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中华历史/废帝之乱

废帝之乱

废帝之乱【内容提要】《废帝之乱》叙述了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继位后的种种昏庸残暴行径和被废杀的历史史实,以及刘彧和刘子勋争夺皇位的战争过程及结果​‍‌‍​‍‌‍‌‍​‍​‍‌‍​‍‌‍​‍​‍‌‍​‍‌​‍​‍​‍‌‍​‍​‍​‍‌‍‌‍‌‍‌‍​‍‌‍​‍​​‍​‍​‍​‍​‍​‍​‍‌‍​‍‌‍​‍‌‍‌‍‌‍​。464年,南朝宋昏庸无道的孝武帝刘骏因病...

废帝之乱

【内容提要】

《废帝之乱》叙述了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继位后的种种昏庸残暴行径和被废杀的历史史实,以及刘彧和刘子勋争夺皇位的战争过程及结果​‍‌‍​‍‌‍‌‍​‍​‍‌‍​‍‌‍​‍​‍‌‍​‍‌​‍​‍​‍‌‍​‍​‍​‍‌‍‌‍‌‍‌‍​‍‌‍​‍​​‍​‍​‍​‍​‍​‍​‍‌‍​‍‌‍​‍‌‍‌‍‌‍​。

464年,南朝宋昏庸无道的孝武帝刘骏因病去世,继位的太子刘子业承袭了其父的种种劣行,并且更为变本加厉:其一,毫无孝悌之心​‍‌‍​‍‌‍‌‍​‍​‍‌‍​‍‌‍​‍​‍‌‍​‍‌​‍​‍​‍‌‍​‍​‍​‍‌‍‌‍‌‍‌‍​‍‌‍​‍​​‍​‍​‍​‍​‍​‍​‍‌‍​‍‌‍​‍‌‍‌‍‌‍​。杀其弟新安王刘子鸾,掘殷贵妃之墓,甚至还欲掘其父刘骏的景宁陵,借口“病人房间鬼多”拒绝侍奉其生母​‍‌‍​‍‌‍‌‍​‍​‍‌‍​‍‌‍​‍​‍‌‍​‍‌​‍​‍​‍‌‍​‍​‍​‍‌‍‌‍‌‍‌‍​‍‌‍​‍​​‍​‍​‍​‍​‍​‍​‍‌‍​‍‌‍​‍‌‍‌‍‌‍​。其二,虐待屠杀诸王。扣留湘东王刘彧等诸王于宫中,变态侮辱,怒杀欲废其位的刘义恭及其四子。其三,肆杀朝臣。听信宠宦谄言,杀害戴法兴、沈庆之等重要臣僚。其四,淫乱后宫。与其已为人妻的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秽乱后宫,极度宠幸其姑母新蔡公主并封为贵嫔,组织后宫的妃嫔、公主与身边的侍卫淫乱。这些恶行导致朝政混乱,人心思变。

前抚军咨议参军何迈因刘子业夺妻之恨,欲乘刘子业外出之时发动政变,迎立晋安王刘子勋,事泄被诛。民间谣传“湘中有天子气”,因此湘东王刘彧成为最受刘子业猜忌的藩王,刘彧为保住性命,暗中拉拢宫廷侍卫和刘子业的亲信寿寂之、柳世光等人,同时派遣自己的亲信钱兰生潜伏于刘子业身边,密谋废杀刘子业后继位称帝。寿寂之、柳世光等人乘刘子业大摆宴席饮酒酣歌之时袭杀了他,并救出囚禁中的刘彧,拥其继位,是为宋明帝。

刘彧等人在朝廷内密谋和行动的同时,刘骏第三子、刘子业的弟弟刘子勋也在其臣僚的劝说下准备起兵废立。正好刘子业借口刘子勋是何迈政变的背后主谋,派遣朱景云持毒药前去赐杀他,朱景云遣信使把情况告诉了江州长史邓琬,邓琬等人拥戴刘子勋,随即起兵。

465年,湘东王刘彧登上皇位后,封刘子勋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刘子勋拒不接受,于次年正月也在寻阳登基称帝,备置百官。刘宋王朝至此出现了两个政权:即以建康为中心的刘彧和以寻阳为中心的刘子勋。寻阳政权曾一度被视为正统,得到薛安都等各方镇将的响应和支持,甚至寻阳军几乎逼近建康城,刘彧政权岌岌可危。但随着刘彧起用沈攸之、吴喜、张兴世等将领后,战局发生急剧逆转;而此时寻阳政权方面,因邓琬、袁等人缺乏军事才能,且与武将关系不和,导致了军心离叛。经过激战,刘彧军大胜,刘子勋及其母被斩杀。灭掉刘子勋的寻阳政权后,刘彧又杀掉其兄孝武帝刘骏的二十八个儿子。

经过艰苦的战争,虽然残暴失伦的皇帝刘子业被废杀,但刘宋混乱不堪的政治局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继位的新皇帝刘彧,仍然施行残暴无度的统治政策,并且肆意挥霍、屠杀宗室,导致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南朝宋政权正一步步走向灭亡。

【原文】

宋[孝]武帝大明二年[1]。初,上在江州,山阴戴法兴、戴明宝、蔡闲为典签;及即位,皆以为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2]。是岁,三典签并以初举兵预密谋,赐爵县男[3]。闲已卒,追赐之[4]。时上亲览朝政,不任大臣,而腹心耳目不得无所委寄。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5]。鲁郡巢尚之,人士之末,涉猎文史,为上所知,亦以为中书通事舍人[6]。凡选授、迁徙、诛赏大处分,上皆与法兴、尚之参怀,内外杂事,多委明宝,三人权重当时[7]。而法兴、明宝大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天下辐凑,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8]

【注文】

[1]宋:即南朝宋(420—479年),为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王朝。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而建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因皇族姓刘,为了与后来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共传八帝,历六十年。宋文帝刘义隆在位的三十年间(424—453年),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经济有所恢复,被称为“元嘉之治”。刘宋末年,由于王室诸子争位,混战不止,帝王荒淫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实力从此一蹶不振。479年,宋顺帝刘準把帝位禅让给了权臣萧道成,南朝宋终被萧齐所取代。  孝武帝:即刘骏(430—464年),南朝宋第四任皇帝(453—464年)。字休龙,小字道民,刘义隆第三子,年少聪颖,长于骑射,封武陵王,历任雍州刺史、江州刺史,后讨杀刘劭即帝位。在位期间,先后将宗室刘义宣、刘铄、刘诞、刘浑、刘休茂等杀害,大大削弱刘宋势力。谥号孝武,庙号世祖。刘骏是南朝宋诸帝中较有才华的皇帝和诗人。  大明二年:大明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时期的第二个年号,即公元457年到公元464年,共计八年。大明二年即公元458年。

[2]初:当初。这是古文中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语。  江州:古州名。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分荆、扬二州置,治豫章(今江西南昌),其后或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或治半洲城(今江西九江西),或治湓口城(今江西九江),东晋辖境相当于今江西、福建两省,湖北陆水以东、长江以南及湖南舂陵水中上游以东地区​‍‌‍​‍‌‍‌‍​‍​‍‌‍​‍‌‍​‍​‍‌‍​‍‌​‍​‍​‍‌‍​‍​‍​‍‌‍‌‍‌‍‌‍​‍‌‍​‍​​‍​‍​‍​‍​‍​‍​‍‌‍​‍‌‍​‍‌‍‌‍‌‍​。其后渐小。  山阴:古县名。秦置,因在会稽山阴(北)而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绍兴。隋改称会稽。  戴法兴(414—465年):南朝宋权臣。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卖葛于市,后为吏传署,好学能文,颇通古今,为孝武帝所重,为南鲁郡太守,兼中书通事舍人,多纳货贿,权重当时,前废帝刘子业时任越骑校尉,更加专权,后受阉人谗言被免官赐死。  戴明宝(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南东海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区)人,历任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南清河太守、宣威将军、南东莞太守、前军将军、晋陵太守,晋爵为侯,后曾因受贿被削官,后复起用,任安陆太守、宁朔将军、游击将军、骁骑将军、武陵内史、宣城太守等职。  蔡闲(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典签。  典签:古代官职名。本为掌管文书的小吏。南朝宋齐时,为了监视出任方镇的宗室诸王和各州刺史,常由皇帝派亲信担任此职,号为签帅,作为佐属官,实握州镇全权。南朝梁以后渐废。唐代诸王府亦设典签,掌宣传书教,宋以后渐废。  侍御史:古代官职名。西汉为御史大夫属官,受命御史中丞,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有时受命执行办案、镇压叛乱等任务,分掌令曹、印曹、供曹、尉马曹、乘曹。魏、晋、南北朝时,曹数时有增减,但均不止五曹。  中书通事舍人:古代官职名。三国魏初设,称中书舍人,是中书省的属官,主管文书,职位低于中书侍郎。东晋至宋、齐曾改为中书通事舍人。

[3]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一种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县男:男爵,封地为一县。品级不详。

[4]追赐:死后封赐。

[5]亲待:亲近优待。

[6]鲁郡:古郡、国名。西汉初改薛都置鲁国,治鲁县(今山东曲阜[fù]),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曲阜、滕州、泗水等地。三国魏改为郡,西晋复为国,东晋、南朝宋及北魏、东魏复为郡。北齐改名任城。隋初废,大业时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兖州为鲁郡。  巢尚之:南朝宋大臣。鲁郡(治今山东曲阜)人,南朝宋文帝元嘉中期任始兴王刘濬侍读,涉猎文史,深受刘骏的赏识,宋孝武帝孝建初年任东海国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奉诏与淮南太守孙奉伯等编次二王法书。

[7]选授:经过选定授以官职。  迁徙:升迁官职。  处分:决策,措施。  参怀:共同商议。

[8]荐达:推荐,推举。  辐凑(còu):又称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辐:连接车辋和车毂的直条。辏:车轮的辐聚集到中心,引申为聚集。

【译文】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年)。当初,孝武帝担任江州刺史时,山阴人戴法兴、戴明宝、蔡闲任典签之职;等到刘骏即帝位后,把他们都任命为南台侍御史,兼任中书通事舍人。这一年,三位典签都因当初起兵参与密谋而被赐予县男之爵。当时蔡闲已经去世,追赠此爵。那时候孝武帝亲自上朝处理政务,不信任朝中的大臣,只把朝廷要事委托给自己的心腹耳目之臣。戴法兴因为熟悉古今之事而素来被孝武帝所礼遇。鲁郡巢尚之,虽然出身卑微,但是熟谙文史典故,被孝武帝所赏识,也任命为中书通事舍人​‍‌‍​‍‌‍‌‍​‍​‍‌‍​‍‌‍​‍​‍‌‍​‍‌​‍​‍​‍‌‍​‍​‍​‍‌‍‌‍‌‍‌‍​‍‌‍​‍​​‍​‍​‍​‍​‍​‍​‍‌‍​‍‌‍​‍‌‍‌‍‌‍​。凡是选拔和调动官吏、诛杀赏罚等军国大事,孝武帝常常和戴法兴、巢尚之共同商议,而皇宫内外的杂事多委托于戴明宝处理,因此,当时他们三个人权势日渐加重。戴法兴、戴明宝大肆收受贿赂,凡是他们推荐的官员,没有不成功的,国内的士人们都聚集于他们周围,他们的家门口像市场那样热闹,他们的家产都累集达千金。

东晋、南朝都城建康示意图

【原文】

八年夏闰五月庚申,上殂于玉烛殿[1]。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废帝,年十六,大赦[2]。吏部尚书蔡兴宗亲奉玺绶,太子受之,傲惰无戚容[3]。兴宗出,告人曰:“昔鲁昭不哀,叔孙知其不终[4]。家国之祸,其在此乎[5]!”

【注文】

[1]闰:即闰月。阴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而定的历法,它按照月亮的圆缺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月的长度约是29.5日,这样一年共354天,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对此,古人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即每三年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殂(cú):死亡,去世。相当于“崩”。  玉烛殿:古代宫殿名。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拆毁宋武帝刘裕的阴室所建。阴室是帝王生前的居室,死后保留以供阴魂出入,故称。

[2]太子:又称皇储、储君。古代君主预定的皇位继承人。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秦汉时期,天子号称皇帝,故其嫡子称皇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且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此指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嫡长子刘子业。刘子业(449—465年),南朝宋第五任皇帝(464—465年)。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孝建元年(454年)被立为太子,继位后因行为过于荒淫而被废。为了和后来的废帝刘昱相区别,称刘子业为“前废帝”,称刘昱为“后废帝”。  大赦(shè):以君主命令的方式对某个时期的特定罪犯或一般罪犯实行免除或减轻罪责或刑罚。古代帝王常在登基、更换年号、册立皇后等情况下,以施恩为名,颁布赦令,赦免犯人。

[3]吏部尚书:古代官职名。西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末期又改为选部曹。魏晋以后,尚书省(尚书台)设吏部,置尚书等官。隋唐两代为六部之首,主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并下设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历代相沿不改。清末,权归内阁。  蔡兴宗(415—472年):南朝宋大臣。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人,年少好学,初任太子舍人,孝武帝时任侍中,敢于直谏。后历官东阳太守、吏部尚书、新昌太守、尚书右仆射,与袁粲、褚渊等同受顾命,终任于左光禄大夫。  玺(xǐ)绶(shòu):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玺,专指帝王的大印。绶,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  傲惰:懈怠傲慢。  戚容:忧伤的面容。

[4]昔:从前,往昔。  鲁昭:鲁昭公(前560—前510年),鲁国诸侯王。姓姬名裯(一作稠、袑),鲁襄公之子。前517年,鲁昭公伐季孙氏大败,逃到齐国,后辗转至晋国,晋国欲使昭公返鲁,鲁国不纳,前510年死于晋地。  叔孙:即叔孙豹(?—前537年),春秋鲁国大夫。姬姓,叔孙氏,名豹,曾辅佐鲁昭公,提出了著名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说”​‍‌‍​‍‌‍‌‍​‍​‍‌‍​‍‌‍​‍​‍‌‍​‍‌​‍​‍​‍‌‍​‍​‍​‍‌‍‌‍‌‍‌‍​‍‌‍​‍​​‍​‍​‍​‍​‍​‍​‍‌‍​‍‌‍​‍‌‍‌‍‌‍​。

[5]其:副词。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的意思。

【译文】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夏季闰五月庚申(二十三日),孝武帝刘骏于玉烛殿驾崩。当天,太子(刘子业)即皇帝位废帝,当时只有十六岁,宣布全国大赦。吏部尚书蔡兴宗亲自手捧玉玺和印绶献上,太子接受时表现出懈怠、傲慢无礼的态度,丝毫没有忧伤的表情。蔡兴宗出宫后,对别人说:“以前鲁昭公即位时面无忧伤,叔孙豹就知道他的皇位到不了最终。恐怕国家的灾祸就会从此开始了!”

【原文】

秋七月乙卯,罢南北二驰道及孝建以来所改制度,还依元嘉[1]。尚书蔡兴宗于都座慨然谓颜师伯曰:“先帝虽非盛德之主,要以道始终[2]。三年无改,古典所贵[3]。今殡宫甫撤,山陵未远,而凡诸制度兴造,不论是非,一皆刊削,虽复禅代,亦不至尔[4]。天下有识,当以此窥人。”师伯不从。

【注文】

[1]驰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它是皇帝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秦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  孝建:孝建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时期的第一个年号,即公元454年至公元456年,共计三年。  元嘉: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时期的年号,元嘉元年(424年)八月至元嘉三十年(453年)四月,共计三十年。

[2]都座:政事堂。魏晋时期大臣商议政事的地方。  慨然:感慨的样子。  颜师伯(419—465年):南朝宋大臣。字长渊,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少孤贫,初任刘骏徐州主簿,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丹阳尹等职。前废帝时渐夺其权,阴谋废立,事泄被杀。  盛德:品德高尚。  要:要点,纲要,总体。

[3]三年无改:父亲死后,三年不改其制定的制度。语出《论语·学而第一》: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古典:古代的典章制度。

[4]殡宫:停放灵柩的房舍。  甫(fǔ):副词。刚刚,才。  山陵:皇帝或皇后的陵墓。此指南朝宋孝武帝景宁陵。  禅(shàn)代: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

【译文】

秋季七月乙卯(十八日),前废帝刘子业罢废了南、北两条驰道,及孝武帝刘骏孝建以来所改革的制度,恢复到宋文帝刘义隆元嘉时期的旧制。尚书蔡兴宗在都座内感慨地对颜师伯说:“先帝虽然不是品德高尚的君主,但总体来说还是始终奉行正道的。三年不改父制,是古代经书上认为难能可贵的事情。如今先皇的灵柩刚刚撤离,埋葬的时间还没有几天,但先朝创立的各种制度,不管是对是错,全部削砍改变,即便是改朝换代,也不至于变化到这种地步。天下有见识的人,应该会从这些变化中进一步认识这个新皇帝。”颜师伯不同意他的看法。

【原文】

太宰义恭素畏戴法兴、巢尚之等,虽受遗辅政,而引身避事,由是政归近习[1]。法兴等专制朝权,威行近远,诏敕皆出其手,尚书事无大小,咸取决焉,义恭与颜师伯,但守空名而已[2]

【注文】

[1]太宰:古代官职名。传说殷商时置,为百官之长,辅佐帝王治理国家。亦作大宰,简称宰。秦、汉、魏不设。西晋避司马师讳,改太师为太宰,执掌朝政,权位甚重。东晋南朝沿置,多用以安置元老勋旧,位尊而无职掌。北魏、北齐则在太师、太傅、太保之上别置太宰,一品。  义恭:即刘义恭(413—465年),南朝宋宗室​‍‌‍​‍‌‍‌‍​‍​‍‌‍​‍‌‍​‍​‍‌‍​‍‌​‍​‍​‍‌‍​‍​‍​‍‌‍‌‍‌‍‌‍​‍‌‍​‍​​‍​‍​‍​‍​‍​‍​‍‌‍​‍‌‍​‍‌‍‌‍‌‍​。武帝刘裕第五子,姿颜美丽,特受钟爱,封江夏王,孝武帝时任太尉、录尚书六条事。前废帝刘子业狂悖无道,义恭欲谋废立,废帝率羽林兵杀其于府第,并杀其四子。然后肢解刘义恭尸体,分裂肠胃,挑取眼睛,以蜜渍之,名曰“鬼目粽”。明帝定乱,追谥“文宪”。著有文集十五卷。  近习:指君主宠爱亲信的人。

[2]诏: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体名称之一。战国以前,上下相告常用“诏”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诏”字为皇帝发布命令的专用词,他人不得使用,诏书亦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汉承秦制,凡皇帝即位或去世,或颁布其他重要命令,都以诏书布告天下。魏晋以后直到唐初,诏书一直是皇帝发布政令的主要方式。  敕(chì):帝王的命令。始于汉,汉以后官长谕下属,尊长谕子弟,仍可用“敕”。唐高宗显庆中规定,必经凤阁、鸾台,方为“敕”,限制始严,然文字中用“敕”为动词,仍属常见。  但:副词。只,仅仅。

【译文】

太宰刘义恭平时就害怕戴法兴、巢尚之等权臣,虽然受先帝遗诏辅佐朝政,但实际上总是退缩、回避政事,因此朝政都归于刘子业身边的近臣。戴法兴等人专制朝廷权力,威势震慑远近,朝廷的诏书、制敕全部出于他们之手,尚书省的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们裁决,刘义恭与颜师伯只是个担任空名的宰辅罢了。

【原文】

蔡兴宗自以职管铨衡,每至上朝,辄为义恭陈登贤进士之意,又箴规得失,博论朝政[1]。义恭性恇挠,阿顺法兴,恒虑失旨,闻兴宗言,辄战惧无答[2]。兴宗每奏选事,法兴、尚之等辄点定回换,仅有在者[3]。兴宗于朝堂谓义恭、师伯曰:“主上谅暗,不亲万机,而选举密事,多被删改,复非公笔,亦不知是何天子意?”数与义恭等争选事,往复论执,义恭、法兴皆恶之[4]。左迁兴宗新昌太守;既而以其人望,复留之建康[5]。八月,王太后疾笃,使呼废帝[6]。帝曰:“病人间多鬼,那可往!”太后怒,谓侍者:“取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宁馨儿[7]!”己丑,太后殂。

【注文】

[1]铨(quán)衡: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之长。  登贤进士:举用有道德有才干的人。  箴(zhēn)规:劝诫规谏。

[2]恇(kuāng)挠(náo):胆小怕事。  阿顺:阿谀随顺。  战惧:恐惧。

[3]选事:铨选职官之事。  点定:修改使成定稿。  回换:调换,变换。  在:动词。留住,存在。

[4]谅暗:指居丧,多用于皇帝。

[5]左迁:降低官职调动,贬职。  新昌:古郡名。治顿丘,今安徽滁州。  人望:声望,威望。

[6]王太后:即王宪嫄(yuán)(428—464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皇后,父王偃。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被纳为武陵王妃,所生子女有前废帝刘子业、豫章王刘子尚、山阴公主刘楚玉、临淮公主刘楚佩、皇女刘楚琇、康乐公主刘修明。死后谥“文穆”,与刘骏合葬景宁陵。  疾笃(dǔ):病情严重。

[7]宁馨:东晋、南朝方言。意即“如此”“这样”。

【译文】

蔡兴宗自认为执掌铨选,每次到了朝堂,就为刘义恭陈说举用有才干之人的想法,又劝诫规谏执政得失,全面议论朝政。刘义恭性格胆小怕事,阿谀随顺戴法兴,经常担心不合其旨意,听戴兴宗说话,就战战兢兢害怕得不知道怎么回答。蔡兴宗每次上奏选举的事情,戴法兴、巢尚之就点定或者调换,原名单上所推荐的人才很少有留住的​‍‌‍​‍‌‍‌‍​‍​‍‌‍​‍‌‍​‍​‍‌‍​‍‌​‍​‍​‍‌‍​‍​‍​‍‌‍‌‍‌‍‌‍​‍‌‍​‍​​‍​‍​‍​‍​‍​‍​‍‌‍​‍‌‍​‍‌‍‌‍‌‍​。蔡兴宗在朝堂上对刘义恭、颜师伯说:“皇帝现在居丧,又不能亲自处理朝政,而选举这样机密的事情,却多处被删改,又不是两位的笔迹,也不知道是哪个天子的旨意呢?”蔡兴宗多次与刘义恭等人为选举之事争执,各持己见,反复争论,刘义恭、戴法兴都非常讨厌他。于是把蔡兴宗贬为新昌太守;不久又因为他威望很高,只好再次调回京城。八月,(废帝)刘子业生母王太后病重,派人前去叫他(废帝)。刘子业(废帝)说:“病人的房间里鬼多,哪里能去呢!”王太后大怒,对身旁的侍从说:“给我取刀来,我要剖开肚子看看,怎么能生出这样的不孝之子!”己丑(二十三日),王太后病逝。

【原文】

明帝泰始元年[1]。废帝幼而狷暴[2]。及即位,始犹难太后、大臣及戴法兴等,未敢自恣[3]。太后既殂,帝年渐长,欲有所为,法兴辄抑制之,谓帝曰:“官所为如此,欲作营阳耶?”帝稍不能平[4]。所幸阉人华愿儿赐与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儿恨之[5]。帝使愿儿于外察听风谣,愿儿言于帝曰:“道路皆言宫中有二天子,法兴为真天子,官为赝天子[6]。且官居深宫,与人物不接。法兴与太宰、颜、柳共为一体,往来门客恒有数百,内外士庶莫不畏服[7]。法兴是孝武左右,久在宫闱,今与他人作一家,深恐此坐席非复官有。”帝遂发诏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徙远郡。八月辛酉,赐法兴死,解巢尚之舍人。

【注文】

[1]明帝:即刘彧(yù)(439—472年),南朝宋第六任皇帝(465—472年在位)。小字荣期,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前废帝时任南豫州刺史,遣人刺杀前废帝后自立为帝。做藩王时好读书,曾撰《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即位初任贤用能,平定四方叛乱,末年好鬼神,多忌讳,奢侈无度,民不堪命,宋王朝自此而衰。谥号“明帝”,庙号太宗。  泰始元年:泰始是南朝宋明帝刘彧在位期间的第一个年号,即泰始元年(465年)十二月至泰始七年(471年)十二月,共计七年。泰始元年即公元465年。

[2]狷(juàn)暴:偏急暴戾(lì)。

[3]难:害怕,恐惧。  自恣(zì):放纵自己。

[4]辄(zhé):副词。立即,就。  官:称呼名。古代用以称天子。  营阳:即营阳王刘义符(406—424年),南朝宋第二任皇帝(422—424年在位)。小字车兵,宋武帝刘裕长子,永初三年(422年)即位。刘义符在位时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xiá)之事,景平二年(424年),辅政大臣徐羡之等假借皇太后之命废其为营阳王,不久被杀。  稍:副词。逐渐,渐渐。  不能平:不满。

[5]阉(yān)人:即太监。  华愿儿(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太监。  赐与:赏赐,赐给。  无算:不计其数,极言其多。

[6]风谣:谣言。  赝(yàn):假的,伪造的。

[7]柳:柳元景(406—465年),南朝宋大将。字孝仁,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自幼学武,骁勇寡言,历任刘义恭参军、侍中、雍州刺史,后因谋划册立刘义恭而被杀。

【译文】

南朝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前废帝刘子业从小就急躁粗暴。等到登上皇位,刚开始还害怕太后、大臣及戴法兴等人,不敢放纵自己。等到太后去世,他也渐渐长大,想要肆意行事,常常都被戴法兴加以抑制,戴法兴还对前废帝说:“皇上您这样做,是想做第二个营阳王吗?”前废帝渐渐对戴法兴不满。幸好宦官华愿儿送给前废帝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但又遭到戴法兴的裁减,华愿儿对他非常怨恨。前废帝让华愿儿到宫外打听谣言和传闻,华愿儿回来后对前废帝说:“外面都在传言皇宫中有两个天子,戴法兴是真天子,而皇上您是伪天子。况且皇上您深居皇宫,与宫外接触不多,戴法兴与太宰刘义恭、颜师伯、柳元景结为一伙,与他们来往的宾客经常有几百人,朝廷内外的士人百姓没有不怕他们的。戴法兴是原来孝武帝身边的宠臣,在皇宫时间很长了,如今他与别人合为一体,我很担心皇帝的位子不再属于您所有​‍‌‍​‍‌‍‌‍​‍​‍‌‍​‍‌‍​‍​‍‌‍​‍‌​‍​‍​‍‌‍​‍​‍​‍‌‍‌‍‌‍‌‍​‍‌‍​‍​​‍​‍​‍​‍​‍​‍​‍‌‍​‍‌‍​‍‌‍‌‍‌‍​。”于是,前废帝下诏免去了戴法兴的官职,把他遣返回乡村,后又流放到偏远郡县。八月辛酉(初一日),又赐戴法兴自杀,解除了巢尚之的中书通事舍人之职。

【原文】

员外散骑侍郎东海奚显度,亦有宠于世祖[1]。常典作役,课督苛虐,捶扑惨毒,人皆苦之[2]。帝常戏曰:“显度为百姓患,比当除之[3]。”左右因唱诺,即宣旨杀之[4]

【注文】

[1]员外散骑侍郎:古代官职名。简称员外郎,员外为定员外增置之意,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两晋、南朝、北魏、北齐沿置,属散骑省(东省、集书省)。为闲散之职,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衰老之士。  东海:古郡名。秦朝时置郯(tán)郡,后改称东海郡,治郯县(今山东郯城北),属徐州刺史部。东晋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侨置,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西汉辖地即今山东费县、临沂、枣庄及江苏赣榆南部、邳州东部、宿迁、灌南北部一带。  奚(xī)显度(?—465年):南朝宋大臣。东海郯(tán)(今山东郯城北)人,官至员外散骑侍郎,孝武帝时主领建筑工程,苛虐无道,动加捶扑,暑雨寒雪,不听暂休,人不堪命,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世祖:即南朝宋孝武帝刘骏(430—464年)。

[2]典:主持,主管。  作役:建筑工程。  苦之:以动用法,以之为苦。

[3]比:接下来。

[4]唱诺:出声回答,应和。

【译文】

员外散骑侍郎、东海人奚显度,也受到孝武帝的宠信。多年主管建筑工程事务,监工苛刻暴虐,常常对服役者残忍捶打,人们都感到很痛苦。前废帝开玩笑地说:“奚显度是百姓的祸害,接下来我会除掉他。”身边的侍从随即表示同意,于是立即宣布圣旨杀掉了奚显度。

【原文】

尚书右仆射、领卫尉卿、丹杨尹颜师伯居权日久,海内辐凑,骄奢淫恣,为衣冠所疾[1]。帝欲亲朝政,庚午,以师伯为尚书左仆射,解卿、尹,以吏部尚书王彧为右仆射,分其权任[2]。师伯始惧。

【注文】

[1]尚书右仆(pú)射(yè):古代官职名。尚书仆射秦、西汉置,为尚书令之副,定员一人。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尚书仆射始分左右,为二人。三国两晋时不常置。凡置二人则称左、右仆射;如果置一人则仅称尚书仆射;若尚书令缺则以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若左右仆射都缺则置尚书仆射执掌左仆射之事,祠部尚书掌右仆射之职。南朝宋、齐、梁皆置尚书左、右仆射。右仆射与左仆射同居宰相之任,有“朝右”之称。掌出纳王命,协理全国政务。  卫尉:古代武官名号。统率卫士守卫宫禁。秦始置,掌管宫廷警卫。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职责为昼夜巡警,检察门籍。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bēn)三令丞。  丹杨尹:古代官职名。亦称丹阳尹。东晋、南朝五朝皆定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建康隶于原丹阳郡(晋治建康),为提高京都地位,显天子之尊,参照两汉京兆、河南尹故事,东晋元帝太兴元年(318年)改丹阳内史为丹阳尹,职掌相当于郡太守,但参与朝议。  衣冠:指古代士以上戴冠,魏晋南北朝多指士族。  疾:厌恶,憎恨。

[2]尚书左仆射:参见前“尚书右仆射”条注。  王彧(yù):南朝宋大臣。字景文,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历任尚书右仆射、左仆射、江州刺史、扬州刺史、太子詹事等职,封江安县侯,名重一时,后被宋明帝刘彧赐毒酒所杀​‍‌‍​‍‌‍‌‍​‍​‍‌‍​‍‌‍​‍​‍‌‍​‍‌​‍​‍​‍‌‍​‍​‍​‍‌‍‌‍‌‍‌‍​‍‌‍​‍​​‍​‍​‍​‍​‍​‍​‍‌‍​‍‌‍​‍‌‍‌‍‌‍​。

【译文】

尚书右仆射兼领卫尉卿、丹杨尹颜师伯久握朝廷大权,很多人都投靠其门下,渐渐骄奢淫逸,为当时的士族所忌恨。前废帝想亲理朝政,庚午(初十日),改任颜师伯为尚书左仆射,解除了他的卫尉卿、丹杨尹职务,任命吏部尚书王彧为尚书右仆射,分割了他的权力。颜师伯开始害怕。

【原文】

初,世祖多猜忌,王公大臣重足屏息,莫敢妄相过从[1]。世祖殂,太宰义恭等皆相贺曰:“今日始免横死矣[2]。”甫过山陵,义恭与柳元景、颜师伯等声乐酣饮,不舍昼夜,帝内不能平。既杀戴法兴,诸大臣无不震慑,各不自安[3]。于是元景、师伯密谋废帝,立义恭,日夜聚谋,而持疑不能决[4]。元景以其谋告沈庆之[5]。庆之与义恭素不厚,又师伯常专断朝事,不与庆之参怀,谓令史曰:“沈公爪牙耳,安得豫政事?”庆之恨之,乃发其事[6]

【注文】

[1]重(chóng)足屏息:叠足站立不前,屏住呼吸。借指非常畏惧。  过从:相互往来,互访。

[2]横(hèng)死:指因自杀、被害或意外事故而死亡。横,意外的。

[3]震慑:震惊惶恐。

[4]持疑:心怀疑虑。

[5]沈庆之(386—465年):南朝宋大将。字弘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手不知书,眼不识字,东晋时因平孙恩立功,任宁远中兵参军,南朝宋文帝时任建威将军,宋孝武帝时封始兴郡公,历任侍中、太尉等职,后因劝谏宋前废帝刘子业诛戮大臣被杀害。宋明帝时追谥“襄”。

[6]参怀:共同商议。  令史:古代官职名。战国秦置,汉代兰台、尚书台、三公府及大将军等府皆置,位在诸曹属官下,掌文书事务,历代因之。隋唐以后,成为三省﹑六部及御史台低级事务员之称,位卑秩下,不参官品。  爪(zhǎo)牙:本意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古代则用之比喻得力帮手,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  豫:同“预”,参与。  发:揭发。

【译文】

当初,世祖(刘骏)多猜忌臣下,王公大臣都吓得驻足观望、屏住呼吸,没有人敢随意地互相往来。世祖去世后,太宰刘义恭等人都相互庆贺说:“从今开始,我们就免去惨遭横死了。”刚从孝武帝陵归来,刘义恭就与柳元景、颜师伯等人赏乐畅饮,不分昼夜地尽情欢乐,前废帝(刘子业)心中非常不满。杀死了戴法兴之后,朝中的诸位大臣都震惊害怕,各自心中都不安定。于是,柳元景、颜师伯秘密谋划废掉刘子业,拥立刘义恭为帝,他们昼夜聚在一起谋划,但是迟疑不定。柳元景把这个阴谋告诉了沈庆之。沈庆之平时与刘义恭关系不好,再加上颜师伯平常专擅朝事,朝廷大事也不与沈庆之共同商议,而且还对令史们说:“沈公只不过是个帮凶罢了,哪能参预朝廷的政事?”沈庆之对此事非常记恨,于是把这个阴谋泄露了出去。

【原文】

癸酉,帝自帅羽林兵讨义恭,杀之,并其四子[1]。断绝义恭支体,分裂肠胃,挑取眼睛,以蜜渍之,谓之“鬼目粽”[2]。别遣使者称诏召柳元景,以兵随之,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入辞其母,整朝服乘车应召[3]。弟车骑司马叔仁戎服,帅左右壮士欲拒命,元景苦禁之[4]。既出巷,军士大至,元景下车受戮,容色恬然,并有八子、六弟及诸侄[5]。获颜师伯于道,杀之,并其六子。又杀廷尉刘德愿[6]。改元景和,文武进位二等[7]。遣使诛湘州刺史江夏世子伯禽[8]。自是公卿以下皆被捶曳,如奴隶矣[9]

【注文】

[1]羽林:古代武官名。西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卫建章宫,称“建章营骑”。后改称“羽林骑”,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属光禄勋,为皇帝护卫。长官有羽林中郎将及羽林郎​‍‌‍​‍‌‍‌‍​‍​‍‌‍​‍‌‍​‍​‍‌‍​‍‌​‍​‍​‍‌‍​‍​‍​‍‌‍‌‍‌‍‌‍​‍‌‍​‍​​‍​‍​‍​‍​‍​‍​‍‌‍​‍‌‍​‍‌‍‌‍‌‍​。以后历代禁卫军常有羽林之名。隋以左右屯卫所领兵为羽林。唐置左右羽林军,有大将军、将军等官。元羽林将军为扈从执事官。明亲军有羽林卫。  四子:江夏愍王刘伯禽、永修殇侯刘仲容、永阳殇侯刘叔子、刘叔宝。刘义恭共十六子,之前刘劭已杀其十二子(见上篇《太子劭弑逆》),此时刘子业又杀剩下的四子。至此,刘义恭门户已绝。

[2]支:同“肢”。  渍(zì):浸,泡。

[3]朝服:即帝王、臣子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的礼服。尊卑异制,历代异制。魏晋时,朝服大抵承袭汉制,最大的区别体现在朝服颜色上,汉朝服用黑色,以绛饰边,而魏晋朝服则为红色,称绛纱袍。

