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护逆节
宇文护逆节
【内容提要】
《宇文护逆节》叙述了北周建国后,宇文护大权独揽,长期控制北周朝政,甚至杀害国君,操纵废立,周武帝宇文邕(yōng)即位后,以韬光之策麻痹宇文护,最终寻机一举剪除宇文护的历史过程。
公元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北方地区形成了东、西魏对峙之势。宇文泰死后,遗命其侄子宇文护执掌国政。宇文护是宇文泰长兄宇文颢(hào)第三子。早年跟随宇文泰征战,屡立战功,颇受宇文泰信任。宇文泰临死时,诸子幼小,遗命宇文护掌管国家大政。公元556年,宇文护废西魏,立宇文泰儿子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宇文觉即北周孝闵(mǐn)帝。宇文护自任大司马、大冢宰,独揽朝政。之后,宇文护又除掉北周勋贵赵贵、独孤信等人,进一步巩固了权势。
北周皇帝宇文觉性情刚烈果断,对于宇文护独揽大权很反感,因此图谋剪除宇文护。但消息泄露,宇文护先发制人,发动宫廷政变,废孝闵帝,不久将他杀害,另立宇文毓为新帝,即北周明帝。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宇文护任太师、雍州牧。公元559年,宇文护上表把政权交还给明帝宇文毓。周明帝开始亲自处置政务,但军事方面的事务,仍然由宇文护继续统管。
周明帝聪明敏捷,富有胆识,因此宇文护对他颇为忌惮,意欲将他除掉。公元560年,宇文护派人在周明帝的食物中下毒,周明帝中毒病危,临终前将帝位传给了弟弟宇文邕,即周武帝。
从周孝闵帝宇文觉开始,宇文护长期控制北周朝政,大权独揽,专横跋扈。他生活奢侈,府邸规制超过皇宫;诸子、下属密布朝野,个个贪婪残暴,恣意横行,官民都深受其害。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对宇文护专权不加干涉,外人无法猜测他的心思。但在暗中,周武帝秘密与宇文直、宇文神举、王轨、宇文孝伯谋划,准备除掉宇文护。天和七年(572年),周武帝借在宫中召见宇文护之机,设计杀死他,并将他的儿子、党羽一网打尽。
接着周武帝大赦全国,改元建德。铲除宇文护后,周武帝开始亲自处置朝政。他重用宇文孝伯等贤臣,注意倾听朝政得失;执法公正,即使是骨肉亲戚违法也不宽恕。在周武帝的治理下,北周政治清明,内部稳定,国力得以增强。
宇文护虽大权在握,乾纲独断,但他专横跋扈,才能平庸,在其统治下,北周国政已渐呈紊乱之势。周武帝即位后,表面上隐忍不发,但却暗中培植亲信,等待时机。在铲除宇文护的过程中,周武帝出手果断,措施严密,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成熟度。周武帝亲政后,在内政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整顿,使得北周国力增强,为统一北方和全国奠定了基础。
【原文】
陈高祖永定元年春二月,周楚公赵贵、卫公独孤信故皆与太祖等夷,及晋公护专政,皆怏怏不服[1]。贵谋杀护,信止之。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告之,丁亥,贵入朝,护执而杀之,免信官[2]。三月,周晋公护以赵景公、独孤信名重,不欲显诛之,己酉,逼令自杀[3]。夏四月,周仪同三司齐轨谓御正中大夫薛善曰:“军国之政,当归天子,何得犹在权门[4]?”善以告晋公护,护杀之,以善为中外府司马[5]。
【注文】
[1]赵贵(?—557年):西魏、北周将领。字符贵。天水南安(今属甘肃)人。初依尔朱荣,又跟从贺拔岳。后归附宇文泰,任大都督,行秦州事。为政清简,又参与东讨、北伐,累功迁陇西行台、雍州刺史、柱国大将军,封中山郡公,赐姓乙弗氏。北周孝闵帝即位后,拜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因与独孤信谋杀宇文护被杀。 独孤信(503—557年):本名如愿,西魏、北周将领。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人。擅长骑射,起初跟随葛荣,又归附尔朱荣,后来投靠宇文泰,积功至武卫将军。跟随魏孝武帝西奔,中途受命封卫大将军、荆州刺史。南攻荆州,被高欢军击败,率部归附梁朝。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北返长安,为领军将军,出镇陇右,为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封河内郡公。他处事明决,重视恢复发展农业,流民多有附归,宇文泰赐名为信。北周初为太保、大宗伯、卫国公。与赵贵共谋,欲杀宇文护。事泄,被逼自杀。 等夷:同等,同辈或同等的人。 护:即宇文护。 怏(yàng)怏:不高兴;不满意。
[2]宇文盛(?—580年):宇文泰的儿子、北周大臣。字立久突。北周明帝武成初,封越国公。武帝天和中,晋爵为王。宣帝初为大冢宰。周静帝大象元年(579年),前往封国。宣帝死,召回长安,被杨坚杀害。
[3]赵景公:即独孤信。 名重:名声显赫。 显诛:公开诛杀。
[4]齐轨:北周官员,时为仪同三司。生平事迹不详。 御正中大夫:官职名。参见前“御正”条注。 薛善:生卒年不详。西魏、北周官员。字仲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北魏末年曾为司空府参军事,东魏时任泰州别驾。高欢在沙苑战败后,薛善率宗党数十人归附宇文泰,任汾阴令,又掌管冶监,任黄门侍郎,民、工部中大夫。赐姓宇文氏。后依附宇文护,官至司会中大夫、隆州刺史、少傅。 权门:权贵豪门。
[5]中外府:即都督中外诸军事府,官署名。北朝置,统管中央和地方上的军队,设有长史、司马、司录、从事中郎,掾(yuàn)、属、诸曹参军、行参军等佐官。
【译文】
陈高祖陈霸先永定元年(557年)春季二月,北周楚公赵贵、卫公独孤信以往都与太祖宇文泰辈分相同,等到晋公宇文护独揽大权,他们都很不高兴,心里不服。赵贵图谋杀死宇文护,独孤信制止了他。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告发此事,丁亥(十八日),赵贵入朝,宇文护擒获并将其诛杀,免除了独孤信的官职。三月,北周晋公宇文护因为赵景公独孤信名望显赫,不想公开杀掉他,己酉(初十日),逼迫他自杀。夏季四月,北周仪同三司齐轨对御正中大夫薛善说:“军国大政,应当归天子处置,怎么还在权臣的手中呢?”薛善将齐轨的话报告给晋公宇文护,宇文护处死了齐轨,任命薛善为中外府司马。
【原文】
周孝愍帝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1]。司会李植,自太祖时为相府司录,参掌朝政,军司马孙恒亦久居权要[2]。及护执政,植、恒恐不见容,乃与宫伯乙弗凤、贺拔提等共谮之于周王[3]。植、恒曰:“护自诛赵贵以来,威权日盛,谋臣宿将,争往附之,大小之政,皆决于护[4]。以臣观之,将不守臣节,愿陛下早图之。”王以为然。凤、提曰:“以先王之明,犹委植、恒以朝政,今以事付二人,何患不成[5]?且护常自比周公,臣闻周公摄政七年,陛下安能七年邑邑如此乎[6]?”王愈信之,数引武士于后园讲习,为执缚之势[7]。植等又引宫伯张光洛同谋,光洛以告护[8]。护乃出植为梁州刺史,恒为潼州刺史,欲散其谋[9]。后王思植等,每欲召之,护泣谏曰:“天下至亲,无过兄弟,若兄弟尚相疑,它人谁可信者[10]?太祖以陛下富于春秋,属臣后事,臣情兼家国,实愿竭其股肱[11]。若陛下亲览万机,威加四海,臣死之日,犹生之年[12]。但恐除臣之后,奸回得志,非唯不利陛下,亦将倾覆社稷,使臣无面目见太祖于九泉[13]。且臣既为天子之兄,位至宰相,尚复何求[14]?愿陛下勿信谗人之言,疏弃骨肉[15]。”王乃止不召,而心犹疑之。
【注文】
[1]周孝愍(mǐn)帝:即宇文觉(542—557年),北周开国皇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人,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儿子。九岁即封略阳郡公。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四月,拜大将军。十月,宇文泰去世后,袭位为太师、大冢宰。十二月,恭帝元廓下诏以岐阳地封为周公。次年,在宇文护支持下,代西魏称天王,建国号周,史称“北周”。宇文觉继位时只有十五岁,由宇文护辅政。宇文觉不甘心当傀儡皇帝,联合李植、孙恒、乙弗凤等人谋杀宇文护。因同谋张光洛告密,宇文护先发制人,拘禁宇文觉,不久毒死他,时年十六。周武帝宇文邕杀宇文护亲政后,追谥宇文觉为孝闵皇帝。 刚果:刚烈果断。
