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中华历史/周伐齐 周齐争宜阳附

周伐齐 周齐争宜阳附

周伐齐周齐争宜阳附【内容提要】《周伐齐》叙述了北周宇文护当政期间,北周两次与突厥联合讨伐北齐,均遭失败,以及周齐争夺宜阳,最终也告败北的历史过程​‍‌‍​‍‌‍‌‍​‍​‍‌‍​‍‌‍​‍​‍‌‍​‍‌​‍​‍​‍‌‍​‍​‍​‍‌‍‌‍‌‍‌‍​‍‌‍​‍​​‍​‍​‍​‍​‍​‍​‍‌‍​‍‌‍​‍‌‍‌‍‌‍​。北魏后期,北方地区再次陷入分裂之中​...

周伐齐
周齐争宜阳附

【内容提要】

《周伐齐》叙述了北周宇文护当政期间,北周两次与突厥联合讨伐北齐,均遭失败,以及周齐争夺宜阳,最终也告败北的历史过程​‍‌‍​‍‌‍‌‍​‍​‍‌‍​‍‌‍​‍​‍‌‍​‍‌​‍​‍​‍‌‍​‍​‍​‍‌‍‌‍‌‍‌‍​‍‌‍​‍​​‍​‍​‍​‍​‍​‍​‍‌‍​‍‌‍​‍‌‍‌‍‌‍​。

北魏后期,北方地区再次陷入分裂之中​‍‌‍​‍‌‍‌‍​‍​‍‌‍​‍‌‍​‍​‍‌‍​‍‌​‍​‍​‍‌‍​‍​‍​‍‌‍‌‍‌‍‌‍​‍‌‍​‍​​‍​‍​‍​‍​‍​‍​‍‌‍​‍‌‍​‍‌‍‌‍‌‍​。经过一系列征战,公元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次年,宇文泰建立西魏,北方地区形成了东、西魏对峙之势​‍‌‍​‍‌‍‌‍​‍​‍‌‍​‍‌‍​‍​‍‌‍​‍‌​‍​‍​‍‌‍​‍​‍​‍‌‍‌‍‌‍‌‍​‍‌‍​‍​​‍​‍​‍​‍​‍​‍​‍‌‍​‍‌‍​‍‌‍‌‍‌‍​。西魏建立之初,财力、军力、人才等方面都不及东魏,国力处于劣势。西魏和东魏曾多次爆发战争,双方虽互有胜负,但总体上仍然是东魏占据优势,西魏在军事上多呈守势。宇文泰多谋善战,在政治上也极有才能。为扭转不利局面,宇文泰清除弊政,推行府兵制、六官制等一系列改革,实行关陇本位政策,促进关陇集团的形成,西魏国力也随之增强。

宇文泰死后,遗命其侄子宇文护执掌国政。公元557年,宇文护拥立宇文觉登帝位,建立了北周王朝。北周建国后,宇文护大权独揽,先后毒杀了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yù)。公元560年,宇文泰四子宇文邕(yōng)即位,是为周武帝,但大权仍由宇文护掌握。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建立北齐政权。公元563年,北周派遣杨荐和王庆前往突厥联络,力图与之结盟共伐北齐。与此同时,北齐也向突厥求婚以图拉拢。突厥木杆可汗在经过权衡后,最终决定与北周结盟,联合举兵伐齐。公元563年冬,战端开启。北周派遣杨忠率兵一万,达奚武率兵三万,联合突厥南北夹击北齐晋阳。战事之初,杨忠进展颇为顺利,不久即与突厥会师于晋阳城下,达奚武也抵达平阳。面对北周与突厥的进攻,北齐全力救援,北齐武成帝高湛也亲赴晋阳。在晋阳之战中,北齐守军士气高涨,指挥得当,突厥又畏战退缩,最终北周军大败而退,突厥也退回塞外,达奚武闻讯后也撤军。

此战北齐虽然获胜,但损失颇大,因此战后也积极与北周谋和,为此先后将周武帝姑母、宇文护母亲送还以示诚意。不久突厥告知北周,要求再次联合伐齐,宇文护不得已应允。伐齐开始后,宇文护亲自统军,派遣尉迟迥率兵为前锋,向洛阳进发,权景宣领兵向悬瓠进发,杨檦出击轵关。此战,主要战场在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在洛阳之战中,北齐守军顽强抵抗,齐武成帝及大臣段韶,将领高长恭、斛律光皆率兵赴洛阳增援。经过激战,齐军最后击溃北周军,不久,其他各路北周军也全部撤退,北齐再次获得胜利。

公元569年,北齐占领北周宜阳,双方为争夺宜阳又爆发战争。周齐宜阳之战陷于胶着,逾年未分胜负,战事后又延及汾水以北。北周虽一度攻陷宜阳,但整体而言损失较大,仍遭败绩。

宇文护执政,虽性情宽和却不识大体,任用非人又久专朝政,且不通晓军事,故此导致几次与北齐作战皆遭失败。伐齐战争的失败不仅损耗了北周国力,也使得北周君臣对宇文护的不满情绪上升,内部矛盾开始凸显,宇文护的地位也因此动摇,应当说这也是其最终被诛杀的原因之一。

【原文】

陈文帝天嘉四年[九月]。初,周人欲与突厥木杆可汗连兵伐齐,许纳其女为后,遣御伯大夫杨荐及左武伯太原王庆往结之[1]。齐人闻之惧,亦遣使求昏于突厥,赂遗甚厚[2]。木杆贪齐币重,欲执荐等送齐[3]。荐知之,责木杆曰:“太祖昔与可汗共敦邻好,蠕蠕部落数千来降,太祖悉以付可汗使者,以快可汗之意[4]。如何今日遽欲背恩忘义,独不愧鬼神乎[5]?”木杆惨然良久,曰:“君言是也[6]。吾意决矣,当相与共平东贼,然后送女[7]。”荐等复命。

【注文】

[1]木杆可汗(kèhán)(?—572年):可汗,又称大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原意为王朝、神灵和上天,北方游牧民族对首领的尊称,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记载于《宋书》,类似于汉字的天子;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木杆可汗,人名,突厥汗国著名军事首领,又叫木汗可汗、术汗可汗。本名俟(qí)斤,也名燕都,阿史那氏。伊利可汗之子,乙息记可汗之弟。西魏元钦二年(553年)立为突厥可汗。恭帝二年(555年),消灭柔然汗国残余势力,后又东败契丹,北并契骨,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元年(572年)卒,在位期间国势强大,威服塞外诸国。  连兵:联合兵力;集结军队。  纳:迎娶。  后:皇后​‍‌‍​‍‌‍‌‍​‍​‍‌‍​‍‌‍​‍​‍‌‍​‍‌​‍​‍​‍‌‍​‍​‍​‍‌‍‌‍‌‍‌‍​‍‌‍​‍​​‍​‍​‍​‍​‍​‍​‍‌‍​‍‌‍​‍‌‍‌‍‌‍​。  御伯大夫:即御伯中大夫,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为西魏、北周天官府御伯司长官,掌管出入侍从,皇帝出入皆陪侍左右,正五命。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更名为纳言中大夫。  杨荐:生卒年不详,西魏、北周大臣。字承略,秦郡宁夷(今陕西礼泉)人。北魏永安中随并州刺史尔朱天光出讨关陇,后又随宇文泰镇夏州,不久受命迎孝武帝元脩到长安。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535—551年)中,进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即位,授大将军,行大司徒。天和三年(568年)迁总管、梁州刺史,后病卒。  左武伯:即左武伯中大夫。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与右武伯中大夫共掌宫廷内外宿卫,兼领虎贲、旅奔、射声、骁骑、羽林、游击六率宿卫,皇帝临朝及出行时掌侍卫,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  王庆(?—581年):字兴庆,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颇有才略,初从宇文泰征战,屡有战功,北周时累官至延州总管,进位柱国。隋开皇(581—600年)初卒。  结:联络。

[2]赂(lù)遗(wèi):赠送财物。

[3]币重:指财物厚重。

[4]蠕(rú)蠕:即柔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也有蝚(róu)蠕、芮(ruì)芮、茹茹等名,均为同音异译。本为东胡苗裔(yì),与鲜卑(bēi)同源。4—6世纪间游牧于蒙古高原。4、5世纪之交,鲜卑拓(tuò)跋(bá)部南迁平城,柔然得以兴起扩张。公元402年,首领社仑自称可汗,即豆代可汗(一作丘豆伐可汗),这也是北方游牧民族首次把它用作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以后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均沿用。在豆代可汗的率领下,柔然建立了部落联盟国家,一度控制大漠南北。后柔然因内部纷争和外部反抗而逐渐衰落,6世纪中叶,突厥部落强大起来。552年,突厥发兵击柔然,可汗阿那瓌(guī)大败自杀。其后又屡被突厥所败,555年亡国,余众辗转西迁。  部落: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分部屯居,故称。  快:使……高兴。

