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中华历史/宇文篡西魏 后周

宇文篡西魏 后周

宇文篡西魏后周【内容摘要】《宇文篡西魏》叙述了西魏灭亡以及北周建立的过程​‍‌‍​‍‌‍‌‍​‍​‍‌‍​‍‌‍​‍​‍‌‍​‍‌​‍​‍​‍‌‍​‍​‍​‍‌‍‌‍‌‍‌‍​‍‌‍​‍​​‍​‍​‍​‍​‍​‍​‍‌‍​‍‌‍​‍‌‍‌‍‌‍​。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元脩因与丞相高欢不合,从洛阳(今河南洛阳)逃奔长安(今陕西西安),意欲依靠关西宇文氏...

宇文篡西魏
后周

【内容摘要】

《宇文篡西魏》叙述了西魏灭亡以及北周建立的过程​‍‌‍​‍‌‍‌‍​‍​‍‌‍​‍‌‍​‍​‍‌‍​‍‌​‍​‍​‍‌‍​‍​‍​‍‌‍‌‍‌‍‌‍​‍‌‍​‍​​‍​‍​‍​‍​‍​‍​‍‌‍​‍‌‍​‍‌‍‌‍‌‍​。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元脩因与丞相高欢不合,从洛阳(今河南洛阳)逃奔长安(今陕西西安),意欲依靠关西宇文氏的力量打击高欢,重振朝纲​‍‌‍​‍‌‍‌‍​‍​‍‌‍​‍‌‍​‍​‍‌‍​‍‌​‍​‍​‍‌‍​‍​‍​‍‌‍‌‍‌‍‌‍​‍‌‍​‍​​‍​‍​‍​‍​‍​‍​‍‌‍​‍‌‍​‍‌‍‌‍‌‍​。结果是才离狼窝又入虎口,宇文泰作为割据关西的军阀势力,其迎接孝武帝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进而壮大自己的实力​‍‌‍​‍‌‍‌‍​‍​‍‌‍​‍‌‍​‍​‍‌‍​‍‌​‍​‍​‍‌‍​‍​‍​‍‌‍‌‍‌‍‌‍​‍‌‍​‍​​‍​‍​‍​‍​‍​‍​‍‌‍​‍‌‍​‍‌‍‌‍‌‍​。因此,孝武帝元脩入关后与宇文泰亦不和睦。不久,孝武帝元脩酒后中毒身亡。次年(535年),宇文泰拥立北魏宗室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改元大统,定都长安,建立西魏。与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一样,西魏文帝元宝炬也是傀(kuǐ)儡(lěi)皇帝,政权实际掌控在宇文泰手中。

公元551年,西魏文帝元宝炬病亡,长子元钦(qīn)继位,史称废帝。公元554年,因不满宇文氏专权,西魏废帝元钦密谋处死宇文泰。当时,宇文泰诸子虽小,但诸婿均在西魏朝中任要职。大都督清河公李基、义城公李晖、常山公于翼都是武卫将军,统领禁军。因此,废帝元钦的计谋很快泄露。于是,宇文泰废掉了元钦,另立其弟齐王元廓(kuò)为帝,并恢复其拓跋姓氏,史称西魏恭帝。

公元556年,西魏太师宇文泰病亡。其侄中山公宇文护受托孤之重任,扶持宇文泰的嫡(dí)子十五岁的宇文觉继任太师,而西魏的政权实际上由宇文护掌控。年末,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让位于宇文觉。公元557年初,在宇文护的帮助下,宇文觉即帝位,西魏灭亡,北周建立。追尊其父宇文泰为文王;母为文后;李弼为太师;赵贵为太傅;独孤信为太保;宇文护为大司马。诏令大赦天下,并封西魏恭帝拓跋廓为宋公。二月,杀西魏恭帝。

宇文觉因不满宇文护专权,预谋诛杀宇文护。因谋事不周,反被宇文护废掉,数月后,被杀。宇文护又先后拥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yù)、四子宇文邕(yōng)为帝,继续掌控北周政权。