[2]李植(?—557年):北周官员,官至司会中大夫。北周初与孙恒、乙弗凤、贺拔提等图谋除掉宇文护,事泄被杀。 相府司录:官职名。大丞相府属官。掌记录簿书之事。南北朝时期北周置大丞相,始有大丞相府司录。 军司马:即军司马中大夫。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为西魏、北周夏官府军司马司长官,掌全国兵事,职权颇重,约相当于兵部郎中,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罢。 孙恒(?—557年):北周官员。北周初与李植、乙弗凤、贺拔提等图谋除掉宇文护,事泄被杀。 权要:即权贵。
[3]不见容:容不下。见即“被”。 宫伯:即宫伯中大夫,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分置左、右,正五命,为西魏、北周天宫府宫伯司长官。掌侍卫禁中,保卫皇帝及后宫的安全,并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警卫。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 乙弗凤(?—557年):北周官员。北周初与李植、孙恒、贺拔提等图谋除掉宇文护,事泄被杀。 贺拔提(?—557年?):北周官员。北周初与李植、孙恒、乙弗凤等图谋除掉宇文护,事泄未成。 周王:即北周愍帝宇文觉。
[4]宿将:久经战争的将领。 决于:由……决定。
[5]先王:前代君王。此处指宇文泰。
[6]安能:怎么能。 邑邑:忧郁不乐貌。
[7]愈:更,越。 执缚:逮捕;捆绑。
[8]引:引荐。 张光洛:生卒年不详。北周将领。李植等引荐其一同谋除宇文护,张光洛却密告宇文护,导致政变流产。
[9]出:派出。 梁州:州名。本为古九州之一。三国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置,治沔(miǎn)阳(今陕西勉县东)。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移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其后治所屡有迁徙,南朝宋仍还治南郑。辖境相当于今陕西汉中、四川东部、重庆全境、贵州北部的广大地区。隋大业三年(607年)废。 散其谋:拆散他们的阴谋。
[10]泣谏(jiàn):流泪进谏。
[11]富于春秋:指年少,年轻。 属(zhǔ)臣后事:嘱托我处置他去世后的事情。属,嘱托。后事,生前未尽之事。 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比喻左右辅佐之臣。
[12]威加四海:威望布于四海。 犹生之年:也如同还活着。
[13]奸回:指奸恶邪僻的人或事。 得志:指名利欲望得到满足。 非唯:不仅。
[14]尚复:又;还;依然。
[15]谗(chán)人:进谗言之人。 疏弃:疏远嫌弃。
【译文】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性情刚烈果断,很反感晋公宇文护独揽大权。司会李植,从太祖宇文泰时起就担任相府司录,参与执掌朝廷政事,军司马孙恒也长期位居权贵。等到宇文护掌握大权,李植、孙恒担心宇文护容不下他们,于是与宫伯乙弗凤、贺拔提等人一起在孝闵帝宇文觉面前说宇文护的坏话。李植、孙恒说:“宇文护自从杀掉赵贵以来,威名权势日渐盛大,有谋略的大臣和久经沙场的将领争相归附他,大大小小的政务,都由宇文护决定。据我们观察宇文护,他将来必定不谨守臣下的节操,希望陛下早日处置他。”孝闵帝认为他们说得对。乙弗凤、贺拔提说:“凭借先王的圣明,还把朝政委托给李植、孙恒,现在把处置宇文护的事情交给这二人,还用担心事情不成功吗?并且宇文护常常把自己比作周公,我听说周公主管朝政七年,陛下怎么能七年里闷闷不乐地听任宇文护掌握大权呢?”孝闵帝更加信任他们,多次率领武士在皇宫后园讲习练武,做出抓捕捆绑的态势。李植等人又引荐宫伯张光洛共同谋划,张光洛把此事报告给了宇文护。宇文护于是派李植出京担任梁州刺史,孙恒担任潼州刺史,想要拆散他们的阴谋。后来孝闵帝想念李植等人,常常想召回他们,宇文护流泪进谏道:“天下最亲的人,莫过于兄弟,如果兄弟之间还互相猜疑,其他人还有谁可以相信呢?太祖因为陛下年纪还小,嘱托我处置后事,我对陛下的感情既有对家庭的,也有对国家的,我的确愿意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如果陛下能够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威望布于四海,我即使死了,也如同还活着。只是担心陛下除掉我后,奸臣回朝得志,不仅对陛下不利,也会导致国家覆灭,让我没脸在九泉之下拜见太祖。况且我既然是天子的哥哥,官职到了宰相,还再有什么可追求的呢?希望陛下不要听信坏人的谗言,疏离抛弃骨肉兄弟之情。”孝闵帝这才停止,不再召见李植等人,但心里还是很怀疑宇文护。
【原文】
凤等益惧,密谋滋甚,刻日召群公入燕,因执护诛之[1]。张光洛又以告护。护乃召柱国贺兰祥、领军尉迟纲等谋之,祥等劝护废立[2]。时纲总领禁兵,(及)[护]遣纲入宫召凤等议事,及至,以次执送护第,因罢散宿卫兵[3]。王方悟,独在内殿,令宫人执兵自守[4]。护遣贺兰祥逼王逊位,幽于旧第[5]。悉召公卿会议,废王为略阳公,迎立岐州刺史宁都公毓[6]。公卿皆曰:“此公之家事,敢不唯命是听[7]。”乃斩凤等于门外,孙恒亦伏诛。
【注文】
[1]滋:更加,愈益。 群公:各位大臣。 入燕(yàn):赴宴。燕古同“宴”,宴饮。
[2]贺兰祥(515—562年):西魏、北周将领。字盛乐,宇文泰外甥。本为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南)人。初任奉朝请,加威烈将军。常随宇文泰参战。西魏大统时,以战功封博陵郡公,先后为荆州、华州刺史,为政清廉,与宇文护友善,助宇文护杀赵贵,废北周孝闵帝。北周明帝宇文毓时,击败吐谷浑,置洮州,晋爵凉国公。武帝保定二年(562年)卒。 尉迟纲(517—569年):西魏、北周将领。字婆罗,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人。宇文泰外甥,尉迟迥弟弟。西魏大统初,为帐内督,受到宇文泰宠信。西魏末为领军将军。掌管禁军监视西魏帝。北周初,为小司马。领禁军。助宇文护废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立,封吴国公。武帝保定初,为大司空。后为陕州总管兼刺史。政绩显著,天和四年(569年),卒于长安。
[3]总领:统管。 以次:按次序。 罢散:遣散。 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禁军。
[4]方悟:才醒悟。 内殿:指皇帝召见大臣和处理国事之处。因在皇宫内进,故称。 执兵:拿着兵器。
[5]幽: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 旧第:指登基前的府第。
[6]会议:聚会论议。 略阳:郡名。西晋武帝泰始(265—274年)中置。治临渭(今甘肃天水东北)。辖境相当于今甘肃静宁、庄浪、张家川、清水等县地及天水、秦安、通渭部分地区。北魏移治陇城(今甘肃秦安东北陇城镇),辖安戎、绵诸、陇城、清水、阿阳五县。隋初废。 迎立:迎接而推立为君主。 岐(qí)州:州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南,隋移至今凤翔),辖平秦、武都、武功三郡,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周至、麟游、陇县、宝鸡、太白等地。唐改为凤翔府。 宁都:郡、县名。南朝宋置县,治今陕西紫河西北安家河入汉江处。西魏大统末升为宁都郡,隋开皇(581—600年)初废。 毓(yù):即宇文毓(534—560年),北周明帝。小字统万突。宇文泰庶长子。继宇文觉为北周皇帝。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年),封宁都郡公。北周建国后任柱国,岐州刺史。公元557年被宇文护立为天王,宇文护辅政专权。公元559年宇文护归政,开始亲政,称皇帝,改元武成,仍受制于宇文护。武成二年(560年)四月,被宇文护毒死。谥明皇帝,庙号世宗。
[7]唯命是听: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任何违抗。
【译文】
