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勃据岭南
萧勃据岭南
【内容提要】
《萧勃据岭南》叙述了梁朝末年萧勃割据岭南,陈霸先执掌梁朝大权后,派军讨伐萧勃,平定岭南地区,以及陈朝建国后,继续剿灭萧勃残余势力,巩固南疆统一的历史过程。
梁朝末年,陈霸先以军功起家,在岭南为官,曾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交州司马等职。侯景叛乱爆发后,陈霸先准备起兵勤王,讨伐侯景。侯景派人劝诱广州刺史元景仲,许诺奉其为首,于是元景仲与侯景勾结,暗中图谋陈霸先。陈霸先闻讯后,集结军队,迅疾出击,消灭了元景仲,接着迎来梁朝宗室、曲江侯、定州刺史萧勃镇守广州,并派军进驻大庾岭,为北伐做准备。
然而萧勃对讨伐侯景并不积极,他意欲割据岭南,专制一方,因此派人到陈霸先军中,以种种借口劝阻其放弃北伐。陈霸先拒绝了萧勃的要求,派使节到江陵,请求接受湘东王萧绎(梁元帝)的节制。当时南康土豪蔡路养起兵占据郡城,与萧勃相互勾结,共同阻挠陈霸先。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陈霸先出兵北伐,抵达大庾岭,击溃蔡路养所部,蔡路养本人狼狈逃跑。
后来梁元帝任命王琳为广州刺史,以萧勃为晋州刺史,进驻始兴。西魏攻陷江陵,杀梁元帝后,萧勃趁机重新占据广州。梁敬帝萧方智即位后,召萧勃返回朝廷,萧勃拒不受命,割据岭南,并想方设法壮大割据势力。
公元557年,陈霸先执掌梁朝大权,命周文育率大军讨伐萧勃,双方在豫章地区展开了激战,萧勃军队最终惨败,其将领欧阳、傅泰被俘,萧孜、余孝顷仓皇逃走。败讯传来,萧勃军中人心惶惶,萧勃本人也被部将杀死。萧勃死后,其余部萧孜、余孝顷仍然率众抵抗。陈霸先派遣平南将军侯安都领兵协助周文育征讨,不久萧孜出城投降。陈霸先又任命欧阳为衡州刺史,利用其声望,让他率军征讨岭南。欧阳抵达岭南,各郡太守纷纷向他投降,于是很快占领广州,平定岭南地区。余孝顷也派遣使节向陈霸先请降。
陈永定二年(558年),王琳领兵东进,进攻陈霸先。余孝顷又率众投附,并力图控制周迪。不久高州刺史黄法氍、吴兴太守沈恪、宁州刺史周敷联合出兵救援周迪。余孝顷战败被俘,被押送到建康。但余孝顷的弟弟余孝劢和儿子余公扬还据守旧营,一直未能攻克,陈霸先下令周文育统兵继续征讨余孝劢等人。
永定三年(559年),周文育、周迪、黄法氍以及豫章太守熊昙朗共同征讨余公扬,余公扬企图诈降,结果被识破,被押送到建康。王琳派遣部将救援余孝劢,周文育作战失利,熊昙朗趁机叛变,杀死了周文育,并袭击周敷,周敷击溃了他的部队,熊昙朗单人匹马逃走。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王琳又率军东进,陈文帝陈蒨调兵抵抗,最终王琳战败,熊昙朗也被杀。
侯景之乱爆发后,萧勃身为梁朝宗室,不思应援,却趁乱割据岭南,此举可谓加速了梁朝的覆亡。陈霸先崛起后,虽派兵剿灭了萧勃,但其残余势力与其他地方豪强相互勾结,割据一方。陈朝建立后,先后几次派军征讨,终于消灭了萧勃残余势力,稳定了南方的局面。
【原文】
梁武帝太清三年。西江督护陈霸先欲起兵讨侯景,景使人诱广州刺史元景仲,许奉以为主,景仲由是附景,阴图霸先[1]。霸先知之,与成州刺史王怀明等集兵南海,驰檄以讨景仲,曰:“元景仲与贼合从,朝廷遣曲阳(1)侯萧勃为刺史,军已顿朝亭[2]。”景仲所部闻之,皆弃景仲而散。秋七月甲寅,景仲缢于下[3]。霸先迎定州刺史萧勃镇广州[4]。
【注文】
[1]诱:劝诱。 元景仲(?—547年):元法僧的儿子。起初随父投梁,封枝江县公,任侍中、右卫将军、都督十三州诸军事、广州刺史。侯景之乱时,他举兵响应侯景,被陈霸先等击败,自缢而死。 阴图:暗中图谋。
[2]成州:州名。南朝梁武帝萧衍普通四年(523年)置,治梁信(今广东封开东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封开一带。隋文帝杨坚开皇(581—600年)初改为封州。 王怀明:梁朝成州刺史。生平事迹不详。 集兵:集结军队。 南海:郡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治番禺(今广东广州)。西汉(前206—25年)初为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后复为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西汉辖境相当于今广东滃(wēng)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其后渐小。南朝梁、陈管辖盆允、新夷、封乐、封平、义宁、始康、初宾、化招(召)八县。 驰檄(xí):迅速传送檄文。 合从(zòng):也作“合纵”,泛指联合。 曲阳:县名。应当为“曲江”,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县,治今广东韶关曲江区。 朝亭:地名。位于今广东广州东北。
