花四县,辖境约当今甘肃两当、徽县,陕西凤县、留坝等地。

[4]飞书:疾速送去书信。  谕:劝告。

[5]馈军:供给军队。馈,赠送,此指供给。  充:满足。

[6]散关:关隘名。宋以后习称大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地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孔道,为古代军事必争要地。

[7]馈运:运送的粮草。  因其粮:利用凤州的粮食。

[8]按兵观衅:按兵不动,观察敌方的破绽。衅,间隙,破绽。

[9]风驱霆(tíng)击:像疾风一样驱进,像雷霆一样猛击。

[10]兴、文、扶:皆州名。兴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顺政郡置,治顺政(今陕西略阳)。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复为顺政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兴州。领顺政、长举、鸣水三县,辖境约当今陕西略阳地。文州,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曲水(今甘肃文县西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阴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文州。领曲水、长松两县,辖境约当今甘肃文县一带。扶州,武德元年(618年)改隋同昌郡置,治同昌(今四川南坪东北)。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同昌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扶州。领同昌、帖夷、万全、钳川四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南坪一带。

[11]摄:代理。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月丁丑(十八日),李绍琛攻打前蜀的威武城,前蜀指挥使唐景思率兵出城投降。城使周彦禋知道守不住,也投降了唐军。唐景思是秦州人。后唐军队得到威武城中的粮食二十万斛。李绍琛先放前蜀的败兵一万多人逃逸,随即兼程奔向凤州。李严疾速送去书信,来劝说王承捷归降。李继曮拿出凤翔积蓄的全部粮食来供给军队,仍不充足,人心产生忧虑恐慌。郭崇韬进入散关后,指着那里的大山说:“如果我们进军不能成功,就不能再回到这里了。应当竭尽全力,决一死战。如今运送的粮草将要耗尽,应当先夺取凤州,利用那里的粮食充作军粮。”众将都说蜀道险要坚固,不能长驱直入,应当按兵不动,观察敌方的破绽。郭崇韬以此询问李愚,李愚说:“蜀人对他们国君荒淫无道深感痛苦,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应当乘着他们人心分崩离析,像疾风一样迅速前进,像雷霆一样猛烈攻击,这样他们都会被吓破胆,虽有险阻,谁来为他守卫呢!兵势不可迟缓。”这天,李绍琛传来捷报,郭崇韬大喜,对李愚说:“您料敌如此,我还担忧什么呢。”于是兼程挺进。戊寅(十九日),王承捷带着凤、兴、文、扶四州的印信符节出迎投降,后唐军得到兵员八千人,粮食四十万斛。郭崇韬说:“平定蜀国是必定无疑了。”随即用都统的文牒命令王承捷代理武兴节度使。

【原文】

己卯,蜀主至利州,威武败卒奔还,始信唐兵之来。王宗弼、宋光嗣言于蜀主曰:“东川、山南兵力尚完,陛下但以大军扼利州,唐人安敢悬兵深入[1]。”从之。庚辰,以随驾清道指挥使王宗勋、王宗俨、兼侍中王宗昱为三招讨,将兵三万逆战[2]。从驾兵自绵、汉至深渡,千里相属,皆怨愤,曰:“龙武军粮赐倍于他军,他军安能御敌[3]!”

【注文】

[1]东川:方镇名。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将原来的剑南节度使分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东川简称为东川,前蜀高祖时改为武德军​‍‌‍​‍‌‍‌‍​‍​‍‌‍​‍‌‍​‍​‍‌‍​‍‌​‍​‍​‍‌‍​‍​‍​‍‌‍‌‍‌‍‌‍​‍‌‍​‍​​‍​‍​‍​‍​‍​‍​‍‌‍​‍‌‍​‍‌‍‌‍‌‍​。治梓(zǐ)州(治郪县,今四川三台)。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梓、遂(治方义,今四川遂宁)等州,辖境相当于今四川盆地中部涪(fú)江流域以西,沱(tuó)江下游流域以东,及剑阁、青川等地。  山南:方镇名。即山南节度使。

悬兵深入:孤军深入。

[2]随驾清道指挥使:官名。掌随驾出行,开道护卫。为临时设置的官职。  王宗勋(?—925年):王建义子。后唐军伐蜀时,与王宗俨、王宗昱(yù)为三招讨,抵御唐军,兵败降唐,不久被魏王李继岌所杀。  王宗俨(?—925年):王建义子。后唐军伐蜀时,与王宗勋、王宗昱为三招讨,抵御唐军,兵败降唐,不久被魏王李继岌所杀。

[3]绵:绵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金山郡置,治巴西(今四川绵阳东北)。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西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绵州。领巴西、涪城、昌明、魏城、罗江、神泉、盐泉、龙安、西昌九县,辖境约当今四川罗江上游以东、梓潼河以西,江油、绵阳涪江流域。  深渡:地名。在利州绵谷县北大漫天、小漫天之间。  相属(zhǔ):相连。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月己卯(二十日),前蜀后主到达利州,威武城的败兵逃了回来,他才相信后唐军队已经到来。王宗弼、宋光嗣对前蜀后主说:“东川、山南的兵力还很完整,陛下只要用大军扼守住利州,唐人怎么敢孤军深入。”前蜀后主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庚辰(二十一日),任命随驾清道指挥使王宗勋、王宗俨、兼侍中王宗昱为三招讨,率兵三万迎战唐军。随从车驾的兵士从绵州、汉州一直到深渡,千里相连,兵士们都怨愤地说:“龙武军的粮饷赏赐比其他军队多一倍,其他军队怎么能抵御敌军呢!”