乙弗凤等人更加恐惧,密谋活动也加紧进行,选定一个日期召集大臣赴宴,趁机逮捕宇文护并且处死他。张光洛又把此事报告给了宇文护。宇文护于是召集柱国贺兰祥、领军尉迟纲等人谋划应对此事,贺兰祥等人劝宇文护废孝闵帝宇文觉拥立新君。当时尉迟纲总管禁卫军,等到宇文护派尉迟纲入宫召集乙弗凤等人来商讨政事,等到他们到来,按照到达顺序拘捕起来押送到宇文护的府第,又趁势撤除、遣散皇宫值守的士兵。孝闵帝才醒悟过来,独自在内殿,下令宫人拿起兵器保卫自己。宇文护派贺兰祥逼迫孝闵帝退位,将他幽禁在登基前住的府第中。宇文护召集全部公卿大臣开会商议,贬黜孝闵帝为略阳公,迎来岐州刺史宁都郡公宇文毓拥立为新帝。公卿大臣都说:“这是您的家务事,谁敢不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宇文护下令把乙弗凤等人拉到门外斩首,孙恒也被处死。
【原文】
时李植父柱国大将军远镇弘农,护召远及植还朝[1]。远疑有变,沉吟久之,乃曰:“大丈夫宁为忠鬼,安可作叛臣邪[2]!”遂就征。至长安,护以远功名素重,犹欲全之,引与相见,谓之曰:“公儿遂有异谋,非止屠戮护身,乃是倾危宗社[3]。叛臣贼子,理宜同疾,公可早为之所[4]。”乃以植付远。远素爱植,植又口辩,自陈初无此谋[5]。远谓为信然,诘朝,将植谒护[6]。护谓植已死,左右曰“植亦在门”,护大怒曰:“阳平公不信我[7]!”乃召入,仍命远同坐,令略阳公与植相质于远前[8]。植辞穷,谓略阳公曰:“本为此谋,欲安社稷,利至尊耳[9]。今日至此,何事云云[10]。”远闻之,自投于床曰:“若尔,诚合万死[11]。”于是护乃害植,并逼远令自杀。植弟叔诣、叔谦、叔让亦死,余子以幼得免[12]。初,远弟开府仪同三司穆知植非保家之主,每劝远除之,远不能用[13]。及远临刑,泣谓穆曰:“吾不用汝言,以至此。”穆当从坐,以前言获免,除名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14]。植弟淅州刺史基尚义归公主,当从坐,穆请以二子代基命,护两释之[15]。后月余,护弑略阳公,黜王后元氏为尼[16]。癸亥,宁都公自岐州至长安,甲子,即天王位,大赦[17]。
【注文】
[1]远:即李远(507—557年),西魏、北周大臣。字万岁,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高平(治今宁夏固原)人,大将军李贤弟弟。北魏正光(520—525年)末,各地纷乱,他率乡人据守。后归附宇文泰,很受信任,屡立战功,因功授原州刺史、河东郡守,封阳平郡公。又屡败齐兵,升任尚书左仆射。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时,进位柱国大将军。后因其子李植密谋宇文护事发,被迫自杀。 弘农:郡名。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置。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辖境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东汉至北周,曾改名恒农。晋以后辖境逐渐缩小。北周废。隋大业复置,辖弘农、卢氏、长泉、朱阳四县。也为县名。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于旧函谷关地置。治今河南灵宝北。东汉灵帝改名恒农,晋复旧。北魏献文帝又改恒农,北周恢复旧称。隋大业(605—618年)中移至今河南灵宝。唐神龙(705—707年)初又改恒农,开元(713—741年)中复旧。宋初改名常农,后改名虢(guó)略。历为弘农、恒农、凤林等郡及虢州治所。 还朝:返回朝廷。
[2]沉吟:犹豫;迟疑。 忠鬼:忠君之鬼。
[3]屠戮(lù):也作“屠僇”。杀戮,杀害。 倾危:倾覆,颠覆。
[4]叛臣贼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叛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 理宜同疾:应当一起痛恨。 早为之所:及早为他安排一个场所。此处指及早处置。语出《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5]口辩:能言善辩。
[6]信然:确实如此。 诘(jié)朝(zhāo):同“诘旦”,即平明,清晨。 将植谒(yè)护:带着李植去拜谒宇文护。
[7]阳平公:即李远,曾封阳平公。
[8]同坐:同席而坐。 略阳公:即宇文觉,此时被废为略阳公。 相质:彼此质询;对质。
[9]辞穷:因理亏而无言可答。
[10]何事云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11]自投于床:自己扑倒在座位上。 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诚合万死:的确该死一万次了。合,应该。
[12]叔诣、叔谦、叔让(?—557年):即李叔诣、李叔谦、李叔让,皆李远之子,因李植谋叛而被杀。
[13]穆:即李穆(510—586年),北周、隋大臣。字显庆。高平(今宁夏固原)人。初任宇文泰部将,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东西魏邙山之战中,舍身救宇文泰。北周时官至大司空、上柱国、安武郡公。驻守太原。杨坚执政,尉迟迥起兵,东方震动。力拒与尉迟迥同谋,坚守驻地,牵制了尉迟迥的西进,同时劝进杨坚称帝。隋朝建立后,封太师,位列三公。 保家:保护家族。
[14]从坐:连坐。因别人犯罪牵连而受处罚。 前言:前面那番话。 获免:获得免死。
[15]淅(xī)州:亦作析州,州名。北魏永安初置,治脩阳(今河南西峡北),领脩阳、固郡、朱阳、南上洛、析阳等五郡,隋初废。 基:即李基(531—561年),西魏、北周官员,宇文泰的女婿,李植的弟弟。字仲和。初任员外散骑常侍。西魏末,宇文泰令其掌禁军,监督西魏帝。后为御正中大夫。北周初,为淅州刺史,兄长李植被杀,他因娶宇文泰女儿而免死。北周明帝时为江州刺史,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卒。 义归公主:宇文泰的女儿,封义归公主。
[16]黜(chù):降职或罢免。 元氏:即元胡摩(?—616年),北周皇后。西魏文帝元宝炬第五女,初封晋安公主,嫁与宇文觉,宇文觉即位后立为皇后。宇文觉被杀后,出家为尼。
[17]天王:即皇帝。北周建国后最高统治者称天王,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始称皇帝。
【译文】
当时,李植的父亲、柱国大将军李远镇守弘农,宇文护征召李远和李植回朝。李远怀疑有变故发生,沉吟了许久,才说道:“大丈夫宁作忠鬼,怎么能作叛臣呢!”于是接受朝廷征召。到达长安,宇文护因为李远向来功绩卓著,声名显赫,还想要保全他,让他前来见自己,宇文护对李远说:“您的儿子竟然有反叛的图谋,不只是要杀害我宇文护,而是要倾覆危害宗庙社稷。对于叛臣贼子,理应一起痛恨,您可以趁早为他安排一个处所。”于是就把李植交给李远。李远向来疼爱李植,李植又能言善辩,自己辩解说本来就没有参与反叛的图谋。李远认为李植的话可信,第二天早朝,带着李植去拜谒宇文护。宇文护以为李植已经死了,身边的侍卫说“李植也在门口”,宇文护非常生气地说:“阳平公不相信我!”于是召李远进来,还命令李远和自己一起坐下,让略阳公宇文觉和李植当着李远的面对质。李植无话可说,对略阳公宇文觉说:“本来策划这个计谋,想要安定社稷,有利于皇上。今天走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李远听到这番话,自己扑倒在座位上,说:“如果是这样,确实该死一万次了。”于是宇文护就处死了李植,并且逼迫李远自杀。李植的弟弟李叔诣、李叔谦、李叔让也被处死,李远其他的儿子因为年幼得以免死。起初,李远的弟弟开府仪同三司李穆知道李植不是能保护家族的人物,常常劝说李远除掉他,李远没能采纳李穆的建议。等到李远临到受刑,哭着对李穆说:“我没有采用你的话,以致落到如此地步。”李穆本来应当受到连坐,因为有前面那些劝说李远的话而获赦免,但被除去原来的身份,削职为民,他的子弟也被免去官职。李植的弟弟淅州刺史李基娶义归公主为妻,本来应当连坐,李穆请求用两个儿子换取李基性命,宇文护把李基和李穆两个儿子都赦免了。又过了一个多月,宇文护杀害略阳公宇文觉,贬黜王后元氏做尼姑。永定元年(557年)五月癸亥(二十五日),宁都公宇文毓从岐州出发抵达长安,甲子(二十六日),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原文】
二年春正月,周以晋公护为太师。夏四月,周以太师护为雍州牧[1]。
【注文】