[5]背恩忘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背,背叛。

[6]惨然:悲痛。  良久:许久;好一会儿。

[7]东贼:此处指北齐。

【译文】

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九月。起初,北周人想要与突厥木杆可汗联合举兵讨伐北齐,北周许诺娶木杆可汗的女儿做皇后,派御伯大夫杨荐和左武伯、太原人王庆前往联络。北齐听说这件事情后感到很恐慌,也派使节向突厥求婚,馈赠给突厥的财物更加丰厚。木杆可汗贪图北齐进献的礼品更为厚重,想要拘捕了杨荐等人送给北齐。杨荐知道消息后,责备木杆可汗说:“太祖过去与可汗共同敦促了我们两个邻国间的友好关系,蠕蠕部落几千人前来归降,太祖全部将他们交给了可汗的使者,以使可汗感到满意。为什么今天突然想背恩负义,难道不有愧于鬼神吗?”木杆可汗羞愧了许久,说:“你说得很对,我的主意已定,应当与你们一起平定东面的贼人,然后再将女儿送去。”杨荐等人完成了任务返回复命。

【原文】

公卿请发十万人击齐,柱国杨忠独以为得万骑足矣。戊子,遣忠将步骑一万,与突厥自北道伐齐[1]。又遣大将军达奚武帅步骑三万自南道出平阳,期会于晋阳[2]

【注文】

[1]北道:北路。

[2]达奚武(504—570年):字成兴,西魏、北周将领。鲜卑族。代(郡名,治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东北)人。世代为镇将,善骑射,后投奔宇文泰,多次参与东魏战争,屡立战功​‍‌‍​‍‌‍‌‍​‍​‍‌‍​‍‌‍​‍​‍‌‍​‍‌​‍​‍​‍‌‍​‍​‍​‍‌‍‌‍‌‍‌‍​‍‌‍​‍​​‍​‍​‍​‍​‍​‍​‍‌‍​‍‌‍​‍‌‍‌‍‌‍​。曾以功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大司寇、大宗伯,进郑国公,再迁太保、太傅,后病卒。  南道:南路。  期会:约期聚集。

【译文】

北周的公卿大臣请求派遣十万大军讨伐北齐,只有柱国杨忠认为只要一万名骑兵就足够了。天嘉四年(563年)九月戊子(二十七日),北周派杨忠统帅步兵和骑兵一万人,与突厥一道从北路讨伐北齐,又派大将军达奚武统领步兵、骑兵三万从南道攻击平阳,约定在晋阳相会。

【原文】

冬十二月,周杨忠拔齐二十余城[1]。齐人守陉岭之隘,忠击破之[2]。突厥木杆、地头、步离三可汗以十万骑会之[3]。己丑(1),自恒州三道俱入[4]。时大雪数旬,南北千余里,平地数尺。齐主自邺倍道赴之,戊午,至晋阳。斛律光将步骑三万屯平阳。己未,周师及突厥逼晋阳,齐主畏其强,戎服帅宫人欲东走避之[5]。赵郡王叡、河间王孝琬叩马谏[6]。孝琬请委叡部分,必得严整[7]。帝从之,命六军进止皆取叡节度,而使并州刺史段韶总之[8]

【注文】

[1]城:城池。

[2]陉(xíng)岭:陉岭关,即雁门关。位于今山西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  隘(ài):险要的地方。  破:打败,打垮。

[3]木杆、地头、步离三可汗:木杆可汗分国为三部:木杆牙帐居于都斤山(都斤山:学界有争议,有杭爱山东脉说、阿尔泰山说、杭爱山说、都兰哈拉山说、南阿尔泰山东部说等。近来有学者论证即今杭爱山脉之西部以最高峰鄂托浑腾格里为主的山,即汉文史所记登凝黎山、天山、天灵山);地头可汗(名库头,木杆可汗弟)统东方;步离可汗(名室点密,木杆可汗叔父)统西方。

[4]恒州:州名。北魏太和时置。治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北魏辖代郡、善无、梁城、繁畤、高柳、北灵丘、内附、灵丘八郡,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北部内长城以北,河北蔚县、阳原和内蒙古与山西邻近的南部地区。后治所有迁移,北齐时移治今山西大同。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废。

[5]戎(róng)服:穿着军服。

[6]叩马谏:勒住马头进行规劝。语出《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7]严整:指(队伍)严明整齐。

[8]进止:进退。  取:选择。

【译文】

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冬季十二月,北周杨忠攻克北齐二十多座城池。北齐军队守卫陉岭险要的地方,杨忠进攻并打败了守军。突厥木杆、地头、步离三位可汗率领十万骑兵前来会合。己丑,从恒州三道并进。此时大雪下了几十日,从南到北一千多里,平地里积雪达几尺厚。北齐国主武成帝高湛从邺城兼程赶来,戊午(二十八日),到达晋阳。斛律光率领步骑兵三万人驻扎在平阳。己未(二十九日),北周军队和突厥兵马进逼晋阳城,北齐国主武成帝畏惧对手强大,身着军服带领宫女打算向东逃跑以躲避北周和突厥军队。赵郡王高叡、河间王高孝琬勒住马头进行劝阻。高孝琬请求委托高叡负责军队部署,一定能够整顿得严明整齐。北齐武成帝听从了他们,命令六军进退都由高叡指挥,同时让并州刺史段韶统领六军。

【原文】

五年春正月庚申,齐主登北城,军容甚整[1]。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2]。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3]!”

【注文】

[1]北城:指晋阳北城。  军容:本指军队的武器、装备​‍‌‍​‍‌‍‌‍​‍​‍‌‍​‍‌‍​‍​‍‌‍​‍‌​‍​‍​‍‌‍​‍​‍​‍‌‍‌‍‌‍‌‍​‍‌‍​‍​​‍​‍​‍​‍​‍​‍​‍‌‍​‍‌‍​‍‌‍‌‍‌‍​。后用以指军队的声势和官兵的仪容、纪律等。

[2]咎(jiù):怪罪、追究。

[3]眼中亦有铁:即目光如铁。“铁”在当时突厥人口语中,是表示强壮、有力的一种比喻。

【译文】

陈文帝天嘉五年(564年)春季正月庚申(初一日),北齐国主武成帝高湛登上晋阳北城,军容十分严整。突厥抱怨北周人说:“你们说北齐很混乱,因此前来讨伐他们。现在北齐人目光如铁,怎么可以抵挡呢!”

【原文】

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下,去城二里许[1]。诸将咸欲逆击之,段韶曰:“步卒力势,自当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2]。不如陈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3]。”既至,齐悉其锐兵鼓噪而出[4]。突厥震骇,引上西山,不肯战,周师大败而还[5]。突厥引兵出塞,纵兵大掠,自晋阳以往七百余里,人畜无遗[6]。段韶追之,不敢逼[7]。突厥还至陉岭,冻滑,乃铺毡以度,胡马寒痩,膝已下皆无毛,比至长城,马死且尽,截矟杖之以归[8]

【注文】

[1]步卒:步兵。  前锋:前头部队,走在军队前面的部队。  西山:指晋阳西面的山地,属吕梁山中段东麓。  许: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

[2]力势:势力;力量。

[3]陈(zhèn):通“阵”,列阵。  劳:疲惫。  逸(yì):安闲。

[4]锐兵:精锐士卒。

[5]引:退却。

[6]出塞:出边塞。  纵兵:放纵兵士。  大掠:大肆抢掠。  以往:用于地名之后,表示所处位置已过这一地点。  遗:遗漏或余留。

[7]逼:逼近。

[8]胡马: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比至:等到到达。  杖之:以之为杖。即将截短的矟做手杖。

【译文】

北周人以步兵作为前锋,自西山而下,距离城池二里左右。北齐各位将领都想要迎击北周军队,段韶说:“步兵力量很有限,现在积雪已经很厚,迎战不方便。不如严阵以待,敌人疲惫不堪,我军养精蓄锐,必定能够击败敌军。”等北周军到来后,北齐集中全部精锐部队鸣鼓出击。突厥人震惊恐惧,退却到西山,不肯作战,北周军队大败而还。突厥率领兵马向塞外撤退,放纵军队大肆掳掠,自晋阳以北七百多里,百姓、牲畜荡然无存。段韶追赶突厥,不敢逼近。突厥退回到陉岭,冰冻地滑,就铺设毛毡通过,胡人马匹受寒痩弱,膝盖以下都已无毛,等到了长城,马匹都快死光了,截短长矛做手杖拄着回去。