【原文】

李绍琛等过长举,兴州都指挥使程奉琏将所部兵五百来降,且请先治桥栈以俟唐军,由是军行无险阻之虞[1]。辛巳,兴州刺史王承鉴弃城走,绍琛等克兴州,郭崇韬以唐景思摄兴州刺史。乙酉,成州刺史王承朴弃城走[2]。李绍琛等与蜀三招讨战于三泉,蜀兵大败,斩首五千级,余众溃走[3]。又得粮十五万斛于三泉,由是军食优足[4]

【注文】

[1]长举:县名。治所在今甘肃徽县东南,时属兴州。  桥栈:桥梁栈道。

[2]成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汉阳郡置,治上禄(今甘肃礼县南)。领上禄、长道、同谷三县。辖境约当今甘肃礼县、成县、西和等地。

[3]三泉: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宁强西北,时属兴元府。

[4]优足:富足,充足。

【译文】

李绍琛等人经过长举,兴州都指挥使程奉琏率领手下兵士五百人前来归降,并且请求先修造桥梁栈道以等待唐军的到来,因此唐军行进没有道路险恶阻碍的忧虑。同光三年(925年)十月辛巳(二十二日),兴州刺史王承鉴弃城逃走,李绍琛等人攻克兴州,郭崇韬任命唐景思代理兴州刺史。乙酉(二十六日),成州刺史王承朴弃城逃走。李绍琛等人与前蜀三招讨在三泉交战,结果蜀兵大败,被斩下首级五千颗,其余的兵众溃散逃走。又在三泉缴获粮食十五万斛,从此唐军的军粮充足。

【原文】

蜀主闻王宗勋等败,自利州倍道西走,断桔柏津浮梁[1]。命中书令、判六军诸卫事王宗弼将大军守利州,且令斩王宗勋等三招讨。

【注文】

[1]桔(jié)柏津:津渡名。亦称桔柏渡,在今四川广元昭化古城东嘉陵江、白龙江与清水江的合流处。  浮梁:浮桥。

【译文】

前蜀后主王衍闻知王宗勋等人战败,从利州兼程向西逃跑,让人拆毁了桔柏津的浮桥。又命令中书令、判六军诸卫事王宗弼统帅大军守卫利州,并且下令斩杀王宗勋等三招讨​‍‌‍​‍‌‍‌‍​‍​‍‌‍​‍‌‍​‍​‍‌‍​‍‌​‍​‍​‍‌‍​‍​‍​‍‌‍‌‍‌‍‌‍​‍‌‍​‍​​‍​‍​‍​‍​‍​‍​‍‌‍​‍‌‍​‍‌‍‌‍‌‍​。

【原文】

李绍琛昼夜兼行趣利州。蜀武德留后宋光葆遗郭崇韬书,请唐兵不入境,当举巡属内附;苟不如约,则背城决战,以报本朝[1]。崇韬复书抚纳之[2]。己丑,魏王继岌至兴州,光葆以梓、绵、剑、龙、普五州,武定节度使王承肇以洋、蓬、壁三州,山南节度使兼侍中王宗威以梁、开、通、渠、麟五州,阶州刺史王承岳以阶州,皆降[3]。承肇,宗侃之子也。自余城镇,皆望风款附[4]

【注文】

[1]举巡属内附:率统辖的全部地区归附后唐。内附,归附,多指周边政权归附中原王朝。  本朝:指前蜀。

[2]抚纳:安抚接纳。

[3]剑:即剑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普安郡为始州,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改为剑州,治普安(今四川剑阁)。天宝元年(742年)复为普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剑州。领普安、武连、阴平、梓潼、黄安、剑门、临津、永归、普成九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剑阁、梓潼等地。  龙:即龙州。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隋平武郡为龙门郡,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为龙州,治江油(今四川平武东南)。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江油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龙州。领江油、清川二县,辖境约当今四川江油、清川、平武等地。  普:即普州。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分资州郡置,治安岳(今四川安岳)。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普州。领安岳、安居、普康、崇龛(kān)四县,辖境约当今四川乐至、安岳等地。  王承肇:王宗侃第三子,生于雅州,小名獦(gé)獠(liáo)儿。颇通兵法,官至武定节度使,加太尉。后降后唐,任行军司马。  壁:即壁州。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分巴州始宁县置,治诺水县(今四川通江)。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始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壁州。领通江、广纳、白石、巴东四县,辖境约当今四川通江及万源部分地区。  梁:即梁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治南郑(今陕西汉中)。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改为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汉中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梁州,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升为兴元府。领南郑、褒城、城固、西县、三泉五县,辖境约当今陕西城固、南郑、勉县等地。  开:即开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治盛山(今重庆开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盛山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开州。领盛山、新浦、万岁三县,辖境约当今重庆开州。  麟:据胡三省《通鉴音注》,麟,当作“潾”,原为渠州所属潾山县(今四川邻水),前蜀置为潾州。  阶州:州名。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改武州置,治皋兰镇(今甘肃武都)。领福津、将利两县,辖境约当今甘肃武都、康县等地。