[1]雍州:州名。原为古九州之一。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置,治姑臧(今甘肃武威),辖境相当于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三国魏治所迁到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后辖境逐渐缩小,北魏辖京兆、冯翊、扶风、咸阳、北地五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治所从故长安城迁于大兴城(即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大业三年(607年)又改雍州为京兆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雍州。天授元年(690年)又改为京兆郡,其年又复为雍州。唐时辖今陕西秦岭以北、乾县以东、铜川以南、渭南以西地。开元元年(713年),改雍州为京兆府,雍州之名遂废。此外,东晋太元中曾侨置雍州,治襄阳(今湖北襄阳),辖今湖北丹江口、南漳(zhāng)以东,钟祥以北,大洪山、枣阳以西,河南西峡、方城以南,泌(mì)阳以西地区。梁以后缩小。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为襄州。
【译文】
陈高祖永定二年(558年)春季正月,北周任命晋公宇文护为太师。夏季四月,北周任命太师宇文护为雍州牧。
【原文】
三年春正月己酉,周太师护上表归政,周王始亲万机,军旅之事,护犹总之[1]。
【注文】
[1]亲万机:亲自处理国家政务。 军旅:有关军队及作战的事务。
【译文】
陈高祖永定三年(559年)春季正月己酉(二十一日),北周太师宇文护上表把政权交还给周明帝宇文毓,周明帝开始亲自处置政务,但军事方面的事务,宇文护仍然总管着。
【原文】
周处士韦夐,孝宽之兄也,志尚夷简,魏、周之际,十征不屈[1]。周太祖甚重之,不夺其志,世宗礼敬尤厚,号曰“逍遥公”[2]。晋公护延之至第,访以政事[3]。护盛修第舍,夐仰视堂,叹曰:“酣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4]。”护不悦。
【注文】
[1]处士: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韦夐(xiòng)(502—578年):北周文人。北周名将韦孝宽的兄长。字敬远。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人。曾任雍州中从事,后称病去职。宇文泰占据关中,对他颇为礼遇。及北周明帝宇文毓即位,曾以诗赠他,北周武帝宇文邕时,下诏让其辨儒、道、佛优劣,韦夐为此作《三教序》,认为三教同归于善,不应区分优劣。宣政元年(578年)卒于家。他著述较多,但存世极少。 孝宽:即韦孝宽(509—580年),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涉猎经史,有经略之才。西魏初年即追随宇文泰,在玉璧与东魏苦战,因功授骠骑大将军,进爵建忠郡公。西魏恭帝拓跋廓时因攻取江陵之功,拜尚书右仆射,进爵郧国公。又为北周武帝宇文邕献平齐三策,历大司空、延州总管,进位上柱国。后为徐州总管,经略淮南。又平定尉迟迥之变,不久卒。志尚:志向;理想。 夷简:平易而质朴。
[2]不夺其志:不再强夺他的志向。 世宗:即北周明帝宇文毓,庙号世宗。 礼敬:以合于礼仪的举动表示尊崇。 逍遥:优游自得;安闲自在。
[3]延:邀请。 访以政事:向他咨询政事。访,向人询问。
[4]盛修第舍:指府第修建得十分华贵。 酣酒嗜音:沉湎于饮酒和音乐。 峻宇雕墙:高大的屋宇和彩绘的墙壁。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语出《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译文】
北周的处士韦夐是韦孝宽的哥哥,他的志向是崇尚质朴简约,西魏、北周交替之际,朝廷十次征召他入仕,他都没有屈从。北周太祖宇文泰很敬重他,不再强迫他改变志向,周明帝宇文毓对他的礼遇敬重更加优厚,称呼他“逍遥公”。晋公宇文护邀请他到自己府第,向他咨询对政事的意见。宇文护大修府第馆舍,韦夐仰视厅堂,感叹道:“酣畅饮酒,嗜好音乐,屋宇高大,墙体雕饰,这几样中只要有一条,就没有不灭亡的。”宇文护听后很不高兴。
【原文】
文帝天嘉元年夏四月,周世宗明敏有识量,晋公护惮之,使膳部中大夫李安置毒于糖而进之[1]。帝颇觉之。庚子,大渐,口授遗诏五百余言,且曰:“朕子年幼,未堪当国[2]。鲁公,朕之介弟,宽仁大度,海内共闻,能宏我周家,必此子也[3]。”辛丑,殂。鲁公幼有器质,特为世宗所亲爱,朝廷大事,多与之参议[4]。性深沈,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5]。世宗每叹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6]。”壬寅,鲁公即皇帝位,大赦。
【注文】
[1]明敏:聪明机敏。 识量:识见与度量。 膳部中大夫: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西魏、北周天官府膳部司长官。掌管皇帝饮食事务。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罢。 李安(?—572年):北周官员。时为膳部中大夫。其他事迹不详。 糖(duī):糖饼。
[2]大渐:病危将死。 当国:主持国事。
[3]鲁公:即北周武帝宇文邕。 周家:北周。
[4]器质:器局;资质;才识。 参议:参加商讨。
[5]深沈:也作“深沉”,沉着持重。 远识:远见卓识。 顾问:咨询,询问。 不辄(zhé)言:不随便说。辄,随便。
[6]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个人不轻易说话,说了就必定切中要害。语出《论语·先进》。夫人,这个人。
【译文】
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夏季四月,北周明帝宇文毓聪明机敏,有胆识雅量,晋公宇文护很怕他,让膳部中大夫李安在糖饼中加入毒药,进献给北周明帝。北周明帝吃下毒饼后就察觉到了。永定三年(559年)四月庚子(十九日),北周明帝病危,于是口授了五百多字的遗诏,并且说:“我的儿子年幼,不能担负国家大事。鲁公宇文邕是我的弟弟,他宽仁大度,海内都听说他的名声,能够弘扬我周家基业的肯定是这个孩子。”辛丑(二十日),北周明帝去世。鲁公宇文邕自幼就气度不凡,很有才识,特别被北周明帝所喜爱,朝廷中的大事,北周明帝大多和他商议。宇文邕性情深沉,有远见卓识,不是北周明帝询问,始终不肯轻易开口。北周明帝常常赞叹说:“这个人不轻易说话,说了就必定切中要害。”壬寅(二十一日),鲁公宇文邕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原文】
二年春正月戊申,周改元保定,以大冢宰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五府总于天官,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1]。
【注文】
[1]保定: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期间所用年号,历时四年多,即辛巳(561年)正月至乙酉(565年)十二月。 大冢(zhǒng)宰:即大冢宰卿,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依《周礼》置六官,设天官府,以大冢宰卿为主官,正七命,掌管宫廷供奉及财政、赋税、百官俸给。如果君主下“五府总于天官”之诏,即可总摄百官,执掌朝政。北周沿置。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 五府:指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加上天官合称六官。为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接受苏绰、卢辩的建议,于恭帝三年(556年)开始仿照《周礼》官制所置,借以取得中原地区汉族大地主的拥护和归向。次年北周代魏,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孝闵帝)即位后,北周继续行用,直到隋文帝杨坚代周称帝,六官之制才废除。 总于天官:都归天官管辖。天官:西魏、北周主要官署之一。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为六府之首。以大冢宰卿为长官,掌宫廷供奉侍御、警卫及赋役收入、百官俸给等事务。如果君主下“五府总于天官”之诏,成为最高行政机构,统管全国事务。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罢。 事无巨细: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先断后闻:都由宇文护先行决断,然后再上奏北周武帝宇文邕。
