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中华历史/高帝灭楚

高帝灭楚

高帝灭楚【内容提要】本篇主要叙述了汉高帝刘邦率军与西楚霸王项羽激战,最终灭掉楚国的历史过程​‍‌‍​‍‌‍‌‍​‍​‍‌‍​‍‌‍​‍​‍‌‍​‍‌​‍​‍​‍‌‍​‍​‍​‍‌‍‌‍‌‍‌‍​‍‌‍​‍​​‍​‍​‍​‍​‍​‍​‍‌‍​‍‌‍​‍‌‍‌‍‌‍​。经过五年的苦战,勇力过人、豪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被围垓下,在乌江自刎,善于智斗的刘邦终于夺...

高帝灭楚

【内容提要】

本篇主要叙述了汉高帝刘邦率军与西楚霸王项羽激战,最终灭掉楚国的历史过程​‍‌‍​‍‌‍‌‍​‍​‍‌‍​‍‌‍​‍​‍‌‍​‍‌​‍​‍​‍‌‍​‍​‍​‍‌‍‌‍‌‍‌‍​‍‌‍​‍​​‍​‍​‍​‍​‍​‍​‍‌‍​‍‌‍​‍‌‍‌‍‌‍​。

经过五年的苦战,勇力过人、豪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被围垓下,在乌江自刎,善于智斗的刘邦终于夺取天下​‍‌‍​‍‌‍‌‍​‍​‍‌‍​‍‌‍​‍​‍‌‍​‍‌​‍​‍​‍‌‍​‍​‍​‍‌‍‌‍‌‍‌‍​‍‌‍​‍​​‍​‍​‍​‍​‍​‍​‍‌‍​‍‌‍​‍‌‍‌‍‌‍​。

秦二世(嬴胡亥)统治时期,秦国的兵力依然强盛​‍‌‍​‍‌‍‌‍​‍​‍‌‍​‍‌‍​‍​‍‌‍​‍‌​‍​‍​‍‌‍​‍​‍​‍‌‍‌‍‌‍‌‍​‍‌‍​‍​​‍​‍​‍​‍​‍​‍​‍‌‍​‍‌‍​‍‌‍‌‍‌‍​。楚怀王为扩大地域,鼓励将士入关,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楚军将士不敢入关,项羽愤恨秦朝杀死项梁,表示愿与刘邦一起入关,从而揭开了高帝灭楚斗争的序幕。刘邦西进咸阳后,不留恋秦国宫室财宝,返回霸上后,又召集父老和豪杰约法三章。项羽入关后,洗劫屠戮咸阳城,搜取秦朝的金银财宝和妇女。他请示楚怀王入关称王,因按约定称王未如愿而心怀不满,便将怀王放逐长江以南。

高帝灭楚始于关中称王。项羽入关后不顾背上逐君反叛的骂名,急于称王。他自恃兵力强大,私自划分土地,封各将领为侯,自立为西楚霸王。他深知刘邦有夺取天下之心,又不愿承受违约罪名,立刘邦为汉王。刘邦想攻打项羽,后因实力所限,只得在领地扩充实力,招纳贤才。回到封地后,刘邦任命萧何为丞相,听从萧何推荐,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让他统率军队。后来任命张良为成信侯,做他的谋臣。随着军力的增强,刘邦率军东渡黄河,攻下河内;趁项羽与齐国作战,统率各诸侯军攻入楚都彭城。项羽收复彭城,击溃汉军。刘邦率余部汉军坚持作战。

在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作战中,项羽凭着强大兵力屡战屡胜,刘邦却用谋略使汉军由弱变强。韩信打败向齐国增援的楚军,请示汉王刘邦让他镇守齐国,代理齐王;刘邦为防他反叛,封他齐王,征调他的部队继续攻打楚军。刘邦率军死守荥阳成皋,夺取楚军敖仓粮食集散地,阻止楚军西进。为瓦解楚军力量,采取釜底抽薪策略,派萧何说服楚战将英布归汉所用。在楚军猛攻汉军形势危急时,用计离间楚国君臣关系,使范增等楚国重臣离项羽而去,无不显示刘邦利用谋略削弱楚军实力的战略思想。

在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交战过程中,项羽刚愎自用,只知以力拼杀,致使自己到了缺乏援助力量、军粮吃尽的境地。项羽与刘邦签下了两人平分天下,以“鸿沟”为界的约定。而此时,刘邦看到汉朝已得到大半个天下,正是灭亡楚国的大好时机,于是率军追击项羽到固陵,将楚军营包围,使项羽面临四面楚歌,最终东渡乌江自刎,从而以楚国灭亡结束了数年的楚汉之争。

【原文】

秦二世二年[1]。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2]。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3]。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愿与沛公西入关[4]。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5]。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6]。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7]。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8]。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9]。”怀王乃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10]

【注文】

[1]秦:朝代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封建中央集权。派兵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秦朝赋役繁重,刑法严酷。秦二世胡亥即位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全国各地响应,反秦斗争风起云涌。后赵高胁迫胡亥自杀,立公子婴为秦王。后刘邦率起义军进抵霸上,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秦二世(前230—前207年):名胡亥。秦始皇次子​‍‌‍​‍‌‍‌‍​‍​‍‌‍​‍‌‍​‍​‍‌‍​‍‌​‍​‍​‍‌‍​‍​‍​‍‌‍‌‍‌‍‌‍​‍‌‍​‍​​‍​‍​‍​‍​‍​‍​‍‌‍​‍‌‍​‍‌‍‌‍‌‍​。与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谋篡改遗诏,赐兄扶苏死,自袭帝位,称二世皇帝。葬始皇于骊山陵墓,逼令后宫无子者均从死,又将全部筑墓工匠活埋于墓内。继续大修阿房宫和驰道。信用赵高,严刑峻法,有加无已,租役繁重至极,终于引起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听信赵高谗言,先后处死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刘邦率起义军入关中,二世责让赵高,赵高派其婿阎乐率兵围宫,逼胡亥自杀于望夷宫中。

[2]楚:政权名。秦末项梁、项羽拥立战国时楚怀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其国号为“楚”。灭秦后,项羽又杀熊心,自立为西楚霸王。公元前202年,项羽被汉军困于垓(gāi)下(今安徽灵璧南),自刎而死,其国亦灭。  楚怀王(生卒年不详):秦朝末年人。熊氏,名心。战国时楚怀王熊槐之孙。秦灭楚后,藏匿民间为人牧羊。秦二世时,被项梁等人拥立为怀王,以为号召。他与诸将立约:先入关者王之。秦亡后,依约王刘邦于关中,遂为项羽所怨,佯尊为义帝而徙之江南,都郴(今湖南郴州)。不久,英布、吴芮、共敖等人据项羽密令杀之于江中。  关中:地区名。指战国末函谷关以西秦国故地,包括今河南灵宝市以西及陕西、甘肃东部和四川地区。

[3]逐北:追击败兵。  莫利:不认为有利。

[4]独:唯独,仅仅。  项羽(前232—前202年):即项王,又称西楚霸王。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二世时,从其叔项梁于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他代将其军,于巨鹿之战摧毁秦军主力。秦亡,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后楚汉相争,为刘邦所败,兵困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亡。  项梁(?—前208年):秦下相人。项燕子。项氏为楚国贵族,世代为将。秦二世时,陈胜起义后,他与其侄项羽杀秦会稽郡守殷通,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有兵八千人。后任张楚上柱国,率兵渡江西进。陈胜失败后,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自号武信君。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因轻敌,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战死。  奋:振作。  沛公:即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年)。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沛县人。曾任泗水亭长。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起兵响应,称沛公。初属项梁,后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主力,率军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约法三章,废除秦的严刑苛法。项羽大封诸侯王时,他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战争。战胜项羽后,即皇帝位。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先后消灭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打击商贾;以秦律为根据,制定《汉律》,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统一局面日趋巩固。

[5]慓悍:同“剽悍”,轻捷勇猛​‍‌‍​‍‌‍‌‍​‍​‍‌‍​‍‌‍​‍​‍‌‍​‍‌​‍​‍​‍‌‍​‍​‍​‍‌‍‌‍‌‍‌‍​‍‌‍​‍​​‍​‍​‍​‍​‍​‍​‍‌‍​‍‌‍​‍‌‍‌‍‌‍​。  猾贼:奸狡。  尝:曾经。  襄城:古邑名。本春秋郑汜(sì)邑(南汜)。战国属魏,改名襄城。即今河南襄城。  遗类:指残存者。  坑:秦代一种死刑。即活埋。  残灭:残杀毁灭。

[6]数:屡次。  进取:进攻;攻取。  陈王:即陈胜(?—前208年)。字涉,秦朝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前209年,秦二世征调贫苦农民屯戍渔阳,他与吴广同时被征,行至蕲县大泽乡时,两人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起义军迅速攻占蕲、铚、酂、苦、柘、谯等地,兵至数万人,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他被推为王。旋即派人率兵攻赵、魏、九江等地。又派周文率主力进攻关中。后周文被秦将章邯战败,他在陈县率军坚持战斗,失利后退至下城父,为御者庄贾杀害。

[7]长者:指德高望重的人。  告谕:晓谕;晓示。

[8]苦:使困苦,困于。  侵暴:侵犯暴掠。  宜:应该。

[9]素:平素,往常,旧时。  宽大:大度;宽厚,不苛刻。

[10]乃:于是,就。  略地:占领土地;侵占土地。  散卒:指被击溃了的士兵。  伐:讨伐,进攻。

【译文】

秦二世胡亥二年(前208年)。当初,楚怀王与反秦的众将领共同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被尊为王。当时,秦国的兵力相当强盛,常常乘胜追击,楚军众将领都不敢率先进入关中。只有项羽怨恨秦军杀死他的叔父项梁,自告奋勇,愿与沛公一起向西进入关中。楚怀王的诸位老将们都说:“项羽为人剽悍凶狠,残暴狡猾。他曾进攻襄城,将襄城的百姓全部杀了,一个不留。凡是他经过的地方无不遭毁灭。况且楚军多次攻秦,以往陈王、项梁都失败了。不如另派忠厚的长者前去,依仗仁义西进,告谕秦国的父老兄弟。秦地的父老兄弟痛恨暴君已经很久了,现在如果真能都得到宽厚的长者前往,不实施暴力,攻下秦地是没有问题的。不能派遣项羽;只有刘邦平日宽大忠厚,可以派他去。”于是楚怀王没派项羽,而派刘邦向西攻城略地,收集陈王、项梁的散兵,以进攻讨伐秦朝。

【原文】

汉高祖元年冬十月,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1]。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2]。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3]。”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4]。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5]。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6]​‍‌‍​‍‌‍‌‍​‍​‍‌‍​‍‌‍​‍​‍‌‍​‍‌​‍​‍​‍‌‍​‍​‍​‍‌‍‌‍‌‍‌‍​‍‌‍​‍​​‍​‍​‍​‍​‍​‍​‍‌‍​‍‌‍​‍‌‍‌‍‌‍​。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7]。”沛公乃还军霸上。

【注文】

[1]汉:朝代名。包括西汉(前汉)、东汉(后汉)。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后又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疆域东、南至海,西到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以及越南北、中部,北到大漠,东北迤至朝鲜半岛北部。初始元年(8年),外戚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新。天凤四年(17年),爆发赤眉绿林农民大起义。建武元年(25年)刘秀(即汉光武帝)重建汉朝,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中平元年(184年),爆发黄巾农民大起义,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称帝,东汉灭亡。汉代共历二十七帝,统治四百零六年。  咸阳:都邑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附近。因位于九嵏(zōng)山之南、渭水之北,在山水之阳,故名。战国秦孝公时自栎(yuè)阳迁都于此。  金帛:黄金和丝绸。泛指钱物。  萧何(?—前193年):西汉大臣。泗水沛人。秦二世时随刘邦起兵反秦,为沛丞,监督诸事。攻克咸阳后,收藏秦朝律令图书,使刘邦具知天下地理山川形势及户口数,劝刘邦接受项羽分封,以待时机。楚汉战争时,任丞相,留守关中。举荐韩信为大将军。制定规章制度,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刘邦称帝后,封酂(zàn)侯。后受命采摭(zhí)秦法,作律九章,后封相国。高帝死后,复事惠帝。病危时推荐曹参继任相国。  丞相:官名。初置于战国时的秦悼王,为百官之首,亦称相邦(楚国称令尹)。秦代以后为国家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帮助皇帝综理万机。汉初置相国,后复改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汉末改丞相为大司徒。  图籍:地图和户籍。常用来指疆土人民。  具:完备;详尽。  厄(è)塞:险要之地、险阻要塞。  户口:住户和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

[2]宫室:指帝王的宫殿。  帷帐:帷幕床帐。  狗马:犬与马。指游畋之物。  重宝:重器。多指鼎彝宝器,也泛指贵重的财宝。

[3]樊哙(kuài)(?—前189年):汉初将领。沛县人。少以屠狗为业。初随刘邦起义,为其部将,以军功封贤成君​‍‌‍​‍‌‍‌‍​‍​‍‌‍​‍‌‍​‍​‍‌‍​‍‌​‍​‍​‍‌‍​‍​‍​‍‌‍‌‍‌‍‌‍​‍‌‍​‍​​‍​‍​‍​‍​‍​‍​‍‌‍​‍‌‍​‍‌‍‌‍‌‍​。灭秦后,项羽谋士范增拟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他斥责项羽,刘邦得以脱逃。汉初,随刘邦击破臧荼、陈豨和韩王信的叛乱,任左丞相,封舞阳侯。  谏(jiàn):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  奢丽:奢侈华丽。  霸上:又作灞上、霸头。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故名。

[4]张良(?—前190年):秦朝末年人,字子房。祖与父相继为韩五世相。秦灭韩后,图谋复国,倾家财求刺客,于博浪沙(今河南郏县东)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后逃亡藏匿在下邳,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秦二世时,聚少年百余人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其后,归属刘邦,为重要谋士。曾劝刘邦不可贪恋宫室,在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危。楚汉战争中,力主争取英布、彭越、韩信,连兵破楚,反对郦(lì)食(yì)其(jī)分封六国诸侯之策。刘邦数用其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留侯,助刘邦定功行封及劝刘邦西都关中,定立太子等。后病死。  无道:不行正道;做坏事。多指暴君或权贵者的恶行。

[5]残贼:残忍暴虐。  缟(gǎo)素:白色、白色的衣服,指丧服。  资:本,凭借。

[6]助桀(jié)为虐(nüè):桀为夏代最后一个君主,传说是暴君。协助夏桀做暴虐的事。比喻帮助恶人干坏事。

[7]愿:希望。

【译文】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冬季十月,刘邦率军向西攻进咸阳,众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奔进秦朝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财物,只有萧何率先独自进入宫内丞相府,将府内秦朝的图书、户籍档案收藏起来,刘邦得以全面了解全国的山川要塞、户口多少,以及财力、物力强弱的分布情况。刘邦亲眼看到秦朝宫室、帷帐、狗马、各种重宝以及数以千计的宫中美女,便准备留下来居住。樊哙劝阻他说:“沛公您是想夺取天下呢?还是想做个富翁?这些豪华奢侈华丽之物,都是些促进秦朝灭亡的东西,您要它们有什么用啊!希望您立即返回霸上,不要留在秦宫。”沛公不听劝告。张良说:“秦朝因暴虐无道,所以您才到了这里。为天下的民众消除祸害,应犹如丧服在身,要以安抚百姓为根本。现在刚刚进入秦的都城,就贪图安乐,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助桀为虐’了。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听取樊哙的劝告。”刘邦于是率军返回霸上。

【原文】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1]。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2]。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3]。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4]。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5]。”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6]

【注文】

[1]悉:尽、全。  豪桀(jié):即豪杰,引申为社会上有地位有势力的人。  苛法:烦琐的法律​‍‌‍​‍‌‍‌‍​‍​‍‌‍​‍‌‍​‍​‍‌‍​‍‌​‍​‍​‍‌‍​‍​‍​‍‌‍‌‍‌‍‌‍​‍‌‍​‍​​‍​‍​‍​‍​‍​‍​‍‌‍​‍‌‍​‍‌‍‌‍‌‍​。  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  除:清除,去掉。  案堵:指不迁徙移动。

[2]侵暴:侵犯暴掠。

[3]县:行政区划单位。为地方基层行政区,春秋时已经出现,战国后广泛设立,沿用至今。  乡: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管辖。

[4]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

[5]让:通“攘”。推辞;推让;拒绝。  粟: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小而又密集,籽实去皮后就是小米。旧时泛称谷类。

[6]益:更加。

【译文】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十一月,刘邦将各县的父老及德高望重的人全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各位父老被秦朝暴政苛法残害已经很久了。我在入关前曾与各路诸侯们约定,先进入关中的称王,那么我应该在关中为王了。现在,与父老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及抢劫者,视轻重判罪。除此之外,废除秦朝的一切法律。所有的官吏和百姓都按原来的安定不动。我之所以带兵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们消除祸害,不是来侵夺暴虐的,请大家不要害怕。况且我所以要领兵返回到霸上,是为等待各路诸侯到来之后,订立规章制度约束大家的行为罢了。”于是派人与秦朝的官吏一起巡视各县、乡邑,向老百姓说明情况。秦地的民众都非常高兴,争相牵着牛羊,拿着酒食慰问刘邦的官兵。刘邦又推辞不肯接受,他说:“军中仓库的粮食还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百姓们破费。”百姓们听了更加高兴,只担心刘邦不在秦地称王。

【原文】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1]。先是,诸侯吏卒、繇使、屯戍过秦中者,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2]。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3]。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4]。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5]?”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6]。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7]。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8]。”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9][10]

【注文】

[1]河北:泛指今黄河以北的地区。

[2]繇(yáo):同“徭”。徭役,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屯戍:驻防。  无状:行为失检,没有礼貌。

[3]章邯(?—前205年):秦朝时人,字少荣。秦二世时任少府。陈胜、吴广起义后,奉二世之命发骊山徒、奴产子镇压起义。先击败周文所率攻入关中的起义军,继又击溃项梁及陈胜领导的义军队伍,屠杀甚众。后渡河击赵。其后,在巨鹿一战,为项羽所率义军大败,不久投降。项羽分封诸侯,立为雍王。封咸阳以西地,都废丘(今陕西兴平)。楚汉战争时,随项羽攻汉王刘邦,后为刘邦所杀。  轻:随便,不庄重。  折辱:侮辱​‍‌‍​‍‌‍‌‍​‍​‍‌‍​‍‌‍​‍​‍‌‍​‍‌​‍​‍​‍‌‍​‍​‍​‍‌‍‌‍‌‍‌‍​‍‌‍​‍​​‍​‍​‍​‍​‍​‍​‍‌‍​‍‌‍​‍‌‍‌‍‌‍​。

[4]窃言:私下谈论。  将军:武官名。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武官之称,加号极繁。如汉代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楼船将军、材官将军、度辽将军等,多用以尊称。  诈:欺骗,用手段诓骗。  属:侪辈。指同一类人。

[5]诛:杀戮。夺去生命。  妻子:妻子和儿女。

[6]微闻:隐约听到。

[7]黥(qíng)布:即英布(?—前195年)。汉初诸侯王。六县(今安徽六安东北)人。早年犯法,处黥刑,故又名黥布。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属项羽,作战常为前锋,封九江王。楚汉战争中归汉,封淮南王,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gāi)下(今安徽灵璧南)。汉初,以彭越、韩信相继为刘邦所杀,因举兵反,战败逃到江南,被长沙王(吴芮子成王臣)诱杀。  蒲将军(生卒年不详):名不详,秦末陈胜起义时,他在江淮地区聚众响应,后率兵归属项梁。梁死,随属项羽。以骁勇著称。楚怀王派兵北上救赵,他随项羽北上,和英布同任先锋,共率二万人渡河驰援巨鹿,于巨鹿大败秦军。后又引兵渡三户大破章邯秦军,迫使章邯投降。  计:谋划,打算。

[8]长史:官名。战国时秦国设置,掌顾问参谋。秦汉沿置。  欣:即司马欣(?—前203年),秦时人。曾任栎阳狱掾、长史。秦二世时,奉命佐章邯镇压农民起义,击败陈胜,又破项梁于定陶,灭魏咎于临济,后随章邯渡河北击赵。巨鹿一战为项羽所破,随即归降。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塞王,封咸阳以东至河之地,都栎阳。楚汉战争中动摇于楚汉之间,先降刘邦,后背汉归项羽,从楚大司马曹咎守荥阳,兵败自杀,被枭首于栎阳。  都尉:官名。统兵武官。战国赵、魏、秦等国已置,地位略低于将军。秦、两汉也为高级武官,稍低于校尉,或寇以骁骑、车骑、军门、强弩、复土等名号,皆有事时临时设置,事毕即罢。  翳(yì):即董翳(生卒年不详)。秦代末年人。曾任都尉。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从秦将章邯镇压陈胜起义。后战事失利,劝说章邯投降项羽。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今陕西延安东北)。楚汉战争时,动摇于汉、楚之间,先降汉,后又归楚。

[9]新安:县名。秦置,治今河南渑池。

[10]历史典故“新安坑卒”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见《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项羽已经平定了黄河以北地区之后,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准备向西进入关中。以前,东方各诸侯国中的官吏士卒,有的在关中服徭役,有的屯戍经过秦地关中,关中的秦朝官吏士卒对待他们苛刻无礼​‍‌‍​‍‌‍‌‍​‍​‍‌‍​‍‌‍​‍​‍‌‍​‍‌​‍​‍​‍‌‍​‍​‍​‍‌‍‌‍‌‍‌‍​‍‌‍​‍​​‍​‍​‍​‍​‍​‍​‍‌‍​‍‌‍​‍‌‍‌‍‌‍​。所以等到章邯率领秦军向诸侯军投降后,各路诸侯们的官吏和士卒,乘着胜利的威势将秦军官兵当作奴隶和俘虏驱使,随便侮辱秦军官兵,使得秦军中的官吏和士卒多产生怨恨情绪。他们私下议论说:“章邯将军诈骗我们投降诸侯军。现在如能攻入关中击败秦朝,确是好事;假如不能,各诸侯掳掠咱们到东方去,秦朝廷又将我们的父母妻子杀尽,那该怎么办呢?”诸侯军的将领暗中听到了这些议论,便告诉了项羽。项羽召来黥布、蒲将军秘密商议说:“秦军中投降的官吏士卒虽然很多,但他们内心并不服。如果到了函谷关不听从命令,情况就很危险了。不如将他们都杀了,只留下章邯、长史欣、都尉董翳,带着他们进入关中。”于是楚军便在夜间突然袭击,将秦兵二十余万人活埋在新安城南面。

【原文】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1]。闻项羽号章邯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3]。”沛公然其计,从之。已而项羽至关,关门闭[4]。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项羽进至戏[5]。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6]。”欲以求封。项羽大怒,飨士卒,期旦日击沛公军[7]。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在新丰鸿门[8]。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9]。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10]。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11]。急击勿失。”

【注文】

[1]或:某人,有的人。

[2]闻:听见。

[3]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市北坡头乡王垛村。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匣子)而得名。现存关城遗址,为不规则长方形,平夯夯打而成。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战国秦,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为兵家必争之地。  稍:逐渐。  益:扩大,加大。  距:古同“拒”,抵抗。

[4]已而:旋即;不久。

[5]戏:古邑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戏水西岸。

[6]左司马:官名。司马之属,参掌军政。春秋时开始设置,战国时楚、赵等国俱设。  曹无伤:即曹毋伤(?—前206年)。秦朝末年人。秦末农民起义后属刘邦,任左司马。公元前206年随刘邦进军关中后,使人向项羽密告“沛公欲王关中”,遂使项羽起意消灭刘邦。刘邦于鸿门宴脱身后,即将其诛杀。  子婴(?—前206年):秦始皇的孙子。二世兄子。秦二世即位后,曾谏劝勿诛大臣蒙毅。赵高逼二世自杀,立子婴为王。后遂设计杀高于斋宫,夷其三族。刘邦率反秦义军进抵霸上后,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归降​‍‌‍​‍‌‍‌‍​‍​‍‌‍​‍‌‍​‍​‍‌‍​‍‌​‍​‍​‍‌‍​‍​‍​‍‌‍‌‍‌‍‌‍​‍‌‍​‍​​‍​‍​‍​‍​‍​‍​‍‌‍​‍‌‍​‍‌‍‌‍‌‍​。降月余,为项羽所杀。  相:即丞相,参见前“丞相”条注。

[7]期:预定的时间;选定的日子;期限。  旦日:明天,第二天。

[8]新丰鸿门:古地名。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东鸿门堡村。东接戏水,南靠高原,北临渭河。两千多年前这里是通往古新丰的大道,由于雨水冲刷,形似鸿沟,在北端出口处,形似门道,故称鸿门。当地又称为项王营。

[9]范增(前277—前204年):秦末居鄛(今安徽桐城城南)人。随项梁举兵反秦,劝说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以他为末将。后属项羽,为其谋士,被尊为亚父。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他愤然离去,途中生病而死。  说(shuì):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  山东: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与当时关东含义相同。一般专指黄河流域,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10]幸:宠爱。

[11]望:察看。  龙虎:形容皇帝的气派。  五采:泛指多种颜色。  天子:王的称号。意在宣扬王为上天之子,以神权支持王权。

【译文】

这时有人劝说刘邦:“秦国的财富是天下的十倍,地理形势也很有优越。听说项羽已封章邯为雍王,准备让他在关中称王,等他来到关中,恐怕就不能再是您的了。应该迅速派兵把守函谷关,不允许各诸侯军进入关内,并逐渐征集关中兵,以增强防御能力,进行抵抗。”刘邦认为此计不错,可以实行。不久项羽率军到了函谷关,可是关门紧闭。项羽听说刘邦已经平定了关中,便大怒,派黥布率重兵攻破函谷关。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十二月,项羽已经进军到戏邑。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命令秦王子婴为丞相,咸阳城内的珍宝都被他占为己有。”曹无伤想要讨好项羽求得封赏。项羽听了之后更为恼怒,立即犒劳士卒,让他们饱餐一顿,准备第二天去攻打刘邦的军队。这时,项羽有兵四十万,号称百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有兵十万,号称二十万,驻守在霸上。范增劝项羽说:“刘邦居住在崤山以东时,贪财物好女色。如今他进入关内,却不索取财物,也不宠幸女色,看来他的志向可不小呀。我曾派人去观望霸上空中的云气,都呈现出龙虎的形状,形成五彩,这就是天子之气啊。赶快攻打他,不能失去时机。”

【原文】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张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与俱去,曰:“毋俱死也[1]。”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2]。”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料公士卒足以当项羽乎[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4]?”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之不敢叛也。”沛公曰:“君为我呼入。”良出,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7]。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8]。”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9]。”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羽。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许诺。

【注文】

[1]左尹: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秦汉之际也设置。位次令尹。位尊,多以王室贵族任之。掌军事。  项伯(?—前192年):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缠。字伯。战国时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的叔父。曾杀人犯罪,为张良营救。秦末,随项羽起义反秦。秦亡后,因闻项羽有意消灭刘邦以独霸天下,遂通过张良向刘邦报信,并于鸿门宴上暗护刘邦使其得脱危难。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封射阳侯。  季父:叔父。亦指最小的叔父。  驰:疾行。  俱:一起。  毋:不要,不可以。

[2]韩王:即韩成(?—前206年),秦末人。战国末年韩国公子,封横阳君。秦末,六国诸侯后裔并起反秦,因得项梁支持,被立为韩王。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更封为穣侯,不久被杀。  亡去:逃遁。

[3]料:估量;揣度;料想。

[4]默然:沉默不语的样子。  固:确实。

[5]固要(yāo):再三地邀请。要,通“邀”。

[6]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秋毫:亦作“秋豪”。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喻细微之物。  籍:登记。  府库: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