[4]款附:诚心归附。款,诚。

【译文】

李绍琛昼夜兼程奔向利州。前蜀武德留后宋光葆给郭崇韬送来一封书信,请求后唐军不要进入境内,他将率统辖的全部地区归附后唐;如果唐军不按照这个约定来做,他就在城下决一死战,来报效本朝。郭崇韬回信表示安抚接纳他。同光三年(925年)十月己丑(三十日),魏王李继岌到达兴州,宋光葆率领梓、绵、剑、龙、普五州,武定节度使王承肇率领洋、蓬、壁三州,山南节度使兼侍中王宗威率领梁、开、通、渠、麟五州,阶州刺史王承岳率领阶州,全部投降了后唐军。王承肇是王宗侃的儿子。其余的城镇,都望风诚心归附。

【原文】

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谋掩击唐军,重霸曰:“击之不胜,则大事去矣​‍‌‍​‍‌‍‌‍​‍​‍‌‍​‍‌‍​‍​‍‌‍​‍‌​‍​‍​‍‌‍​‍​‍​‍‌‍‌‍‌‍‌‍​‍‌‍​‍​​‍​‍​‍​‍​‍​‍​‍‌‍​‍‌‍​‍‌‍‌‍‌‍​。蜀中精兵十万,天下险固,唐兵虽勇,安能直度剑门邪[1]?然公受国恩,闻难不可不赴,愿与公俱西[2]。”承休素亲信之,以为然。重霸请赂羌人买文、扶州路以归,承休从之,使重霸将龙武军及所募兵万二千人以从。将行,州人饯于城外。承休上道,重霸拜于马前曰:“国家竭力以得秦、陇,若从开府还朝,谁当守之[3]?开府行矣,重霸请为公留守。”承休业已上道,无如之何,遂与招讨副使王宗汭自文、扶而南[4]。其地皆不毛,羌人抄之,且战且行,士卒冻馁,北(3)至茂州,余众二千而已[5]。重霸遂以秦、陇来降。

【注文】

[1]剑门:指剑门关,唐时所置,在今四川剑阁东北。剑门,因大剑山、小剑山至此峭壁中断、两岸相对如门而得名。地势险要,为戍守要地。

[2]俱西:谓一同从秦州西赴成都。

[3]陇:即陇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陇东郡置,治汧(qiān)源县(今陕西陇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汧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陇州。领汧源、汧阳、吴山、南由、华亭五县,辖境约当今陕西千阳、华亭、陇州等地。  开府:原指开建府署,自选僚属。节度使开府治事,故此用作节度使的别称,代指王承休。

[4]无如之何:没有什么办法。  王宗汭(ruì)(?—925年):前蜀高祖王建义子。后主王衍时充招讨副使,驻守秦州。后逃至成都,被魏王李继岌所杀。

[5]不毛:不生长草木五谷,指贫瘠荒凉的地方。  抄:抄掠,抢掠。

馁(něi):饥饿。

【译文】

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谋划袭击后唐军,安重霸说:“如果袭击不能得胜,大事就完了。蜀地之中有十万精兵,地势险要坚固,唐军虽然勇猛,怎么能径直通过剑门关呢?但您身受国家的大恩,闻知国家有难,不能不奔赴救助,我愿与您一起西行。”王承休一向亲近信任他,认为他说得对。安重霸又请求贿赂羌人买通文、扶二州的道路,以便经由那里返回成都,王承休听从了他的意见,并让安重霸率领龙武军和所招募的兵士一万二千人跟随自己。将要出发,秦州人在城外给他们饯行。王承休上路时,安重霸跪拜在马前说:“国家竭尽全力才得到秦、陇二州,我如果跟随开府您回朝,谁将守卫这里呢?开府您走吧,我请求为您留守这里。”王承休已经上路,对安重霸也没有什么办法,于是与招讨副使王宗汭从文、扶二州向南行进。这一带都是不毛之地,羌人又抢掠他们,只得边战边行,士卒又冷又饿,等到达茂州时,剩下的部众只有二千人而已。安重霸于是率领秦、陇二州来向后唐投降。

【原文】

郭崇韬遗王宗弼等书,为陈利害。李绍琛未至利州,宗弼弃城引兵西归。王宗勋等三招讨追及宗弼于白芀,宗弼怀中探诏书示之曰:“宋光嗣令我杀尔曹[1]。”因相持而泣,遂合谋送款于唐[2]

【注文】

[1]白芀(tiáo):镇名。在今四川金堂东南。  探:取。

[2]相持:互相抱持,抱在一起。  送款:投诚,归降。

【译文】

郭崇韬给王宗弼等人送去书信,为他们陈述利害得失。李绍琛还没到达利州,王宗弼就丢下城池率兵向西返回。王宗勋等三招讨在白芀追上王宗弼,王宗弼从怀中取出诏书给他们看,说:“宋光嗣让我杀掉你们。”接着,几人便抱在一起哭泣,最终一同议定向后唐投诚。

【原文】

十一月丙申,蜀主至成都,百官及后宫迎于七里亭[1]。蜀主入妃嫔中作回鹘队入宫[2]。丁酉,出见群臣于文明殿,泣下沾襟,君臣相视,竟无一言以救国患[3]