[4]车骑:即车骑将军,古代官职名。汉代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是战车部队的统帅。  司马: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沿置,掌军政、军赋。西汉武帝时太尉设大司马,掌宫廷实权。两汉至南北朝诸公府、军府皆置,位仅次于长史,掌参赞军务,管理本府武职。  叔仁:即柳叔仁(?—465年),南朝宋臣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柳元景之弟,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戎服:军服。  苦:副词。竭力,尽力。

[5]受戮(lù):接受斩杀。  恬(tián)然:安然,安静。

[6]刘德愿(?—465年):南朝宋大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怀慎之子,历任游击将军、秦郡太守、豫州刺史、廷尉等职,受柳元景谋废刘子业之事牵连,被下狱诛杀。

[7]景和: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在位时期的第二个年号,即景和元年(465年)八月至十一月。  进位:官位升高。

[8]湘州:古州名。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分荆、广两州置,治临湘(今湖南长沙),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广西桂江、广东北江流域大部分及湖北陆水流域。南朝梁以后逐渐缩小。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潭州。  刺史:古代官职名。西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以六条察问郡县,本为监察官性质,其官阶低于郡守。成帝时刺史为州牧。东汉初复称刺史,灵帝时再改称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三国至南北朝各州也多置刺史,一般以都督兼任,并加将军之号,权力很大。  世子:周代时,指天子、诸侯的嫡子;后世则为继承王爵、诸侯爵位者的正式封号,多由嫡长子充任。汉初,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王太子”,后为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后代沿袭不改。另外,对于贵族、高官之子,也习尊称为世子,但非正式称呼。  伯禽:即刘伯禽(?—465年),南朝宋宗室、大臣。江夏王刘义恭长子,官至辅国将军、湘州刺史,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追赠江夏王。

[9]捶曳(yè):牵拉捶打。  奴隶:奴婢,仆人。

【译文】

癸酉(十三日),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亲自率领羽林军讨伐刘义恭,杀死了他和他的四个儿子​‍‌‍​‍‌‍‌‍​‍​‍‌‍​‍‌‍​‍​‍‌‍​‍‌​‍​‍​‍‌‍​‍​‍​‍‌‍‌‍‌‍‌‍​‍‌‍​‍​​‍​‍​‍​‍​‍​‍​‍‌‍​‍‌‍​‍‌‍‌‍‌‍​。又砍断了刘义恭的四肢,剖开腹部,挖出肠胃,挑出眼珠浸泡在蜜水中,称为“鬼目粽”。另派使者声称诏命征召柳元景入宫,后面跟着士兵。柳元景身边的侍从赶紧跑去告诉他“使者带着士兵,与平时不一样”。柳元景知道灾祸即将来临,进房间和母亲辞别,整理好朝服乘车前往应召。柳元景的弟弟、车骑司马柳叔仁身着军装,率领身边的勇士想抗拒朝命,柳元景苦苦相劝阻止了他。车子刚出巷子,士兵们就包围了他,柳元景下车接受屠戮,面容安然,被杀的还有他的八个儿子、六个弟弟及诸位侄子。刘子业又在路上捉住颜师伯,杀死他和他的六个儿子。又杀掉了和柳元景关系要好的廷尉刘德愿。改年号为景和,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加官二等。刘子业又派使者前去诛杀了湘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的嫡长子刘伯禽。从此以后,公卿以下的朝官随时都像奴隶一样被刘子业拖拉出去捶打。

【原文】

初,帝在东宫,多过失,世祖欲废之而立新安王子鸾[1]。侍中袁盛称“太子好学,有日进之美”,世祖乃止[2]。帝由是德之[3]。既诛群公,欲引进,任以朝政,迁为吏部尚书,与尚书左丞徐爰皆以诛义恭等功,赐爵县子[4]

【注文】

[1]东宫: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常代称太子。  鸾:刘子鸾(456—465年),南朝宋宗室。字孝羽,孝武帝刘骏第八子,母殷淑仪,历任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南琅邪太守、司徒、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中书令,历封襄阳王、新安王,后被其兄刘子业所杀。刘彧即位后追封为始平王。

[2]侍中:古代官职名。秦始置,即原丞相史,因往来殿中奏事,故称侍中。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南朝宋文帝以侍中掌机要,梁、陈相沿,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晋朝开始也把侍中作为三公的加衔。北魏时地位尤其高。隋朝时称纳言,唐恢复为侍中,为门下省长官,位居正三品,与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居宰相之职。南宋后废。  袁(yǐ)(420—466年):南朝宋大臣。字景章,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任侍中,领前军将军,劝说孝武帝放弃废太子刘子业,刘子业即位后任吏部尚书、雍州刺史。后谋拥立晋安王刘子勋称帝,与刘彧发生战争,兵败被诱杀。  日进之美:每天都有长进。

[3]德:感恩,感激。

[4]尚书左丞:古代官职名。东汉始置,为尚书台佐贰官。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  徐爰(yuán)(394—475年):南朝宋大臣。字长玉,南琅邪开阳(今江苏常州)人。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因善于逢迎皇帝旨意很受宠遇。南朝宋时任员外散骑侍郎、殿中郎兼左丞右丞等职。

【译文】

当初,南朝宋废帝刘子业在太子东宫时,多次犯错误,世祖刘骏准备废掉他,册立新安王刘子鸾,侍中袁大赞“太子好学,有天天进步的美德”,世祖才放弃废黜的想法。于是刘子业对袁感恩戴德。诛杀了前朝的重臣之后,刘子业就想任用袁,让他掌管朝政,于是提拔袁为吏部尚书,与尚书左丞徐爰都因诛杀刘义恭的功劳,赐给县子之爵。

【原文】

徐爰便僻善事人,颇涉书传,自元嘉初入侍左右,预参顾问,既长于附会,又饰以典文,故为太祖所任遇[1]。大明之世,委寄尤重[2]。时殿省旧人多见诛逐,唯爰巧于将迎,始终无迕,废帝待之益厚,群臣莫及[3]。帝每出,常与沈庆之及山阴公主同辇,爰亦预焉[4]

【注文】

[1]便(pián)僻:谄媚逢迎。  长于:善于,擅长​‍‌‍​‍‌‍‌‍​‍​‍‌‍​‍‌‍​‍​‍‌‍​‍‌​‍​‍​‍‌‍​‍​‍​‍‌‍‌‍‌‍‌‍​‍‌‍​‍​​‍​‍​‍​‍​‍​‍​‍‌‍​‍‌‍​‍‌‍‌‍‌‍​。  附会:附和,依附。  典文:经典诗文。

[2]大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时期的第二个年号,即大明元年(457年)一月至大明八年(464年)五月,共计八年。  委寄:委任托付。

[3]殿省:宫廷与台省。也指中央和地方。  诛逐:诛戮、贬斥。  将迎:逢迎,迎合。  迕(wǔ):违背,抵触。

[4]山阴公主:即刘楚玉(446—465年),南朝宋公主。孝武帝刘骏之女,前废帝刘子业同母姐姐,初封山阴公主,后封会稽长公主,有“皇族第一美人”之称,以淫乱放荡闻名于当世。后被明帝刘彧赐死。  辇(niǎn):特指君后所乘的车。

【译文】

徐爰擅长谄媚逢迎,取悦于人,又多涉猎诗书、史传,从南朝宋文帝元嘉初年进入宫中以来,参与机密,顾问政事,既擅长附和别人,又以典籍诗文为美饰,所以被文帝刘义隆所礼遇。孝武帝大明年间,更加受到器重。当时朝廷各部门的大臣多被诛杀或被贬逐,只有徐爰因为会逢迎,始终没有触犯孝武帝。前废帝刘子业继位后对其更加重用,文武百官没有能比得上的。刘子业每次外出,常常与沈庆之及山阴公主刘楚玉同乘辇车,徐爰也常参与其中。

【原文】

山阴公主,帝姊也,适驸马都尉何戢[1]。戢,偃之子也[2]。公主尤淫恣,尝谓帝曰:“妾与陛下,男女虽殊,俱托体先帝[3]。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太不均。”帝乃为公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进爵会稽郡长公主,秩同郡王[4]。吏部郎褚渊貌美,公主就帝请以自侍,帝许之[5]。渊侍公主十日,备见逼迫,以死自誓,乃得免。渊,湛之之子也[6]

【注文】

[1]姊(zǐ):姐姐。  适:嫁给。  驸马都尉:古代官职名。西汉武帝始置,掌副车之马。三国曹魏时以帝婿授此官,魏晋以后成为常例,简称驸马,非实官。此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何戢(jí)(446—482年):南朝宋、齐大臣。字慧景,庐江灊(今安徽霍山东北)人,出身名门,何尚之之孙,何偃之子,因娶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之女刘楚玉拜为驸马督尉。后废帝刘昱时任司徒左长史,与齐高祖萧道成关系很好。南朝齐时历任相国左长史、吏部尚书,加骁骑将军、吴兴太守、左将军。死后追赠为侍中、右光禄大夫。

[2]偃(yǎn):即何偃(413—458年),南朝宋大臣。字仲弘,庐江灊(今安徽霍山东北)人,何尚之中子。举秀才,南朝宋文帝元嘉中历任太子中庶子、侍中。孝武帝时任吏部尚书。谥曰“靖”。偃好谈玄,曾注《庄子·逍遥篇》,有文集十九卷。

[3]淫恣:放荡,不知拘检。  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就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托体:出身。

[4]面首: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指美男子,引申为男妾、男宠。  秩:职位和品级。  郡王:中国古代爵位名。其名始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除皇室外,臣下亦得封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

[5]吏部郎:古代官名,尚书省吏部曹长官通称。三国魏、蜀始置,两晋、南北朝沿置,亦称郎中,资序深者可转侍郎。隶于吏部尚书,掌管吏选任铨叙调动,对五品以下官吏的任免有建议权。  褚渊(435—482年):南朝宋、齐大臣。字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南朝宋文帝之婿,历官著作佐郎、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共辅苍梧王(后废帝刘昱),南朝宋后废帝元徽五年(477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另立顺帝,他推举萧道成任录尚书事,后又助萧道成代宋建齐,受齐高帝宠幸,参与机要,进位司徒,封南康郡公。病卒。

[6]湛之:即褚湛之(411—460年),南朝宋大臣。字休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娶南朝宋武帝第七女始安哀公主,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公主死后又娶武帝第五女吴郡宣公主。颇有才干,为文帝赏识,历任扬武将军、司徒左长史、侍中、左卫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中书令、丹阳尹、尚书左仆射,谥“敬侯”。

【译文】

山阴公主刘楚玉是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胞姐,嫁给驸马都尉何戢。何戢是何偃的儿子。公主是个淫荡的女人,曾经对前废帝刘子业说:“我与陛下虽然性别有男女之分,但都是先帝所生。陛下六宫中有上万的美女,而我却只有驸马一个人,事情太不公平了。”刘子业就为山阴公主配置了三十个左右的面首,侍奉于她的身边,并加封会稽长公主之爵,俸禄与郡王等同。吏部郎褚渊是个美男子,公主就请求刘子业让他侍奉自己,刘子业同意了。褚渊侍奉公主十天,倍受公主的逼迫,发誓宁死不从,才幸免。褚渊是褚湛之的儿子。

【原文】

帝令太庙别画祖考之像,帝入庙,指高祖像曰:“渠大英雄,生擒数天子[1]。”指太祖像曰:“渠亦不恶,但末年不免儿斫去头[2]。”指世祖像曰:“渠大齄鼻,如何不齄?”立召画工令齄之[3]

【注文】

[1]太庙: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称为太庙。  祖考:已亡故的祖、父。  渠:南方方言。他,他们。

[2]斫(zhuó):砍,杀。

[3]齄(zhā)鼻:俗称酒糟鼻。齄,鼻子上的小红疱。

【译文】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命令在太庙中另外绘制了祖先的画像,他进入太庙,指着高祖刘裕的画像说:“这是大英雄,曾经活捉了数位皇帝。”指着太祖刘义隆的画像说:“他也不错,只可惜晚年被儿子砍下了头颅。”指着世祖刘骏的画像说:“这人是个大酒糟鼻,为什么画像上没有?”立即召集画匠把酒糟鼻画了上去。

【原文】

新安王子鸾有宠于世祖,帝疾之。九月辛丑,遣使赐子鸾死,又杀其母弟南海王子师及其母妹[1]。发殷贵妃墓,又欲掘景宁陵,太史以为不利于帝,乃止[2]

【注文】

[1]子师:即刘子师(460—465年),南朝宋宗室。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十二子,刘子业同母弟,字孝友,封南海王,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害,时年六岁。

[2]殷贵妃(?—462年):即殷淑仪,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宠妃。本姓刘,南郡王刘义宣之女,姿颜美丽,宠冠后庭。殷淑仪死后,刘骏下令修建为其祭祀的新安寺。刘子业即位后,为报殷淑仪得宠欲夺嫡之仇,将其所生子女全部杀死,拆毁新安寺,挖掘了其坟墓。  景宁陵: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陵墓。  太史:古代官职名。先秦时是史官和历官,属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汉设太史令,属太常​‍‌‍​‍‌‍‌‍​‍​‍‌‍​‍‌‍​‍​‍‌‍​‍‌​‍​‍​‍‌‍​‍​‍​‍‌‍‌‍‌‍‌‍​‍‌‍​‍​​‍​‍​‍​‍​‍​‍​‍‌‍​‍‌‍​‍‌‍‌‍‌‍​。魏晋以后仅掌管天文历法及祥瑞灾异。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故称翰林为太史。

【译文】

新安王刘子鸾原来受到世祖刘骏的宠爱,前废帝刘子业非常嫉妒。九月辛丑(十一日),派遣使者前去令刘子鸾自杀,又杀死了刘子鸾的胞弟南海王刘子师及胞妹。前废帝掘开殷贵妃的坟墓,又打算去掘孝武帝的景宁陵,太史认为这样会对前废帝自己不利,前废帝才停止了行动。

【原文】

废帝自即位以来,未尝戒严,因民[间]讹言义阳王昶反而讨之,昶奔魏[1]。事见《元魏寇齐》。

【注文】

[1]讹(é)言:传布的流言,谣言。  昶(chǎng):即刘昶(436—497年),南朝宋宗室、大臣。字休道,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封义阳王,历任辅国将军、散骑常侍、太常、会稽太守、东扬州刺史、秘书监、骁骑将军、江州刺史、中书令、徐州刺史等职,因惧怕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逃奔北魏,历任侍中、外都大官、内都坐大官、中书监,历丹阳王、宋王。死后赠假黄钺、太傅、领扬州刺史,备九锡,谥曰“明”。

【译文】

自从前废帝刘子业继位以来,还没有实行过全城戒严,由于民间讹传义阳王刘昶将要反叛,刘子业准备前去讨伐他,所以刘昶听到消息后逃奔北魏。事见《元魏寇齐》。

【原文】

吏部尚书袁始为帝所宠任,俄而失指,待遇顿衰,使有司纠奏其罪,白衣领职[1]惧,诡辞求出[2]。甲寅,以为督雍梁等四州诸军事、雍州刺史[3]舅蔡兴宗谓之曰:“襄阳星恶,何可往[4]?”曰:“白刃交前,不救流矢[5]。今者之行,唯愿生出虎口耳[6]。且天道辽远,何必皆验?”

【注文】

[1]俄而:不久。  失指:不合帝王旨意。指,通“旨”。  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纠奏:举察其罪,上奏朝廷。  白衣:原指古代百姓服装,借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  领职:管理所掌之职务。

[2]诡辞:说假话,敷衍搪塞。  出:指离开中央,到地方做官。

[3]督雍梁等四州诸军事:指挥雍州、梁州等四州军事的最高长官。  雍州:古州名。古九州之一。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分凉州河西四郡置。三国魏治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其后逐渐缩小。东晋孝武帝太元中在襄阳(今湖北襄阳)侨置。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割荆州北部为境,治所不变。南朝梁以后逐渐缩小。东晋、南朝时控扼南北,为汉水上游重镇。

[4]襄阳:古郡、县名。西汉初置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置郡,治所在襄阳县(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为荆州治所。东晋孝武帝太元中在襄阳(今湖北襄阳)侨置。隋文帝开皇初废除。  星恶:星象不吉利。

[5]白刃交前,不救流矢:刀剑砍过来,就不要管乱飞的弓箭了。比喻事情有轻重缓急,要抓住重点。

[6]者:助词。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耳:助词​‍‌‍​‍‌‍‌‍​‍​‍‌‍​‍‌‍​‍​‍‌‍​‍‌​‍​‍​‍‌‍​‍​‍​‍‌‍‌‍‌‍‌‍​‍‌‍​‍​​‍​‍​‍​‍​‍​‍​‍‌‍​‍‌‍​‍‌‍‌‍‌‍​。而已,罢了。

【译文】

吏部尚书袁刚开始受到前废帝刘子业的宠信,不久因为不合刘子业的旨意而受到极度冷落,刘子业让有关部门弹劾他的罪行,让他以平民的身份担任现职。袁害怕,编造理由请求调任外地。甲寅(十四日),刘子业调任袁为都督雍州、梁州等四州诸军事和雍州刺史。袁的舅舅蔡兴宗对他说:“襄阳的星象不吉利,哪能前往那里任职?”袁说:“眼看就要被刀剑所杀,我哪里还顾得了流箭。今天出城,我只希望能活着逃离虎口而已。况且天象遥远,也不一定会应验吧?”

【原文】

是时临海王子顼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1]。朝廷以兴宗为子顼长史、南郡太守,行府州事,兴宗辞不行[2]说兴宗曰:“朝廷形势,人所共见,在内大臣,朝不保夕[3]。舅今出居陕西,为八州行事,在襄、沔,地胜兵强,去江陵咫尺,水陆流通[4]。若朝廷有事,可以共立桓、文之功,岂比受制凶狂,临不测之祸乎!今得间不去,后复求出,岂可得邪[5]?”兴宗曰:“吾素门平进,与主上甚疏,未容有患[6]。宫省内外,人不自保,会应有变[7]。若内难得弭,外衅未必可量[8]。汝欲在外求全,我欲居中免祸,各行其志,不亦善乎?”

【注文】

[1]子顼(xū):即刘子顼(456—466年),南朝宋宗室、大臣。字孝列,孝武帝刘骏第七子,母为史昭华。先后封历阳王、临海王,加号冠军将军,领吴兴太守,任广州刺史、荆州刺史、前将军、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丹阳尹。明帝泰始元年(465年)十二月与刘子绥、刘子房共同起兵叛乱,兵败后被赐死。  荆州:古州名。古九州之一,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东汉治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其后屡迁,东晋时定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晋以后辖境渐小。它是东晋、南朝时长江中游的政治军事重镇,其重要性仅次于当时的都城所在地扬州。

[2]长(zhǎng)史: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府及大将军、车骑将军等主要将军幕府设。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和诸主要将军府亦设。三国、晋、南北朝沿置。魏、晋以后,州、郡刺史中带将军称号开府者亦设,多兼任首郡太守。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也有长史,掌兵马。长史分为左、右,职重。  南郡:古郡名。战国秦昭襄王置,治郢(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纪南城),后迁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唐代更名为江陵郡,后又改为江陵府。  行(xíng):代理。在中国古代官制中,以官阶低的人担任较高职务的称“守某官”,以官阶高的人担任较低职务的称“行某官”。

[3]朝不保夕:成语。又称“朝不虑夕”,意思为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

[4]陕西:疑误。  沔(miǎn):古地区名。沔水流域,今汉江流域。  地胜:地形地势好。  咫(zhǐ)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很近。

[5]桓、文之功:桓是指齐桓公,文是指晋文公。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曾经为周王朝的统治立下过功勋。齐桓公北伐戎狄,南攻楚国,尊王攘夷,受到周天子的赏赐;晋文公建立霸业后,率大军勤王,平定了周襄王胞弟叔带等人的叛乱,迎周襄王归都。  得间(jiàn):得到机会。  邪:同“耶”,疑问词。

[6]素门:本指毛坯门、没有上漆的木门。代指门第低微的人,属清寒之家,与世族豪门相对应。  平进:以次序提拔而不越等次升迁​‍‌‍​‍‌‍‌‍​‍​‍‌‍​‍‌‍​‍​‍‌‍​‍‌​‍​‍​‍‌‍​‍​‍​‍‌‍‌‍‌‍‌‍​‍‌‍​‍​​‍​‍​‍​‍​‍​‍​‍‌‍​‍‌‍​‍‌‍‌‍‌‍​。  未容:不一定。

[7]会应:应当,应该。

[8]得弭(mǐ):平息,停止,消除。  外衅(xìn):指与外国的争端。  量(liàng):估量,揣度。

【译文】

当时,临海王刘子顼担任都督荆州、湘州等八州诸军事和荆州刺史。朝廷任命蔡兴宗为刘子顼的长史、南郡太守,处理都督府和荆州的政事,蔡兴宗却推辞不愿就任。袁劝蔡兴宗说:“朝廷现在的形势大家都能看到,在朝的大臣朝不保夕。朝廷如今派舅舅您前往荆州掌管八州军事,袁我又在襄阳、沔水一带,地势优越,兵力强盛,离江陵也仅有咫尺之远,水陆交通便利。如果朝廷内有政变,我们可以共同建立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功勋,这怎么能跟在朝中受制于凶暴狂妄之徒、身处不测之祸的处境相比!如今有机会离开朝廷您却不走,以后再想有机会走,哪里还能得到呢?”蔡兴宗说:“我出身寒门,顺次提拔,与皇帝关系又很不密切,不一定会有祸患。朝廷皇宫内外,人人不能自保,一定会有变乱。或许朝廷内的祸乱会消除,而地方上的祸乱就不好猜测了。你想在地方上保全自己,而我想在朝廷中免除灾祸,我们各自按自己的想法办,不是也很好吗?”

【原文】

于是狼狈上路,犹虑见追,行至寻阳,喜曰:“今始免矣[1]。”邓琬为晋安王子勋镇军长史、寻阳内史,行江州事[2]与之款狎过常,每清闲,必尽日穷夜[3]与琬人地本殊,见者知其有异志矣。寻复以兴宗为吏部尚书。

【注文】

[1]狼狈:急速,急忙。  见: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寻阳:古郡名。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分庐江、武昌二郡置,治寻阳(今江西九江南),隶江州。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郡治迁湓城(今江西九江),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分江州为二,属西江州,南朝陈天嘉六年(565年)复江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寻阳郡。  始:副词。刚刚,才。

[2]邓琬(407—466年):南朝宋大臣。字元琬,一作元琰,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历任主簿、辅国将军、南海太守、刘子勋镇军长史、寻阳内史,代行江州事。前废帝刘子业无道,皇族诸王夺位斗争剧烈,邓琬起兵反叛,拥戴刘子勋为帝。明帝刘彧夺位后,邓琬拥立刘子勋也在寻阳称帝,年号义嘉,自任左将军、尚书右仆射,兵败后被刘彧诱杀。  子勋:即刘子勋(456—466年),南朝宋宗室。字孝德,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第三子,母为陈淑媛,自幼因眼疾不受孝武帝宠爱。封晋安王,任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前将军、江州刺史、镇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等职。因反叛被明帝刘彧捕杀。  镇军:即镇军将军,古代武官名。东汉献帝建安末置,三国魏定为三品,其地位仅低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内史: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原为中央官职。西汉诸侯王国掌民政之官亦称内史,西汉成帝刘骜(áo)绥和元年(前8年)省内史,设国相治民,相当于郡守。晋沿置,为王国的地方行政长官。魏晋要郡亦有以内史代太守者,如东晋会稽郡、彭城郡即是其例。南北朝沿袭。

[3]款狎(xiá):亲昵,亲近。

【译文】

仓促上路前去雍州赴任,但一直担心被刘子业追杀,走到寻阳后,才高兴地说:“现在终于免除了被杀的危险。”邓琬任晋安王刘子勋的镇军长史、寻阳内史,代理江州的政事。袁与邓琬过分亲昵,每每得空,一定会昼夜玩乐。袁与邓琬本来门第悬殊,看到的人都知道他们一定有反叛的意图。不久,前废帝刘子业又任命蔡兴宗为吏部尚书。

【原文】

帝舅东阳太守王藻尚世祖女临川长公主[1]。公主妒,谮藻于帝[2]​‍‌‍​‍‌‍‌‍​‍​‍‌‍​‍‌‍​‍​‍‌‍​‍‌​‍​‍​‍‌‍​‍​‍​‍‌‍‌‍‌‍‌‍​‍‌‍​‍​​‍​‍​‍​‍​‍​‍​‍‌‍​‍‌‍​‍‌‍‌‍‌‍​。冬十月己卯,藻下狱死。

【注文】

[1]东阳:古郡名。三国吴程侯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置。治长山(今浙江金华)。  王藻(?—465年):南朝宋大臣。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偃长子,前废帝刘子业之舅,任东阳太守,娶南朝宋文帝第六女临川长公主刘英媛,后因公主生性妒嫉进谗言,被刘子业所杀。  临川长公主:即刘英媛(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公主。宋文帝刘义隆第六女,封临川公主,先嫁给东阳太守王藻,生有一子王彻,后嫁豫章太守庾冲远,性嫉妒。

[2]谮(zèn):诬陷。

【译文】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舅舅、东阳太守王藻娶文帝之女临川长公主。公主性格善妒,向前废帝进谗言。冬季十月己卯(二十日),王藻被捕,在狱中被杀。

【原文】

会稽太守孔灵符,所至有政绩,以忤犯近臣,近臣谮之,帝遣使鞭杀灵符,并诛其二子[1]

【注文】

[1]会(kuài)稽(jī):古郡名。秦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东汉顺帝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太守:古代官职名。又称郡守,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边地置郡,其长官称郡守,尊称为太守。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每郡置郡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西汉景帝刘启时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行政长官。隋初,废州存郡,以刺史为郡长官。  孔灵符(?—465年):南朝宋臣僚。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孔季恭之子,历任南郡太守、郢州刺史、丹阳尹等职,有政绩,曾上书迁徙无产民众到鄞、(mào)、余姚三县开垦湖田,后因冒犯佞臣,被宋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忤(wǔ)犯:违抗,冒犯。  近臣:君主所亲近的臣子。  鞭杀:刑罚名。用鞭子打死。

【译文】

会稽太守孔灵符在任期间有政绩,因为冒犯了宋前废帝身边的近臣,被诬陷,前废帝派使者用鞭子打死孔灵符,并诛杀了他的两个儿子。

【原文】

宁朔将军何迈,瑀之子也,尚帝姑新蔡长公主[1]。帝纳公主于后宫,谓之谢贵嫔,诈言公主薨,杀宫婢送迈第殡葬,行丧礼[2]。庚辰,拜贵嫔为夫人,加鸾辂龙旂,出警入跸[3]。迈素豪侠,多养死士,谋因帝出游,废之,立晋安王子勋[4]。事泄,十一月壬辰,帝自将兵诛迈。

【注文】

[1]宁朔将军:古代武官名。四品杂号将军。  何迈(?—465年):南朝宋将领。宋文帝刘义隆新蔡公主刘英媚之婿,因前废帝刘子业霸占其妻,盛怒之下欲起兵废除刘子业,因消息走漏被刘子业所杀。  瑀(yǔ):即何瑀(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大臣。宋武帝刘裕豫章公主刘欣男之婿,官至吏部尚书。  新蔡长公主:即刘英媚,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女,刘子业姑母,封新蔡公主。下嫁何迈,后被刘子业长期霸占,并封为贵嫔,何迈大怒,欲废掉刘子业,事情泄露被杀。

[2]纳:娶。  后宫:帝王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后宫的女性,古人常用“后宫佳丽三千人”来形容古代皇帝嫔妃之众。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yuàn)、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jié)妤(yú)、容华、充华。  贵嫔:古代皇帝后宫妃嫔的位号之一。始于曹魏,仅次于皇后。两晋南北朝时,贵嫔与夫人、贵人并称三夫人,仅次皇后,位视三公。  诈言:谎称。  薨(hōng):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古代宠妃死亡也称薨。  丧礼:古代丧事的礼仪、礼制,等级规定严格,程序复杂​‍‌‍​‍‌‍‌‍​‍​‍‌‍​‍‌‍​‍​‍‌‍​‍‌​‍​‍​‍‌‍​‍​‍​‍‌‍‌‍‌‍‌‍​‍‌‍​‍​​‍​‍​‍​‍​‍​‍​‍‌‍​‍‌‍​‍‌‍‌‍‌‍​。

[3]夫人:古代皇帝后宫妃嫔的位号之一。参见“贵嫔”注。  鸾(luán)辂(lù):天子王侯所乘之车。  龙旂(qí):上绘交龙并有铃铛的旗子。  出警入跸(bì):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跸”。出为警,入为跸。

[4]死士:敢死的勇士。古代大多死士是江湖侠客,基本从事突击和暗杀两种任务。

【译文】

宁朔将军何迈是何瑀的儿子,娶前废帝刘子业的姑姑新蔡长公主。刘子业把新蔡公主留在后宫,称她为谢贵嫔,谎称公主去世,杀死一个宫女送到何迈的府中入殓,按公主的规格发丧。庚辰(二十一日),册封谢贵嫔为夫人,并准许她出行时打龙旗、乘鸾车,出入都像皇帝一样全城戒严。何迈平时豪爽侠义,养了很多敢死之士,阴谋在刘子业出外游猎时废掉他,拥立晋安王刘子勋。阴谋泄露后,十一月壬辰(初三日),刘子业率兵杀死了何迈。

【原文】

初,沈庆之既发颜、柳之谋,遂自昵于帝,数尽言规谏,帝浸不悦[1]。庆之惧祸,杜门不接宾客[2]。尝遣左右范羡至吏部尚书蔡兴宗所[3]。兴宗使羡谓庆之曰:“公闭门绝客,以避悠悠请托者耳[4]。如兴宗,非有求于公者也,何为见拒?”庆之使羡邀兴宗。

【注文】

[1]规谏:以正义之道劝人改正言行的不当之处。  浸:副词。渐渐,逐渐。

[2]杜门:闭门。  宾客:古时指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汉代养客之风仍盛,有时皇帝甚至下诏不许诸王养客。宾客为主人营治产业、出谋划策、奔走效命。此后,宾客降为附从,逐渐变成为贵族、豪强的家兵、部曲。

[3]范羡(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侍从,生平事迹不详。

[4]悠悠:无休止,众多。  请托:以私事相托,走门路,通关节。

【译文】

当初,沈庆之揭发颜师伯、柳元景的谋反之事后,就主动亲近前废帝刘子业,并多次尽力规劝,刘子业渐渐不高兴。沈庆之害怕灾祸降临,于是闭门不再接见宾客。他曾派身边的侍从范羡到吏部尚书蔡兴宗的府上。蔡兴宗让范羡给沈庆之捎话说:“沈公闭门谢绝接见宾客,是为了回避无休止的请托罢了。像我蔡兴宗对沈公没有什么请求的人,为什么也遭到谢绝?”于是沈庆之派范羡前去邀请蔡兴宗。

【原文】

兴宗往见庆之,因说之曰:“主上比者所行,人伦道尽,率德改行,无可复望[1]。今所忌惮,唯在于公,百姓喁喁所瞻赖者,亦在公一人而已[2]。公威名素著,天下所服。今举朝遑遑,人怀危怖,指麾之日,谁不响应[3]?如犹豫不断,欲坐观成败,岂惟旦暮及祸,四海重责将有所归[4]。仆蒙眷异常,故敢尽言,愿公详思其计[5]。”庆之曰:“仆诚知今日忧危,不复自保,但尽忠奉国,始终以之,当委任天命耳[6]。加老退私门,兵力顿阙,虽欲为之,事亦无成[7]。”兴宗曰:“当今怀谋思奋者,非欲邀功赏富贵,正求脱朝夕之死耳。殿中将帅,唯听外间消息,若一人唱首,则俯仰可定[8]。况公统戎累朝,旧日部曲,布在宫省,受恩者多,沈攸之辈,皆公家子弟耳,何患不从?且公门徒、义附,并三吴勇士[9]。殿中将军陆攸之,公之乡人,今入东讨贼,大有铠仗,在青溪未发[10]。公取其器仗以配衣麾下,使陆攸之帅以前驱,仆在尚书中,自当帅百僚案前世故事,更简贤明,以奉社稷,天下之事立定矣[11]。又朝廷诸所施为,民间传言公悉豫之。公今不决,当有先公起事者,公亦不免附从之祸[12]。闻车驾屡幸贵第,酣醉淹留[13]。又闻屏左右,独入阁内​‍‌‍​‍‌‍‌‍​‍​‍‌‍​‍‌‍​‍​‍‌‍​‍‌​‍​‍​‍‌‍​‍​‍​‍‌‍‌‍‌‍‌‍​‍‌‍​‍​​‍​‍​‍​‍​‍​‍​‍‌‍​‍‌‍​‍‌‍‌‍‌‍​。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庆之曰:“感君至言,然此大事,非仆所能行。事至,固当抱忠以没耳[14]。”

【注文】

[1]因:副词。乘机,顺便。  比者:近来,最近。  率德:指遵循前人之德。

[2]喁(yóng)喁:比喻众人敬仰归向的样子。  瞻赖:仰望倚赖。

[3]遑(huáng)遑:惊恐不安的样子。  指麾(huī):即指挥。

[4]岂惟:亦作“岂唯”“岂维”,难道只是,何止。  旦暮:意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暂的时间。

[5]仆:古代男子自谦之称。  蒙眷:承蒙器重。

[6]委任:交付,托付。  天命: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

[7]顿阙:困顿缺乏。

[8]唱首:创始,领头。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短暂。

[9]统戎:统帅部队。  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联称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以后,部曲地位卑微化。魏晋南北朝时指家兵、私兵,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  沈攸之(?—478年):南朝宋大将。字仲达,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任郢州刺史、车骑大将军,因举兵反萧道成专权,兵败自缢。  门徒、义附:略称“义徒”。两晋、南北朝世家大族的一种依附人口,其来源为招募和投靠。  三吴:古地域名。即吴郡、吴兴郡、会稽郡等三郡辖地,由于这三郡都是从同一个会稽郡中析置,因此三郡地区被合称为“三吴”。

[10]殿中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国魏初设,主管殿内宿卫,六品,是最亲近的禁卫武官。  陆攸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区)人,曾任殿中将军。  铠仗:铠甲和兵器。  青溪:古代河流名。指三国吴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城东南所凿的东渠,发源于今江苏南京钟山西南,流经南京市区入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故名“九曲青溪”。年久湮废,今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

[11]配衣:指禁军。  麾(huī)下:部下。  前驱:前锋。  故事: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  社稷(jì):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常用为国家的代称。

[12]附从:追随跟从。

[13]车驾: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淹留:长期逗留​‍‌‍​‍‌‍‌‍​‍​‍‌‍​‍‌‍​‍​‍‌‍​‍‌​‍​‍​‍‌‍​‍​‍​‍‌‍‌‍‌‍‌‍​‍‌‍​‍​​‍​‍​‍​‍​‍​‍​‍‌‍​‍‌‍​‍‌‍‌‍‌‍​。