[7]非常:意外的事情。

[8]倍德:背弃恩德。倍通“背”。

[9]蚤:同“早”。  谢:认错,道歉。

【译文】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张良要好,得到消息后,便连夜快马飞驰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与张良见面,把项羽要打刘邦的事全都告诉了他,想要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的军营,对他说:“千万不要和刘邦一块儿去死呀。”张良说:“我是奉韩王的命令来送沛公的,现在沛公遇到急难,我自己逃离是不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立即进去将项伯和他说的话都告诉了刘邦​‍‌‍​‍‌‍‌‍​‍​‍‌‍​‍‌‍​‍​‍‌‍​‍‌​‍​‍​‍‌‍​‍​‍​‍‌‍‌‍‌‍‌‍​‍‌‍​‍​​‍​‍​‍​‍​‍​‍​‍‌‍​‍‌‍​‍‌‍‌‍‌‍​。刘邦非常吃惊。张良说:“您估计一下您的兵力能足够抵挡住项羽吗?”刘邦沉默一会说道:“我确实不如他。现在又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去告诉项伯,说我刘邦绝对不敢背叛项羽。”刘邦说:“你替我把项伯请进来。”张良到军营外,邀请项伯与沛公相见。刘邦捧起酒杯向项伯敬酒,并祝他长寿,还约定下了儿女的婚姻。刘邦说:“我自进入关中后,不敢接近丝毫东西,只是登记官民,封存府库,一心等待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将领们坚守函谷关,是为防备其他的盗贼出入和意外的事情发生。我日夜都在盼望项羽将军的到来,哪里敢谋反呢!希望您回去向将军说明我不敢违背道德去做图谋反叛的事。”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你明日早晨不可不早些到鸿门来向项羽道歉啊。”刘邦说:“好吧。”于是项伯连夜赶回了军营,将刘邦的话全部报告给了项羽。还说:“如果刘邦不先攻入关中,您怎么能入关呀?现在刘邦建立了大功,却要去攻打他,太不道义了。不如好好地善待刘邦。”项羽同意了。

【原文】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羽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1]。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2]。”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项羽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羽,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默然不应[3]。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羽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5]。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6]。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7]。”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遂入,披帷立,瞋目视项羽,头发上指,目眦尽裂[8]。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9]?”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10]。”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哙立而饮之。项羽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11]。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还军霸上,以待将军。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爵之赏,而听细人之说,欲诛有功之人[12]。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将军不取也[13]!”项羽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14]

【注文】

[1]鸿门:古地名。亦称鸿门阪。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东鸿门堡村。东接戏水,南靠高原,北临渭河。两千多年前这里是通往古新丰的大道,由于雨水冲刷,形似鸿沟,在北端出口处,形似门道,故称鸿门。当地又称为项王营。秦二世时,项羽在巨鹿(今河北平乡县)歼灭了秦朝主力军,率军入关后,在此宴请刘邦,史称“鸿门宴”。  戮(lù)力:合力、并力。  河南:古地区名。秦汉时以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以南为河南。  不自意:自己没有料到。

[2]小人:指人格卑下的人。  隙(xì):感情上的裂痕​‍‌‍​‍‌‍‌‍​‍​‍‌‍​‍‌‍​‍​‍‌‍​‍‌​‍​‍​‍‌‍​‍​‍​‍‌‍‌‍‌‍‌‍​‍‌‍​‍​​‍​‍​‍​‍​‍​‍​‍‌‍​‍‌‍​‍‌‍‌‍‌‍​。

[3]玦(jué):古玉器名。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通“决”。

[4]项庄(生卒年不详):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的后裔。二世元年(前209年),随其从兄项羽起义反秦。秦亡后,项羽与刘邦会宴于鸿门,项庄于席中起舞,图谋刺杀刘邦,因项伯、樊哙卫护,未成。  剑舞:舞剑。

[5]翼蔽:障蔽,遮护。

[6]军门:军营的门。

[7]迫(pò):急促。

[8]内(nà):古同“纳”,收入;接受。  帷:围在四周的帐幕。  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眦(zì)尽裂:眼角都瞪裂了。形容非常愤怒。眦,眼角。

[9]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10]参乘(shèng):也作“骖乘”。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11]举:全。  刑人:加刑于人。  胜:尽;完。

[12]封爵:封土授爵。  细人:见识短浅之人;小人。

[13]窃: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辞。

[14]历史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见《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第二天早晨,刘邦带着一百多名骑兵来到鸿门拜见项羽,向他道歉说:“我与将军合力攻打秦军,将军战斗在河北,我战斗在河南,没想到自己却先进入关中打败了秦军,并能和将军在这里重又相见。现在有小人闲言,搬弄是非,使将军您和我产生了误会。”项羽说:“这些都是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散布的流言;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做呢!”项羽当即留下刘邦一起喝酒。范增曾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并三次举起自己所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默不作声,毫无反应。于是范增起身走出去,召来项庄,对他说:“项王为人心慈手软,不忍心亲自下手,还是你进去向刘邦敬酒祝寿,敬酒后,就请求舞剑助兴,借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如果不这样,我们都将被他俘虏去。”项庄便进去为刘邦祝酒。敬酒之后,项庄说:“军营中没有什么可用来进行娱乐的,就请我舞剑为你们酒宴助兴吧。”项羽说:“好呀。”项庄便拔剑起舞,项伯见此情景也拔剑起舞,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庇护刘邦,使项庄没有击杀的机会。这时张良来到军门见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了?”张良说:“现在项庄正拔剑起舞,他的用意是要杀死沛公。”樊哙说:“事情紧迫,我请求进去,和他拼命。”樊哙立即带剑持盾进入军门,守门的卫士想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身用盾牌猛地一撞,卫士仆倒在地上,樊哙于是闯了进去,掀起帷帐站在那儿,双目怒视着项羽,头发都竖了起来,双眼角都瞪裂开了。项羽手按着剑,跪起身说道:“来客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卫士樊哙。”项羽说:“好一位壮士!赐给他酒喝。”樊哙站着将赐酒饮下。项羽说:“壮士!你还能再喝酒吗?”樊哙答道:“我连死都不怕,一杯酒还有什么可值得推辞的!秦王的心肠犹如虎狼,杀人唯恐杀不尽,用刑唯恐用不够,天下人都背叛了他。楚怀王曾与诸将领约定说:‘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可封为王。’现在沛公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丝毫的东西都不敢接近,便赶紧率军返回到霸上,等待将军您的到来。如此的劳苦功高,并没有得到您的封爵奖赏,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想要杀有功的人。这不过是暴秦的继续罢了,我私下里认为将军的做法根本不可取!”项羽无话可说,只好说:“坐下吧!”樊哙于是坐在了张良的身边​‍‌‍​‍‌‍‌‍​‍​‍‌‍​‍‌‍​‍​‍‌‍​‍‌​‍​‍​‍‌‍​‍​‍​‍‌‍‌‍‌‍‌‍​‍‌‍​‍​​‍​‍​‍​‍​‍​‍​‍‌‍​‍‌‍​‍‌‍‌‍‌‍​。

【原文】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何辞为[2]!”于是遂去。鸿门去霸上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趣霸上[3]。留张良使谢项羽,以白璧献羽,玉斗与亚父[4]。沛公谓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6]。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将军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亚父足下[7]。”项羽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8]。”项羽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9]。夺将军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注文】

[1]须臾(yú):极短的时间、片刻。  如厕:到厕所去。  因:趁着;乘便。

[2]刀俎(zǔ):指刀和砧板,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鱼肉:鱼和肉,比喻受侵害、欺压者。

[3]去:相距,远离。  置:废弃;舍弃。  车骑:即车马。  脱身:抽身摆脱。  夏侯婴(?—前172年):秦末泗水沛县人。曾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初为沛厩司御,与刘邦相厚爱。后随刘邦起兵反秦,屡建战功,赐爵昭平侯。楚汉战争中,刘邦败于彭城,惠帝与鲁元公主几为楚军所获,赖其得以保全。刘邦称帝后,封汝阴侯。协助诛除臧(zāng)荼(tú)、韩信、陈豨(xī)、英布等异姓王侯。高祖死,复以太仆事惠帝、高后及文帝。  靳强(生卒年不详):汉初将领。祖居西河,后徙曲沃(今属山西)。以郎中骑从高祖刘邦击项羽,以功迁中尉。后又击破钟离眜,封汾阳侯。  纪信(生卒年不详):秦汉间人。为刘邦部将。汉高祖时,项羽围刘邦于荥阳。纪信建议由其出面蒙骗项羽,让刘邦出逃。是夜装扮成刘邦,声称粮尽,请降楚。刘邦借机从西门逃遁得脱。待项羽觉,遂将信烧死。  骊(lí)山:又称郦山。在陕西西安市临潼骊山镇南,渭河南岸。为秦岭支脉。周时为骊戎所居,故名。  芷(zhǐ)阳:古邑名。战国时秦邑。在今陕西西安东北。  间行:从小路走​‍‌‍​‍‌‍‌‍​‍​‍‌‍​‍‌‍​‍​‍‌‍​‍‌​‍​‍​‍‌‍​‍​‍​‍‌‍‌‍‌‍‌‍​‍‌‍​‍​​‍​‍​‍​‍​‍​‍​‍‌‍​‍‌‍​‍‌‍‌‍‌‍​。  趣:通“趋”。趋向;奔向。

[4]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亦可作饰物。  玉斗:玉制的酒器。  与:给。  亚父:这里指范增,被尊为亚父。

[5]度(duó):计算,推测。  乃:才。

[6]桮(bēi)杓(sháo):桮同“杯”,杓同“勺”。酒杯和勺子。借指饮酒。

[7]谨:恭敬。  再拜:拜了又拜,表示恭敬。古代的一种礼节。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8]督:责罚。

[9]竖子:小子(含轻蔑意)。

【译文】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去了厕所,便招呼樊哙也出来。刘邦说:“现在我该走了,可是出来时没有告辞,该怎么办呢?”樊哙说:“如今人家正好比屠刀和砧板,我们如同鱼和肉,如此这样还告什么辞呀!”于是他们便离开而去。鸿门与霸上沛公军营的距离仅四十里,刘邦留下车骑,自己独自骑着马脱身逃走,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手持剑和盾快步随行,他们经骊山下,穿过芷阳,走小路直奔霸上。留下张良,让他来向项羽致谢告辞,将白璧献给项羽,玉斗献给亚父范增。临行前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小路到我军的营地,不过二十里地。你估计我已经到了军营,你再进去。”刘邦离开后,取近路到了军营,张良才进去向项羽告辞说:“刘邦不胜酒力,不能直接向您告辞了。他郑重恭敬地派我拿一双白璧,呈献给上将军足下;奉上玉斗一双,再拜呈献给亚父足下。”项羽说:“沛公现在在哪儿?”张良回答说:“沛公听说将军有意责备他的过失,非常害怕,自己先独自离去,现在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便接受了白玉璧,放在座位前。亚父范增接受了玉斗,扔在了地上,拔剑猛击,玉斗被砸碎。说:“唉!这小子不值得与他共谋大事!将来夺取将军天下的必定是刘邦。我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了。”刘邦到了军营,立即诛杀了曹无伤。

【原文】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1]。收其货宝、妇女而东[2]。秦民大失望。

【注文】

[1]引兵:领兵。  屠:大屠杀;残杀。

[2]东:即关东。地区名。秦、汉、唐等朝时期,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

【译文】

过了几天后,项羽率兵向西进攻,屠灭咸阳城,将已投降的秦王子婴杀掉,放火烧毁了秦的宫殿,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还没熄灭。项羽还命令收取秦宫室的财宝和妇女,然后回到关东。项羽的暴掠行为,使秦地的百姓大失所望。

【原文】

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1]。”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韩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2]。”项羽闻之,烹韩生[3][4]

【注文】

[1]四塞: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  肥饶:肥沃富饶。  都:建都。

[2]沐(mù)猴而冠耳:沐猴:即猕猴。冠:戴帽子​‍‌‍​‍‌‍‌‍​‍​‍‌‍​‍‌‍​‍​‍‌‍​‍‌​‍​‍​‍‌‍​‍​‍​‍‌‍‌‍‌‍‌‍​‍‌‍​‍​​‍​‍​‍​‍​‍​‍​‍‌‍​‍‌‍​‍‌‍‌‍‌‍​。猴子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而实际上并不像。

[3]烹(pēng):古代以鼎镬(huò)煮杀人的酷刑。

[4]历史典故“沐猴而冠”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见《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有位韩先生劝项羽说:“关中地区依仗高山大河作屏障,是四面都有关塞要隘可守的地方,土地肥沃富饶,可在这儿建都称霸。”项羽看到秦王朝的宫室都已烧尽,到处是残砖破瓦,一片狼藉,便惦记着要返回东方的家乡彭城去,说道:“如果富贵了不归故乡,就如同身穿锦绣的衣服在夜间行走,谁能知道你是谁呀!”韩生退出来后说:“人们都说楚人像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却办不成人事,果然如此。”项羽听到这话后,下令将韩生烹杀了。

【原文】

项羽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怒曰:“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1]。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怀王虽无功,固当分其地而王之[2]。”诸将皆曰:“善。”春正月,羽阳尊怀王为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3]。”乃徙义帝于江南,都郴[4]

【注文】

[1]发难:发动某种政治斗争,多指反抗或革命。

[2]被坚执锐: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出自班固《汉书·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首事:首先发难;首先倡导。  将相:将帅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

[3]阳:古同“佯”,假装。  地方:土地方圆。  上游:指河流接近发源地的部分或其附近地区。

[4]江南:地区名。泛指长江以南,但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春秋、战国、秦、汉时一般指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  郴(chēn):即郴县。秦时设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郴州市。

【译文】

项羽派人去请示楚怀王,怀王说:“就按原来约定的办吧。”项羽怒气冲冲地说:“怀王这个人是我们项家把他立起来的,并非他立有什么功劳,凭什么就专断做主定约呢!当初天下起兵反秦时,我们是假借立各诸侯国国君后人的名义来讨伐秦王朝的。但身披坚甲、手持锐利的戈矛首先起事,经过风餐露宿三年之久的征战,终于灭掉了秦王朝平定了天下的,是诸位将领与我项籍。不过,楚怀王虽然没什么功劳,但还是应该分给他土地,尊他为王。”诸将领们都说:“好啊。”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春季,正月,项羽便假意尊楚怀王为义帝,说道:“古代的帝王,都拥有千里的土地,一定要定居在江河的上游地带。”于是就将义帝迁徙到长江以南,都城定在长沙郡的郴县。

【原文】

二月,羽分天下王诸将。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1]。羽与范增疑沛公,而业已讲解,又恶负约,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之[2]。”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3]。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路。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4]。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5]。故立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6]。项羽欲自取梁地,乃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7]。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8]。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9]。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10]。徙赵王歇为代王[11]。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治襄国[12]​‍‌‍​‍‌‍‌‍​‍​‍‌‍​‍‌‍​‍​‍‌‍​‍‌​‍​‍​‍‌‍​‍​‍​‍‌‍‌‍‌‍‌‍​‍‌‍​‍​​‍​‍​‍​‍​‍​‍​‍‌‍​‍‌‍​‍‌‍‌‍‌‍​。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13]。番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14]。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多,因立敖为临江王,都江陵[15]。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16]。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17]。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18]。齐将田都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淄[19]。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20]。田荣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21]。成安君陈余弃将印去,不从入关,亦不封[22]。客多说项羽曰:“张耳、陈余一体有功于赵,今耳为王,余不可以不封[23]。”羽不得已,闻其在南皮,因环封之三县[24]。番君将梅功多,封十万户侯[25]

【注文】

[1]梁:指原魏国的故地。魏国是战国时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西周时毕万的后代,与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周威烈王时,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改革,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西攻取秦的河西,北攻灭中山,南击败楚国,夺得大梁等地。魏惠王迁都大梁,因而魏也被称为梁。在魏惠王时,召集逢泽之会,自称为王。马陵之战失败后,国势一蹶不振。此后疆土陆续被秦攻占,后为秦国所灭。  楚:即楚国。芈(mǐ)姓。西周时都丹阳,周人称其为荆蛮。后迁都郢(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纪南城)。春秋时兼并小国,与晋争霸。疆域西北到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东到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北到今河南省南阳,南到洞庭湖南。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又迁都陈(今河南淮阳)与寿春(今安徽寿县)。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郡:行政区名。春秋时已出现,但当时的郡只设在边远地区,由国君的重臣率军驻守,其地位低于县。战国时期,郡的地位不断提高,故在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郡长官称守,初为武职,防戍边郡。后成为地方长官。秦始皇统一后,确立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存制。王国下辖郡县,后王国和郡同级别,后代沿置。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隋大业初和唐天宝初曾两度恢复郡制,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再次废除,后不再复设,此后郡成为州、府的别称。  彭城:春秋、战国宋邑。在今江苏徐州市。秦设置县。

[2]恶(wù):讨厌,憎恨,与“好(hào)”相对。  负约:失信,背约。  阴谋:暗中策划,秘密计议。  巴:商、周时方国名。相传源出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自领廪君时,率族沿长江西迁,势力扩大。周武王克殷,封爵为子,称巴子国。都江州(今重庆市),或治垫江(今重庆市合川区),或治平都(今重庆市丰都县),后治阆(làng)中(今四川阆中)。战国时称王。其地东至鱼复(今奉节县),西至僰(bó)道(今宜宾市一带),北接汉中,南尽黔、涪(今乌江、赤水河流域)。后为秦惠文王所灭,设置巴郡。  蜀:古国名。商周时方国。在今四川成都一带。都成都(今四川成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灭蜀,初置封国,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置郡。治成都,辖境约当今四川岷江流域、沱江中上游、涪江中游和大渡河下游地区。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巴、蜀二郡置广汉郡,辖境缩小,仅有今成都市以西,松潘县以南,汉源、九龙等县以北,康定县以东地区。  迁人:指迁徙到外地落户的人。

[3]汉中:郡名。公元前秦惠王设置,因水为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yòu)河流域以西和湖北郧(yún)县、保康以西,粉青河、珍珠岭以北地。西汉移治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  南郑:古邑名。战国时秦邑。即今陕西省汉中市。

[4]废丘:即废丘县。秦改犬丘置,属内史。西周时都城。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十里阜寨乡附近。

[5]栎(yuè)阳:战国时秦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渭河北岸的石川河东流折向南的转弯处,包括关庄、新义、东西党家、南丁、华刘、汤家等七个自然村地。献公时,徙都于此。孝公时,徙都咸阳。一作栎邑。  狱掾(yuàn):官名。秦汉县级行政机构属吏,职掌刑狱。

[6]河:这里指黄河。  上郡:战国时魏文侯设置。后属秦国。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榆林市东南)。汉高祖时,改翟国,寻复故。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地。秦始皇时蒙恬统兵三十万屯兵于此防御匈奴。  高奴:古县名。秦时设置。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东北延河北岸。

[7]徙(xǐ):迁移。  魏:指秦汉之际的魏。秦末大起义中,战国时魏宗室魏豹被立为魏王。公元前204年被汉所灭。  豹:即魏豹(?—前204年),秦末人。原战国时魏国公子咎的弟弟。秦灭魏,废为庶人​‍‌‍​‍‌‍‌‍​‍​‍‌‍​‍‌‍​‍​‍‌‍​‍‌​‍​‍​‍‌‍​‍​‍​‍‌‍‌‍‌‍‌‍​‍‌‍​‍​​‍​‍​‍​‍​‍​‍​‍‌‍​‍‌‍​‍‌‍‌‍‌‍​。秦末,参加反秦武装。及项羽击破秦将章邯,被立为魏王。不久引兵从项羽入关。在项羽分封诸侯时,改封西魏王。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汉王刘邦还定三秦时,以国相属,从击楚于彭城。汉王兵败,又叛汉归楚。后为韩信所虏。刘邦复令其守荥阳。汉高帝时,楚兵围城,汉将周苛以其反复无常,难与共守,遂将其诛杀。  河东: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因黄河经此作南北流向,本区域处于黄河以东,故名。  平阳:古邑名。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因在平水之阳得名。相传尧都于此。春秋时为晋羊舌氏邑。战国初为韩国都城。

[8]瑕(xiá)丘:古县名。春秋鲁负瑕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山东兖州东北。  申阳:秦末瑕丘人。随六国贵族起兵反秦。后攻下河南郡,引兵从项羽,为楚将。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河南王,都雒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不久,归降汉王刘邦,以其地为河南郡。  张耳(?—前202年):战国末魏国大梁人。少时为魏信陵君客,曾任外黄令,与陈余为刎(wěn)颈交,都是魏国的名士。秦灭魏,以重金悬赏缉拿二人,便与陈余更改名姓到陈,为里监门。秦二世时,参加陈胜、吴广起义反秦,为校尉,劝陈胜立六国后,未被采纳。又请兵略赵地,与陈余共立武臣为赵王,自任丞相。巨鹿之战后,与陈余交恶,随从项羽入关。在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常山王,都襄国(治所在今河北邢台)。因受陈余袭击,遂归附汉王刘邦。不久随韩信破赵,汉高祖时,立为赵王。  嬖(bì)臣:受宠爱的近臣。  河南郡:本秦三川郡,汉高祖时改名。治所在雒阳县(今洛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南,原阳、中牟等县以西,孟津、汝阳等县以东,汝州、新密、新郑(登封除外)等市以北地区。  河上:黄河之上。  洛阳:地名。我国古都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成王时周公营建。“洛”本作“雒”,三国魏改。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为成周城所在。战国改称雒阳,因在雒水之北得名。秦时置县,为三川郡治所。

[9]阳翟(dí):古邑名​‍‌‍​‍‌‍‌‍​‍​‍‌‍​‍‌‍​‍​‍‌‍​‍‌​‍​‍​‍‌‍​‍​‍​‍‌‍‌‍‌‍‌‍​‍‌‍​‍​​‍​‍​‍​‍​‍​‍​‍‌‍​‍‌‍​‍‌‍‌‍‌‍​。在今河南省禹县。相传夏禹都此。春秋为郑栎邑,战国时属韩,改名阳翟。韩景侯自平阳迁都于此。秦为颍川郡治所。

[10]赵:为秦末割据政权。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及河南浚县、内黄县,山东高唐、夏津、临清、武城县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武臣自立为赵王。不久,武臣被杀。赵王歇为王,都城信都(今河北邢台)。  司马卬(áng)(?—前205年):秦末人。随六国贵族后裔起兵反秦,为赵将,定河内,数立战功。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殷王,王河内地,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汉高祖二年降刘邦,以其地为河内郡。  河内: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为河外。  朝歌:殷末帝乙、帝辛(纣)的别都。即今河南淇县。周初,平武庚、管叔、蔡叔之乱后,为卫国都。春秋时曾为狄人所居。战国时属魏。

[11]赵王歇(生卒年不详):即赵歇。秦末人。原为战国末年赵国宗室。秦二世时,被张耳、陈余拥立为赵王,居信都。在项羽分封诸侯时,徙为代王,另立张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陈余向齐王田荣请兵,击走张耳,复歇故地。汉高祖时,为汉将韩信、张耳所虏。  代王:项羽所封王国之一。秦亡,项羽以秦代郡为代国,徙赵王歇为代王。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汉高祖时,为韩信所灭。地入汉,复为代郡。

[12]常山:此处为常山国。秦亡后,项羽封赵相张耳设置,治襄国(即今河北邢台市),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南部及山东省西北部部分地。后为刘邦所灭。常山也为郡名。秦置恒山郡,治东垣(今河北石家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满城、阜平二县以南,保定、安国、赵县以西,赞皇以北地区。西汉改为常山郡,武帝时,治所迁至元氏(今河北元氏)。常山亦为山名,即恒山。古北岳恒山即今大茂山,位于今河北阜平、涞源、唐县交界处,明清之后北岳恒山始指今山西浑源恒山。  襄国:古县名。楚、汉之际项羽改信都县设置。以赵襄子谥(shì)号为名。治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西汉高帝时属邯郸郡。景帝时属赵国。

[13]当阳:县名,战国秦置,治今湖北当阳。  当阳君:即英布​‍‌‍​‍‌‍‌‍​‍​‍‌‍​‍‌‍​‍​‍‌‍​‍‌​‍​‍​‍‌‍​‍​‍​‍‌‍‌‍‌‍‌‍​‍‌‍​‍​​‍​‍​‍​‍​‍​‍​‍‌‍​‍‌‍​‍‌‍‌‍‌‍​。  九江:郡名。秦国时设置。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辖境约当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以九江在境得名。秦末、楚、汉之际割西境置衡山郡,割南境置庐江、豫章二郡。汉初改置淮南国。元狩初复为九江郡。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  六:古国名。或作“录”。夏封国,偃姓。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安徽六安市东北。秦时设县。

[14]吴芮(ruì)(?—前202年):秦代人。曾任番阳令,能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后率越人举兵反秦,从项羽入关。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衡山王,都邾(今湖北黄冈西北)。刘邦称帝后,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不久去世。  百越:古族名。中国南方古代民族。也称百粤。泛指战国、秦汉、三国时分布在长江下游及东南、中南沿海地区的各族。其名称有扬越、於越、句吴、东越、闽越、东瓯、南越、西瓯等。闽越、东瓯、南越在汉初成为所在地域的政治中心。武帝时皆被征服。秦汉王朝屡迁越人至异地与华夏族杂处,又徙大批华夏人入越人各部。在长期发展中互相融合,族称亦有变易。  佐:辅助,帮助。  衡山:郡、国名。秦置,治邾县(今湖北黄冈)。相当于今鄂、豫、皖交界大别山脉周围一带。公元前206年,楚义帝置衡山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废为郡。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复置衡山国,仍治邾县。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又废为郡。次年,废郡。衡山也为山名。即今安徽潜山境内的天柱山,秦时名衡山,汉改天柱山。  邾(zhū):即邾县。战国时楚邾邑,秦置县。治所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项羽分封吴芮为衡山王都此。

[15]柱国:官名。战国时楚、赵设置,位令尹、相国下,甚尊。  共敖(áo)(?—前204年):秦末人。参加反秦起义,为义帝柱国,将兵击南郡,功多。项羽分封诸侯国时,立为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荆州)​‍‌‍​‍‌‍‌‍​‍​‍‌‍​‍‌‍​‍​‍‌‍​‍‌​‍​‍​‍‌‍​‍​‍​‍‌‍‌‍‌‍‌‍​‍‌‍​‍​​‍​‍​‍​‍​‍​‍​‍‌‍​‍‌‍​‍‌‍‌‍‌‍​。死后,子尉继承。  将兵:率兵,治兵。  南郡: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设置。治所在郢(yǐng)县(今湖北省荆州市北纪南城),后移江陵(今荆州)。楚汉之际为临江国。  临江:县名。西汉置,治今重庆忠县。  江陵:县名。在湖北省中部的荆州。秦置县。

[16]韩广(?—前206年):秦末人。曾任上谷卒史。随六国贵族后裔反秦,属赵王武臣。将兵攻略燕地,为当地豪杰立为燕王。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徙为辽东王,都无终(今天津蓟县),另立臧(zāng)荼(tú)为燕王。因拒徙辽东,为臧荼击杀。  辽东:郡、国名。战国燕国设置郡。治所在襄平(今辽阳市),辖境相当于今辽宁大凌河以东。西晋改为国,后复为郡。  无终: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天津蓟县。

[17]臧荼(?—前202年):秦朝末年人。随六国贵族后裔起兵反秦,为燕将。后从项羽救赵,因从入关。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燕王,都蓟(今北京市西南)。遂击杀故燕王韩广,并其地。楚汉战争中从汉王刘邦击项羽。汉高帝时,因谋反被杀。  燕:即燕国。楚汉之际项羽封臧荼为燕王,国都蓟县。有秦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广阳六郡,相当于战国时的燕地。  蓟(jì):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角。周封尧后于此,后为燕国国都。秦置县。