【原文】

达奚武至平阳,未知忠退。斛律光与书曰:“鸿鹄已翔于寥廓,罗者犹视于沮泽[1]。”武得书,亦还。光逐之入周境,获二千余口而还。

【注文】

[1]与书:写信给。  鸿(hóng)鹄(hú):鸿雁和天鹅。  寥(liáo)廓(kuò):高远空旷。  罗者:张网的人​‍‌‍​‍‌‍‌‍​‍​‍‌‍​‍‌‍​‍​‍‌‍​‍‌​‍​‍​‍‌‍​‍​‍​‍‌‍‌‍‌‍‌‍​‍‌‍​‍​​‍​‍​‍​‍​‍​‍​‍‌‍​‍‌‍​‍‌‍‌‍‌‍​。  沮(jù)泽:水草丛生之处。

【译文】

达奚武到达平阳,还不知道杨忠败退。斛律光给他写信说:“鸿鹄已在辽阔的苍穹中翱翔,下网的人还在沼泽里等待观望。”达奚武收到书信后,也退兵了。斛律光追赶达奚武进入北周国境,俘获二千多口人后返回。

【原文】

光见帝于晋阳,帝以新遭大寇,抱光头而哭。任城王湝进曰:“何至于此[1]?”乃止。

【注文】

[1]任城:郡、国名。东汉置国,后时为郡时为国,南朝宋废。北魏孝明帝神龟(518—520年)初复置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辖任城、亢父、钜野三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移治鲁县(今山东曲阜)。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  湝(jiē):即高湝(?—578年),北齐大臣,高欢第十子。北齐天保初封任城王。武成帝高湛时任太保、并州刺史。北齐后主高纬时历任司州牧,冀、青州刺史。待下宽和,处事干练。以战功拜左丞相,转瀛州刺史。北齐后主高纬晋州军败后,为大丞相。北齐后主高纬想要南逃,传令让他继帝位。占据冀州抵抗北周军,战败被俘至长安,与北齐后主高纬同时被杀。

【译文】

斛律光在晋阳朝见北齐武成帝高湛,武成帝因为刚刚遭到敌人的大举入侵,抱着斛律光的头痛哭。任城王高湝上前说:“怎么至于到这种程度?”武成帝才停止了哭泣。

【原文】

初,齐显祖之世,周人常惧齐兵西渡,每至冬月,守河椎冰[1]。及世祖即位,嬖幸用事,朝政渐紊,齐人椎冰以备周兵之逼[2]。斛律光忧之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翫声色乎[3]!”

【注文】

[1]河:指黄河。  椎(chuí):敲打。冬季黄河结冰,可通兵马。敲打冰面,使河水冰面破碎,可以防止敌军趁黄河结冰进攻。

[2]世祖:即高湛。  嬖(bì)幸:被宠爱狎昵的近臣或姬妾。  用事:指当权;执政;当政。  紊(wěn):混乱。

[3]关、陇:此处指北周。  翫(wán):同“玩”。  声色:指歌舞和女色。

【译文】

起初,北齐显祖高洋统治时,北周人常常惧怕北齐兵马西渡黄河,每到冬季月份,守备黄河要凿破冰凌。等到北齐世祖高湛即位,宠臣当权,朝政逐渐紊乱,北齐人凿冰来防备北周兵马进逼。斛律光为此忧虑地说:“我国常有夺取关、陇一带的志向,今天到这一地步,却只是沉溺于声色之中!”

【原文】

初,周太祖之从贺拔岳在关中也,遣人迎晋公护于晋阳[1]。护母阎氏及周主之姑皆留晋阳,齐人以配中山宫[2]。及护用事,遣间使入齐求之,莫知音息。齐遣使者至玉璧,求通互市[3]。护欲访求母、姑,使司马下大夫尹公正至玉璧,与之言,使者甚悦[4]。勋州刺史韦孝宽获关东人,复纵之,因致书,为言西朝欲通好之意[5]。是时,周人以前攻晋阳不得志,谋与突厥再伐齐[6]。齐主闻之,大惧,许遣护母西归,且求通好,先遣其姑归[7]

【注文】

[1]贺拔岳(?—534年):北魏后期将领。一名阿斗泥。字可泥(又作阿泥、阿鞠泥)。神武尖山(今山西神池)人,高车族​‍‌‍​‍‌‍‌‍​‍​‍‌‍​‍‌‍​‍​‍‌‍​‍‌​‍​‍​‍‌‍​‍​‍​‍‌‍‌‍‌‍‌‍​‍‌‍​‍​​‍​‍​‍​‍​‍​‍​‍‌‍​‍‌‍​‍‌‍‌‍‌‍​。北魏末年,初为广阳王元渊帐内军主,后曾随尔朱荣、尔朱天光征战,因功加车骑将军,进爵清水郡公,后任雍州刺史。永熙三年(534年)因高欢离间,被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所杀。

[2]阎氏:人名。宇文护母亲。  周主:此时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周主之姑为宇文泰之妹。  配:安排。  中山宫:位于今河北定州东北,后燕慕容氏故宫,自北魏以来为别宫。

[3]玉璧:城名。位于今山西稷山西南。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东道行台王思政在玉璧筑城以抵御东魏,王思政、韦孝宽先后在此镇守。  互市:指民族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4]司马下大夫:官职名。西魏置,属夏官府,协助大司马卿掌军政,正六命。北周沿置,隋废。

[5]勋州:地名。北周保定(561—565年)初在玉壁城置勋州。以韦孝宽在玉璧立有勋功而立,玉壁即为勋州治所,故址在今山西稷山西南。  关东: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  西朝:指北周。

[6]是时:这时。  得志:实现志愿。

[7]西归:指返回北周。

【译文】

起初,北周太祖宇文泰在关中跟随贺拔岳,派人到晋阳接来晋公宇文护。宇文护母亲阎氏及北周国主宇文邕的姑母都留在晋阳,北齐人将她们发落到中山宫。等到宇文护当权,派遣密使潜入北齐寻找她们,没能探知到音讯。北齐派使者到达玉璧,请求开通互市贸易。宇文护打算查询母亲、姑母下落,派司马下大夫尹公正到玉璧,和北齐商谈,使者很高兴。勋州刺史韦孝宽俘获关东之人,又释放了他们,接着写信,说明北周希望通好的意思。这时,北周人因为以前进攻晋阳没有达到目的,筹划与突厥联合再次攻伐北齐。北齐听到后,十分恐惧,答应遣送宇文护母亲回到北周,而且请求通好,先遣送宇文护的姑母返回。

【原文】

秋八月,周遣柱国杨忠将兵会突厥伐齐,至北河而还[1]。九月,突厥寇齐幽州,众十余万,入长城,大掠而还。

【注文】

[1]会:聚合,合拢,合在一起。  北河:北面的黄河。

【译文】

陈文帝天嘉五年(564年)秋季八月,北周派柱国杨忠统率兵马联合突厥进攻北齐,到达北面的黄河后退回。九月,突厥侵扰北齐幽州,兵力达到十余万人,攻入长城以内,大肆掳掠后返回。

【原文】

周皇姑之归也,齐主遣人为晋公护母作书,言护幼时数事,又寄其所着锦袍,以为信验[1]。且曰:“吾属千载之运,逢大齐之德,矜老开恩,许得相见[2]。禽兽草木,母子相依,吾有何罪,与汝分离。今复何福,还望见汝。言此悲喜,死而更苏。世间所有,求皆可得,母子异国,何处可求?假汝贵极王公,富过山海,有一老母,八十之年,飘然千里,死亡旦夕,不得一朝暂见,不得一日同处,寒不得汝衣,饥不得汝食,汝虽穷荣极盛,光耀世间,于吾何益[3]?吾今日之前,汝既不得申其供养,事往何论[4]。今日以后,吾之残命,唯系于汝尔[5]。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6]。”

【注文】

[1]皇姑:皇帝之姑。  作书:写信。  着(zhuó):穿。  锦袍(páo):锦帛制成的袍子。  信验:证明​‍‌‍​‍‌‍‌‍​‍​‍‌‍​‍‌‍​‍​‍‌‍​‍‌​‍​‍​‍‌‍​‍​‍​‍‌‍‌‍‌‍‌‍​‍‌‍​‍​​‍​‍​‍​‍​‍​‍​‍‌‍​‍‌‍​‍‌‍‌‍‌‍​。

[2]吾属(shǔ):我们这些人。属,类。  千载之运:千年才有的好运。  矜(jīn):怜恤,怜惜。

[3]贵极:尊贵至极。  王公:王爵和公爵,皆为高级爵位名。也泛指达官显贵。  飘然:漂泊貌;流落散失貌。  旦夕:即早与晚,比喻短时间内。  暂见:短暂的相见。  穷:穷极,极尽。