【注文】

[1]七里亭:亭名​‍‌‍​‍‌‍‌‍​‍​‍‌‍​‍‌‍​‍​‍‌‍​‍‌​‍​‍​‍‌‍​‍​‍​‍‌‍‌‍‌‍‌‍​‍‌‍​‍​​‍​‍​‍​‍​‍​‍​‍‌‍​‍‌‍​‍‌‍‌‍‌‍​。距成都城七里,故名。

[2]回鹘(hú)队:回鹘族队形。回鹘,中国古代民族名。原为铁勒诸部中游牧于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的袁纥(hé)部落。隋称韦纥。与同罗、仆固、拔野古等部结成联盟,总称回纥。天宝三载(744年),灭突厥,建政权于今鄂尔浑河流域,疆域最盛时达中亚西亚费尔干纳盆地。贞元四年(788年),改称回鹘。开成五年(840年)为黠(xiá)戞(jiá)斯所破,部众分三支分别西迁至吐鲁番盆地、葱岭西楚河一带与河西走廊。

[3]沾:浸湿。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丙申(初七日),前蜀后主王衍回到成都,百官及后宫妃嫔在七里亭迎驾。前蜀后主进入妃嫔中间,排成回鹘队形进入宫中。丁酉(初八日),前蜀后主出来在文明殿会见大臣,流下的眼泪浸湿了衣襟,而君臣面面相觑,最终也没人说出一句挽救国家祸难的话来。

【原文】

戊戌,李绍琛至利州,修桔柏浮梁。昭武节度使林思谔先弃城奔阆州,遣使请降。甲辰,魏王继岌至剑州,蜀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寿以遂、合、渝、泸、昌五州降[1]

【注文】

[1]武信节度使:方镇名。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置,治遂州(治今四川遂宁)。领遂、合、渝、泸、昌五州。  遂、合、渝、泸、昌:皆州名。遂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遂宁郡置,治方义(今四川遂宁)。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遂宁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遂州。领方义、长江、蓬溪、青石、遂宁五县,辖境约当今四川遂宁、蓬溪及重庆潼南等地。合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涪陵郡置,治石镜(今四川合川)。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川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合州。领石镜、新明、汉初、赤水、巴川、铜梁六县,辖境约当今重庆合川、铜梁,四川武胜等地。渝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巴郡置,治巴县(今重庆)。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南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渝州。领巴、江津、万寿、南平、璧山五县,辖境约当今重庆市区。昌州,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析资、泸、普、合四州之地置,治昌元(今重庆荣昌)。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州、县废,其地各还故属。代宗大历十年(775年)复置。僖宗光启元年(885年)迁治大足(今重庆大足)。领大足、昌元、永川三县,辖境约当今重庆大足、荣昌、永川等地。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戊戌(初九日),李绍琛到达利州,修好了桔柏津的浮桥。昭武节度使林思谔此前弃城逃到阆州,这时派遣使者来请求投降。甲辰(十五日),魏王李继岌到达剑州,前蜀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寿率领遂、合、渝、泸、昌五州投降。

【原文】

王宗弼至成都,登大玄门,严兵自卫[1]。蜀主及太后自往劳之,宗弼骄慢,无复臣礼[2]。乙巳,劫迁蜀主及太后、后宫、诸王于西宫,收其玺绶,使亲吏于义兴门邀取内库金帛,悉归其家[3]。其子承涓杖剑入宫,取蜀主宠姬数人以归[4]。丙午,宗弼自称权西川兵马留后[5]

【注文】

[1]大玄门:成都城北门。  严兵自卫:严部兵士,保卫自己。

[2]骄慢:骄横轻慢。

[3]玺绶:印玺。古代印玺上系有丝带(绶),故称印玺为玺绶。  义兴门:成都子城西门。  邀取:求取。

[4]杖剑:持剑​‍‌‍​‍‌‍‌‍​‍​‍‌‍​‍‌‍​‍​‍‌‍​‍‌​‍​‍​‍‌‍​‍​‍​‍‌‍‌‍‌‍‌‍​‍‌‍​‍​​‍​‍​‍​‍​‍​‍​‍‌‍​‍‌‍​‍‌‍‌‍‌‍​。杖,同“仗”,持,拿着。

[5]权:暂时代理。

【译文】

王宗弼回到成都,登上大玄门,严部兵士,保卫自己。前蜀后主王衍与太后亲自前去慰劳他,而王宗弼非常骄横轻慢,不再遵从人臣之礼。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乙巳(十六日),王宗弼劫持了前蜀后主以及太后、后宫妃嫔、诸王,把他们迁到西宫,并收缴了他们的印玺,又派亲信官吏在义兴门求取内库的金银绢帛,把这些财物全部送回了自己家中。王宗弼的儿子王承涓持剑进入宫中,选取前蜀后主的几位宠爱姬妾带回了家里。丙午(十七日),王宗弼自称代理西川兵马留后。