[14]抱忠:效忠。  没(mò):通“殁”,死亡。

【译文】

蔡兴宗前往拜访沈庆之,乘机劝说道:“皇帝最近的所作所为,已经丧失传统的伦理道德,劝导和改变他的德行,已经没有希望了。如今我所担忧和害怕的人只有沈公您一个,百姓们所仰望和依赖的人也只有沈公您一个人。您威信和名声远播天下,被天下人所敬服。现在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大家都处在危险之中,您率军起事之日,哪个人不会响应?如果您还在犹豫不决,想坐着冷眼观望成败,不只是早晚会面临祸乱及身的下场,而且天下将会把这一罪过加到您的身上。我承蒙您特别的厚爱,因此才敢言无不尽,希望您慎重思考。”沈庆之说:“我确实明了今天我们面临的忧患和危险,而且也知道我不能保全自己,现在只想为国家尽忠,做到有始有终,其他的只好听天由命了。再加上我已年老退职在家,手中又没有兵权,即使想做点什么,也一定不会成功的。”蔡兴宗说:“如今我们谋划奋起反抗,不是为了邀功请赏,求得富贵,而只是为了逃脱早晚被杀死的命运罢了。殿中省的将帅,只是在等待宫外起事的消息,如果有一个人带头倡导,他们很快就会投入战斗。况且您历朝为将,原来的老部下分布在宫中的各部门,受到您的恩惠的人很多,像沈攸之等人都是沈家的子弟,何必担心他们不跟从您呢?再说您的门徒和义附都是三吴地区的勇敢之士。殿中将军陆攸之是您的同乡,如今正准备到东面讨伐乱贼,他们配备了大量的武器,现在还在青溪没有出发。您夺取他们的武器分配给部下,派陆攸之统帅军队做前锋,我在尚书省自然会率领文武百官按照前代的旧制,为国家拥立贤明的君主,天下大事不久就可以搞定。再有,朝廷的所作所为,民间百姓传言都有您的参与。如今您继续犹豫不决的话,有人就会先您而举义,到时候您也会受到被牵连的灾祸。听说皇帝屡次临幸您的府第,酣饮醉留府中。又听说皇帝会屏退身边的侍从,独自进入楼阁中休息。这些条件是千载万世难逢的好机会,不可以失去呀。”沈庆之说:“您说的肺腑之言令我非常感动。但这是大事情,不是我能做得到的。如果真的祸到临头,我一定会怀抱忠心前去就死。”

【原文】

青州刺史沈文秀,庆之弟子也,将之镇,帅部曲出屯白下[1]。亦说庆之曰:“主上狂暴如此,祸乱不久,而一门受其宠任,万物皆谓与之同心[2]。且若人爱憎无常,猜忍特甚,不测之祸,进退难免[3]。今因此众力图之,易于反掌。机会难值,不可失也[4]。”再三言之,至于流涕。庆之终不从,文秀遂行。

【注文】

[1]青州:古州名。原是古九州之一。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德州、平原、高唐以东,河北吴桥及山东马颊河以南,济南、临朐、安丘、即墨、莱阳等市县以北等地。东汉治临菑(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东晋移治东阳城(北齐置益都县,今青州市)。东晋初于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置侨置州,南朝宋初并入南兖州。  沈文秀(425—486年):南朝宋名将。字仲远,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沈庆之侄子,初任主簿、功曹史、钱唐令、武康令、尚书库部郎、建康令、建威将军、青州刺史等职。曾参与反叛刘子业、讨伐刘子勋战争,后被北魏军所俘,病死于北方。  弟子:兄弟之子,侄子。  之:动词。到,往。  白下:古城名。又名白石陂、白石垒,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区。

[2]万物:众人,大家。

[3]猜忍:疑忌残忍。

[4]值:轮到,遇到。

【译文】

青州刺史沈文秀是沈庆之的侄子,将要前往青州赴任,统领部众屯驻于白下城。他也规劝沈庆之说:“当今皇上这样狂妄暴虐,灾祸和变乱不久将会到来,而我们沈氏家族受到他的宠信,天下人都会认为我们与他是一条心。况且,如果一个人爱憎无常,猜忌很厉害的话,那么灾祸临头时,我们一定进退都难于幸免​‍‌‍​‍‌‍‌‍​‍​‍‌‍​‍‌‍​‍​‍‌‍​‍‌​‍​‍​‍‌‍​‍​‍​‍‌‍‌‍‌‍‌‍​‍‌‍​‍​​‍​‍​‍​‍​‍​‍​‍‌‍​‍‌‍​‍‌‍‌‍‌‍​。现在我们凭借各方面的力量反抗他,易如反掌。机会难得,千万不可以失去呀。”沈文秀再三劝谏,以至于痛哭流涕。沈庆之最终也没有听从,于是沈文秀只好失望地离开。

【原文】

及帝诛何迈,量庆之必当入谏,先闭青溪诸桥以绝之。庆之闻之,果往,不得进而还。帝乃使庆之从父兄子直阁将军攸之赐庆之药;庆之不肯饮,攸之以被揜杀之,时年八十[1]。庆之子侍中文叔欲亡,恐如太宰义恭被支解,谓其弟中书郎文季曰:“我能死,尔能报[2]。”遂饮庆之之药而死。弟秘书郎昭明亦自经死,文季挥刀驰马而去,追者不敢逼,遂得免[3]。帝诈言庆之病薨,赠侍中、太尉,谥曰忠武公,葬礼甚厚。

【注文】

[1]从父:指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今称堂伯、堂叔。  直阁将军:古代武官名。南朝及北魏置,为皇帝左右侍卫之官。  揜(yǎn)杀:乘人不备袭击而杀死,揜同“掩”。

[2]文叔:即沈文叔(?—465年),南朝宋大臣。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沈庆之长子,历任中书黄门郎、侍中等职。沈庆之被杀死后,服毒自杀。  亡:逃亡,逃跑。  支解:酷刑名。又称“肢解”,古代碎裂肢体的一种酷刑。  中书郎:古代官职名。西汉始置,隶中书谒者令,职掌及沿革不详。三国吴置,掌草拟诏书,并常被派出执行皇帝使命,权任颇重。魏晋南北朝时亦作为中书通隶郎、中书侍郎的省称。  文季:即沈文季(442—499年),南朝齐大臣。字仲达,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沈庆之之子,任中书郎。沈庆之被杀后,挥刀驰马逃走。后历任黄门郎、长水校尉、秘书监、吴兴太守。宋亡后仕齐,任侍中、秘书监、太子詹事。后被东昏侯萧宝卷所杀。南朝梁武帝时赠司空,谥忠宪公。

[3]秘书郎:古代官职名。东汉始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唐代一度改称“兰台郎”。  昭明:即沈昭明(?—465年),南朝宋臣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沈庆之之子,曾任秘书郎,沈庆之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后,上吊自杀。  经死:上吊而死。

【译文】

等到前废帝刘子业诛杀何迈时,料到沈庆之必然会入朝劝谏,于是先切断了他入朝必经的青溪诸桥。沈庆之听说此事,果然前往,但因无法过桥而返回。于是,刘子业派沈庆之堂兄的儿子、直阁将军沈攸之拿着毒药前去赐死沈庆之。沈庆之不肯喝药,沈攸之就用被子闷死了他,沈庆之当年八十岁。沈庆之的长子、侍中沈文叔准备逃走,又怕被捉住后像刘义恭那样被肢解,于是对他的弟弟、中书郎沈文季说:“我能去就死,你就能为我们家报仇。”于是喝下了赐给沈庆之的毒药而死。沈文叔的弟弟、秘书郎沈昭明也上吊自杀。沈文季挥刀突围,策马而逃,追赶的人不敢紧逼,于是幸免于难。刘子业谎称沈庆之病死,赠给他侍中、太尉之职,谥曰忠武公,并给他办理了很隆重的葬礼。

【原文】

领军将军王玄谟数流涕谏帝以刑杀过差,帝大怒[1]。玄谟宿将,有威名,道路讹言玄谟已见诛[2]​‍‌‍​‍‌‍‌‍​‍​‍‌‍​‍‌‍​‍​‍‌‍​‍‌​‍​‍​‍‌‍​‍​‍​‍‌‍‌‍‌‍‌‍​‍‌‍​‍​​‍​‍​‍​‍​‍​‍​‍‌‍​‍‌‍​‍‌‍‌‍‌‍​。蔡兴宗尝为东阳太守,玄谟典签包法荣家在东阳,玄谟使法荣至兴宗所[3]。兴宗谓法荣曰:“领军殊当忧惧。”法荣曰:“领军比日殆不复食,夜亦不眠,恒言收己在门,不保俄顷[4]。”兴宗曰:“领军忧惧,当为方略,那得坐待祸至?”因使法荣劝玄谟举事[5]。玄谟使法荣谢曰:“此亦未易可行,期当不泄君言[6]。”

【注文】

[1]领军将军:古代武官名。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北魏及南北朝末期为高级将军。  王玄谟(388—468年):南朝宋将领。字彦德,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东晋时历任刘裕从事史、谢晦南蛮参军、武昌太守。南朝宋时历任刘义欣中兵参军、刘义宾司马、彭城太守、宁朔将军、益州刺史、徐州刺史、青冀二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军将军。谥曰“庄公”。  过差(chà):过分,失度。

[2]宿(sù)将:久经战争的将领。  威名:因有惊人的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很大的威望。

[3]东阳:古郡名。治长山,今浙江金华婺(wù)城区。  包法荣(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东阳(今浙江金华婺城区)人,曾任王玄谟典签,曾受蔡兴宗之托劝王玄谟起兵反叛,遭到拒绝。

[4]俄顷:片刻,一会儿。

[5]举事:指起兵,夺取政权。

[6]期:必定,一定。

【译文】

领军将军王玄谟多次流泪劝谏前废帝刘子业刑罚太重、杀人失度,刘子业非常生气。王玄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很高的威信和声誉,路上的行人都讹传王玄谟已经被杀。蔡兴宗曾任东阳太守,王玄谟的典签包法荣的家在东阳,王玄谟派包法荣到蔡兴宗那里去。蔡兴宗对包法荣说:“领军将军此时尤其忧虑和害怕吧。”包法荣说:“王领军近日大概白天吃不好饭,夜里也睡不好觉,老是担心收捕自己的人就在门外,不久自己的性命就保不住了。”蔡兴宗说:“王领军忧虑害怕,应该考虑出路,哪能坐等灾祸的降临?”于是,蔡兴宗让包法荣劝说王玄谟起兵反抗。王玄谟派包法荣道谢说:“起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一定不会泄露你说的话。”

【原文】

右卫将军刘道隆,为帝所宠任,专典禁兵[1]。兴宗尝与之俱从帝夜出,道隆过兴宗车后,兴宗曰:“刘君,比日思一闲写[2]。”道隆解其意,掐兴宗手曰:“蔡公勿多言。”

【注文】

[1]右卫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国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分中卫将军为左、右卫将军。北齐时为右卫府长员,员一人,三品。隋初,为十二卫中右卫副长军,员二人,从三品,协助右卫大将军掌皇宫禁卫。  刘道隆(?—465年):南朝宋将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江夏内史刘怀默之子,历任庐江太守、龙骧将军、中兵参军、黄门侍郎,徐青冀三州刺史、右卫将军、左卫将军、中护军,封永昌县侯,后因对建安王刘休仁的母亲非礼被明帝刘彧赐死。  禁兵:古代皇帝的亲兵,即侍卫宫中及扈从的部队。

[2]闲写:休闲畅谈。

【译文】

右卫将军刘道隆,受到前废帝刘子业的宠信,专门掌管禁军。蔡兴宗曾与他一起随废帝夜里出游,刘道隆经过蔡兴宗的车后时,蔡兴宗对他说:“刘君,我想近日找一个悠闲的时间与你好好聊聊天。”刘道隆领会蔡兴宗的意思,掐一下他的手说:“蔡公不要多说了。”

【原文】

帝畏忌诸父,恐其在外为患,皆聚之建康,拘于殿内,殴捶陵曳,无复人理[1]。湘东王彧、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皆肥壮,帝为竹笼,盛而称之,以彧尤肥,谓之“猪王”,谓休仁为“杀王”,休祐为“贼王”[2]。以三王年长,尤恶之,常录以自随,不离左右[3]。东海王祎性凡劣,谓之“驴王”,桂阳王休范、巴陵王休若年尚少,故并得从容[4]。尝以木槽盛饭,并杂食搅之,掘地为坑,实以泥水,祼彧内坑中,使以口就槽食之,用为欢笑。前后欲杀三王以十数,休仁多智数,每以谈笑佞谀说之,故得推迁[5]​‍‌‍​‍‌‍‌‍​‍​‍‌‍​‍‌‍​‍​‍‌‍​‍‌​‍​‍​‍‌‍​‍​‍​‍‌‍‌‍‌‍‌‍​‍‌‍​‍​​‍​‍​‍​‍​‍​‍​‍‌‍​‍‌‍​‍‌‍‌‍‌‍​。

【注文】

[1]殴(ōu)捶(chuí):殴打。  陵曳(yè):凌侮捶挞。  人理:人伦,做人的道德规范。

[2]休仁:即刘休仁(443—471年),南朝宋宗室、臣僚。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母为杨修仪,封建安王,历任秘书监、南兖州刺史、侍中、湘州刺史、散骑常侍、平南将军、安南将军、江州刺史、散骑常侍、太常、护军将军、领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左光禄大夫、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因拥立刘彧称帝,升任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率军南讨刘子勋,后因兄弟猜忌,被刘彧毒死。  休祐:即刘休祐(445—471年),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三子,母为邢美人。初封山阳王,历任散骑常侍、东扬州刺史、湘州刺史、侍中、都官尚书、骁骑将军,前废帝时任豫州刺史、镇西大将军、散骑常侍,明帝时任江州刺史、南豫州刺史,改封晋平王,后被免为庶人。  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

[3]录:逮捕,拘押。

[4]祎(yī):即刘祎(436—470年),南朝宋宗室。字休秀,宋文帝刘义隆第八子,性格顽劣,为诸兄弟所鄙视,初封东海王,历任侍中、冠军将军、散骑常侍、会稽太守、广州刺史、抚军将军、江州刺史、中书令、骁骑将军、南豫州刺史,明帝时任太尉,改封庐江王,后因与柳欣慰谋反贬为车骑将军、南豫州刺史,不久被赐自杀。  休范:即刘休范(448—474年),南朝宋宗室、大臣。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初封顺阳王,改封桂阳王,历任冠军将军和南彭城、下邳太守,秘书监、中护军,明帝时任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征北大将军、扬州刺史、江州刺史,后废帝时任司空、侍中、太尉,因谋反被杀。  休若:即刘休若(448—471年),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九子,母为罗美人,初封巴陵王,历任冠军将军、南琅邪太守、南彭城太守、徐州刺史、散骑常侍、左卫将军,明帝时任镇西将军,讨平刘子勋升任卫将军、雍州刺史、南徐州刺史等职,因明帝晚年猜忌被诱杀。  从容:宽缓,缓和。

[5]佞(nìng)谀(yú):以美言奉承讨好。  推迁:推迟,迁延。

【译文】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猜忌害怕诸位叔叔,担心他们在外藩制造祸患,于是把他们都召集到京城建康,软禁在宫廷内,任意殴打凌辱,简直没有人伦。湘东王刘彧、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都很肥胖,刘子业编造竹笼,把他们装在里面称量体重,因为刘彧特别肥胖,就叫他“猪王”,叫刘休仁为“杀王”,叫刘休祐为“贼王”。因为这三王年龄较长,刘子业尤其厌恶,外出时常常押着他们随行,从不离开自己身边。东海王刘祎性情顽劣,被称为“驴王”,桂阳王刘休范、巴陵王刘休若因年幼,所以比较随意些。刘子业曾经用木槽盛饭,里面搅拌一些杂食放在地上,再在旁边的地面上挖一个坑,里面灌满泥水,让刘彧光着身子跳到泥水坑里,让他用嘴从木槽中吃食,以此取笑他。刘子业前前后后十多次想杀死这三王,刘休仁足智多谋,每次都在谈笑中阿谀奉承,三王才得以推迟被杀。

【原文】

少府刘曚妾孕临月,帝迎入后宫,俟其生男,欲立为太子[1]。彧尝忤旨,帝祼之,缚其手足,贯之以杖,使人担付太官[2]。曰:“今日屠猪。”休仁笑曰:“猪未应死。”帝问其故,休仁曰:“待皇太子生,杀猪取其肝肺。”帝怒乃解,曰:“且付廷尉[3]。”一宿,释之。丁未,曚妾生子,名曰皇子,为之大赦,赐为父后者爵一级。

【注文】

[1]少府:古代官职名。秦代置,西汉相沿,为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泽的税收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魏晋以后设殿中监,与少府并立,凡宫府事务皆统于殿中监,少府仅掌百工技巧之事,权力大减。  刘曚(méng)(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任职于少府,前废帝刘子业曾欲立其子为太子。  临月:快要生产。  俟(sì):等待。

[2]忤(wǔ)旨:违背圣旨。  贯:贯穿。  太官:古代官职名。又称“大官”,掌管皇室膳食。

[3]廷尉:古代官职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译文】

少府刘曚的妾怀孕即将生产,前废帝刘子业把她接到后宫,等生下了男孩,准备册立为太子。湘东王刘彧曾经冒犯圣旨,前废帝把他脱光,捆住手脚,用木棍穿到绳子里抬着到太官那里,并对太官说:“今天杀猪。”刘休仁笑着说:“今天不应该杀猪​‍‌‍​‍‌‍‌‍​‍​‍‌‍​‍‌‍​‍​‍‌‍​‍‌​‍​‍​‍‌‍​‍​‍​‍‌‍‌‍‌‍‌‍​‍‌‍​‍​​‍​‍​‍​‍​‍​‍​‍‌‍​‍‌‍​‍‌‍‌‍‌‍​。”前废帝问原因,刘休仁说:“等皇太子生下后,再杀猪取肝肺。”刘子业才消除些怒火,说:“暂且把他交到廷尉那里。”一夜之后才放了他。丁未(十八日),刘曚的妾生下男孩,前废帝称其为皇子,为他大赦全国,为全国当了父亲的人赐爵一级。

【原文】

帝又以太祖、世祖在兄弟数皆第三,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亦第三,故恶之,因何迈之谋,遣左右朱景云送药赐子勋死[1]。景云至湓口,停不进[2]。子勋典签谢道迈、主帅潘欣之、侍书褚灵嗣闻之,驰以告长史邓琬,泣涕请计[3]。琬曰:“身南土寒士,蒙先帝殊恩,以爱子见托,岂得惜门户百口,期当以死报效[4]。幼主昏暴,社稷危殆,虽曰天子,事犹独夫[5]。今便指帅文武,直造京邑,与群公卿士废昏立明耳[6]。”戊申,琬称子勋教,令所部戒严[7]。子勋戎服出听事,集僚佐,使潘欣之口宣旨谕之。四座未对,录事参军陶亮首请效死前驱,众皆奉旨[8]。乃以亮为谘议参军,领中兵,总统军事;功曹张沈为谘议参军,统作舟舰;南阳太守沈怀宝、岷山太守薛常宝、彭泽令陈绍宗等并为将帅[9]。初,帝使荆州录送前军长史、荆州行事张悦至湓口,琬称子勋命,释其桎梏,迎以所乘车,以为司马[10]。悦,畅之弟也[11]。琬、悦二人共掌内外众事,遣将军俞伯奇帅五百人断大雷,禁绝商旅及公私使命[12]。遣使上诸郡民丁,收敛器械,旬日之内,得甲士五千人[13]。出顿大雷,于两岸筑垒[14]。又以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孙冲之为谘议参军,领中兵,与陶亮并统前军[15]。移檄远近[16]

【注文】

[1]太祖:即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世祖:即南朝宋孝武帝刘骏。  因:乘,借口。  朱景云(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侍从,曾奉命前往江州赐死刘子勋。

[2]湓(pén)口: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后改名湓城,唐初又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故址在今江西九江。

[3]谢道迈(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江州刺史刘子勋的典签。  潘欣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主帅、中书舍人等职,曾参加刘子勋反叛。  侍书:古代官职名。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  褚(chǔ)灵嗣(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江州刺史刘子勋的侍书。  长史:古代官职名。秦置。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及将军慕府亦设。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及主要将军府亦设。三国、晋、南北朝沿置。魏、晋以后,州、郡刺史中带将军称号开府者亦设,多兼任首郡太守。  泣涕(qìtì):哭泣。  请计:问询解决的办法。

[4]寒士:魏晋南北朝时称出身寒微的读书人。

[5]天子: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的称呼。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一般认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  独夫:独裁者​‍‌‍​‍‌‍‌‍​‍​‍‌‍​‍‌‍​‍​‍‌‍​‍‌​‍​‍​‍‌‍​‍​‍​‍‌‍‌‍‌‍‌‍​‍‌‍​‍​​‍​‍​‍​‍​‍​‍​‍‌‍​‍‌‍​‍‌‍‌‍‌‍​。

[6]造:动词。到,去。  废昏立明:废除昏君,拥立贤明君主。

[7]教:古代由皇太子所发布的命令或文书称为教或教令。

[8]录事参军:古代官职名。晋代置,亦称录事参军事,为王府、公府及大将军府等机关的属官,掌管各曹文书,纠查府事。  陶亮(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录事参军、谘议参军,后参加推翻前废帝刘子业并与刘彧争夺皇位的军事行动。

[9]谘议参军:古代官职名。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位任颇重。晋以后,凡诸王及将军开府者皆置参军,始定为正式官名。有单称的,有冠以职名的,如谘议、记室、录事及诸曹参军等。  功曹:古代官职名。汉代郡守有功曹史,县有主吏。功曹史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或县的政务。唐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张沈(?—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功曹、谘议参军、郢州行事等职,后参加刘子勋推翻前废帝刘子业及反叛刘彧的军事行动,兵败化装为僧人逃亡,被捕杀。  南阳:古郡名。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宛县(今河南南阳)。汉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广水市、郧县间地。其后渐小。隋初废。  沈怀宝(?—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南阳太守、宁朔将军,后参加刘子勋推翻前废帝刘子业和反抗刘彧的军事行动,兵败被杀。  岷山:古郡名。治所不详,今甘肃境内。  薛常宝(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岷山太守,后参加推翻前废帝刘子业并与刘彧争夺皇位的军事行动。  彭泽:古县名。今江西湖口东南。  令:即县令,官职名。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的行政长官则成为郡守的下属。秦汉政府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隋唐以后,县官一律称令。  陈绍宗(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彭泽令,后参加推翻前废帝刘子业并与刘彧争夺皇位的军事行动。

[10]录送:逮捕并押送。  张悦(?—470年):南朝宋大臣。字不详,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张畅之弟,有美称,历任中书吏部郎、侍中。晋安王刘子勋称帝后,他与邓琬共辅政,兵败后杀死邓琬归降,官至南郡太守,明帝欲改任为巴郡太守,未至而卒。  桎(zhì)梏(gù):刑具名。戴在手上的为梏,戴在脚上的为桎,类似于近世的手铐脚镣。

[11]畅:即张畅(408—457年),南朝宋臣僚。曾任沛郡太守,后参加与北魏争夺河南之地的战争。

[12]俞伯奇(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后参加刘子勋推翻前废帝刘子业的军事行动。  大雷:地名​‍‌‍​‍‌‍‌‍​‍​‍‌‍​‍‌‍​‍​‍‌‍​‍‌​‍​‍​‍‌‍​‍​‍​‍‌‍‌‍‌‍‌‍​‍‌‍​‍​​‍​‍​‍​‍​‍​‍​‍‌‍​‍‌‍​‍‌‍‌‍‌‍​。今安徽望江。

[13]甲士:身穿铠甲的战士。

[14]顿:同“屯”,屯驻,驻军。

[15]巴东:古郡名。治鱼复,今重庆奉节东。  建平:古郡名。治巫县,今重庆巫山北,西晋移治今巫山县。  孙冲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和谘议参军,后参加刘子勋与刘彧的皇位之争。

[16]移檄(xí):发布文告,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

【译文】

南朝宋前废帝又因为太祖(刘义隆)、世祖(刘骏)在兄弟排行中都是第三,而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也排第三,所以特别讨厌他,借口何迈曾拥立他称帝,派身边的朱景云前去送毒药赐死刘子勋。朱景云到达湓口后,停止不前。刘子勋的典签谢道迈、主帅潘欣之、侍书禇灵嗣听说后,快马奔告长史邓琬,哭泣着请求他拿主意。邓琬说:“我出身南方寒门,蒙受先帝特殊的恩惠,又把他的爱子托付给我,我哪能只顾惜家族的百余口人!期望用死报效国家。幼主刘子业昏庸暴虐,国家危在旦夕,幼主虽是天子,但其行事像一个独裁者。现在我就率领文武百官,径直前往京师,与朝廷内的公卿士人,共同废黜昏君,拥立明主。”戊申(十九日),邓琬声称晋安王刘子勋的旨意,命令部队进入戒严状态。刘子勋身穿军装来到厅堂,召集僚属,让潘欣之口传旨令劝谕将士。在座的将领还没回答,录事参军陶亮首先请求担任前锋,以死效力,各位将领也都接受刘子勋的旨意。随后,刘子勋任命陶亮为谘议参军,率领中军,总管军事行动;功曹张沈为谘议参军,统管船舰的制造;南阳太守沈怀宝、岷山太守薛常宝、彭泽令陈绍宗等都担任将领。当初,前废帝刘子业下令让荆州方面逮捕并押送前军长史、荆州行事张悦到京师,张悦被押至湓口,邓琬声称受刘子勋的命令,打开张悦的手铐和脚镣,并把他接上自己所乘的车子,任命张悦为司马。张悦是张畅的弟弟。邓琬、张悦二人共同掌管内外事务,派遣将军俞伯奇率领五百人切断大雷的来路,禁止商人、旅客及公私使者通行。派遣使者前往各郡征发民丁,收集各地的武器,十来天时间,获得带甲士兵五千人,让他们屯驻于大雷,在河流两岸修筑军事堡垒。又任命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孙冲之为谘议参军,率领中军,与陶亮一起统率前军。并向远近的各州郡发布讨伐文书。

【原文】

戊午,帝召诸妃、主列于前,强左右使辱之。南平王铄妃江氏不从[1]。帝怒,杀妃三子南平王敬猷、庐陵王敬先、安南侯敬渊,鞭江妃一百[2]

【注文】

[1]铄:即刘铄(431—453年),南朝宋宗室、诗人。字休玄,小字乌羊,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四子,封南平王,历冠军将军、湘州刺史、南豫州刺史、豫州刺史、抚军将军、中军将军、南兖州刺史等职。刘骏称帝后,赐毒药杀死,追赠侍中、司徒,谥“穆王”。工于书法,笔力结构老成,拟古诗词创意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敬猷(yóu):即刘敬猷(?—465年),南朝宋宗室。南平王刘铄长子,袭封南平王,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敬先:即刘敬先(?—465年),南朝宋宗室。南平王刘铄之子,封庐陵王,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敬渊:即刘敬渊(?—465年),南朝宋宗室。南平王刘铄之子,封安南侯,后被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译文】

戊午(二十九日),宋前废帝刘子业召集诸王妃子、公主在面前排列,强迫身边的侍从污辱她们。南平王刘铄的妃子江氏不肯顺从。前废帝大怒,杀死江妃的三个儿子南平王刘敬猷、庐陵王刘敬先、安南侯刘敬渊,并用鞭子抽打江妃一百下。

【原文】

先是民间讹言湘中出天子,帝将南巡荆、湘二州以厌之[1]。明旦,欲先诛湘东王彧然后发。

【注文】

[1]先是:在此以前。  厌(yā):即厌胜,以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人。

【译文】

在此之前,民间谣传湘州要出天子,前废帝刘子业准备南巡荆州、湘州二州,以镇服可能出现的情况。第二天早上,准备先杀了湘东王刘彧然后再出巡荆、湘。

【原文】

初,帝既杀诸公,恐群下谋己,以直阁将军宗越、谭金、童太一、沈攸之等有勇力,引为爪牙,赏赐美人、金帛,充牣其家[1]。越等久在殿省,众所畏服,皆为帝尽力​‍‌‍​‍‌‍‌‍​‍​‍‌‍​‍‌‍​‍​‍‌‍​‍‌​‍​‍​‍‌‍​‍​‍​‍‌‍‌‍‌‍‌‍​‍‌‍​‍​​‍​‍​‍​‍​‍​‍​‍‌‍​‍‌‍​‍‌‍‌‍‌‍​。帝恃之,益无所忌惮,恣为不道,中外骚然。左右宿卫之士皆有异志,而畏越等不敢发。时三王久幽,不知所为[2]。湘东王彧主衣会稽阮佃夫、内监吴兴王道隆、学官令临淮李道儿与直阁将军柳光世及帝左右琅邪淳于文祖等阴谋弑帝[3]。帝以立后故,假诸王阉人[4]。彧左右钱蓝生亦在中,彧密使候帝动止[5]

【注文】

[1]宗越(?—465年):南朝宋将领。南阳叶(今河南叶县)人,有军事才能,军纪严,多刑杀。出身郡吏,历任扬武将军、济阳太守、龙骧将军,历封始安县子、筑阳县子,参与讨伐臧质、鲁爽和竟陵王刘诞反叛,后历任辅国将军、司州刺史、直阁将军、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进爵为侯。刘彧称帝后图谋发动叛乱,事泄被处死。  谭金(?—465年):南朝宋将领。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曾跟随薛安都征讨,破臧质之乱,历任建武将军、龙骧将军、屯骑校尉、直阁将军、南清河太守,后因反叛被孝明帝刘彧处死。  童太一(?—465年):南朝宋将领。曾参与推翻前废帝刘子业的军事行动,后因谋反被孝明帝刘彧处死。  充牣(rèn):充满,丰足。

[2]久幽:被囚禁了很久。

[3]主衣:古代官职名。又称尚衣,执掌帝王服玩等事。  阮(ruǎn)佃(diàn)夫(427—477年):南朝宋臣僚。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出身小吏,后任湘东王刘彧主衣,颇受信任,因谋杀刘子业之功,刘彧即位后封建城县侯、南台侍御史,掌朝廷大权,大受贿赂,富甲天下,骄淫豪奢。后废帝刘昱时,任中书通事舍人、给事中、辅国将军、黄门侍郎、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等实职,骄横愈甚,后因谋废刘昱,事泄被赐死。  内监:宦官、太监。  吴兴:古郡名。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吴主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改乌程为吴兴,并设吴兴郡,辖地相当于今浙江湖州德清,杭州余杭区、临安区及江苏宜兴市等地。隋代因地濒太湖而更名湖州。  王道隆(?—474年):南朝宋大臣。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南)人,涉猎学问,擅长书法,容貌俊美,历任中书令史、主书书吏、侍御史、员外散骑侍郎、南兰陵太守、中书通事舍人、太子翊军校尉、右军将军等职。在刘休范反叛时被杀,赠辅国将军、益州刺史。  学官令:古代官职名。主管学务的官员。  临淮:古郡、国名。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治徐县(今江苏泗洪南)。东汉初并入东海郡,曾改郡为国,后复郡,仍治徐县,永平十五年(72年),废,置下邳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晋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邳国复置,治盱眙(今江苏盱眙北),义熙七年(411年),更名盱眙郡。南朝宋初复置,治海西(今江苏灌南境内)。南齐建武二年(495年)省。东魏武定六年(548年)亦置,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北齐废郡置县。隋大业初,并入谷阳县。  李道儿(?—468年):南朝宋臣僚。临淮(今江苏灌南境内)人,湘东王刘彧学官令,因参与谋杀前废帝刘子业之功,被刘彧封为员外散骑侍郎、淮陵太守、中书通事舍人、给事中。传说刘彧之子后废帝刘昱即是李道儿与陈妙登之子。  柳光世(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直阁将军、右卫将军,参加杀死前废帝刘子业的行动。  琅邪:古郡、国名。秦始皇始置,治琅邪(今山东胶南西北)。西汉移治东武(今山东诸城),约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汉章帝改置琅邪国,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东晋后复为郡。北魏移治即丘(今山东临沂西)​‍‌‍​‍‌‍‌‍​‍​‍‌‍​‍‌‍​‍​‍‌‍​‍‌​‍​‍​‍‌‍​‍​‍​‍‌‍‌‍‌‍‌‍​‍‌‍​‍​​‍​‍​‍​‍​‍​‍​‍‌‍​‍‌‍​‍‌‍‌‍‌‍​。东晋侨置,初无实土,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分江乘之地立郡,治金城(今江苏句容北),南朝宋初年改称南琅邪郡。萧齐侨置,治朐(qú)山城(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属青州。  淳于文祖(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参与谋杀前废帝刘子业的行动。

[4]假:借用。  阉人:指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为后宫服役的中性人。又称寺人、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俗称太监。

[5]钱蓝生(生卒年不详):宦官。原为南朝宋时期湘东王刘彧府的宦官,后被前废帝刘子业征入后宫,成为刘彧的眼线。

【译文】

起初,前废帝刘子业杀死诸位王公后,担心朝廷文武百官图谋自己,所以重用直阁将军宗越、谭金、童太一、沈攸之等勇敢有力者作为自己的爪牙,赏赐给他们美女、金帛,充塞他们的府第。宗越等人久在朝中做官,大家都很畏服,他们也很为刘子业尽力。刘子业也依仗他们更加无所顾忌,肆意做出不合道义的事情,朝廷内外骚动不安。刘子业身边的卫士都有背叛之意,但因为害怕宗越等人,所以不敢反叛。当时湘东等三王已经被幽禁了很长时间,正处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湘东王刘彧的主衣、会稽人阮佃夫,内监、吴兴人王道隆,学官令、临淮人李道儿与直阁将军柳光世以及刘子业身边的琅邪人淳于文祖等人阴谋杀死刘子业。刘子业因册封皇后,从诸王府调来一些宦官帮忙。刘彧身边的宦官钱蓝生也在被调之列,刘彧派钱蓝生秘密监视刘子业的行动。

【原文】

先是,帝游华林园竹林堂,使宫人祼相逐,一人不从,命斩之[1]。夜,梦在竹林堂,有女子骂曰:“帝悖虐不道,明年不及熟矣[2]!”帝于宫中求得一人,似所梦者,斩之。又梦所杀者骂曰:“我已诉上帝矣[3]!”于是巫觋言竹林堂有鬼[4]。是日晡时,帝出华林园,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会稽公主并从,湘东王彧独在秘书省,不被召,益忧惧[5]

【注文】

[1]华林园:魏晋南朝时期皇家御园。故址位于今南京玄武区鸡笼山脚下。南朝宋时期扩建了大量的宫殿楼台,是当时建康城中最负盛名的一座花园。  竹林堂:宫殿名。东晋南朝都城建康宫城中华林园内的著名宫殿。

[2]悖(bèi)虐:乖戾(lì)凶残。

[3]上帝:上帝是儒家的最高神,天之最尊者。古人认为,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语出《尚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

[4]巫觋(xí):巫师。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  鬼: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5]晡(bū)时:申时,下午三时到五时。  会稽公主:即刘楚玉。见前“山阴公主”条注。  秘书省:古代官署名。又名兰台、麟台,源设于东汉桓帝,属太常寺,三国曹魏时曾属少府,西晋初裁撤,西晋末复置秘书寺,南朝梁后改为省,置监、丞等官。唐代秘书省领太史、著作二局,曾改称兰台、麟台。北宋经籍图书归秘阁,秘书仅掌祭祀祝版。宋神宗元丰改制后,秘书省职事恢复。元代并入翰林国史院,明代因之归属翰林院。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

【译文】

在此之前,前废帝刘子业在华林园竹林堂玩乐,让宫女赤裸着身子相互追逐,有一个不听从就下令斩杀。夜里,刘子业梦到竹林堂里有一个女子骂他说:“你悖逆不合人道,等不到明年庄稼成熟就要死!”于是刘子业就在宫中找到一个与梦中相似的宫女杀掉。又梦到被杀的宫女骂他说:“我已经向上帝控诉了!”因此,巫师都说竹林堂中有鬼魂。当天晡时,刘子业从华林园出来,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会稽公主刘楚玉都跟在他的身后,湘东王刘彧一个人被幽禁于秘书省,没被征召,更加忧虑和害怕。