公元558年,北周加封北魏宗室元罗为韩国公,以承继北魏的宗庙祭祀。

宇文泰在掌西魏权柄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魏、北周的发展。就官制而言,为增强内部凝聚力,假借关中本是西周故土,实行托古改制,仿《周礼》建立六官制度。公元559年,北周御中正大夫崔猷(yóu)建议改革周制,恢复秦、汉制度,北周王开始称皇帝,改年号为武成。这样,宇文氏自篡位以来在政治体制建设上重新回到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

【原文】

梁武帝中大通六年。魏孝武帝闺门无礼,从妹不嫁者三人,皆封公主[1]。平原公主明月,南阳王宝炬之同产也,从帝入关,丞相泰使元氏诸王取明月杀之[2]。帝不悦,或时弯弓,或时椎桉,由是复与泰有隙。冬闰十二月癸巳,帝饮酒,遇鸩而殂[3]。泰与群臣议所立,多举广平王赞。赞,孝武之兄子也。侍中濮阳王顺于别室垂涕谓泰曰:“高欢逼逐先帝,立幼主以专权,明公宜反其所为[4]。广平冲幼,不如立长君而奉之。”泰乃奉太宰南阳王宝炬而立之。顺,素之曾孙也[5]。殡孝武帝于草堂佛寺,谏议大夫宋球恸哭呕血,浆粒不入口者数日,泰以其名儒,不之罪也[6]

【注文】

[1]闺门无礼:指北魏孝武帝元脩个人生活有失检点。闺门,原指妇女之居所,此借指妇女。  从妹不嫁者三人:北魏孝武帝元脩,有三个不出嫁的堂妹都被封为公主:平原公主元明月,南阳王元宝炬之胞妹;安德公主,清河王元怿(yì)之女;元蒺(jí)藜(lí)公主,均与孝武帝有染。后平原公主元明月随孝武帝入关,元蒺藜自杀。

[2]平原公主明月:即北魏宗室南阳王元宝炬之胞妹元明月(?—534年),在洛阳时即被北魏孝武帝元脩封为公主,并与其有染,后随孝武帝入关。南梁武帝萧衍中大通六年(534年),被宇文泰下令处死。  同产:同胞;一母所生。

[3]鸩(zhèn):毒酒。  殂(cú):死亡。

[4]濮(pú)阳王顺:即北魏宗室元顺,生卒年不详,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常山王拓跋遵之后;拓跋素之玄孙​‍‌‍​‍‌‍‌‍​‍​‍‌‍​‍‌‍​‍​‍‌‍​‍‌​‍​‍​‍‌‍​‍​‍​‍‌‍‌‍‌‍‌‍​‍‌‍​‍​​‍​‍​‍​‍​‍​‍​‍‌‍​‍‌‍​‍‌‍‌‍‌‍​。字敬叔,善骑射,跟从魏孝武帝元脩入关,位至侍中。孝武帝元脩亡,力谏宇文泰立年长者为帝,西魏文帝元宝炬即位,加封开府仪同三司、秦州刺史。

[5]素:北魏宗室拓跋素,生卒年不详,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曾孙;常山王拓跋遵之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初,袭封常山王,后因平定统万之功,拜内都大官。个性素雅、方正,为官五十年,始终如一,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朝亡。

[6]草堂佛寺:寺院,位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谏议大夫:职官名,始置于秦,掌议论。两汉属光禄勋,后世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第四品下,宣武帝后改为右从第四品。  宋球:生卒年不详,时任谏议大夫。  恸(tòng):极度悲哀;大哭。

【译文】

南梁武帝萧衍中大通六年(534年)。北魏孝武帝元脩个人生活放荡,存在乱伦的行为,他的堂妹中不出嫁的有三人,都被封为公主。平原公主明月,与南阳王元宝炬是同母所生,跟着孝武帝入关,丞相宇文泰派元氏各位王爷把明月抓来杀了。孝武帝不高兴,有时弯弓射箭,有时捶击几案,自此又与宇文泰产生了隔阂。冬季闰十二月癸巳(十五日),孝武帝喝酒时中毒身亡。宇文泰和群臣商议该拥立谁为帝,大家多推举广平王元赞。元赞,是孝武帝兄长的儿子。侍中濮(pú)阳王元顺在另外一间屋里流着泪对宇文泰说:“高欢逼迫先帝流浪在外,拥立了一位年幼的皇帝以便于自己独揽大权,您应当反其道行之。广平王还年幼,不如拥立一个年长一些的皇帝辅佐他。”宇文泰于是将太宰元宝炬立为皇帝。元顺,是元素的曾孙。宇文泰将孝武帝安葬在草堂佛寺,谏议大夫宋球痛哭吐血,几天之内水米不进,宇文泰因为他是有名的儒臣,所以没有怪罪他。