[4]申:指尽到责任。  事往:事情已经过去。

[5]残命:残生,晚年;余生。此指晚年。  系:依赖。

[6]戴天履地:顶天立地。即生于天地之间。  冥(míng)昧(mèi):幽暗,混沌。  欺负:欺瞒、欺诈。

【译文】

北周皇帝宇文邕的姑母归来,北齐国主高湛派人替晋公宇文护的母亲写信,说了宇文护年幼时的几件事,又寄去了他所穿的锦袍,以此作为证明。还说:“我恰好遇到千年才有的好运,承蒙大齐的恩德,开恩照顾老年人,允许可以相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母子也相依为命,我有什么罪过,与你分离。现在又得到什么运气,还有希望见到你。写到这里悲喜交加,死而复生。世间所能拥有的富贵,只要寻求都可以得到,母子分散在不同国家,哪里可以找到呢?假如你到了王公这样高贵的地位,富足超过山海,有一位老母亲,八十多岁,飘零在千里之外,死亡就是一早一晚的事,却不能得到哪怕一天短暂的相见,不能有一天相处在一起,寒冷得不到你送来的衣服,饥饿得不到你送的食物,你虽然极尽荣华富贵,光彩炫耀在世间,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在今天之前,你既然不能尽供养我的责任了,事情已经过去就不再说了。从今日以后,我的余生,只有系在你身上了。苍天大地,中间有鬼神,不要认为天地间幽暗混沌而可欺瞒。”

【原文】

护得书,悲不自胜,复书曰:“区宇分崩,遭遇灾祸,违离膝下,三十五年[1]。受形禀气,皆知母子,谁同萨保,如此不孝[2]。子为公侯,母为俘隶,暑不见母暑,寒不见母寒,衣不知有无,食不知饥饱,冺如天地之外,无由暂闻[3]。分怀冤酷,终此一生,死若有知,冀奉见于泉下耳[4]。不谓齐朝解网,惠以德音,磨敦、四姑,并许矜放[5]。初闻此旨,魂爽飞越,号天叩地,不能自胜[6]。齐朝霈然之恩,既已沾洽,有家有国,信义为本,伏度来期,已应有日[7]。一得奉见慈颜,永毕生愿[8]。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9]。”

【注文】

[1]区宇分崩:疆土境域分裂。  违离:离别;分离。  膝下:指父母的身边。

[2]受形:形成身体之形。  禀(bǐng)气:天赋的气性。  萨保:宇文护自称。宇文护,字萨保。

[3]俘隶:被俘而为奴隶者。  冺(mǐn):同“泯”,消灭;消失。  无由: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暂闻:一点音讯。

[4]冤酷:无罪而加刑戮。  冀:希望​‍‌‍​‍‌‍‌‍​‍​‍‌‍​‍‌‍​‍​‍‌‍​‍‌​‍​‍​‍‌‍​‍​‍​‍‌‍‌‍‌‍‌‍​‍‌‍​‍​​‍​‍​‍​‍​‍​‍​‍‌‍​‍‌‍​‍‌‍‌‍‌‍​。  奉见:侍奉。  泉下: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

[5]不谓:没想到。  齐朝:即北齐。  解网:解开罗网。比喻宽宥、仁德。  德音:福音。  磨敦:宇文护兄弟称呼其母为“阿磨敦”。  四姑:即北周武帝宇文邕姑母。  矜放:顾惜宽容。

[6]旨:消息。  魂爽:即魂魄、精神。  飞越:飞扬。  号天:对天号泣。言极其悲痛。  叩:叩头、拜。  不能自胜:不能自已。

[7]霈(pèi):大雨。也比喻帝王恩泽。  沾洽:普遍受惠。  伏: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度(duó):推测;估计。  来期:归期。

[8]慈颜:慈祥和蔼的容颜。称尊上的音容,多指母亲而言。  永毕生愿:就永远了却了毕生心愿。

[9]负山戴岳: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担负重任。岳,高大的山。

【译文】

宇文护接到书信,悲痛不能自已,回信说:“天下分裂,遭遇灾祸,离开您的身边,已经三十五年了。人禀天地之气而生,都知道有母子,谁像我萨保,如此不孝。儿子是公侯,母亲为俘虏,天热不见母亲受热的样子,天冷不见母亲受寒的样子,衣服不知道有没有,吃饭不知道饱不饱,就好像消失在天地之外,没有一点音讯。分别怀有冤屈和悲惨的心情,终结这一生,死后如果还有知,希望能在阴间侍奉母亲。没想到北齐朝网开一面,惠赐福音,母亲、四姑,一起被怜悯释放。刚听到这个消息,精神轻快飞越,呼天谢地,不能自已。北齐雨露般的恩情既然已经滋润了我们的心田,对于家庭、国家,以信义为本,计算归来日期,已经不远。一旦见到母亲慈祥的面容,就永远了却了毕生心愿。死者复活,白骨生肉,怎能比过今日的恩情,如同背负高山峰岳,不能说尽感激之情。”

【原文】

齐人留护母,使更与护书,邀护重报,往返再三[1]。时段韶拒突厥军于塞下,齐主遣黄门徐世荣乘传赍周书问韶[2]。韶以:“周人反覆,本无信义,比晋阳之役,其事可知[3]。护外托为相,其实主也[4]。既为母请和,不遣一介之使[5]。若据移书,即送其母,恐示之以弱。不如且外许之,待和亲坚定,然后遣之未晩。”齐主不听,即遣之。阎氏至周,举朝称庆,周主为之大赦[6]

【注文】

[1]邀:希求,求取。

[2]塞下:边塞附近​‍‌‍​‍‌‍‌‍​‍​‍‌‍​‍‌‍​‍​‍‌‍​‍‌​‍​‍​‍‌‍​‍​‍​‍‌‍‌‍‌‍‌‍​‍‌‍​‍​​‍​‍​‍​‍​‍​‍​‍‌‍​‍‌‍​‍‌‍‌‍‌‍​。也泛指北方边境地区。  黄门:即黄门侍郎。  徐世荣:广宁石门(今山西寿阳东)人,时为北齐给事黄门侍郎。生平事迹不详。

[3]晋阳之役:指564年初北周在晋阳被北齐击败一战。

[4]外托:对外假托。  相:即丞相。

[5]一介:一个。

[6]举朝:整个朝廷,满朝。

【译文】

北齐人滞留宇文护的母亲,派人再给宇文护写信,希望宇文护再次回信,反复多次。这时段韶正在边塞抵抗突厥军队,北齐国主高湛派遣黄门徐世荣乘官车带着北周书信征询段韶的意见。段韶认为:“北周人反复无常,从来就没有信义,最近晋阳战役,这种事情就可以看出来。宇文护对外自称为宰相,其实就是国主。他既然为母亲而请和,却不派遣一个使臣。如果根据送来的书信,就送遣他的母亲,恐怕这是对北周示弱的表现。不如暂且对外宣称应允,等到和亲之事确定无疑,然后再遣还也不晚。”北齐国主不听从,马上遣还了宇文护的母亲。阎氏到了北周,举朝庆贺,北周国主还为此全国大赦。

【原文】

突厥自幽州还,留屯塞北,更集诸部兵,遣使告周,欲与共击齐如前约[1]。闰月乙巳,突厥寇齐幽州。晋公护新得其母,未欲伐齐。又恐负突厥约,更生边患,不得已,征二十四军及左右厢散隶秦、陇、巴、蜀之兵并羌胡内附者凡二十万人[2]。冬十月甲子,周主授护斧钺于庙廷[3]。丁卯,亲劳军于沙苑[4]。癸酉,还宫。护军至潼关,遣柱国尉迟迥帅精兵十万为前锋,趣洛阳,大将军权景宣帅山南之兵趣悬瓠,少师杨檦出轵关[5]。十一月,周晋公护进屯弘农。甲午,尉迟迥围洛阳,雍州牧齐公宪、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军于邙山[6]

【注文】

[1]塞北:指长城以北,也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2]负:违背。  边患:指外敌对边疆的侵扰。  二十四军:兵制名。西魏大统八年(542年)宇文泰创立府兵制,初置六军以六柱国分别统领,一柱国督两大将军,一大将军督两开府,共二十四人,分部统领,故称二十四军,又分为左右各十二军。  左右厢:指禁卫兵。  秦、陇:即关、陇。  巴:古地名。古巴人主要分布在今重庆、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一带,曾经建国。战国时并于秦,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前316年)以其地为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后以巴代指今重庆一带。  羌(qiāng)胡:羌人。羌:狭义为中国古代西部民族名称,广义为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商代已有羌方、多羌之称见于卜辞。商末,羌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周代有一部分羌人如“姜戎氏”等内迁至今豫西、晋南一带,后渐与华夏族融合。另一部分居于河湟地区的羌人向西部及西南发展,演为汉代的西羌及在今甘肃、川西一带的牦牛、白马、参狼诸羌。魏晋南北朝时期,羌族大量内迁,为“五胡”之一,羌族人姚苌(cháng)曾建立后秦国。入居内地的羌人与汉族杂居,逐渐融合于汉族。唐代,党项羌从青海迁到夏州等地,至宋代建立了西夏国,后被蒙古灭亡。居住在岷江上游的羌人部落大部分渐同化于汉族和藏族,一部分得以保存下来,形成今天的羌族​‍‌‍​‍‌‍‌‍​‍​‍‌‍​‍‌‍​‍​‍‌‍​‍‌​‍​‍​‍‌‍​‍​‍​‍‌‍‌‍‌‍‌‍​‍‌‍​‍​​‍​‍​‍​‍​‍​‍​‍‌‍​‍‌‍​‍‌‍‌‍‌‍​。  内附:迁居内地。