【原文】

帝素恶主衣吴兴寿寂之,见辄切齿[1]。阮佃夫以其谋告寂之及外监典事东阳朱幼、细铠主南彭城姜产之、细铠将晋陵王敬则、中书舍人戴明宝,寂之等闻知之,皆响应[2]。幼豫约勒内外,使钱蓝生密报休仁、休祐[3]​‍‌‍​‍‌‍‌‍​‍​‍‌‍​‍‌‍​‍​‍‌‍​‍‌​‍​‍​‍‌‍​‍​‍​‍‌‍‌‍‌‍‌‍​‍‌‍​‍​​‍​‍​‍​‍​‍​‍​‍‌‍​‍‌‍​‍‌‍‌‍‌‍​。时帝欲南巡,腹心宗越等并听出外装束,唯队主樊僧整防华林阁[4]。柳光世与僧整乡人,因密邀之,僧整即受命。凡同谋十余人。阮佃夫虑力少不济,更欲招合,寿寂之曰:“谋广或泄,不烦多人。”其夕,帝悉屏侍卫,与群巫及彩女数百人射鬼于竹林堂。事毕,将奏乐,寿寂之抽刀前入,姜产之次之,淳于文祖等皆随其后。休仁闻行声甚疾,谓休祐曰:“事作矣。”相随奔景阳山。帝见寂之至,引弓射之,不中。彩女皆迸走,帝亦走,大呼“寂寂”者三,寂之追而弑之。宣令宿卫曰:“湘东王受太皇太后令除狂主,今已平定[5]。”殿省惶惑,未知所为。

【注文】

[1]寿寂之(?—471年):南朝宋大臣。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区)人,前废帝刘子业的主衣,因与阮佃夫等杀前废帝,拥立湘东王刘彧称帝,封应城县侯,历任羽林监、太子屯骑校尉、南泰山太守,因为官酷暴,广纳贿赂被免官流放越州,行至豫章欲逃亡被杀。  切齿:牙齿磨切,表示极端愤怒。

[2]外监典事:古代官职名。掌管监督禁军。  朱幼(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外监典事,参与谋杀前废帝刘子业的行动。  细铠主、细铠将:古代官职名。均为管理军队铠甲的官员。品级不详。  姜产之(?—467年):南朝宋将领。南彭城(今地不详)人,历任晋平王刘休祐骠骑中兵参军、龙骧将军、南济阴太守。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讨伐北魏,军败被杀,追赠左军将军。  王敬则(435—498年):南朝宋、齐将领。临淮射阳(今江苏宝应东北)人,侨居晋陵(今江苏常州西北)。幼好刀剑,以屠狗为业,以武艺好被南朝宋前废帝选入宫任细铠将,明帝时任直阁将军,宋末为萧道成心腹。萧道成建齐后任侍中,南朝齐武帝萧赜(zé)时位至司空。齐明帝萧鸾疑忌旧臣,王敬则惧祸及身,举兵反叛,兵败被杀。

[3]豫约:事先约定或互订契约。  勒:统率,指挥。

[4]装束:整理行装。  樊僧整(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队主,参与谋杀前废帝刘子业的行动。

[5]太皇太后:即路惠男(412—466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妃嫔,孝武帝刘骏之母。生于丹阳建康,少女时以美色选入后宫,生刘骏以后被封为淑媛。后来年纪渐长而失宠,便请求前往其子的藩国。等到刘骏即位时,便尊母亲路淑媛为皇太后,尊号崇宪。死后谥曰昭皇太后,葬世祖陵东南,号曰修宁陵。

【译文】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平时非常厌恶主衣、吴兴人寿寂之,见到后就咬牙切齿。刘彧的主衣阮佃夫把谋杀刘子业的计划告诉了寿寂之及外监典事、东阳人朱幼,细铠主、南彭城人姜产之,细铠将、晋陵人王敬则和中书舍人戴明宝,寿寂之等人听到后,都响应阮佃夫的计划。按照约定,由朱幼指挥朝廷内外的行动,他派钱蓝生秘密向刘休仁、刘休祐通报了这一行动。当时刘子业正准备南巡之事,他的心腹宗越等人全部回去整理行装,只留下队主樊僧整防守华林阁。柳光世与樊僧整是同乡,他秘密邀请樊僧整参与行动,樊僧整即刻答应。当时参与行动的人有十几个。阮佃夫担心人少不能成功,想招募更多的人参与,寿寂之说:“参与谋划的人越多消息就越可能泄露,不需要太多人。”当天晚上,刘子业屏退所有的侍卫,与一大群巫师及几百名宫女在竹林堂射鬼。事情结束后,正准备奏乐庆贺,寿寂之抽出佩刀来到刘子业面前,姜产之继其后,淳于文祖等人都随着到达。刘休仁听见急促的脚步声,对刘休祐说:“行动已经开始了​‍‌‍​‍‌‍‌‍​‍​‍‌‍​‍‌‍​‍​‍‌‍​‍‌​‍​‍​‍‌‍​‍​‍​‍‌‍‌‍‌‍‌‍​‍‌‍​‍​​‍​‍​‍​‍​‍​‍​‍‌‍​‍‌‍​‍‌‍‌‍‌‍​。”于是相随跑到华林园的景阳山上。刘子业见到寿寂之到来,搭弓射向他,没有射中。宫女们见状都迅速逃走,刘子业也随之逃走,大声呼喊了三声“寂寂”,被寿寂之追上杀死。然后对护卫的军士们说:“湘东王(刘彧)受太皇太后命令,铲除狂妄之主,现在已经平定了。”殿省内的官员们惶恐疑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原文】

休仁就秘书省见湘东王,即称臣,引升西堂,登御座,召见诸大臣。于时事起仓猝,王失履,跣至西堂,犹著乌帽[1]。坐定,休仁呼主衣以白帽代之。令备羽仪,虽未即位,凡事悉称令书施行[2]。宣太皇太后令,数废帝罪恶,命湘东王纂承皇极[3]。及明,宗越等始入,湘东王抚接甚厚。废帝母弟司徒、扬州刺史豫章王子尚,顽悖有兄风,己未,湘东王以太皇太后令,赐子尚及会稽公主死[4]。建安王休仁等始得出居外舍。释谢庄之囚[5]。废帝犹横尸太医阁口[6]。蔡兴宗谓尚书右仆射王彧曰:“此虽凶悖,要是天下之主,宜使丧礼粗足[7]。若直如此,四海必将乘人。”乃葬之秣陵县南[8]

【注文】

[1]跣(xiǎn):光着脚。

[2]羽仪: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

[3]纂承皇极:继承皇位。

[4]司徒:古代官职名。西周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西汉元寿二年(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末,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改大司徒为司徒,省大司马置太尉,而与司空并为三公。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复置司徒。魏晋之后所授多系虚衔,以示尊崇。  子尚:即刘子尚(451—465年),南朝宋宗室。字孝师,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次子,母为皇后王宪嫄。初封西阳王,后改封豫章王,历任扬州刺史、会稽太守、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和扬州、南徐州都督,领尚书令。才能凡庸,顽劣凶恶,颇有其兄刘子业之风,后被明帝刘彧赐死。  顽悖(bèi):愚妄悖逆。

[5]谢庄(421—466年):南朝宋著名的文学家。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北朝诗人谢灵运侄子,幼有才学,历任刘濬参军、太子舍人、庐陵王文学、太子洗马、刘诞记室、太子中庶子、侍中、左卫将军、吏部尚书、广陵太守、临淮太守、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中书令等职,因为殷贵妃撰写诔(lěi)文不合旨意,被前废帝刘子业囚禁,后被明帝刘彧释放。

[6]太医阁:古代官署名。古代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医疗服务的官署。

[7]王彧(413—472年):南朝宋大臣。字景文,南朝宋明帝刘彧妻兄,因名与刘彧相同,避讳以字行。历任黄门侍郎、司徒左长史、侍中、射声校尉、左卫将军、给事中、太子中庶子、尚书右仆射、丹阳尹、江州刺史、扬州刺史、太子詹事、中书令、中书监、太子太傅,封江安县侯,后被刘彧赐死,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懿”。  粗足:简单而充足。

[8]秣(mò)陵:古县名。今江苏南京江宁区西。

【译文】

刘休仁前往秘书省拜见湘东王(刘彧),立即称臣,把他带到西堂,登上皇帝之座,然后召见诸位大臣。当时事情仓促,湘东王的鞋子都丢了,只好光着脚走到西堂,还戴着黑色的帽子。坐下后,刘休仁叫来主衣给湘东王换上白色帽子。下令准备登基仪仗,虽然还没有正式登基,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皇帝的命令施行的。接着宣布太皇太后的旨令,历数前废帝刘子业的罪行,下令让湘东王继承皇位。等天亮了,宗越等人才进入宫中,湘东王宽厚地安抚和接待了他们​‍‌‍​‍‌‍‌‍​‍​‍‌‍​‍‌‍​‍​‍‌‍​‍‌​‍​‍​‍‌‍​‍​‍​‍‌‍‌‍‌‍‌‍​‍‌‍​‍​​‍​‍​‍​‍​‍​‍​‍‌‍​‍‌‍​‍‌‍‌‍‌‍​。前废帝的胞弟、司徒、扬州刺史、豫章王刘子尚和他的哥哥前废帝都有顽劣悖逆的作风,己未日,湘东王以太皇太后的命令,赐死刘子尚以及会稽公主刘楚玉。建安王刘休仁等才获得自由,回到自己的家中居住。湘东王又下令释放被囚禁的谢庄。当时,前废帝刘子业的尸体仍摆放在太医阁的门口。蔡兴宗对尚书右仆射王彧说:“这个人虽然是凶暴悖逆之人,但毕竟做过君主,应该办一个简单的丧礼。如果一直这样暴尸的话,天下的人一定会借此起事。”于是,把刘子业葬于秣陵县之南。

【原文】

初,湘东王母沈婕妤早卒,路太后养之[1]。王事太后甚谨,太后爱王亦笃。王既弑废帝,欲慰太后心,下令以太后弟子休之为黄门侍郎,茂之为中书侍郎[2]。论功行赏,寿寂之等十四人皆封县侯、县子。

【注文】

[1]沈婕(jié)妤(yú):即沈容姬(414—453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妃子。籍贯不详,明帝刘彧生母,受宠爱,初封美人,生刘彧后进封婕妤。去世后追赠湘东国太妃。刘彧继位后追谥宣太后,墓为崇宁陵。婕妤:古代嫔妃名。刘宋后宫分四大类:贵嫔、贵妃、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其下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2]休之:即路休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妃嫔路惠男的侄子,后任黄门侍郎。  茂之:即路茂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宋文帝刘义隆的妃嫔路惠男的侄子,后任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古代官职名。晋代始置,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的副手。隋代改称内史或内书侍郎。唐初曾改称西台侍郎、凤阁侍郎。唐宋时多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职衔。因中书令不轻易授人,故中书侍郎也等于中书省的长官。南宋废。

【译文】

当初,湘东王的生母沈婕妤死得早,湘东王由路太后抚养。湘东王侍奉路太后非常谨慎,路太后也很爱他。湘东王杀掉前废帝刘子业后,想抚慰路太后的心,下令任命路太后的侄子路休之为黄门侍郎,任命路茂之为中书侍郎。其他人论功赏赐,寿寂之等十四人都被封为县侯、县子。

【原文】

十二月庚申朔,以东海王祎为中书监、太尉[1]。进镇军将军、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2]。癸亥,以建安王休仁为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以山阳王休祐为荆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为南徐州刺史[3]

【注文】

[1]中书监:古代官职名。魏晋南北朝时为中书省长官之一,与中书令职务相当而位次略高,同掌机要,为事实上的宰相。因地位重要,接近皇帝,有凤凰池之称。隋唐以后,只存中书令,不再设监。  太尉:古代官职名。秦、西汉为辅佐皇帝实行统治的最高武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西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东汉复称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历代多沿置,但一般为加官,无实权。

[2]镇军将军:古代武官名。东汉献帝建安末置。三国魏定为三品。其地位仅低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古代武官名。二品三公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名,三司即三公​‍‌‍​‍‌‍‌‍​‍​‍‌‍​‍‌‍​‍​‍‌‍​‍‌​‍​‍​‍‌‍​‍​‍​‍‌‍‌‍‌‍‌‍​‍‌‍​‍​​‍​‍​‍​‍​‍​‍​‍‌‍​‍‌‍​‍‌‍‌‍‌‍​。即开建府署、辟置僚属援引三公之例。东汉初,以司空﹑司徒、太尉(大司马)为三公,因均冠司字,故又称三司,东汉始有“同三司”“仪同三司”之称,曹魏时始设置“开府仪同三司”一职,两晋南北朝多沿用。隋唐以后成为文散官之高级阶位。

[3]尚书令:古代官职名,始于秦,西汉沿置,原为少府的属官,专掌文书及群臣的奏章。西汉武帝时以宦官提任,西汉成帝时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政令的首脑。  扬州:古州名。古九州之一,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治历阳(今安徽和县),后移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三国魏、吴各置扬州,魏治寿春,吴治建业(今江苏南京)。西晋灭吴后复合,治建邺(建业改名,后又改建康)。其后辖境渐小。  南徐州:古代侨置州名。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分淮北为北徐,淮南仍为徐州。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改徐州为南徐,改北徐为徐。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以江南为南徐州,割扬州之晋陵郡、南兖州之九郡侨在江南者属之,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实力大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译文】

十二月庚申朔(初一日)上午,刘彧任命东海王刘祎为中书监、太尉。提拔镇军将军、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癸亥(初四日),任命建安王刘休仁为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任命山阳王刘休祐为荆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为南徐州刺史。

【原文】

丙寅,湘东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1]。其废帝时昏制谬封,并皆刊削[2]。庚午,以右卫将军刘道隆为中护军[3]。道隆昵于废帝,尝无礼于建安太妃,至是建安王休仁求解职,明帝乃赐道隆死。

【注文】

[1]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

[2]昏制谬封:昏庸的制度,错误的封赏。  刊削:削除,废除。

[3]中护军:古代武官名。始于东汉,初名护军,曹操改称中护军。两汉、魏晋时期发展到顶峰,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唐末神威军亦置中护军,位次于护军中尉,由宦官充任。

【译文】

丙寅(初七日),湘东王(刘彧)即皇帝之位,大赦全国,改年号泰始。把前废帝刘子业时制定的昏庸的制度和错误的封赐全部废除。庚午(十一日),任命右卫将军刘道隆为中护军。刘道隆以前与前废帝亲近,曾经对建安王刘休仁的母亲无礼,等他被封为中护军后,建安王刘休仁因为这个原因请求辞职,明帝知道后赐死刘道隆。

【原文】

宗越、谭金、童太一等虽为上所抚接,内不自安,上亦不欲使居中,从容谓之曰:“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1]。”越等素已自疑,闻之,皆相顾失色[2]。因谋作乱,以告沈攸之,攸之以闻。上收越等,下狱死。攸之复入直阁。

【注文】

[1]抚接:安抚接纳。  居中:在朝廷中做官。  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  卿:古代用为第二人称,表尊敬或爱意。  遭罹(lí):遭遇,遭受。

[2]相顾失色:互相看着,因惊恐而变了脸色。

【译文】

宗越、谭金、童太一等人虽然被明帝(刘彧)所抚慰和接待,但内心仍然不安,刘彧也不再让他们继续在朝中任职,慢慢悠悠地对他们说:“你们遭遇到这样暴虐的君主,已经辛苦了很长时间了,应该找一个轻松点的地方自己休养,国内兵强马盛的大郡,你们随便挑一个。”宗越等人平时就怀疑不能自保,听闻此话,都互相看着大惊失色。于是谋划叛乱,他们把计划告诉了沈攸之,沈攸之报告了朝廷​‍‌‍​‍‌‍‌‍​‍​‍‌‍​‍‌‍​‍​‍‌‍​‍‌​‍​‍​‍‌‍​‍​‍​‍‌‍‌‍‌‍‌‍​‍‌‍​‍​​‍​‍​‍​‍​‍​‍​‍‌‍​‍‌‍​‍‌‍‌‍‌‍​。皇上逮捕了宗越等人,下狱处死。沈攸之入朝重任直阁将军。

【原文】

壬申,以尚书右仆射王景文为尚书仆射。景文即彧也,避上名,以字行。

【译文】

壬申(十三日),明帝刘彧任命尚书右仆射王景文为尚书仆射。王景文就是王彧,为了避讳明帝(刘彧)的名字,所以以字称呼。

【原文】

初,豫州刺史山阳王休祐入朝,以长史、南梁郡太守陈郡殷琰行府州事,及休祐徙荆州,即以琰为督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1]

【注文】

[1]豫州:古州名。古九州之一,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豫东、皖北地。东汉治谯(今安徽亳州),三国魏以后屡有移徙,辖境也伸缩不常。东晋、南朝时治所最北在悬瓠(hù)城(今河南汝南),最南在邾城(今湖北黄冈西北),辖境最大时相当于今江苏、安徽长江以西,安徽望江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  南梁郡:古代侨郡名。东晋置,治睢阳(今河南商丘)。  殷琰(yǎn)(415—473年):南朝宋臣僚。字敬氓,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殷孝祖族子,平和温雅,沉静朴素,恬淡寡欲,熟悉前代故事,以节义著名。年少时即为宋文帝刘义隆赏识,历任黄门侍郎、右军长史、南梁太守。后被迫参与刘子勋与刘彧争皇位的战争。刘子勋败亡后归顺,官至少府给事中。

【译文】

当初,豫州刺史、山阳王刘休祐入朝时,让他的长史、南梁太守、陈郡人殷琰代理府州事务,等到刘休祐改任荆州刺史后,朝廷任命殷琰为都督豫州、司州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原文】

江州佐吏得上所下令书,皆喜,共造邓琬曰:“暴乱既除,殿下又开黄阁,实为公私大庆[1]。”琬以晋安王子勋次弟居三,又以寻阳起事,与世祖同符,谓事必有成。取令书投地曰:“殿下当开端门,黄阁是吾徒事耳[2]。”众皆骇愕[3]。琬更与陶亮等缮治器甲,征兵四方。

【注文】

[1]佐吏:指古代地方长官的僚属。  造:造访,拜访。  殿下:原指殿阶之下,后来成为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汉朝开始称呼太子、诸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黄阁:中央官署的总称。汉代丞相﹑太尉和汉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

[2]端门:皇宫的正南门。

[3]骇愕(è):惊讶,惊愕。

【译文】

江州刺史的佐属收到皇上(刘彧)下达的诏令后,都非常欢喜,一起前往造访邓琬,说:“暴乱的君主已经被铲除,殿下又重新打开了黄阁的门办公了,实在是国家和百姓都应该庆祝的喜事。”邓琬认为晋安王刘子勋排行第三,又在寻阳起兵,这些都与世祖(刘骏)起兵夺帝位的情形相符,以为一定能够夺取皇位。于是夺过诏书扔到地上说:“殿下应该打开端门,开黄阁是我们的事情。”大家都非常震惊害怕。邓琬更加急切地与陶亮等人训练军队,磨砺兵器,向天下招募勇士。

【原文】

既至襄阳,即与谘议参军刘胡缮修兵械,简集士卒,诈称被太皇太后令,使其起兵[1]。即建牙驰檄,奉表劝子勋即大位[2]

【注文】

[1]刘胡(?—466年):南朝宋将领。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出身郡吏,能言善辩,作战勇敢,升为队主,历任振威将军、宁朔将军、建昌太守、建武将军、东平、阳平二郡太守、龙骧将军、冯翊太守、越骑校尉。前废帝被杀后,建康的刘彧和寻阳的刘子勋争夺皇位,刘胡代表寻阳方面作战,兵败逃跑被杀。  简集:检阅集合。  被:接受。

[2]建牙:原为古代出师前竖立的军旗,后引申为武臣出镇外省。  驰檄(xí):迅速传送檄文。  奉表:上表,上奏章。

【译文】

到达襄阳后,立即与谘议参军刘胡整治修缮武器,挑选训练士兵,谎称接到太皇太后的命令,派他起兵。接着竖起举兵的旗帜,向各州郡发出讨伐檄文,献上奏章请求晋安王刘子勋登上皇帝之位​‍‌‍​‍‌‍‌‍​‍​‍‌‍​‍‌‍​‍​‍‌‍​‍‌​‍​‍​‍‌‍​‍​‍​‍‌‍‌‍‌‍‌‍​‍‌‍​‍​​‍​‍​‍​‍​‍​‍​‍‌‍​‍‌‍​‍‌‍‌‍‌‍​。

【原文】

辛巳,更以山阳王休祐为江州刺史,荆州刺史临海王子顼即留本任。

【译文】

辛巳(二十二日),南朝宋明帝改任山阳王刘休祐为江州刺史,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继续留任本镇。

【原文】

先是,废帝以邵陵王子元为湘州刺史,中兵参军沈仲玉为道路行事,至鹊头,闻寻阳兵起,不敢进[1]。琬遣数百人劫迎之,令子勋建牙于桑尾,传檄建康,称“孤志遵前典,黜幽陟明”[2]。又谓上:“矫害明茂,篡窃天宝,干我昭穆,寡我兄弟[3]。藐孤同气,犹有十三,圣灵何辜,而当乏飨[4]。”

【注文】

[1]子元:即刘子元(458—466年),南朝宋宗室,字孝善,宋孝武帝刘骏第十三子,母为史昭仪,封邵陵王,历任冠军将军、南琅邪太守、泰山太守、度支校尉、秦郡太守、南沛太守、湘州刺史。在刘彧和刘子勋皇位之争中,参加刘子勋一方,后被刘彧赐死。  中兵参军:古代官职名。西晋末司马睿置,为丞相府中兵曹长官。东晋诸公及主要将军府皆置,为主要僚属之一,亦称中兵参军事,掌本府中兵曹事务,兼备咨询。  沈仲玉(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沈伯玉之弟,历任宁朔长史、蜀郡太守、益州刺史、建威将军等职,后参加刘子勋叛乱。  道路行事:古代官职名。负责开道任务。  鹊头:古地名。今安徽铜陵。

[2]桑尾:古地名。今江西九江东北。  黜(chù)幽陟(zhì)明:成语。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3]明茂:英明贤德。  天宝:天然的宝物,借指皇位。  干:冒犯。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对同宗族的宗庙或墓地按辈次排列的规则和次序。  寡:削减,引申为杀害。

[4]藐(miǎo)孤:幼弱的孤儿。  同气:一般指兄弟。  十三:指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十三个儿子,分别是刘子勋、刘子绥、刘子房、刘子顼、刘子仁、刘子真、刘子元、刘子舆、刘子孟、刘子嗣、刘子趋、刘子期、刘子悦。  辜(gū):罪,罪恶。  乏飨(xiǎng):断绝祭祀。乏:无,没有。飨:祭祀。

【译文】

在此之前,前废帝任命邵陵王刘子元为湘州刺史,中兵参军沈仲玉担任开道行事,到达鹊头时,听说刘子勋于寻阳起兵,不敢前进。邓琬派遣几百人劫持了他们,又让刘子勋在桑尾竖起反抗旗帜,向建康传布檄文,声称“我立志遵循圣典,废黜昏庸,拥立明君”。又对皇上(刘彧)说:“假传太皇太后旨令,杀害英明贤德,篡夺皇位,冒犯我们的祖先,杀害我们的兄弟。我们兄弟虽然幼弱,但也有十三个,祖宗的魂灵有什么罪过,而你要断绝了他们祭祀的香火呢?”

【原文】

郢州刺史安陆王子绥承子勋初檄,欲攻废帝,闻废帝已陨,即解甲下标[1]。既而闻江、雍犹治兵,郢府行事苟卞之大惧,即遣谘议、领中兵参军郑景玄帅军驰下,并送军粮[2]。荆州行事孔道存奉刺史临海王子顼、会稽将佐奉太守寻阳王子房,皆举兵以应子勋[3]

【注文】

[1]郢(yǐng)州:古州名。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分荆、湘、江、豫四置,治汝南(夏口城,今湖北武汉武昌区),辖境相当于今湖北钟祥以下的汉江流域,监利、阳新间的长江流域和湖南沅江流域以北地区。其后渐小,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名鄂州。  子绥:即刘子绥(450—466年),南朝宋宗室,字宝孙,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第四子,母为阮容华。初封安陆王,后改封江夏王,历任都督郢州诸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后军将军,加持节,后参与刘子勋叛乱被明帝刘彧赐死。  陨(yǔn):同“殒”,死亡。  解甲下标:解散了军队,放下了旗帜。意即停止起兵反叛。

[2]治兵:出兵作战。  苟卞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郢州刺史府行事、乌程令等职​‍‌‍​‍‌‍‌‍​‍​‍‌‍​‍‌‍​‍​‍‌‍​‍‌​‍​‍​‍‌‍​‍​‍​‍‌‍‌‍‌‍‌‍​‍‌‍​‍​​‍​‍​‍​‍​‍​‍​‍‌‍​‍‌‍​‍‌‍‌‍‌‍​。  郑景玄(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谘议参军、中兵参军等职,后参与刘子勋反抗刘彧的战争。

[3]孔道存(?—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荆州行事、侍中,后参与刘子勋反叛,代理雍州刺史,兵败后自杀。  子房:即刘子房(456—466年),南朝宋宗室。字孝良,孝武帝刘骏第六子,母为何淑仪,封寻阳王、松滋侯,历任冠军将军、淮南太守、宣城太守、右将军、东扬州刺史、会稽太守。后参与刘子勋叛乱,被明帝刘彧赐死。

【译文】

郢州刺史、安陆王刘子绥第一次收到刘子勋的讨伐檄文,就准备前往进攻前废帝刘子业,听说刘子业已经被杀,就解散军队,撤下旗帜。不久,他又听说江州、雍州仍然在调兵遣将,准备战斗,郢州府行事苟卞之非常害怕,立即派遣谘议参军兼中兵参军郑景玄率领部众迅速赶往,并送去军粮。荆州府行事孔道存拥戴刺史、临海王刘子顼,会稽将佐拥戴太守、寻阳王刘子房,都起兵响应寻阳的刘子勋。

【原文】

二年春正月癸巳,征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为抚军将军,以巴陵王休若代之[1]。甲午,中外戒严,以司徒建安王休仁都督征讨诸军事,车骑将军、江州刺史王玄谟副之。休仁军于南州,以沈攸之为寻阳太守,将兵屯虎槛[2]。时玄谟未发,前锋凡十军,络绎继至,每夜各立姓号,不相禀受[3]。攸之谓诸将曰:“今众军姓号不同,若有耕夫、渔父夜相呵叱,便致骇乱,取败之道也。请就一军取号[4]。”众咸从之。

【注文】

[1]抚军将军:古代官名。三国蜀、吴始置,权任颇重。晋朝定为第三品。南朝宋时,位比四镇将军。

[2]南州:古地名。今安徽当涂。  虎槛:古地名。今安徽芜湖。

[3]络绎:连续不断,往来不绝。络:前后相接;绎:连续不绝。  禀受:统属。

[4]就:副词。立即,马上。  一:动词。统一。

【译文】

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春季正月癸巳(初五日),明帝刘彧征召会稽太守、寻阳王刘子房回朝任抚军将军,让巴陵王刘休若代替他做会稽太守。甲午(初六日),中外戒严,任命司徒、建安王刘休仁为都督征讨诸军事,车骑将军、江州刺史王玄谟为其副将。刘休仁驻军于南州,任命沈攸之为寻阳太守,率兵屯戍于虎槛。当时王玄谟军还没有出发,前锋十路大军陆陆续续到达作战前线,每天晚上,各军使用自己的编号,互不统属。沈攸之对诸路将领说:“如今各军的编号不统一,一旦夜里有农夫、渔父喊叫,就可引起军中惊骇和混乱,会导致战争失败。请求统一军队的编号。”诸位将领都同意。

【原文】

邓琬称说符瑞,诈称受路太后玺书,帅将佐上尊号于晋安王子勋[1]。乙未,子勋即皇帝位于寻阳,改元义嘉[2]。以安陆王子绥为司徒、扬州刺史,寻阳王子房、临海王子顼并加开府仪同三司,以邓琬为尚书右仆射,张悦为吏部尚书,袁加尚书左仆射,自余将佐及诸州郡除官、进爵号各有差[3]

【注文】

[1]称说:陈述。  符瑞: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  玺(xǐ)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尊号:古代皇帝在世时的称号。由群臣讨论后,经皇帝批准并向臣民公布。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尊号起于秦汉时期,如汉哀帝称“陈圣刘太平皇帝”​‍‌‍​‍‌‍‌‍​‍​‍‌‍​‍‌‍​‍​‍‌‍​‍‌​‍​‍​‍‌‍​‍​‍​‍‌‍‌‍‌‍‌‍​‍‌‍​‍​​‍​‍​‍​‍​‍​‍​‍‌‍​‍‌‍​‍‌‍‌‍‌‍​。魏晋以后,尊号成为在某种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所采取的改朝换代措施。

[2]义嘉:南朝宋建安王刘子勋政权时期的年号。即义嘉元年(466年)一月至八月。

[3]除:这是古代擢(zhuó)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即由皇帝或高级官吏直接征聘人才。对特别有名望的人才,由皇帝派人去聘任。中央各部门主要官吏聘用属员称公府辟除,州、郡地方长官聘用属员称州郡辟除。  有差:不一,不同,有区别。

【译文】

邓琬陈述了种种吉祥的征兆,谎称受路太后的密令,率领将士们为晋安王刘子勋上皇帝的尊号。乙未(初七日),刘子勋在寻阳登基称帝,改年号为义嘉。刘子勋任命安陆王刘子绥为司徒、扬州刺史,寻阳王刘子房、临海王刘子顼都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任命邓琬为尚书右仆射,张悦为吏部尚书,袁加封尚书左仆射,其他的将领及诸州郡的长官都有差别地升官加爵。

【原文】

丙申,以征虏司马申令孙为徐州刺史[1]。令孙,坦之子也[2]。置司州于义阳,以义阳内史庞孟虬为司州刺史[3]

【注文】

[1]征虏:即征虏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品杂号将军。汉代始置。  申令孙(?—466年):南朝宋臣僚。魏郡魏(今河北魏县)人,申坦之子,历任左军司马、广陵太守、宁朔将军、徐州刺史,后在刘彧与刘子勋争夺皇权的战争中被杀。

[2]坦:即申坦,南朝宋大将。魏郡魏(今河北魏县)人,历任巴西、梓潼刺史,梁、南秦二州刺史,刘骏谘议参军、太子右卫率、宁朔将军、徐州刺史等职,多次参加讨伐北魏战争。

[3]司州:古州名。三国魏置司隶校尉部,通称为司州。西晋成为正式名称,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东),辖今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南朝宋文帝元嘉末年侨置,治悬瓠(今河南汝南)。  义阳:古郡、国名。三国魏文帝置郡,治安昌(今湖北枣阳南),不久废。西晋复置国,治新野(今河南新野),其后屡有迁移,东晋末改为郡,移治平阳(今河南信阳西北)。南朝宋辖境相当于今河南信阳、罗山、桐柏东部,湖北应山、大悟、随州等部分,南朝齐改名北义阳,梁复旧。隋炀帝大业及唐玄宗天宝时又曾分别改义州、申州为义阳郡。地当南北交通冲要,有平靖、黄岘、武阳三关之险,为东晋、南朝北边要郡。南北朝历为司州、南司州治所。  庞孟虬(qiú)(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历任义阳内史、司州刺史等职,后参加刘子勋叛乱,兵败后逃死于蛮中。

【译文】

丙申(初八日),南朝宋明帝刘彧任命征虏司马申令孙为徐州刺史。申令孙是申坦的儿子。又在义阳建司州府,任命义阳内史庞孟虬为司州刺史。

【原文】

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清河崔道固皆举兵应寻阳[1]。上征兵于青州刺史沈文秀,文秀遣其将平原刘弥之等将兵赴建康[2]。会薛安都遣使邀文秀,文秀更令弥之等应安都。济阴太守申阐据睢陵应建康,安都遣其从子直阁将军索儿、太原太守清河傅灵越等攻之[3]。阐,令孙之弟也。安都婿裴祖隆守下邳,刘弥之至下邳,更以所领应建康,袭击祖隆[4]。祖隆兵败,与征北参军垣崇祖奔彭城[5]。崇祖,护之之从子也[6]。弥之族人北海太守怀恭、从子善明皆举兵以应弥之[7]。薛索儿闻之,释睢陵,引兵击弥之。弥之战败,走保北海。申令孙进据淮阳,请降于索儿[8]。庞孟虬亦不受命,举兵应寻阳。

【注文】

[1]薛安都(?—469年):南北朝军事将领​‍‌‍​‍‌‍‌‍​‍​‍‌‍​‍‌‍​‍​‍‌‍​‍‌​‍​‍​‍‌‍​‍​‍​‍‌‍‌‍‌‍‌‍​‍‌‍​‍​​‍​‍​‍​‍​‍​‍​‍‌‍​‍‌‍​‍‌‍‌‍‌‍​。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初仕北魏,以军功升任雍州、秦州都统。公元444年因谋反事泄投奔南朝宋,被任命为北弘农(治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太守,驻防于宋魏军事对峙的最前沿。后因反叛宋明帝刘彧兵败又降北魏,任徐州刺史,赐河东公爵。  冀州:古州名。古九州之一,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及河南北部地区。东汉治高邑(今河北柏乡北),后移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三国魏移治信都(今河北冀州)。南朝宋明帝泰始中与青州合侨置于郁洲(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  清河:古郡、国名。西汉置,治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改为清河国,迁治于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北)。北齐移治武城(今河北清河西北)。  崔道固(生卒年不详):南北朝臣僚。字季坚,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历任刘骏从事,齐、北海二郡太守,宁朔将军、冀州刺史,与徐州刺史薛安都联合反抗刘彧,拥立刘子勋。刘子勋败亡后归降北魏,任安南将军、南冀州刺史、清河公。后在刘彧劝诱下,又叛魏归宋。兵败后被北魏所俘,任平齐郡太守,赐爵临淄子,加号宁朔将军。

[2]平原:古郡、国名。西汉置郡,治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及河北吴桥等地。东汉、魏、晋或为郡或为国,南朝宋后为郡。北魏废。隋炀帝大业及唐玄宗天宝、唐肃宗至德时又曾改德州为平原郡。  刘弥之(?—466年):南朝宋将领。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后在平定刘子勋叛乱中兵败被杀。

[3]济阴:古郡名。治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申阐(?—466年):南朝宋臣僚。魏郡魏(今河北魏县)人,申坦之子,申令孙之弟,曾任济阴太守,后在刘彧与刘子勋争夺皇权的战争中被杀。  睢(suī)陵:古地名。今江苏睢宁。  索儿:即薛索儿(?—466年),南朝宋将领。薛安都侄子,曾任直阁将军,参与刘子勋叛乱,兵败后被斩杀。  傅灵越(?—466年):南朝宋将领。清河(治今河北清河)人,曾参与刘子勋叛乱,兵败被捉,不降被杀。

[4]裴祖隆(?—466年):南朝宋将领。薛安都之婿,曾参与刘子勋叛乱,后被薛安都陷害所杀。  下邳(pī):古郡、国名。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下邳(今江苏睢宁),辖境北至江苏新沂、邳州等地,南至盱眙和安徽明光市,东至江苏涟水、淮安等市县。南朝宋改为郡。隋初废。

[5]垣崇祖(440—483年):南朝宋、齐将领。垣护之之侄,薛安都部下,在刘彧和刘子勋争夺皇位的战争中,拥立刘子勋,讨伐刘彧,兵败后投降北魏,后南归投奔镇守淮阴的萧道成,很受重用,萧齐建国后,任司、豫二州刺史,曾两次大败北魏军的南攻,被萧道成比作韩信、白起。齐武帝萧赜(zé)继位后,恐难制约,以谋反之罪诛杀。

[6]护之:即垣护之,南朝宋大将。生卒年不详。字彦宗,略阳桓道(今陕西南郑)人,风流倜傥,不拘小节,初任南朝宋武帝刘裕行参军,历任殿中将军、刘义恭和刘义季参军、建武将军、宁朔将军、徐州刺史等职,封益阳县侯。曾多次参加讨伐北魏的战争,参与平定南郡王刘义宣的反叛。