【原文】

大同八年。魏丞相泰妻冯翊公主生子觉[1]

【注文】

[1]冯(píng)翊(yì)公主:即北周文帝元皇后(?—541年),北魏孝武帝元脩之妹,初封为平原公主,嫁给张欢,后改封冯翊公主,嫁给宇文泰,生北周孝闵帝宇文觉。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541年)亡。  觉:北周第一任皇帝孝闵帝宇文觉(542—557年),字陀罗尼,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族属鲜卑,宇文泰第三子,母为北魏孝武帝之妹冯翊公主。西魏恭帝拓跋廓四年(557年)即位,因不满国政为堂兄宇文护把持,谋诛宇文护,被废杀。

【译文】

南梁武帝萧衍大同八年(542年)。西魏丞相宇文泰的妻子冯翊公主生下了宇文觉。

【原文】

太清二年夏五月,魏以丞相泰为太师。

【译文】

梁武帝萧衍太清二年(548年)夏季五月,西魏封丞相宇文泰为太师。

【原文】

元帝承圣二年春二月,魏太师泰去丞相、大行台,为都督中外诸军事[1]。冬十一月,魏尚书元烈谋杀宇文泰,事泄,泰杀之[2]

【注文】

[1]元帝:即南梁第三任皇帝萧绎(yì)(508—555年),字世诚,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幼好学,下笔成章,善诗文、书画。南梁武陵王萧纪天正元年(552年)即位江陵,诛杀宗室,沉醉于书、画。南梁元帝萧绎承圣四年(555年),被西魏所杀,年四十八岁。  承圣:南梁元帝萧绎在位期间所使用的年号,共计三年,即公元552年至554年。

[2]元烈:生卒年不详,西魏宗室。

【译文】

南梁元帝萧绎承圣二年(553年)春季二月,西魏丞相宇文泰辞去丞相、大行台等职务,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冬季十一月,西魏尚书元烈谋杀宇文泰,事情败露,宇文泰将其杀害。

【原文】

三年。魏主自元烈之死,有怨言,密谋诛太师泰。临淮王育、广平王赞垂涕切谏,不听[1]。泰诸子皆幼,兄子章武公导、中山公护皆出镇,唯以诸婿为心膂,大都督清河公李基、义城公李晖、常山公于翼俱为武卫将军,分掌禁兵[2]。基,远之子;晖,弼之子;翼,谨之子也。由是魏主谋泄,泰废魏主,置之雍州,立其弟齐王廓,去年号,称元年,复姓拓跋氏,九十九姓改为单者,皆复其旧[3]。魏初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灭绝。泰乃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次者为九十九姓,所将士卒亦改从其姓​‍‌‍​‍‌‍‌‍​‍​‍‌‍​‍‌‍​‍​‍‌‍​‍‌​‍​‍​‍‌‍​‍​‍​‍‌‍‌‍‌‍‌‍​‍‌‍​‍​​‍​‍​‍​‍​‍​‍​‍‌‍​‍‌‍​‍‌‍‌‍‌‍​。

【注文】

[1]临淮王育:生卒年不详,即西魏宗室元育。

[2]章武公导:即宇文导。  中山公护:北周宗室宇文护(513—572年),字萨保,宇文泰兄长邵(shào)惠公宇文颢(hào)之子。年十一父亡,从叔父宇文泰征讨,入仕西魏、北周。宇文泰亡,先后拥立宇文泰子宇文觉、宇文毓(yù)、宇文邕(yōng)为傀儡皇帝,掌军政大权。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建德二年(572年),被宇文邕设计处死。  心膂(lǚ):心腹、得力助手。  李基(531—561年):西魏、北周将领李远次子,字仲和,美仪容,通经史、善骑射,娶宇文泰女义归公主为妻。大统年间入仕,北周明帝宇文毓(yù)武成二年(560年)任江州刺史,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561年),亡于任,年三十一岁。  李晖:生卒年不详,西魏、北周将领李弼之子,娶宇文泰女义安长公主为妻。大统中入仕,颇受宇文泰重用,累任要职,受封为邢国公。  于翼(?—583年):西魏、北周名将于谨之次子,字文若,美仪容,娶宇文泰女平原公主为妻。仕西魏、北周、隋三朝,屡任要职。性恭俭,为政清廉。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年)亡。