【译文】
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年)春季正月戊申(初一日),北周改年号为保定,任命大冢宰宇文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下令五府都归天官管辖,事情无论大小,都由宇文护先行决断,然后再上奏北周武帝宇文邕。
【原文】
四年春二月辛酉,周诏:“大冢宰晋国公,亲则懿昆,任当元辅,自今诏诰及百司文书,并不得称公名[1]。”护抗表固让[2]。
【注文】
[1]亲则懿(yì)昆:论亲属是我的哥哥。懿,美。昆,兄长。 元辅:重臣,多指宰相。 诏诰: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
[2]抗表:向皇帝上奏章。 固让:坚决推辞。
【译文】
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春季二月辛酉(二十七日),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论亲属是我的哥哥,论职务他是最重要的大臣,自今诏书诰命及各官署的文书,都不得称晋国公宇文护的名字。”宇文护上表反对,坚决推辞。
【原文】
宣帝太建四年[三月]。初,周太祖为魏相,立左右十二军,总属相府[1]。太祖殂,皆受晋公护处分,凡所征发,非护书不行[2]。护第屯兵侍卫,盛于宫阙[3]。诸子、僚属皆贪残恣横,士民患之[4]。周主深自晦匿,无所关预,人不测其浅深[5]。护问稍伯大夫庾季才曰:“比日天道何如[6]?”季才对曰:“荷恩深厚,敢不尽言[7]。顷上台有变,公宜归政天子,请老私门[8]。此则享期颐之寿,受旦、奭之美,子孙常为藩屏[9]。不然,非复所知[10]。”护沉吟久之,曰:“吾本志如此,但辞未获免耳[11]。公既王官,可依朝例,无烦别参寡人也[12]。”自是疏之[13]。
【注文】
[1]魏相:西魏丞相。 左右十二军:西魏、北周、隋、唐军制。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创立府兵制,中央设立八柱国,宇文泰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居柱国之首,宗室广陵王元欣只挂虚名,其余六柱国统兵。每个柱国领二大将军,共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领二开府将军,共二十四开府将军;每个开府将军领一开府即一军,共二十四开府即二十四军。二十四军又分左右,则称左右十二军。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设立十二卫府,即左右卫、左右武卫府、左右武侯府、左右领左右府、左右监门府和左右领军府,每府设有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负责宿卫,并统领全国府兵。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改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御卫、左右候卫等十二卫和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等四府,统称十六卫府。唐代沿置,但名称有所改变;唐代中期后,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卫府制度也名存实亡,五代后晋时废。
[2]征发: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 不行:不施行。
[3]盛:奢华。 宫阙(què):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4]僚属:属官;属吏。 贪残:贪婪凶残。 恣(zì)横:放纵专横。
[5]晦(huì)匿(nì):隐蔽不露。
[6]稍伯大夫:即稍伯中大夫,官职名。北周置,属于地官,正五命,掌稍地军民政令。下置小稍伯下大夫,为主要属官。稍,距京师三百里称稍。 比日:近日。
[7]荷恩:蒙受恩惠。
[8]顷:刚才,不久以前。 上台:星名。在文昌星之南。 请老私门:请求回家养老。私门指私人的住宅。
[9]期颐(yí)之寿:期颐,百年,高寿的意思。 旦:即周公,名旦。 奭(shì):即召(shào)公,一作邵公,也作召康公,名奭。 藩屏:封藩国,作为国家屏障。比喻保卫国家的重臣。
[10]非复所知:不是我所能够知道的了。
[11]本志:历来的意愿或志向。 辞:辞职。 获免:指获得批准。
[12]王官:王朝的官员;亦指藩王府里的属官。 朝例:朝廷惯例。 别参:特意参拜。 寡人:指宇文护。
[13]疏(shū):疏远,不亲近。
【译文】
陈宣帝陈顼太建四年(572年)三月。起初,北周太祖宇文泰担任东魏丞相,设置左、右十二军,都隶属于丞相府。宇文泰去世,左、右十二军都接受晋公宇文护指挥,凡是征调出兵,没有宇文护的文书就不执行。宇文护的府第驻扎部队守卫,人数比皇宫的还多。他的儿子、部属都贪婪残暴,恣意横行,官民都深受其害。周武帝深知韬光养晦的策略,对所有都不加以干涉,别人无法猜测他的深浅。宇文护询问稍伯大夫庾季才说:“最近几天的天相征兆怎么样?”庾季才回答说:“我深受您的恩惠,怎么敢言而不尽。刚才上台星有变化,您应该把政权归还给天子,请求回家养老。这样就能享百年高寿,受周公旦、召公奭那样的美名,子孙一直能拥有藩国,作为卫国的重臣。不这样做的话,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宇文护沉吟了许久,说:“我本来的志向就是如此,只是辞职未获得批准罢了。您既然是国家官员,可以依照朝廷惯例,就不要麻烦再来特意参拜我了。”宇文护从此以后疏远了庾季才。
【原文】
卫公直,帝之母弟也,深昵于护[1]。及沌口之败,坐免官,由是怨护,劝帝诛之,冀得其位[2]。帝乃密与直及右宫伯中大夫宇文神举、内史下大夫太原王轨、右侍上士宇文孝伯谋之[3]。神举,显和之子;孝伯,安化公深之子也[4]。
【注文】
[1]昵(nì):亲近。
[2]坐免官:受到牵连被免官。坐,定罪,由…而获罪。 冀得其位:希望能够取代宇文护的地位。冀,期盼。
[3]右宫伯中大夫:参见“宫伯”条注。 宇文神举(?—579年):北周将领。武川(今内蒙古武川)人,宇文泰族子。勇而有谋。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572—578年)中,出任熊州刺史,参与讨平北齐并州,留任刺史,以功进位柱国大将军,封东平郡公,授并州总管。北周宣帝即位,将其杀害。 内史下大夫:即小内史下大夫,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春官府内史司次官,正四命。协助内史中大夫掌管皇帝的诏令,并参与军国大事。北周沿置,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 王轨(?—579年):北周将领。小名沙门,太原祁(今属山西)人。他为人质朴,有才干,受北周武帝信任。参与诛杀宇文护。为内史中大夫,参与军政大事。建德五年(576年),辅佐太子宇文赟(yūn)受命攻吐谷浑,因直言宇文赟过失,遭其忌恨。次年,随军讨平北齐,进位上大将军。又率军与陈朝作战,尽歼陈军精锐,俘其名将吴明彻,为徐州总管。宇文赟即位后,被杀。 右侍上士: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西魏、北周天宫府右宫伯中大夫属官。统领宫廷卫士,正三命,负责皇帝寝宫的警卫,皇帝临朝及出行时,也随侍左右。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 宇文孝伯(543—578年):北周大臣。字胡三。小时候被宇文泰抚养。与武帝宇文邕友善。宇文邕即位,将其置于左右,才得以联络内外,诛杀宇文护。后为左宫正,辅佐太子宇文赟,数次直言宇文赟过失。北周武帝去世前,托以后事,即令为司卫上大夫。入京镇守。宣帝初,为小冢宰,数言朝政得失,并拒绝助宣帝杀齐王宇文宪,被赐死。