[3]庙廷:君王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

[4]沙苑:一名沙阜,地名。在今陕西大荔南洛水与渭水间。此地多沙草,西周秦汉以来灌草植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为历朝的牧马场所。

[5]潼(tóng)关:关隘名。位于陕西潼关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为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洛阳:中国古代著名古都之一。位于今河南洛阳。本作“雒阳”,三国魏改称“洛阳”。历史上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武周等王朝先后建都于此。隋唐时期为东都。也为县名。秦置,治今河南洛阳东北。隋大业元年(605年)迁至今河南洛阳。  山南:地名。即秦岭以南,大体指今陕西、湖北、四川交界地区。  悬瓠(hù):古城名。在今河南汝南。以城北汝水向左分出支脉流向西北,又西曲东转,最终在西南方会于汝水,形若悬瓠,故以此命名该城。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夏天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食。  少师:官职名。春秋时楚国设置,为君主的辅弼之官。北周置为加官,八命,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孤,为大臣加官。  杨檦(biǎo):生卒年不详。西魏、北周将领。字显进,正平高凉(今山西稷山)人。屡建战功,为西魏、北周两朝最高统治者所器重,保定四年(564年)参与围攻洛阳,后兵败投降北齐。  轵(zhǐ)关:古关隘名。位于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城西),地处豫北平原进出山西高原要道,为“太行八陉”第一陉,是古轵道上的咽喉,为历代军事险要。

[6]雍州:州名。同“宇文护逆节”故事中的“雍州”。  王雄(507—564年):西魏、北周大臣。字胡布头,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少有谋略,北魏孝庄帝永安(528—530年)末,跟随贺拔岳入关,任征西将军。孝武帝西入关,授都督,封临贞县伯。西魏文帝大统初,拜武卫将军,加骠骑将军。大统十年(544年),加侍中,出任岐州刺史,后进位大将军。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即位,授少傅,进柱国大将军,进封庸国公,出任泾州总管诸军事、泾州刺史。保定四年(564年),随宇文护东征,为斛律光所杀。  邙山:位于河南洛阳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xiáo)山支脉。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北的广武山,长度100多公里。

【译文】

突厥从幽州撤退之后,留驻在长城北面,再次集中各个部落兵马,派遣使臣告诉北周,打算像前面约定的那样一起进攻北齐。天嘉五年(564年)闰月乙巳(二十日),突厥侵扰北齐幽州。晋公宇文护刚和他母亲团聚,不想进攻北齐。又担忧违背与突厥的约定,再次引发边患,不得已,征发二十四军以及左右厢所隶属的秦、陇、巴、蜀之兵,加上羌胡人归附者共二十万人。冬季十月甲子(初十日),北周国主宇文邕在君王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举行授宇文护斧钺仪式。丁卯(十三日),亲自到沙苑慰劳部队。癸酉(十九日),返回皇宫。宇文护进军到了潼关,派柱国尉迟迥率领精兵十万为前锋,向洛阳进发,大将军权景宣带领山南的士兵向悬瓠进发,少师杨檦出击轵关​‍‌‍​‍‌‍‌‍​‍​‍‌‍​‍‌‍​‍​‍‌‍​‍‌​‍​‍​‍‌‍​‍​‍​‍‌‍‌‍‌‍‌‍​‍‌‍​‍​​‍​‍​‍​‍​‍​‍​‍‌‍​‍‌‍​‍‌‍‌‍‌‍​。十一月,北周晋公宇文护进屯至弘农。甲午(初十日),尉迟迥包围了洛阳,雍州牧齐公宇文宪、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在邙山驻军。

【原文】

初,周杨檦为邵州刺史,镇捍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战,未尝不捷,由是轻之[1]。既出轵关,独引兵深入,又不设备。甲辰,齐太尉娄叡将兵奄至,大破檦军,檦遂降齐。权景宣围悬瓠,十二月,齐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太原王士良、永州刺史萧世怡并以城降之[2]。景宣使开府郭彦守豫州,谢彻守永州,送士良、世怡及降卒千人于长安[3]

【注文】

[1]邵州:北周置,治阳胡城(今山西垣曲),辖邵郡、王屋二郡。隋开皇三年(583)废。  镇捍:守卫,保卫。  捷(jié):战胜。

[2]豫州道:治今河南汝南。道:北朝时,北魏在州、郡之上始设道行台省,历西魏、北齐。在中国北方曾先后设立东南道、南道、西南道、西道、北道、河南道、山东道、朔州道、豫州道、扬州道、河阳道、建州道、徐州道等,一道统数州、十余州或数十州。不过,这种以军事为主、带有政区性质的道行台省制并没有发展成为州以上的行政区划单位,却是隋、唐设“道”的前身。至唐代,“道”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行政区功能,形成了道、州、县三级架构。  行台:官署名。  王士良(500—581年):北齐大臣。字君明,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高湛即位,授太子太傅、少师,又拜为侍中,转任太常卿、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又调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后降北周,授大将军、大司徒,晋爵广昌郡公,官至荆州总管,并州刺史。  萧世怡(?—568年):梁武帝弟鄱阳王萧恢之子,投奔北齐,封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不久出任永州刺史。降北周后拜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义兴郡公,后授蔡州刺史,卒于此。

[3]开府:此处为开府仪同三司的简称。  郭彦(?—569年):北周将领。太原阳曲(今山西阳曲)人。北魏时,其祖先曾在关中任职,因而迁居冯翊(今陕西高陵),曾跟从宇文泰,历任都督、兵部尚书、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初授澧(lǐ)州刺史,后历任益州总管府长史、陇右总管府长史,卒于官。  谢彻:北周将领。生平事迹不详。

【译文】

起初,北周杨檦担任邵州刺史,镇守捍卫东部边境二十多年,多次与北齐作战,没有不取胜的,因此轻视北齐。这次出击轵关,独自率兵深入敌境,也不设防。天嘉五年(564年)十一月甲辰(二十日),齐太尉娄叡率兵突然来到,大败杨檦部队,杨檦于是投降了北齐。权景宣围困悬瓠,十二月,北齐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太原人王士良、永州刺史萧世怡一道献城投降北周。权景宣派开府郭彦防守豫州,谢彻防守永州,遣送王士良、萧世怡以及投降士兵上千人到长安。

【原文】

周人为土山地道以攻洛阳,三旬不克[1]。晋公护命诸将堑断河阳路,遏齐救兵,然后同攻洛阳[2]。诸将以为齐兵必不敢出,唯张斥候而已[3]。齐遣兰陵王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洛阳,畏周兵之强,未敢进[4]。齐主召并州刺史段韶谓曰:“洛阳危急,今欲遣王救之。突厥在北,复须镇御,如何[5]?”对曰:“北虏侵边,事等疥癣,今西邻窥逼,乃腹心之病,请奉诏南行[6]。”齐主曰:“朕意亦尔。”乃令韶督精骑一千发晋阳。丁巳,齐主亦自晋阳赴洛阳。

【注文】

[1]为:建造。

[2]堑(qiàn)断:挖壕沟阻断。  河阳:县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故治在今孟州槐树乡桑洼村。属河内郡​‍‌‍​‍‌‍‌‍​‍​‍‌‍​‍‌‍​‍​‍‌‍​‍‌​‍​‍​‍‌‍​‍​‍​‍‌‍‌‍‌‍‌‍​‍‌‍​‍​​‍​‍​‍​‍​‍​‍​‍‌‍​‍‌‍​‍‌‍‌‍‌‍​。新莽改称河亭。东汉、魏、晋、北魏均称河阳。北魏太和中至东魏元象元年(538年)先后筑河阳三城,河阳三城就成为洛阳以北军事重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县为关。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重置县,治今河南孟州南。唐武德初改为大基,置河阳宫,武德八年(625年)废,复称河阳。咸亨五年(674年)复置大基,唐玄宗李隆基时又改为河阳。金代县治移到今河南孟州,明代废。  救兵:援救的军队。

[3]张:派出。  斥候:开拓道路候望,即侦察兵。斥,开拓。候,候望。

[4]兰陵:郡名。西晋元康元年(291年)置。治承县(今山东枣庄峄〈yì〉城镇),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枣庄及滕县东部、东南部。北魏辖昌虑、承县、合乡、兰陵四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此外,东晋初侨置兰陵郡。治兰陵(今江苏常州)。南朝宋改名南兰陵,辖兰陵、承县二县。  长恭:即高长恭(?—573年),一名孝瓘(guàn),北齐世宗文襄帝高澄第四子,高欢之孙,封兰陵王。武艺高强而面容俊美,故常戴假面以对敌。为将恭谨勤恳,金墉城大捷后,武士作《兰陵王入阵曲》赞美他。后因北齐后主疑忌被毒死。