[18]齐:即齐国。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开国君主吕尚,建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市东旧临淄北)。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国力强盛,成为霸主。齐灵公时曾灭莱,领土扩大。春秋末年君权渐为大臣陈氏(即田氏)所夺。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诸侯。在齐威王时期,继续进行改革,国势强盛,屡败魏国,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后,长期与秦国东西对峙。公元前284年,秦、魏、韩、燕、楚联合攻齐,燕将乐毅攻入齐都临淄,齐从此国力大损。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  田市(?—前206年):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战国时齐国贵族。秦末,其父田儋起兵反秦,自立为齐王。儋为秦将所杀后,被田荣立为齐王,平齐地。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徙王胶东,治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后为田荣所杀。  胶东:郡、国名。楚汉之际设置国,汉初为郡,文帝时恢复为国,景帝时参与叛乱的吴楚七国之一。治所在即墨。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平度、莱阳、莱西等县迤(yǐ)南一带。  即墨:古邑、古县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战国时齐邑,秦时置县。秦末项羽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都此。

[19]田都(生卒年不详):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战国时齐国贵族。秦末,随田儋反秦,为齐将。后从项羽救赵,又从入关。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齐王,治所临淄。后为田荣击破,逃亡到楚。  临淄(zī):地名。又名临菑、临甾,因城临菑水而得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北。周初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原名营丘,后改名临菑。

[20]田安(?—前206年):秦末狄县人。战国时齐王建之孙。秦末项羽率反秦义军救赵时,引兵投降项羽。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济北王,治所博阳,不久为田荣遣彭越击杀。  济北:即济北郡。秦置。治博阳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东北部及河北沧州、黄骅市及海兴、盐山县地。其后,项羽改为济北国,不久属汉仍为郡,属齐国。  博阳:即博阳县。春秋时齐国的博邑,秦置博阳县。治所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旧县。为济北郡治。

[21]田荣(?—前205年):秦末狄县人。战国时齐国贵族。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后,与其兄田儋(dān)杀狄令,起兵反秦。儋自立为齐王。儋死后,立儋子市为王,自任相,平齐地。秦亡后,项羽更封市为胶东王,荣以不肯助楚击秦,不得封王。不久杀市及济北王田安,自立为王,尽并三齐之地。项羽率兵伐齐,荣败退平原,被杀。

[22]成安:所指具体不详。一说为县名。位于今河南汝州。恐非。  君陈余(?—前204年):战国末魏国大梁人​‍‌‍​‍‌‍‌‍​‍​‍‌‍​‍‌‍​‍​‍‌‍​‍‌​‍​‍​‍‌‍​‍​‍​‍‌‍‌‍‌‍‌‍​‍‌‍​‍​​‍​‍​‍​‍​‍​‍​‍‌‍​‍‌‍​‍‌‍‌‍‌‍​。与张耳同为魏国的名士,相为刎颈交。秦灭魏,以重金悬赏缉拿二人,与张耳一起逃亡到陈,为里监门。秦二世时参加陈胜、吴广起义反秦,为校尉。与武臣、张耳等北略赵地,拥立武臣为赵王,自任大将军。后与张耳交恶。不从项羽入关。后在项羽分封诸侯时,仅以南皮周围三县封之,遂愤而依附田荣,请兵袭走常山王张耳,迎赵歇于代。汉高祖时,张耳韩信破赵,被斩于泜水(在河北邢台)上。  将印:将军的印章。

[23]客:食客,门客。

[24]不得已: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南皮:县名。秦置,治今河北南皮。

[25]梅(juān)(生卒年不详):秦末人。随番阳令吴芮起兵反秦。沛公刘邦攻南阳时,曾会兵攻析、郦。后从入关。项羽分封诸侯时,以功得封十万户侯。汉朝建立,刘邦以他率兵从入武关有功,封吴芮为长沙王,他也追随至长沙。  万户侯:爵名。即食邑万户的列侯。战国秦、赵等国均置,食邑万户。

【译文】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二月,项羽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诸将领为诸侯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管辖原魏国、楚国的九个郡,将都城建在彭城。项羽和范增怀疑刘邦有夺取天下的野心,可是双方都已经和解,又不愿意背上破坏和约的罪名,两人便在暗中密谋说:“巴地、蜀地道路险阻,秦国把罪犯都流放到那儿居住。”于是说道:“巴、蜀之地也属关中的土地。”因此立刘邦为汉王,统辖巴、蜀地与汉中郡,建都在南郑。又将关中分成三部分,把秦朝的降将封在那里,用以阻挡刘邦的退路。封章邯为雍王,管辖咸阳以西的地区,都城建在废丘。长史司马欣,原来做过栎阳县的狱掾,曾有恩于项梁;而都尉董翳也曾经劝过章邯投降楚军。所以封司马欣为塞王,管辖咸阳以东至黄河一带的地区,建都于栎阳;封董翳为翟王,拥有上郡地区,建都于高奴。项羽打算将原魏国的地为自己占有,就把魏王豹改封为西魏王,管辖河东地区,都城建于平阳。瑕丘县的申阳,原是张耳宠爱的大臣,他曾率先攻下河南郡,又在黄河边上迎接楚军,所以立申阳为河南王,建都洛阳。韩王韩成依然居住在旧都,都城设在阳翟。赵国的将领司马卬平定了河内郡,多次立有战功,所以立他为殷王,管辖河内地区,都城建在朝歌。赵王歇改封为代王。赵国的丞相张耳素有贤能,又随项羽进入关中,所以立张耳为常山王,统辖赵地,建都于襄国。当阳君英布为楚的大将,战时常勇冠三军,所以立英布为九江王,都城建于六。番君吴芮率百越部族协助诸侯军作战,又随从项羽进入关中,所以立吴芮为衡山王,都城建于邾县。义帝怀王的柱国共敖率军攻打南郡,战功卓著,又封共敖为临江王,都城建于江陵。燕王韩广改封为辽东王,都城建于无终。燕国的将领臧荼随从楚军救赵,跟随进入关中,所以立臧荼为燕王,都城建于蓟。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都城建在即墨。齐国的将领田都随从楚军救赵,跟随进入关中,所以立田都为齐王,都城建于临淄。就在项羽渡河救赵时,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率军攻下济北数座城镇,带领他的军队投降了项羽,所以立田安为济北王,都城建于博阳。田荣曾多次背弃项梁,又不肯带兵随楚军入关去攻打秦军,所以不能封官加爵。成安君陈余丢弃将军印出走,又不随楚军入关,也不能加官封爵。宾客中多数人都劝项羽说:“张耳、陈余对赵国都立过功,有重大贡献,如今封张耳为王,陈余不能不封。”项羽不得已,听说陈余正在南皮,所以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了他。番君的将领梅功劳很多,封他为十万户侯​‍‌‍​‍‌‍‌‍​‍​‍‌‍​‍‌‍​‍​‍‌‍​‍‌​‍​‍​‍‌‍​‍​‍​‍‌‍‌‍‌‍‌‍​‍‌‍​‍​​‍​‍​‍​‍​‍​‍​‍‌‍​‍‌‍​‍‌‍‌‍‌‍​。

【原文】

汉王怒,欲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1]。萧何谏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2]。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3]。”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汉王赐张良金百镒,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4]。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尽请汉中地,项王许之[5]

【注文】

[1]周勃(?—前169年):汉初沛县人。原以编织蚕具为业,兼任丧事中的乐师。秦末随刘邦起义,屡立战功。灭秦后从刘邦入汉中,为将军,封威武侯。楚汉战争中多有胜绩,汉朝建立,封绛侯,任太尉。随刘邦镇压韩王信、陈豨和卢绾的叛乱。吕后时,诸吕操纵军权。后与陈平合谋,诛杀欲篡政的吕产、吕禄等人,迎立文帝。任右丞相。因惧功高招祸,又不谙(ān)政事,故称病辞职。陈平死,复为丞相,不久免相就国。岁余,被人诬告谋反,下狱,后获赦免。  灌婴(?—前176年):汉初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早年贩缯。随刘邦起兵,从入关灭秦,赐爵执珪,号昌文君。楚汉战争中为郎中、中谒者、中大夫、御史大夫。屡立战功。汉高祖时,封颍阴侯。助高祖击臧荼、韩王信、陈豨、英布等。高祖死,以列侯事惠帝及吕后。吕后死,屯兵荥阳,与周勃等通谋诛诸吕,共立文帝。后拜太尉。文帝时为丞相,次年卒。

[2]诎(qū):短缩、屈服、折服。  万乘(shèng):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称天子为“万乘”。  汤(生卒年不详):商朝的建立者。又称成汤、武王、天乙、成唐。殷墟甲骨文称大乙、唐、成、高祖乙。名覆,子姓。契十三世孙。商自始祖契至汤八次迁徙。汤继位后,都于毫(河南商丘附近),任用伊尹、促虺(huǐ)为左右相,积极做灭夏的准备。首先剪除夏的属国葛,又相继攻灭了韦、顾、昆吾等国,进而伐夏桀。先败之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说在山西运城安邑镇北),又败之于三嵏(今山东定陶北),放桀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市西南),遂灭夏,建立商朝。  武:即周武王(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发。西周王朝创建者。文王次子。在姜尚、周公、召公、毕公等辅佐下,继承文王遗志,即位第二年,观兵孟津,叛商助周的诸侯有八百多,这是一次发动灭商战争的大演习。两年后(约公元前1027年),当纣王杀比干,囚箕子,自焚,商亡。他封武庚、立三监后,返回故土,定都镐京(沣水东,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克商后二年去世​‍‌‍​‍‌‍‌‍​‍​‍‌‍​‍‌‍​‍​‍‌‍​‍‌​‍​‍​‍‌‍​‍​‍​‍‌‍‌‍‌‍‌‍​‍‌‍​‍​​‍​‍​‍​‍​‍​‍​‍‌‍​‍‌‍​‍‌‍‌‍‌‍​。

[3]贤人:有才德的人。  三秦:秦亡以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有今陕西中部咸阳以西和甘肃东部地区;司马欣为塞王,领有今陕西咸阳以东地区;董翳为翟王,领有今陕西北部地区,合称三秦。  图:图谋;谋取。

[4]镒(yì):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斗: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

[5]遗(wèi):给予;馈赠。

【译文】

汉王刘邦听说自己被封到巴、蜀,非常生气,决定要去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哙都赞同刘邦去打项羽。萧何劝谏他说:“虽然封在汉中当王环境不好,但在这里不比死还要好吗?”汉王说:“哪里就至于死呀?”萧何说:“现在您的兵力状况不如项羽,百战只能百败,不死又能怎么样呢?能够屈服于一人之下,而能有志于万乘大国之上的人,是商汤和周武王。我希望您先做汉中的大王,养育那里的百姓,招致贤才,收集巴、蜀地区的资财,然后回师平定三秦之地,这样可以夺取天下了。”汉王说:“好主意。”于是就前往他的封国,任用萧何为丞相。汉王赐给张良金百镒、珍珠二斗,张良将这些东西全都给了项伯。汉王也命令张良送厚礼给项伯,拜托项伯代他向项羽请求得到所管辖的汉中郡全部的土地,项王答应了。

【原文】

夏四月,诸侯罢戏下兵,各就国[1]。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汉王之国。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2]。张良送至褒中,汉王遣良归韩[3]。良因说汉王烧绝所过栈道,以备诸侯盗兵,且示项羽无东意[4]

【注文】

[1]戏: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戏水西岸。

[2]慕从:仰慕而随从。  杜南:即杜县的南部。杜县,春秋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灭杜伯国设置,治所即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杜城。秦属内史。  蚀中:秦岭中川谷名。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南子午谷中。

[3]褒(bāo)中:地名。指褒中县。古褒国地,秦置褒县,汉改褒中县,属汉中郡。故城即今陕西勉县东北的褒城。

[4]绝:断。  栈(zhàn)道:又称栈阁、阁道或桥阁。中国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木桩,铺上木板而成的一种道路。  盗兵:以狡诈手段取胜之兵。

【译文】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夏季四月,各国的诸侯王都撤离了部署在戏地周围的军队,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项王派三万名士兵跟随汉王刘邦前往他的封国。楚军与其他诸侯国仰慕汉王刘邦,并追随他到汉中的人有数万,他们从杜县的南面进入蚀中地区。张良亲自送行到褒中,汉王与张良告别,派张良回韩国。张良于是劝说汉王将所走过的栈道全部烧断,以防备其他诸侯国军队的偷袭,并且向项羽显示自己没有东还的欲望。

【原文】

六月,田荣杀齐王市,自立为齐王。

【译文】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六月,田荣杀了齐王田市,自立为齐王。

【原文】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1]。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2]。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羽,羽不用[3]。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4]。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5]​‍‌‍​‍‌‍‌‍​‍​‍‌‍​‍‌‍​‍​‍‌‍​‍‌​‍​‍​‍‌‍​‍​‍​‍‌‍‌‍‌‍‌‍​‍‌‍​‍​​‍​‍​‍​‍​‍​‍​‍‌‍​‍‌‍​‍‌‍‌‍‌‍​。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6]?”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7]。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8]。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9]!”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10]。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11]。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12]。”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文】

[1]淮阴:即淮阴县。秦时设县。治所在今江苏省淮阴西南。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韩信为淮阴侯,后为县,属临淮郡。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阴南)人。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曾受胯下之辱。秦二世时,参加项梁、项羽反秦。后归刘邦,保荐为大将。建议刘邦决策东向,以图天下。刘邦用韩信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定三秦,收河南。楚汉战争中善于以少胜多,先后定魏,击代、赵,降燕,破齐,刘邦封其为齐王。其后,引兵会垓(gāi)下(今安徽灵璧南),击灭项羽,徙为楚王,都下邳(pī)。因被人诬告谋反,贬为淮阴侯。陈豨(xī)反,牵连韩信,吕后、萧何设计,诱杀韩信于长乐宫。  无行:没有善行;品行不端。  推择:推举选拔。

[2]淮:即淮河。古称淮水。源头出自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至江苏省入洪泽湖。之后,主流经入江水道至扬州三江营注入长江,少量河水注入黄海,河道全长约1000公里。  杖剑:持剑。  麾(huī)下:指将帅的部下。麾,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  知名:声名为世所知。犹出名。

[3]郎中:官名。战国时为郎官通称。侍从君主左右,参与谋议,执兵宿卫,亦备差遣出使。秦、西汉掌执戟殿下,守卫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扈从,又分车、户、骑郎,隶郎中令(光禄勋)所辖郎中车、户、骑将。其初多由功臣子弟充任,地位亲近尊显,后稍减,位次中郎、侍郎,秩比三百石。任满一定期限,选补内外官职​‍‌‍​‍‌‍‌‍​‍​‍‌‍​‍‌‍​‍​‍‌‍​‍‌​‍​‍​‍‌‍​‍​‍​‍‌‍‌‍‌‍‌‍​‍‌‍​‍​​‍​‍​‍​‍​‍​‍​‍‌‍​‍‌‍​‍‌‍‌‍‌‍​。

[4]讴:歌唱。

[5]闻:报告上级。

[6]谒(yè):拜见。

[7]无双:独一无二;没有可比。

[8]计事:计议大事;谋事划策。

[9]安: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郁郁:忧闷之状。

[10]拜:授予官职;任命。

[11]慢:骄傲;傲慢。  小儿:小孩子。

[12]良日:吉日;好日子。  斋戒:古人在祭祀前的一段时间,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整洁心身,以示对神的虔诚敬畏,称为斋戒。  坛场: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大典的场所。  具礼:备礼;安排仪式。

【译文】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里贫穷,也没有什么善行,不能被推选担任官吏。等到项梁率起义军渡淮河北上时,韩信带着自己的剑去追随他,成为项梁的部下,也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又归属于项羽,项羽任命他做了郎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但项羽并没采纳。汉王刘邦进入蜀地之后,韩信又逃离楚军归属到汉王。韩信数次与萧何谈话,萧何感到他不同寻常。等到汉王到了南郑之后,诸将领和士兵们都唱歌思念故乡,而希望东归,许多人便中途逃跑了。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韩信,于是他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汉王报告,自己便去追赶他。有人对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萧何的离去如同失去左右手。过了一二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恼怒又惊喜,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跑呀?”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臣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所追赶的人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逃跑的诸将们数以十计,你都不去追,为什么专去追韩信,你纯粹是在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们很容易得到,像韩信这样的人,举世无双非常难得。汉王如果您只是想在汉中称王,必然不会用到韩信;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非韩信不可,其他没有人能和您共谋大业。这就看汉王您的选择了。”汉王说:“我是想要东进的,怎么能闷在这里长期久居呢!”萧何说:“如果您计划向东发展,就能用到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用他,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汉王说:“那我就看你的面子任韩信为将军吧。”萧何说:“只任他为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的。”汉王说:“就任他为大将军吧。”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想召见韩信任命他的官职。萧何说:“汉王平日向来傲慢无礼,今天要任命大将军,如同招呼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所以要离去的原因啊。汉王如果任命他官职,必须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沐浴斋戒,设置坛场拜将,举行授职的仪式才行。”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诸将领们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都认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军的职务。等到任命大将军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都很震惊。

【原文】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1]?”信辞谢[2],因王问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3]?”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4]?”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5]。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6]。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7]。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8]​‍‌‍​‍‌‍‌‍​‍​‍‌‍​‍‌‍​‍​‍‌‍​‍‌​‍​‍​‍‌‍​‍​‍​‍‌‍‌‍‌‍‌‍​‍‌‍​‍​​‍​‍​‍​‍​‍​‍​‍‌‍​‍‌‍​‍‌‍‌‍‌‍​。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9]。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10]。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11]。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12]。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13]。”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

【注文】

[1]寡人:古代诸侯对自己的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  计策:谋划;策略。

[2]辞谢:谦辞敬谢。

[3]东乡(xiàng):乡通“向”。东乡,即“东向”。古代以东向的位子为尊。

[4]勇悍:勇猛强悍。  仁强:仁爱强毅。

[5]事:侍奉;供奉。

[6]喑恶叱咤(yīn wù chìchà):满怀怒气,厉声吆喝的样子。  任属:信用托付。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7]呕呕(ǒuǒu):温和的样子。  涕泣:哭泣;流泪。  刓(wán)敝:又称“刓弊”。摩挲致损;磨损,损坏。刓,削去棱角、用刀子等挖、刻。  妇人之仁: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8]亲附:亲近依附。  威强:威力(包括武力、刑罚等)。

[9]武勇:指武勇的人。  城邑:城和邑。泛指城镇。  不可胜计:胜,尽;计,计算。不能全部计算完。形容数量极多。出自《战国策·韩策一》:“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  新安:县名。在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南岸,西北端邻接山西省。秦时设置县(故址在渑池县,唐移今治)。

[10]痛入骨髓:形容痛恨到极点。痛,痛恨。

[11]武关:古代关名。在今陕西省丹凤县城东。和潼关、萧关、大散关被称为秦之四寨。关东崖悬壑深,狭窄难行,险阻天成。秦末刘邦取此道入关,灭掉了秦王朝​‍‌‍​‍‌‍‌‍​‍​‍‌‍​‍‌‍​‍​‍‌‍​‍‌​‍​‍​‍‌‍​‍​‍​‍‌‍‌‍‌‍‌‍​‍‌‍​‍​​‍​‍​‍​‍​‍​‍​‍‌‍​‍‌‍​‍‌‍‌‍‌‍​。

[12]咸:全,都。

[13]传檄(xí):传布檄文。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定:平定。

【译文】

韩信被拜为大将军的仪式结束后,坐在上座。汉王说道:“丞相多次向我说到将军,将军有什么计策来教导我呢?”韩信谦谢了一番后,便问汉王说:“现在大王如果向东去争夺天下,您的对手难道不正是项羽吗?”汉王说:“对呀。”韩信接着说:“大王您自己估计一下,在勇敢、强悍、仁爱、刚强等方面您与项王相比谁更强呢?”汉王沉默了许久,说:“我不如他。”韩信拜了两拜,称赞地说:“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然而我曾经侍奉过项羽,请让我来谈谈他的为人处事吧。项王发怒大吼,厉声呵斥时,上千的人都胆战心惊,但是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项羽对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他的部下有人生了病,会同情地流下眼泪,还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他们吃;但是,当他所用的人立了功,应当给予封赏爵位时,他却把刻好的印章攥在手里,摸来揉去,以致棱角都被磨去,还不舍得授给人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妇道人家的仁慈。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得诸侯臣服,可是却不占据关中而是建都在偏远的彭城。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将自己亲信分封在关中为王,引起诸侯们的愤愤不平。他还驱逐原来的诸侯王,封诸侯国的将相为王,又将义帝驱逐迁徙到江南,军队所过之处没有不被伤害毁灭的,百姓们都不亲近拥戴他,只不过是受他威势与强权的胁迫罢了。如此这些,虽然他名义上称霸天下了,而实际上早已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他的强很容易变成弱。现在大王如果真的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诛灭的!将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的将士,那还有什么人会不心服口服呢!率领日夜盼望打回东方的正义之师,攻打东方的诸侯,还有什么敌人击不溃、打不垮的呢!而且分封在秦地的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原来都是秦的将领,他们率领关中的子弟作战已多年了,所杀死的和逃亡的多得数不清,他们又欺骗部下投降了诸侯军,结果到了新安后,被项羽诈骗而遭活埋的秦军士兵达二十余万人,只有章邯、司马欣、董翳得以脱身。关中的父老兄弟怨恨这三个人,痛恨得入骨髓。现在项羽依仗自己的威势,强行把这三个人封为王,秦地的百姓没有人喜欢他们。大王您最初进入武关时,丝毫的东西都没受到伤害,废除了秦的严酷的法令,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做秦王的。而且依照当初与诸侯们的约定,大王理应在关中称王,这件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的。大王失掉了关中的王位被封到汉中地区,秦地的百姓没有不怨恨项羽的。现在大王举兵东进,三秦之地只要发布一道檄文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听了大喜,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于是采纳韩信的计策,部署诸将领所要攻击的目标。留下萧何收取巴、蜀两地的租税,以补给军队的粮食。

【原文】

八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章邯迎击汉陈仓[1]。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败,走废丘[2]。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于废丘,而遣诸将略地[3]。塞王欣、翟王翳皆降,以其地为渭南、河上、上郡[4]。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以迎太公、吕后[5]。项王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6]。王陵者,沛人也,先聚党数千人居南阳,至是始以兵属汉[7]。项王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8]。汉王长者,终得天下,毋以老妾故持二心[9]。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10]。项王怒,烹陵母。

【注文】

[1]故道:又名陈仓道。始见于秦汉之际。起自陈仓县(今陕西省宝鸡市东),西南行出散关,沿故道水河谷至今凤县折东南入褒谷,出抵汉中。道虽迂远,然坡度平缓,道路开阔,为往来秦岭南北的主要通道。自斜谷道废,公私行旅,遂出此道,成为北栈道的一部分。  陈仓: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地处陕西关中、汉中间的交通要冲,历来为兵家争夺要地。

[2]好畤(zhì):县名。秦时设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乾县好畤村。属内史。

[3]雍地:即雍​‍‌‍​‍‌‍‌‍​‍​‍‌‍​‍‌‍​‍​‍‌‍​‍‌​‍​‍​‍‌‍​‍​‍​‍‌‍‌‍‌‍‌‍​‍‌‍​‍​​‍​‍​‍​‍​‍​‍​‍‌‍​‍‌‍​‍‌‍‌‍‌‍​。春秋秦国的国都。在今陕西省凤翔县西南古城与马家庄之北、孟家堡与瓦窑头之西、河北屯之东。

[4]渭南:郡名。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改内史置,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关中平原。五年(前202年)治所在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九年(前198年)复为内史。

[5]薛欧(?—前188年):汉初将领。以舍人的身份起于丰。至霸上,为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奉刘邦之命与将军王吸出武关,配合王陵,一道接刘太公、吕后。后以将军的身份攻打项羽部将钟离眜。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广平侯。  王吸(?—前204年):汉初将领。以中涓身份随刘邦起义,至霸上,为骑郎将,入汉中,迁将军。因与项羽作战有功,高祖六年(前201年)封清阳侯。  王陵(?—前181年):汉初大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始为县中豪强。秦末大起义爆发,他聚众数千人占据南阳。楚汉战争中,以兵归刘邦,从定天下。汉朝建立,封安国侯。曹参死后,继任右丞相。因反对吕后封诸吕为王而被免相位,授太傅,谢病不朝,后病故。  太公:这里指刘邦的父亲。  吕后:即吕雉(zhì)(?—前180年)。汉高祖皇后。名雉,字娥姁(xǔ)。楚汉战争初期为项羽所俘,后被释还。曾助刘邦剪除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后其子(惠帝)即位,她独揽大权,毒死赵王如意,残害戚夫人,惠帝死后,临朝称制,并分封诸吕为王侯,控制南北军,又以审食其为左丞相,掌握实权,公卿皆因而决事。她死后,诸吕阴谋作乱,为大臣周勃等平定。

[6]阳夏:古邑名。战国时楚邑。在今河南省太康县。秦时置为阳夏县。

[7]沛:古邑名。春秋时宋邑。即今江苏省沛县。秦时置县。  南阳:秦置南阳郡,汉沿置。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故名。治所在宛,即今河南南阳市。

[8]老妾:旧时老妇对自己的谦称。  语:告诉。  善事:好好地侍奉。

[9]二心:异心;不忠实。

[10]伏剑:以剑自刎。

【译文】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八月,汉王率军从故道出来,袭击雍王的领地,雍王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章邯兵败逃跑,在好畤两军又进行了激战,章邯军又被打败,退到废丘。汉王便平定了雍地,向东到了咸阳,将雍王章邯包围在废丘,又派遣诸将领兵去攻略各地​‍‌‍​‍‌‍‌‍​‍​‍‌‍​‍‌‍​‍​‍‌‍​‍‌​‍​‍​‍‌‍​‍​‍​‍‌‍‌‍‌‍‌‍​‍‌‍​‍​​‍​‍​‍​‍​‍​‍​‍‌‍​‍‌‍​‍‌‍‌‍‌‍​。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yì)都投降了,汉王把这些地区设置为渭南、河上、上郡。又命令将军薛欧、王吸率兵出武关,派遣王陵的部队去迎接太公和吕后。项王听说之后,发兵到阳夏阻拦,汉军于是无法前进。王陵是沛地人,早些时候聚集党徒数千人占据南阳,这时他带领部队归属了汉王。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抓到军中,王陵派来的使者到了项羽的军营,项羽便让王陵的母亲面向东而坐,想用这种办法招降王陵。王陵的母亲私下送使者时,流着眼泪说:“希望您替我转告王陵,要好好地侍奉汉王。汉王是位厚道大度的长者,最终将会取得天下的,不要因为我而对汉王存有二心。今天我是用死来为使者送行的!”说罢便伏剑自杀了。项王非常生气,下令将王陵母亲的尸体煮了。

【原文】

项王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1]

【注文】

[1]吴:这里指吴县。秦置县于春秋吴国故都。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区。  令:这里指县令,官名。简称令。为县级行政机构长官。战国时韩、赵、魏和秦、齐等国已称令。  郑昌(生卒年不详):秦末人。原吴县的县令。与项羽为旧交。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诛杀韩王韩成,封其为韩王,命率军拒汉。不久为韩信所败,降汉。

【译文】

项王任命原吴县的县令郑昌为韩王,以抗拒汉军。

【原文】

张良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1]。”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2]。”项王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注文】

[1]书:信。

[2]反书:报告叛乱的文书。

【译文】

张良写信给项王说:“汉王失去了原来的封职,想要再得到关中,如能实现以前的约定就停止作战,不敢东进了。”又把齐地、梁地的反叛文书给了项王,说:“齐国是想与赵国共同灭掉楚国。”项王于是以此缘故没有西进之意,而发兵向北攻击齐国。

【原文】

[是岁],项王使趣义帝行,其群臣左右稍稍叛之[1]

【注文】

[1]是岁:这一年。  趣:通“促”。催促;督促。  左右:近臣;随从。

【译文】

这一年,项王派人催促义帝起程到江南的郴州去,他身边的群臣及近侍便逐渐叛离了义帝。

【原文】

二年冬十月,项王密使九江、衡山、临江王击义帝,杀之江中。

【译文】

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年)冬季十月,项王秘密遣使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袭击义帝,将他杀死在长江中。

【原文】

陈余悉三县兵与齐兵共袭常山。常山王张耳败走汉,谒汉王于废丘,汉王厚遇之。陈余迎赵王于代,复为赵王。赵王德陈余,立以为代王。陈余为赵王弱,国初定,不之国,留傅赵王而使夏说以相国守代[1]