[4]显和:即宇文显和(498—554年),西魏将领。有文武才干,与魏孝武帝元脩交往颇深,魏孝武帝任用他为阁内大都督。后归附宇文泰,又护魏孝武帝至关中。宇文泰任用为帐内大都督。后进位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魏恭帝元年(554年)卒。 安化:郡名。治今甘肃庆阳。 深:即宇文深(?—568年),字奴干,宇文测弟弟,宇文永儿子。起家秘书郎。好读兵书,有谋略。宇文泰任用为相府主簿。为宇文泰筹划擒窦泰、取弘农及沙苑作战方略。封长乐县侯。北周武帝保定初,为京兆尹,转司会中大夫。为政严明,抑制豪强,受人赞誉。
【译文】
卫公宇文直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同母胞弟,很受宇文护亲昵。等到沌口战败,受到牵连被免官,由此怨恨宇文护,劝北周武帝诛杀宇文护,希望取代宇文护的职位。北周武帝于是秘密和宇文直以及右宫伯中大夫宇文神举、内史下大夫太原人王轨、右侍上士宇文孝伯谋划此事。宇文神举是宇文显和的儿子;宇文孝伯是安化公宇文深的儿子。
【原文】
帝每于禁中见护,常行家人礼,太后赐护坐,帝立侍于旁[1]。丙辰,护自同州还长安,帝御文安殿见之[2]。因引护入含仁殿谒太后,且谓之曰:“太后春秋高,颇好饮酒,虽屡谏,未蒙垂纳[3]。兄今入朝,愿更启请[4]。”因出怀中《酒诰》授之,曰:“以此谏太后[5]。”护既入,如帝所戒读《酒诰》;未毕,帝以玉珽自后击之,护踣于地[6]。帝令宦者何泉以御刀斫之,泉惶惧,斫不能伤[7]。卫公直匿于户内,跃出,斩之[8]。时神举等皆在外,更无知者[9]。
【注文】
[1]行家人礼:按照家人的礼节行礼。 太后:皇帝的母亲。此处指叱(chì)奴氏(?—574年),鲜卑人。北周武帝宇文邕之母。原为宇文泰妾,生两子,即宇文邕和宇文直。宇文邕即位后尊为太后。 立侍:在尊长身旁站立侍奉。
[2]同州:州名。西魏废帝三年(554年)置。治武乡(隋代改名为冯翊,即今陕西大荔)。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治冯翊(今陕西大荔)。唐代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大荔、合阳、澄城、韩城、白水等市县。 御:驾临。 文安殿:北周长安宫殿名。
[3]含仁殿:北周长安宫殿名,为太后所居。 未蒙垂纳:没有接受。
[4]启请:启奏请求。
[5]酒诰(gào):《尚书》中的篇章,由西周统治者在推翻商代的统治之后发布。文中强调不要经常饮酒,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对于那些聚众饮酒的人,要抓捕起来,并认为酒是大乱丧德,亡国的根源。酒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禁酒令,构成了中国禁酒的主要思想基础之一,成为后世人们引经据典的典范。
[6]所戒:所说。 玉珽(tǐng):玉制手板,玉笏。 踣(bó):跌倒。
[7]何泉:北周宦官。生平事迹不详。 御刀:古代仪仗中所用的刀。 惶惧:惶恐,恐惧。
[8]户内:屋内。
[9]更无知者:再无知道的人。
【译文】
周武帝宇文邕每次在宫中看见宇文护,经常按照家人的礼节行礼,太后赐宇文护入座,周武帝就站着在旁边侍奉。太建四年(572年)三月丙辰(十四日),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周武帝驾临文安殿接见他。趁势领宇文护进入含仁殿拜见太后,并且对他说:“太后年事已高,很喜欢饮酒,我虽然多次劝谏,都没有被接受。兄长现在去参拜,希望再次劝谏太后。”于是拿出放在怀中的《酒诰》递给宇文护,说:“就用这篇《酒诰》劝谏太后。”宇文护进入含仁殿后,依照周武帝所说的那样读《酒诰》;还没读完,周武帝用玉笏从后面击打他,宇文护跌倒在地。周武帝命令宦官何泉用御刀砍宇文护,何泉惶恐畏惧,砍却没能砍伤。卫公宇文直在屋里藏着,此时一跃而出,将宇文护斩首。当时宇文神举等人都在皇宫外面,再无知道的人。
【原文】
帝召宫伯长孙览等,告以护已诛,令收护子柱国谭公会、大将军莒公至、崇业公静、正平公乾嘉及其弟乾基、乾光、乾蔚、乾祖、乾威并柱国北地侯龙恩、龙恩弟大将军万寿、大将军刘勇、中外府司录尹公正、袁杰、膳部下大夫李安等,于殿中杀之[1]。览,稚之孙也[2]。
【注文】
[1]长孙览:生卒年不详。北周、隋代将领。字休因,初名善,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周明帝宇文毓时为大都督;武帝宇文邕时任车骑大将军,因参与诛杀宇文护有功晋封薛国公,其后任小司空,参加了平齐战役,升任柱国;宣帝宇文赟时晋升上柱国、大司徒,后历任同、泾、宜三州刺史。隋初,曾任东南道行军元帅,率领八总管进攻陈。后陈宣帝宇文赟卒,监军高颍以礼不伐丧劝其撤兵。不久转任泾州刺史,有政绩,卒于任上。 谭公会:即宇文会(?—572年),字乾仁,宇文护儿子。北周时,封谭国公,进位柱国,与其父同时被杀。 至:即宇文至(?—572年),字乾附,宇文护儿子,与其父同时被杀。 崇业:郡名。属于随州(治今湖北随州)。建置不详。 静:即宇文静(?—572年),宇文护儿子。与其父一同被杀。 正平:郡名。北魏置,领闻喜、曲沃二县。治今山西新绛西南。北齐、北周沿置。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乾嘉:即宇文乾嘉(?—572年),宇文护儿子,与其父一同被杀。 乾基、乾光、乾蔚、乾祖、乾威:即宇文乾基、宇文乾光、宇文乾蔚、宇文乾祖、宇文乾威(?—572年),皆为宇文护儿子,与其父、兄一同被杀。 北地:县名。南朝齐置,在今陕西南郑。也为郡名。战国秦置,治义渠(今甘肃庆阳西南),西汉移徙马岭(今甘肃环县东南),东汉又移于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辖地包括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苦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东汉末寄治于冯翊境。三国魏治泥阳(今陕西铜川耀州区),辖今陕西耀州、富平地。北魏曾移治于今陕西富平县境。北魏时辖富平、泥阳、弋居、云阳、铜官、土门、宜君七县。西魏改为通川郡。此外,北魏置西北地郡。治彭阳(今甘肃庆阳西南),辖彭阳、富平、安武三县,北周改名北地郡。隋开皇中废。隋大业初改幽州置北地郡,治定安(今甘肃宁县),辖地包括今陕西旬邑、彬县及甘肃宁县、合水、正宁、庆阳南境。 侯龙恩(?—572年):北周将领。上谷居庸人。官居柱国大将军,封爵平高公。 万寿:即侯万寿(?—572年),北周将领,侯龙恩兄弟。官居大将军之位。孝闵帝宇文觉即位,宇文护执政,侯龙恩兄弟为宇文护所信任。宇文护被杀,其亲信侯龙恩、侯万寿等人也被杀死于殿中。 刘勇(?—572年):北周将领。事迹不详。 司录:官职名。西魏,北周始置,在大丞相府、都督中外诸军事府、开府将军及诸州府设置,为官署僚佐,位在长史、司马下,掌录一府之事。唐、宋司录参军也简称为司录。 尹公正(?—572年):北周官员。时任中外府司录,宇文护亲信。 袁杰(?—572年):北周官员。时任中外府司录,宇文护亲信。 膳部下大夫:即小膳部下大夫,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为天官府膳部司次官,正四命。协助膳部中大夫掌管皇帝饮食事务。北周沿置,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罢。
[2]稚:即长孙稚(?—535年),北魏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东北)人。原名冀归,字承业。初为孝文帝元宏前将军;宣武帝元恪以为扬州刺史、都督淮南诸军事。孝昌二年(526年),奉令镇压鲜于修礼,战败免官,复除雍州刺史;孝庄帝时,迁司徒公,兼尚书令。及孝武帝入关,随赴长安。后位至太师,封上党王。
【译文】
周武帝宇文邕召见宫伯长孙览等人,告诉他们宇文护已经被诛杀,命令逮捕宇文护的儿子、柱国谭公宇文会,大将军莒公宇文至,崇业公宇文静,正平公宇文乾嘉,以及他们的弟弟宇文乾基、宇文乾光、宇文乾蔚、宇文乾祖、宇文乾威,连同柱国北地人侯龙恩、侯龙恩的弟弟大将军侯万寿、大将军刘勇、中外府司录尹公正、袁杰、膳部下大夫李安等人,在殿中将他们处死。长孙览是长孙稚的孙子。
【原文】