【原文】

李绍琛进至绵州,仓库、居民(4)已为蜀兵所燔,又断绵江浮梁,水深,无舟楫可渡[1]。绍琛谓李严曰:“吾悬军深入,利在速战。乘蜀人破胆之时,但得百骑过鹿头关,彼且迎降不暇[2]。若俟修缮桥梁,必留数日,或教王衍坚闭近关,折吾兵势,傥延旬浃,则胜负未可知矣[3]。”乃与严乘马浮渡江,从兵得济者仅千人,溺死者亦千余人,遂入鹿头关。丁未,进据汉州。居三日,后军始至。

【注文】

[1]舟楫(jí):泛指船只。楫,船桨。

[2]鹿头关:关名。在今四川德阳市北鹿头山上。唐五代时为成都北面门户,东西两川交通要道。  且迎降不暇:谓将连出来投降都来不及。且,将。不暇,没有闲暇,来不及。

[3]近关:指鹿头关。  折:挫。  傥(tǎng):同“倘”。倘若,假如。

旬浃(jiá):十天。浃,周匝(zā)。古代以天干纪日,称自甲至癸一周十日为浃日。

【译文】

李绍琛进军到达绵州,这里的仓库、民房已经被前蜀兵士烧毁,他们还断掉了绵江浮桥,江水很深,没有船只可供渡江。李绍琛对李严说:“我们孤军深入,利在速战,乘蜀人吓破胆之时,只要能有一百名骑兵过鹿头关,他们将会连出来投降都来不及。如果等着修治桥梁,就必然要停留几天,要是有人教王衍紧闭鹿头关,压制住我军的势头,倘若拖延十天,那么胜负就不可知了。”便与李严乘马游过绵江,跟从的兵士渡过去的仅有千人,被淹死的也有一千多人,随即进入鹿头关。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丁未(十八日),又进兵占据汉州。过了三天,后边的部队才赶到这里。

【原文】

王宗弼遣使以币马牛酒劳军,且以蜀主书遗李严曰:“公来吾即降。”或谓严曰:“公首建伐蜀之策,蜀人怨公深入骨髓,不可往[1]。”严不从,欣然驰入成都,抚谕吏民,告以大军继至。蜀君臣后宫皆恸哭。蜀主引严见太后,以母、妻为讬[2]。宗弼犹乘城为守备,严悉命撤去楼橹[3]

【注文】

[1]首建:首先提出。

[2]讬:同“托”。托付。

[3]楼橹:军中用来瞭望或攻城的高台。此指防御设施。

【译文】

王宗弼派遣使者用马匹、牛酒犒劳后唐军队,并把前蜀后主的书信送交李严,说:“您来了我就投降。”有人对李严说:“您首先提出伐蜀的策谋,蜀人对您恨得深入骨髓,您不能前往。”李严没有听从,欣然驰马进入成都,安抚告谕官吏百姓,并把大军接着就要赶到的消息告诉他们。前蜀的君臣和后宫的人都放声大哭​‍‌‍​‍‌‍‌‍​‍​‍‌‍​‍‌‍​‍​‍‌‍​‍‌​‍​‍​‍‌‍​‍​‍​‍‌‍‌‍‌‍‌‍​‍‌‍​‍​​‍​‍​‍​‍​‍​‍​‍‌‍​‍‌‍​‍‌‍‌‍‌‍​。前蜀后主王衍带着李严去见太后,并把自己的母亲、妻子托付给他。这时王宗弼仍旧登上城墙进行守备,李严命令他撤除全部防御设施。

【原文】

己酉,魏王继岌至绵州,蜀主命翰林学士李昊草降表,又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锴草降书,遣兵部侍郎欧阳彬奉之以迎继岌及郭崇韬[1]

【注文】

[1]李昊(hào)(891—965年):字穹(qióng)佐,生于关中。初为刘知俊门客,后随刘知俊归蜀,官至翰林学士。前蜀亡,后唐授为检校兵部郎中。复从孟知祥镇蜀,任兵部侍郎,领武宁节度使。后蜀亡,仕宋为工部尚书。前蜀降唐,后蜀降宋,降表皆出于其手,有蜀人暗于其家门书写“世修降表李家”,成为笑谈。

草降表:起草降表。降表,是上给皇帝的投降章表。下文“降书”,是送至军前的投降书。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己酉(二十日),魏王李继岌到达绵州,前蜀后主王衍命令翰林学士李昊起草降表,又命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锴起草降书,派遣兵部侍郎欧阳彬拿着降表、降书来迎接李继岌和郭崇韬。

【原文】

王宗弼称蜀君臣久欲归命,而内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宣徽使李周辂、欧阳晃荧惑蜀主,皆斩之,函首送继岌[1]。又责文思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成都尹韩昭佞谀,枭于金马坊门[2]。内外马步都指挥兼中书令徐延琼、果州团练使潘在迎、嘉州刺史顾在珣及诸贵戚皆惶恐,倾其家金帛妓妾以赂宗弼,仅得免死[3]。凡素所不快者,宗弼皆杀之。

【注文】

[1]荧(yíng)惑:迷惑。  函首:把首级装入匣子。函,匣子。

[2]佞(nìng)谀:谄媚奉承。  枭(xiāo):斩杀后悬首示众。  金马坊:坊名。在成都城内,因其内有金马碧鸡祠,故名。

[3]果州:州名。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割隆州置,治南充(今四川南充东北)。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南充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果州。领南充、相如、流溪、西充、郎池、岳池六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南充、西充、岳池、蓬安、营山等地。