【注文】

[1]傅:辅助。  夏说(yuè)(生卒年不详):秦汉时期人,陈余的谋士,被陈余派去劝田荣借兵反张耳,打败张耳后任代国国相。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后九月,在韩信攻赵时被擒杀。  相国:初为春秋、战国时期对宰辅大臣的尊称。后渐成为官称,多作相邦(一说本名相邦,至西汉因避汉高祖刘邦名讳改为相国)。居宰辅之位,为百官之长,与丞相略同而位稍尊​‍‌‍​‍‌‍‌‍​‍​‍‌‍​‍‌‍​‍​‍‌‍​‍‌​‍​‍​‍‌‍​‍​‍​‍‌‍‌‍‌‍‌‍​‍‌‍​‍​​‍​‍​‍​‍​‍​‍​‍‌‍​‍‌‍​‍‌‍‌‍‌‍​。秦代唯置丞相。西汉承秦制置丞相为国务长官。汉高祖、惠帝时萧何、曹参曾由丞相迁相国(或说改名为相国),职权秩位略同,礼遇稍尊,用绿绶。后复改丞相。诸侯王国也置,惠帝时改名为丞相。

【译文】

陈余调动三县的所有兵力,与齐军共同袭击常山。常山王张耳兵败逃到汉,在废丘拜见了汉王刘邦,汉王优厚地对待他。陈余在代地迎回了原赵王赵歇,恢复了赵王的王位。赵王有感于陈余的恩德,立陈余为代王。陈余认为赵王的力量还很微弱,国家刚刚稳定下来,没有先到代国,而是留下来辅佐赵王,并派遣夏说以相国的身份去代地留守。

【原文】

张良自韩间行归汉,汉王以为成信侯。良多病,未尝特将,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1]

【注文】

[1]画策:谋划策略;筹划计策。

【译文】

张良从韩地抄小路回到汉王处,汉王封他为成信侯。张良经常生病,从未独自领兵打过仗,时常作为出谋划策的谋臣,时时跟随在汉王左右。

【原文】

汉王如陕,镇抚关外父老[1]

【注文】

[1]如:到……去。  陕:地区名。一般认为陕为战国的陕陌,汉以后的陕县,即今河南省陕县西南旧陕县。一说“陕”当作“郏(jiá)”,指王城所在的郏鄏(rǔ)而言。  镇抚:安抚。  关外:即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为关外。

【译文】

汉王到陕县去,安抚关外的父老乡亲。

【原文】

河南王申阳降,置河南郡。

【译文】

河南王申阳投降了汉王,汉王在该地设置了河南郡。

【原文】

汉王以韩襄王孙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1]。信急击韩王昌于阳城,昌降[2]。十一月,立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汉王。

【注文】

[1]信:即韩王信(?—前196年),又称韩信。秦末人。战国末韩襄王庶孙。秦末,率兵随刘邦入武关。刘邦还定三秦后,拜韩太尉。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年),略定韩地十余城,立为韩王。六年,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匈奴。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治马邑(今山西朔州)。其年秋,匈奴冒顿单于率兵来攻,以马邑降。次年,高祖亲征,破其军于铜鞮(dī)。遂亡走匈奴,常将兵侵扰汉边。后为汉柴将军斩于参合(治今山西阳高南)。为避免与同时期同名的淮阴侯韩信混淆,史书上多称其为韩王信。  太尉:战国时开始设置,掌选拔人才,主赏罚爵禄。秦、西汉为全国性军政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列,称三公,俸禄万石。  略:通“掠”。抢劫;夺取。

[2]昌:即郑昌。  阳城:相传为夏禹都城。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城镇。春秋、战国时郑邑。秦时置县​‍‌‍​‍‌‍‌‍​‍​‍‌‍​‍‌‍​‍​‍‌‍​‍‌​‍​‍​‍‌‍​‍​‍​‍‌‍‌‍‌‍‌‍​‍‌‍​‍​​‍​‍​‍​‍​‍​‍​‍‌‍​‍‌‍​‍‌‍‌‍‌‍​。

【译文】

汉王任命原韩襄王的孙子韩信为韩国太尉,率兵攻夺韩地。韩信加紧攻击在阳城的韩王昌,韩王昌被迫投降。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年)十一月,汉王封韩信为韩王;韩王信常常率领军队跟从着汉王。

【原文】

汉王还都栎阳。诸将拔陇西[1]

【注文】

[1]拔:攻下;攻取;指夺取军事上的据点。  陇西:即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时,以义渠地设置。因在陇山以西得名。治所在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西汉时辖境相当于今甘肃陇西、武山、天水等市、县以西,礼县、舟曲、卓尼、岷县等县以北及广河县以东、以南的洮河中游地区。

【译文】

汉王回到都城栎阳。诸将领们攻占了陇西地区。

【原文】

春正月,项王北至城阳[1]。齐王荣将兵会战,败走平原,平原民杀之[2]。项王复立田假为齐王[3]。遂北至北海,烧夷城郭、室屋,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所过多所残灭[4]。齐民相聚叛之。

【注文】

[1]城阳:即城阳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山东鄄(juàn)城县东南。属东郡。两汉作“成阳县”,属济阴郡。

[2]会战:敌对双方主力在一定地区和时间内进行的决战。  平原:县名。秦时设置。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南。属济北郡。西汉为平原郡治。

[3]田假(生卒年不详):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战国末年齐王建之弟。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齐人立为齐王。不久被田荣逐击而投奔项梁。

[4]北海:所指因时而异,初为北方远僻地域泛称,春秋战国时又或指今渤海。  烧夷:烧毁使成为平地。  城郭:亦作“城廓”。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译文】

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年)春季正月,项羽率军往北到了城阳。齐王田荣率领军队迎战,被楚军战败,田荣逃到平原,被平原的百姓杀死。项羽又立田假为齐王。接着,楚军就北进到达北海地区,烧毁城郭,铲平房屋,活埋田荣的降卒,劫掠当地的老弱妇女,所经过的地方多遭毁灭。齐地的百姓因此都聚集起来反叛项王。

【原文】

汉将拔北地,虏雍王弟平[1]

【注文】

[1]北地:郡名。秦置,治所在义渠县(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辖境相当于今甘肃东部、宁夏大部、陕西西北部及内蒙古乌海市、鄂托克旗等地。西汉移治马岭县(今庆阳市西北马岭镇)。  平:即章平(生卒年不详)。雍王章邯弟​‍‌‍​‍‌‍‌‍​‍​‍‌‍​‍‌‍​‍​‍‌‍​‍‌​‍​‍​‍‌‍​‍​‍​‍‌‍‌‍‌‍‌‍​‍‌‍​‍​​‍​‍​‍​‍​‍​‍​‍‌‍​‍‌‍​‍‌‍‌‍‌‍​。汉高祖时,为汉军破于好畤。不久被俘于北地。

【译文】

汉王的将领们攻克了北地,俘虏了雍王章邯的弟弟章平。

【原文】

三月,汉王自临晋渡河,魏王豹降,将兵从[1]。下河内,虏殷王卬,置河内郡[2]

【注文】

[1]临晋:本大荔国。秦厉共公六年(前471年)被灭,其地设为临晋邑;一说秦筑高垒以临晋国,故名临晋。后为魏邑。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

[2]河内郡:秦时设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西汉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安阳、滑县以西地区。

【译文】

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年)三月,汉王率军从临晋渡过黄河,魏王魏豹投降了汉王,率领他的部队追随汉王。汉军攻下河内,俘虏了殷王司马卬,设置了河内郡。

【原文】

初,阳武人陈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1]。人或谗之,平亡去[2]。后事项羽,赐爵为卿[3]。殷王反楚,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4]。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5]。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6]。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7]。诸将尽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8]。”汉王闻之,愈益幸平[9]

【注文】

[1]阳武:战国时邑名。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陈平(?—前178年):秦末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后,先后事魏王咎、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他间行归汉,历任都尉、亚将、护军中尉,为刘邦重要谋士。屡以奇策建功,如离间项羽君臣、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解平城之围等。先后封户牖(yǒu)侯和曲逆侯。惠帝时,历任郎中令,左、右丞相。吕后死,与太尉周勃合谋诛灭诸吕,迎立文帝。以右丞相位让周勃,徙左丞相。周勃罢相后,为丞相。  魏王咎(jiù):即魏咎(?—前208年)。秦代人。原为魏国公子,封为宁陵君。秦灭魏,废为庶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投奔农民军。及周市攻下魏地,被立为魏王。秦二世时,秦将章邯围攻临济,遂自杀。  临济:地名。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南临古济水。  太仆:官名。西周设置,也作大仆、大仆正、太仆正​‍‌‍​‍‌‍‌‍​‍​‍‌‍​‍‌‍​‍​‍‌‍​‍‌​‍​‍​‍‌‍​‍​‍​‍‌‍‌‍‌‍‌‍​‍‌‍​‍​​‍​‍​‍​‍​‍​‍​‍‌‍​‍‌‍​‍‌‍‌‍‌‍​。《周礼》列为夏官司马属官,下大夫,掌供天子舆马,传达王命。秦、汉为九卿之一,掌御用车马和畜牧业。

[2]谗:说别人坏话。

[3]赐爵:赐予爵位。  卿: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4]无何:不多时;不久。  殷:即殷王司马卬。

[5]挺身:独自脱身。

[6]修武:即修武县。本春秋晋宁邑,秦置县。治所在今河南获嘉县。汉属河内郡。  魏无知(生卒年不详):秦代末年人。楚汉战争时,从汉王刘邦。陈平背楚降汉,因其求见刘邦,遂得重用。后周勃、灌婴等谗平盗嫂受金。刘邦责其荐人不当,乃对曰:“今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世,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耳,盗嫂受金又安足疑乎?”刘邦于是拜平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不敢复言。

[7]典:主持,主管。  护军: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8]欢:喧哗。议论纷纷。  高下:好坏;优劣得失。  同载:共同乘坐车或船。  监护:监督;监领。

[9]愈益:愈发;更加。

【译文】

先前,阳武人陈平在临济侍奉魏王魏咎,任太仆官,曾经给魏王出谋划策,魏王却不听。有人在魏王面前谗言中伤他,陈平只得逃走离开魏王。后来陈平又投奔项羽,项羽封他为卿。殷王司马卬反楚时,项羽派遣陈平去攻打并降服了反叛楚国的殷王司马卬,率军返回,项羽任他为都尉,赏赐黄金二十镒。不久,汉王刘邦攻克了殷地,项羽非常生气,准备将那些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杀掉。陈平很害怕,他便把所得的黄金与官印封好,派人归还给项王,自己随即持剑抄小路逃走了。渡过黄河,投奔到在修武的汉王,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于是汉王召见了陈平,赐给他酒饭,派人送他到馆舍去休息。陈平说:“我是因有要事来的,所要说的话不可以过了今天。”汉王又和他进行交谈,很喜欢他的言论,便问道:“你在军中担任什么官职呀?”陈平回答说:“任都尉官。”当天汉王就任命陈平为都尉官,令他做自己的陪乘官,兼任护军。诸将领们听后都议论纷纷,不服地说:“大王您得到楚军的一名降卒才一天,并不知道他的本领的高低,就和他乘同一辆车,反倒让他监护我们这些老将!”汉王听到这些议论,就更加宠信陈平了。

【原文】

汉王南渡平阴津,至洛阳[1]。新城三老董公遮说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2]。兵出无名,事故不成[3]。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4]。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大王宜率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诸侯而伐之,则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5]。”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6]。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7]。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8]!寡人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9]。”使者至赵,陈余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余,余乃遣兵助汉[10]

【注文】

[1]平阴津: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

[2]新城:邑名。战国时韩邑。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后属秦。汉置新城县。  三老:古时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  董公(生卒年不详):秦汉之际人。生平事迹不详。  遮:使不通过,使中途停止。  顺德:顺从道德。  昌:兴旺发达,与“亡”相对。  逆德:背弃仁德。  亡:灭亡。

[3]无名:没有名义,没有正当理由。

[4]放杀:同“放弑”。即逐并诛杀君主。

[5]三军:指周代诸侯大国上、中、下军的合称。  素服:本色或白色的衣服。居丧或遭遇凶事时所穿。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有四海环绕,因而用以泛指全国各处。  仰德:仰慕道德品行。  三王(生卒年不详):指夏禹(传说为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姒姓,名文命,亦称大禹或夏禹。为鲧之子。虞舜时,他由四方部落推选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疏导之法获得了成功,同时开沟修渠,有利于农田灌溉,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他继任为部落联盟首领。据说,他即位之后,曾铸象征权力的九鼎)。商汤(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及成唐等。原为商族领袖。与有莘氏通婚后,任用伊尹及仲虺为左右相,积极治国,为灭夏做准备。夏朝到桀在位时,国力日渐衰微,矛盾异常尖锐,汤遂乘机起兵,首先灭葛及十多个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顾和昆吾等三个夏的盟国。最后乘胜西征,大败夏桀,建立商朝)。周文王为商末周族首领。姬姓,名昌,史称西伯或昌伯。其父季历为商王文丁杀后,昌遂继立。他一面发展农业生产;一面调整内部关系,增强国力。曾宣布不把罪人家属籍没为奴,以争取周人的支持,同时又将逃亡的奴隶一一找回,以稳定奴隶制统治秩序。其后又通过调解虞、芮(ruì)两国的争端,使河东地区众多小国纷纷归附。在西征犬戎和密须、消除后顾之忧后,便渡河东征,连克黎、邘(yú),直接威胁殷都。后回师灭掉商的最大与国崇,并在崇建立丰邑,作为国都。在位期间,为“翦商”事业奠定了基础。一说,指夏禹、商汤和周代的文王武王。

[6]发丧:办理丧事。  袒(tǎn):古代行礼时脱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裼衣。  哀临:帝后死,集众举哀,谓之哀临。后亦泛指到场为死者举哀​‍‌‍​‍‌‍‌‍​‍​‍‌‍​‍‌‍​‍​‍‌‍​‍‌​‍​‍​‍‌‍​‍​‍​‍‌‍‌‍‌‍‌‍​‍‌‍​‍​​‍​‍​‍​‍​‍​‍​‍‌‍​‍‌‍​‍‌‍‌‍‌‍​。

[7]北面:古代君主面南背北设座,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8]大逆无道: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9]三河:汉人称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为三河。  江:即长江。  汉:即汉水。一称汉江。  诸侯王:汉代皇子封为王者,称诸侯王。

[10]类:相似;像。

【译文】

汉王率军南下渡过平阴津,到达洛阳。新城县的三老董公挡住汉王的去路说:“我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随意出兵攻击他人没有正当的理由,战事不会取得成功。所以要说明要讨伐的人是贼寇,敌人才可以被征服。项羽残忍无人道,放逐并杀害了他的故主义帝,他就是天下的逆贼。仁德之士不凭勇武,讲求信义不依靠暴力,大王应当率领三军将士为义帝穿戴孝服,以此告之于诸侯王,共同讨伐项羽,这样天下的人没有不仰慕您高尚的道德,这就是古代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王统一天下之举啊!”汉王于是为义帝发丧,并袒露着臂膀大声痛哭,全军举哀三天。并派使者通告各路诸侯说:“天下共同拥立义帝,都面北称臣侍奉他。现在项羽将义帝驱逐到江南又谋杀了他,实在是大逆不道!所以我要率领关中所有的将兵,征集河东、河内、河南地区的士兵,准备沿长江、汉水南下,愿意跟随诸侯王攻打楚国这个诛杀义帝的逆贼。”汉王的使者到了赵国,陈余说:“如果汉王杀了张耳,我就跟随汉王。”汉王于是找到一个与张耳长相相类似的人,把他杀了,拿着他的头送给陈余,陈余才派兵援助汉军。

【原文】

田荣弟横收散卒得数万人,起城阳[1]。夏四月,立荣子广为齐王,以拒楚[2]。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虽闻汉东,既击齐,欲遂破之而后击汉,汉王以故得率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伐楚。到外黄,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3]。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欲急立魏后。今西魏王豹,真魏后。”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遂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4]。项王闻之,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至萧[5]。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死者十余万人[6]。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7]。汉军却,为楚所挤,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水为之不流[8]。围汉王三匝[9]。会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10]。欲过沛,收家室,而楚亦使人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孝惠、鲁元公主,载以行。楚骑追之,汉王急,推堕二子车下[11]。滕公为太仆,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12]。曰:“今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故徐行[13]。汉王怒,欲斩之者十余,滕公卒保护,脱二子[14]。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不相遇,反遇楚军。楚军与归,项王常置军中为质[15]。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诸侯皆背汉,复与楚[16]。塞王欣、翟王翳亡降楚。[17]

【注文】

[1]横:即田横(?—前202年)。秦末狄县人​‍‌‍​‍‌‍‌‍​‍​‍‌‍​‍‌‍​‍​‍‌‍​‍‌​‍​‍​‍‌‍​‍​‍​‍‌‍‌‍‌‍‌‍​‍‌‍​‍​​‍​‍​‍​‍​‍​‍​‍‌‍​‍‌‍​‍‌‍‌‍‌‍​。战国时齐国的贵族。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后,与其从兄田儋(dān)和田荣等击杀狄令,起兵反秦。儋死后,与荣扶持儋子市为齐王,平齐地。秦亡,项羽北伐齐,荣、市败死,横乃立荣子广为齐王,自任相,事皆决于己。后吴广为汉王刘邦部将韩信击杀后,遂自立为王。军败,亡归彭越,不久率宾客五百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诏其来洛阳,许诺“横来,大者王,小者侯”。因不愿低首称臣,于途中自杀。刘邦以王礼葬之,其宾客闻其死讯,皆自杀。

[2]广:即田广(生卒年不详)。秦末狄县人。战国末年齐王田氏之族。田荣子。公元前205年被田横立为齐王。次年,从郦(lì)食(yì)其(jī)言背楚归汉。及闻韩信率兵攻齐,遂烹郦生,逃至高密(今山东高密西)。齐地被韩信攻占后,往投彭越,不久为汉军俘获。

[3]外黄:又作黄。战国时邑名。在今河南民权县西北。秦时设置县。  彭越(?—前196年):秦末起义将领。字仲,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人。初捕鱼巨野泽中,为盗。秦末聚众起义。楚汉战争中,率兵三万余人归刘邦,攻占梁地,被封为魏相国。为汉游兵,往来袭击楚军,断项羽粮道。公元前202年,率兵随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封梁王。汉朝建立后,梁太仆告他与部将谋反,为刘邦所杀。

[4]高会:盛大宴会。

[5]精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士兵。  鲁:地区名。在今山东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水流域,本鲁国之地,秦、汉以后仍沿称该地区为鲁。  胡陵:古邑名。又作湖陵。战国时宋邑。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南。后属秦。秦置胡陵县。  萧:古国名。春秋宋的附庸国。子姓,始封之君为萧叔大心。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秦时置县。

[6]相随:伴随;跟随。  谷:即谷水。古获水下游流经今安徽省砀山县北,有谷水经乘砀陂东北流来会,自下通称谷水,东至今江苏省徐州市北入泗水。  泗(sì)水:古水名。又名清水、清泗。水源出自今山东省泗水县蒙山南麓,西南流,在山东省鱼台县东转东南,经江苏省徐州市大致循黄河故道至淮安市西南入淮河​‍‌‍​‍‌‍‌‍​‍​‍‌‍​‍‌‍​‍​‍‌‍​‍‌​‍​‍​‍‌‍​‍​‍​‍‌‍‌‍‌‍‌‍​‍‌‍​‍​​‍​‍​‍​‍​‍​‍​‍‌‍​‍‌‍​‍‌‍‌‍‌‍​。

[7]灵壁:在今安徽省濉(suī)溪县西北濉河西岸。  睢(suī)水:古水名。战国时魏所开鸿沟支派之一,故道自今河南省开封东鸿沟分出,东流经杞县、睢县北,宁陵、商丘南,夏邑、永城北,安徽省濉溪县南,宿州、灵璧、江苏省睢宁北,至宿迁西注入古泗水。

[8]却:退。  挤:推开;除去。

[9]匝(zā):周、满、环绕。

[10]会:恰好,正好。  窈冥:阴暗貌。  昼晦:白日光线昏暗。  逢迎:对面相向;对面相逢。  遁(dùn):逃跑,逃走。

[11]家室:家庭;家眷。  孝惠:即汉惠帝刘盈(前210—前188年)。西汉皇帝。公元前195年至前188年在位。汉高祖子。年六岁,立为太子。生性懦弱,刘邦晚年想将他废掉,另立赵王如意为太子,以大臣反对而罢。汉高祖时即位,大权为吕后掌握。因对吕后毒死赵王和残害戚夫人不满,纵情酒色,不理朝政,忧郁病死。  鲁元公主(?—前187年):汉高祖刘邦的长女。名佚。因食邑于鲁,故称鲁元公主。为赵王张敖妻,女为惠帝皇后。卒谥鲁元太后。

[12]滕(téng)公:即夏侯婴。

[13]徐行:缓慢前行。

[14]卒:最后。  脱:逃。

[15]审食(yì)其(jī)(?—前177年):秦末泗水沛县人。秦二世时,以舍人从刘邦起兵反秦。楚汉战争时,与刘邦父母及吕雉同为楚军所俘,以此得幸于吕雉。汉高祖时,封辟阳侯。惠帝时,以行为不端,几被诛。高后元年(前187年),为左丞相,常监宫中,公卿皆因而决事。诸吕诛灭后,得以幸免。后为淮南王刘长所杀。  质:即质子。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16]周吕侯(?—前198年):即吕泽。汉初将领。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后长兄。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他以客随刘邦入汉中,后随刘邦出兵返定三秦。楚汉战争中,一直随刘邦转战各地。刘邦称帝后,封周吕侯。  下邑:即下邑县。秦设置。治所在今安徽省砀山县。汉、晋属梁国。

[17]历史典故“尸塞睢水”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见《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田荣的弟弟田横收集失散的士卒,得到几万人,便从城阳起兵反楚。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年)夏季四月,田横拥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来抗拒楚军。项王(即项羽)因此滞留在齐地,接连与齐军作战,但没能攻下城阳。项羽虽听说汉军在步步东进,可又想既然已经在进击齐国,那就攻破齐军后再去攻打汉王的军队,汉王刘邦因而能乘此机会率领各路诸侯兵共约五十六万人讨伐楚军。汉军到了外黄时,彭越带领他的军队三万多人归顺汉军。汉王说:“彭越将军夺得魏地十余座城,想急于扶立魏国国君的后代为王。现在西魏王魏豹,是真正原魏国的后人。”于是便任命彭越为魏国的丞相,命令他独自率领军队去攻取、平定梁地。汉王随即便攻占了彭城,收集城中的财物、珍宝、美女,天天摆设酒宴庆贺。项王知道这个消息后,命令他的诸将领继续攻打齐军,自己亲自率领精兵三万人南进,从鲁地出发到胡陵,又抵达萧县。清晨,楚军于萧县进攻汉军,又向东打到彭城,中午时分,汉军被打败。汉军将士都溃败逃走,楚军随后追击,汉军相继涌入谷水、泗水,死了十余万人。这时汉军的将士全都向南逃进山地,楚军仍紧追不舍,一直追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急忙退却,但无法渡过睢水,而被楚军疯狂地追击,最终十余万人坠入睢水被活活淹死,尸体将睢水堵塞而水则无法流动。楚军把汉王层层包围起来。正在这时大风从西北刮起,树木折断,房屋倒塌,扬沙走石,天昏地暗,楚军迎头赶上,被刮得乱了阵脚,士兵离散,而这时汉王便趁机得以与几十骑人逃走。汉王准备路过沛县去接自己的家眷,而楚军也派人到沛县掠取汉王的家人。家眷们都在四处逃散,与汉王不能相见。汉王在路途恰巧遇到他的儿子孝惠帝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就用车拉着他们一起走。楚军的骑兵在后面追赶过来,汉王焦急万分,急忙将两个孩子推下车。滕公夏侯婴为掌管车马的太仆,他总要下车把孩子抱起放在车上。这样做了三次。于是滕公便说道:“眼下尽管事情紧急,而车子也不会走得更快,怎么能把孩子丢下呢!”所以车子就慢慢地行走。汉王非常恼火,有十几次想杀掉两个孩子,但由于滕公的保护,两个孩子最终脱离了危险。审食其随从太公、吕后走小路寻找汉王,但没找到,反倒遇上了楚军。楚军将他们一起带回,项王把他们扣留在军营中当作人质。这个时候,吕后的哥哥周吕侯为汉王领兵,驻守在下邑,汉王便走小路去投奔他,渐渐地招收聚集一些溃散的士兵。可是各国的诸侯王们都背叛了汉王,重新又归附于楚王。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也逃走投奔了楚军。

【原文】

田横进攻田假,假走楚,楚杀之。横遂复定三齐之地[1]

【注文】

[1]三齐:西汉高帝元年(前206年)项羽徙齐王田市王胶东,治所即墨;齐将田都为齐王,治所临淄;故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治所博阳。三国均在故齐国境,其王均为故齐国王族,故合称为三齐。

【译文】

田横进攻项王新立的齐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国,被楚国杀了。田横于是又平定了三齐的属地。

【原文】

汉王问群臣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张良曰:“九江王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1]。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2]。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注文】

[1]枭(xiāo)将:勇猛的将领。

[2]属(zhǔ):通“嘱”。托付;委托。

【译文】

汉王询问群臣们说:“我想放弃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封赏给可以和我共同建功立业的人,谁适合得到这个封赏呢?”张良说道:“九江王黥布,他是楚国最勇猛的将领,同项王之间有矛盾;而彭越正在联合齐王田荣于梁地起兵反楚,这两个人可以立即被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能独当一面。如果将关东的地方作为奖赏,就赏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国立即就可以被打败了。”

【原文】

初,项王击齐,征兵九江,九江王布称病不往,遣将将军数千人行。汉之破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楚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1]。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之击[2]。汉王自下邑徙军砀,遂至虞[3]​‍‌‍​‍‌‍‌‍​‍​‍‌‍​‍‌‍​‍​‍‌‍​‍‌​‍​‍​‍‌‍​‍​‍​‍‌‍‌‍‌‍‌‍​‍‌‍​‍​​‍​‍​‍​‍​‍​‍​‍‌‍​‍‌‍​‍‌‍‌‍‌‍​。谓左右曰:“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4]。”谒者随何进曰:“不审陛下所谓[5]。”汉王曰:“孰能为我使九江,令之发兵倍楚[6]?留项王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7]。”随何曰:“臣请使之!”汉王使与二十人俱。

【注文】

[1]诮让:责问。诮,责备、讥讽。

[2]忧:担忧;发愁。  患:担忧,忧虑。

[3]砀(dàng):古邑名、县名。战国时楚邑。秦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永城东北。  虞:古国名。周武王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古公亶(dǎn)父之子仲雍之后虞仲。国于夏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

[4]无足:不值得。

[5]谒(yè)者:官名。春秋战国始置,为国君、卿大夫的侍从官员,掌接待引见宾客,朝会时担任警卫,亦奉命出使。秦汉沿置,负责侍从皇帝,担任宾礼司仪,宿卫宫廷,也常充任出使、巡视、宣慰、考案、主持水利工程等临时差遣。  随何(生卒年不详):秦末汉初人。楚汉战争时,任汉王刘邦的谒者。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汉军大败于彭城后,奉命赴淮南劝说英布叛楚归汉。及灭楚,刘邦置酒,当众折辱其为“腐儒”,曰:“为天下安用腐儒哉!”他乃举前使淮南之功,据理相驳,刘邦遂任其为护军中尉。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6]倍:古同“背”,背弃,背叛。