[7]北海:古郡名。西汉置,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东汉改为国,徙治剧(今山东寿光东南),南朝宋及北魏治平寿(今山东潍坊西南)​‍‌‍​‍‌‍‌‍​‍​‍‌‍​‍‌‍​‍​‍‌‍​‍‌​‍​‍​‍‌‍​‍​‍​‍‌‍‌‍‌‍‌‍​‍‌‍​‍​​‍​‍​‍​‍​‍​‍​‍‌‍​‍‌‍​‍‌‍‌‍‌‍​。  怀恭:即刘怀恭(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刘弥之族人,曾参与平定刘子勋叛乱。  善明:即刘善明(432—480年),南朝宋、齐臣僚。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刘怀民之子,刘弥之之侄,历任治中从事史和青、冀二州刺史等职,封新涂伯,曾参与平定刘子勋叛乱,帮助萧道成建齐等。死后家无遗储,只有八千卷书籍,谥曰“烈”。

[8]淮阳:古郡、国名。治宛丘,今河南淮阳。

【译文】

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清河人崔道固都举兵响应寻阳的刘子勋。明帝(刘彧)向青州刺史沈文秀征兵,沈文秀派遣将领平原人刘弥之等人率兵赶往京城建康。正好薛安都也派遣使者前往沈文秀那里邀请他一起起事,沈文秀就改命刘弥之等人前去响应薛安都。济阴太守申阐据守睢陵响应建康的明帝,薛安都派侄子直阁将军薛索儿,太原太守、清河人傅灵越等进攻申阐。申阐是申令孙的弟弟。薛安都的女婿裴祖隆镇守下邳,刘弥之等到达下邳,改变主意,下令让所率部队响应建康的明帝,袭击裴祖隆。裴祖隆兵败后,与征北参军垣崇祖逃奔彭城。垣崇祖是垣护之的侄子。刘弥之同族人北海太守刘怀恭、侄子刘善明都起兵响应刘弥之。薛索儿听说后,放弃进攻睢陵,率军进攻刘弥之。刘弥之战败,逃往北海郡。申令孙进据淮阳,向薛索儿投降。庞孟虬也拒不接受明帝的任命,起兵响应寻阳的刘子勋。

【原文】

帝召寻阳王长史行会稽郡事孔为太子詹事,以平西司马庾业代之[1]。又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2]。璪说以“建康虚弱,不如拥五郡以应袁、邓”。遂发兵,驰檄奉寻阳。吴郡太守顾琛、吴兴太守王昙生、义兴太守刘延熙、晋陵太守袁标皆据郡应之[3]。上又以庾业代延熙为义兴,业至长塘湖即与延熙合[4]

【注文】

[1]孔(yǐ)(?—466年):南朝宋大臣,财政金融专家。字思远,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口吃,好读书,为人正直。历任通直郎、太子中舍人、秘书丞、中书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秘书监、廷尉卿、御史中丞等职。后参与谋叛兵败被诛。居官多年不治产业,家中一贫如洗。代表作《铸钱均货议》是阐述货币数量学说的文章。  太子詹(zhān)事:古代官职名。战国秦始置,秦、西汉沿置,掌皇后太子家事。太子家令、丞皆属詹事。北魏设太子左右詹事。唐置詹事府,有太子詹事、少詹事,掌统三寺十率府之政,宋、辽、金沿置。  平西:即平西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品四平(平东、平西、平南、平北)将军之一。  庾业(?—466年):南朝宋臣僚。历任平西将军司马等职,后参与刘子勋叛乱,兵败被杀。

[2]都水使者:古代官职名。汉武帝设左右都水使者,总领水官。东汉改置河堤谒者。西晋置都水台,主官称使者。南朝宋曾改称水衡令,梁、陈称大舟卿,在十二卿中官秩最低。北朝也设此官。隋、唐官署名与官名都称都水监,后又改官名为都水使者,隋从五品,唐正五品上。后宋、辽、金、元都有都水监,官名不称使者。  孔璪(zǎo)(?—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都水使者,后起兵反叛刘彧,拥立刘子勋,兵败被杀。

[3]吴郡:古郡名。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汉武帝后废。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复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上海长江以南,浙江长兴、湖州、天目山以东,与建德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吴后渐小。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  顾琛(chēn)(?—475年):南朝宋臣僚。字弘玮,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为人谨慎,不尚浮华,历任州从事、驸马都尉、奉朝请、大匠丞、晋陵令、司徒参军、尚书库部郎、义兴太守、东阳太守、宁朔将军、吴郡太守。  吴兴:古郡名。参见前注。  王昙生(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吴兴太守,参加刘子勋对抗刘彧的战争,兵败后投降。  义兴:古郡名。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分吴兴、丹阳二郡置,治阳羡(今江苏宜兴),辖境相当于今江苏宜兴、溧阳等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  刘延熙(?—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义兴太守,参加刘子勋对抗刘彧的战争,兵败后自杀。  晋陵:古郡名。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因避东海王越世子司马毘讳,由毘陵改名,治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镇),东晋初移治京口(今江苏镇江),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年)移治晋陵(今江苏常州),辖今江苏常州、无锡、镇江及丹阳、金坛、江阴等地。南朝宋以后渐小。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  袁标(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晋陵太守,参加刘子勋反叛刘彧的战争,兵败后投降。

[4]长塘湖:古地名。今江苏溧(lì)阳北。

【译文】

南朝宋明帝征召寻阳王长史、会稽郡事孔任太子詹事,以平西司马庾业代替孔。又派都水使者孔璪到东面的州郡慰问。孔璪劝说孔,认为“建康的实力虚弱,不如以五郡的力量响应袁、邓琬”。于是,孔下令起兵,迅速发布檄文拥护寻阳的刘子勋。吴郡太守顾琛、吴兴太守王昙生、义兴太守刘延熙、晋陵太守袁标都占据郡城响应孔。明帝又让庾业代替刘延熙任义兴太守,庾业到达长塘湖时,立即与刘延熙联合反叛。

【原文】

益州刺史萧惠开闻晋安王子勋举兵,集将佐谓之曰:“湘东,太祖之昭;晋安,世祖之穆,其于当璧,并无不可[1]。但景和虽昏,本是世祖之嗣,不任社稷,其次犹多[2]。吾荷世祖之眷,当推奉九江。”乃遣巴郡太守费欣寿将五千人东下[3]。于是湘州行事何慧文、广州刺史袁昙远、梁州刺史柳元怙、山阳太守程天祚皆附于子勋[4]。元怙,元景之从兄也。

【注文】

[1]益州:古州名。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四川折多山、云南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陇南市、两当、陕西秦岭以南,湖北郧县、保康西北,贵州除东边以外地区。东汉治雒(今四川广汉北),后移治绵竹(今四川德阳东北)、成都(今四川成都)。东汉以后辖境渐小。  萧惠开(423—471年):南朝宋大臣。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北万绥镇)人,少有风气,涉猎文史,家虽贵戚,但居服简素,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襄阳太守、封阳县侯,都督益、宁二州刺史。严用威刑,蜀人称为“卧虎”。曾参加刘子勋反叛,明帝刘彧免罪。  当璧:又称压钮,指作为国君的预兆。

[2]景和: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年号,代指刘子业。

[3]巴郡:古郡名。秦置,治江州(今重庆江北区)​‍‌‍​‍‌‍‌‍​‍​‍‌‍​‍‌‍​‍​‍‌‍​‍‌​‍​‍​‍‌‍​‍​‍​‍‌‍‌‍‌‍‌‍​‍‌‍​‍​​‍​‍​‍​‍​‍​‍​‍‌‍​‍‌‍​‍‌‍‌‍‌‍​。汉朝沿置,东汉末年建制发生很大变化,西晋时辖境很小。  费欣寿(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巴郡太守,参加刘子勋的叛乱战争。

[4]何慧文(?—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湘州行事,参加刘子勋的叛乱战争,兵败后自杀。  袁昙远(?—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广州刺史,参加刘子勋的叛乱战争,兵败被杀。  梁州:古州名。古九州之一,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年)分益州置,治沔(miǎn)阳(今陕西勉县东),西晋武帝太康中移治南郑(今陕西汉中),辖境相当于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任河以西,四川青川、江油、中江、遂宁,重庆璧山、綦江等市县以东,大溪、分水河以西和贵州桐梓、正安等地。其后渐小。  柳元怙(hù)(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柳元景的堂兄,曾任梁州刺史,参加刘子勋的叛乱战争,后归降。  程天祚(?—466年):南北朝针灸学家。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精武技,任殿中将军,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助戍彭城,战败被俘,因善针术,受北魏帝拓跋焘赏识,封南安公,后逃归宋,任山阳太守,撰有《程天祚针经》六卷、《灸经》五卷,均佚。

【译文】

益州刺史萧惠开听说晋安王刘子勋起兵,召集将士,对他们说:“湘东王(刘彧)是太祖(刘义隆)之子;晋安王(刘义勋)是世祖(刘骏)之子,他们两人哪个继承皇位都没什么不可以。虽说刘子业昏庸,但他是世祖的后代,他不胜任管理国家,后面还有许多兄弟。我们蒙受世祖的恩眷,应该拥立寻阳的刘子勋。”于是,派巴郡太守费欣寿率领五千人沿长江东下。之后湘州行事何慧文、广州刺史袁昙远、梁州刺史柳元怙、山阳太守程天祚都依附刘子勋。柳元怙是柳元景的堂兄。

【原文】

是岁,四方贡计皆归寻阳,朝廷所保,唯丹杨、淮南等数郡,其间诸县或应子勋[1]。东兵已至永世,宫省危惧,上集群臣以谋成败[2]。蔡兴宗曰:“今普天同叛,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至信待人。叛者亲戚布在宫省,若绳之以法,则土崩立至,宜明罪不相及之义。物情既定,人有战心,六军精勇,器甲犀利,以待不习之兵,其势相万耳[3]。愿陛下勿忧[4]。”上善之。

【注文】

[1]贡计:贡物的登记簿,代指地方贡献的方物。  丹杨:古郡名。“杨”一作“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改鄣郡置,治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境相当于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脉以西及浙江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三国吴移治建业(今江苏南京),其后辖境渐小。隋文帝开皇年间废。隋炀帝大业年间又曾改蒋州为丹阳郡。

[2]永世:古县名。今江苏溧(lì)阳。

[3]物情:人情,世情。  六军:又称六师,指天子所统领的部队。历代六军名称不同。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朝宋、齐、梁、陈皆沿置。  犀(xī)利:坚固锐利。多指兵器。  不习之兵: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  相万:相差万倍。极言相差之大。

[4]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译文】

当年,各地的贡品账籍都上交给寻阳的刘子勋,明帝刘彧所统治的地区只有丹杨、淮南等几个郡,而这几个郡中的一些县也响应了刘子勋。东边的叛军已经到达永世,朝廷惊恐害怕。明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国家安危问题。蔡兴宗说:“如今天下几乎都起来反叛,我们应该镇定下来,以诚信待人。叛乱者的亲戚有很多人在朝廷内任职,如果把他们都逮捕起来,那么朝廷很快就会崩溃,应该给他们讲清楚一人犯罪一人当,决不相互株连的道理。朝廷人心安定,那么就会有战斗的决心,朝廷精锐的六军,配备有精良的武器,让他们对付那些根本没有训练过的军队,形势会相差万倍。希望陛下不用担忧。”明帝听后很高兴。

【原文】

建武司马刘顺说豫州刺史殷琰使应寻阳,琰以家在建康,未许[1]。右卫将军柳光世自省内出奔彭城,过寿阳[2]。言建康必不能守。琰信之,且素无部曲,为土豪前右军参军杜叔宝等所制,不得已而从之[3]。琰以叔宝为长史,内外军事皆叔宝专之。上谓蔡兴宗曰:“诸处未平,殷琰已复同逆。顷日人情云何?事当济不[4]?”兴宗曰:“逆之与顺,臣无以辨。今商旅断绝,米甚丰贱,四方云合,而人情更安,以此卜之,清荡可必。但臣之所忧,更在事后,犹羊公言‘既平之后,方当劳圣虑耳’”[5]。上曰:“诚如卿言。”上知琰附寻阳非本意,乃更厚抚其家以招之。

【注文】

[1]建武:即建武将军,古代武官名。东汉献帝兴平年间曹操置。南朝宋为五将军之一。魏、晋、南朝宋皆为四品。  刘顺(?—466年):南朝宋将领。曾任建武将军司马,参与刘子勋叛乱,兵败后被杀。

[2]彭城:古郡、国名。治彭城(今江苏徐州)。  寿阳:古县名。今安徽寿县。

[3]土豪: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  杜叔宝(?—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右卫将军参军,后参与刘子勋叛乱,兵败被杀。

[4]顷日:近日,近来。  济不:能否成功。不,同“否”。

[5]羊公:即羊祜(hù)(221—278年),魏晋军事家、政治家。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平邑南)人。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在曹魏时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官职。司马炎称帝后,羊祜深得司马家族信任,升任尚书右仆射、车骑将军,死后被追赠太傅。

【译文】

建武司马刘顺游说豫州刺史殷琰,让他响应寻阳的刘子勋,殷琰因为家人都在建康,所以没有答应。右卫将军柳光世从朝廷里逃出前往彭城,路过寿阳。他告诉殷琰建康城肯定守不住。殷琰相信了他的话,再加上其平时没有自己的亲兵,被土豪、前右卫参军杜叔宝等人所控制,不得已听从他们,拥立寻阳的刘子勋政权。殷琰任命杜叔宝为长史,州府内外的事务及军事行动,都由杜叔宝专制。明帝(刘彧)对蔡兴宗说:“诸多州郡还没有平定,如今殷琰又参加了叛逆军。最近民心怎么样?我们能够平定叛乱吗?”蔡兴宗说:“正统和叛逆我分辨不出来。如今外面的道路已经被切断,粮食丰收,价钱低廉,虽然四面八方风云涌动,但人心更加安定,由此看来,叛乱一定会平定的。只是臣下我所忧虑的是平定叛乱后的事情,正像羊公所说‘平定叛乱之后,才正是劳烦陛下的时候’”。明帝说:“真的如你所说。”明帝知道殷琰归附寻阳不是他的本意,于是更加周到地安抚他在建康的家人,以招引他重新归顺建康政权​‍‌‍​‍‌‍‌‍​‍​‍‌‍​‍‌‍​‍​‍‌‍​‍‌​‍​‍​‍‌‍​‍​‍​‍‌‍‌‍‌‍‌‍​‍‌‍​‍​​‍​‍​‍​‍​‍​‍​‍‌‍​‍‌‍​‍‌‍‌‍‌‍​。

【原文】

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周矜起兵于悬瓠以应建康[1]。袁诱矜司马汝南常珍奇执矜,斩之,以珍奇代为太守[2]

【注文】

[1]汝南:古郡名。西汉高帝四年(前203年)置,治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辖境相当于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其后治所屡迁,辖境渐小。东晋移治悬瓠城(南朝宋移上蔡县治,今河南汝南)。隋文帝开皇初废,隋炀帝大业及唐玄宗天宝时又曾分别改蔡州、豫州为汝南郡。  新蔡:古郡名。西晋惠帝分汝阴郡置,治所在新蔡(今河南新蔡),辖境相当于今河南新蔡、息县、淮滨、安徽临泉等地。北齐改为广宁郡。  周矜(jīn)(?—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因起兵响应南朝宋明帝刘彧的建康政权,被刘子勋所诱杀。  悬瓠(hù):古城名。因城北汝水屈曲如垂瓠而得名,是东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要地。今河南汝南。

[2]常珍奇(?—468年):南北朝臣僚。汝南(今河南汝南)人,曾任刘宋司州刺史等职,与薛安都等拥立刘子勋,兵败投降北魏,任平南将军、豫州刺史、河内公,后谋叛北魏,兵败逃亡。

【译文】

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周矜在悬瓠起兵响应建康朝廷。袁引诱周矜的司马、汝南人常珍奇捉住周矜,斩杀了他,任命常珍奇代替周矜为汝南、新蔡二郡太守。

【原文】

上使冗从仆射垣荣祖还徐州说薛安都,安都曰:“今京都无百里地,不论攻围取胜,自可拍手笑杀[1]。且我不欲负孝武。”荣祖曰:“孝武之行,足致余殃。今虽天下雷同,正是速死,无能为也[2]。”安都不从,因留荣祖,使为将。荣祖,崇祖之从父兄也。

【注文】

[1]冗从仆射:古代官职名。宫中侍卫的主官。  垣荣祖(435—491年):南朝宋、齐大臣。下邳(今江苏睢宁)人,垣崇祖堂兄,初为州主簿,宋明帝时任冗从仆射,受命出使徐州,被刺史薛安都滞留,后归依萧道成,任东海太守,劝萧道成代宋称帝,以佐命之功封将乐县子。南朝齐历青、冀二州刺史和兖州刺史。

[2]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借指同时响应。

【译文】

南朝宋明帝派冗从仆射垣荣祖回到徐州老家劝说薛安都反正,薛安都说:“如今京城建康政权的地盘还不足百里,刘子勋无论是围城还是掠地,自然都可以拍着手庆贺胜利。况且我不愿意辜负了孝武帝。”垣荣祖说:“孝武帝的行径,足可以导致祸及后代。如今尽管天下的州郡都响应刘子勋,但也正是加速了他的死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薛安都没有听从,反而把垣荣祖留下来做将领。垣荣祖是垣崇祖的堂兄。

【原文】

兖州刺史殷孝祖之甥司法参军颍川葛僧韶请征孝祖入朝,上遣之[1]。时薛索儿屯据津径。僧韶间行得至,说孝祖曰:“景和凶狂,开辟未有,朝野危极,假命漏刻[2]。主上夷凶翦暴,更造天地,国乱朝危,宜立长君。而群迷相煽,构造无端,贪利幼弱,竞怀希望。使天道助逆,群凶事申,则主幼时艰,权柄不一,兵难互起,岂有自容之地[3]?舅少有立功之志,若能控济义勇,还奉朝廷,非唯臣主静乱,乃可以垂名竹帛[4]。”孝祖具问朝廷消息,僧韶随方酬譬,并陈兵甲精强,主上欲委以前驱之任[5]。孝祖即日委妻子于瑕丘,帅文武二千人随僧韶还建康[6]。时四方皆附寻阳,朝廷唯保丹杨一郡,而永世令孔景宣复叛,义兴兵垂至延陵,内外忧危,咸欲奔散[7]。孝祖忽至,众力不少,并伧楚壮士,人情大安[8]。甲辰,进孝祖号抚军将军、假节、督前锋诸军事,遣向虎槛,宠赉甚厚[9]

【注文】

[1]兖州:古州名。传说中的古九州之一,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南部:北至茌平、莱芜,东至沂河流域,东南以莒县、平邑并泗水东岸为界,及河南东部的南乐、濮阳、延津、开封、尉氏以东,扶沟、淮阳、鹿邑以北地区​‍‌‍​‍‌‍‌‍​‍​‍‌‍​‍‌‍​‍​‍‌‍​‍‌​‍​‍​‍‌‍​‍​‍​‍‌‍‌‍‌‍‌‍​‍‌‍​‍​​‍​‍​‍​‍​‍​‍​‍‌‍​‍‌‍​‍‌‍‌‍‌‍​。东汉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其后屡有迁移,辖境逐渐缩小。南朝宋移治瑕丘城(今山东兖州)。东晋时侨置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灭南燕,复兖州旧地,改为北兖州。治滑台(今河南滑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泰山以南汶、泗流域及鲁西平原,河南滑县、延津、杞县以东地区。南朝宋初,复名兖州。  殷孝祖(415—466年):南朝宋大将。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好酒色有气干,历任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奋武将军、济北太守、积射将军、太子旅贲中郎将、龙骧将军、宁朔将军、南济阴太守、盱眙太守、兖州刺史等职。曾在青州大败北魏军,讨平竟陵王刘诞之叛等战争中立有战功,后在平定刘子勋叛乱时被射杀。  司法参军:古代官职名。司法参军事的省称。两汉郡僚佐有决曹、贼曹椽,主刑法,北齐与隋称法曹行参军,唐宋时称法曹参军、司法参军或司理参军。掌议法断刑。  颍川:古郡名。治阳翟,今河南禹州。  葛僧韶:南朝宋臣僚。生卒年不详。曾任司法参军,受刘彧之命劝说殷孝祖支持建康政权。

[2]间(jiàn)行:从小路走,偷偷摸摸地走。  假命:借命,委命。  漏刻: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

[3]申:通“伸”,伸张,扩张。

[4]控:控制,指挥。  非唯:不仅,不只。  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为书籍、史乘。

[5]随方:依据情况。  酬譬(pì):应答譬解。

[6]委:委托,安置。  瑕丘:古地名。今山东兖州东北。

[7]孔景宣(?—466年):南朝宋臣僚。任永世县令,后参加刘子勋叛乱被杀。  垂:副词。接近,快要。  延陵:古县名。今江苏丹阳西南延陵镇。

[8]伧(cāng)楚:魏晋南北朝时,吴人以上国自居,鄙视楚人粗伧,称之“伧楚”,也是楚人的代称。

[9]假节:古代官职名。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赉(lài):赐予,赏赐。

【译文】

兖州刺史殷孝祖的外甥、司法参军葛僧韶请求征召殷孝祖到京城朝见,皇上(刘彧)就派他前往。当时薛索儿驻屯于各要津。葛僧韶从小路上偷偷跑到兖州,规劝殷孝祖,说:“刘子业凶暴狂妄,是开天辟地也没有遇到过的,现在朝野的危险已经到了极点,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皇上除掉凶暴的君主,再造新政权,但国家动荡朝政危机重重,应该拥立年长的君主。而那些叛逆之徒不明真相,制造祸端,企图拥立年幼的君主去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假如上天帮助了叛逆之徒,让他们得逞,由年幼的君主执政,将会使朝廷局面更加艰难,国家权力不统一,就会导致兵变的发生,哪里有我们的容身之地?舅父年少时就有建立功勋的远大志向,如果能指挥济水的义勇之士,尊奉建康政权,不仅是挽救了君主、平息了动乱,甚至可以名垂青史。”殷孝祖又询问了朝廷现在的具体情况,葛僧韶随机应变,并告诉他建康有精锐的部队和精良的武器,又表达了皇上想把前锋的重任委托于他的想法​‍‌‍​‍‌‍‌‍​‍​‍‌‍​‍‌‍​‍​‍‌‍​‍‌​‍​‍​‍‌‍​‍​‍​‍‌‍‌‍‌‍‌‍​‍‌‍​‍​​‍​‍​‍​‍​‍​‍​‍‌‍​‍‌‍​‍‌‍‌‍‌‍​。殷孝祖当天就把妻儿等家眷安置在瑕丘,率领文武百官二千人,跟随葛僧韶返回建康城。当时四面八方的郡县都依附于寻阳的刘子勋,朝廷占有的地盘只有丹杨一个郡,而永世县令孔景宣又再次反叛,义兴的叛军已经快打到延陵,朝廷内外忧虑恐惧,都想奔散出逃。殷孝祖突然到达建康,兵力强盛,都是楚地一带的精壮战士,建康城内的人心才安定下来。甲辰(十六日),皇上(刘彧)提拔殷孝祖为抚军将军、持节、都督征讨前锋诸军事,派遣他前往虎槛,并给予优厚的赏赐。

【原文】

初,上遣东平毕众敬诣兖州募人,至彭城,薛安都以利害说之,矫上命以众敬行兖州事,众敬从之[1]。殷孝祖使司马刘文石守瑕丘,众敬引兵击杀之[2]。安都素与孝祖有隙,使众敬杀孝祖诸子。州境皆附之,唯东平太守申纂据无盐,不从[3]。纂,锺之曾孙也[4]

【注文】

[1]东平:古郡、国名。西汉宣帝刘询甘露二年(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在此置铁官,治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南。辖境相当地于今山东济宁、汶上、东平等地。南朝宋改为郡,北齐废。隋炀帝大业及唐玄宗天宝、唐肃宗至德时又曾改郓州为东平郡。  毕众敬(?—491年):南北朝大臣。小名奈,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少好弓马,以猎为业。南朝宋孝武帝时任兖、徐刺史和泰山太守,后投降北魏,任散骑常侍、宁南将军、兖州刺史,赐爵东平公,理政清平,善抚百姓,受乡亲喜爱。

[2]刘文石(?—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司马,在平定刘子勋叛乱时被杀。

[3]申纂(?—467年):南朝宋臣僚。本魏郡(今河北临漳)人,拓跋珪平定中山后,率领宗室逃奔南朝,任东平太守、兖州刺史,据守无盐,后北魏军破城被杀。  无盐:古县名。今山东东平东南。

[4]锺:即申锺,十六国后赵大臣。生卒年不详。历任侍中、太尉等职。

【译文】

当初,皇上(刘彧)派东平人毕众敬到兖州招募士兵,到达彭城后,薛安都用利害关系劝说他归附刘子勋,并伪造诏书任命毕众敬代理兖州事务,毕众敬接受此职,殷孝祖派司马刘文石镇守瑕丘,毕众敬率兵进攻并杀死了刘文石。薛安都平素与殷孝祖有矛盾,于是派毕众敬杀死殷孝祖的儿子们。兖州全境几乎都归附了毕众敬,只有东平太守申纂据守无盐,不肯归附他。申纂是申锺的曾孙。

【原文】

丙午,上亲总兵出顿中堂。辛亥,以山阳王休祐为豫州刺史,督辅国将军彭城刘勔、宁朔将军广陵吕安国等诸军西讨殷琰[1]。巴陵王休若督建威将军吴兴沈怀明、尚书张永、辅国将军萧道成等诸军东讨孔觊[2]。时将士多东方人,父兄子弟皆已附觊。上因送军,普加宣示曰:“朕方务德简刑,使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助顺同逆者,一以所从为断[3]。卿等当深达此怀,勿以亲戚为虑也。”众于是大悦。凡叛者亲党在建康者,皆使居职如故。

【注文】

[1]辅国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品杂号将军。始见于东汉末。南朝宋曾改为辅师将军,旋复旧称。北魏、北齐沿置。明、清时为爵名。  刘勔(miǎn)(418—474年):南朝宋将领。字伯猷,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家贫有志节,兼好文义,历任增城令、宁远将军、绥远太守、员外散骑侍郎、宁朔将军、湘东内史、晋康太守、郁林太守、金城县五等侯、直阁将军、龙骧将军、西江督护、振威将军、屯骑校尉等职,多次参加讨伐战争,战功显著,后在平定刘休范叛乱中战死,赠散骑常侍、司空,谥曰“忠昭公”。  宁朔将军:古代武官名。见前注。  广陵:古郡、县、侯国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县,其地在今江苏扬州广陵区​‍‌‍​‍‌‍‌‍​‍​‍‌‍​‍‌‍​‍​‍‌‍​‍‌​‍​‍​‍‌‍​‍​‍​‍‌‍‌‍‌‍‌‍​‍‌‍​‍​​‍​‍​‍​‍​‍​‍​‍‌‍​‍‌‍​‍‌‍‌‍‌‍​。西汉武帝时设广陵国,治广陵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初改为广陵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  吕安国(427—490年):南朝宋、齐将领。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任建威将军、宁朔将军、右军将军、游击将军、义阳太守、冠军将军、征虏将军、右卫将军、司州刺史、义阳太守、兖州刺史、湘州刺史、给事中、都官尚书等职,封湘南县男,多有战功,死后赠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谥曰“肃侯”。

[2]建威将军:古代武官名。四品杂号将军。始见于西汉。魏晋南北朝时诸政权多设此官。  沈怀明(?—474年):南朝宋臣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任建威将军、冠军将军、黄门侍郎、南兖州刺史,封吴兴县开国子,后在平定刘休范叛乱中兵败逃亡,忧愤而死。  张永(410—475年):南朝宋大臣。字景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涉猎书史,能为文章,善隶书,晓音律,骑射杂艺,触类兼善,又有巧思,深受文帝宠爱。历任郡主簿、州从事、扬威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兵部尚书、吴郡太守、南兖州刺史,封孝昌侯,追赠侍中、右光禄大夫。著作有《张永集》《乐府诗歌》等。  萧道成(427—482年):南朝齐开国皇帝(479—482年在位)。字绍伯,小名斗将,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北万绥镇)人,历任中兵参军、右卫将军、辅国将军,南朝宋明帝刘彧死后受遗诏辅政,平定江州刺史刘休范叛乱,后废帝刘昱被杀后,迎立南朝宋顺帝刘準继位,独揽朝政,479年篡宋建齐,在位四年,政务节俭,广览经史之学,善作文、书法和下棋。谥曰“高”,庙号太祖,葬泰安陵。

[3]朕:皇帝的自称。秦朝统一六国前,意为“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译文】

丙午(十八日),南朝宋明帝亲自统率军队屯驻于中堂。辛亥(二十三日),任命山阳王刘休祐为豫州刺史,都督辅国将军、彭城人刘勔和宁朔将军、广陵人吕安国等几路大军向西征讨殷琰。巴陵王刘休若都督建威将军、吴兴人沈怀明和尚书张永、辅国将军萧道城等几路大军向东征讨孔觊。当时将士大多是东部的人,父子兄弟大都归附于孔觊。因此,明帝送军队出征前,特别强调说:“我正施行德治,减轻刑罚,决定父子兄弟之间的罪行互不牵连,无论归顺还是叛逆的人,都只根据他自己的行为而判断。你们要深切体会我的意思,不要再为家人和亲戚担忧。”这样的政策使军人们都很高兴。凡是叛逆者有在建康的亲戚和党羽,都还继续让他们保留原有的职务。

【原文】

孔觊遣其将孙昙瓘等军于晋陵九里,部陈甚盛[1]。沈怀明至奔牛,所领寡弱,乃筑垒自固[2]。张永至曲阿,未知怀明安否,百姓惊扰,永退还延陵,就巴陵王休若[3]。诸将帅咸劝休若退保破冈[4]。其日大寒,风雪甚猛,塘埭决坏,众无固心[5]。休若宣令:“敢有言退者斩!”众小定,乃筑垒息甲[6]。寻得怀明书,贼定未进,军主刘亮又至,兵力转盛,人情乃安[7]。亮,怀慎之从孙也[8]

【注文】

[1]孙昙瓘(guàn)(?—478年):南朝宋将领。吴郡富阳(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骁果有气力,因军功升任宁朔将军、越州刺史,曾参加刘子勋叛乱,在参加谋杀萧道成行动中,兵败逃亡,被捕杀。  晋陵:古县名。今江苏常州。  陈:通“阵”。

[2]奔牛:古地名。今江苏常州西北。

[3]曲阿:古地名。今江苏丹阳。

[4]破冈:古地名。今江苏句容东南。

[5]塘埭(dài):塘坝。

[6]息甲:脱下铠甲​‍‌‍​‍‌‍‌‍​‍​‍‌‍​‍‌‍​‍​‍‌‍​‍‌​‍​‍​‍‌‍​‍​‍​‍‌‍‌‍‌‍‌‍​‍‌‍​‍​​‍​‍​‍​‍​‍​‍​‍‌‍​‍‌‍​‍‌‍‌‍‌‍​。

[7]刘亮(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怀慎侄孙,历任军主、中兵参军,曾参加平定刘子勋叛乱的战争。

[8]怀慎:即刘怀慎(?—424年),东晋、刘宋大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左将军刘怀肃之弟。为人谨慎,性格质朴。历任振威将军、彭城内史。从征鲜卑、广固,伐卢循,身先士卒,屡战屡胜,封辅国将军、徐州刺史、南城县男。为政严猛,境内震肃。后刘裕北伐,任中领军、征虏将军等。南朝宋建立,以佐命之功进爵为侯,封平北将军、五兵尚书,加散骑常侍,光禄大夫等职。

【译文】

孔觊派将领孙昙瓘等军驻扎在晋陵九里,军容盛大。沈怀明到达奔牛,因率领的部队中士兵人数少,力量薄弱,于是只好就地修筑堡垒固守。张永到达曲阿,不知道沈怀明是否安全,加上当地百姓的骚扰,张永又退回到延陵,与巴陵王刘休若会合。几路将领都劝说刘休若撤退,据守破冈。当天,天气特别寒冷,风雪交加,很多堤坝都被冻裂,将士们军心动摇。刘休若下令说:“再敢有劝说撤退者,斩首!”军心才稍稍安定一些,刘休若让将士们修筑堡垒,解甲休息。不久收到沈怀明的来信,告诉他叛贼不敢进攻,军主刘亮又带兵前来援助,兵力增强,于是刘休若的军心才完全安定下来。刘亮是刘怀慎的侄孙。

【原文】

殿中御史吴喜以主书事世祖,稍迁至河东太守[1]。至是,请得精兵三百,致死于东。上假喜建武将军,简羽林勇士配之。议者以喜刀笔主者,未尝为将,不可遣。中书舍人巢尚之曰:“喜昔随沈庆之屡经军旅,性既勇决,又习战陈,若能任之,必有成绩[2]。诸人纷纭,皆是不别才耳[3]。”乃遣之。喜先时数奉使东吴,性宽厚,所至人并怀之。百姓闻吴河东来,皆望风降散,故喜所至克捷。

【注文】

[1]殿中御史:秦初设侍御史,汉时再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三国魏于殿中省置殿中侍御史,掌记录朝廷动静,纠弹百官朝仪,两晋南北朝沿置,隋代避讳改称殿内侍御史,唐代复旧称,属御史台,宋代沿置,明清废。  吴喜(?—471年):南朝宋大臣。吴兴临安(今浙江杭州市临安区)人,少知书,涉猎文史,历任领军府白衣吏、主书书史、主图令史、诸王学官令、左右尚方令、河东太守、殿中御史、步兵校尉、辅国将军、寻阳太守、右军将军、淮陵太守,封东兴县侯。曾多次参加征讨战争,后被南朝宋明帝刘彧赐死。  主书:古代官职名。主文书之官。晋中书省置。南朝宋置主书令吏,陈置主书而去令史之名。北魏亦为主书令史,北齐称主书。隋再加令史,唐又除之。宋以后不设。  河东:古侨郡名。今湖北松滋西北。

[2]中书舍人:古代官职名。三国魏初设,是中书省的属官,主管文书,职位低于中书侍郎。东晋至南朝宋、齐曾改为中书通事舍人。

[3]纷纭:议论纷纷。  别才:识别才能。

【译文】

殿中御史吴喜原来担任南朝宋孝武帝的主书令史,稍后升任河东太守。这个时候,他请求配给他三百名精兵,前去东部为讨伐叛军效力。皇上(刘彧)暂任他为建武将军,挑选出羽林军的勇士分配给他。大家都认为吴喜是从事文书工作,没有做过将领,不能派他出战​‍‌‍​‍‌‍‌‍​‍​‍‌‍​‍‌‍​‍​‍‌‍​‍‌​‍​‍​‍‌‍​‍​‍​‍‌‍‌‍‌‍‌‍​‍‌‍​‍​​‍​‍​‍​‍​‍​‍​‍‌‍​‍‌‍​‍‌‍‌‍‌‍​。中书舍人巢尚之说:“吴喜曾经跟随沈庆之多次征战,性格英勇果断,又熟悉作战谋略,如果派他出征,一定会有战绩。大家议论纷纷,都是因为不能识别他的才能而已。”于是,皇上派吴喜出征。吴喜之前多次作为使节前往东吴地区,他性格宽容厚道,所到之地的百姓都很怀念他。东吴百姓听说吴河东(吴喜)到来,都争先恐后地投降了他,所以吴喜军所到之地都战无不胜。

【原文】

永世人徐崇之攻孔景宣,斩之,喜版崇之领县事[1]。喜至国山,遇东军,进击,大破之[2]。自国山进屯吴城,刘延熙遣其将杨玄等拒战[3]。喜兵力甚弱,玄等众盛,喜奋击,斩之。进逼义兴,延熙栅断长桥,保郡自守。喜筑垒与之相持。

【注文】

[1]徐崇之(生卒年不详):永世(今江苏溧阳南)人,曾参与平定刘子勋叛乱。  版:任命。

[2]国山:古县名。今江苏宜兴西南。

[3]吴城:古地名。今江苏宜兴西南。  杨玄(?—466年):南朝宋将领。后参与刘子勋叛乱,兵败被杀。

【译文】

永世人徐崇之进攻孔景宣,斩杀了他,吴喜任命徐崇之代理永世县令。吴喜到达国山,遇到东部的叛军,率军进攻,大败叛军。然后,吴喜从国山进屯吴城,刘延熙派遣将领杨玄等迎战吴喜。吴喜兵力非常薄弱,杨玄等军士气旺盛,吴喜奋力进攻,斩杀了杨玄。吴喜军接着进逼义兴,刘延熙在桥头设置栅栏以阻挡吴喜军的进攻,据守义兴郡自保。吴喜修筑营垒与刘延熙对峙。