【译文】

王宗弼声称蜀国的君臣早就想归顺唐国,而内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宣徽使李周辂、欧阳晃迷惑蜀君,便全部斩杀了他们,并把他们的首级装入匣子送给了李继岌。又斥责文思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成都尹韩昭谄媚奉承,在金马坊门把他斩首示众。内外马步都指挥兼中书令徐延琼、果州团练使潘在迎、嘉州刺史顾在珣以及众位皇室贵戚都惶恐不安,便倾尽家中的金银绢帛、家妓姬妾来贿赂王宗弼,这样才得免于一死。凡是自己平常所不喜欢的人,王宗弼全部杀了他们。

【原文】

辛亥,继岌至德阳[1]。宗弼遣使奉笺,称已迁蜀主于西第,安抚军城,以俟王师[2]。又使其子承班以蜀主后宫及珍玩赂继岌及郭崇韬,求西川节度使。继岌曰:“此皆我家物,奚以献为[3]。”留其物而遣之。

【注文】

[1]德阳:县名。在今四川德阳。

[2]西第:即西宫。已奉表降唐,故不敢称西宫。第,宅第。  军城:指成都。成都原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军府治所,故称军城。  王师:天子的军队。此指后唐军队。

[3]西川节度使:方镇名。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分原剑南节度使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西川简称为西川,治成都府(今四川成都)。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成都府及彭、蜀、汉、眉、嘉、邛(qióng)、简、资、茂、黎、雅等州,辖境相当于今四川成都平原及其以北、以西和雅砻(lóng)江以东地区​‍‌‍​‍‌‍‌‍​‍​‍‌‍​‍‌‍​‍​‍‌‍​‍‌​‍​‍​‍‌‍​‍​‍​‍‌‍‌‍‌‍‌‍​‍‌‍​‍​​‍​‍​‍​‍​‍​‍​‍‌‍​‍‌‍​‍‌‍‌‍‌‍​。  奚:何,什么。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辛亥(二十二日),李继岌到达德阳。王宗弼派遣使者奉上书信,声称已经把蜀主王衍迁到西边的宅第,正在安抚军城,以等待天子的大军到来。又派他的儿子王承班用前蜀后主的后宫妃嫔和珍贵玩物贿赂李继岌与郭崇韬,请求出任西川节度使。李继岌说:“这些都是我们家的东西,还拿它献个什么。”便留下了物品而把王承班送走了。

【原文】

李绍琛留汉州八日,以俟都统。甲寅,继岌至汉州,王宗弼迎谒[1]。乙卯,至成都。丙辰,李严引蜀主及百官仪卫出降于升迁桥,蜀主白衣、衔璧、牵羊,草绳萦首,百官衰绖、徒跣、舆榇,号哭俟命[2]。继岌受璧,崇韬解缚、焚榇,承制释罪,君臣东北向拜谢[3]。丁巳,大军入成都。崇韬禁军士侵掠,市不改肆[4]。自出师至克蜀,凡七十日。得节度十,州六十四,县二百四十九,兵三万,铠仗、钱粮、金银、缯锦共以千万计。

【注文】

[1]迎谒:迎接拜见。

[2]升迁桥:桥名。时在成都北五里。  衔璧:口衔玉璧。古代君主出降时,以玉璧为进献礼物,双手反缚于后,故口衔玉璧。  草绳萦(yíng)首:草绳缠头。与白衣、衔璧、牵羊,都是君主出降时表示有罪的行为。  衰(cuī)绖(dié):丧服。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缀有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名衰,因名此衣为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衰、绖两者是丧服的主要部分。此谓身穿丧服。  徒跣(xiǎn):赤足。  舆榇(chèn):用车载着棺材。舆,车;榇,棺材。与衰绖、徒跣,都是臣下出降时的行为。

[3]承制:奉承皇帝的命令。制,帝王的命令。

[4]市不改肆:市场上的店铺没有变化。谓社会秩序稳定,商业交易仍照常进行。

【译文】

李绍琛在汉州停留了八天,来等候都统李继岌。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甲寅(二十五日),李继岌到达汉州,王宗弼迎接拜见。乙卯(二十六日),李继岌到达成都。丙辰(二十七日),李严带领着前蜀后主以及百官和仪仗卫士出城,在升迁桥投降,前蜀后主身穿白衣,口衔玉璧,手里牵羊,头缠草绳,百官身穿丧服,光着双脚,车载着棺材,放声大哭,等待处置。李继岌接受了前蜀后主玉璧,郭崇韬为他解开绳索、烧掉棺材,按照后唐皇帝的命令免除了他们的罪过,前蜀君臣都面向东北方跪拜谢恩。丁巳(二十八日),后唐大军进入成都。郭崇韬禁止军士侵扰抢掠,市场上的店铺都没有变化。后唐从出兵到攻下前蜀,总共用了七十天,取得十个节度使方镇,六十四个州,二百四十九个县,三万兵卒,铠甲兵器、钱粮、金银、缯帛锦缎等物总数以千万计算。

后唐灭前蜀示意图

【原文】

高季兴闻蜀亡,方食,失匕箸,曰:“是老夫之过也[1]。”梁震曰:“不足忧也[2]。唐主得蜀益骄,亡无日矣,安知其不为吾福!”