[7]百全:即万全;百无一失。

【译文】

当初,项羽发兵攻打齐国时,曾征调九江郡地区的兵力,九江王黥布借口生病不能亲自前往,只是派遣他的部将率领几千人随从项羽出征。在汉军攻破楚国彭城的时候,黥布又称病不肯出兵援助楚国。楚王由此怨恨黥布,多次派遣使者前去对他进行谴责,又下令召见黥布。黥布愈加害怕,不敢前往。当时,项羽正在担忧北方的齐国与赵国和西面的反楚势力汉国,只有与九江王黥布关系紧密,并且又很器重他,准备亲近他加以重用,所以没有攻打他。汉王从下邑率军转移到砀县,而后又转至虞地。他对左右的随从人员说:“像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个可以和我共谋国家大事的!”谒者随何进言说:“不知道大王陛下说的是什么意思?”汉王说:“谁能为我出使九江王那里,说服他,让他起兵背叛楚国?只要把项王拖住几个月,我就有把握百分之百地取得天下了。”随何说:“我可以请求出使九江!”汉王派了二十人跟从他前往。

【原文】

五月,汉王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荥阳,汉军复大振[1]。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2]。楚骑来众,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3]。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4]。汉王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5]

【注文】

[1]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荥阳:古邑名。又作荧阳。战国时韩邑。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秦置县。  未傅:指没有载入徭役簿籍,没有成年的人。

[2]乘胜逐北:乘,趁,因;北,败。指乘着胜利继续追击​‍‌‍​‍‌‍‌‍​‍​‍‌‍​‍‌‍​‍​‍‌‍​‍‌​‍​‍​‍‌‍​‍​‍​‍‌‍‌‍‌‍‌‍​‍‌‍​‍​​‍​‍​‍​‍​‍​‍​‍‌‍​‍‌‍​‍‌‍‌‍‌‍​。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中山策》:“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京:春秋时郑邑。为共叔段所居。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南。  索:城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市。春秋时属郑。

[3]重泉:地名,战国时秦邑。即今陕西省蒲城县南重泉村。西汉置重泉县。  李必(生卒年不详):秦末重泉(今陕西大荔西南)人。故秦骑士,善骑射。曾与灌婴校武,拜为左校尉。后从婴破楚骑于荥阳。  骆甲(生卒年不详):秦末重泉(今陕西大荔西南)人。故秦骑士,善骑射。曾与灌婴校武,拜为右校尉。后从婴破楚骑于荥阳。

[4]中大夫:官名。春秋时晋、齐等国大夫分上、中、下三等,此为第二等。战国时魏国等国也设置。秦汉时期,为皇帝的侍从官员,属郎中令。汉代,也为王国官,多以文学之士充任,常受任奉使京师或出使诸王国。  左右校尉:官名。秦汉军制,于将军下分部,以校尉主之。部分左、右者,即设左、右校尉,因事而设。

[5]军:驻扎。  甬(yǒng)道: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此外,也指大的院落或墓地中间对着厅堂、坟墓等主要建筑物的路,多用砖石砌成,也叫甬路。  敖(áo)仓:秦朝设置,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敖山上。地当黄河与古济水分流处。中原漕粮都集中于此,再向西运到关中,北运到边塞,是当时最重要的粮仓。楚、汉相争时,刘邦夺取此仓,作为军需。汉、魏时仍以此设仓。

【译文】

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年)五月,汉王到了荥阳,各路的溃军都奉命汇拢在这里,萧何也在关中地区征发老弱和未成年的百姓,将他们全部送到荥阳,汉军因此又振作起来。这时楚军从彭城出发,经常乘胜追击,与汉军在荥阳以南的京邑和索城之间交战。楚军来攻的骑兵很多,汉王就在军中挑选可以担任骑兵将领的人,大家都推选过去在秦军中的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汉王正准备任命他俩时,李必、骆甲说:“我们原来是秦国人,怕是军中的将士们不信服,但我们希望大王身边善于骑射的将领来担任,我们愿意听从他指挥。”于是汉王便拜灌婴为中大夫,任命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率领骑兵在荥阳东面袭击楚的骑兵,楚军大败,楚军因此不能越过荥阳向西而行。汉王的军队驻扎在荥阳,修筑甬道与黄河连接,用它来运取敖仓的粮食。

【原文】

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则绝河津,反为楚[1]

【注文】

[1]河津:指黄河渡口。

【译文】

魏王魏豹拜见汉王,请求回到魏地,探视双亲的病,当他到了魏国便切断黄河渡口,叛汉降于楚。

【原文】

六月,汉王还栎阳。

【译文】

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年)六月,汉王回到都城栎阳。

【原文】

汉兵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尽定雍地,以为中地、北地、陇西郡[1]

【注文】

[1]中地:郡名。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置。治长安(今陕西西安)​‍‌‍​‍‌‍‌‍​‍​‍‌‍​‍‌‍​‍​‍‌‍​‍‌​‍​‍​‍‌‍​‍​‍​‍‌‍‌‍‌‍‌‍​‍‌‍​‍​​‍​‍​‍​‍​‍​‍​‍‌‍​‍‌‍​‍‌‍‌‍‌‍​。辖境约当今陕西秦岭以北,户县,咸阳,旬邑县以西之地。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废。  北地:郡名。秦置,治义渠(今甘肃庆阳)。西汉移治马领(今宁夏吴忠)。东汉移治富平(今甘肃庆阳)。汉代辖境相当于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山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

【译文】

汉军引导河水淹没废丘城,废丘城守兵投降,章邯兵败自杀。雍地全部被汉军平定,把雍地设置为中地、北地、陇西等郡。

【原文】

秋八月,汉王如荥阳,命萧何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事有不及奏决者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1]。计关中户口,转漕、调兵以给军,未尝乏绝[2]

【注文】

[1]太子:又称世子、储君等。皇帝所选定的继承皇位的皇子,一般为皇帝的嫡(dí)长子,但也常以“传贤不传长”为名,另选皇帝所偏爱者。  宗庙: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处所。  社稷(jì):“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替国家。  宫室:指帝王的宫殿。  县邑:县城。  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宜施行:即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斟酌处理。

[2]转漕:转运粮饷。古时陆运称“转”,水运称“漕”。  乏绝:食用缺乏、断绝。多指暂时供应不继。

【译文】

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年)秋季八月,汉王到了荥阳,命令萧何留守关中伺候太子,萧何制定法律规章,建立宗庙、社稷,修建宫室、县邑机构,特许萧何遇事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可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斟酌处理,等汉王回来后再作汇报。萧何统计关中地区的户口,运输粮草,征调兵员以补充汉军,从来没有缺乏断绝过。

【原文】

汉王使郦食其往说魏王豹,且召之[1]。豹不听,曰:“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吾不忍复见也[2]!”于是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俱击魏[3]。汉王问食其:“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4]。”王曰:“是口尚乳臭,安能当韩信[5]!”“骑将谁也?”曰:“冯敬[6]。”曰:“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贤,不能当灌婴[7]。”“步卒将谁也”?曰:“项它[8]。”曰:“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韩信亦问郦生:“魏得无用周叔为大将乎[9]?”郦生曰:“柏直也。”信曰:“竖子耳!”遂进兵。魏王盛兵蒲坂以塞临晋[10]。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11]。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九月,信击虏豹,传诣荥阳[12]。悉定魏地,置河东、上党、太原郡[13]

【注文】

[1]郦食其(?—前203年):秦末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西南)人。好读书,家贫落魄,为里监门,时人谓之“狂生”。到刘邦起兵反秦进至高阳,自称“高阳酒徒”,至传舍谒见。因献计攻下陈留,封广野君。楚汉战争中,常奉命使诸侯为说客。尝劝刘邦立六国后,因张良反对而未果。汉高祖时,往说齐王田广归汉。及韩信发兵袭齐,田广以其卖己,遂烹之。

[2]侮人:欺侮、轻慢别人。  詈(lì):责骂​‍‌‍​‍‌‍‌‍​‍​‍‌‍​‍‌‍​‍​‍‌‍​‍‌​‍​‍​‍‌‍​‍​‍​‍‌‍‌‍‌‍‌‍​‍‌‍​‍​​‍​‍​‍​‍​‍​‍​‍‌‍​‍‌‍​‍‌‍‌‍‌‍​。

[3]左丞相:官名。战国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秦及汉初沿置,为百官之长,掌佐助天子处理全国政务。但秦以左丞相为上,汉以右丞相为尊。汉文帝以后仅置丞相一人。  曹参(?—前190年):汉初大臣。沛县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封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协助高祖平定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惠帝二年(前193年),继萧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为相国三年,百姓歌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

[4]柏直(生卒年不详):曾为魏大将。韩信轻之,视为“竖子”。后为信所败。

[5]乳臭:指人年少无知。

[6]冯敬(?—前142年):西汉大臣。冯无择子。秦亡后为西魏王魏豹骑将,与汉军交战,被俘降汉。汉文帝三年(前177年)拜为典客,四年后,迁任御史大夫。后任雁门郡守。汉景帝后元二年(前142年),匈奴进攻雁门,力战而死。

[7]冯无择(?—前185年):秦末、西汉将领。本秦将。秦末大起义中,以吕泽郎中身份随刘邦起事于丰。后攻雍,力战项羽,保护吕泽退出荥阳。汉高后元年(前187年)封博成侯。

[8]项它(?—前194年):秦末起义将领。又作项佗。项羽从兄子。初为楚将,后为魏相。曾与楚将龙且率兵救齐,为韩信所败。归汉后,赐姓刘,封平皋侯。

[9]郦生:郦先生,指郦食其。  周叔(生卒年不详):魏王魏豹将。善用兵,为韩信所嫉。

[10]盛兵:结集重兵。  蒲坂(bǎn):坂也作阪。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相传虞舜建都于此。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置县。

[11]疑兵: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  陈:陈设,陈列。  伏兵:埋伏下来伺机袭击敌人的军队。  夏阳:古邑名。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战国时秦邑。  木罂:渡水器材名​‍‌‍​‍‌‍‌‍​‍​‍‌‍​‍‌‍​‍​‍‌‍​‍‌​‍​‍​‍‌‍​‍​‍​‍‌‍‌‍‌‍‌‍​‍‌‍​‍​​‍​‍​‍​‍​‍​‍​‍‌‍​‍‌‍​‍‌‍‌‍‌‍​。以木板为筏,下缚大腹小口陶瓮,瓮间5寸,以绳相连。呈长方形,前置筏头,后置长矛,左右设桨。  安邑:都邑名。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相传夏禹建都于此。春秋时属晋。大夫魏绛自霍(今霍州市西南)迁此。战国初为魏都。秦昭襄王时,司马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始定属秦。秦置安邑县。

[12]传诣:押送到。

[13]河东:郡名。秦置,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  上党:郡名。战国时韩国设置,其后入赵、入秦后仍然设置。治所在壶关。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设置,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内长城以南,离石、灵石、昔阳等县以北地区。西汉以后辖境逐渐缩小。

【译文】

汉王派郦食其去劝说魏王魏豹,而且要召见他。魏豹不听,说:“汉王傲慢而且还侮辱人,他责骂起诸侯、群臣如同骂奴仆一般,我不愿意再见到他!”于是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起去攻打魏国。汉王问郦食其说:“魏国的大将是谁?”郦食其回答说:“是柏直。”汉王说:“他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怎么能抵挡住韩信!”汉王又问:“骑将是谁?”郦食其说:“是冯敬。”汉王说:“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他虽然很贤能,但还是抵不过灌婴。”接着又问:“步兵的将领又是谁”?郦食其说:“是项它。”汉王说道:“他这个人抵挡不过曹参。这样一来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啦!”韩信也问郦食其说:“魏国真的不用周叔为大将吗?”郦食其答道:“的确用的人是柏直。”韩信便说:“柏直只是一个小子罢了!”于是发兵进攻魏国。魏王豹在蒲坂部署重兵来阻挡从临晋方面来的汉军。韩信便增设疑兵,布设许多船只像是要在临晋渡河的样子,却秘密让埋伏的重兵从夏阳用木瓮渡河,向安邑发动进攻。魏王豹非常吃惊,急忙率兵迎击韩信。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年)九月,韩信击败并俘虏了魏豹,将他押解到了荥阳。魏地被全部平定,设置河东郡、上党郡、太原郡。

【原文】

汉之败于彭城而西也,陈余亦觉张耳不死,即背汉。韩信既定魏,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1]。汉王许之,乃遣张耳与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信破代兵,禽夏说于阏与[2]。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注文】

[1]粮道:运粮的道路。

[2]后九月:后,指时间晚,未到的。此处指与闰九月相对的为后九月。  禽:通“擒”。捕捉。  阏与(yùyǔ):古邑名。战国时韩邑,后属赵。即今山西省和顺县。

【译文】

当汉军在彭城兵败向西撤退的时候,陈余察觉到张耳并没有死,便立即背叛了汉王。韩信平定了魏地之后,就派人向汉王请求增加兵力三万人,愿以这些兵力向北去夺取燕、赵领地,向东去攻打齐地,在南面断绝楚军的粮道。汉王答应了韩信的请求,并派遣张耳与他一同向东出发,往北去攻击赵地和代国。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年)闰九月,韩信击破代军,在阏与将代国的相国夏说俘获​‍‌‍​‍‌‍‌‍​‍​‍‌‍​‍‌‍​‍​‍‌‍​‍‌​‍​‍​‍‌‍​‍​‍​‍‌‍‌‍‌‍‌‍​‍‌‍​‍​​‍​‍​‍​‍​‍​‍​‍‌‍​‍‌‍​‍‌‍‌‍‌‍​。当韩信攻占了魏地,平定了代国时,汉王派人调走韩信的精兵去荥阳抗击楚军。

【原文】

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1]。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2]。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3]。樵苏后爨,师不宿饱[4]。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5]。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6]。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7]。”

【注文】

[1]井陉(xíng)口:又称土门口、土门关、井陉关,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即今河北省鹿泉市西南东土门。为河北和河东中部地区太行山井陉东西道交通要隘(ài)东口。

[2]广武:李左车封号名。  李左车(生卒年不详):秦代末年人。秦亡后为赵将,属陈余,封广武君。公元前205年韩信、张耳击赵,乃建议陈余绝井陉道以断汉军之后,没被采纳,兵败被俘。后归附韩信,劝其以声威征服燕、齐之地。韩信从其计,尽取燕地。  锋不可当: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锋不可当。”

[3]馈(kuì):馈赠、赠送。  饥色:饥饿的面色。

[4]樵(qiáo)苏后爨(cuàn):其意是在事前没做好准备,做饭时才打柴草然后再做饭,结果只会饿肚子。

[5]方轨:车并行向前走。

[6]假: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辎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出自《孙子·虚实》:“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7]义兵:义师。  疲:疲乏;困倦。

【译文】

汉高祖刘邦三年(前204年)冬季十月,韩信与张耳率领数万军队向东进攻赵地。赵王赵歇和成安君陈余听到消息后,聚集重兵镇守在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劝成安君说:“韩信、张耳乘战胜的形势远离本国来这里战斗,其锋芒锐气是不可抵挡的。我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饷,士兵会因供给不及时而有饥色;做饭时才去打柴割草,结果只会饿肚子。现在井陉这条路险,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行走数百里,这种形势运送粮草的车辆必然会落在后面。希望您拨给我三万军兵,从小路切断他们的辎重粮草,您只需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不出兵与他们交战。这样,汉军前面没仗可打,后退又没路可回,野外又没有什么可以掠夺的,不到十天,韩信、张耳这两个将领的头颅就会送到您的面前,否则我们必定会被他们二人所擒获!”成安君陈余常常自称是仁义之师,不用欺诈诡计,故对李左军说:“韩信的士兵少而又疲惫不堪,对这样的军队还躲避而不进行攻击,那么各诸侯都会说我胆怯,便会轻视我来攻伐了。”

【原文】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1]。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2]。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3]。”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4]。”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5]。”信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6]。”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7]​‍‌‍​‍‌‍‌‍​‍​‍‌‍​‍‌‍​‍​‍‌‍​‍‌​‍​‍​‍‌‍​‍​‍​‍‌‍‌‍‌‍‌‍​‍‌‍​‍​​‍​‍​‍​‍​‍​‍​‍‌‍​‍‌‍​‍‌‍‌‍‌‍​。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8]。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9]。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10]。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11]。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12]

【注文】

[1]间视:暗中侦察。

[2]止舍:驻扎宿营;安顿休息。

[3]传发:即传达命令出发。  轻骑:轻装的骑兵。  赤帜:红色的旗子。  间道:偏僻的小路。  萆(bì)山:即抱犊山。在今河北省鹿泉市西八里。  诫:告诫,警告。  空壁:谓守兵尽出营垒。

[4]裨(pí)将:古代指副将。  会食:相聚进食。

[5]佯:假装。

[6]便地:形势便利之地。  阻险:险阻。

[7]陈:古同“阵”。

[8]平旦:清晨。

[9]疾战:力战,死战。

[10]殊死:犹决死,拼死。

[11]逐利:求取好处。

[12]夹击:犹夹攻。  泜(zhì)水:古水名。源出今河北省赞皇县西北黄沙岭,东北流经县北。再东北经元氏县南,折而东南,在宁晋县东南入滏(fǔ)阳河。

【译文】

韩信派人暗中侦察,得知陈余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非常高兴,于是便率兵径直向前进军。走到距井陉口还有三十里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半夜时分,韩信传达命令出发,挑选二千人为轻骑兵,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红旗,从偏僻的小路上萆山隐蔽起来,观察赵军的动静,然后韩信告诫他们说:“赵军发现我军败退逃走,必定会倾巢出动追逐我们,你们就趁机快速地冲进赵军的军营,拔去赵军的旗子,立即插上汉军的红旗。”又命令他的副将传送一些食品给士兵,说道:“今天攻破赵军后就会餐。”诸将们都不相信,只是假装应承说:“好吧。”韩信说:“赵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势扎下营寨,并且在没有见到我们大将的旗鼓时,是不肯出兵攻打我们的先锋部队的,他们担心我们遇到险阻的地方就撤回去。”韩信于是派了一万人为先行部队,开出营寨,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望见这阵势而大笑起来。天刚亮时,韩信树起大将的旗鼓,鼓乐声传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门迎击汉军,双方激战了许久。这时韩信与张耳装作丢弃鼓旗,逃到河边上的军营,河边上的部队敞开大门让他们进去,又与赵军进行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军旗与战鼓,追击韩信和张耳。韩信、张耳已经进入河边的阵地,全军都拼死作战,赵军一时不可取胜。这时韩信所派出的二千名骑兵一起等到赵军将士冲出争夺战利品时,便立即飞驰进入赵军的营垒,拔去所有赵军的旗子,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赵军已经没有办法抓到韩信等人,打算退回军营,但看到军营内全是汉军的红旗,都大惊失色,以为汉军已经都把赵王的将领擒获了。于是士兵们便大乱起来,纷纷逃跑,赵将极力斩杀那些逃走的士兵,但都无法禁止。于是汉兵进行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岸边杀了成安君,活捉了赵王赵歇。

井陉之战示意图

【原文】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1]?”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2]。”

【注文】

[1]山陵:山岳。  水泽:河湖沼泽。

[2]拊(fǔ)循:亦作“抚循”。安抚、抚慰。  士大夫:将佐;将士。  市人:市民;城市平民。  置之死地: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出自《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译文】

战斗结束,将领们都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询问韩信说:“兵法上曾经说:‘作战布阵时要右边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面靠水’。而今天将军命令我们背水布阵,还说‘等打败赵军后会餐’,我们当时心里都不服,可是竟然取胜了,这究竟是什么战术?”韩信说:“这种战术兵法上也是有的,只是你们没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而且我韩信率领的部队并不是平日训练有素的军队,这就像‘驱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作战’,这种形势非把他们置于危亡的境地,使他们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战;如果给他们留下生存的余地,他们都会逃走,那么还指望他们去和敌人作战吗!”诸将们都心悦诚服地说:“对呀!您的谋略确实不是我们所能及得上的。”

【原文】

信募生得广武君者予千金[1]。有缚致麾下者,信解其缚,东乡坐,师事之[2]。问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3]?”广武君辞谢曰:“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4]!”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5]。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今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东下井陉,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6]。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此将军之所长也[7]。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不得,攻之不拔,情见势屈,旷日持久,粮食单竭,燕既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8]。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此将军所短也[9]。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按甲休兵,镇抚赵民,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10]。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11]。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12]。”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13]。遣使报汉,且请以张耳王赵,汉王许之。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张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

【注文】

[1]生得:生获,活捉。

[2]缚:捆绑。

[3]仆:谦称“我”。

[4]败亡:失败灭亡。

[5]百里奚(生卒年不详):春秋时秦国的大夫。家贫流落于虞,曾为虞国大夫,晋献公时,晋灭虞时为晋所俘。后为晋献公女媵臣陪嫁至秦,从秦逃楚,又为楚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羊皮将其赎回,授以国政,故有“五羖大夫”之称。后与蹇叔、由余等共佐穆公创立霸业。  愚:愚蠢,愚昧。  虞:古国名。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古公亶父之子仲雍之后虞仲。国于夏虚,在今山西平陆北。

[6]涉:蹚水过河。  西河:古水名​‍‌‍​‍‌‍‌‍​‍​‍‌‍​‍‌‍​‍​‍‌‍​‍‌​‍​‍​‍‌‍​‍​‍​‍‌‍‌‍‌‍‌‍​‍‌‍​‍​​‍​‍​‍​‍​‍​‍​‍‌‍​‍‌‍​‍‌‍‌‍‌‍​。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自北而南流向的黄河南段。  终朝:早晨。

[7]威震天下:威名传于全国,震惊世上。出自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辍(chuò)耕释耒(lěi):辍,中止、停止;耒,古代称犁上的木把。停止耕作,放下农具。  褕(yú)衣甘食:褕,美好。穿漂亮的衣服,吃美味食品。  倾耳:侧着耳朵静听。

[8]顿:止宿;屯驻。  坚城:坚固的城池。  情见势屈: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屈,屈曲。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  旷日持久: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出自《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单竭:罄尽。单通“殚”。

[9]相持:双方对立、互不相让或妥协。  短:缺点。

[10]按甲休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出自《汉书·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  辩士:能言善辩之士,游说之士。  咫(zhǐ)尺:形容微小;不足道。  暴:显露;暴露。

[11]智者:有智谋或智慧的人。

[12]先声:事先宣扬。

[13]靡:同“糜”,糜烂。

【译文】

韩信以千金悬赏能活捉广武君李左车的人。不久有人将李左车绑到韩信的面前,韩信亲自为他解绑,让他面向东坐下,把他当作老师来敬奉。并问李左车说:“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国,向东征伐齐国,怎样做才能取得成功呢?”广武君推辞说:“我不过是一个败将亡国的俘虏,哪里有资格来谈论这种国家大事啊!”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居住在虞国而虞国就灭亡,在秦国而秦国却称霸,这并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愚昧,而到秦国就聪明了,是在于国君重不重用他,国君听不听他的计策。假如当时成安君陈余采纳了您的计谋,恐怕像我韩信这样的人也早已被生擒了。正是因为他不能采纳您的意见,所以韩信我才有机会向您请教。现在我诚心诚意地倾听您的计策,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于是说:“现在将军渡过黄河,俘虏了魏王,生擒夏说,东下井陉口,没用一个早晨就击败了赵军二十万人,杀了成安君。名扬四海,威势震动了天下,就连敌国的百姓都放下手中的农具停止了耕作,穿好吃饱,侧耳倾听,等待您进军的命令,这是将军您用兵的优势。然而您的部卒已经劳累不堪,实在难以再应战了。现在将军想要调动这些疲乏困倦的士兵,去驻扎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下面,结果是想打打不成,想攻也攻不破,实际军情被敌人发现,威势就会减弱,时间久了,粮食必然断绝。像燕国这样的小国都不肯屈服,那么齐国必定会固守边境,图谋自强。这样一来,燕、齐两国都与汉军对峙,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面,刘邦与项羽双方胜负也很难见分晓,这就是将军您用兵的短处了。善于用兵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攻打敌人的短处。”韩信说:“那我该怎么办呢?”广武君李左车回答说:“现在我为将军打算,不如按兵不动,修养士兵,镇守安抚赵国的民众,使百里之内,每天都有人来送牛和酒,以犒劳将士,向北移动部队,驻守在通往燕国的道路上,然后派遣能言善辩的人,带着将军的书信去往燕国,向燕国展示自己军队的长处,燕国一定不敢不服从。燕国顺从了,便可以向东兵临齐国的边境,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不知该如何为齐国想出对策了。这样的话,天下的大事就可以图谋成功了。用兵之道原本就有先造声势,然后再有实际行动,我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韩信说:“好极了。”于是采用了李左车的计策,立即派遣使者出使燕国,燕国听了使者的话便望风披靡,立即归降了​‍‌‍​‍‌‍‌‍​‍​‍‌‍​‍‌‍​‍​‍‌‍​‍‌​‍​‍​‍‌‍​‍​‍​‍‌‍‌‍‌‍‌‍​‍‌‍​‍​​‍​‍​‍​‍​‍​‍​‍‌‍​‍‌‍​‍‌‍‌‍‌‍​。韩信又派遣使者向汉王刘邦汇报,并且请求任命张耳为赵王,汉王刘邦也答应了。楚军曾多次出奇兵渡过黄河进攻赵国,张耳、韩信奔波往来,救助赵国,借机夺取原属赵国的城邑,然后又调动兵力去增援汉王。

【原文】

十一月,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1]。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2]。”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3]。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4]。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5]。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6]。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7]。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8]。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9]。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10]。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11]。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12]。”九江王曰:“请奉命[13]。”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14]

【注文】

[1]太宰:官名。也作大宰,简称宰。相传殷朝设置,为百官之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及诸国均设置,为执掌国政的主要大臣。

[2]斧质:即“斧锧”,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将人放在质(砧板)上,用斧砍斩。  市:街市。

[3]托国:谓以国事付托;受国事付托。

[4]版筑:两种筑土墙的工具。

[5]前锋:先锋;先头部队。

[6]垂拱:犹袖手。形容置身事外。

[7]盟约:结盟时订立誓约或条约;结盟时所订立的誓约或条约。

[8]成皋(gāo):古邑名。春秋时郑国的虎牢邑,后改名成皋。战国属韩。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西。西汉时置县。  深沟壁垒:犹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徼(jiào):边界。  乘塞:守卫边疆要塞​‍‌‍​‍‌‍‌‍​‍​‍‌‍​‍‌‍​‍​‍‌‍​‍‌​‍​‍​‍‌‍​‍​‍​‍‌‍‌‍‌‍‌‍​‍‌‍​‍​​‍​‍​‍​‍​‍​‍​‍‌‍​‍‌‍​‍‌‍‌‍‌‍​。

[9]恃:依赖,仗着。

[10]自危:自感处境危殆。

[11]万全:万无一失;绝对安全。  危亡:接近于灭亡的十分危急的局势。

[12]裂地:划分土地。

[13]奉命:接受使命;遵命。

[14]阴:暗中,暗地里。  许:同意,赞同。  畔(pàn):通“叛”。  泄:泄漏;泄露。

【译文】

汉高祖刘邦三年(前204年)十一月,汉军随何来到九江,九江太宰负责接待了他,三天过后,仍然没有见到九江王黥布。随何便对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见我,必定是他认为楚国强大,而汉国弱小的缘故,这也正是我此次出使楚国的原因。假如能让我见到大王谈谈我的想法,如果说得有道理,大王一定会想继续听下去;假如说得不合情理,就把我们二十人押解到九江街市斩首示众,这足以证明大王背离汉国而亲近楚国。”太宰便把随何的这番话告诉了九江王,九江王黥布于是召见了随何。随何说:“汉王派遣我敬呈书信给大王您,私下奇怪大王与楚王项羽为何那样亲近?”九江王说:“我是面朝北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随何说:“大王您与项王都位列诸侯,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却面北向他称臣,这必定是因为楚国的强大,可以作为九江国的靠山了。项王讨伐齐国,亲自背负修筑城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冲锋在先。大王您本应动员九江所有的兵力,亲自率领为楚军打先锋,如今却仅调拨四千人支援楚军作战。面北而称臣侍奉他人,难道就该是这样的吗?汉王率军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未来得及离开齐地回师。大王本该率领九江的所有兵力渡过淮水,日夜奋战,夺回彭城。可大王拥有数万人,却没有一个人渡过淮河,而是袖手旁观。难道将江山社稷托付给别人,应该这样做吗?大王像您这样借依附楚的空名,而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我私下认为大王这样做不可取。然而大王还是不肯背弃楚国,是因为您认为汉国软弱罢了。楚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在天下人面前却背上了不义的罪名,这是因为他们既背弃盟约又杀了义帝的缘故。而汉王兵力虽弱,却联合诸侯,率军回守成皋、荥阳,运来蜀、汉中的粮食,深挖壕沟,坚固营垒,分兵坚守边防要塞。楚军深入敌国八九百里作战,老弱残兵需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而汉军只要坚守不动,楚军想进攻则不能攻,想退又不能脱身,所以说楚兵的强大是不值得依靠的。假如楚军战胜了汉军,那么各诸侯就会个个自危而互相救援。因此,楚国的强盛,恰恰会招致天下的兵力都来与他抗衡。所以楚国的形势不如汉国,这是显而易见的。今天大王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和好,却要依托于行将灭亡的楚国,我私下对大王的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以能够消灭楚军,而认为大王只要发兵背叛楚国,项王必然会留下来,只要他滞留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了。我今天请求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定会封给大王土地,更不必说九江的土地也一定会归大王所有。”九江王黥布说:“我请求听从您的命令。”便暗中许诺随何叛楚归汉,但不敢泄露出去。