【原文】

庾业于长塘湖口夹岸筑城,有众七千人,与延熙遥相应接。沈怀明、张永与晋陵军相持,久不决。外监朱幼举、司徒参军督护任农夫骁果有胆力,上以四百人配之,使助东讨[1]。农夫自延陵出长塘,庾业筑城犹未合,农夫驱往攻之,力战,大破之,庾业弃城走义兴。农夫收其船仗,进向义兴助吴喜。二月己未朔,喜渡水攻郡城,分兵击诸垒,登高指麾,若令四面俱进者。义兴人大惧,诸垒皆溃,延熙赴水死,遂克义兴。

【注文】

[1]外监:古代官职名。官品和职责不详。  朱幼举(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外监,参加平定刘子勋叛乱。  任农夫(?—469年):南朝宋将军。临淮(治今江苏灌南境内)人,历任强弩将军、射声校尉、左军将军、辅师将军、淮南太守、豫州刺史、冠军将军、骁骑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等职,历封广晋县子、孱陵县侯。死后追赠左将军,谥曰“贞肃”。  骁(xiāo)果:勇猛敢死之士。

【译文】

刘子勋的将领庾业在长塘湖口两岸修筑城堡,将士七千人,与刘彧将领刘延熙遥相呼应。沈怀明、张永与据守晋陵的叛军相持,很久都没有分出胜负。外监朱幼举、司徒参军督护任农夫骁勇有气力,皇上(刘彧)给他们配置了四百人,让他们援助东讨的军队。任农夫从延陵出发,进攻长塘,庾业筑城还没有完工,任农夫率军进攻,奋力大战,攻破了长塘,庾业弃城逃往义兴。任农夫缴获留下的船只和武器,率军前往义兴援助吴喜。二月己未朔(初一日),吴喜渡河进攻义兴郡城,分几路军队进攻郡城的堡垒,亲自登上高处指挥战斗,像是指挥四面八方而来的大部队。义兴郡的守军非常害怕,多处堡垒都被攻破,刘延熙投河自杀,吴喜军攻克了义兴郡。

【原文】

沈怀明、张永、萧道成等军于九里西,与东军相持[1]。东军闻义兴败,皆震恐。上遣积射将军济阳江方兴、御史王道隆至晋陵视东军形势[2]​‍‌‍​‍‌‍‌‍​‍​‍‌‍​‍‌‍​‍​‍‌‍​‍‌​‍​‍​‍‌‍​‍​‍​‍‌‍‌‍‌‍‌‍​‍‌‍​‍​​‍​‍​‍​‍​‍​‍​‍‌‍​‍‌‍​‍‌‍‌‍‌‍​。孔觊将孙昙瓘、程扞宗等列五城,互相连带[2]。扞宗城犹未固,王道隆与诸将谋曰:“扞宗城既未立,可以藉手,上副圣旨,下成众气[3]。”辛酉,道隆帅所领急攻,拔之,斩扞宗首。永等因乘胜进击昙瓘等,壬戌,昙瓘等兵败,与袁标俱弃城走,遂克晋陵。

【注文】

[1]九里西:古地名。约在今江苏常州境内。

[2]积射将军:古代武官名。汉代始设,四品杂号将军。  济阳:古郡名。治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  江方兴(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人,历任直阁将军、宁朔将军、太子左卫率等职,曾参加讨伐刘子勋叛乱,病卒,追赠武当县侯。  御史:古代官职名。汉代以后多指侍御史,职权专主纠察。  程扞宗(?—466年):南朝宋将领。后参与刘子勋叛乱,兵败被杀。

[3]藉手:得手,得胜。

【译文】

沈怀明、张永、萧道成等军队驻扎在九里西,与东部的叛军形成相峙。东部叛军听说义兴陷落,都非常震惊恐惧。皇上(刘彧)派积射将军、济阳人江方兴和御史王道隆到晋陵视察东部叛军的形势。孔觊的将领孙昙瓘、程扞宗等正在修建五个互相连接的城堡。程扞宗的城堡还没有完成,王道隆与诸位大将商议说:“程扞宗的城堡还没有修完,可以得手,这样做对上符合圣旨,对下可以鼓舞士气。”辛酉(初三日),王道隆率领自己的军队急攻程扞宗的城堡,攻下了此城,并砍下了程扞宗的首级。张永等乘胜进攻孙昙瓘等城堡,壬戌(初四日),孙昙瓘等军大败,与晋陵太守袁标等人全部弃城而逃,王道隆等人于是攻克了晋陵郡。

【原文】

吴喜军至义乡[1]。孔璪屯吴兴南亭,太守王昙生诣璪计事。闻台军已近,璪大惧,堕床,曰:“悬赏所购,唯我而已[2]。今不遽走,将为人擒[3]。”遂与昙生奔钱唐[4]。喜入吴兴,任农夫引兵向吴郡,顾琛弃郡奔会稽。上以四郡既平,乃留吴喜使统沈怀明等诸将东击会稽,召张永等北击彭城,江方兴等南击寻阳。

【注文】

[1]义乡:古郡名。治今浙江长兴西北。

[2]台军:东晋、南朝时期对官军的称谓。

[3]遽(jù)走:立即逃跑。遽:立刻、马上。走:跑,逃跑。

[4]钱唐:古郡名。今浙江杭州。

【译文】

吴喜率军到达义乡郡。孔璪屯驻于吴兴南亭,吴兴太守王昙生前去拜见孔璪商讨战事。听说朝廷军队已经离得很近了,孔璪吓得从床上跌下来,说:“他们悬赏抓捕的人只是我,如果今天不赶紧逃走,就要被他们捉住。”于是,孔璪与王昙生逃奔钱唐郡。吴喜进入了吴兴郡,任农夫率兵进攻吴郡,吴郡太守顾琛弃郡逃奔会稽郡。东部四郡被平定后,皇上命令吴喜留下来,让他统领沈怀明等几路大将向东进攻会稽,命令张永等军向北进攻彭城,命令江方兴等军向南进攻寻阳。

【原文】

丁卯,吴喜至钱唐,孔璪、王昙生奔浙东。喜遣强弩将军任农夫等引兵向黄山浦,东军据岸结寨,农夫等击破之[1]。喜自柳浦渡,取西陵,击斩庾业[2]。会稽人大惧,将士多奔亡,孔觊不能制。戊寅,上虞令王宴起兵攻郡,觊逃奔嵴山,车骑从事中郎张绥封府库以待吴喜[3]​‍‌‍​‍‌‍‌‍​‍​‍‌‍​‍‌‍​‍​‍‌‍​‍‌​‍​‍​‍‌‍​‍​‍​‍‌‍‌‍‌‍‌‍​‍‌‍​‍​​‍​‍​‍​‍​‍​‍​‍‌‍​‍‌‍​‍‌‍‌‍‌‍​。己卯,王宴入城,杀绥,执寻阳王子房于别署,纵兵大掠,府库皆空。获孔璪,杀之。庚辰,嵴山民缚孔觊送宴,宴谓之曰:“此事孔璪所为,无预卿事,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4]。”觊曰:“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宴乃斩之。顾琛、王昙生、袁标等诣吴喜归罪,喜皆宥之。东军主凡七十六人,于陈斩十七人,其余皆原宥。

【注文】

[1]强弩将军:古代武官名。西汉武帝时始设,四品杂号将军,后省。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复设积射、强弩将军。南朝宋明帝泰始以后,多以军功得此官。  黄山浦:古地名。今浙江余杭西南。

[2]柳浦渡:古渡口名。今浙江杭州凤凰山下。  西陵:古地名。今浙江萧山西北。

[3]上虞:古县名。今浙江上虞。  王宴(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上虞令,参与平定刘子勋叛乱。  嵴(jí)山:古地名。今地不详。  从事中郎:古代官职名。东汉置,为大将军、车骑将军之属官,参与谋议。魏、晋、南北朝沿置。北周因避杨忠讳,改称从事内郎。  张绥(?—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车骑将军府从事中郎,后受刘子勋叛乱牵连被斩杀。

[4]首辞:自首的文书。

【译文】

丁卯(初九日),吴喜军进至钱唐郡,孔璪、王昙生又逃往浙东。吴喜派遣强弩将军任农夫等率兵进攻黄山浦,东部的叛军据守在岸边安营扎寨,任农夫等军攻破了他们。吴喜从柳浦渡出发,攻取了西陵,斩杀了庾业。会稽郡守军非常恐惧,将士们大多逃跑,孔觊不能控制。戊寅(二十日),上虞县令王晏起兵进攻会稽郡,孔觊逃奔到嵴山,车骑从事中郎张绥查封了会稽郡的仓库,等待吴喜军的到来。己卯(二十一日),王晏先行进入会稽城,杀死张绥,在另一处活捉了寻阳王刘子房。然后纵兵抢掠,府库的东西全部被抢空。又捉住了孔璪并杀死了他。庚辰(二十二日),嵴山百姓把孔觊绑着送到王晏那里,王晏对他说:“反叛之事是孔璪所做的,不关你的事,你可以写一份自首的文书,我会向朝廷为你申诉。”孔觊说:“江东地区的军事安排都出自我的手中,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求活命,这是你们这些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情。”于是王晏斩杀了孔觊。顾琛、王昙生、袁标等人都前往吴喜的军营投降,吴喜把他们全都赦免。东部叛军将领七十六人,在作战时已经有十七人被杀,其他的将领全都得到赦免。

【原文】

薛索儿攻申阐,久不下,使申令孙入睢陵说阐。阐出降,索儿并令孙杀之。

【译文】

叛军将领薛索儿进攻申阐,很长时间攻不下来,派申令孙前去睢陵劝说他的弟弟申阐投降。申阐出城投降,薛索儿把申阐和申令孙兄弟两个全都杀死。

【原文】

山阳王休祐在历阳,辅国将军刘勔进军小岘[1]。殷琰所署南汝阴太守裴季以合肥来降[2]

【注文】

[1]历阳:古县名​‍‌‍​‍‌‍‌‍​‍​‍‌‍​‍‌‍​‍​‍‌‍​‍‌​‍​‍​‍‌‍​‍​‍​‍‌‍‌‍‌‍‌‍​‍‌‍​‍​​‍​‍​‍​‍​‍​‍​‍‌‍​‍‌‍​‍‌‍‌‍‌‍​。南豫州治所,今安徽和县。  小岘(xiàn):古山名。在今安徽含山县。

[2]南汝阴:古代侨置郡名。治合肥,今安徽合肥西。  裴季(?—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南汝阴太守,后被薛道标所杀。  合肥:古地名。南汝阴郡治所,今安徽合肥西。

【译文】

山阳王刘休祐镇守历阳,辅国将军刘勔进攻小岘。叛将殷琰任命的南汝阴太守裴季献上合肥城,投降了建康朝廷。

【原文】

邓琬性鄙暗贪吝,既执大权,父子卖官鬻爵,使婢仆出市道贩卖[1]。酣歌博奕,日夜不休[2]。大自矜遇,宾客到门,历旬不得前[3]。内事悉委褚灵嗣等三人,群小横恣,竞为威福[4]。于是士民忿怨,内外离心[5]

【注文】

[1]鄙暗:鄙陋昏昧。  贪吝(lìn):贪婪吝啬。  卖官鬻(yù)爵: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鬻,卖。

[2]酣(hān)歌:尽兴歌唱。  博奕(yì):亦称博弈,是中国古代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有六博、双陆、打马格、围棋、象棋,是古人展现智慧、运筹争胜的重要方式。六博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双陆源于西域,是三国至宋元间流行的棋类游戏,打马格是宋代极其流行的游戏。围棋和象棋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意志的结晶。也指赌博。

[3]矜(jīn)遇:怜惜而恩遇。  历旬:几十天。旬:十天,一月分上中下旬,一旬十天。

[4]群小:众多小人。  横(héng)恣(zì):专横放肆。

[5]忿(fèn)怨:怨恨。

【译文】

邓琬个性昏庸贪婪,人品鄙劣,掌握大权后,父子卖官鬻爵,派自己的奴婢到市场上贩卖货物。每日酣饮美酒,歌舞狂欢,赌博玩乐,日夜不停。傲慢自大,不知道礼遇士人,宾客到访后,十多天都见不到他本人。府内的事务全部委托于中书舍人禇灵嗣等三人,府内的下人也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于是,官员和百姓都非常怨恨,导致府内外离心离德。

【原文】

琬遣孙冲之帅龙骧将军薛常宝、陈绍宗、焦度等兵一万为前锋,据赭圻[1]。冲之于道与晋安王子勋书曰:“舟楫已办,器械亦整,三军踊跃,人争效命,便欲沿流挂帆,直取白下[2]。愿速遣陶亮众军兼行相接,分据新亭、南州,则一麾定矣[3]。”子勋加冲之左卫将军,以陶亮为右卫将军,统郢、荆、梁、湘、雍五州兵合二万人,一时俱下[4]。陶亮本无干略,闻建安王休仁自上,殷孝祖又至,不敢进,屯军鹊洲[5]

【注文】

[1]龙骧(xiāng)将军:古代武官名。龙骧将军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南北朝时开始广泛沿置,北魏、北齐均为三品。  焦度(423—483年):南朝宋、齐将领。字文绩,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容貌丑陋,皮肤漆黑,木讷不能言,但有气干,擅长弓马,作战勇敢,任刘子勋夹毂队主、龙骧将军,刘子勋败亡后逃走,南朝宋明帝刘彧因其勇猛诱降,投靠萧道成,历任辅国将军、屯骑校尉、右将军、淮阳太守、游击将军等职。  赭(zhě)圻(qí):古山名。在今安徽繁昌西。

[2]白下:古城名。此地有白石山,盛产石灰石和白云石,山下坡地称为白下陂。东晋陶侃于此筑白石垒,后人又筑白下城​‍‌‍​‍‌‍‌‍​‍​‍‌‍​‍‌‍​‍​‍‌‍​‍‌​‍​‍​‍‌‍​‍​‍​‍‌‍‌‍‌‍‌‍​‍‌‍​‍​​‍​‍​‍​‍​‍​‍​‍‌‍​‍‌‍​‍‌‍‌‍‌‍​。唐代以前的白下专指白石山下白石垒一带而言。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城北。

[3]新亭:古代军事堡垒。三国吴筑。东晋时为朝士游宴之所,地位江滨,依山为城垒,为军事及交通重地。南朝宋孝武帝即位于此,因改名中兴亭,通常仍称新亭。宋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大破金兀术于此。后废。六朝建康西南的近郊军垒。新亭、白下,一南一北,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今江苏南京西南。

[4]左卫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国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分中卫将军置。西晋属中军将军,后改中领军(领军将军),职掌宫禁宿卫,是中央禁军主要将领。晋、南朝宋皆四品。

[5]干略:治事的才能与谋略。  鹊洲:古地名。今安徽繁昌,长江北岸小岛。

【译文】

邓琬派孙冲之率领龙骧将军薛常宝、陈绍宗、焦度等一万人为前锋部队,据守赭圻。孙冲之在进军途中给晋安王刘子勋写信说:“船舰已经准备好,粮食和武器也都齐备,三军踊跃,人们都争相为您效命,正准备张起船帆沿江而下攻取白下。希望您迅速派陶亮率领几路军队跟随我们,分别占据新亭、南州等地,那么即可一举平定建康城。”刘子勋加授孙冲之为左卫将军,任命陶亮为右卫将军,让他统领郢州、荆州、梁州、湘州、雍州五州的军队两万人沿江东下。陶亮本人并没有作战才能,听说建安王刘休仁从东面逆江而上,殷孝祖又将前来进攻,不敢继续前进,屯军于鹊洲。

【原文】

殷孝祖负其诚节,陵轹诸将,台军有父子兄弟在南者,孝祖悉欲推治[1]。由是人情乖离,莫乐为用[2]。宁朔将军沈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赖之[3]。孝祖每战,常以鼓盖自随,军中人相谓:“殷统军可谓死将矣[4]。今与贼交锋,而以羽仪自标显,若善射者十人共射之,欲不毙,得乎?”三月庚寅,众军水陆(欲)[并]进,攻赭圻。陶亮等引兵救之,孝祖于陈为流矢所中,死[5]。军主范潜帅五百人降于亮[6]。人情震骇,并谓沈攸之宜代孝祖为统。

【注文】

[1]诚节:忠诚不渝的节操。  陵轹(lì):欺压,欺蔑。  推治:审问治罪。

[2]乖离:背离,背叛。  乐(lè):对某事心甘情愿。

[3]谐(xié):协调,调和。

[4]鼓盖:鼓吹和伞盖,古代高官的仪仗。  死将:勇猛而不怕死的将领。

[5]流矢(shǐ):乱飞的或无端飞来的箭。

[6]军主:古代武官名。东晋南朝时,称长帅为队主、军主。队主即一队之主;军主即一军之主。  范潜(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军主,参加刘子勋叛乱,后降刘彧。

【译文】

殷孝祖以其忠诚不渝的节操而自负,欺压诸位将领,朝廷军的将领中有父子兄弟在寻阳刘子勋政权中者,都被殷孝祖所审问治罪。因此,军队人心离散,都不乐意为他效力。宁朔将军沈攸之,对内抚慰将士,对外与诸位将领和谐相处,大家都很信赖他。殷孝祖每次战斗,常常随带着高贵身份的鼓吹和伞盖,军中的将士们都说:“殷统军真是位想战死沙场的将领。如今与叛贼交战,这些仪仗正好可以暴露自己,如果十个精准的射箭手一起射击的话,他想不死,可能吗?”三月庚寅(初三日),刘彧的建康军从水路和陆路同时并进,进攻赭圻​‍‌‍​‍‌‍‌‍​‍​‍‌‍​‍‌‍​‍​‍‌‍​‍‌​‍​‍​‍‌‍​‍​‍​‍‌‍‌‍‌‍‌‍​‍‌‍​‍​​‍​‍​‍​‍​‍​‍​‍‌‍​‍‌‍​‍‌‍‌‍‌‍​。陶亮等叛将率兵前来援救,殷孝祖被流矢射中而死。他的军主范潜率领五百人向陶亮投降。建康军心震动,大家都认为应该用沈攸之代替殷孝祖为统军。

【原文】

时建安王休仁屯虎槛,遣宁朔将军江方兴、龙骧将军襄阳刘灵遗各将三千人赴赭圻[1]。攸之以为孝祖既死,亮等有乘胜之心,明日若不更攻,则示之以弱。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壹,致败之由也[2]。乃帅诸军主诣方兴曰:“今四方并反,国家所保,无复百里之地[3]。唯有殷孝祖为朝廷所委赖,锋镝裁交,舆尸而反,文武丧气,朝野危心[4]。事之济否,唯在明旦一战。战若不捷,则大事去矣。诘朝之事,诸人或谓吾应统之,自卜懦薄,干略不如卿[5]。今辄相推为统,但当相与戮力耳[6]。”方兴甚悦,许诺。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7]。攸之曰:“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措同异也[8]!”

【注文】

[1]刘灵遗(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历任辅师将军、淮南太守、南豫州刺史、历阳太守、散骑常侍、步兵校尉、南兰陵太守。曾多次参加讨伐战争,谥曰“壮侯”。

[2]相亚:相当,相近似。

[3]诣(yì):到,古代特指到尊长那里去拜访。

[4]锋镝(dí):泛指兵器。锋,刀口;镝,箭头。  裁:通“才”,刚刚。  舆尸:用车子运尸体。指殷孝祖阵亡。  反:通“返”。  危心:心存戒惧。

[5]诘(jié)朝(zhāo):也称“诘旦”,清晨,早晨。  懦薄:才能薄弱。

[6]戮(lù)力:协力,尽力,通力合作。

[7]尤:埋怨,归咎。

[8]措:安排,设置。  同异:不同意见。

【译文】

当时建安王刘休仁屯驻在虎槛,派宁朔将军江方兴和龙骧将军、襄阳人刘灵遗各自率领三千人前往赭圻支援。沈攸之认为统军殷孝祖死后,陶亮等人定会乘胜进攻,如果明天不发起进攻,那么叛军就会知道自己兵力薄弱。江方兴名声和地位与自己相当,必定不会服从自己的指挥,军令不统一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于是他带领着几路大军的军主前去拜访江方兴,说:“如今叛军起自四面八方,朝廷占据的地盘不足一百里。朝廷依赖的统帅只有殷孝祖,但没想到刚刚交战,就得运尸回朝,文武百官垂头丧气,朝野为此提心吊胆。赭圻能否攻下来,就看明天早上的决战了。如果我们战败,那么平定叛乱就更加困难。明天早上领军作战之事,诸位将领有的认为应该让我统一指挥,我自认为才能薄弱,谋略也不如您。现在我们推选您为统军,只是希望我们相互之间可以齐心协力。”江方兴非常高兴,立即答应下来。沈攸之出来后,诸位军主都埋怨他,沈攸之说:“我们本来就是为了拯救国家,哪里能只考虑自己的职位高低。况且我可以当下属,而他却一定不会服从我的指挥,我们要共同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哪能内部先闹矛盾呢!”

【原文】

孙冲之谓陶亮曰:“孝祖枭将,一战便死,天下事定矣,不须复战,便当直取京都[1]。”亮不从。

【注文】

[1]枭(xiāo)将:勇猛的将领。  京都:指南朝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译文】

孙冲之对陶亮说:“殷孝祖是位勇猛的战将,刚刚开战就被杀死,天下大事很快就会平定了,不必再战,现在就直接进攻京城建康。”陶亮不同意​‍‌‍​‍‌‍‌‍​‍​‍‌‍​‍‌‍​‍​‍‌‍​‍‌​‍​‍​‍‌‍​‍​‍​‍‌‍‌‍‌‍‌‍​‍‌‍​‍​​‍​‍​‍​‍​‍​‍​‍‌‍​‍‌‍​‍‌‍‌‍‌‍​。

【原文】

辛卯,方兴帅诸军进战,建安王休仁又遣军主郭季之、步兵校尉杜幼文、屯骑校尉垣恭祖、龙骧将军济地顿生、京兆段佛荣等三万人往会战,自寅及午,大破之,追奔至姥山而还[1]。幼文,骥之子也[2]

【注文】

[1]郭季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军主,参加平定刘子勋叛乱。  校尉:古代武官名。秦末已有。西汉略次于将军,随职务冠以名号,西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总称八校尉,为西汉掌管特种军队的将领。又有城门、司隶校尉等。东汉略同。汉以后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也有称校尉的,如护羌、乌桓校尉等。隋唐以后为武散官。  杜幼文(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大臣。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杜骥第五子,历任骁骑将军、黄门侍郎、辅国将军和梁、南秦二州刺史,散骑常侍,封邵阳县男。在位贪污横行,家累千金,女伎数十人,丝竹昼夜不绝,被后废帝刘昱嫉杀。  垣恭祖(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历任屯骑校尉和梁、南秦二州刺史等职,曾参与平定刘子勋的叛乱,后在与北魏的彭城之战中被俘。  济地:指济北郡,治今山东肥城。  顿生(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济北(治今山东肥城)郡人,曾任龙骧将军,参与平定刘子勋的叛乱。  京兆:古代侨置郡名。今湖北襄阳北。  段佛荣(?—478年):南朝宋大臣。京兆(今湖北襄阳北)人,历任游击将军、辅师将军、豫州刺史、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历阳太守,在任清谨,土安民泰。死后追赠前将军,谥曰“烈侯”。  寅、午:十二时辰之一。寅时指三时至五时;午时指十一时至下午一时。  姥(mǔ)山:古地名,今安徽巢湖中最大的岛屿。

[2]骥:即杜骥(387—450年),南朝宋将领。字度世,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历任刘义真主簿、车骑行参军和刘义恭、刘义欣参军,通直郎、射声校尉、宁远将军。任职宣、冀二州刺史八年,以德政著称于齐地,受到官吏和百姓的称颂,后入朝任左军将军。

【译文】

辛卯(初四日),江方兴率领几路大军发起进攻,建安王刘休仁又派遣军主郭季之、步兵校尉杜幼文、屯骑校尉垣恭祖、龙骧将军济北人顿生、京兆人段佛荣等三万人前往助战,从凌晨三点左右一直打到下午一点,终于打败了叛军,然后把他们追到姥山才返回来。杜幼文是杜骥的儿子。

【原文】

孙冲之于湖、白口筑二城,军主竟陵张兴世攻拔之[1]

【注文】

[1]竟陵:古郡名。治今湖北钟祥。  张兴世(420—478年):南朝宋将领。竟陵(今湖北钟祥)人,字文德,曾任军主,参加平定刘子勋叛乱。

【译文】

孙冲之在巢湖口和白水口修筑了两座城堡,被朝廷军的军主竟陵人张兴世所攻破。

【原文】

壬辰,诏以沈攸之为辅国将军、假节,代殷孝祖督前锋诸军事。

【译文】

壬辰(初五日),宋明帝刘彧下诏任命沈攸之为辅国将军,授予符节,让他代替殷孝祖都督讨伐军前锋的军事行动。

【原文】

陶亮闻湖、白二城不守,大惧,急召孙冲之还鹊尾,留薛常宝等守赭圻。先于姥山及诸冈分立营寨亦悉散还,共保浓湖[1]

【注文】

[1]浓湖:古地名。今安徽繁昌西荻(dí)港。

【译文】

陶亮听说巢湖口和白水口的两座城堡被攻破,非常害怕,急忙召孙冲之撤退回鹊尾,留下薛常宝等人镇守赭圻。又把先前在姥山及其他山上营垒中的军队也全部召回,共同防守浓湖。

【原文】

时军旅大起,国用不足,募民上钱谷者,赐荒县、荒郡或五品至三品散官有差[1]。军中食少,建安王休仁抚循军士,均其丰俭,吊死问伤,身亲隐恤,故十万之众,莫有离心[2]

【注文】

[1]散官: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汉至南北朝,朝廷有时对高级文武官员于本官外另加位亚三司、仪同三司等名号,以示尊崇而无职掌。隋始定散官名称,加给文武重臣,皆无实际职务,而统称官员之有实际职务者为职事官。

[2]抚循:安抚,慰问。  隐恤:哀怜抚恤。

【译文】

当时战乱频发,朝廷的财政不足,下令募集民间百姓的钱和谷物,根据捐献的多少,赐给荒县、荒郡的令守或者五品至三品散官。军队中也没有粮食,建安王刘休仁抚慰将士,平均分配食物,亲自前往哀悼死者和抚恤伤员,所以十万大军没有一个背叛的。

【原文】

邓琬遣其豫州刺史刘胡帅众三万、铁骑二千东屯鹊尾,并旧兵凡十余万[1]。胡,宿将,勇健多权略,屡有战功,将士畏之。司徒中兵参军冠军蔡那,子弟在襄阳,胡每战悬之城外,那进战不顾[2]。吴喜既定三吴,帅所领五千人并运资实,至于赭圻。

【注文】

[1]铁骑:指精锐的骑兵。“铁骑”一词源自古代军事领域,是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属重型兵种,又称重骑兵,是古代战争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

[2]冠军:古县名。今河南邓州西北。  蔡那(?—472年):南朝宋臣僚。南阳冠军(今河南邓州西北)人,曾任福建戍主、大府将佐、建安王刘休仁司徒中兵参军,率军南讨刘胡,以功封平阳县侯,后任宁蛮校尉、宁朔将军,死后谥曰“平侯”。

【译文】

邓琬派遣豫州刺史刘胡率领三万步兵、二千重骑兵屯驻于东面的鹊尾,连同原来的军队一共有十几万人。刘胡是个勇猛的将领,勇敢且有谋略,屡立战功,将士们都很害怕他。司徒中兵参军、冠军人蔡那,他的弟弟与儿子都在襄阳,刘胡每次与蔡那交战时,都把蔡那的弟弟和儿子吊在城墙外面,蔡那也不顾及亲属,只是奋勇进攻。吴喜平定三吴地区后,率领他的五千人部队连同军用物资一起前往赭圻。

【原文】

薛索儿将马步万余人自睢陵渡淮,进逼青冀二州刺张永营[1]。丙申,诏南徐州刺史桂阳王休范统北讨诸军事进据广陵,又诏萧道成将兵救永。

【注文】

[1]淮: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经河南南部、安徽中部,在江苏中部注入洪泽湖,经洪泽湖调蓄后,主流出三河经高邮湖由江都三江营注入长江。

【译文】

薛索儿率领骑兵、步兵一万多人从睢陵渡淮河,进击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张永的军营。丙申(初九日),南朝宋明帝刘彧下诏命令南徐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为统领北讨诸军,进攻广陵,又下诏让萧道成率兵救援张永。

【原文】

戊戌,寻阳王子房至建康,上宥之,贬爵为松滋侯[1]

【注文】

[1]贬:降低官职爵位。  松滋:古县名。今安徽松滋北。

【译文】

戊戌(十一日),寻阳王刘子房到了京城建康,皇上赦免了他,降爵为松滋侯。

【原文】

上遣宁朔将军刘怀珍帅龙骧将军王敬则等步骑五千助刘勔讨寿阳,斩庐江太守刘道蔚[1]。怀珍,善明之从子也[2]

【注文】

[1]刘怀珍(421—483年):南朝宋将领。字道玉,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刘善明侄子,历任振武将军、直阁将军、建武将军、龙骧将军、宁朔将军、辅国将军、游击将军、羽林监、徐州刺史、南郡太守、都官尚书、给事中、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历爵广晋县侯、艾县侯、霄城侯。死后追赠散骑常侍、镇北将军、雍州刺史,谥曰“敬侯”。  庐江:古郡名。西汉始置,治舒城(今安徽庐江西南),汉末徙治今安徽潜山,三国至隋治所屡有迁变,唐代废。  刘道蔚(?—466年):南朝宋臣僚。刘子勋叛乱时任命为庐江太守,后兵败被斩杀。

[2]善明:即刘善明(432—480年),南朝宋、齐臣僚。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喜读书,曾开仓救济,任刘道隆治中从事,萧齐代宋后,封新涂伯,死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谥曰“烈”。

【译文】

南朝宋明帝(刘彧)派宁朔将军刘怀珍率领龙骧将军王敬则等率步兵、骑兵五千人前往寿阳援助刘勔,斩杀了庐江太守刘道蔚。刘怀珍是刘善明的侄子。

【原文】

中书舍人戴明宝启上,遣军主竟陵黄回募兵击斩寻阳所署马头太守王广元[1]

【注文】

[1]启上:禀呈皇上。  黄回(427—478年):南朝宋将领。竟陵(治今湖北钟祥)人,出身杂役,勇壮敏捷,果敢凶悍,历任斋帅、队主、宁朔将军、军主、骁骑将军、冠军将军和南琅邪济阳二郡太守、征虏将军、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平西将军、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历封葛阳县男、闻喜县侯,曾参与讨伐刘劭、刘子勋、刘休范、刘景素、沈攸之、袁粲等叛乱,萧道成嫉其功高,诬陷捕杀了他。  马头:古郡名。治今安徽怀远南马城​‍‌‍​‍‌‍‌‍​‍​‍‌‍​‍‌‍​‍​‍‌‍​‍‌​‍​‍​‍‌‍​‍​‍​‍‌‍‌‍‌‍‌‍​‍‌‍​‍​​‍​‍​‍​‍​‍​‍​‍‌‍​‍‌‍​‍‌‍‌‍‌‍​。  王广元(?—466年):南朝宋臣僚。刘子勋叛乱时被任命为马头太守,后兵败被斩杀。

【译文】

中书舍人戴明宝给南朝宋明帝刘彧上奏章,请求派遣军主、竟陵人黄回招募士兵,斩杀寻阳刘子勋所任命的马头太守王广元。

【原文】

前奉朝请寿阳郑黑起兵于淮上以应建康,东捍殷琰,西拒常珍奇[1]。乙巳,以黑为司州刺史。

【注文】

[1]奉朝请:原本是贵族官僚定期朝见皇帝的名称,春季朝见称朝,秋季朝见为请。汉代对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给以奉朝请的名义,使得参加朝会。晋代以皇帝侍从官及驸马都尉为奉朝请。南朝为安置闲散官员,奉朝请曾一度增至六百多人。隋唐废。另设文散官朝请大夫(清废)、朝请郎(元废)。  郑黑(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历任奉朝请、司州刺史等职,曾参加平定刘子勋反叛的军事战争。

【译文】

前任奉朝请、寿阳人郑黑在淮河上游起兵响应建康,向东抵抗殷琰,向西抵御常珍奇。乙巳(十八日),南朝宋明帝刘彧任命郑黑为司州刺史。

【原文】

殷琰将刘顺、柳伦、皇甫道烈、庞天生等马步八千人,东据宛唐[1]。刘勔帅众军并进,去顺数里立营。时琰所遣诸军并受顺节度,而以皇甫道烈土豪,柳伦台之所遣,顺本卑微,唯不使统督二军[2]。勔始至,堑垒未立,顺欲击之,道烈、伦不同,顺不能独进,乃止。勔营既立,不可复攻,因相持守。

【注文】

[1]柳伦(?—466年):南朝宋将领。曾参与刘子勋叛乱,后兵败被杀。  皇甫道烈(?—466年):南朝宋将领。曾参与刘子勋叛乱,后兵败被杀。  庞天生(?—466年):南朝宋将领。曾参与刘子勋叛乱,后兵败被杀。  宛唐:古地名。今安徽寿县东南。

[2]节度:调度,指挥。  土豪:地方首领。

【译文】

殷琰派部将刘顺、柳伦、皇甫道烈、庞天生等率骑兵和步兵八千人,向东据守宛唐。刘勔率领几路大军联合进攻,在距刘顺军营几里外安营扎寨。当时殷琰所派遣的几路军队都受刘顺的统一指挥,但因皇甫道烈是当地的土豪,柳伦是朝廷所派遣的军官,刘顺出身低贱,所以只有这两支部队不让刘顺指挥。刘勔刚到达宛唐时,军营的壕沟和堡垒还没有修筑好,刘顺准备乘机进攻,但皇甫道烈、柳伦都不同意,刘顺不敢单独进攻,于是只好停止。刘勔军营修筑完毕后,刘顺军无法再进攻,所以两军进入相持阶段。

【原文】

沈攸之帅诸军围赭圻。薛常宝等粮尽,告刘胡求救。胡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之[1]。沈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丙辰,刘胡帅步卒一万,夜斫山开道,以布囊运米饷赭圻[2]。平旦,至城下,犹隔小堑未能入[3]。沈攸之帅诸军邀之,殊死战,胡众大败,舍粮、弃甲,缘山走,斩获甚众[4]。胡被疮,仅得还营[5]。常宝等惶惧,夏四月辛酉,开城突围,走还胡军。攸之拔赭圻城,斩其宁朔将军沈怀宝等,纳降数千人。陈绍宗单舸奔鹊尾。建安王休仁自虎槛进屯赭圻。

【注文】

[1]流查(zhā):木筏。查,通“槎”。  阳:通“佯”,假装,伪装​‍‌‍​‍‌‍‌‍​‍​‍‌‍​‍‌‍​‍​‍‌‍​‍‌​‍​‍​‍‌‍​‍​‍​‍‌‍‌‍‌‍‌‍​‍‌‍​‍​​‍​‍​‍​‍​‍​‍​‍‌‍​‍‌‍​‍‌‍‌‍‌‍​。

[2]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3]平旦:清晨,早晨。  小堑(qiàn):防御的小壕沟。