初,护既杀赵贵等,诸将多不自安。侯龙恩为护所亲,其从弟开府仪同三司植谓龙恩曰:“主上春秋既富,安危系于数公[1]。若多所诛戮以自立威权,岂唯社稷有累卵之危,恐吾宗亦缘此而败[2]。兄安得知而不言。”龙恩不能从。植又承间言于护曰:“公以骨肉之亲,当社稷之寄,愿推诚王室,拟迹伊、周,则率土幸甚[3]。”护曰:“我誓以身报国,卿岂谓吾有他志邪[4]?”又闻其先与龙恩言,阴忌之[5]。植以忧卒[6]。及护败,龙恩兄弟皆死,高祖以植为忠,特免其子孙。大司马兼小冢宰、雍州牧齐公宪,素为护所亲任,赏罚之际,皆得参预,权势颇盛[7]。护欲有所陈,多令宪闻奏,其间或有可不,宪虑主相嫌隙,每曲而畅之,帝亦察其心[8]。及护死,召宪入,宪免冠拜谢,帝慰勉之,使诣护第收兵符及诸文籍[9]。卫公直素忌宪,固请诛之,帝不许[10]。护世子训为蒲州刺史,是夜,帝遣柱国越公盛乘传征训,至同州,赐死[11]。昌城公深(1)使突厥未还,遣开府仪同三司宇文德赍玺书就杀之[12]。护长史代郡叱罗协、司录弘农冯迁及所亲任者,皆除名[13]。
【注文】
[1]植:即侯植(?—557年),北周将领。字仁干,上谷(郡治,今河北怀来东南)人。北魏末年,募兵跟随贺拔岳,以战功任刺史。后随魏孝武帝入关中。西魏初,被赐姓侯伏侯氏;有战功,又赐姓贺屯氏,为骠骑大将军。北周初,封郡公。为宇文护猜忌,忧惧而死。
[2]累卵之危:好比堆叠起来的蛋,极容易打碎。比喻情况极其危险。累,堆积。 吾宗:我们的宗族。 缘此:由此。 败:覆灭。
[3]拟迹:仿效。 率土:“率土之滨”的略称。即境域之内。语出《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他志:二心;叛离之心。
[5]阴忌:暗中忌恨。
[6]以忧卒:因为忧虑过度而死。
[7]大司马:官职名。此处指西魏置。为西魏、北周夏官府长官,掌军政、军备、宿卫,正七命。亦称大司马卿。 小冢(zhǒng)宰:即小冢宰上大夫,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为西魏、北周天官府次官,正六命,协助大冢宰卿掌管宫廷供奉、侍卫以及全国财政收支、百官俸给等事务。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 齐公宪:即宇文宪(约544—578年),北周重要将领,宇文泰第五子。字毗(pí)贺突,北周初为益州刺史,封齐国公。与宇文护交好。武帝初,常调解武帝与宇文护间矛盾。宇文护被杀,宇文宪继任为大冢宰。建德三年(574年)晋爵为王。在灭齐之战中,他多谋善战,屡立大功,声名日重。平定北齐后,自请解除兵权。宣帝即位后,因忌其声名,以谋反罪将其杀死。 亲任:亲近信任。
[8]所陈:向朝廷进言。 其间:在中间。 可不(fǒu):指不同的看法。 主相:皇帝和宰相。 曲而畅之:指委婉地阐述宇文护的意见。
[9]免冠:脱帽。古人用以表示谢罪。 慰勉:抚慰勉励。 兵符:指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用铜、玉或木石制成,作虎型,又称虎符。制成两半,右半留存在国君,左半交给统帅。调发军队时,必须在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文籍:文书。
[10]固请:坚决要求;苦苦请求。
[11]训:即宇文训(?—572年),宇文护儿子。时任蒲州刺史。宇文护被杀后赐死。 蒲州:州名。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治蒲坂(隋改为河东县,今永济西蒲州镇)。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治桑泉(今山西临猗西南临晋)。贞观三年(629年)移治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永济、河津、临猗、闻喜、万荣及运城西南部分地区。开元八年(720年)升为河中府,后复为蒲州。乾元三年(760年)又升为河中府。 越公盛:即宇文盛。
[12]昌城:郡名。西魏置,治昌城(今四川三台)。辖境约相当于今四川三台及其附近一带。后属北周。隋开皇初废。 深:即宇文深(?—572年)。宇文护儿子。封昌城公。宇文护被杀时他出使突厥还未回来,遣使前去杀死了他。 宇文德:北周官员。生平事迹不详。 玺(xǐ)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玺即“印”。
[13]代郡:郡名。历史上代郡不止一处。战国赵武灵王曾置,秦时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东汉移治高柳(今山西阳高西北),后复还故治。西晋末废。西汉辖境相当于今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浑源以东的内、外长城之间,以及长城外的东洋河流域。此处指北魏置代郡。治平城(今山西大同北)。辖平城、太平、武周、永固四县,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外长城以南的大同、左云县地。北齐废。 叱(chì)罗协(499—574年):西魏、北周将领。本名邕,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人。初为州小吏。北魏末为统军,守冀州,降葛荣。葛荣败后,依附尔朱兆。又降窦泰,均受信任。后归宇文泰,任相府从事中郎,颇受信任。除岐州刺史,平定蜀土叛乱,赐姓宇文氏。宇文护执政,为其心腹。任宇文护长史,升迁为少傅,进位大将军,封南阳郡公。建德三年(574年)卒。 冯迁:西魏、北周将领、官员。字羽化。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人。初为州从事。魏孝武帝西奔,他弃官从行。西魏时,以战功任车骑将军、大都督,汉东郡守。北周初为宇文护晋公府司录,为人谨慎谦恭。处事明白善断,勤于职任,受宇文护信任。出为陕州刺史,封隆山郡公,官至军司马、小司空。为宇文护府司录。宇文护被杀,免官爵。建德(572—578年)末卒于家。
【译文】
起初,宇文护杀掉了赵贵等人后,众将大多内心感到不安。侯龙恩被宇文护所宠信,他的堂弟开府仪同三司侯植对侯龙恩说:“皇上还很年轻,国家安危系于几位重臣身上。如果依靠大加杀戮来建立自己的威名和权势,岂止国家形势好比堆叠起来的蛋一样,极其危险,恐怕我们的宗族也会因此失败。兄长怎能明明知道却不说呢?”侯龙恩不肯听从他的话。侯植又趁机会对宇文护说:“晋公您凭借和皇上是骨肉之亲,担负国家社稷的寄托,希望您诚心对待朝廷,仿效伊尹和周公,这样举国都会感到庆幸。”宇文护说:“我立誓以身报国,你难道认为我有不轨的图谋吗?”宇文护又听说先前侯植对侯龙恩说了那样一番话,暗地里很忌恨他。侯植因此忧虑而死。等到宇文护败亡,侯龙恩兄弟都被处死,周武帝宇文邕因为侯植忠心,特地赦免了他的子孙。大司马兼小冢宰、雍州牧、齐公宇文宪向来被宇文护所亲近信任,宇文护在决定奖赏和处罚的时候,他都参与意见,权势很大。宇文护想要向朝廷进言,大多让宇文宪前去奏报,这中间也许有不同的看法,宇文宪担心君主和丞相之间会因彼此不满或猜疑而产生恶感,常常委婉地阐述宇文护的意见,周武帝也明白他的苦心。等到宇文护被处死,周武帝召宇文宪进宫,宇文宪脱下帽子跪拜谢罪,周武帝抚慰勉励他,派他到宇文护的府第抄收兵符和各种文书。卫公宇文直向来忌恨宇文宪,苦苦请求杀掉他,周武帝不同意。宇文护的嫡长子宇文训担任蒲州刺史,这天夜里,周武帝派柱国越公宇文盛乘着驿车征召宇文训,到达同州,赐宇文训自杀。昌城公宇文深出使突厥还没回来,周武帝派开府仪同三司宇文德带着盖着玉玺的诏书到突厥处死他。宇文护长史代郡人叱罗协、司录弘农人冯迁和他的亲信,都被革除名籍。
【原文】
丁巳,大赦,改元。以宇文孝伯为车骑大将军,与王轨并加开府仪同三司。初,孝伯与帝同日生,太祖爱之,养于第中,幼与帝同学。及即位,欲引致左右,托言欲与孝伯讲习旧经,故护弗之疑也,以为右侍上士,出入卧内,预闻机务[1]。孝伯为人,沈正忠谅,朝政得失,外间细事,无不使帝闻之[2]。
【注文】
[1]引致:引荐罗致;使之来。 托言:借口。 旧经:古代经典。 卧内:卧室,内室。 预闻:即参与其事并得知内情。 机务:机要事务。
[2]沈正:稳重正直。 忠谅(liàng):忠信。 细事:琐碎的小事。
【译文】
陈宣帝太建四年(572年)三月丁巳(十五日),大赦全国,更改年号。任命宇文孝伯为车骑大将军,和王轨一起晋升为开府仪同三司。起初,宇文孝伯与周武帝宇文邕同一天出生,周太祖宇文泰很喜欢他,把他收养在自己家中,自幼就和周武帝一起上学。等到周武帝即位,想让宇文孝伯待在自己身边,借口想要和宇文孝伯研讨古代经典,因此宇文护对此也没怀疑,周武帝任命宇文孝伯为右侍上士,出入皇宫内廷,参与国家要务。宇文孝伯为人沉稳持正,忠厚诚实,但凡朝政得失,外面的琐碎小事情,无不让周武帝知晓。
【原文】
帝阅护书记,有假托符命妄造异谋者,皆坐诛[1]。唯得庾季才书两纸,盛言纬候灾祥,宜返政权,帝赐季才粟三百石,帛二百段,迁太中大夫[2]。
【注文】