[5]镇御:镇守治理。

[6]北虏(lǔ):北面的胡虏。指突厥。  疥(jiè)癣(xuǎn):都是皮肤表面的疾病,常用来比喻有关痛痒,但无碍生命的小问题。  西邻:西面的邻国。指北周。  窥逼:伺机进逼。

【译文】

北周人筑土山挖地道用来进攻洛阳,三十天没能攻克。晋公宇文护命令各位将领挖沟堑截断河阳的道路,阻止北齐援救的军队,完成后同时进攻洛阳。将领们都认为北齐援军肯定不敢出城,只是派出侦探而已。北齐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援洛阳,畏惧北周兵马力量强大,没有敢于前往。北齐国主高湛召来并州刺史段韶对他说:“洛阳危急,现在想要派兰陵王救援洛阳。突厥在北面,也必须防御,该怎么办?”段韶回答说:“北面胡虏侵袭边境,就如同皮肤表面的疾病,现在西面的邻国虎视眈眈地进逼,才是心腹大患,请求奉诏南行。”齐主高湛说:“我的意思也是这样。”于是命令段韶率领精锐骑兵一千人从晋阳出发。天嘉五年(564年)十二月丁巳(初三日),北齐国主高湛也从晋阳奔赴洛阳。

【原文】

段韶自晋阳行,五日济河,会连日阴雾,壬戌,韶至洛阳,帅帐下三百骑与诸将登邙阪,观周军形势[1]。至大和谷(2),与周军遇,韶即驰告诸营,追集骑士,结陈以待之[2]。韶为左军,兰陵王长恭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周人不意其至,皆忷惧。韶遥谓周人曰:“汝宇文护才得其母,遽来为寇,何也?”周人曰:“天遣我来,有何可问。”韶曰:“天道赏善罚恶,当遣汝送死来耳。”周人以步兵在前,上山逆战。韶且战且却以诱之[3]。待其力弊,然后下马击之​‍‌‍​‍‌‍‌‍​‍​‍‌‍​‍‌‍​‍​‍‌‍​‍‌​‍​‍​‍‌‍​‍​‍​‍‌‍‌‍‌‍‌‍​‍‌‍​‍​​‍​‍​‍​‍​‍​‍​‍‌‍​‍‌‍​‍‌‍‌‍‌‍​。周师大败,一时瓦解,投坠溪谷死者甚众[4]

【注文】

[1]济河:渡过黄河。  帐下:将帅的部下。  邙阪(bǎn):邙山山坡。阪同“坂”,山坡,斜坡。  形势:指行军的阵势。

[2]大和谷:地名。应为“太和谷”,位于今河南洛阳东北。  驰告:驰马告知。  追集:召集,征募。  骑士:骑兵。

[3]且战且却:一边作战,一边退却。

[4]投坠(zhuì):坠落。

【译文】

段韶从晋阳上路,五天后渡过黄河,正赶上连日阴天起雾,天嘉五年(564年)十二月壬戌(初八日)抵达洛阳,率领手下三百名骑兵和众将领登上邙山坡,观察北周军队的形势。到达太和谷时,与北周军队相遇,段韶立即派人骑马快速告知各营,集合骑兵,列阵准备迎击敌人。段韶为左军,兰陵王高长恭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北周人没想到北齐军队到来,都恐慌喧嚷。段韶远远地对北周人说:“你们的宇文护刚刚与他的母亲团聚,就马上来入侵,这是为什么呢?”北周人曰:“上天派我们来,有什么可问的。”段韶说:“上天之道是赏善罚恶,必定是派你们来送死的。”北周人让步兵在前,上山迎战。段韶边战边退以引诱敌人。等到敌人势衰力竭。于是下马攻击北周军队。北周军队大败,即刻崩溃,掉落在溪谷中而死的有很多人。

【原文】

兰陵王长恭以五百骑突入周军,遂至金墉城下[1]。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2]。周师在城下者亦解围遁去,委弃营幕,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3]。唯齐公宪、达奚武及庸忠公王雄在后,勒兵拒战[4]

【注文】

[1]金墉(yōng)城:古城名。在今洛阳东汉魏故城西北角,由魏明帝曹丕在东汉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基础上修建而城。城小而坚固,为攻占守戍要地,唐贞观年间废。

[2]胄(zhòu):头盔,为古代将士防护头部的装具。  弩(nǔ)手:弓箭手。

[3]委弃:抛弃;舍弃;丢弃。  营幕:营帐。  谷水:即今河南渑池南渑水及其下游涧水,东流至洛阳西注入洛河。  弥(mí):满,遍。  川泽:河川和湖沼。泛指江河湖泊。

[4]庸忠:庸即庸国,先秦古国名。建都上庸(今湖北竹山),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忠,王雄谥号。  勒兵: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

【译文】

兰陵王高长恭率领五百骑兵突入北周军中,成功到达金墉城下。城上人不认识高长恭,高长恭摘下头盔露出面容让城上人看,城里这才派弓箭手下城救援。北周在城下的军队也解围逃走,丢弃了营帐,从邙山一直到谷水三十里范围内,军资、器械填满了河池水泽。只有齐公宇文宪、达奚武及庸忠公王雄在后面,指挥军队抵抗。

【原文】

王雄驰马冲斛律光陈,光退走,雄追之。光左右皆散,惟余一奴一矢[1]。雄按矟不及光者丈余,谓光曰:“吾惜尔不杀,当生将尔见天子[2]​‍‌‍​‍‌‍‌‍​‍​‍‌‍​‍‌‍​‍​‍‌‍​‍‌​‍​‍​‍‌‍​‍​‍​‍‌‍‌‍‌‍‌‍​‍‌‍​‍​​‍​‍​‍​‍​‍​‍​‍‌‍​‍‌‍​‍‌‍‌‍‌‍​。”光射雄中额,雄抱马走,至营而卒。军中益惧[3]

【注文】

[1]矢(shǐ):箭。

[2]生将:生擒,活捉。

[3]惧:害怕。

【译文】

王雄骑马飞驰冲击斛律光军阵,斛律光撤退,王雄追赶他们。斛律光的部众都逃散了,只剩下一位奴仆一支箭。王雄手按长矛距离斛律光不到一丈,王雄对斛律光说:“我爱惜不杀你,要活捉你去面见天子。”斛律光射王雄正中额头,王雄抱马逃跑,到营中就死了。北周军中更加恐慌。

【原文】

齐公宪拊循督励,众心小安[1]。至夜,收军。宪欲待明更战,达奚武曰:“洛阳军散,人情震骇,若不因夜速还,明日欲归不得[2]。武在军久,备见形势,公少年未经事,岂可以数营士卒委之虎口乎![3]”乃还。权景宣亦弃豫州走。

【注文】

[1]拊(fǔ)循(xún):也作“拊巡”、“捬循”。安抚,抚慰。  督励:也作“督厉”。督率策励;督导勉励。  小安:稍微安定。

[2]更战:再战。  因夜:趁着夜色。

[3]备:全部;完全;尽。

【译文】

齐公宇文宪抚慰激励将士们,众人的心情稍稍安定。到夜里,集合部队。宇文宪打算等到天明再次出战,达奚武说:“洛阳的军队溃散,人们的心情震撼恐慌,如果不趁着夜色赶快撤退,明日想回都回不去。我在军中时间很久了,完全能够看清形势,您年轻不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怎么能够把几个营的将士们送到虎口中去呢!”于是宇文宪、达奚武撤退。权景宣也放弃豫州退走。

【原文】

丁卯,齐主至洛阳。己巳,以段韶为太宰,斛律光为太尉,兰陵王长恭为尚书令。壬申,齐主如虎牢,遂自滑台如黎阳,丙子,至邺[1]

【注文】

[1]虎牢:又称汜水关,在洛阳以东,今河南荥阳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滑台:古城名。即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城。北临黄河,汉末以来为军事要冲。

【译文】

陈文帝天嘉五年(564年)十二月丁卯(十三日),北齐国主高湛到达洛阳。己巳(十五日),任命段韶为太宰,斛律光为太尉,兰陵王高长恭为尚书令。壬申(十八日),北齐国主抵达虎牢,接着从滑台往黎阳,丙子(二十二日),回到邺城。

【原文】

杨忠引兵出沃野,应接突厥,军粮不给,诸军忧之,计无所出[1]。忠乃招诱稽胡酋长咸在坐,诈使河州刺史王杰勒兵鸣鼓而至,曰:“大冢宰已平洛阳,欲与突厥共讨稽胡之不服者[2]。”坐者皆惧,忠慰谕而遣之。于是诸胡相帅馈输,军粮填积[3]。属周师罢归,忠亦还。