[4]邀:拦截,阻击。  殊死:拼命,决死。

[5]被疮:受伤。

【译文】

沈攸之率领几路大军围攻赭圻。薛常宝等部粮食吃完,向刘胡请求援助军粮。刘胡用布袋装米,绑在木筏上和船舱里,然后假装翻船,让它顺流而下,以援助薛常宝。沈攸之看到这些翻转的木筏和船只,怀疑其中有诈,于是派人打捞这些船筏,得到大量的军粮。丙辰(二十九日),刘胡率领步兵一万人,乘夜里砍凿山路,用布袋给守卫赭圻的薛常宝等送军粮。第二天早上,到达赭圻城下,但仍隔着一个小沟没有进入城内。沈攸之率领几路军队拦击,经过殊死搏斗,刘胡军队大败,刘胡放弃粮食、武器,沿山路逃走,沈攸之杀死和俘虏了大批士兵。刘胡受伤,勉强逃回到军营中。薛常宝等人非常害怕,夏季四月辛酉(初四日),打开城门突围,逃到了刘胡的军营。沈攸之攻占了赭圻城,斩杀了守城的宁朔将军沈怀宝等人,接受了几千名俘虏。陈绍宗乘小船逃至鹊尾。建安王刘休仁从虎槛出发,进驻赭圻城。

【原文】

刘胡等兵犹盛。上欲绥慰人情,遣吏部尚书褚渊至虎槛,选用将士[1]。时以军功除官者众,版不能供,始用黄纸[2]

【注文】

[1]绥(suí)慰:安抚,安慰。

[2]除官:授官。  版:版檄,任命官员的文书。

【译文】

刘胡等叛军的兵力还是很强盛。南朝宋明帝刘彧为安抚军心,派遣吏部尚书禇渊到达虎槛前线,选择提拔将士。当时因军功提拔为军官的士兵很多,朝廷专用的授官文书都不够用了,只好用黄纸写任命书。

【原文】

邓琬以晋安王子勋之命,征袁下寻阳。悉雍州之众驰下。琬以黄门侍郎刘道宪行荆州事,侍中孔道存行雍州事[1]。上庸太守柳世隆乘虚袭襄阳,不克[2]。世隆,元景之弟子也。

【注文】

[1]黄门侍郎:古代官职名。秦始置,汉因袭。省称黄门郎。东汉并给事中与黄门侍郎为一官,始设专职,故或称给事黄门侍郎,出入禁中,侍从皇帝,传达诏令。魏晋时为侍卫之官。南朝以来因掌管机密文件,备皇帝顾问,职位日渐重要。唐初曾改称东台侍郎、鸾台侍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门下侍郎。  刘道宪(?—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黄门侍郎,后参与刘子勋叛乱,代理荆州刺史,兵败后欲投降,被部下所杀。

[2]上庸:古郡名。治今湖北竹山西南。  柳世隆(442—491年):南朝宋、齐大臣。字彦绪,原籍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后迁襄阳,柳元景之侄,少有风器,好读书,涉猎文史,善弹琴。南朝宋时官至尚书右仆射,因讨沈攸之反叛有功,提拔为侍中。萧齐代宋后,历任南豫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尚书左仆射、尚书令,死后赠司空,谥曰“忠武”,著作有《龟经秘要》二卷。  襄阳:古郡名。雍州治所,今湖北襄阳​‍‌‍​‍‌‍‌‍​‍​‍‌‍​‍‌‍​‍​‍‌‍​‍‌​‍​‍​‍‌‍​‍​‍​‍‌‍‌‍‌‍‌‍​‍‌‍​‍​​‍​‍​‍​‍​‍​‍​‍‌‍​‍‌‍​‍‌‍‌‍‌‍​。

【译文】

邓琬以晋安王刘义勋的命令,征召袁前往寻阳,袁率领全部的雍州部队南下。邓琬任命黄门侍郎刘道宪代理荆州刺史,侍中孔道存代理雍州刺史。上庸太守柳世隆乘机袭击襄阳,没有攻下来。柳世隆是柳元景的侄子。

【原文】

散骑侍郎明僧暠起兵,攻沈文秀以应建康[1]。壬午,以僧暠为青州刺史。平原、乐安二郡太守王玄默据琅邪,清河、广川二郡太守王玄邈据盘阳城,高阳、渤海二郡太守刘乘民据临济城,并起兵以应建康[2]。玄邈,玄谟之从弟;乘民,弥之之从子也。沈文秀遣军主解彦士攻北海,拔之,杀刘弥之[3]。乘民从弟伯宗合帅乡党,复取北海,因引兵向青州所治东阳城[4]。文秀拒之,伯宗战死。僧暠、玄默、玄邈、乘民合兵攻东阳城,每战辄为文秀所破,离而复合,如此者十余,卒不能克。

【注文】

[1]明僧暠:似应为明僧嵩。明僧嵩(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大臣。明僧绍之弟,好学,为孝武帝刘骏所欣赏,曾任宋散骑侍郎、青州刺史。

[2]乐安:古郡名。治今山东广饶北。  王玄默(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王玄谟堂弟,任平原、乐安二郡太守,曾参加平定刘子勋叛乱的军事行动。  琅(láng)邪(yá):古郡、国名。秦始皇始置,治琅邪(今山东胶南西北)。西汉移治东武(今山东诸城),辖境约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汉章帝改置琅邪国,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东晋后复为郡。北魏移治即丘(今山东临沂西)。东晋侨置,初无实土,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分江乘之地立郡,治金城(今江苏句容北)。南朝宋初年改称南琅邪郡。萧齐侨置,治朐(qú)山城(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属青州。  广川:古郡名。治武强,今山东邹平东。  王玄邈(426—497年):南朝宋、齐将领。字彦远,下邳(今江苏睢宁)人,王玄默堂弟,南朝宋时历任辅国将军、冠军将军、骁骑将军、征虏将军、幽州刺史、青州刺史,封河阳县侯。萧齐时历任右将军、散骑常侍、大司马、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安西将军、中护军、南兖州刺史等职。死后赠安北将军、雍州刺史,谥曰“壮侯”。  盘阳:古地名。今山东淄博南。  高阳:古郡名。治今河北高阳东。  渤海:古郡名。治临济,今山东高青西南。  刘乘民(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刘弥之侄子,历任高阳、渤海二郡太守、宁朔将军、冀州刺史等职,曾参加平定刘子勋叛乱的军事行动。  临济城:南北朝宋之临济县城遗址位于山东高青县黑里寨镇刘家镇村。临济县,后汉时由狄县改名临济县,南朝宋省高苑县,将临济县迁于县西部刘家镇(今黑里寨镇刘镇村),隋时并入高苑县。

[3]解彦士:南朝宋将领。生卒年不详。曾任军主,参加刘子勋叛乱。  北海:郡名。治平寿,今山东昌乐东南。

[4]伯宗(?—466年):即刘伯宗,人名​‍‌‍​‍‌‍‌‍​‍​‍‌‍​‍‌‍​‍​‍‌‍​‍‌​‍​‍​‍‌‍​‍​‍​‍‌‍‌‍‌‍‌‍​‍‌‍​‍​​‍​‍​‍​‍​‍​‍​‍‌‍​‍‌‍​‍‌‍‌‍‌‍​。刘乘民堂弟,曾参加平定刘子勋叛乱的战争,后在进攻东阳城时阵亡。  东阳城:地名。故址在今山东益都。

【译文】

散骑侍郎明僧暠起兵进攻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建康刘彧政权。壬午(二十五日),刘彧任命明僧暠为青州刺史。平原、乐安二郡太守王玄默占据琅邪,清河、广川二郡太守王玄邈占据盘阳城,高阳、渤海二郡太守刘乘民占据临济城,共同起兵来响应建康政权。王玄邈是王玄谟的堂弟;刘乘民是刘弥之的侄子。沈文秀派遣军主解彦士进攻并占据了北海郡,杀死刘弥之。刘乘民的堂弟刘伯宗,聚集乡里的武装力量,再次从解彦士手中夺回北海郡,然后率兵向青州的治所东阳城进攻。沈文秀迎战,刘伯宗在战斗中阵亡。明僧暠、王玄默、王玄邈、刘乘民联合起来进攻东阳城,但每次进攻都被沈文秀所败,战败后他们再次集结进攻,反反复复进攻了十多次,最终也没有攻下青州城。

【原文】

杜叔宝谓台军住历阳,不能遽进,及刘勔等至,上下震恐。刘顺等始行,唯赍一月粮,既与勔久相持,粮尽[1]。叔宝发车千五百乘,载米饷顺,自将五千精兵送之。吕安国闻之,言于刘勔曰:“刘顺精甲八千,而我众不能居半。相持既久,强弱势殊,更复推迁,则无以自立[2]。所赖者,彼粮行竭,我食有余耳[3]。若使叔宝未至,非唯难可复图,我亦不能持久[4]。今唯有间道袭其米车,出彼不意,若能制之,将不战走矣[5]。”勔以为然。以疲弱守营,简精兵千人,配安国及龙骧将军黄回,使从间道出顺后,于横塘抄之[6]

【注文】

[1]赍(jī):带着。

[2]推迁:推故迁延,推迟。

[3]行:副词。将要,将近。

[4]非唯:亦作“非惟”,不只,不仅。

[5]间(jiàn)道:偏僻的小路。

[6]横塘:古地名。今安徽和县东。  抄:包抄,抄击,从侧面绕击。

【译文】

(刘子勋的豫州长史)杜叔宝认为朝廷军驻扎在历阳,不敢突然进攻,等刘勔等军突然到达后,军队内部非常震惊惶恐。(杜叔宝派)刘顺等军东下对付刘勔,只带了一个月的粮食,与刘勔相持不久,军粮就断绝了。杜叔宝派出了一千五百辆运粮车,为刘顺补给军需,又亲自率领五千精锐士兵押送。吕安国听到这个消息后,对刘勔说:“刘顺精兵有八千人,我们的军队还不足他的一半。如果相持时间长了,兵力强弱的悬殊就会暴露,如果拖延下去,我们将连地盘也保不住。我们所能凭借的,是他们粮食将吃尽,而我们有余粮罢了。如果真的让杜叔宝送来了粮食,不仅我们战胜不了他们,而且相持局面也会丧失掉。如今,我们只能出其不意地从小路袭击他们的运粮车辆,如果袭击成功,敌军就会不战而逃。”刘勔认为吕安国说得对,于是把病弱的士兵留下来镇守军营,挑选了一千多名精兵分配给吕安国和龙骧将军黄回,让他们从小路绕过刘顺的军营,在横塘包抄袭击杜叔宝的运粮部队。

【原文】

安国始行,赍二日熟食,食尽,叔宝不至。将士欲还,安国曰:“卿等旦已一食。今晚米车不容不至,若其不至,夜去不晚。”叔宝果至,以米车为函箱陈,叔宝于外为游军[1]。幢主杨仲怀将五百人居前,安国、回等击斩之,及其士卒皆尽[2]。叔宝至,回欲乘胜击之,安国曰:“彼将自走,不假复击[3]。”退三十里止宿,夜遣骑参候,叔宝果弃米车走[4]。安国复夜往,烧米车,驱牛二千余头而还。

【注文】

[1]函箱陈:军队行进中的保护性的方形阵势。陈通“阵”。  游军:流动作战的军队​‍‌‍​‍‌‍‌‍​‍​‍‌‍​‍‌‍​‍​‍‌‍​‍‌​‍​‍​‍‌‍​‍​‍​‍‌‍‌‍‌‍‌‍​‍‌‍​‍​​‍​‍​‍​‍​‍​‍​‍‌‍​‍‌‍​‍‌‍‌‍‌‍​。

[2]幢(chuáng)主:古代武官名。南北朝领兵官。幢,以羽毛或杂彩为饰的旗帜。幢主,即旗主、旗头之意。  杨仲怀(?—466年):南朝宋将领。曾任幢主,参加刘子勋叛乱,后在运送军粮时被袭杀。

[3]不假:不需要,不必。

[4]止宿:住宿,休息。  参候:验证,查证。

【译文】

吕安国军临行前,只带了两天的熟食,食物吃完了,杜叔宝的运粮车还没来。将士们请求撤回,吕安国说:“你们早上已经吃了一顿饭了。今天晚上运粮车不会不到,如果晚上还没有到,我们晚上撤退也不迟。”不久,杜叔宝的运粮车果然到达,车队摆列成函箱阵前进,杜叔宝在箱阵之外流动护卫。幢主杨仲怀率领五百人在前开道,吕安国、黄回等袭击杨仲怀,杀死杨仲怀及他统率的士兵。杜叔宝到达后,黄回想乘胜进攻,吕安国说:“他们会自动撤退,不需要再进攻。”吕安国的军队向后撤退三十里驻扎,夜里派人前往查证,杜叔宝果然抛弃了运粮车逃走。于是,吕安国夜里又派士兵烧掉了杜叔宝的运粮车,并驱赶着二千头牛返回。

【原文】

五月丁亥朔夜,刘顺众溃,顺走淮西就常珍奇。于是刘勔鼓行,进向寿阳[1]。叔宝敛居民及散卒婴城自守,勔与诸军分营城外[2]

【注文】

[1]鼓行:击鼓行军。中国古代军队前进击鼓,鸣金则表示收兵,主要作用是保持战斗队形,减少伤亡。击鼓是冲锋,所谓一鼓作气,就是交战时听到第一声鼓响,会士气大增。

[2]敛(liǎn):收拢,聚集。  婴城:环城固守。

【译文】

五月丁亥朔(初一日)夜,刘顺军队崩溃,刘顺逃到淮西投靠常珍奇。于是,刘勔率军击鼓前进,向寿阳挺进。杜叔宝聚集城中的百姓及零散的士兵环城固守,刘勔与几路大军分别在寿阳城外安营扎寨。

【原文】

山阳王休祐与殷琰书,为陈利害,上又遣御史王道隆赍诏宥琰罪[1]。勔与琰书,并以琰兄瑗子邈书与之[2]。琰与叔宝等皆有降意,而众心不壹,复婴城固守。

【注文】

[1]宥(yòu):赦免,宽恕。

[2]瑗(yuàn):即殷瑗(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殷琰之兄,任司徒右长史。  邈:即殷邈(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殷琰侄子,曾任骠骑将军刘休祐参军。

【译文】

山阳王刘休祐给殷琰写信,为他分析了当时的利害得失情况,明帝刘彧又派遣御史王道隆带着赦免诏书前去劝降。刘勔也给殷琰写信,并寄去他哥哥殷瑗之子殷邈的家信,劝说殷琰归顺。殷琰和杜叔宝等人都有投降的意思,但是因为将领之间意见不统一,所以杜叔宝也只好继续环城固守。

【原文】

弋阳西山蛮田益之起兵应建康,诏以益之为辅国将军,督弋阳四山事[1]。壬辰,以辅国将军沈攸之为雍州刺史。丁未,以尚书左仆射王景文为中军将军[2]。庚戌,以宁朔将军刘乘民为冀州刺史。

【注文】

[1]弋(yì)阳:古郡名。治弋阳,今河南潢(huáng)川西。  田益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弋阳(今河南潢川西)人,曾任辅国将军,参与平定刘子勋之乱。

[2]尚书左仆射:古代官职名。秦、西汉为尚书令副贰。东汉为尚书台次官​‍‌‍​‍‌‍‌‍​‍​‍‌‍​‍‌‍​‍​‍‌‍​‍‌​‍​‍​‍‌‍​‍​‍​‍‌‍‌‍‌‍‌‍​‍‌‍​‍​​‍​‍​‍​‍​‍​‍​‍‌‍​‍‌‍​‍‌‍‌‍‌‍​。职掌拆阅封缄章奏文书,参议政事,谏诤驳议,监察百官。汉末分置左、右仆射。唐初不设尚书令,以左、右仆射代居其位,为事实上的宰相。  王景文:即王彧,因避讳,以字行。见前注。  中军将军:古代武官名。西汉武帝置。为杂号将军。魏晋南北朝时设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地位仅次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隋避杨忠讳,改称内军将军。唐不置。

【译文】

弋阳郡的西山蛮田益之起兵响应建康的刘彧政权,刘彧任命他为辅国将军,都督弋阳四山的军事。壬辰(初六日),刘彧任命辅国将军沈攸之为雍州刺史。丁未(二十一日),命令尚书左仆射王景文为中军将军。庚戌(二十四日),任命宁朔将军刘乘民为冀州刺史。

【原文】

张永、萧道成等与薛索儿战,大破之。索儿退保石梁,食尽而溃,走向乐平,为申令孙子孝叔所斩[1]。薛安都子道智走向合肥,诣裴季降[2]。傅灵越走至淮西,武卫将军沛郡王广之生获之,送诣勔[3]。勔诘其叛逆,灵越曰:“九州唱义,岂独在我[4]。薛公不能专任智勇,委付子侄,此其所以败也。人生归于一死,实无面求活。”勔送诣建康,上欲赦之,灵越辞终不改,乃杀之。

【注文】

[1]石梁:古县名。今安徽天长西。  乐平:古县名。今安徽凤阳东。  孝叔:即申孝叔(生卒年不详)。魏郡魏(今河北魏县)人,申令孙之子,后杀薛索儿为父报仇。

[2]道智:即薛道智(生卒年不详),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薛安都之子,曾参加刘子勋叛乱,兵败后投降。

[3]淮西:古地区名。隋唐以前,从长江下游通向中原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此段淮水的流向系自南而北,因此习惯称今皖北豫东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  武卫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国魏文帝曹丕黄初(220—226年)年间置,掌宿卫禁军,权任颇重。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三年(267年)罢。西晋惠帝永康年间复置。东晋时省时置。  沛郡:古郡、国名。西汉高帝改泗水郡南部置,治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西汉成帝末年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县、丰县等地。东汉为国,汉末以后,治所屡有移徙,辖境渐小。东晋复为郡。北齐废。  王广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齐将领。字林之,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少好弓马,便捷有勇力,初任马队主,后历任龙骧将军、强弩将军、骠骑中兵、南谯太守、宁朔将军、建威将军、高平太守、平北将军、司徒司马、给事中、平西将军、镇南将军、江州刺史等职,封应城县公。死后追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谥曰“壮公”。  生获:活捉。

[4]诘(jié):责问,盘问。  九州: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唱义:发动起义。

【译文】

张永、萧道成等军与薛索儿展开战斗,大败薛索儿。薛索儿撤退到石梁据守,不久又因为军粮断绝,军队崩溃,逃到乐平,被申令孙的儿子申孝叔所斩杀。薛安都的儿子薛道智逃往合肥,前往裴季的军营投降。傅灵越逃到淮河以西,被武卫将军、沛郡人王广之活捉,送到刘勔的军营。刘勔责问他为什么要反叛,傅灵越说:“天下人都反叛了,哪里独我一个反叛?薛安都不能任用有智谋和有勇略的将军,而把军权委托于他的儿子和侄子,这是他兵败的原因。人总会有一死,我没有脸面乞求活着。”刘勔把傅灵越送到京城建康。明帝刘彧想赦免他,但傅灵越始终不改自己的说辞,于是刘彧斩杀了他。

【原文】

邓琬以刘胡与沈攸之等相持久不决,乃加袁督征讨诸军事。六月甲戌,帅楼船千艘,战士二万,来入鹊尾。本无将略,性又怯桡,在军中未尝戎服,语不及战陈,唯赋诗谈义而已,不复抚接诸将[1]。刘胡每论事,酬对甚简。由此大失人情,胡常切齿恚恨[2]。胡以南运米未至,军士匮乏,就借襄阳之资,不许,曰:“都下两宅未成,方应经理[3]。”又信往来之言,云“建康米贵,斗至数百”,以为将不攻自溃,拥甲以待之。

【注文】

[1]怯桡(náo):桡通“挠”,胆小软弱。  戎服:穿军服。  战陈:即战阵,作战的阵法。

[2]恚(huì)恨:愤恨,怨恨。

[3]就:动词。去,到。  经理:料理,管理。此为营建之意。

【译文】

邓琬因刘胡与沈攸之相持时间太长,加授袁为征讨诸军事,全面统一指挥战事。六月甲戌(十八日),袁率领船队一千艘,士兵两万人,抵达鹊尾战场。袁本来就是一个不懂战略又性格懦弱的人,在军中从来不穿军服,从来不谈战略,只是吟诗作赋,空谈义理而已,也不接见安抚将领。刘胡每次与其商谈军事,袁也只是简略地应对。因此,袁大失军心,刘胡对他每每切齿痛恨。刘胡因为南方运来的军粮还没有到,战士们粮食缺乏,向袁借用雍州的粮食,袁不同意,说:“我在京城建康的两处宅子还没有完工,正在想办法筹资呢!”又相信往来人员的谣言,说:“京城建康米价飞涨,每斗价格高至几百钱”,所以相信京城建康会不攻自破,于是按兵不动,坐等着建康政权崩溃。

【原文】

田益之帅蛮众万余人围义阳,邓琬使司州刺史庞孟虯帅精兵五千救之,益之不战溃去。

【译文】

弋阳蛮帅田益之率领部族一万多人围攻义阳郡,邓琬派司州刺史庞孟虯率领精锐士兵五千人救援义阳,田益之不敢迎战,溃散而逃。

【原文】

安成太守刘袭、始安内史王识之、建安内史赵道生并举郡来降[1]。袭,道怜之孙也[2]

【注文】

[1]安成:古郡名。治今江西安福。  刘袭(?—470年):南朝宋臣僚。字茂德,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人,刘道怜之孙,历任太子舍人、安成太守、郢州刺史,封建陵县侯、临澧县侯,死后追赠护军将军,谥曰“忠侯”。  始安:古郡名。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分零陵郡置,治始安城(今广西桂林)。南朝宋明帝时改为始建国,南齐复旧。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桂州为始安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恢复桂州建制,后不复置。  王识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始安内史,参与刘子勋反叛,后归降。  建安:古郡名。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分会稽郡置,治建安(今福建建瓯),辖境相当于今福建省,晋以后缩小至今该省的西北部。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隋炀帝大业及唐玄宗天宝时又曾分别改闽州、建州为建安郡。  赵道生(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建安内史,参与刘子勋反叛,后归降​‍‌‍​‍‌‍‌‍​‍​‍‌‍​‍‌‍​‍​‍‌‍​‍‌​‍​‍​‍‌‍​‍​‍​‍‌‍‌‍‌‍‌‍​‍‌‍​‍​​‍​‍​‍​‍​‍​‍​‍‌‍​‍‌‍​‍‌‍‌‍‌‍​。

[2]道怜:即刘道怜(368—422年),东晋、南朝宋大臣。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之弟。初为国子学生,后任谢琰徐州从事史,东晋安帝义熙年间任堂邑太守、荆州刺史。刘裕代晋建宋后,封长沙王,谥曰“景”。

【译文】

安成太守刘袭、始安内史王识之、建安内史赵道生一起献郡投降刘彧。刘袭是刘道怜的孙子。

【原文】

萧道成世子赜为南康赣令,邓琬遣使收系之[1]。门客兰陵桓康担赜妻裴氏及其子长懋、子良逃于山中,与赜族人萧欣祖等结客得百余人,攻郡,破狱出赜[2]。南康相沈肃之帅将吏追赜,赜与战,擒之[3]。赜自号宁朔将军,据郡起兵,与刘袭等相应。琬以中护军殷孚为豫章太守,督上流五郡以防袭等[4]

【注文】

[1]赜(zé):即萧赜(440—493年),南朝齐第二任皇帝(482—493年在位)。字宣远,南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为昭皇后刘智容。482年继位,年号永明,在位期间重视文化教育,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与北魏通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死后葬于景安陵。庙号世祖,谥曰“武”。  南康:古郡名。西晋置,治雩(yú)都(今江西于都东北)。东晋郡治迁至赣县(今江西赣州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罢。  赣(gàn):古县名。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治今江西赣州市西南,属豫章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属虔州。  收系:拘禁,拘捕。

[2]门客:古代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收养的有学问能技能的人,称为门客。  兰陵:古郡名。①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分东海郡置,治氶(zhěnɡ)县(今山东枣庄峄城镇),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枣庄苍山县及滕州东部、东南部。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②东晋初侨置,治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北万绥镇)。南朝宋改名南兰陵。  桓康(?—482年):南朝齐将领。兰陵承(即氶,今山东枣庄峄城镇)人,勇果骁悍,南朝宋末任萧赜门客,曾救萧氏家族逃亡,后任殿中将军、襄贲令、员外郎、宁朔将军、兰陵太守、后军将军、直阁将军、辅国将军、左军将军、游击将军、南濮阳太守,封吴平县伯,大败北魏军的进攻,因功任青、冀二州刺史,萧赜即位任骁骑将军。  裴氏:即裴惠昭(?—481年),南朝齐武帝萧赜正妻。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给事中裴朴之(一作裴封之)孙女,左军参军裴玑之之女,萧长懋和萧子良之母。性情刚毅严厉,不受萧赜宠爱。479年,封齐国世子妃。479年,立为皇太子妃。481年去世,谥曰“穆妃”,葬休安陵。萧赜即位后,追尊为皇后,谥号“武穆皇后”。  长懋(mào):即萧长懋(458—493年),南朝齐宗室、故太子。字云乔,小字白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北万绥镇)人,南朝齐武帝萧赜长子,母为裴惠昭,鬱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之父。历任左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征虏将军、侍中、中军将军、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封南郡王,为东晋、南朝以来嫡皇孙封王之始。武帝萧赜即位后册立为皇太子,体弱多病,493年正月病死,谥曰“文惠”,葬于崇安陵。  子良:即萧子良(460—494年):南朝齐宗室、大臣。字云英,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北万绥镇)人,南朝齐武帝萧赜次子,母为裴惠昭,封竟陵王,历任行军参军、主簿、安南长史、会稽太守、丹阳尹、南徐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司徒、护军将军、尚书令、扬州刺史、中书令、太傅等职。喜爱文学,结交儒士,崇尚佛学,赈济百姓,后因争夺帝位失败,忧郁而亡,追赠为太宰、中书监,领大将军、扬州牧。  萧欣祖(生卒年不详):南朝齐族人,曾营救被邓琬所囚禁的萧赜。

[3]相:古代官职名。郡守的辅官,品级不详。  沈肃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南康相,参加刘子勋的叛乱,后兵败被捉。

[4]中护军:古代武官名​‍‌‍​‍‌‍‌‍​‍​‍‌‍​‍‌‍​‍​‍‌‍​‍‌​‍​‍​‍‌‍​‍​‍​‍‌‍‌‍‌‍‌‍​‍‌‍​‍​​‍​‍​‍​‍​‍​‍​‍‌‍​‍‌‍​‍‌‍‌‍‌‍​。见前注。  殷孚(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殷淳之子,有父风,历吏部郎、抚军长史、豫章太守,曾参加刘子勋反叛,后归降。

【译文】

萧道成的嫡长子萧赜任南康郡赣县令,邓琬派人逮捕了他。萧赜的门客兰陵人桓康用担子挑着萧赜之妻裴氏及他的儿子萧长懋、萧子良逃到山里,然后与萧赜的族人萧欣祖等人召集门客一百多人,袭击南康郡城,攻破监狱,救出了萧赜。南康相沈肃之率领将士追击萧赜,萧赜与沈肃之交战,活捉了沈肃之。萧赜自称宁朔将军,据郡起兵反叛,与刘袭等相呼应。邓琬任命中护军殷孚为豫章太守,都督长江上游五郡,以防备刘袭等军的进攻。

【原文】

衡阳内史王应之起兵应建康,袭击(襄)[湘]州行事何慧文于长沙[1]。应之与慧文舍军身战,斫慧文八创,慧文斫应之断足,杀之。

【注文】

[1]衡阳:古郡名。三国吴始置,治今湖南湘潭西。隋文帝开皇年间废。唐玄宗天宝、肃宗至德年间又曾改衡州为衡阳郡。  王应之(?—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衡阳内史,后在参与平定刘子勋叛乱中阵亡。

【译文】

衡阳内史王应之起兵响应建康刘彧政权,袭击长沙的湘州行事何慧文。王应之与何慧文丢开军队单独决战,王应之砍伤了何慧文八处,何慧文砍断了王应之的脚,并杀死了他。

【原文】

始兴人刘嗣祖等据郡起兵应建康,广州刺史袁昙远遣其将李万周等讨之[1]。嗣祖诳万周,云寻阳已平,万周远袭番禺,擒昙远,斩之[2]。上以万周行广州事。

【注文】

[1]始兴:古郡名。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分桂阳郡置,治曲江(今广东韶关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连江、滃江流域以北地区。南朝宋末一度改名广兴,梁时辖境渐小。陈时有今北江上游地区。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  刘嗣祖(生卒年不详):始兴(今广东韶关西南)人,曾参与平定刘子勋叛乱。  广州:古州名。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置,治番禺(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两省区除广东廉江以西、广西桂江中上游、容县、北流以南、宜山西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南朝以后渐小。  李万周(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广州刺史袁昙远部将,后起兵反戈杀袁昙远,代理广州刺史。

[2]诳(kuáng):欺骗,瞒哄。  番禺:古县名。秦始置,今广东广州东南部。

【译文】

始兴人刘嗣祖等占据郡城起兵响应建康刘彧政权,广州刺史袁昙远派将领李万周等人前去征讨。刘嗣祖等人哄骗李万周说寻阳的刘子勋反叛已经被平定,李万周信以为真,反戈返回袭击袁昙远,活捉并斩杀了他。明帝刘彧任命李万周代理广州事务。

【原文】

诸军与袁相拒于浓湖,久未决。龙骧将军张兴世建议曰:“贼据上流,兵强地胜,我虽持之有余,而制之不足[1]。若以奇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而壁,见利而动,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阻,中流既梗,粮运自艰,此制贼之奇也[2]。钱溪江岸最狭,去大军不远,下临洄洑,船下必来泊岸,又有横浦可以藏船,千人守险,万人不能过[3]。冲要之地,莫出于此[4]。”沈攸之、吴喜并赞其策。会庞孟虯引兵来助殷琰,刘勔遣使求援甚急,建安王休仁欲遣兴世救之。沈攸之曰:“孟虯蚁聚,必无能为,遣别将马步数千,足以相制[5]。兴世之行,是安危大机,必不可辍[6]。”乃遣段佛荣将兵救勔,而选战士七千、轻舸二百配兴世。

【注文】

[1]张兴世(420—478年):南朝宋将领​‍‌‍​‍‌‍‌‍​‍​‍‌‍​‍‌‍​‍​‍‌‍​‍‌​‍​‍​‍‌‍​‍​‍​‍‌‍‌‍‌‍‌‍​‍‌‍​‍​​‍​‍​‍​‍​‍​‍​‍‌‍​‍‌‍​‍‌‍‌‍‌‍​。字文德,竟陵(治今湖北钟祥)人,少时家贫,作战勇敢,有胆力,历任宣威将军、龙骧将军、左军将军、游击将军、辅国将军、骁骑将军、左卫将军、冠军将军、征虏将军、雍州刺史,封作唐县侯,曾在平定刘义宣之叛、刘子勋之乱、刘休范之叛中屡立战功。

[2]周遑(huáng):又称周惶,彷徨,犹疑不定。  疑阻:疑惑隔阂。

[3]钱溪:古河名。在今安徽贵池东北。  洄洑(huífú):湍急回旋的流水。

[4]冲要:亦称“要冲”,多条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

[5]蚁聚:如蚂蚁般聚集。比喻结集者之多。  别将:秦、汉时,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称别将,如重将、厩将、城将、弩将、亚将。三国魏中期以后,与主帅都督别道辅翼而行的将领渐称别将,北魏、北齐、北周之别将,隶属总管,正六品,与都将、统军、军主、幢主并称五职。唐折冲府中有别将之职。

[6]辍(chuò):终止,停止。

【译文】

刘彧的几路大军与袁在浓湖对峙,很久都分不出胜负。龙骧将军张兴世建议说:“叛军据守长江上游,兵力强盛,地势有利,我们虽然与其相持还可以,但还无法消灭他们。如果我们出动奇兵,几千人绕到叛军的上游,在险要之地构建堡垒,等待有利时机进攻,使他们军队首尾难顾,进退难以抉择,而且我们控制的上游阻断叛军的军粮运输通道,使他们作战更为艰难,这是消灭他们最好的办法。钱溪一带江岸最窄,而且又距离大军不远,下游江流湍急,船只经过时必然要靠岸停泊,此处又有深水码头可以藏船,一千人守住这个险关,则一万人就不能通过。长江的要冲之地,没有比这里更好。”沈攸之、吴喜都称赞张兴世的计策很好。正好庞孟虯率兵前来援助殷琰,刘勔派使节前来告急求援,建安王刘休仁准备派张兴世前去援助。沈攸之说:“庞孟虯的队伍就像聚在一起的蚂蚁,一定不会有什么大作为,派另外的将领率几千名骑兵和步兵就可以控制住。张兴世这次进攻关系到朝廷的安危存亡,一定不能停止。”于是,派遣段佛荣率兵前去援助刘勔,而挑选出七千名士兵和二百艘战舰配给张兴世。

【原文】

兴世率其众溯流西上,寻复退归,如是者累日[1]。刘胡闻之,笑曰:“我尚不敢越彼下取扬州,张兴世何物人,欲轻据我上。”不为之备。一夕,四更,值便风,兴世举帆直前,渡湖、白,过鹊尾[2]。胡既觉,乃遣其将胡灵秀将兵于东岸,翼之而进[3]。戊戌夕,兴世宿景洪浦,灵秀亦留[4]。兴世潜遣其将黄道标帅七十舸径趣钱溪,立营寨[5]。己亥,兴世引兵进据之,灵秀不能禁。庚子,刘胡自将水步二十六军来攻钱溪。将士欲迎击之,兴世禁之曰:“贼来尚远,气盛而矢骤,骤既易尽,盛亦易衰,不如待之[6]。”令将士治城如故,俄而胡来转近,船入洄洑,兴世命寿寂之、任农夫帅壮士数百击之,众军相继并进,胡败走,斩首数百,胡收兵而下[7]。时兴世城寨未固,建安王休仁虑袁并力更攻钱溪,欲分其势。辛丑,命沈攸之、吴喜等以皮舰进攻浓湖,斩获千数。是日,刘胡帅步卒二万、铁马一千,欲更攻兴世[8]。未至钱溪数十里,袁以浓湖之急,遽追之,钱溪城由此得立[9]。胡遣人传唱“钱溪已平”,众并惧。沈攸之曰:“不然。若钱溪实败,万人中应有一人逃亡得还者,必是彼战失利,唱空声以惑众耳[10]。”勒军中不得妄动。钱溪捷报寻至。攸之以钱溪所送胡军耳鼻示浓湖,袁骇惧。攸之日暮引归。

【注文】

[1]溯(sù)流:逆着水流的方向。  如是者:像这样。如,像;是:代词,这样;者:助词。无实义。  累日:多日​‍‌‍​‍‌‍‌‍​‍​‍‌‍​‍‌‍​‍​‍‌‍​‍‌​‍​‍​‍‌‍​‍​‍​‍‌‍‌‍‌‍‌‍​‍‌‍​‍​​‍​‍​‍​‍​‍​‍​‍‌‍​‍‌‍​‍‌‍‌‍‌‍​。

[2]四更: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每个时段两小时,并击鼓打更报时。一更称黄昏(19:00—21:00),二更称人定(21:00—23:00),三更称夜半(23:00—1:00),四更称鸡鸣(1:00—3:00),五更称平日(3:00—5:00)。  便风:顺风。