【注文】

[1]匕箸(zhù):汤勺和筷子。  是老夫之过:同光元年(923年)高季兴入朝时,后唐庄宗问他,想用兵于吴、蜀,应以哪国为先。他认为蜀道艰险,难以攻取,故意建议先伐前蜀。此时前蜀已亡,后唐对他形成威胁,故云是自己的过失。

[2]梁震:生卒年不详,邛州依政(今四川邛崃东南)人,唐末进士。后梁时,于归蜀途中被高季兴所留,不愿接受官职,只为宾客,成为高氏主要谋士​‍‌‍​‍‌‍‌‍​‍​‍‌‍​‍‌‍​‍​‍‌‍​‍‌​‍​‍​‍‌‍​‍​‍​‍‌‍‌‍‌‍‌‍​‍‌‍​‍​​‍​‍​‍​‍​‍​‍​‍‌‍​‍‌‍​‍‌‍‌‍‌‍​。于高季兴死后,退居监利(今湖北监利),隐居终身。

【译文】

高季兴闻知前蜀灭亡时,正在吃饭,惊得掉了手中的勺筷,说:“这是老夫我的过错。”梁震说:“这不值得忧虑。唐主得到蜀国会更加骄横,灭亡也就没几天了,怎么能知道这不是我们的福分呢!”

【原文】

楚王殷闻蜀亡,上表称:“臣已营衡麓之间为菟裘之地,愿上印绶,以保余龄[1]。”上优诏慰谕之[2]

【注文】

[1]楚王殷:即五代十国时楚国的建立者马殷。  衡麓:衡山山麓。

菟(tú)裘:本春秋时鲁国邑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楼德镇。《左传》隐公十一年载:鲁隐公因其弟桓公年幼,暂摄君位。桓公成年,公子羽父请求杀掉桓公,隐公不允,说:我将要把君位交给他,已让人在菟裘营建房屋,准备在那里养老了。故后世以菟裘作为告老退隐之地的代称。  余龄:余年,有生之年。

[2]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

【译文】

楚王马殷闻知前蜀灭亡,向后唐庄宗上表章说:“臣下我已经在衡山山麓中建造告老退隐的地方,愿交上楚王的印玺,来保全有生之年。”后唐庄宗用褒美嘉奖的诏书宽慰劝导了他。

【原文】

十二月癸酉,王承休、王宗汭至成都,魏王继岌诘之曰:“居大镇,拥强兵,何以不拒战?”对曰:“畏大王神武。”曰:“然则何不降?”对曰:“王师不入境。”曰:“所俱入羌者几人?”对曰:“万二千人。”曰:“今归者几人?”对曰:“二千人。”曰:“可以偿万人之死矣。”皆斩之,并其子。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癸酉(十四日),王承休、王宗汭回到成都,魏王李继岌责问他们说:“你们身居大镇,拥有强兵,为什么不抵御迎战?”回答说:“畏惧大王的神勇威武。”又问他们:“那么为什么不投降?”回答说:“天子的大军没有进入我们的辖境之内。”又问他们:“你们一起进入羌人地区的有多少人?”回答说:“一万二千人。”再问他们:“现在回来的有多少人?”回答说:“二千人。”李继岌说:“可以用你们来抵偿那一万人的死了。”便全部斩杀了他们,连同他们的儿子。

【原文】

闰十二月丁酉,诏蜀朝所署官四品以上降授有差,五品以下才地无取者悉纵归田里;其先降及有功者,委崇韬随事奖任[1]。又赐王衍诏,略曰:“固当裂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2]。三辰在上,一言不欺[3]。”

【注文】

[1]署:设置,任命。  降授有差:降级授官,各有差别。  才地无取者:才质无所取用的人。才地,才质。  随事奖任:根据具体事情奖励任用。

[2]固:一定。  裂土而封:割出土地,进行分封。  薄人于险:把人逼迫到危险的境地。薄,逼迫。

[3]三辰:指日、月、星。

【译文】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闰十二月丁酉(初九日),后唐庄宗下诏,对前蜀所任命的四品以上的官员,降级授官,各有差别,五品以下才质无所取用者,全部放归故里;那些率先向后唐投降以及有功劳的人,委托郭崇韬根据具体情况来奖励任用。又赐给王衍诏书,大致说:“一定会割出土地封授给你,决不会把人逼迫到危险的境地。日、月、星三辰在上,一句话也不欺骗你。”

【原文】

明宗天成元年春正月庚申,魏王继岌遣李继曮、李严部送王衍及其宗族、百官数千人诣洛阳[1]。(三)[二月]乙巳,王衍至长安,有诏止之。

【注文】

[1]部送:押送。

【译文】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春季正月庚申(初三日),魏王李继岌派遣李继曮、李严押送王衍及其宗族、百官数千人前往洛阳。二月乙巳(十七日),王衍到达长安,有诏书让他停留下来。

【原文】

三月,伶人景进等言于帝曰:“魏王未至,康延孝初平,西南犹未安[1]。王衍族党不少,闻车驾东征,恐其为变,不若除之[2]​‍‌‍​‍‌‍‌‍​‍​‍‌‍​‍‌‍​‍​‍‌‍​‍‌​‍​‍​‍‌‍​‍​‍​‍‌‍‌‍‌‍‌‍​‍‌‍​‍​​‍​‍​‍​‍​‍​‍​‍‌‍​‍‌‍​‍‌‍‌‍‌‍​。”帝乃遣中使向延嗣赍敕往诛之,敕曰:“王衍一行,并从杀戮[3]。”已印画,枢密使张居翰覆视,就殿柱揩去“行”字,改为“家”字,由是蜀百官及衍仆役获免者千余人[4]。延嗣至长安,尽杀衍宗族于秦川驿[5]。衍母徐氏且死,呼曰:“吾儿以一国迎降,不免族诛,信义俱弃,吾知汝行亦受祸矣[6]!”