【注文】

[1]沃野:即沃野镇。北魏初为防备柔然所置北方六镇之一,沃野镇故城位于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  应接:接应。  计无所出:走投无路,无法可想。

[2]稽(jī)胡:古族名​‍‌‍​‍‌‍‌‍​‍​‍‌‍​‍‌‍​‍​‍‌‍​‍‌​‍​‍​‍‌‍​‍​‍​‍‌‍‌‍‌‍‌‍​‍‌‍​‍​​‍​‍​‍​‍​‍​‍​‍‌‍​‍‌‍​‍‌‍‌‍‌‍​。又称山胡、步落稽。今学界对稽胡民族属性尚有分歧,主要有三说:或认为其以南匈奴人为主,混合其他民族;或认为其系操突厥语的北狄部族;或认为其是以西域胡人为主。南北朝时居于陕西与山西的北部山谷中,与汉人杂处,从事农业。隋唐以后,稽胡逐渐与汉族融合。  酋(qiú)长:部落的首领。  河州:州名。十六国前凉置,治枹(fú)罕(今甘肃临夏)。辖境屡变,前秦时相当于今甘肃黄河、大营川以西,乌鞘岭以南,西顷山以北和青海民和地。西秦末被吐谷浑所占。北魏太和(477—499年)中复改枹罕镇(治今甘肃临夏)为河州,辖金城、武始、洪和、临洮四郡,辖境约相当于今甘肃洮河、大厦河中下游流域、湟水下游及桑园峡积石峡间黄河流域地。隋以后辖境缩小,唐宝应初地入吐蕃。宋熙宁中复置州,后屡经变迁,1913年改称导河,后改为临夏。  王杰(515—579年):本名文达,直城人(今陕西汉阴),曾从宇文泰征战,有“万人敌”之勇。北周建立,累迁至大将军,任河州刺史,授泾州总管,进上柱国。  鸣鼓:击鼓。

[3]相帅:也作“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  馈(kuì)输:进献输送。  填积:聚积;累积。

【译文】

杨忠领兵从沃野镇出兵,接应突厥人,军粮供应不上,众军对此担忧,无计可施。杨忠就召集诱骗稽胡酋长都来军中入座,假装派河州刺史王杰率军鸣鼓而来,说:“大冢宰已经平定了洛阳,准备和突厥一起讨伐不顺从的稽胡。”在座的酋长们都很害怕,杨忠抚慰劝谕他们后送他们离开。于是众胡人争相送来粮食,军粮囤积充足。等到北周军队撤军,杨忠也跟着返还。

【原文】

晋公护本无将略,是行也又非本心,故无功,与诸将稽首谢罪[1]。周主慰劳罢之[2]

【注文】

[1]稽(qǐ)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  谢罪:认错,请求原谅。

[2]罢:停止、遣散。

【译文】

晋公宇文护本来没有将才和谋略,这次行动又不是他自己的本意,故此无功而返,宇文护和众将领一起磕头请罪。北周国主宇文邕慰劳他们后作罢。

【原文】

六年五月,突厥遣使至齐,始与齐通。

【译文】

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五月,突厥派使臣到北齐,开始与北齐友好来往。

【原文】

宣帝太建元年秋八月庚辰,盗杀周孔城防主,以其地入齐[1]。九月辛卯,周遣齐公宪与柱国李穆将兵趣宜阳,筑崇德等五城[2]。冬十二月,周齐公宪等围齐宜阳,绝其粮道[3]

【注文】

[1]孔城:北魏置新城郡,治孔城(今河南伊川)。

[2]宜阳:县名。位于今河南宜阳西。  崇德:城戍名。在宜阳附近。

[3]绝:断。  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

【译文】

陈宣帝陈顼太建元年(569年)秋季八月庚辰(二十三日),盗贼杀害了北周孔城的守防主将,将孔城归入北齐。九月辛卯(初五日),北周派齐公宇文宪和柱国李穆率兵去宜阳,构筑崇德等五座城池。冬季十二月,北周齐公宇文宪等围困北齐宜阳,截断了其运粮道路。

【原文】

二年春正月,齐太傅斛律光将步骑三万救宜阳,屡破周军,筑统关、丰化二城以通宜阳粮道而还[1]。周军追之,光纵击,又破之,获其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梁景兴[2]​‍‌‍​‍‌‍‌‍​‍​‍‌‍​‍‌‍​‍​‍‌‍​‍‌​‍​‍​‍‌‍​‍​‍​‍‌‍‌‍‌‍‌‍​‍‌‍​‍​​‍​‍​‍​‍​‍​‍​‍‌‍​‍‌‍​‍‌‍‌‍‌‍​。二月己巳,齐以斛律光为右丞相、并州刺史,又以任城王湝为太师,贺拔仁录尚书事。

【注文】

[1]统关、丰化:城戍名。在宜阳附近。  通:沟通;接通。

[2]纵击:猛烈攻击。  宇文英:北齐将领。时任开府仪同三司。生平事迹不详。  梁景兴:北齐将领。时任开府仪同三司。生平事迹不详。

【译文】

陈宣帝太建二年(570年)春季正月,北齐太傅斛律光统领步骑三万人救援宜阳,多次击败北周部队,构筑了用来保证宜阳粮道畅通的统关、丰化两座城池后返还。北周军队追赶他们,斛律光猛烈攻击,又击败了北周部队,俘获北周仪同三司宇文英、梁景兴。二月己巳(十五日),北齐任命斛律光为右丞相、并州刺史,又任命任城王高湝为太师,贺拔仁为录尚书事。

【原文】

周、齐争宜阳,久不决。勋州刺史韦孝宽谓其下曰:“宜阳一城之地,不足损益,两国争之,劳师弥年[1]。彼岂无智谋之士,若弃崤东来图汾北,我必失地[2]。今宜速于华谷及长秋筑城以杜其意,脱其先我,图之实难[3]。”乃画地形,且陈其状。晋公护谓使者曰:“韦公子孙虽多,数不满百,汾北筑城,遣谁守之[4]?”事遂不行。齐斛律光果出晋州道,于汾北筑华谷、龙门二城[5]。光至汾东,与孝宽相见,光曰:“宜阳小城,久劳争战[6]。今既舍彼,欲于汾北取偿,幸勿怪也[7]。”孝宽曰:“宜阳彼之要冲,汾北我之所弃,我弃彼取,其偿安在[8]?君辅翼幼主,位望隆重,不抚循百姓,而极武穷兵,苟贪寻常之地,涂炭疲弊之民,窃为君不取也[9]。”光进围定阳,筑南汾城以逼之[10]。周人释宜阳之围以救汾北。晋公护问计于齐公宪,宪曰:“兄宜暂出同州以为声势,宪请以精兵居前,随机攻取[11]。”护从之。

【注文】

[1]损益:增减,指得失。

[2]智谋:才智和计谋。  崤(xiáo)东:崤山以东。崤山是秦岭支脉,分为东西二崤,位于今河南西部,延伸于黄河、洛河间。  汾:即汾水,又称汾河,河流名。黄河支流。在山西中部。发源于宁武西南管涔(cén)山,自北向南流经静乐、太原、灵石、霍州、洪洞、临汾、新绛,于河津湖潮村附近汇入黄河。全长694公里,流域面积39471平方公里。  汾北:城名。位于今山西乡宁。

[3]华谷:地名。即黍葭谷,为涑水所分出的支脉,俗称华谷。位于今山西稷山西北。  长秋:地名。在今山西新绛西北。  杜:杜绝,制止。  脱:倘若,如果。

[4]韦公:即韦孝宽。

[5]晋州:州名。北魏建义元年(528年)置。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辖今山西霍州以南,襄汾以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隋废。唐初复置晋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平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置晋州。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改为平阳府。

[6]汾东:汾水东岸。

[7]怪:责怪。

[8]要冲:交通枢纽。

[9]辅翼:辅佐,辅助。  位望:地位和声望。  隆重:尊崇;贵盛。  极武穷兵:穷兵黩武;滥用武力。  苟(gǒu)贪:贪求。  涂炭:蹂躏;摧残。  疲弊:即“疲敝”。困苦穷乏。