【原文】

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1]。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2]。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3]。”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九江,数月,龙且破九江军[4]。布欲引兵走汉,恐楚兵杀之,乃间行与何俱归汉。

【注文】

[1]舍:住宿。  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方:正在,正当。

[2]愕然:处于受惊或受惊者的状态。

[3]构:构成,造成。  疾走:急速奔向。  并力:合力;戮力。

[4]项声(生卒年不详):项羽的部将​‍‌‍​‍‌‍‌‍​‍​‍‌‍​‍‌‍​‍​‍‌‍​‍‌​‍​‍​‍‌‍​‍​‍​‍‌‍‌‍‌‍‌‍​‍‌‍​‍​​‍​‍​‍​‍​‍​‍​‍‌‍​‍‌‍​‍‌‍‌‍‌‍​。曾与彭越战于下邳。  龙且(?—前203年):初为楚国的司马。曾与田荣破秦军于东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率楚军二十万救齐,为韩信所败,自杀而死。

【译文】

这时楚国的使者也在九江王的都城,住在客舍里,正加紧催促九江王黥布出兵救楚。随何径直进入客舍,坐在楚国使者的上方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附汉国,楚国为什么让他发兵呢?”黥布听了大吃一惊。楚国使者起身准备离开,随何趁机劝黥布说:“事情已到此,可以将楚国的使者杀掉,不要让他回去,现在要速和汉王联系与汉军合力作战。”黥布说:“就按您说的去做。”于是杀掉了楚国的使者,同时起兵进攻楚国。楚国派项声、龙且领兵攻打九江,历时几个月的激战,龙且打败了九江的军队。黥布想率领他的部队逃往汉国,担心楚兵会追杀他,便与随何抄小路,一起逃回了汉国。

【原文】

十二月,九江王至汉。汉王方踞床洗足,召布入见[1]。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及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皆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2]。于是乃使人入九江。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尽杀布妻子。布使者颇得故人幸臣,将众数千人归汉[3]。汉益九江王兵,与俱屯成皋[4]

【注文】

[1]踞(jù)床:伸开腿坐在床上。古人以踞坐为非礼之举。

[2]帐御:帷帐衣服等。泛指室内陈设及诸日用品。  从官:属官。  大喜过望:指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出自《史记·黥布传》:“出就舍,帐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3]故人:旧交;老友。  幸臣:得宠的臣子。

[4]屯:驻军防守。

【译文】

汉高祖刘邦三年(前204年)十二月,九江王黥布到了汉军驻地。汉王刘邦正踞坐在床上洗脚,召黥布入室接见他。黥布愤怒极了,非常后悔来投靠汉王,想要自杀。但等回到馆舍,看到为自己准备的帷帐、饮食、侍从官都与汉王的待遇一样,黥布又喜出望外。于是派人到九江去联络。楚王已经派项伯收编了九江的军队,将黥布的妻子儿女都杀了。黥布的使者找到一些黥布的老友、宠臣,召集几千士兵归附汉王。汉王又增拨兵力给黥布,与他的部队一起屯驻在成皋。

【原文】

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1]。汉王与郦食其谋桡楚权[2]。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3]。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无立锥之地[4]。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5]。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6]。”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7]。”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8]。”具以郦生语告良,曰:“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对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9]。昔汤、武封桀、纣之后者,度能制其死生之命也[10]。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其不可一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11]​‍‌‍​‍‌‍‌‍​‍​‍‌‍​‍‌‍​‍​‍‌‍​‍‌​‍​‍​‍‌‍​‍​‍​‍‌‍‌‍‌‍‌‍​‍‌‍​‍​​‍​‍​‍​‍​‍​‍​‍‌‍​‍‌‍​‍‌‍‌‍‌‍​。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也。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12]。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也。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载干戈,示天下不复用兵[13]。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也。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为[14]。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也。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15]。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也。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16]。今复立六国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七也。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也。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17]

【注文】

[1]侵夺:侵占,抢夺。  乏食:食用不足。

[2]桡(náo):古同“挠”,削弱、扰乱、搅扰。

[3]昔:以前,从前。  杞(qǐ):国名。商代的方国,始见于殷墟卜辞,称“杞侯”。商末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杞县。周武王灭商后,封夏禹后裔东楼公于此地,称雍丘,仍为侯国。春秋时杞成公迁于缘陵(今山东昌乐东南)。杞文公时迁至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公元前445年为楚国所灭。  纣:即商纣王帝辛(?—前1066年),商朝末代国王,历史上的著名暴君。他才力过人而刚愎(bì)自用,沉湎酒色,荒淫暴虐。对人民残酷剥削,刑罚苛重,作炮烙之刑,杀鄂侯、九侯和大臣比干,连续发动对东夷的战争,引起民众与各诸侯的反抗。周武王乘机联合西南各族举兵攻商,在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纣大败,逃奔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宋:国名。子姓。开国君主为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周成王时,周公平定武庚和管、蔡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一带分封给微子启,号宋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市南),有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各一小部。春秋时,宋襄公欲称霸未成,国势渐衰。战国初,因受韩、魏的进逼,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至王偃,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公元前286年为齐所灭,齐与楚、魏三分其地。

[4]立锥之地: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出自《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史记·留侯世家》:“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5]六国: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  戴:敬奉,尊奉。  乡风慕义:乡通“向”。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6]敛(liǎn)衽(rèn):亦作“敛袵”。整饬衣襟,表示恭敬。

[7]趣:赶快;从速​‍‌‍​‍‌‍‌‍​‍​‍‌‍​‍‌‍​‍​‍‌‍​‍‌​‍​‍​‍‌‍​‍​‍​‍‌‍‌‍‌‍‌‍​‍‌‍​‍​​‍​‍​‍​‍​‍​‍​‍‌‍​‍‌‍​‍‌‍‌‍‌‍​。

[8]子房:张良的字为子房。

[9]箸(zhù):筷子。  筹:谋划。

[10]死生:死亡和生存。

[11]商容(生卒年不详):商末贤人。原为商典乐之官,知礼容,故名商容。得百姓之爱,纣废而不用,隐于太行山中。武王灭商后,于其闾建立表木,以彰其贤。  闾(lǘ):里巷的大门。  释:释放;赦免。  箕子(生卒年不详):又称箕伯、箕仁。商纣之诸父,一说为庶兄。名胥余。任太师。见纣王淫乱暴虐,屡谏不听。人劝其去,他以“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披发装疯为奴。周武王破商后,被释。武王曾访问之,他说以“天地之大法”。  比干(生卒年不详):又称王子比干、干叔。商纣之诸父。任少师。纣淫乱暴虐,微子启、箕子屡谏不听。后微子启逃亡,箕子装疯为奴,他再直言谏纣,被杀剖心。周武王灭商,封其墓。

[12]巨桥:即巨(钜)桥仓。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北。  鹿台:殷纣王所筑,广三里,高千尺。在今河南淇县。

[13]偃(yǎn)革:即停止战争。  轩: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出自《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14]华山:山名。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  阳:山的南面。  无为:不要,不用。

[15]桃林:又称桃原。约当今河南省灵宝市以西、陕西省潼关县以东地区。  阴:泛指北面。  输积:谓输送聚积的物资。

[16]游士:指战国时的说客。

[17]吐哺:吐出口中的食物。  竖儒:对儒生的鄙称。

【译文】

楚军多次袭击汉军运粮的通道侵夺军粮,使得汉军粮食缺乏。汉王于是与郦食其谋划要削弱楚军的力量。郦食其说:“从前商汤攻打夏桀,将夏桀的后代封在杞国这个地方;周武王讨伐商纣,将商纣的后裔封在宋。如今秦朝丧失道德,背弃仁义,侵伐各诸侯,毁灭他们的社稷,使各诸侯们没有立锥之地。陛下如果真能恢复六国后人的王位,那么他们的君臣、百姓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仰慕陛下的风范,会甘心情愿做您的臣民​‍‌‍​‍‌‍‌‍​‍​‍‌‍​‍‌‍​‍​‍‌‍​‍‌​‍​‍​‍‌‍​‍​‍​‍‌‍‌‍‌‍‌‍​‍‌‍​‍​​‍​‍​‍​‍​‍​‍​‍‌‍​‍‌‍​‍‌‍‌‍‌‍​。如果您的恩德道义已经施行,陛下即可以面南而称霸天下,楚王也一定会整理衣襟,恭敬地朝拜您。”汉王说:“好极了。赶快去刻制玺印,先生就可以带着它到六国去,封他们的后人。”郦食其还没出行,张良从外面回来拜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你过来,宾客中有人为我策划削弱楚军力量的办法。”他便把郦食其说的话全都告诉了张良,问:“你看怎么样?”张良说:“是什么人为陛下策划这样的计谋呢?大王如果听这样的话,统一天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我请求借用大王面前的筷子,为您筹划一下天下的形势。从前商汤、周武王封立夏桀、商纣王的后裔,是因为估计到能够控制住夏桀、商纣王后代的生死大权。现在陛下您能控制住项籍灭亡的命运吗?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进入殷商之地后,在里门表彰商纣王时的贤人商容的德行,又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修理比干的坟墓。今天陛下能做到吗?这是第二个原因。周武王将巨桥仓库的粮食和鹿台的钱,散发出去,赈济贫穷的百姓。今天陛下您能做到吗?这是第三个原因。殷商被平定之后,周武王将战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置过来,向天下昭示不再打仗了,如今陛下能做到吗?这是第四个原因。武王将战马放养在华山的南坡上,表示以后不再使用,现在陛下能做到吗?这是第五个原因。武王还将牛群放到桃林以北的地区,以示不需要它们再运输军需物资,囤积粮草,现在陛下能做到吗?这是第六个原因。那些天下的游士,离开自己的亲戚,抛弃自己祖先的坟墓,离开旧交老友,跟随大王四处奔波,他们只想得到日思夜想的一小块封地。现在如果再恢复六国后人的王位,天下游士都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国君,与他们的亲人团聚,返归旧交老友,守候祖先的坟墓,那么陛下谁还会追随您夺取天下呢?这是第七个原因。况且目前楚国最为强大,被复立的六国一定会被削弱而附属于楚国,到那时,陛下还怎么能让他们臣服于汉呢?这是第八个原因。假如大王采用了那位宾客的计谋,陛下统一天下的大事不就完了吗!”汉王听了这番话后饭也不吃了,还把口中的食物吐了出来,骂道:“这个书呆子,几乎坏了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立即销毁那些王印。

【原文】

荀悦论曰: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1]。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2]。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术不同也[3]

【注文】

[1]荀悦(前148—前209年):东汉史学家、政论家。字仲豫。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荀彧堂兄。家贫,少好学,博闻强记,善《春秋》。疾宦官专权,终灵帝之世,隐居不仕。曹操掌权,为黄门侍郎,迁秘书监、侍中。献帝以《汉书》繁重难懂,命他仿照《左传》体裁,撰成《汉纪》三十篇。时人称其著“辞约事详”。另著《申鉴》五篇。提出为政应清除乱俗、坏法、越轨、败制四患,倡导农桑、审察好恶、宣扬文教、创立武备、明于赏罚五政。抨击谶纬神学,反对土地兼并。

[2]心志:志气;心意。

[3]殊:不同。

【译文】

荀悦评论说:确定胜负的策略方法,主要有三项要素:一为形,二为势,三为情。所说的形,就是大体得与失的趋势;所说的势,就是时机,是指随时把握进与退的形势;所说的情,是指人的心志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所以采用的策略相同,遇到的事情相同,而取得的功效却不同,就是因为这三个方法运用得不同决定的。

【原文】

初,张耳、陈余说陈涉以复六国,自为树党,郦生亦说汉王[1]。所以说者同而得失异者,陈涉之起,天下皆欲亡秦,而楚、汉之分未有所定,今天下未必欲亡项也。故立六国,于陈涉所谓多己之党而益秦之敌也。且陈涉未能专天下之地也,所谓取非其有以与于人,行虚惠而获实福也[2]。立六国,于汉王所谓割己之有而以资敌,设虚名而受实祸也[3]。此同事而异形者也[4]

【注文】

[1]陈涉:即陈胜,字涉。  树党:建立私党。

[2]实福:实际的幸福。

[3]虚名:没有实际内容或与实际内容不合的名称、名义等。

[4]异形:不同于一般类型,表现多种不同类型。

【译文】

当初,张耳、陈余劝说陈涉恢复六国诸侯的王位,来为自己树立党羽,郦食其也用同样的道理劝说汉王​‍‌‍​‍‌‍‌‍​‍​‍‌‍​‍‌‍​‍​‍‌‍​‍‌​‍​‍​‍‌‍​‍​‍​‍‌‍‌‍‌‍‌‍​‍‌‍​‍​​‍​‍​‍​‍​‍​‍​‍‌‍​‍‌‍​‍‌‍‌‍‌‍​。所劝说的内容相同,而得失却不相同,这是因为陈涉起兵时,天下的人都想要灭亡秦,而楚、汉的纷争还没成为定局,当今天下的人未必都想要灭亡项羽。所以封立六国的后裔,对陈涉来说给自己增添了党羽,而给秦朝增添了更多的敌人。况且在那时陈涉还没能独占天下的土地,这样做就是拿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施行空虚的恩惠而获得实际的利益。封立六国的后代,对于汉王来说,却是分割自己已有的土地去资助敌人,得到仁义的虚名而实际受祸害。这就是虽然面临相同的事情,而得与失的趋向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原文】

及宋义待秦、赵之毙,与昔卞庄刺虎同说者也[1]。施之战国之时,邻国相攻,无临时之急则可也[2]。战国之立,其日久矣,一战胜败,未必以存亡也。其势非能急于亡敌国也,进乘利,退自保,故累力待时,承敌之毙,其势然也[3]。今楚、赵所起,其与秦势不并立,安危之机,呼吸成变,进则定功,退则受祸[4]。此同事而异势者也。

【注文】

[1]宋义(?—前207年):秦末人。战国末年曾为楚令尹。秦末农民起义后,随项梁起兵,曾劝梁戒骄惰,梁不听,卒至兵败身死。秦二世时,被义帝任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率项羽、范增等举兵救赵。至安阳(今属河南)饮酒高会,留四十六日不进,欲坐观秦、赵相争,从中渔利。不久被项羽斩于军中。  卞庄(生卒年不详):即卞庄子,一作管庄子、辨庄子。春秋时鲁国卞邑(今山东泗水东)人。大夫。好勇。善事母。母在时三战三北。母死后三年,鲁起兵出征,他连获三甲首,奔敌杀七十人而死。传说他有刺双虎的故事。

[2]战国:时代名。因当时秦、齐、燕、楚、韩、赵、魏七个诸侯大国称雄争霸,连年战争,故称为“战国”。西汉末刘向编《战国策》始作为时代名称。战国下限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止。其起始年代有多种说法:1.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作周元王元年(前475年);2.司马光《资治通鉴》作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3.吕祖谦《大事记》作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4.林春溥《战国纪年》和黄式三《周季编略》作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

[3]乘利:凭借着有利的形势。

[4]势不并立:敌对双方矛盾尖锐,其势不能并存。也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译文】

这与宋义先让秦、赵两国之间相互争斗,准备等两败俱伤时再出兵攻击秦,宋义却最终被项羽杀了;卞庄子刺杀老虎,有人劝他等待两虎相斗两败俱伤时再去刺虎,卞庄子最后果然获得两个虎,是用类似的说法。如果将其用到战国时,邻国相互进攻,没有临时情势的变化和危急的发生,还是可行的。因为战国时诸侯国争立的情况,时间已经久远,一次战争的胜与败,未必就关系到生存灭亡。其形势的变化不能决定一个国家急于使敌国灭亡,在形势有利时就乘机进攻,无利时便后退自保,故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趁敌人疲惫不堪时,再去进攻他,这是势所必然。但现在楚、赵两国起兵反秦,楚、赵与秦势不两立,安危可以在呼吸的瞬间发生变化,进攻就可以获得成功,后退则会遭受灾祸。这便是面临相同的事情,随形势与时机不同而灵活应对的例子。

【原文】

伐赵之役,韩信军于泜水之上,而赵不能败。彭城之难,汉王战于睢水之上,士卒皆赴入睢水,而楚兵大胜。何则?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出死之计;韩信军孤在水上,士卒必死,无有二心,此信之所以胜也[1]。汉王深入敌国,置酒高会,士卒逸豫,战心不固;楚以强大之威而丧其国都,士卒皆有愤激之气,救败赴亡之急,以决一旦之命,此汉之所以败也[2]。且韩信选精兵以守,而赵以内顾之士攻之。项羽选精兵以攻,而汉以怠惰之卒应之[3]。此同事而异情者也。

【注文】

[1]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内顾:指对家事、国事或其他内部事务的顾念​‍‌‍​‍‌‍‌‍​‍​‍‌‍​‍‌‍​‍​‍‌‍​‍‌​‍​‍​‍‌‍​‍​‍​‍‌‍‌‍‌‍‌‍​‍‌‍​‍​​‍​‍​‍​‍​‍​‍​‍‌‍​‍‌‍​‍‌‍‌‍‌‍​。

[2]逸豫:闲适安乐。  愤激:愤怒激动。

[3]怠惰:懈怠,懒惰。

【译文】

汉军攻打赵国的那次战役,韩信率领军队到了泜水旁,而赵军没能将韩信打败。彭城战役,汉王也在睢水旁边作战,而士兵都被赶入睢水,楚兵却大获全胜。这是为什么?赵兵出国与汉军迎击作战,见到可以打赢就前进,知道难以取胜就后退,只顾及到自己生死存亡,毫无必死的打算;而韩信的军队孤立无援列阵在泜水旁,士兵背水一战,都有不进必死的决心,没有不战逃走的二心,这便是韩信之所以取胜的原因。汉王深入敌国,设置酒宴招待宾朋,士兵们安逸享乐,作战的心理不坚决;而楚军具有强大威势却丧失了自己的国都彭城,所以士兵们都义愤填膺,急于挽救失败的局面,以求一时就决出胜败的命运,这就是汉军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况且韩信是挑选精兵坚守泜水,而赵军却以瞻前顾后的士兵进攻他。项羽挑选精兵攻击,而汉王却以怠惰的士兵去应战。这就是事情相同而情势不同的例子。

【原文】

故曰: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设策之机也。

【译文】

所以说:权谋不能够预先设计的,事态的变化不能够事先谋划的。随着时机而转移,适应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这才是制定策略的关键。

【原文】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1]?”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眜、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2]。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3]。”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4]。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眜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5]。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

【注文】

[1]天下纷纷:指国内纷乱不定。

[2]骨鲠(gěng):耿直。  钟离眜(?—前201年):秦末东海朐(今江苏省连云港西南)人。楚汉战争中为楚军大将。后因陈平施反间计,遭猜疑。项羽死后,逃亡归至韩信,被刘邦缉捕。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欲擒韩信,韩信想斩之以自保,遂自杀。  周殷(生卒年不详):秦末人。楚汉战争中,任楚大司马。公元前206年,被英布诱降叛楚,与汉军合击项羽于垓(gāi)下(今安徽灵璧南)。

[3]意忌:疑忌。  举兵:出兵;起兵。

[4]恣(zì):放纵,无拘束。  出入:支出与收入。

[5]纵:放纵;随心所欲,不受约束,不加检点。  宣言:扬言。谓故意散布某种言论。

【译文】

汉王刘邦对陈平说:“天下纷纷扰扰,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陈平回答说:“项王身边耿直的臣子,如亚父范增、钟离眜、龙且、周殷等等,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如果能拿出数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军的君臣关系,使他们相互间猜疑不定。而项王的为人本来就多猜疑又相信谗言,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必定会相互残杀,汉王借机举兵进攻,楚军必败无疑。”汉王说:“好办法。”于是拿出四万斤黄金给陈平,让他任意去使用,不过问他使用的情况。陈平用大量的黄金,雇用间谍到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散布谣言说:“钟离眜等人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卓著,却得不到分封土地及称王的机会,所以他们想与汉王联合起来,将项氏灭掉,瓜分楚国的土地而称王。”项羽果然猜疑,不再相信钟离眜等人。

【原文】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1]。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3]

【注文】

[1]请和:求和。

[2]太牢:又称大牢。古代帝王祭祀时所用之牲。牢本为养牛羊之圈,因祭祀所用的牺牲为牛、羊、豕(shǐ,猪),故取其意为祭祀用牲名,有太牢、少(小)牢之分。用牲之法各说不一。据史料记载,天子、诸侯、卿大夫,用牛、羊、豕祭祀为大牢。诸侯、卿大夫祭宗庙用羊、豕为少牢。本文指丰盛的酒宴。

[3]请骸骨: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疽(jū):中医指一种毒疮。

【译文】

汉高祖刘邦三年(前204年)夏季四月,楚军在荥阳包围了汉王,形势很危急,汉王请求与项王讲和,将荥阳以西的土地划归于汉。亚父范增劝说项羽要急攻荥阳,为此汉王忧心忡忡。这时项羽派使者前往汉处,以探求虚实,陈平派人准备丰盛的宴席,令人端去招待楚国的使者,见了楚国的使者后,便装作很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随即将酒菜撤了下去,换上粗劣的饭菜给楚国的使者。楚国的使者回来后,便把这些情况全都向项王做了汇报。项王果然对亚父产生了怀疑。亚父想要加紧攻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不肯听取他的意见。亚父听说项王怀疑他,非常愤怒地说:“天下的大事已经成为定局,君王好自为之吧!请允许我告老回家!”就这样亚父离开项羽踏上回家的路,还没走到彭城,因背上的毒疮发作而死。

【原文】

五月,将军纪信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1]。”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2]。”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令韩王信与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3]。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因杀魏豹[4]

【注文】

[1]纪信(?—前204年):汉将。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王刘邦被楚军围于荥阳,形势危急。为掩护刘邦脱险,自请冒汉王名号,诈降诳楚,为项羽所杀。  诳(kuáng):欺骗,瞒哄。

[2]纛(dà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3]周苛(?—前204年):秦末泗水沛人。曾任泗水卒史。与从弟昌随刘邦起兵,从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楚汉战争中守荥阳,为项羽所俘。不降,被烹死。  枞(cōng)公(生卒年不详):刘邦的部将。曾与周苛、魏豹守荥阳,兵败被杀。

[4]历史典故“诳楚为王”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见《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汉高祖刘邦三年(前204年)五月,将军纪信对汉王说:“事情很紧急,我请求去迷惑楚军,大王您可以乘机逃出荥阳城。”随后陈平趁着黑夜将二千多名妇女驱赶到荥阳城的东门,楚军立刻从四面进行攻击。纪信于是乘着汉王的黄绸车驾,车衡左边的装饰物纛等一应俱全,驶到楚军前说:“城里的粮食都已经吃完了,汉王前来向楚军投降。”楚军都高呼万岁,跑到城东门观看。汉王趁机带领几十名骑兵从西门逃了出去。命令韩王韩信与周苛、魏豹、枞公继续留守荥阳。项羽见到纪信,就问:“汉王在哪里?”纪信回答说:“已经出了荥阳城。”项羽知道上了当,便把纪信烧死​‍‌‍​‍‌‍‌‍​‍​‍‌‍​‍‌‍​‍​‍‌‍​‍‌​‍​‍​‍‌‍​‍​‍​‍‌‍‌‍‌‍‌‍​‍‌‍​‍​​‍​‍​‍​‍​‍​‍​‍‌‍​‍‌‍​‍‌‍‌‍‌‍​。周苛、枞公两人商量说:“反国叛王,很难和我们一起守城。”于是杀了魏豹。

【原文】

汉王出荥阳至成皋,入关,收兵欲复东。辕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1]。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勿战,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息[2]。使韩信等得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3]。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之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4]。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5]

【注文】

[1]辕生(生卒年不详):又作袁生。汉高祖三年(前204年)七月,刘邦得韩信军复振,欲击项羽,急谏阻刘邦,高垒深堑勿战。刘邦从其计,派遣刘贾、卢绾入扰楚地,分散楚军的兵力。  相距:对峙。距通“拒”。  困: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

[2]深壁:深垒。

[3]安辑:安抚。

[4]宛:古邑名。春秋战国时楚邑。在今河南省南阳市。秦汉时置县。  叶: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西南旧县镇。春秋许国都。后属楚。战国秦昭王十五年(前292年)取叶后,名叶阳。秦置叶县。

[5]坚壁:加固壁垒。

【译文】

汉王逃出荥阳,到了成皋,进入函谷关,收集兵力准备再出兵东进。辕生劝汉王说:“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抗了好几年,汉军常常遭遇困境。希望大王能从武关出兵,项王一定会引兵向南,大王高垒深堑,不与楚军交战,使荥阳、成皋间的汉军得以休整。再派韩信去安抚河北赵地的军民,联合燕、齐两国,然后大王再重新奔赴荥阳。这样一来,楚军处处增加防备,兵力便分散了;汉军得到休整,再与楚军作战,楚军必定会被打败的。”汉王采纳了辕生的计谋,出兵到宛、叶地区之间,并与黥布一起沿途收集兵马,扩充实力。项羽听说汉王在宛,果然率兵南下。汉王坚守营壁,不和楚军交战。

【原文】

汉王之败彭城解而西也,彭越皆亡其所下城,独将其兵北居河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是月,彭越渡睢,与项声、薛公战下邳,破杀薛公[1]。羽乃使终公守成皋,而自东击彭越[2]。汉王引兵北击破终公,复军成皋。

【注文】

[1]薛公(生卒年不详):项羽的部将。曾与彭越战于下邳,兵败被杀。  下邳(pī):即下邳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江苏省睢宁县北古邳镇东三里。属东海郡。

[2]终公:项羽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译文】

汉王在彭城兵败时,士兵向西溃散,彭越也失去了攻下的所有城池,自己便独自率领部队驻扎在黄河沿岸上,常常作为汉军的游击部队往来袭击楚军,断绝楚军后方的粮食供应。当月,彭越率军渡过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于下邳,击败了楚军,诛杀了薛公​‍‌‍​‍‌‍‌‍​‍​‍‌‍​‍‌‍​‍​‍‌‍​‍‌​‍​‍​‍‌‍​‍​‍​‍‌‍‌‍‌‍‌‍​‍‌‍​‍​​‍​‍​‍​‍​‍​‍​‍‌‍​‍‌‍​‍‌‍‌‍‌‍​。项羽于是命令终公坚守成皋,而自己率领部队向东去攻打彭越。汉王引兵北进,击败了终公,再度率军驻扎在成皋。

【原文】

六月,羽已破走彭越,闻汉复军成皋,乃引兵西拔荥阳城,生得周苛。羽谓苛:“为我将,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1]。”周苛骂曰:“若不趋降汉,今为虏矣!若非汉王敌也。”羽烹周苛,并杀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宿小修武传舍[2]。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3]。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既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循行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诸将稍稍得出成皋从汉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4]