[3]齐王廓(kuò):即西魏第三任皇帝恭帝拓跋廓(?—557年),西魏文帝元宝炬第四子,西魏废帝元钦三年(554年)即位,西魏恭帝拓跋廓三年(556年)十二月,逊位,次年(557年)亡。

【译文】

南梁元帝萧绎承圣三年(554年)。西魏废帝元钦自从元烈死后,颇有怨言,秘密谋划诛杀太师宇文泰。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等人流泪力谏,废帝不听。宇文泰的儿子们年龄较小,他兄长的儿子章武公宇文导、中山公宇文护等都出镇在外,只以各位女婿为心腹,大都督清河公李基、义成公李晖、常山公于翼等都是武卫将军,分别掌控着禁军。李基,是李远的儿子;李晖,是李弼的儿子;于翼,是于谨的儿子。因此,西魏废帝的计划很快就泄露了,宇文泰下令废掉了西魏废帝,将他安置在了雍州,拥立他的弟弟齐王元廓为帝,取消了旧有的年号,称为元年,恢复了拓跋氏的姓氏,原来改为单姓的九十九个姓氏,全部恢复了旧有的复姓。北魏当初统辖有三十六个封国,有大姓九十九个,后来大多灭绝了。宇文泰将各位将领中功劳较高的人封为三十六个封国,功劳次之的封为九十九姓,他们所统领的将士也改从主将的姓氏。

【原文】

夏四月庚戌(1),魏太师泰鸩杀废帝。

【译文】

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夏季四月庚戌,西魏太师宇文泰下令毒死了废帝元钦。

【原文】

敬帝绍泰元年[1]。魏宇文泰讽淮安王育上表,请如古制,降爵为公,于是宗室诸王皆降为公。

【注文】

[1]敬帝:即南梁第四任皇帝萧方智(543—558年),南梁元帝萧绎第九子。字慧相,小字法真。南梁贞元侯萧渊明天成元年(555年),被陈霸先拥立为帝,改元绍泰。南梁敬帝萧方智太平二年(557年),禅位于南陈,次年(558年)被杀,年十六岁。  绍泰:南梁敬帝萧方智在位期间所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共计一年,即公元555年。

【译文】

南梁敬帝萧方智绍泰元年(555年)。西魏宇文泰暗示淮安王元育上表,请求效仿古代的制度,将自己的爵位降为公,自此西魏宗室诸王的爵位都降为了公。

【原文】

太平元年春正月丁丑,魏初建六官,以宇文泰为太师、大冢宰[1]

【注文】

[1]太平:南梁敬帝萧方智在位期间所使用的第二个年号,共计两年,即公元556年至557年。  六官:即北周仿《周礼》而设的官制。《周礼》之六官(也称六卿)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官职分为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冢宰掌邦治,是六官之首,总揽国政;司徒,掌邦教,管理土地和民众;宗伯,掌邦礼,掌管祭礼和礼仪;司马,掌握邦政,负责军赋、战车等军事事宜;司寇,掌邦禁,掌管刑法;司空,掌管百工及水利、土木事宜。此六官职掌相当于后世尚书六部之吏、户、礼、兵、刑、工。  大冢(zhǒng)宰:北周仿《周礼》而设的职官名,是天官府长官,掌国政,统领百官,正七命。