[1]书记:文书。 符命: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 异谋:反叛的图谋。 坐诛:因犯罪被诛杀。
[2]两纸:两张纸。 盛言:极力说。 纬候:纬书与《尚书中候》的合称。也为纬书的通称。也指谶纬之学。多指天象符瑞、占验灾异之术。 灾祥:指自然界出现的预兆灾祸与吉祥的征兆。 宜返政权:指应该把政权交还给皇帝。 太中大夫:也作“大中大夫”。官职名。秦置,汉沿置,为皇帝亲近侍从官员,备顾问应对、奉诏出使,名义上隶属郎中令(光禄勋)。三国、两晋、南北朝多用以安置迟免大臣,或作为加官、兼官,无具体职掌。三国魏、晋、宋七品,梁十一班,陈四品,北魏、北齐从三品。唐、北宋初为从四品上阶文散官。
【译文】
周武帝宇文邕浏览从宇文护家中搜得的文书,有假托符命妄图策划叛逆阴谋的,都治罪处死。唯独得到庾季才所写的两张文书,大谈天相变化的灾难和吉祥,认为应该把政权交还给周武帝,于是周武帝赏赐庾季才三百石小米,二百段绢帛,晋升他为太中大夫。
【原文】
癸亥,以尉迟迥为太师,柱国窦炽为太傅,李穆为太保,齐公宪为大冢宰,卫公直为大司徒,陆通为大司马,柱国辛威为大司寇,赵公招为大司空[1]。时帝始亲览朝政,颇事威刑,虽骨肉无所宽借[2]。齐公宪虽迁冢宰,实夺之权。又谓宪侍读裴文举曰:“昔魏末不纲,太祖辅政;及周室受命,晋公复执大权,积习生常,愚者谓法应如是[3]。岂有年三十天子,而可为人所制乎!《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4]。’一人,谓天子耳。卿虽陪侍齐公,不得遽同为臣,欲死于所事[5]。宜辅以正道,劝以义方,辑睦我君臣,协和我兄弟,勿令自致嫌疑[6]。”文举咸以白宪,宪指心抚几曰:“吾之夙心,公宁不知[7]。但当尽忠竭节耳,知复何言[8]。”卫公直性浮诡贪很,意望大冢宰,既不得,殊怏怏,更请为大司马,欲据兵权[9]。帝揣知其意,曰:“汝兄弟长幼有序,岂可返居下列[10]。”由是用为大司徒。
【注文】
[1]窦炽(chì)(约507—584年):西魏、北周大臣。字光成,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有文武才干。北魏末年投葛荣,后依附尔朱荣,为都督。曾受魏孝武帝元脩信任,随从入关,有战功。西魏末,为原州刺史。抑制豪强,关心农业,受到吏民爱戴。北周武帝初,封邓国公。为大宗伯,因遭到宇文护猜忌,出任刺史。北周武帝宇文邕亲政,召回授太傅,参与朝政。北周静帝时,杨坚为丞相,尉迟迥举兵反叛,他率军据守。杨坚建隋,任太傅。隋开皇四年(584年)卒。 太保:官职名。西周置,为辅佐君王的大臣。春秋沿置,辅佐君王,执掌军政。战国后废。西汉复置,与太师、太傅、少傅并称四辅,位上公,但无实际职掌,不久废除。三国魏末复置,安置元老重臣,位在三司上,无职掌。两晋时为上公,执掌朝政,开府置僚佐。南朝沿置,多用以安置元老勋旧或作为增官。北朝也置。两晋、南北朝位居一品(梁称十八班),地位尊隆。隋、唐用作元老重臣的加官。 大司徒:官职名。此处指西魏置。为西魏、北周地官府长官,掌管土地、户籍、赋役,正七命。也称大司徒卿。 辛威(512—580年):西魏、北周将领。陇西(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初属贺拔岳,后从宇文泰,作战骁勇,赐姓普屯氏。后为河州刺史、大中正。北周初,为大将军,久在军阵,多有军功。北周末为上柱国、少傅,封宿国公。大象二年(580年)卒。 大司寇:即大司寇卿,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西魏、北周秋官府长官,正七命。主持国家刑法的制定与执行,并负责接待敌国及属国的使者。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 赵公招:即宇文招(?—580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儿子,北周大臣。字豆卢突。初封正平郡公,进封赵国公,任益州总管。武帝即位,进爵为王。跟随武帝东讨灭齐,又破稽胡,位进上柱国。宣帝时,为太师。杨坚辅政,他曾设计于宴会中杀杨坚,事未成。不久因谋反罪被杀。 大司空:官职名。此处指西魏置。西魏、北周为冬官府长官,掌管工程营建,正七命。也称大司空卿。
[2]威刑:严厉的刑罚。 宽借:宽容;宽纵。
[3]侍读:官职名。为皇帝、太子、王公讲读经史的官吏。 裴文举(?—578年):字道裕。西魏中,初任奉朝请。宇文泰选其为诸子宾友。后升任著作郎。赐姓贺兰氏。北周初,为齐公宇文宪益州总管府中郎,又任绛州刺史,廉洁爱惜民力,颇令时人钦佩。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卒于南青州刺史任上。 魏末:北魏末年。 不纲:语出《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纲是网上端总绳,引申指大网。指孔子不用大网横断流水以取鱼。后以“不纲”代指朝廷失去纲纪,政治混乱。 受命:接受天命。此指北周代西魏。 积习生常:指积弊已久,习以为常。
[4]诗云:即《诗经》上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诗经》的体制,分风、雅、颂三大类,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政治动态和社会生活。 夙(sù)夜匪懈: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 一人:指天子周宣王。
[5]陪侍:陪伴服侍;旧时指辈分或地位低的人站在辈分或地位高的人旁边伺候。
[6]义方:做人的正道;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 辑睦:和睦。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群臣辑睦,甲兵益多。” 协和:指和睦,融洽。语出《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自致:即将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7]指心抚几:指着心拍着桌案。几,小或矮的桌子。 夙(sù)心:平素的心愿。 宁:难道。
[8]知复何言:知道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9]浮诡:虚伪诡诈。 贪很:也作“贪狠”。贪婪凶暴。 意望:愿望,希望。
[10]揣(chuǎi)知:推想;估计。 长幼有序: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同“长幼有叙”。语出《荀子·君子篇》:“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下列:下位。
【译文】
陈宣帝太建四年(572年)三月癸亥(二十一日),周武帝宇文邕任命尉迟迥为太师,柱国窦炽为太傅,李穆为太保,齐公宇文宪为大冢宰,卫公宇文直为大司徒,陆通为大司马,柱国辛威为大司寇,赵公宇文招为大司空。当时周武帝开始亲自主持朝政,注重使用严厉的刑罚,即使是周武帝的骨肉亲戚也不宽恕。齐公宇文宪虽然升任冢宰,但实际是被剥夺了实权。周武帝又对宇文宪的侍读裴文举说:“过去北魏末年缺乏纲纪,政事紊乱,太祖宇文泰才辅佐朝政;等到周朝建立,晋公宇文护还执掌朝廷大权,长期的习惯竟然变成了常规,愚昧的人们认为法度就应该是这样。哪有年过三十岁的天子,还被别人操纵的道理呢!《诗经》里说:‘从早到晚不懈怠,来侍奉一个人。’一个人说的就是天子。你虽然陪伴侍奉齐公宇文宪,但不要怕得像是他的臣属一样,就打算一生老死在侍奉读书这事上面。你应该用正确的道理辅佐他,用应当遵守的规矩法度来劝导他,使得我们君臣融洽,兄弟和睦,不要总是猜忌、怀疑。”裴文举把周武帝的这些话都告诉了宇文宪,宇文宪指着心口、拍着案几说:“我向来的心思,你难道不知道吗?只是要竭尽忠诚贞节罢了,你知道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卫公宇文直性情浮躁狡诈,贪婪狠毒,他心里想做大冢宰,没有得到这个职位,心里很不高兴,又请求担任大司马,想掌控兵权。周武帝揣测到了他的用意,说:“你们兄弟长幼有序,怎么可以返回再官居下列。”因此任命他为大司徒。
【原文】
夏四月庚寅,周追尊略阳公为孝闵皇帝。
【译文】
陈宣帝太建四年(572年)夏季四月庚寅(十九日),北周追尊略阳公宇文觉为孝闵皇帝。
(1) 深:即宇文深,与前文宇文深不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