【注文】

[1]上将军:官名。战国时魏、秦、燕、齐国都设置,为督军征战的主帅,一说为前军之将。西汉也置,位极尊。省称上将。

[2]玉门:即成皋北门。  小修武:地名。修武,为古邑名。又称宁邑。战国时为魏地,即今河南获嘉县。秦置为修武县。县内有大、小修武,此为小修武。大修武在小修武西,位于今河南修武县界。

[3]印符:古时调兵的凭证。

[4]巩:县名。秦时设置。治所在今河南巩义西南。

【译文】

汉高祖刘邦三年(前204年)六月,项羽已经击败并赶走了彭越,听说汉军又重驻扎在成皋,便引兵向西攻下荥阳城,生擒了周苛。项羽对周苛说:“如果你投降成为我的将领,我将任命你为上将军,封三万户给你。”周苛骂道:“你如果不赶快投降汉王,今天就成了俘虏。你不是汉王的对手。”项羽便烹杀了周苛,也将枞公杀害,俘虏了韩王信,随即包围了成皋。汉王逃离成皋,独自与滕公同乘一辆车出成皋的玉门,向北渡过河,住在小修武的馆舍中。次日清晨,汉王自称是汉的使者,骑马进入赵军的营地。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在卧室内就夺走他们的印符,用指挥旗召集诸将领们,更换了众将们的职位。韩信、张耳起床后才知道汉王来了,非常吃惊。汉王夺了两人的军权,随即命令张耳巡行各地,坚守赵地。又封韩信为相国,要他收集赵国尚未征发的军队去攻击齐国。汉军的诸将领也渐渐地逃出成皋,去追随汉王。楚军攻占了成皋,准备率军向西进攻,汉军在巩县阻拦,使楚军不能西进。

【原文】

秋七月,汉王得韩信军,复大振。八月,引兵临河,南乡军小修武,欲复与楚战。郎中郑忠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1]。汉王听其计,使将军刘贾、卢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烧楚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而已[2]。楚兵击刘贾,贾辄坚壁不肯与战,而与彭越相保。

【注文】

[1]郑忠(生卒年不详):曾为汉郎中。汉高祖三年(前204年)七月,刘邦得韩信军复振,欲击项羽,急谏阻刘邦,高垒深堑勿战。刘邦从其计,派遣刘贾、卢绾入扰楚地,分散楚军的兵力​‍‌‍​‍‌‍‌‍​‍​‍‌‍​‍‌‍​‍​‍‌‍​‍‌​‍​‍​‍‌‍​‍​‍​‍‌‍‌‍‌‍‌‍​‍‌‍​‍​​‍​‍​‍​‍​‍​‍​‍‌‍​‍‌‍​‍‌‍‌‍‌‍​。  堑(qiàn):防御用的壕沟、护城河。

[2]刘贾(?—前196年):西汉泗水沛县人。高祖堂兄。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为将军,平定塞地,跟随刘邦袭击项羽。后率二万人渡白马津,入楚地,烧积聚,断辎重。避与楚军作战,与彭越相保。后渡淮水围寿春,招降楚军大司马周殷,与英布兵在垓下合击项羽。不久与太尉卢绾击杀临江王共尉。刘邦称帝后,立为荆王,王淮东。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击英布,兵败被杀。  卢绾(wǎn)(前256—约前193年):秦末泗水沛人。秦二世时,从刘邦起兵反秦入汉中,为将军。楚汉战争中,任太尉,甚得亲信,赏赐过于群臣,封长安侯。汉高祖刘邦五年(前202),因从击燕王臧荼,立为燕王。十二年,与反将陈豨暗通声气,高祖使樊哙击之。高祖死,遂将其众逃亡到匈奴,任其为东胡卢王。后死于匈奴。  白马津:黄河南岸渡口,与北岸黎阳津相对。因在白马城西北得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北。  积聚:指积累聚集起来的物资或钱财。

【译文】

汉高祖刘邦三年(前204年)秋季七月,汉王得到韩信的军队之后,士气大振。八月,带兵来到黄河岸边,向南在小修武驻扎下来,准备再次与楚军作战。郎中郑忠劝阻汉王,要他高筑营垒,深挖战壕,不要与楚军交战。汉王采纳了郑忠的意见,派遣将军刘贾、卢绾率领二万名士兵,骑兵数百人,渡过白马津,进入楚地,辅助彭越,将楚军积聚的粮草辎重烧毁,以破坏楚军的军备基础,使其不能再供给前方军队粮食。楚军进攻刘贾,刘贾始终坚守营垒不肯与楚军交战,与彭越相互支援。

【原文】

彭越攻徇梁地,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城[1]。九月,项王谓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即汉王欲挑战,慎勿与战,勿令得东而已[2]。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羽引兵东行,击陈留、外黄、睢阳等城,皆下之[3]

【注文】

[1]徇(xùn):攻占,夺取。  睢(suī)阳:县名。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商丘。西汉属梁国,文帝时为梁国国都。

[2]大司马:官名。相传为西周执政三官之一。春秋战国宋、楚、齐、邾(zhū)等国掌管军政的高级官员。常省称司马。楚汉战争时,项羽曾设置为武将名号。  曹咎(?—前203年):秦朝末年人。曾任蕲狱掾,与项梁有旧交。楚汉战争时,为楚大司马,封海春侯。公元前204年,项羽命其坚守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后在汉军挑战下,贸然出击,兵渡汜水,为汉军所袭,遂自杀。

[3]陈留:即陈留县。秦时设置,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镇,属砀郡。

【译文】

彭越攻占了原梁国的土地,夺取了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汉高祖刘邦三年(前204年)九月,项王对大司马曹咎说:“谨慎守住成皋,即使汉王想来挑战,你也要小心,千万不要与他交战,只要不让他东进就可以了。我在十五天内一定平定梁地,回来再和你会合。”项羽随即率军向东进军,攻击陈留、外黄、睢阳等城,全部收复了这些地区​‍‌‍​‍‌‍‌‍​‍​‍‌‍​‍‌‍​‍​‍‌‍​‍‌​‍​‍​‍‌‍​‍​‍​‍‌‍‌‍‌‍‌‍​‍‌‍​‍​​‍​‍​‍​‍​‍​‍​‍‌‍​‍‌‍​‍‌‍‌‍‌‍​。

【原文】

汉王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距楚[1]。郦生曰:“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2]。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3]。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4]。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5]。”王从之,乃复谋取敖仓。

【注文】

[1]洛:此处指洛阳。

[2]王事:指征伐、会盟、朝聘等王朝大事。

[3]适卒:指有罪而谪戍的兵卒。

[4]两雄:两个强有力者。  释耒(lěi):放下农具。谓停止耕作。  工女:指从事纺织的妇女。  下机:离开织机。

[5]杜:堵塞。  太行之道:即太行山的通道。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东北至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黄河沿岸。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达2000米。西缓东陡,受河流切割,多横谷(陉),穿越太行山脉的主要有八条陉道:第一轵(zhǐ)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西北),第五井陉(在今河北井陉县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东南),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西北),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西北)。此八陉一向为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之间的交通要隘,又为兵家必争之地。  飞狐之口:即飞狐口。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南恒山峡谷口之北口。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的咽喉。

【译文】

汉王想要放弃成皋以东的土地,驻扎在巩县、洛阳以抵抗楚军。郦食其说:“我听说懂得天之为天者,王者的事业才能成功。治理天下的国君以百姓为天,而百姓以粮食为天。敖仓,这个地方作为天下粮食的转运站已经很久了,我听说那里储藏的粮食非常多。楚人攻取了荥阳,不坚守敖仓,却引兵东去,只命令些因犯罪被罚充军的士兵守成皋,这真是上天在帮助汉军啊。现在楚军容易攻取而汉军反倒退却,自己放弃了有利的时机,臣私下里认为这是不对的。况且两雄不能并存,楚、汉长久以来相持不下,使得海内动荡不安,农夫放下手中的农具停止了耕作,妇女走下织布机不再织布,天下百姓的心不能安定下来。我希望大王赶快再度进兵,收取荥阳,占据敖仓的粮食,抢占成皋之险,堵塞太行的通道,断绝飞狐隘道,坚守白马津渡口,向诸侯们显示大王已据有的地形及军事优势,这样一来,天下的人便知道自己该归附谁了。”汉王听取了郦食其的建议,再度计划谋取敖仓。

【原文】

食其又说王曰:“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诸田宗强,负海、岱,阻河、济,南近于楚,人多变诈[1]。足下虽遣数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籓[2]。”上曰:“善。”

【注文】

[1]岱(dài):中国泰山的别称。亦称“岱宗”“岱岳”。  济:即济水。又称泲(jǐ)水,又作溪水、兖水。古为“四渎”之一。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河北部分今仍名济水,源出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唯其下游入黄河处历代屡有变迁;河南部分原系黄河所分支流,其分流处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北,东流经原阳、封丘等县,至今山东省定陶县西,折东北入巨野泽,又自泽北出经今梁山县东,折东北经今平阴、长清、齐河、历城、邹平、博兴等县区,而入于海,经历代屡次变迁,故道或堙(yīn),或为他河所夺。

[2]明诏(zhāo):英明的诏示。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籓(fān):古同“藩”,王侯的封国​‍‌‍​‍‌‍‌‍​‍​‍‌‍​‍‌‍​‍​‍‌‍​‍‌​‍​‍​‍‌‍​‍​‍​‍‌‍‌‍‌‍‌‍​‍‌‍​‍​​‍​‍​‍​‍​‍​‍​‍‌‍​‍‌‍​‍‌‍‌‍‌‍​。

【译文】

郦食其又劝汉王说:“现今燕、赵已经平定,唯有齐国还没攻下,齐的那些田氏宗族势力强大,依靠大海、泰山,以黄河、济水为屏障,南面临近于楚,那里的人多善变狡诈。您就是派遣数万军队去征伐,也不可能在数月或一年的时间内把它攻下来。我请求带着大王的诏令,前去游说齐王,使他归汉,而成为汉东边的籓属。”汉王说:“太好了。”

【原文】

乃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天下何所归?”郦生曰:“归汉。”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1]。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事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2]。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破北魏,出井陉,诛成安君,此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3]。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飞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可得而保也;不然,危亡可立而待也。”先是,齐闻韩信且东兵,使华无伤、田解将重兵屯历下以距汉[4]。及纳郦生之言,遣使与汉平,乃罢历下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为乐。韩信引兵东,未度平原,闻郦食其已说下齐,欲止[5]。辩士蒯彻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6]。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以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7]。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遂渡河。

【注文】

[1]赂:赠送的财物,亦泛指财物。

[2]豪英:指豪杰英雄。  贤才:亦作“贤材”。才智出众的人。

[3]涉:步行过水。

[4]华无伤(生卒年不详):齐国的将领。汉高祖三年(前204年),率兵屯历下,防备汉军。不久兵败被俘。  田解(生卒年不详):齐国的将领。曾与华无伤率兵屯历下,防备汉军。不久失败。  重兵:指力量雄厚的军队。  历下:古邑名。春秋、战国时的齐邑。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因南对历山,城在山下,故名。  纵酒:酗酒,任意狂饮。

[5]平原:即平原津。黄河下游重要渡口。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6]蒯(kuǎi)彻(生卒年不详):即蒯通。秦末范阳(治所在今河北定兴南固城镇)人。陈胜、吴广起义后,武臣奉命率兵攻略赵地,兵至范阳时,他说范阳令徐公以城降武臣。之后,赵地三十余城不战而降。楚汉战争中,闻郦食其说齐归汉,又劝说韩信以武力攻取齐地,致使郦食其被烹。后鼓动韩信叛汉自立,信不听。汉惠帝时,为丞相曹参宾客。

[7]伏轼: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

【译文】

汉王于是派郦食其去劝齐王说:“大王您知道天下将归由谁来统一吗?”齐王回答说:“不知道。天下将归谁统一呢?”郦食其说:“归向汉王。”齐王说:“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郦食其说:“是因汉王最先攻入咸阳,项王背弃了当初的盟约,让汉王到了汉中。项王迁徙并杀害了义帝。汉王闻讯后,便发动蜀、汉的兵力攻打三秦,东出函谷关,责问义帝的下落。同时收集天下的士卒,封立诸侯的后裔,凡是降服的城邑,汉王就把它们封给有功的将领为侯王,得到馈赠的东西都把它分给士兵,有利益时与天下人同享,所以豪英贤才都愿意为他效劳。项王身背违背盟约的罪名,还有杀死义帝的负义行为;而且对别人的功劳并不记在心里,对别人的过失却时刻记在心上;将士打胜仗也得不到奖赏,夺取了城邑也得不到赐封;不是项氏的人就得不到项王的信任,因此天下人都背叛了他,有贤才的人怨恨他,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所以统一天下的大事归属于汉王,这即使坐在那里也可以推测出来的。汉王发兵蜀、汉,平定三秦,涉过黄河,击败了北魏,出兵井陉,诛杀成安君陈余,这不是靠人的力量能做到的,而是上天所赐的洪福。现在汉王已经占有敖仓的粮食,扼守成皋的险要,固守白马津渡,阻塞太行之道,断绝了飞狐隘口,天下的形势是后归顺者就会先灭亡。大王应率先臣服于汉王,齐国便可以保全;不然的话,齐国危亡的时刻很快就会到来!”在这之前,齐国听说韩信将要率军东进,便派华无伤、田解率重兵屯驻在历下城,用以抵御汉军。等到齐王听取了郦食其的建议后,就派使者与汉王讲和后,齐王便撤去历下城的防守战备,与郦食其整日饮酒作乐。此时韩信正引兵东来进击齐国,还没从平原渡口渡过黄河,就听说郦食其已说服齐国归降了,准备停止前进。辩士蒯彻劝说韩信道:“将军受汉王的诏命攻打齐国,而汉王单独派使者去劝说齐国投降。难道又接到诏令让您停止进攻了吗?您为什么不继续进军呢?况且郦食其只是一个说客,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您统率着数万大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攻下赵国的五十多座城邑。您作为汉军的大将数年,反不如一个迂腐的儒生功劳大了!”于是韩信接纳了蒯彻的意见,随即率军渡过了黄河。

【原文】

四年冬十月,信袭破齐历下军,遂至临淄。齐王以郦生为卖己,乃烹之。引兵东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1]。田横走博阳,守相田光走城阳,将军田既军于胶东[2]

【注文】

[1]高密:古邑名。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省高密市西南。秦时设置为县。

[2]守相:郡守和诸侯王之相。  田光(?—前227年):战国时燕国人。处士。为人深谋远虑。因鞠武推荐,得与燕太子丹交往。他荐卫人荆轲给太子丹,谋刺秦王政。为表明不泄露谋刺秦王事,并激励荆轲,当即自刎而死。  田既(生卒年不详):齐将。韩信袭破临淄,逃亡于胶东。不久被俘。

【译文】

汉高祖刘邦四年(前203年)冬季十月,韩信攻破了齐国历下城的守军,随后又率军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田广认为自己被郦食其出卖了,便将他煮杀了。然后领兵向东逃至高密,并派使者到楚国去求救。田横逃奔到博阳,守相田光逃到城阳,将军田既率军驻扎在胶东。

【原文】

楚大司马咎守成皋,汉数挑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数日,咎怒,渡兵汜水[1]。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咎及司马欣皆自刭汜水上[2]。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3]

【注文】

[1]汜(sì)水:古水名。源于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东流经荥阳市汜水镇西,北注入黄河。

[2]自刭(jǐng):用刀自割其颈;自杀。刭,脖子。

[3]广武:城名。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在敖仓西,有东西二城,相距二百余步,中隔广武涧。东广武项羽所筑,西广武刘邦所筑​‍‌‍​‍‌‍‌‍​‍​‍‌‍​‍‌‍​‍​‍‌‍​‍‌​‍​‍​‍‌‍​‍​‍​‍‌‍‌‍‌‍‌‍​‍‌‍​‍​​‍​‍​‍​‍​‍​‍​‍‌‍​‍‌‍​‍‌‍‌‍‌‍​。

【译文】

楚国的大司马曹咎奉命留守在成皋,汉军数次进行挑战,楚军坚守不出兵应战。汉军于是派人前去轮番辱骂曹咎,接连数日,曹咎被激怒,率军横渡汜水。楚国的士兵刚渡过一半,汉军便对楚军发起攻击,大败楚军,获得楚国的全部金银玉器和财物。曹咎和司马欣都在汜水河上自杀身亡。汉王于是率军渡过黄河,再次攻取成皋,驻扎在广武,取用敖仓的粮食作军粮。

【原文】

项羽下梁地十余城,闻成皋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眜于荥阳东,闻羽至,尽走险阻[1]。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数月。楚军食少,项王患之,乃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2]。”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3]。”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注文】

[1]险阻:险要阻塞之地。

[2]俎(zǔ):割肉或菜时垫在下面的砧(zhēn)板。

[3]若:你,汝。  而: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  幸:希望。  羹(gēng):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

【译文】

项羽攻下了梁地十余座城后,听说成皋又被汉王攻破,就率军立即返回。这时汉军正在荥阳东围攻钟离眜,听说项羽率军又回来了,全都撤到险要的地方。项羽也将军队驻扎在广武,与汉军相持了数月。楚军的粮食越来越缺乏,项王感到忧虑,便架设一个砧板,把高祖的父亲放在上面,告诉汉王说:“今天你不赶快投降,我就烹杀你的父亲。”汉王说:“我和你曾一起作为臣子面向北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盟约结为兄弟,所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烹杀你的父亲,希望你分给我一杯羹喝。”项王听了大怒,想把太公杀了。项伯说:“天下的事还不可预料,况且争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及家的,即使杀了他的父亲也没好处,只是增加祸害罢了!”项羽听了项伯的话,没有杀刘邦的父亲。

【原文】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1]。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2]。”项王三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辄射杀之[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4]。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5]。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

【注文】

[1]匈匈:讻讻。动乱;纷扰。

[2]谢:推辞。

[3]楼烦(生卒年不详):汉军善于骑射者。与楚军作战,每射必中。会项羽自挑战,甚恐,箭不敢发,走还入壁。

[4]被(pī)甲:身穿铠甲。  持戟(jǐ):即执戟。秦汉时的宫廷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持戟,故名。

[5]瞋(chēn)目叱之:睁大眼睛大声责骂他。

【译文】

项王对汉王说:“天下忧攘不安了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争持不下罢了。我愿意和你汉王挑战,决一雌雄,不要让天下的老百姓白白地受苦!”汉王笑着谢绝说:“我宁可与你斗智,不与你斗力。”项王三次命令壮士出阵挑战,但都被汉军中能骑善射的楼烦射杀了。项王因此大怒,便自己被甲持戟上阵挑战。楼烦想要射杀他,项王瞪着大眼愤怒地厉声呵斥,使楼烦双眼不敢正视项羽,手中的箭不敢发出,遂进入军营,不敢再出来​‍‌‍​‍‌‍‌‍​‍​‍‌‍​‍‌‍​‍​‍‌‍​‍‌​‍​‍​‍‌‍​‍​‍​‍‌‍‌‍‌‍‌‍​‍‌‍​‍​​‍​‍​‍​‍​‍​‍​‍‌‍​‍‌‍​‍‌‍‌‍‌‍​。汉王派人暗中探听那个挑战者是谁,才知道原来是项王本人。汉王大吃一惊。

【原文】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1]。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羽曰:“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矫杀卿子冠军,罪二[2]。救赵不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3]。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罪四[4]。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罪六。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罪七。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与,罪八。使人阴杀义帝江南,罪九。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5]。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公,何苦乃与公挑战[6]!”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7]。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8]。”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汉王出行军,疾甚,因驰入成皋。

【注文】

[1]广武间:即广武涧。为广武山上有一条由南向东北的巨壑。

[2]矫杀:即假托君命以杀人。  卿子冠军:即宋义。

[3]擅(shàn):超越职权,自作主张。

[4]始皇帝:即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年)。秦庄襄王子。公元前247年即位,年十三岁,委国事于相国吕不韦。前238年亲政,镇压嫪毐叛乱,黜免吕不韦,重用李斯等人,并灭韩、赵、魏、燕、楚、齐六国,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称始皇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实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与文字。毁六国城郭,修驰道、直道和五尺道。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平百越,统一岭南。下令销毁民间兵器,迁天下富豪于咸阳,焚毁民间儒家书籍。因刑罚苛酷、赋役繁重,农民痛苦不堪,死后不久即爆发农民大起义。  冢(zhǒng):坟墓。

[5]大逆无道: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6]残贼:指凶残暴虐的人。

[7]伏弩:埋伏弓箭手。

[8]扪(mén):按、摸。

【译文】

这时项王向汉王靠近,彼此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想要同汉王单独挑战。汉王趁机历数项羽的罪状说:“项羽你违背盟约,把我封在蜀、汉为王,是你的第一条罪状。假借怀王的命令杀了卿子冠军宋义,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率军救赵之后却不回报怀王,还擅自胁迫诸侯的军队入关,是你的第三条罪状。烧毁秦朝的宫室,挖掘始皇帝的陵墓,私自掠取财物归己有,是你的第四条罪状。将已归降的秦王子婴杀害,是你的第五条罪状。利用欺诈手段,在新安坑杀已经投降了的二十万名秦朝士兵,是你的第六条罪状。把好的地方封给你的诸将领,却将原来的诸侯王迁徙放逐,是你的第七条罪状。驱逐义帝出彭城,自己占据它作为都城,掠夺韩王的封地,吞并梁、楚之地据为己有,是你的第八条罪状。暗中派人到江南杀义帝,是你的第九条罪状​‍‌‍​‍‌‍‌‍​‍​‍‌‍​‍‌‍​‍​‍‌‍​‍‌​‍​‍​‍‌‍​‍​‍​‍‌‍‌‍‌‍‌‍​‍‌‍​‍​​‍​‍​‍​‍​‍​‍​‍‌‍​‍‌‍​‍‌‍‌‍‌‍​。治政不公平,主持盟约却又不守信用,为天下所不容,属于大逆不道,是你的第十条罪状。现在我率领仁义之师随各诸侯讨伐你这残暴的罪人,只需派那些受过刑罚的罪人攻打你就够了,我何苦要与你挑战呢!”项羽听后大怒,用暗伏弩箭射中了汉王。汉王胸部受伤,却摸着自己的脚说:“这敌虏射中我的脚趾了。”汉王因受创伤而卧床休息,张良却请求汉王勉强起来去巡行慰劳士兵,以稳定军心,不给楚军乘胜攻击的机会。汉王于是出去到军营巡视,但病情更加严重了,急速赶赴成皋治疗养伤。

【原文】

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项王使龙且将兵,号二十万,以救齐,与齐王合军高密。客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1]。齐、楚自居其地,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地,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袴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2]。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也。”

【注文】

[1]锋不可当: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锐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锋不可当。”

[2]寄食:依附别人生活。  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年妇人。  袴:通“胯”,两腿之间。

【译文】

韩信已经平定了临淄之后,随即向东追赶齐王田广。项王派龙且率领军队,号称二十万人,前去救援齐国,与齐王的军队在高密会合。宾客中有人建议龙且说:“汉兵离开本土,到远方拼死作战,其锋芒锐不可当。而齐、楚两国的军队在自家门口作战,将士很容易溃败逃散。所以您不如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命令齐王派遣他的亲信大臣去招抚所丢失的城邑,丢失城邑的人听说齐王还健在,楚军又来救援,必定要反叛汉军。汉兵远离二千里,客居在齐地,齐城的人如果都起来反叛,汉军势必没有地方得到粮草,这样,你就可以不战,他们就已经投降了。”龙且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他很容易对付。韩信曾经依赖漂洗衣物的老年妇人分给他饭吃,没有自己养活自己的资本;而且还曾经受过从别人胯下爬过去的侮辱,没有胜过他人的勇气;没有什么值得让人害怕的。况且我现在是奉命来援救齐国的,不经作战就使汉军主动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而言呢?如今一战而打败了汉,齐国的一半土地我就可以得到了。”

【原文】

十一月,齐、楚与汉夹潍水而陈[1]。韩信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2]。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渡[3]。即急击,杀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虏齐王广。汉将灌婴追得齐守相田光,进至博阳。田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婴败横军于嬴下,田横亡走梁,归彭越。婴进击齐将田吸于千乘,曹参击田既于胶东,皆杀之,尽定齐地[4]

【注文】

[1]潍(wéi)水:或作维水、惟水。即今山东境内的潍河。源出山东莒县西北潍山,北至昌邑县东北入海。

[2]囊(nāng):有底的口袋。  壅(yōng):堵塞。

[3]太半:大半,多半。  嬴(yíng):即嬴县。春秋时齐邑,秦置县。治所在今山东莱芜西北​‍‌‍​‍‌‍‌‍​‍​‍‌‍​‍‌‍​‍​‍‌‍​‍‌​‍​‍​‍‌‍​‍​‍​‍‌‍‌‍‌‍‌‍​‍‌‍​‍​​‍​‍​‍​‍​‍​‍​‍‌‍​‍‌‍​‍‌‍‌‍‌‍​。

[4]田吸(生卒年不详):齐国的将领。为灌婴击杀于千乘。  千乘:古邑名。春秋战国时的齐邑。在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北。因齐景公有马千驷,猎于境内的青田而得名。秦置千乘县于此。

【译文】

汉高祖刘邦四年(前203年)十一月,齐国和楚国的联军与汉军隔着潍水摆开阵势。韩信命令手下的人连夜赶制出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石,堵住潍水的上游,韩信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袭击龙且,假装成不胜而败退的样子。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非常胆怯!”于是率领部队渡潍水去追击韩信。这时韩信派人掘开堵塞潍水上游的沙石袋,大水立刻奔腾而至,龙且的部队还有大半没能渡过河去。韩信便迅速发起进攻,杀死了龙且。留在潍水东岸的军队四处逃散,齐王田广也逃走了。韩信随即向北紧追到城阳,俘虏了齐王田广。汉军将领灌婴追击齐国守相田光,将其活捉,继续进军到博阳。田横听说齐王已经死了,便自立为齐王,回头迎击灌婴的队伍。灌婴在嬴县将田横的部队打败,田横逃亡到梁地,投靠了彭越。灌婴紧接着又进军千乘攻打齐国的将领田吸,曹参便在胶东攻击田既,把田吸、田既全都杀了,至此,汉军平定了全部的齐地。

【原文】

立张耳为赵王。

【译文】

汉王刘邦立张耳为赵王。

【原文】

汉王疾愈,西入关。至栎阳,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1]。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

【注文】

[1]枭(xiāo):(古)悬挂砍下的人头。

【译文】

汉王的箭伤痊愈后,向西进入函谷关。到了栎阳,斩杀了塞王司马欣,将其头颅悬挂在栎阳市的街头示众。汉王在栎阳城停留了四天,又重返回军中,驻扎在广武。

【原文】

春二月,遣张良操印立韩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项王闻龙且死,大惧,使盱台人武涉往说齐王信[1]。信不忍倍汉,遂谢蒯彻。语在《诸将之叛》。

【注文】

[1]盱(xū)台:古县名。秦时设置,治所在今江苏省盱眙(yí)县东北盱眙山麓。属东海郡。西汉改名盱眙县。  武涉(shè)(生卒年不详):秦末盱台人。龙且败亡后,奉项羽令游说韩信,劝其背汉归楚。被韩信谢绝。

【译文】

汉高祖刘邦四年(前203年)春季二月,汉王遣张良带着印信正式封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军队去攻击楚军。项王听说龙且已经战死的消息,非常害怕,便派盱台人武涉前去劝说齐王韩信。韩信不忍心背叛汉王,于是谢绝了蒯彻。详见《诸将之叛》。

【原文】

秋八月,汉王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1]。”四方归心焉[2]

【注文】

[1]衾(qīn):尸体入殓时盖尸的东西。  棺敛:以棺木收殓死者。

[2]归心:诚心归附。

【译文】

汉高祖刘邦四年(前203年)秋天八月,汉王颁布命令:“凡军士在战争中不幸身亡的,官府为他们制作衣服用棺木装殓,转运送回到死者的家中。”四方的民众都心甘情愿地归附于汉王了。