【译文】

南梁敬帝萧方智太平元年(556年)春季正月丁丑(初一日),西魏效仿《周礼》,开始设立六官,任命宇文泰为太师、大冢宰。

【原文】

夏四月,魏太师泰尚孝武妹冯翊公主,生略阳公觉,姚夫人生宁都公毓[1]。毓于诸子最长,娶大司马独孤信女。泰将立嗣,谓公卿曰:“孤欲立子以嫡,恐大司马有疑,如何?”众默然,未有言者。尚书左仆射李远曰:“夫立子以嫡不以长[2]。略阳公为世子,公何所疑?若以信为嫌,请先斩之。”遂拔刀而起,泰亦起曰:“何至于是?”信又自陈解,远乃止。于是群公并从远议。远出外,拜谢信曰:“临大事,不得不尔​‍‌‍​‍‌‍‌‍​‍​‍‌‍​‍‌‍​‍​‍‌‍​‍‌​‍​‍​‍‌‍​‍​‍​‍‌‍‌‍‌‍‌‍​‍‌‍​‍​​‍​‍​‍​‍​‍​‍​‍‌‍​‍‌‍​‍‌‍‌‍‌‍​。”信亦谢远曰:“今日赖公决此大议。”遂立觉为世子。

【注文】

[1]姚夫人:生卒年不详,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妻妾,明帝宇文毓(yù)之生母,生平不详。  宁都公毓:即北周第二任皇帝宇文毓(534—560年),宇文泰庶出长子,母亲为姚夫人,小名统万突,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中封宁都郡公。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元年(557年),被宇文护拥立为帝,有见识、胆量,武成二年(560年),被宇文护毒死,年二十七岁,谥号明帝。

[2]嫡: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中对于正妻的称呼,正妻所生之子称为嫡子。

【译文】

梁敬帝萧方智太平元年(556年)夏季四月,西魏太师宇文泰娶了孝武帝元脩的妹妹冯翊公主为妻,生下了略阳公宇文觉,姚夫人生下了宁都公宇文毓。宇文毓在宇文泰的儿子中年龄最大,娶了大司马独孤信的女儿。宇文泰将要确立继承人,对大臣们说:“我想立嫡子为后,恐怕大司马会有疑心,该怎么办呢?”大家都默不作声,没人说话。尚书左仆射(yè)李远说:“从来立子以嫡不以长。略阳公是世子,大司马有什么可怀疑的?如果害怕独孤信不满,请让我先斩了他。”于是拔刀而起,宇文泰也站起来说:“怎么能到这种地步?”独孤信自己又作了解释,李远才作罢。于是大家都听从了李远的意见。李远出宫后,向独孤信拜谢说:“遇到了大事,不得不那样做。”独孤信也回谢李远说:“今天的事全靠您才得以定下大计。”于是立宇文觉为世子。

【原文】

太师泰北巡。秋八月,泰北度河。

【译文】

西魏太师宇文泰去北方巡视。太平元年(556年)秋季八月,宇文泰向北渡过了黄河。

【原文】

冬十月,魏安定文公宇文泰还至牵屯山而病,驿召中山公护[1]。护至泾州,见泰,泰谓护曰:“吾诸子皆幼,外寇方强,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乙亥,卒于云阳[2]。护还长安,发丧。泰能驾御英豪,得其力用,性好质素,不尚虛饰,明达政事,崇儒好古,凡所施设,皆依仿三代而为之[3]。丙子,世子觉嗣位,为太师、柱国、大冢宰,出镇同州,时年十五[4]

【注文】

[1]牵屯山:时位于平凉郡境内,今甘肃泾源北。

[2]云阳:县名,即云阳县,始置于汉,属冯翊郡,北魏属北地郡,北周置云阳郡,境内有云阳宫。今陕西淳化西北。

[3]三代:即夏、商、周三代。

[4]嗣:继承。  柱国:职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北周始置柱国大将军,西魏、北周建立府兵制度,仿鲜卑旧制设立八个柱国大将军,实为六个,宇文泰为最高统帅,总全国军事,另外一个由西魏宗室遥领,实际不领兵。六柱国各统领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统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二十四军。  同州:州名,置于西魏,治所为今陕西华县,是控扼东魏的重要地区。

【译文】

梁敬帝萧方智太平元年(556年)冬季十月,西魏安定公宇文泰回到牵屯山就病了,派人乘驿马将中山王宇文护召回。宇文护到达泾(jīng)州,见到了宇文泰,宇文泰对宇文护说:“我的儿子都年幼,外敌势头正强,天下的事,都交付于你,应当努力成就我的志向。”乙亥(初四日),宇文泰在云阳去世。宇文护返回长安,给宇文泰发丧。宇文泰能够驾驭各位英雄豪杰,得到他们的支持帮助,个性质朴,不追求虚荣,处理政事明白练达,崇尚儒家,仰慕古人,所设立实施的一切制度措施,都效仿尧、舜、禹三代的古制而定。丙子(初五日),世子宇文觉继位,任太师、柱国、大冢宰,出镇同州,时年十五岁。