[10]定阳:郡、县名。魏孝文帝置郡,治定阳(今山西吉县),领定阳、昌宁二县,隋废。也为县名,治今山西吉县。  南汾城:城名。在今山西吉县南,北齐斛律光所筑。

[11]随机:随机应变。

【译文】

北周、北齐争夺宜阳,很长时间都不能决出输赢,勋州刺史韦孝宽对其下属说:“宜阳不过是一座城池的地方,无足轻重,两国争夺宜阳,兴师动众已经满一年了。对方难道没有有智谋之士,假如放弃崤山以东而来谋取汾水以北地区,我们必定会丧失土地。现在应该赶快在华谷及长秋构筑城池来断绝对方的想法,倘若北齐在我们之前行动,对付起来就确实困难了。”于是画出地形,并且陈述情况。晋公宇文护对使者说:“韦公子孙虽然多,算起来也不满百人,汾水以北筑城,派遣谁去防御它呢?”此事于是没有执行。北齐斛律光果然从晋州道而出,在汾水以北构筑了华谷、龙门两座城池。斛律光到达汾水以东,与韦孝宽见面,斛律光说:“宜阳是个小城,长期费力争夺。现在我们已经放弃了它,想要在汾水以北获取补偿,希望不要见怪。”韦孝宽说:“宜阳是你们的要冲之地,汾北是我们所放弃的地方,我们放弃你们占取,这其中的补偿在哪里呢?你辅佐年幼的君主,地位声望都很高,不安抚百姓,反而穷兵黩武,如果贪图一块平常地方,蹂躏摧残困苦穷乏的百姓,私下认为你不应当这样做。”斛律光进军包围定阳,构筑南汾城来逼迫北周。北周人解除对宜阳的包围来救援汾北。晋公宇文护向齐公宇文宪询问对策,宇文宪说:“兄长最好暂且出击同州以塑造声势,我请求带领精兵作前锋,待机攻取。”宇文护听从了他。

【原文】

三年春正月,齐斛律光筑十三城于西境,马上以鞭指画而成,拓地五百里,而未尝伐功[1]。又与周韦孝宽战于汾北,破之。齐公宪督诸将东拒齐师。三月,周齐公宪自龙门渡河,斛律光退保华谷,宪攻拔其新筑五城[2]。齐太宰段韶、兰陵王长恭将兵御周师,攻柏谷城,拔之而还[3]

【注文】

[1]指画:用手指点。  拓地:开辟土地;扩充疆域。

[2]龙门:即“禹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和陕西韩城东北的黄河峡谷中。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夹峙,形如门阙,故名“龙门”。也为郡、县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县,治今山西河津。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为河津。西魏置郡,治龙门(今山西河津),隋开皇初废。

[3]柏谷城:在今河南灵宝西南。有柏谷水经此流入黄河。故称柏谷。

【译文】

陈文帝太建三年(571年)春季正月,北齐斛律光在西方边境构筑了十三座城池,仅在马上用鞭子指挥筹划即建成,占领五百里土地,却不曾夸耀功劳​‍‌‍​‍‌‍‌‍​‍​‍‌‍​‍‌‍​‍​‍‌‍​‍‌​‍​‍​‍‌‍​‍​‍​‍‌‍‌‍‌‍‌‍​‍‌‍​‍​​‍​‍​‍​‍​‍​‍​‍‌‍​‍‌‍​‍‌‍‌‍‌‍​。又和北周韦孝宽在汾水以北交战,击败了敌人。齐公宇文宪带领众将在东方抵抗北齐军队。三月,北周齐公宇文宪自龙门渡过黄河,斛律光撤退守卫华谷,宇文宪攻克它新筑的五座城池。北齐太宰段韶、兰陵王高长恭率领部队抵御北周军队,进攻柏谷城,攻陷城池后返还。

【原文】

夏四月,周陈公纯等取齐宜阳等九城,齐斛律光将步骑五万赴之[1]

【注文】

[1]陈公纯:即宇文纯(?—580年),字堙(yīn)智突,宇文泰子。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559—560年)初,封陈国公,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574年),晋爵为王,为并州总管。宣帝初为太傅。北周静帝宇文阐大象元年(579年),到封国去。宣帝死,召回长安,被杨坚所杀。

【译文】

陈文帝太建三年(571年)夏季四月,北周陈公宇文纯等人攻取北齐宜阳等九座城池,北齐斛律光率领步骑五万人赶赴此地。

【原文】

五月,周晋公护使中外府参军郭荣城于姚襄城南、定阳城西,齐段韶引兵袭周师,破之[1]。六月,韶围定阳城,周汾州刺史杨敷固守不下[2]。韶急攻之,屠其外城[3]。时韶卧病,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皆无走路,唯虑东南一道耳,贼必从此出,宜简精兵专守之,此必成擒[4]。”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伏于东南涧口。城中粮尽,齐公宪总兵救之,惮韶,不敢进。敷帅见兵突围夜走,伏兵击擒之,尽俘其众[5]。乙巳,齐取周汾州及姚襄城,唯郭荣所筑城独存。敷,愔之族子也[6]

【注文】

[1]郭荣(547—614年):北周、隋官员。字长荣,自称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周时为司水大夫。早年即与隋文帝杨坚交好,隋初,封郡公。仁寿时率军攻西南夷、獠部落,都取得胜利。隋炀帝杨广时也屡立军功。大业九年(613年)因作战勇敢、为官认真升任右候卫大将军。次年病死。  城:筑城。  姚襄城:相传为东晋十六国时姚襄所筑,后人用其名命名。位于今山西汾州吉县。

[2]汾州:州名。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蒲子城(今山西隰〈xí〉县)。孝明帝孝昌(525—527年)时移治隰城(今山西汾阳),辖西河、吐京、五城、定阳四郡。北齐改为南朔州,北周改为介州,隋改称西河郡,唐置浩州,不久又改浩州为汾州,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汾阳、介休、平遥、孝义、灵石等县地。此外,北周以南汾州改名汾州,治定阳(隋改名吉昌,今山西吉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名耿州,开皇十八年(598年)复为汾州,隋炀帝大业初改为文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汾州,五年(622年)改为南汾州。  杨敷(fū)(?—571年):北周将领。字文衍,被北齐俘虏后忧愤卒于邺,其子即为隋代名臣杨素。

[3]屠:大量残杀。

[4]重涧:很深的溪谷。  走路:逃跑之路。  成擒:被擒。

[5]见(xiàn)兵:现有的士兵。见通“现”。

[6]族子:同族兄弟之子。

【译文】

陈文帝太建三年(571年)五月,北周晋公宇文护派中外府参军郭荣在姚襄城南面、定阳城西面构筑城池,北齐段韶率领部队袭击北周军队,击败了他们。六月,段韶围攻定阳城,北周汾州刺史杨敷顽强防守无法攻克​‍‌‍​‍‌‍‌‍​‍​‍‌‍​‍‌‍​‍​‍‌‍​‍‌​‍​‍​‍‌‍​‍​‍​‍‌‍‌‍‌‍‌‍​‍‌‍​‍​​‍​‍​‍​‍​‍​‍​‍‌‍​‍‌‍​‍‌‍‌‍‌‍​。段韶猛烈进攻,在其外城实施了大屠杀。当时段韶生病在床,对兰陵王高长恭说:“这座城池三面是很深的河谷,都没有可以通行的道路,只忧虑东南的一条道路,贼寇必定从这里出来,应该挑选精兵专门守备这条路,这样一定能擒获敌人。”高长恭于是命令精壮之士一千多人埋伏在东南河谷出口。城中的粮食耗尽,齐公宇文宪统率全部兵马救援定阳,惧怕段韶而不敢进逼。杨敷率领现有兵马在夜里突围而走,伏兵出击抓捕,全部俘虏了他们。乙巳(二十九日),北齐攻取北周的汾州和姚襄城,只有郭荣所修筑的城池单独保存了下来。杨敷是杨愔同族兄弟之子。

【原文】

齐斛律光与周师战于宜阳城下,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1]。军未至邺,齐主敕使散兵,光以军士多有功者,未得慰劳,乃密通表,请遣使宣旨,军仍且进,齐朝发使迟留[2]。军还,将至紫陌,光乃驻营待使。帝闻光军已逼,心甚恶之,亟令舍人召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3]

【注文】

[1]建安:城戍名。在宜阳附近。  戍(shù):营垒、城堡。  捕虏:俘虏。

[2]散兵:解散部队。  通表:上表。  宣旨:宣布旨令、诏书。

[3]亟(jí):急切。  宣劳:慰劳。

【译文】

北齐斛律光与北周军队在宜阳城下交战,夺取北周的建安等四座营垒,捕获了一千多人返回。军队还没到邺城,北齐国主武成帝高湛下令让军队遣散,斛律光认为军士中很多是有功的人,还没有得到慰劳,于是秘密上表,请求派使臣宣布圣旨,军队仍然继续前进,北齐朝廷派遣使臣迟缓。军队返回,就要到达紫陌,斛律光才结营驻扎以等待使臣。北齐武成帝听说斛律光军队已逼近,心里很是反感,紧急下令宦官召斛律光觐(jìn)见,接着宣达抚慰后遣散了军队。


(1) 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天嘉四年十二月辛卯朔,无己丑日。

(2) 据《资治通鉴》卷一六九“文帝天嘉五年”条,“大和谷”应作“太和谷”。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