【原文】

项王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1]。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2]。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3]

【注文】

[1]侯公:秦末汉初人。其人善言,刘邦曾使其说服项羽,与汉约定中分天下,并归还刘邦父母、妻子;后刘邦封侯公为平国君。

[2]洪沟:也作鸿沟。古运河名。约战国魏惠王十年(前360年)开通。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今中牟北,又东经开封北,折而南经通许东、太康西,至淮阳东南入颍水。连接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菏等主要河道,形成了黄淮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网,对促进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作用。楚汉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东面是楚,西面是汉。分称界限分明为“划若鸿沟”,即出于此。汉以后改称狼汤渠。

[3]历史典故“鸿沟为界”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见《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项王自己知道楚军缺乏外援力量,而且粮食已经用尽,韩信又在进兵攻击楚军,感到忧虑。这时汉王派遣侯公前来劝说项羽,请求放回太公。项羽于是与汉王定下盟约,两人平分天下,以洪沟为界,洪沟以西划归汉王刘邦,洪沟以东划归楚王项羽。汉高祖刘邦四年(前203年)九月,楚军将太公、汉王王后吕雉送还于汉王,项羽随即领兵向东归去。汉王也想西去回到关中。张良、陈平劝他说道:“现在汉王已经有了大半个天下,而诸侯也都归附;楚兵已经筋疲力尽,粮食也已经吃光,现在正是上天赐给我们灭亡楚国的大好时机。如今放走了楚军而不乘胜追击他们,这叫作‘豢养猛虎给自己留下后患’呀。”汉王听取了他们的意见。

【原文】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1]。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2]。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

【注文】

[1]固陵:地名。在今河南省太康县南。秦汉之际刘邦曾追项羽至此。  期会:约期聚集。

[2]谷城:古邑名,位于今山东平阴。  陈:即陈县。本西周陈国。战国楚灭之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淮阳县。楚国曾迁都于陈。秦末农民起义军陈胜亦建都于此。汉以后,历为淮阳国、陈国、陈郡治所。

【译文】

汉高祖刘邦五年(前202年)冬季十月,汉王刘邦率军追击项羽到了固陵,与齐王韩信、魏国相国彭越约好日期共同围攻楚军。可是韩信、彭越的军队都没有来,楚军袭击汉军,汉军大败。汉王又重新坚壁自守,汉王对张良说:“诸侯不服从我去打楚军,怎么办?”张良回答说:“楚军将要被打败,而韩信、彭越二人没有明确得到封地,所以他们没有应约前来会战,这在情理之中,大王您如能与他们共分天下,就能把他们立即召来​‍‌‍​‍‌‍‌‍​‍​‍‌‍​‍‌‍​‍​‍‌‍​‍‌​‍​‍​‍‌‍​‍​‍​‍‌‍‌‍‌‍‌‍​‍‌‍​‍​​‍​‍​‍​‍​‍​‍​‍‌‍​‍‌‍​‍‌‍‌‍‌‍​。齐王韩信虽被封立,但不是大王您的本意,韩信心里也不安。彭越本来平定了梁地,可当初您因魏豹的缘故,任命彭越为魏国的相国,现今魏豹已经死了,彭越也希望自己称王,而大王却不能尽早地做出决定。现在您如能把睢阳以北至谷城地区封给彭越,把从陈县以东到沿海地区划给齐王韩信。韩信的家乡在楚地,当然希望得到家乡的土地。您若能拿出这些土地给这两个人,让他们各自为战,那么楚国便很容易被攻破了。”汉王采纳了张良的建议。于是韩信、彭越都率军前来会战。

【原文】

十一月,刘贾南渡淮,围寿春,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1]。殷畔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并行屠城父,随刘贾皆会[2]

【注文】

[1]寿春:古邑名。战国时楚邑。在今安徽省寿县西南。

[2]舒:古国名。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西汉时置县,治所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  城父(fǔ):古邑名。又名夷。春秋陈邑。在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城父集。后入楚。

【译文】

汉高祖刘邦五年(前202年)十一月,汉军大将刘邦的堂兄刘贾南渡淮河,包围了寿春,并派人前去诱降楚国的大司马周殷。周殷随即背叛了楚国,率领舒县的军队屠杀了六地,并调发九江的军队去迎接黥布,途中又对城父进行了屠杀,接着跟随刘贾和汉军一起会合。

【原文】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2]。于是项王乘其骏马名骓,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3]。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4]。项王渡淮,骑能属者才百余人。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5]。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6]

【注文】

[1]垓(gāi)下:地名。在今安徽灵璧南。

[2]慷慨:感慨。  仰视:仰头向上看。

[3]骓(zhuī):青白杂色的马。项羽爱马的名字。  溃(kuì)围:突破包围。  驰走:快跑;疾驰。

[4]平明:即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5]阴陵:即阴陵县。秦时设置,治所在今安徽省定远县西北。属九江郡。  绐(dài):欺骗、谎言。

[6]历史典故“四面楚歌”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见《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汉高祖刘邦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项王到了垓下,士兵剩下的很少,粮食也吃光了,与汉军作战没能取胜,只好退入壁垒固守。这时汉军和各诸侯的部队将项羽的军营重重包围起来。项王在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起楚歌,惊恐地说:“汉军已经将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会这么多呢?”便在夜间于营帐中饮酒,慷慨悲歌,数行泪水流下,左右的人也都哭泣,不忍心抬头看项王​‍‌‍​‍‌‍‌‍​‍​‍‌‍​‍‌‍​‍​‍‌‍​‍‌​‍​‍​‍‌‍​‍​‍​‍‌‍‌‍‌‍‌‍​‍‌‍​‍​​‍​‍​‍​‍​‍​‍​‍‌‍​‍‌‍​‍‌‍‌‍‌‍​。项王于是骑着他的骏马骓,其部下的八百多名壮士相随在后,乘着夜晚,冲出重围向南奔去。到天明时,汉军才发觉,汉王便命令骑兵大将灌婴率领五千名骑兵去追。项王渡过淮河,能够追随他身后的骑兵才一百多人。到了阴陵之后,项王迷失了路,向一农父问路,农父骗他说“往左走”。项王真的向左走去,却陷入大沼泽地中,所以汉军便追上了他。

【原文】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1]。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4]。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5]。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二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6]。”

【注文】

[1]东城:即东城县。秦时设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大桥乡三官集。

[2]败北:打败仗。

[3]刈(yì)旗:拔取旗子。

[4]披靡:指军队等溃败。

[5]郎中骑:官名。郎中骑将的简称。为郎中令部属,掌管皇帝出行时的骑从护卫。  杨喜(生卒年不详):曾为汉郎骑将。因追杀项羽,封为赤泉侯。  辟易:退避;避开。

[6]伏:通“服”。佩服,信服。

【译文】

项王于是又领兵向东奔去,到达东城县时,只有二十八个骑兵跟在他的后面了,而追逐他的汉军骑兵有数千人。项王推测已经逃脱不了了,便对他的骑兵说:“我从起兵抗秦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了七十多次战斗,从未失败过,因此才独霸天下。然而今天却困在此地,这是天意要灭亡我啊,这不是我作战的罪过!今天固然一定要死,愿意和你们痛快地打一仗,一定突破重围,斩杀汉将,拔掉汉旗,取胜三次,让你们都知道是天意要灭亡我的,不是我不会作战的罪过!”说完项王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向四个方向突围。但汉军已将他们重重包围起来。项王对骑士们说:“看我为你们砍杀一名汉将。”便命令骑士们向四面冲出去,约好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王大声呼喊,便飞驰而下,冲向汉军,汉军随即纷纷溃散,项王斩杀了一名汉将。这时,郎中骑杨喜随后追击项王,项王怒目圆睁大声呵斥他,杨喜连人带马一起受到惊吓,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士们分三处会合在一起,汉军不知道项王到底在什么地方,于是又将兵分三路,把他们重又包围起来。项王又骑马奔驰出去,接连斩杀了汉军的两个都尉,诛杀汉军达数十到数百人。项王重新将他的骑兵聚拢在一起,仅仅损失了两个骑士。项王对骑士们说:“怎么样?”骑士们都很佩服地说:“果真像大王您说的那样!”

【原文】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1]。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以其所乘骓马赐亭长[3]。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4]。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余创[5]。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6]?”马童面之,指示中郎骑王翳曰:“此项王也[7]。”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刎而死[8]。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9]。最其后,杨喜、吕马童及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10]。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户,封五人皆为列侯[11]

【注文】

[1]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一段长江。  亭长: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东汉后渐废。  舣:船靠岸。  江东:古地区名。长江在今芜湖、南京间自西南向东北斜流,秦、汉以后,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所在,习惯上称自此而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2]籍:这里指项羽。项羽,名籍,字羽。

[3]骓马:指项羽所乘的马。

[4]短兵:刀剑等短武器。

[5]创:伤。

[6]顾见:看见。  司马:官名。春秋战国县都邑军政长官。  吕马童(生卒年不详):曾为项羽故人,后为汉郎骑将、司马。因追杀项羽,封为中水侯。  故人:对门生故吏的自称。

[7]中郎骑:即中郎中的骑军将领。  王翳(生卒年不详):西汉初大臣。初以郎中骑起下邳,属淮阴,与灌婴共斩项羽。高祖七年(前200年)以功封杜衍侯。卒后谥号严侯。

[8]刎:割断。

[9]蹂践:踩踏。

[10]吕胜(生卒年不详):曾为汉郎中。因追杀项羽,封为阳信侯。  杨武(生卒年不详):曾为汉郎中。因追杀项羽,封为吴房侯。

[11]列侯:爵位名。秦制爵分二十级,彻侯位最高。汉承秦制,为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或称“列侯”。

【译文】

于是项王想要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把船划到岸边,等着项王上船,并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有上千里,民众有数十万人,也足够使您成为一方之王了。希望大王快速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就无法渡过去了。”项王笑着说:“上天将要灭亡我,我即使渡过江去还有什么用!况且当初我项籍与江东八千子弟一起渡江西进,如今只有我一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悯我,拥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什么都不说,我难道心里不感到惭愧!”于是便把自己所乘的骓马送给了亭长。命令所有骑兵均下马步行,与敌人短兵相接。项王仅一个人就杀了汉军数百人,自己也身受十多处创伤。就在这时,项王看到汉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吕马童吗?”吕马童背过脸去,指给中郎骑王翳说:“他就是项王!”项王便说:“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买我的头,封食邑万户,我留下好处送给你吧。”随即自刎而死。王翳取下项王的头,其余的骑兵相互践踏,争抢项王的尸体,相互残杀的人有数十人。最后,由杨喜、吕马童及郎中吕胜、杨武各夺得项王尸体的一部分。后来五人将尸体拼合在一起,果然是项王的躯体,因此把原来悬赏的万户封邑分为五份,他们五人都被封为列侯。

【原文】

楚地悉定,独鲁不下[1]​‍‌‍​‍‌‍‌‍​‍​‍‌‍​‍‌‍​‍​‍‌‍​‍‌​‍​‍​‍‌‍​‍​‍​‍‌‍‌‍‌‍‌‍​‍‌‍​‍​​‍​‍​‍​‍​‍​‍​‍‌‍​‍‌‍​‍‌‍‌‍‌‍​。汉王引天下兵欲屠之。至其城下,犹闻弦诵之声[2]。为其守礼义之国,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以示鲁父兄,鲁乃降[3]。汉王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亲为发哀,哭之而去。诸项氏枝属皆不诛[4]。封项伯等四人皆为列侯,赐姓刘氏。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

【注文】

[1]鲁:即鲁县。战国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置,治今山东曲阜。

[2]弦诵:弦歌诵读。

[3]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

[4]枝属:旁系亲属。

【译文】

楚国各地都平定了,只有鲁县攻打不下来。汉王刘邦率领天下所有的部队准备屠灭它。等到大军抵达城下后,却听到城中弦乐和读书的声音。因鲁县是礼义故国,他们在为自己的君主效忠守节,汉王手拿项王的头颅给鲁城的父老兄弟看,鲁县人这才投降。汉王按照安葬鲁公的礼仪将项王埋葬在谷城,亲自为他发丧哀悼,痛哭之后才离去。许多项王的家族亲属都免死不杀。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他们为刘姓。将过去被掳掠到楚国的百姓都遣送回乡。

【原文】

太史公曰: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2]

【注文】

[1]太史公:西汉时对太史令的尊称。一说当时也作为官名,位在丞相上,其职位尊贵与三公同,故称太史公,这里是指司马迁的自称。  陇亩:草泽,山野。

[2]自矜:自负;自夸。  私智:个人的智慧。常与公法相对,指偏私的识见。  师古:效法古代。  谬(miù):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说:项羽起于田野民间,仅三年就率领齐、赵、韩、魏、燕五个诸侯国的军队灭掉了秦国,分割天下的土地分封王侯,一切政令全都由项羽颁布,他的王位虽然没能获得善终,但近古以来,也未曾有过的。到了后来,项羽背弃关中而怀念楚国故乡,放逐义帝到郴州而自立为王,却怨恨诸侯王们背叛自己,他所做的一切,要使天下人不背叛他,实在太难了。他还骄矜自夸功高无比,只会表现个人的智能,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主之业,就是用武力去征伐,要用武力来经营治理天下。结果只短短五年的时间,国家就灭亡了,弄得身死在东城,临死也没觉悟,也不知自责,反倒认为“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罪过”,难道这不是太荒谬了吗?!

【原文】

杨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1]。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2]!”

【注文】

[1]杨子:即扬雄(前53—18年)。西汉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字子云。世代以农桑为业,家产不过十金。为人口吃,好学深思,博览群书,不为章句之学。成帝时,为侍郎,给事黄门。新莽时,转为大夫,校书天禄阁。初好辞赋,曾仿司马相如赋体作《甘泉》《河东》《校猎》《长杨》四赋。后以赋无益于讽谏,辍而不为。又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以玄为宇宙万物之本源。驳斥神仙方术迷信,重视儒家伦理学说。所撰《方言》记述当时各地方言,又续《仓颉篇》而为《训纂篇》。  《法言》:书名。西汉扬雄仿《论语》体裁写成,共十三卷。内容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中心。认为“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排斥)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问道》)​‍‌‍​‍‌‍‌‍​‍​‍‌‍​‍‌‍​‍​‍‌‍​‍‌​‍​‍​‍‌‍​‍​‍​‍‌‍‌‍‌‍‌‍​‍‌‍​‍​​‍​‍​‍​‍​‍​‍​‍‌‍​‍‌‍​‍‌‍‌‍‌‍​。提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君子》)等论点,具有无神论倾向。  憞(duì):烦乱。

[2]曷(hé):什么。

【译文】

杨雄在《法言》中评论说:有人问:“楚王兵败于垓下,临死之前说道:‘天意’,是可以原谅的吗?”杨雄回答说:“汉王刘邦采纳群臣的计谋,群臣的策略来自众人的力量,楚王项羽不能采用众人的计谋,只凭自己的智慧就想成功。而那些善于发挥、运用众人的智谋和力量的人就能获取胜利,只凭个人的智谋和力量的人必然会失败的,项王的失败,跟上天有什么关系!”

【原文】

春正月,诸侯王皆上疏,请尊汉王为皇帝[1]。二月甲午,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

【注文】

[1]上疏: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皇帝: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始自秦始皇。

【译文】

汉高祖刘邦五年(前202年)春季正月,诸侯王们都上疏,请求推尊汉王为皇帝。二月甲午(初三日),汉王在汜水之北即皇帝位。

【原文】

帝西都洛阳。夏五月,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1]?”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2]。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3]。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4]。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5]。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

【注文】

[1]彻侯:爵位名。秦统一后所建立的二十级军功爵中的最高级。汉初因袭,多授予有功的异姓大臣,受爵者还能以县立国。后避武帝讳,改称通侯或列侯。新莽时废。后用以泛指侯伯高官。

[2]高起(生卒年不详):高祖时将军。高祖五年(前202年),曾与王陵对高祖所问,以为高祖能与群臣同利,故能夺取天下。

[3]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决胜千里: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4]填:古同“镇”,使安定。  饷(xiǎng)馈(kuì):军粮。

[5]人杰:人中之豪杰。

【译文】

汉高帝刘邦在洛阳正式建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夏季五月,高帝在洛阳南宫置办酒宴,款待群臣。高帝对大家说道:“各位诸侯、诸位将军,对朕不要隐瞒,都讲真情,我今天之所以取得天下是什么原因?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什么原因?”高起与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城略地,夺取了城邑、土地随即就分给有功的人,与天下的人共享利益。项羽就不是这样子,对有功的人他加以陷害,对有贤能的人加以怀疑,这便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帝说:“你们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呀。说到运筹在帷幄之中,决胜在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我能重用他们,这才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仅有一个谋士范增,却不能任用他,这是被我击败的原因​‍‌‍​‍‌‍‌‍​‍​‍‌‍​‍‌‍​‍​‍‌‍​‍‌​‍​‍​‍‌‍​‍​‍​‍‌‍‌‍‌‍‌‍​‍‌‍​‍​​‍​‍​‍​‍​‍​‍​‍‌‍​‍‌‍​‍‌‍‌‍‌‍​。”群臣听了都心悦诚服。

【原文】

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脱挽辂,衣羊裘,因齐人虞将军求见上[1]。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2]。”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见,问之。娄敬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3]?”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周之先自后稷封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至于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而诸侯自归之,遂灭殷,为天子[4]。及成王即位,周公相焉,乃营洛邑,以为此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5]。有徳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故周之盛时,天下和洽,诸侯、四夷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其衰也,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6]。非唯其徳薄也,形势弱也。今陛下起丰、沛,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成皋之间,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7]。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8]。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9]。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10]。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洛阳东有成皋,西有肴、渑,倍河乡伊、洛;其固亦足恃也”[11]。上问张良,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12]。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13]。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14]。娄敬说是也。”上即日车驾西都长安[15]。拜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氏。

【注文】

[1]娄敬(生卒年不详):即刘敬。汉初齐(今山东)人。初为戍卒,献策于刘邦,请在关中定都。被采纳,因赐姓刘,任郎中。后封建信侯。匈奴在白登(山西大同东北)击败刘邦,他建议“和亲”,将公主(后以宗室女代)嫁与匈奴单于,借此修好,又奏请迁徙六国贵族后裔与豪强十余万人充实关中,以打击关东地方势力。  辂(lù):古代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  衣:穿衣。  羊裘(qiú):羊皮做的衣服。  虞将军(生卒年不详):汉初将领。齐郡(治今山东淄博)人,官至将军。曾以娄敬有雄才大略,向刘邦举荐,使娄敬得以施展才能,并因功赐姓刘。

[2]鲜衣:美服。  衣褐:泛指粗布衣服。  易:改变,更改。

[3]周室:即周朝(前1046年至前256年)。朝代名。共传30代37王。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到公元前771年结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历史开始。周朝及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北到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至今甘肃渭河上游,东到大海,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比隆:同等兴盛。

[4]后稷:相传为周始祖。母姜嫄于其生后曾弃之于野,故名弃。长而好农耕,尧举为农官。舜封之于邰,号后稷,姬姓。曾助夏禹治水,播种百谷,勤劳农事而死于山野。后世因以为官号。也称“稷”。  邰(tái):古国名。又作骀(tái),也作斄(tái)。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相传是周始祖后稷封国,至公刘皆居于此。  太王(生卒年不详):即“古公亶父”。又称古公、公亶父、太王。周先王。周文王之祖父。早年居于豳(bīn,在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南),后为避狄人侵扰,南迁周原(今陕西岐山、扶风间),发展农耕,建设宫室都邑,人民皆乐从迁居。周武王伐纣灭商后追称太王。  王季(生卒年不详):又称公季。周先王。名季历。古公亶父幼子,文王之父。其兄太伯、仲雍逃奔江南后继位,遵循古公之法,诸侯多归顺。入朝商王武乙,受赏赐。数次征戎获胜,商王文丁命为牧师,为西方诸侯之长,国势日强,终为文丁所杀。一说勤劳国事而死。  文王:即周文王姬昌(生卒年不详)。周王朝的奠基者,古公亶父之孙。商纣时封为西伯,又称西伯昌。传说曾被商纣王囚于羑(yǒu)里(今河南汤阴),在狱中著《易经》,以穷究天人变化之理。出狱后,积极改革政治,倡导奴隶逃亡搜查公约,从而提高周族威望;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广纳贤才,扩张势力。在国势渐强后,迫虞(今山西平陆北)、芮(陕西大荔东)两国归附;向西攻灭犬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向东兼并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又攻占邘(河南沁阳西北)、崇(陕西户县)等国,建立丰邑(陕西长安西北)作为国都。使周在商王朝版图中,三分天下有其二,为武王灭商创造了条件。在位五十年,谥文。

[5]成王:周武王子,周朝第二代国君。姬姓,名诵。周灭商后两年,周武王病死,成王继位。当时天下初定,成王年少,周公摄政当国。这引起了周朝统治集团中一部分人的猜忌。纣子武庚乘机煽动管叔、蔡叔联合淮夷部落一起叛乱。周公兴师东征。经过三年苦战,平定叛乱,扩大了周朝的统治区域。周公摄政七年,成王长大执政,周公还政称臣。成王命周公、召公在居“天下之中”的洛邑营建新都,叫作成周,作为东都。在周公、召公的辅佐、教诲下,成王勤于政事,使周朝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周成王在位37年,大约在公元前1027年病死,太子钊继位,即为康王。  周公(生卒年不详):西周初人,姓姬,名旦,亦称文公、叔旦。周武王弟,与吕尚同为西周开国元勋。以鲁公封于曲阜,留朝执政,文公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洛邑:即雒邑。西周成王时由周公主持加以扩建,称为周城。战国时改称雒阳。三国时改雒为洛。  纳:缴纳,贡献。  贡职:贡赋;贡品。  道里:道路;路途。

[6]和洽:安定融洽;和睦融洽。  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  宾服:归顺;服从。  衰:减少;削弱。

[7]丰:即丰县。在今江苏省西部,苏、鲁、皖三省交界处。属徐州市。秦为沛县丰邑。汉置丰县,治所在今地址,属沛郡。此为建县之始。  汉:即汉中郡,战国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置,因水为名。治所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米仓山、大巴山以北,留坝、勉县以东,湖北郧县、保康以西地区。西汉移治西城县(今安康市西北)。  肝脑涂地: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出自《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  暴骨:暴露尸骨。指死于郊野。  中野:原野之中。

[8]伤夷:也作“伤痍”,创伤。多喻指疾苦。  成:即周成王。  康:即周康王。  侔(móu):相等。

[9]膏腴:谓(土地)肥沃。

[10]扼其亢(háng),拊(fǔ)其背:亢通“吭”,喉咙;拊,拍击。“扼亢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11]肴(yáo):即崤(xiáo)山。又称嵚(qīn)崟(yín)山。以古崤县得名。位于河南省西部。秦岭东段支脉。东北至西南走向。分东西两崤,延伸黄河、洛河间。主峰在灵宝市东南。  渑(miǎn):又作黾(mǐn)。即渑池​‍‌‍​‍‌‍‌‍​‍​‍‌‍​‍‌‍​‍​‍‌‍​‍‌​‍​‍​‍‌‍​‍​‍​‍‌‍‌‍‌‍‌‍​‍‌‍​‍​​‍​‍​‍​‍​‍​‍​‍‌‍​‍‌‍​‍‌‍‌‍‌‍​。古邑名。因南有渑池得名,位于今河南渑池。  伊:即伊水。洛水的支流。源出河南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至偃师县南入洛水。  洛:即洛水。一作雒水。即今河南洛河。黄河支流。

[12]陇:即陇山。在今河南信阳市东北。  沃野:肥沃的田野。  胡苑:胡人牧养禽兽的苑囿。指胡人地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

[13]河:此处指黄河。  渭:即渭河,又称渭水。黄河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  漕挽:指水运和陆运。  京师:帝王的都城。  委输:转运。亦指转运的物资。

[14]金城千里:指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金城,指坚固的城。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唐·王勃《上刘右相书》:“虽复舳舻沸海,旌旗触天,铁山四面,金城千里,亦不能为敌人计矣。”  天府之国: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出自《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15]长安:古都名。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县,治今陕西西安西北,高祖七年(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即汉长安城。西汉以后,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初等相继以此为都。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杨坚下令在汉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定名大兴城,次年迁都于此,一般仍称为长安,即今陕西西安。唐代沿用,改称长安,此即隋唐长安城。

【译文】

齐国人娄敬去驻守陇西,路过洛阳,放下车辕上挽车的横木,身穿着羊皮袄,通过齐国人虞将军引荐求见高祖刘邦。虞将军想给娄敬换上华丽鲜亮的衣服,娄敬说:“我穿的是丝绸衣裳,就穿丝绸衣裳去拜见;如果穿的是粗布,就穿粗布衣去拜见;不需要更换衣服。”于是虞将军前去向高祖报告,高祖召见了娄敬,问他求见有何事。娄敬说:“陛下定都洛阳,难道想要与周王朝比王业的兴隆吗?”高祖说:“是这样的。”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的方式与周朝不同。周王朝的先祖从后稷被封到邰地,积德累善已经十几代,以至于到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时候,诸侯们都自愿来归附,因此消灭了殷商,做了天子。到了成王即位,周公摄政辅佐他,便开始营建洛邑,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四方诸侯都前来纳贡述职,所走的路程是均等的。君王有德行的就容易在此为王统治天下,无德行的在此为王就容易亡国。所以在周朝强盛的时候,天下祥和融洽,诸侯和四方的戎狄没有不臣服的,向周王室效力纳贡述职;到周王室衰微时,天下诸侯与四方戎狄不再来朝拜,周天子也不能制约他们。不只是因为他的德行差,而是因为形势衰弱的缘故。如今陛下从丰、沛两县起事,席卷蜀、汉中,平定秦地的雍、塞、翟三国,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之间作战,经过七十次大战、四十次小战,使天下的百姓肝脑涂地惨遭杀害,牺牲了很多生命,父子兄弟的尸骨暴露在荒野,多得数也数不清。哭泣的声音还没停息,伤残的人还没站起行走,而陛下就想与成王、康王时的兴隆盛世相比,我私下认为是不相等同的。况且秦地背靠大山面临黄河,四面有关塞作为屏障,即使突然有紧急情况出现,百万军队就可动员起来​‍‌‍​‍‌‍‌‍​‍​‍‌‍​‍‌‍​‍​‍‌‍​‍‌​‍​‍​‍‌‍​‍​‍​‍‌‍‌‍‌‍‌‍​‍‌‍​‍​​‍​‍​‍​‍​‍​‍​‍‌‍​‍‌‍​‍‌‍‌‍‌‍​。凭借秦地原有的基础,利用那里富饶肥沃的土地,这就是所说的‘天府之国’。陛下入函谷关,在那里建都,即使崤山以东地区发生了战乱,而秦国故地也可以保全。与人争斗,如果不扼住对方的喉咙,从背后来攻打他,就不能获取全胜。现在陛下占据了秦国的故地,就像扼住了天下的咽喉而攻打他的背部了。”汉高祖询问群臣的意见,群臣们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便争着发言说“周朝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经历二代就灭亡了。洛阳的东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对伊水、洛水,它的坚固足够可以依赖了”。汉高祖又问张良,张良回答说:“洛阳虽然具有这些稳固的地理形势,但它的中心地区狭小,方圆不过几百里而已,土地贫瘠,四面有受敌攻击的危险,这里不是用武的好地方。而关中地区,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山、蜀郡,沃野千里,南面有巴、蜀的富饶资源,北面又有利于畜牧的大草原。三面有险要的屏障可固守,只有东方一面就可以控制诸侯。若是诸侯安定了,可以通过黄河、渭河转运天下的粮食,供给西面的京师;如果诸侯有叛变的事情发生,随即可顺流而下,足够可以转输物资。这就是所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娄敬说的是对的。”汉高祖就在当天起程向西出发,定都长安。并封娄敬为郎中,称为奉春君,赐他刘姓。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