[3]胡灵秀(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参加刘子勋叛乱的军事行动。

[4]景洪浦:古地名。今地不详。

[5]黄道标(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参加平定刘子勋叛乱的战争。

[6]矢骤(zhòu):射出的箭密集。

[7]治城:修治城池。

[8]铁马:同“铁骑”,身披铁甲的骑兵。

[9]遽(jù):急速,匆忙。

[10]空声:虚名,谣言。

【译文】

张兴世率领舰队逆流而上,不久又撤退回来,很多天都重复这样的情形。刘胡听到这个消息后,笑着说:“我还不敢越过他东下夺取扬州,张兴世是什么人物,胆敢轻视我,沿江而上!”于是防备疏松。一天晚上四更,正好顺风,张兴世张起船帆逆江而上,渡过湖口、白水口,又越过了鹊尾。刘胡发觉后,派将领胡灵秀带兵防守于长江东岸,尾随张兴世军前进。戊戌(十三日)的晚上,张兴世住宿在景洪浦,胡灵秀也停在此地。张兴世暗中派将领黄道标率领七十只轻快战舰直接前往钱溪,在那里建营扎寨。己亥(十四日),张兴世率兵进据钱溪,胡灵秀控制不住。庚子(十五日),刘胡亲自率领水军、步兵二十六军前来进攻钱溪的张兴世。将士们准备迎击,张兴世禁止行动,说:“叛军离我们还很远,兵势旺盛,箭矢密集,等箭矢用完,他们的气势就会衰弱,不如我们等待时机。”于是,张兴世命令将士们像平时一样继续修城筑营。不久,刘胡率军临近,船队已经进入水流湍急的江面,张兴世命令寿寂之、任农夫率领精壮士兵几百人前往迎击,后面几路大军齐头并进,刘胡兵败逃走,士兵几百人被杀,刘胡收集余兵顺江而返。当时张兴世的军营还不稳固,建安王刘休仁担心袁与刘胡合军再次进攻钱溪,所以想办法分散他们的兵力。辛丑(十六日),刘彧命令沈攸之、吴喜等人乘皮制战舰进攻浓湖,斩杀和俘虏了一千多人。当天,刘胡率领步兵两万人、骑兵一千人,准备再次进攻张兴世。在进攻到离钱溪几十里的地方,防守浓湖的袁因遭到沈攸之等军的攻击,急忙追回刘胡的军队,钱溪的城池才得以保全。刘胡派人传唱“钱溪已经被平定”,沈攸之的军队非常害怕,沈攸之说:“这是谣言。若钱溪真的被攻破,几万人里应该能有一个逃回来的,一定是刘胡军战败后散布谣言,以迷惑我们的军心罢了。”于是沈攸之指挥军队,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不久,钱溪发来胜利的捷报。沈攸之把钱溪送来的刘胡士兵的耳、鼻等器官给浓湖的叛军看,袁非常害怕。沈攸之黄昏时撤退回去。

【原文】

龙骧将军刘道符攻山阳,程天祚请降[1]

【注文】

[1]刘道符(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龙骧将军,参加平定刘子勋反叛的战争。  山阳:古代侨置郡名。今江苏淮安。

【译文】

刘彧的龙骧将军刘道符进攻山阳郡,太守程天祚投降。

【原文】

庞孟虯进至弋阳,刘勔遣吕安国等迎击于蓼潭,大破之,孟虯走向义阳[1]。王玄谟之子昙善起兵据义阳以应建康,孟虯走死蛮中[2]

【注文】

[1]蓼(liǎo)潭:古地名。今河南固始东北。

[2]昙善(生卒年不详):即王昙善,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王玄谟之子,曾参加平定刘子勋叛乱。

【译文】

叛将庞孟虯军前进到弋阳,刘勔派吕安国等前往蓼潭迎击,大败庞孟虯军,庞孟虯逃向义阳。王玄谟的儿子王昙善占据义阳响应建康政权,庞孟虯逃至蛮族地区,后来死在那里。

【原文】

刘胡遣辅国将军薛道标袭合肥,杀汝阴太守裴季,刘勔遣辅国将军垣闳击之[1]。闳,阆之弟;道标,安都之子也[2]​‍‌‍​‍‌‍‌‍​‍​‍‌‍​‍‌‍​‍​‍‌‍​‍‌​‍​‍​‍‌‍​‍​‍​‍‌‍‌‍‌‍‌‍​‍‌‍​‍​​‍​‍​‍​‍​‍​‍​‍‌‍​‍‌‍​‍‌‍‌‍‌‍​。

【注文】

[1]薛道标(生卒年不详):南北朝将领。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薛安都长子,历任相州、秦州刺史。曾与其父支持刘子勋和刘彧争夺皇位的战争,兵败后惧祸投降北魏。  垣闳(hóng)(412—487年):南朝宋将领。下邳(今江苏睢宁)人,兖州刺史垣阆之弟,历任威远将军、汝南新蔡太守、龙骧将军、司州刺史、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骁骑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等,历封西都县子、乐乡县男。曾在讨伐刘义宣之叛、刘子勋之乱等战斗中屡立战功。

[2]阆(làng):即垣阆(?—459年),南朝宋大臣。下邳(今江苏睢宁)人,历任员外散骑侍郎、义兴太守、宁朔将军、兖州刺史,后被竟陵王刘诞所杀,追赠征虏将军。

【译文】

刘胡派辅国将军薛道标袭击合肥,杀死汝阴太守裴季,刘勔派遣辅国将军垣闳还击薛道标。垣闳是垣阆的弟弟;薛道标是薛安都的儿子。

【原文】

淮西人郑叔举起兵击常珍奇以应郑黑[1]。辛亥,以叔举为北豫州刺史[2]

【注文】

[1]郑叔举(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淮西(今地不详)人,曾任北豫州刺史,参加平定刘子勋叛乱的战争。

[2]北豫:即北豫州,古代侨置州名。设立时间及位置不详。

【译文】

淮西人郑叔举起兵进攻常珍奇,响应郑黑的军事行动。辛亥(二十六日),刘彧任命郑叔举为北豫州刺史。

【原文】

八月,皇甫道烈等闻庞孟虯败,并开门出降。

【译文】

八月,皇甫道烈等人听说庞孟虯兵败的消息后,全都打开城门向刘彧军投降。

【原文】

张兴世既据钱溪,浓湖军乏食。邓琬大送资粮,畏兴世,不敢进。刘胡帅轻舸四百,由鹊头内路欲攻钱溪,既而谓长史王念叔曰:“吾少习步战,未闲水斗[1]。若步战,恒在数万人中,水战在一舸之上,舸舸各进,不复相关,正在三十人中,此非万全之计,吾不为也。”乃托疟疾,住鹊头不进,遣龙骧将军陈庆将三百舸向钱溪,戒庆“不须战,张兴世吾之所悉,自当走耳[2]”。陈庆至钱溪,军于梅根[3]

【注文】

[1]王念叔(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长史之职。  步战:陆地战争。  闲:通“娴”,熟悉、熟练。  水斗:水战。

[2]托:借口,推托。  疟(nüè)疾:疾病名。以疟蚊为媒介,由疟原虫引起的周期性发作的急性传染病。  陈庆(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龙骧将军,参与刘子勋叛乱。

[3]梅根:古地名。今安徽贵池东北。六朝以来在此炼铜铸钱,临梅根河,故称。

【译文】

张兴世占据钱溪后,驻守浓湖的叛军粮食短缺。邓琬准备运送大批的军粮,但害怕张兴世,不敢前进。刘胡率领四百只轻快的战船,从鹊头沿江从内侧进攻钱溪,不久又对他的长史王念叔说:“我从小只学习过陆战,不熟悉水战。步兵作战时我一直处在几万人中间,水战却只能在一条船上,船只各自行进,关联不大,我也不过只能处在一条船的三十人中间,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我不想去冒险。”于是借口得了疟疾,停军于鹊头,派龙骧将军陈庆率领三百艘战舰进攻钱溪,刘胡告诫陈庆“不要与对方战斗,张兴世这个人我非常熟悉,他会自动逃走的。”陈庆到达钱溪,驻扎于梅根。

【原文】

胡遣别将王起将百舸攻兴世,兴世击起,大破之[1]。胡帅其余舸驰还,谓曰:“兴世营寨已立,不可猝攻。昨日小战,未足为损。陈庆已与南陵、大雷诸军共遏其上,大军在此,鹊头诸将又断其下流,已堕围中,不足复虑[2]。”怒胡不战,谓曰:“粮运鲠塞,当如此何[3]?”胡曰:“彼尚得溯流越我而上,此运何以不得沿流越彼而下邪?”乃遣安北府司马沈仲玉将千人步趣南陵迎粮[4]​‍‌‍​‍‌‍‌‍​‍​‍‌‍​‍‌‍​‍​‍‌‍​‍‌​‍​‍​‍‌‍​‍​‍​‍‌‍‌‍‌‍‌‍​‍‌‍​‍​​‍​‍​‍​‍​‍​‍​‍‌‍​‍‌‍​‍‌‍‌‍‌‍​。仲玉至南陵,载米三十万斛,钱布数十舫,竖榜为城,规欲突过[5]。行至贵口,不敢进,遣间信报胡,令遣重军援接[6]。张兴世遣寿寂之、任农夫等将三千人至贵口击之,仲玉走还营,悉虏其资实。胡众骇惧,胡将张喜来降[7]

【注文】

[1]王起(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参与刘子勋叛乱。

[2]南陵:古地名。今安徽贵池。  大雷:古地名。今安徽望江。   堕(duò):落入,陷入。

[3]鲠(gěng):本指鱼骨,鱼刺,喻为阻塞,堵塞。

[4]安北:即安北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年间置。三品杂号将军,四安(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将军之一。魏晋南北朝沿置,晋以后,地位渐轻。北魏、北齐用作安置勋旧的虚号。

[5]榜:木板,木片。  规欲:谋求,谋划。  突过:冲过,冲出。

[6]贵口:古地名。今安徽贵池西北。  间信:从小路回去报信。

[7]张喜(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参与刘子勋叛乱,后投降。

【译文】

刘胡派遣别将王起率领一百多艘战舰进攻张兴世,张兴世反击,打败了王起。刘胡率领余下的船队急忙撤退回浓湖,对袁说:“张兴世的营垒已经修筑好,短时间内攻不下来。昨天小规模的交战,我们损失不大。陈庆已经与南陵、大雷等地的守将扼制住了张兴世的上游地区,我们的大军在此,鹊头诸将又切断了他的下游地区,张兴世已经陷入我们的包围圈中,不必再为此担忧。”袁对刘胡不肯作战而恼怒,对他说:“现在粮食运输阻塞在江上,应该怎么办?”刘胡说:“他们都可以越过我们逆流而上,我们的运粮船为什么不能越过他们而下呢?”于是派安北府司马沈仲玉率领一千多人步行到南陵迎接军粮。沈仲玉到达南陵,把三十万斛米和军饷、布匹等装入几十只船中,而且在船四周竖起木板墙,谋划突围而下。船只行进到贵口时,不敢再前进,派人从小路前去向刘胡报告,请求刘胡派遣大部队接应。张兴世派寿寂之、任农夫等人率领三千人到达贵口袭击他们,沈仲玉兵败逃回到袁军营,船只上的军用物资全部被张兴世所抢夺。刘胡军中震惊恐慌,刘胡的将领张喜向张兴世投降。

【原文】

镇东中兵参军刘亮进兵逼胡营,胡不能制[1]。袁惧曰:“贼入人肝脾里,何由得活!”胡阴谋遁去,己卯,诳,云:“欲更帅步骑二万上取钱溪,兼下大雷余运”,令悉选马配之。其日,胡委去,径趣梅根。先令薛常宝办船,悉发南陵诸军,烧大雷诸城而走。至夜,方知之,大怒,骂曰:“今年为小子所误[2]!”呼取常所乘善马飞燕,谓其众曰:“我当自出追之。”因亦走。

【注文】

[1]镇东:即镇东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品四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之一。

[2]小子:即小人,指无德之人,有轻鄙之意。

【译文】

镇东中兵参军刘亮向前推进,逼近刘胡军营,刘胡抵抗不住。袁害怕说:“敌人已经进入我们肝脾之地,我们还怎么能活下去!”刘胡阴谋逃走,己卯(二十四日),他哄骗袁说:“我准备再次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人前往上游夺取钱溪,同时到下游运回留在大雷那里的军需物资”,命令袁挑选良马分配给他。当天,刘胡弃袁而逃,直接前往梅根。先让薛常宝搜集船只,又调动南陵的诸地守军,烧毁大雷等城池乘船逃走。到了夜里,袁才知道此事,非常愤怒,骂道:“今年可真被这小子害死了!”招呼侍从牵来他平时所乘的好马“飞燕”,对部众说:“我现在就亲自去追击刘胡。”于是,袁也逃走了。

【原文】

庚辰,建安王休仁勒兵入营,纳降卒十万,遣沈攸之等追​‍‌‍​‍‌‍‌‍​‍​‍‌‍​‍‌‍​‍​‍‌‍​‍‌​‍​‍​‍‌‍​‍​‍​‍‌‍‌‍‌‍‌‍​‍‌‍​‍​​‍​‍​‍​‍​‍​‍​‍‌‍​‍‌‍​‍‌‍‌‍‌‍​。走至鹊头,与戍主薛伯珍并所领数千人偕去,欲向寻阳[1]。夜止山间,杀马以劳将士,顾谓伯珍曰:“我非不能死,且欲一至寻阳,谢罪主上,然后自刎耳[2]。”因慷慨叱左右索节,无复应者[3]。及旦,伯珍请屏人言事,遂斩首,诣钱溪马军主襄阳俞湛之[4]。湛之因斩伯珍,并送首以为己功。

【注文】

[1]戍主:古代武官名。驻守一地的长官。  薛伯珍(?—466年):南朝宋将领。曾参加刘子勋叛乱,后兵败投降被杀。  偕(xié):共同,一起。

[2]刎(wěn):割,切。

[3]慷慨:情绪激昂。  叱(chì):大声呵斥。  索:讨取,要。  节: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4]屏(bǐng):除去,排除。  马军主:古代武官名。马军部队的首领。  俞湛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曾任马军主,参与平定刘子勋叛乱。

【译文】

庚辰(二十五日),建安王刘休仁率兵进入袁的军营,接管投降的士卒十万人,派沈攸之等人前去追击袁。袁逃到鹊头,与戍主薛伯珍及薛伯珍所率领的几千人一起逃走,准备前往寻阳。夜里,他们住宿在山里,袁杀死战马以犒劳将士,回头对薛伯珍说:“我并不是怕死,我前往寻阳一趟,不过是想向主上请罪,然后自杀罢了。”然后,袁情绪激昂地呵斥身边的侍从为他取来符节,旁边没有人理他。等到第二天早上,薛伯珍请求屏退侍从单独商谈事情,乘机砍下了袁的首级,前往钱溪马军主、襄阳人俞湛之那里投降。俞湛之又斩杀了薛伯珍,把薛伯珍与袁的首级一并献上,作为自己的战功。

【原文】

刘胡帅二万人向寻阳,诈晋安王子勋,云:“袁已降,军皆散,唯己帅所领独返。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湓城,誓死不贰[1]。”乃于江外夜趣沔口[2]

【注文】

[1]湓(pén)城:古地名。寻阳郡治,今江西九江。  不贰:没有二心。

[2]沔(miǎn)口:古地名。今湖北汉口。

【译文】

刘胡率领两万人逃奔寻阳,向晋安王刘子勋谎称说:“袁已经投降,军队已经全部逃散,只有自己率领部队单独返回来。应该迅速采取措施,准备决一死战。我现在驻扎于湓口城,忠贞不二,誓死效忠于您。”于是,刘胡率领军队乘夜间从长江外侧航道直奔沔口。

【原文】

邓琬闻胡去,忧惶无计,呼中书舍人褚灵嗣等谋之,并不知所出[1]。张悦诈称疾,呼琬计事,令左右伏甲帐后,戒之:“若闻索酒,便出[2]。”琬既至,悦曰:“卿首唱此谋,今事已急,计将安出?”琬曰:“正当斩晋安王,封府库,以谢罪耳。”悦曰:“今日宁可卖殿下求活邪?”因呼酒,子洵提刀出,斩琬[3]。中书舍人潘欣之闻琬死,勒兵而至。悦使人语之曰:“邓琬谋反,今已枭戮[4]。”欣之乃还,取琬子并杀之。悦因单舸赍琬首驰下,诣建安王休仁降。

【注文】

[1]忧惶:忧愁惶恐。

[2]伏甲:埋伏武士或军队​‍‌‍​‍‌‍‌‍​‍​‍‌‍​‍‌‍​‍​‍‌‍​‍‌​‍​‍​‍‌‍​‍​‍​‍‌‍‌‍‌‍‌‍​‍‌‍​‍​​‍​‍​‍​‍​‍​‍​‍‌‍​‍‌‍​‍‌‍‌‍‌‍​。

[3]洵(xún):即张洵(生卒年不详),张悦之子,刘子勋叛乱失败后,受其父之命斩杀叛乱主谋邓琬,投降明帝刘彧。

[4]枭(xiāo)戮(lù):斩杀,杀死。

【译文】

邓琬听说刘胡逃走的消息后,忧虑惶恐,无计可出,召中书舍人禇灵嗣前来商讨对策,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张悦谎称生病,请邓琬前来府中商议办法,命令左右侍从全副武装,埋伏于帐幕之后,吩咐他们说:“如果听到我说上酒,便可出来动手。”邓琬到后,张悦说:“您是这次反叛的首谋,如今情况危急,我们怎么办?”邓琬说:“如今只好斩杀晋安王(刘子勋),查封府库,用这种方法来请求赎罪罢了。”张悦说:“如今哪能用出卖殿下的手段来求活呢?”于是呼叫上酒,张悦的儿子张洵挥刀斩杀了邓琬。中书舍人潘欣之听说邓琬被杀,率兵前来。张悦派人对潘欣之说:“邓琬因为谋反,如今已经被我斩杀。”于是,潘欣之率兵返回,捕捉并杀死了邓琬的儿子。之后,张悦乘一只小船带着邓琬的首级顺江而下,前往建安王刘休仁的军营投降。

【原文】

寻阳乱。蔡那之子道渊在寻阳被系作部,脱锁入城,执子勋,囚之[1]。沈攸之等诸军至寻阳,斩晋安王子勋,传首建康,时年十一。

【注文】

[1]道渊:即蔡道渊(生卒年不详),蔡那之子,曾被囚禁于寻阳做苦力,后乘机捉住刘子勋。  作部:古代官署名。古时制作兵器的部门。

【译文】

寻阳大乱。蔡那的儿子蔡道渊被刘子勋囚禁于制造兵器的作坊,这时乘机打开枷锁进入寻阳城中,活捉了刘子勋,囚禁了他。沈攸之等几路大军到达寻阳,斩杀了晋安王刘子勋,并把首级送到京城建康,刘子勋被杀时只有十一岁。

【原文】

初,邓琬遣临川内史张淹自鄱阳峤道入三吴,军于上饶[1]。闻刘胡败,军副鄱阳太守费晔斩淹以降[2]。淹,畅之子也。

【注文】

[1]临川:古郡名。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年)分豫章郡置,治南城(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东南),辖境相当于今江西抚州临川区以南的旴(xū)江及宜黄水流域,西至乐安境。西晋移治临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  张淹(?—466年):南朝宋臣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张畅之子,历任黄门郎、太子右卫率、东阳太守、光禄勋,封广晋县子,因参与晋安王刘子勋反叛,兵败被杀。  鄱阳:古郡名。今江西鄱阳。  峤道:山路,山道。  三吴:指吴郡、吴兴郡、会稽郡,即太湖和钱塘江流域地区。  上饶:古县名。今江西上饶西北。

[2]军副:军队中的副将。  费晔(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鄱阳太守,参与刘子勋叛乱,后归降。

【译文】

当初,邓琬派遣临川内史张淹从鄱阳郡的山路进入三吴地区,驻扎在上饶。听到刘胡兵败的消息后,副将鄱阳太守费晔斩杀了张淹投降。张淹是张畅的儿子。

【原文】

废帝之世,衣冠惧祸,咸欲远出。至是流离外难,百不一存,众乃服蔡兴宗之先见。

【译文】

南朝宋废帝刘子业在位时,江南士族害怕祸及己身,都想办法远远离开京城建康。到了现在,这些世家大族流浪在外,一百人中活着的还不足一个,大家才佩服当年蔡兴宗的先见之明。

【原文】

九月壬辰,以山阳王休祐为荆州刺史。癸巳,解严,大赦[1]

【注文】

[1]解严:解除戒严状态。

【译文】

九月壬辰(初八日),南朝宋明帝刘彧任命山阳王刘休祐为荆州刺史。癸巳(初九日),京城建康解除戒严,全国大赦。

【原文】

庚子,司徒休仁至寻阳,遣吴喜、张兴世向荆州,沈怀明向郢州,刘亮及宁朔将军南阳张敬儿向雍州,孙超之向湘州,沈思仁、任农夫向豫章,平定余寇[1]​‍‌‍​‍‌‍‌‍​‍​‍‌‍​‍‌‍​‍​‍‌‍​‍‌​‍​‍​‍‌‍​‍​‍​‍‌‍‌‍‌‍‌‍​‍‌‍​‍​​‍​‍​‍​‍​‍​‍​‍‌‍​‍‌‍​‍‌‍‌‍‌‍​。

【注文】

[1]郢(yǐng)州:古州名。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分荆、湘、江、豫四州置,治汝南(夏口城,今湖北武汉武昌区),辖境相当于今湖北钟祥以下的汉江流域,监利、阳新间的长江流域和湖南沅江流域以北地区。其后渐小,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名鄂州。  张敬儿(?—483年):南朝宋、齐将领。本名苟儿,南阳冠军(今河南邓州西北)人,少习弓马,有勇力,历任宁朔将军、越骑校尉、雍州刺史等职,党附权臣萧道成,后参与平定桂阳王刘休范、荆州刺史沈攸之的叛乱。  孙超之(?—477年):南朝宋将领。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历任尚书比部郎、员外散骑侍郎、游击将军等职,后因阮佃夫谋杀案牵连,被南朝宋后废帝刘昱所杀。  沈思仁(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历任镇北将军府参军、军主等职,曾参与平定刘子勋叛乱。

【译文】

庚子(十四日),司徒刘休仁到达寻阳,派遣吴喜、张兴世前往荆州,沈怀明前往郢州,刘亮及宁朔将军、南阳人张敬儿前往雍州,孙超之前往湘州,沈思仁、任农夫前往豫章,平定刘子勋叛乱的残余势力。

【原文】

刘胡逃至石城,捕得,斩之[1]。郢州行事张沈变形为沙门,潜走,追获,杀之[2]。荆州行事刘道宪闻浓湖平,散兵,遣使归罪。荆州治中宗景等勒兵入城,杀道宪,执临海王子顼以降[3]。孔道存知寻阳已平,遣使请降;寻闻柳世隆、刘亮当至,众悉逃溃,道存及三子皆自杀。上以何慧文才兼将吏,使吴喜宣旨赦之。慧文曰:“既陷逆节,手害忠义,何面见天下之士!”遂自杀。安(陵)[陆]王子绥、临海王子顼、邵陵王子元并赐死。刘顺及余党在荆州者,皆伏诛。诏追赠诸死节之臣,及封赏有功者各有差[4]

【注文】

[1]石城:古地名。今湖北钟祥。

[2]行事:全称为行某某州(郡)事。此为行郢州事,是代理郢州的军政事务。  变形:改变形象。  沙门:佛教僧人的称呼。  潜走:悄悄逃跑。

[3]治中:古代官职名。治中从事史的省称,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  宗景(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治中从事史,参与刘子勋反叛,后归降。

[4]死节:为保全忠诚的节操而死。

【译文】

刘胡逃到石城被抓获并斩杀。郢州行事张沈改变原来的形象,装扮成僧人逃走,被追上斩杀。荆州行事刘道宪听说浓湖平定,解散军队,派使节前去刘彧那里请求惩罚。荆州治中宗景等人率兵进入城内,杀死刘道宪,活捉临海王刘子顼投降。孔道存知道寻阳刘子勋之乱已经平定后,派使节前去投降;不久听说柳世隆、刘亮大军前来,部队崩溃逃散,孔道存以及他的三个儿子全部自杀。明帝刘彧认为何慧文有文武之才,派吴喜前去宣布赦免诏书。何慧文说:“我已经陷入反叛队伍,亲手杀害忠诚义士,还有什么脸面面对天下之人!”于是自杀身亡。安陆王刘子绥、临海王刘子顼、邵陵王刘子元全部被明帝刘彧赐令自杀。在荆州的叛将刘顺及其残余部队也全部被杀掉。明帝下诏追赠诸位在平定叛乱中战死的将士,并按军功大小给予了不同的赏赐。

【原文】

上既诛晋安王子勋等,待世祖诸子犹如平日。司徒休仁还自寻阳,言于上曰:“松滋侯兄弟尚在,将来非社稷计,宜早为之所。”冬十月乙卯,松滋侯子房、永嘉王子仁、始安王子真、淮南王子孟、南平王子产、庐陵王子舆、子趋、子期、东平王子嗣、子悦并赐死,及镇北谘议参军路休之、司徒从事中郎路茂之、兖州刺史刘祗、中书舍人严龙皆坐诛[1]。世祖二十八子,于此尽矣。

【注文】

[1]子仁:即刘子仁(?—466年),南朝宋宗室。字孝和,宋孝武帝刘骏第九子,封永嘉王,后被宋明帝刘彧赐死,时年十岁。  子真:即刘子真(?—466年),南朝宋宗室。字孝贞,刘骏第十一子,封始安王,后被刘彧赐死,时年十岁​‍‌‍​‍‌‍‌‍​‍​‍‌‍​‍‌‍​‍​‍‌‍​‍‌​‍​‍​‍‌‍​‍​‍​‍‌‍‌‍‌‍‌‍​‍‌‍​‍​​‍​‍​‍​‍​‍​‍​‍‌‍​‍‌‍​‍‌‍‌‍‌‍​。  子孟:即刘子孟(?—466年),南朝宋宗室。字孝光,刘骏第十六子,封淮南王,后被刘彧赐死,时年八岁。  子产:即刘子产(?—466年),字孝仁,刘骏第十八子,母为徐昭容,封临贺王,改封南平王,后被刘彧赐死。  子舆:即刘子舆(?—466年),南朝宋宗室。字孝文,刘骏第二十一子,母为杨婕妤,封晋熙王,改封庐陵王,后被刘彧赐死。  子趋:即刘子趋(?—466年),南朝宋宗室。刘骏第二十五子,母为何婕妤,后被刘彧赐死。  子期:即刘子期(?—466年),南朝宋宗室。刘骏第二十六子,母为江美人,后被刘彧赐死。  子嗣:即刘子嗣(?—466年),南朝宋宗室。字孝叔,刘骏第二十七子,母为谢昭容,封东平王,后被刘彧赐死,时年四岁。  子悦:即刘子悦(?—466年),南朝宋宗室。刘骏第二十八子(最小的儿子),母为杜容华,后被刘彧赐死。  镇北:即镇北将军,古代武官名。为统兵将领,四镇(东、西、南、北)将军之一,位次四征(东、西、南、北)将军。掌征伐背叛、镇戍四方。东汉献帝建安年间始置,三国魏位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十六国沿置。  路休之(?—466年):南朝宋臣僚。刘骏生母路惠男的侄子,曾任谘议参军,后因参与刘子勋叛乱被杀。  路茂之:南朝宋臣僚。刘骏生母路惠男的侄子,曾任从事中郎,后参与刘子勋叛乱被杀。  刘祗(zhī)(?—466年):南朝宋宗室、臣僚。字彦期,长沙成王刘义欣之子,历任中书郎、南兖州刺史、都官尚书,后因参与刘子勋叛乱被杀。  严龙(?—46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中书舍人,后因参与刘子勋叛乱被杀。  坐诛:也称连坐、相坐、随坐、缘坐、从坐。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

【译文】

南朝宋明帝(刘彧)诛杀了晋安王刘子勋等人后,对待世祖(刘骏)的其他儿子仍然像平时一样友善。司徒刘休仁从寻阳回到京城建康后,对明帝刘彧说:“松滋侯兄弟们仍然活着,恐怕将来对国家不利,应该早点处理此事。”冬季十月乙卯(初一日),松滋侯刘子房、永嘉王刘子仁、始安王刘子真、淮南王刘子孟、南平王刘子产、庐陵王刘子舆、刘子趋、刘子期、东平王刘子嗣、刘子悦全部被明帝赐死,镇北谘议参军路休之、司徒从事中郎路茂之、兖州刺史刘祗、中书舍人严龙都因牵连而被杀。世祖刘骏的二十八个儿子,到此时一个也没有留下来。

【原文】

刘勔围寿阳,垣闳攻合肥,俱未下。勔患之,召诸将会议[1]。马队主王广之曰:“得将军所乘马,判能平合肥[2]。”幢主皇甫肃怒曰:“广之敢夺节下马,可斩[3]!”勔笑曰:“观其意,必能立功。”即推鞍下马与之。广之往攻合肥,三日克之。薛道标突围奔淮西归常珍奇。勔擢广之为军主。广之谓肃曰:“节下若从卿言,何以平贼?卿不赏才,乃至于此。”肃有学术,及勔卒,更依广之,广之荐于齐世祖,为东海太守[4]

【注文】

[1]会议:聚会讨论或商议。

[2]判:断定,一定。

[3]皇甫肃(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幢主、东海太守等职,参与平定刘子勋叛乱。  节下:即麾下,古代对将帅的尊称。

[4]学术:治国之术。  齐世祖:即南朝齐第二任皇帝萧赜。见前注​‍‌‍​‍‌‍‌‍​‍​‍‌‍​‍‌‍​‍​‍‌‍​‍‌​‍​‍​‍‌‍​‍​‍​‍‌‍‌‍‌‍‌‍​‍‌‍​‍​​‍​‍​‍​‍​‍​‍​‍‌‍​‍‌‍​‍‌‍‌‍‌‍​。  东海:古代侨置郡名。治京口,今江苏镇江。

【译文】

刘勔围攻寿阳,垣闳进攻合肥,两城都没有攻下来。刘勔非常忧虑,召集几路将领商议。马队主王广之说:“将军如果把您所乘的战马给我,我一定能攻下合肥城。”幢主皇甫肃发怒地说:“王广之竟敢抢夺将军的战马,应该斩首!”刘勔笑着说:“观察他的意图,必定能建立军功。”于是立即扶着马鞍下马并把战马送给了王广之。王广之进攻合肥城,三天就攻下来了。守将薛道标突围逃出城投奔淮西的常珍奇。刘勔提拔王广之为军主。王广之对皇甫肃说:“刘将军如果听信您的话,怎么能够平定叛贼?您不懂得欣赏别人的才能,才导致产生那样的想法。”皇甫肃很有治国之术,等刘勔去世后,就投靠了王广之,王广之把他推荐给齐世祖萧赜,萧赜提拔王广之为东海太守。

【原文】

徐州刺史薛安都等遣使乞降。事见《宋明帝北伐》。

【译文】

徐州刺史薛安都等人派遣使节请求归降。事见《宋明帝北伐》。

【原文】

冬十二月,刘勔围寿阳,自首春至于末冬,内攻外御,战无不捷,以宽厚得将士心[1]。寻阳既平,上使中书为诏谕殷琰。蔡兴宗曰:“天下既定,是琰思过之日,陛下宜赐手诏数行以相慰引[2]。今直中书为诏,彼必疑谓非真,非所以速清方难也[3]。”不从。琰得诏,谓刘勔诈为之,不敢降。杜叔宝闭绝寻阳败问,有传者即杀之,守备益固。凡有降者,上辄送寿阳城下,使与城中人语,由是众情离沮[4]

【注文】

[1]首春:指农历正月。  末冬:冬末,冬季最末。

[2]思过:对错误和过失进行反思。  手诏:帝王亲手写的诏书。  慰引:慰问招引。

[3]直:副词。仅仅,只。  中书:古代官职名。负责典章法令编修撰拟、记载、翻译、缮写等工作。

[4]离沮(jǔ):分崩离析,涣散。

【译文】

冬季十二月,刘勔围攻寿阳,从初春到冬末,进攻和防御没有不胜利的,刘勔因其性格宽厚深得将士们的拥戴。寻阳政权灭亡后,南朝宋明帝派中书拟写诏书劝谕殷琰归顺。蔡兴宗说:“天下已经基本平定,正是殷琰检讨自己罪责之时,陛下应该亲自撰写几行诏书,以安慰和诱导殷琰。如今仅仅让中书草拟诏书,他一定会怀疑是伪造的,这不是迅速廓清灾难的办法。”明帝没有听从。殷琰收到诏书,认为是刘勔伪造的,不敢投降。杜叔宝禁绝寻阳政权败亡的一切消息,有传播者立即杀掉,所以城池越来越坚固。凡是叛军中有投降的士兵,明帝就把他送到寿阳城下,让他与城中的守军说话,因此寿阳城的守军人心离散。

【原文】

琰欲请降于魏,主簿谯郡夏侯详说琰曰:“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当归身朝廷,何可北面左衽乎[1]?且今魏军近在淮次,官军未测吾之去就,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2]。”琰乃使详出见刘勔。详说勔曰:“今城中士民知困而犹固守者,畏将军之诛,皆欲自归于魏。愿将军缓而赦之,则莫不相帅而至矣。”勔许诺,使详至城下,呼城中人,谕以勔意。丙寅,琰帅将佐面缚出降,勔悉加慰抚,不戮一人[3]。入城,约勒将士,士民赀财秋毫无所失,寿阳人大悦[4]。魏兵至师水,将救寿阳,闻琰已降,乃掠义阳数千人而去[5]​‍‌‍​‍‌‍‌‍​‍​‍‌‍​‍‌‍​‍​‍‌‍​‍‌​‍​‍​‍‌‍​‍​‍​‍‌‍‌‍‌‍‌‍​‍‌‍​‍​​‍​‍​‍​‍​‍​‍​‍‌‍​‍‌‍​‍‌‍‌‍‌‍​。久之,琰复仕至少府而卒[6]

【注文】

[1]主簿(bù):古代官职名。汉始置,汉代以后为中央和地方郡县官署主管文书簿籍和印鉴的官吏,乃掾史之首。魏晋以后,渐为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的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历代或罢或设。分公府、寺监、州县、杂主簿四类。  谯(qiáo)郡:古郡名。治亳州(今安徽亳州)。  夏侯详(434—507年):南朝梁开国功臣。字叔业,谯郡铚(今安徽濉溪西南)人,历任南郡太守、侍中、湘州刺史、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紫金光禄大夫,封宁都县侯。一生操守廉洁,治有异绩,勤于政事。  北面:指面朝北方。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为北面。  左衽(rèn):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不同于中原汉人的右衽,故常用左衽代指少数民族。衽,衣襟。

[2]次:驻扎,住宿。  去就:去留不定,去向。  归款:投诚,归顺。  慰纳:安抚招纳或接纳。

[3]面缚:古代投降的仪式。双手反绑于背而面向前。

[4]约勒:约束。  赀(zī)财:钱财,财物。赀,通“资”。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比喻细微之物。

[5]师水:古代河流名。淮水支流,今名不详。

[6]少府: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沿,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泽的税收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魏晋后设殿中监,分少府权力,仅掌百工技巧之事。

【译文】

殷琰想投降于北魏,主簿、谯郡人夏侯详劝说道:“今天我们起兵,正是为了效忠于刘宋政权,如果国家有了侍奉的君主,我们就应该归附于朝廷,哪能向蛮族之人称臣呢?况且如今北魏军就在附近的淮水驻扎着,朝廷并不知道我们的去向,如果派遣使节前去归降,朝廷必定会宽厚地对待我们,岂止赦免我们的罪过。”于是,殷琰派遣夏侯详出城面见刘勔。夏侯详劝说刘勔道:“如今城中的守军明明知道局势危急却还是固守不降的原因,是害怕将军您杀了他们,都想向北魏投降。希望将军暂缓攻城,下令赦免他们,那么他们没有人不相继归顺的。”刘勔答应了夏侯详,派夏侯详到城下,呼唤出城中之人,向他们告谕刘勔的意思。丙寅(十三日),殷琰带着将领反绑双手出城投降,刘勔对他们加以安抚和慰问,没有杀戮一个人。刘勔进入寿阳城,约束将士们的行为,城中士人和百姓的财物没有丝毫的损失,寿阳城的百姓非常高兴。北魏军队到达师水,准备救援寿阳,听说殷琰已经投降,于是抢掠了义阳郡的几千人返回。后来,殷琰重新恢复官职,一直做到少府时才去世。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