【原文】

中山公护名位素卑,虽为泰所属,而群公各图执政,莫肯服从。护问计于大司寇于谨,谨曰:“谨早蒙先公非常之知,恩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1]。若对众定策,公必不得让。”明日,群公会议,谨曰:“昔帝室倾危,非安定公无复今日。今公一旦违世,嗣子虽幼,中山公亲其兄子,兼受顾托,军国之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2]。护曰:“此乃家事,护虽庸昧,何敢有辞。”谨素与泰等夷,护常拜之。至是,谨起而言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皆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再拜,于是众议始定。护纲纪内外,抚循文武,人心遂安。

【注文】

[1]大司寇:职官名,北周所设六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之一,正七命,掌司法。

[2]悚(sǒng):惊恐、害怕。

【译文】

中山公宇文护的名望和地位平常较为低下,虽然被宇文泰所任用,然而大臣们各自都图谋执政,没人肯服从他。宇文护向大司寇于谨请教计策,于谨说:“于谨早年蒙先公宇文泰的特别赏识,恩情比骨肉亲情还深,今天的事,我一定会以死相争。如果面对众人议定国策时,你一定不能让步。”第二天,大臣们集中商议时,于谨说:“往日,帝王的江山濒临垂危,要不是安定公就不会有今日。如今安定公突然离世,世子的年纪虽然小,但中山公亲爱他兄长的儿子,再加上受到安定公的托付,军国大事理应由中山公来掌管。”于谨声音洪亮,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惊了。宇文护说:“这是宇文氏的家事,宇文护虽然平庸愚昧,也不敢推辞责任。”于谨平常和宇文泰处于同等地位,宇文护常常向他跪拜。到此时,于谨起身说道:“您如果统领军国大事,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于是向宇文护拜了两拜,大家迫于于谨的威信,也向宇文护拜了两拜,于是大家的意见达成了统一。宇文护统领内外,安抚文臣武将,人心因此安定下来。

【原文】

十二月,魏封世子觉为周公[1]

【注文】

[1]周公:即宇文觉。

【译文】

梁敬帝太平元年(556年)十二月,西魏封世子宇文觉为周公。

【原文】

魏宇文护以周公幼弱,欲早使正位,以定人心。庚子,以魏恭帝诏禅位于周,使大宗伯赵贵持节奉册,济北公迪致皇帝玺绂,恭帝出居大司马府[1]

【注文】

[1]大宗伯:职官名,北周所设六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之一,正七命,掌礼仪。  济北公迪:生卒年不详,即西魏宗室元迪。  玺绂(fú):即玺绶,古代玉玺上所系丝带,指代玉玺。

【译文】

西魏宇文护因为周公宇文觉年幼势弱,想早点让他登上王位,以安定人心。梁敬帝太平元年(556年)十二月庚子(三十日),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下诏书禅位于周公,让大宗伯赵贵手持节仗,奉上册命,济北公元迪献上皇帝的玉玺和绶(shòu)带,西魏恭帝出宫居住在大司马府。

【原文】

陈高祖永定元年春正月辛丑,周公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于露门,追尊王考文公为文王,妣为文后,大赦[1]。封魏恭帝为宋公。以木德承魏水,行夏之时,服色尚黑。以李弼为太师,赵贵为太傅,独孤信为太保,中山公护为大司马[2]

【注文】

[1]陈高祖:即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武帝陈霸先(503—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原为南梁大将,为平定侯景之乱、击退北齐入侵立下战功。天成元年(555年),拥立南梁敬帝萧方智,自封为陈王,南梁敬帝萧方智太平二年(557年)代梁建陈。南陈武帝陈霸先永定三年(559年),病亡。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永定:南北朝时期南陈武帝陈霸先在位期间所使用的年号,共计三年,即公元557年至559年。  露门:即古之路门,路是大的意思,路门即大门。西周之宫殿沿中轴线分为五门三朝,朝相当于今之广场,即五个门三个广场,最前(南)是皋门(相当北京城之正阳门,即前门),北向是库门(相当于紫禁城之天安门),北向是雉门(相当于午门),北向是应门(相当于太和门),北向是路门(相当于乾清门)。雉门和库门之间是外朝,是举行祭祀、颁布重要法令的地方;路门和应门之间是治朝,是周天子接见朝臣的地方;路门之内是燕朝,是周天子接见宗室及诸侯、大夫的地方。  考:即先考,已故去的父亲。  妣(bǐ):即先妣,已故去的母亲。