【注文】

[1]伶人:也称优伶、优人,古代指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景进: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庄宗李存勗时,为伶官之首,受宠居中用事,参与谋断军机国政。曾奉命掳魏州诸营军士妻女数千人以充后宫,激起魏州兵变。以谄媚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帝:指后唐庄宗李存勗。庄宗于此年四月被杀。  康延孝:即李绍琛。灭蜀回师途中,闻郭崇韬、朱友谦被杀,惧祸及己身,遂拥众返蜀,自称西川节度使。后兵败被擒杀。

[2]车驾东征:指后唐庄宗东征邺都(魏州)。同光四年(926年)二月,效节指挥使赵在礼据邺都叛乱,后唐庄宗派大将李嗣源率侍卫亲军前往讨伐。而亲军临阵哗变,与邺都叛兵共拥李嗣源为主。庄宗闻李嗣源叛,准备率军东征邺都。

[3]赍(jī)敕:带着敕令。赍,携带。

[4]印画:盖印画押。  张居翰(858—928年):唐末五代时宦官。字德卿。唐昭宗时,为范阳军监军。天复(901—904年)时,朱全忠诛杀宦官,他赖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收留,得免一死。后随李存勗攻占潞州,任昭义监军。李存勗称帝后,与郭崇韬同为枢密使,却不恃势弄权。在后唐明宗即位后,求归田里。后卒于家。  覆视:查看。

[5]秦川驿:驿站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

[6]汝行:你们。指后唐庄宗等人。

【译文】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三月,伶人景进等人向后唐庄宗进言说:“魏王还没有回来,康延孝刚被平定,西南方面还没安定。王衍的亲族同党不少,听说天子准备率军东征,恐怕他们会发生变乱,不如除掉他们。”后唐庄宗于是派遣中使向延嗣带着敕令前去诛杀他们,敕令说:“王衍一行,一并诛戮。”已经盖上印玺画了押,枢密使张居翰查看时,就着殿堂的柱子擦去“行”字,改成了“家”字,因此前蜀的百官和王衍的仆役得以免死的有一千多人。向延嗣到达长安,在秦川驿把王衍的宗族全部杀死。王衍的母亲徐氏临死时呼叫说:“我的儿子率领一国出迎投降,还不免全族被杀,你们完全抛弃了信义,我知道你们也会遭受这种灾祸!”

【原文】

夏六月,蜀百官至洛阳,永平节度使兼侍中马全曰:“国亡至此,生不如死[1]。”不食而卒。以平章事王锴等为诸州府刺史、少尹、判官、司马,亦有复归蜀者[2]

【注文】

[1]永平节度使: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置,治邛州(治今四川邛崃)。领邛、蜀、黎、雅四州,约当今四川大雪山以东,岷江以西,甘洛、蒲江以北,小金、大邑以南地区。  马全(?—926年):事王建、王衍父子,官至永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国亡后随百官至洛阳,绝食而死。

[2]少尹:官名。唐五代时府的长官称尹,其下设少尹二人,协助府尹治理府事。

【译文】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夏季六月,前蜀百官到达洛阳,永平节度使兼侍中马全说:“国家灭亡,到了这种地步,活着还不如死了。”便绝食而死。后唐任命前蜀的平章事王锴等人为各州府刺史、少尹、判官、司马,也有又回到蜀中的人​‍‌‍​‍‌‍‌‍​‍​‍‌‍​‍‌‍​‍​‍‌‍​‍‌​‍​‍​‍‌‍​‍​‍​‍‌‍‌‍‌‍‌‍​‍‌‍​‍​​‍​‍​‍​‍​‍​‍​‍‌‍​‍‌‍​‍‌‍‌‍‌‍​。

【原文】

三年夏六月,陕州行军司马王宗寿表请葬故蜀主王衍。秋七月乙巳,赠衍顺正公,以诸侯礼葬之。

【译文】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夏季六月,陕州行军司马王宗寿向后唐明宗上表章请求安葬过去的蜀主王衍。秋季七月乙巳(初二日),追赠王衍为顺正公,用诸侯的礼仪安葬了他。


(1) “丙子”,《资治通鉴》同。考该月初一为戊戌,无丙子。据张敦仁《资治通鉴刊本识误》“:子”当作“午”。

(2) “诸军”,原文“军”字前脱一“诸”字。据中华书局《资治通鉴》点校本补。

(3) “北”,误。依中华书局《资治通鉴》点校本应作“比”。

(4) “居民”,误。依中华书局《资治通鉴》点校本当作“民居”。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