[2]太傅:职官名,始置于西周,与太师、太保并称为三公,助天子治理国家。南北朝沿置,北魏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第一品上,宣武帝后改为右第一品。

【译文】

南陈高祖陈霸先永定元年(557年)春季正月辛丑(初一日),周公宇文觉登上天王之位,点燃柴草祭告上天,在朝廷外的大门前接受百官的朝拜,追封父亲宇文公为文王,母亲为文后,大赦天下。封西魏恭帝拓跋廓为宋公。按照五德相生相克的顺序推算,水生木,于是用木德承继西魏的水德,实行古代夏王朝的历法,服饰崇尚黑色。任命李弼为太师,赵贵为太傅,独孤信为太保,中山公宇文护为大司马。

【原文】

二月,周人杀魏恭帝。

【译文】

陈高祖永定元年(557年)二月,北周人杀了西魏恭帝拓跋廓。

【原文】

秋八月,晋公护废周王为略阳公,迎立岐州刺史宁都公毓。后月余,护弑略阳公[1]​‍‌‍​‍‌‍‌‍​‍​‍‌‍​‍‌‍​‍​‍‌‍​‍‌​‍​‍​‍‌‍​‍​‍​‍‌‍‌‍‌‍‌‍​‍‌‍​‍​​‍​‍​‍​‍​‍​‍​‍‌‍​‍‌‍​‍‌‍‌‍‌‍​。事见《宇文护逆节》[2]

【注文】

[1]弑(shì):臣杀君或子女杀父母。

[2]《宇文护逆节》:见《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二十四。

【译文】

陈高祖永定元年(557年)秋季八月,晋公宇文护废黜周王宇文觉为略阳公,迎立岐州刺史宁都公宇文毓为周王。此后一个多月,宇文护杀了略阳公宇文觉。事见《宇文护逆节》。

【原文】

二年秋九月甲申,周封少师元罗为韩国公,以绍魏后[1]

【注文】

[1]少师:职官名,北周仿《周礼》设三公、三孤,三公为太师、太保、太傅;三孤为少师、少保、少傅,均为八命。掌辅佐太子之职。  元罗:生卒年不详,字仲纲,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之子京兆王拓跋黎之后;江阳王元继之子;元乂(yì)之弟。元乂当权时,权倾朝野。北魏孝武帝元脩时,位至尚书令,东魏初,降梁,封南郡王,后投侯景,改封江阳王,梁元帝萧绎灭侯景,入仕南梁。西魏攻破江陵,归附西魏、北周。  绍:接续、继承。

【译文】

南陈武帝陈霸先永定二年(558年)秋季九月甲申,北周封少师元罗为韩国公,以承嗣北魏的香火。

【原文】

三年秋八月,周御正中大夫崔猷建议,以为:“圣人沿革,因时制宜[1]。今天子称王,不足以威天下,请遵秦、汉旧制称皇帝,建年号。”己亥,周王始称皇帝,追尊文王曰文皇帝,改元武成[2]

【注文】

[1]御正中大夫:职官名。始于北周,是北周仿《周礼》而设六官制度下的官名,为大冢宰属官,掌诏令起草,六命,相当于中书舍人。

[2]武成:北周明帝宇文毓在位期间所使用的年号,共计两年,即公元559年至560年。

【译文】

南陈武帝陈霸先永定三年(559年)秋季八月,北周御正大夫崔猷(yóu)建议,认为:“圣人在政治制度上传承和变革,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的。如今天子称王,不足以威慑天下,请求遵照秦、汉以来的旧制称皇帝,建立年号。”己亥(十五日),周王开始称皇帝,追尊文王为文皇帝,改年号为武成。


(1) 据陈垣《二十四朔闰表》,梁元帝承圣三年四月丙辰朔,无庚戌日。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