[3]缢(yì):吊死,用绳子勒死。 (gē)下:即在屋门之下。
[4]定州:州名。定州不止一处。此处应指南朝梁置定州,治郁林(今广西贵港),后改为南定州,领郁林、宁浦二郡。隋初改为尹州,隋炀帝杨广大业(605—618年)初改为郁州。
【译文】
梁武帝萧衍太清三年(549年)。西江督护陈霸先想要起兵讨伐侯景,侯景派人劝诱广州刺史元景仲,许诺尊奉他为君主,元景仲因此归附了侯景,暗中谋取陈霸先。陈霸先得知此事,与成州刺史王怀明等人在南海集结军队,然后迅疾发布檄文讨伐元景仲,檄文中说:“元景仲与反贼侯景勾结,朝廷派曲阳侯萧勃为刺史,大军已经驻扎在朝亭。”元景仲的部下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背弃元景仲四处逃散。秋季七月甲寅(初一日),元景仲在房门下自缢而死。陈霸先迎来定州刺史萧勃镇守广州。
【原文】
前高州刺史兰裕,钦之弟也,与其诸弟扇诱始兴等十郡,攻监衡州事欧阳[1]。勃使霸先救之,悉擒裕等,勃因以霸先监始兴郡事。
【注文】
[1]兰裕:梁朝人,兰钦的弟弟。生平事迹不详。 钦:即兰钦。生卒年不详。南朝梁将。字休明。中昌魏(今湖北房县)人。早年随父北征讨伐北魏,授东宫直阁,屡立战功。又率军讨平桂阳、阳山、始兴三郡蛮叛,收复梁、汉之地,以功任衡州刺史,进号仁威将军。至广州,击破俚(lǐ)人首领陈文彻兄弟,封平南将军,在州有惠政。后官至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广州刺史。 扇诱:煽惑引诱。 始兴:郡名。三国吴末帝孙皓甘露元年(265年)置。治曲江(今广东韶关)。辖境相当于今广东连江、滃江流域以北地区。南朝宋末一度改名广兴。南朝齐辖曲江、桂阳、仁化、阳山、令阶、含洭(kuāng)、灵溪、中宿、浈(zhēn)阳、始兴诸县,梁时辖境逐渐缩小,陈时辖有今北江上游地区。隋文帝杨坚开皇九年(589年)废。 衡州:州名。梁武帝萧衍天监六年(507年)置,治含洭(今广东英德西),辖始兴(后属东衡州)、阳山诸郡,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州、韶关、连州、郴(chēn)州地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年)中改为西衡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洭州。隋平陈,又置衡州,治衡阳(今湖南衡阳)。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衡山、常宁、耒(lěi)阳间的湘水流域。 监衡州事:代理掌管衡州政务。监,监管。 欧阳(wěi)(约498—563年):南朝梁、陈将领,字靖世。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世代为郡中豪族。博览经史,颇有声望。起家为梁信武府中兵参军,随兰钦征伐,任超武将军、天门太守。后归依陈霸先,参与讨平侯景,任衡州刺史,封始兴县侯。陈初,平王琳,封阳山郡公、征南将军,官至交州刺史,名震岭南。
【译文】
前高州刺史兰裕是兰钦的弟弟,兰裕和他几个弟弟煽动引诱始兴等十个郡,一起去攻打监衡州事欧阳。萧勃派陈霸先前去救援,将兰裕等人全部擒获,萧勃便任命陈霸先为监始兴郡事。
【原文】
冬十二月,始兴太守陈霸先结郡中豪杰欲讨侯景,郡人侯安都、张偲等各帅众千余人归之[1]。霸先遣主帅杜僧明将二千人顿于岭上,广州刺史萧勃遣人止之,曰:“侯景骁雄,天下无敌[2]。前者援军十万,士马精强,犹不能克,君以区区之众,将何所之[3]?如闻岭北王侯又皆鼎沸,亲寻干戈,以君疏外,讵可暗投[4]。未若且留始兴,遥张声势,保太山之安也[5]。”霸先曰:“仆荷国恩,往闻侯景渡江,即欲赴援,遭值元、兰梗我中道[6]。今京都覆没,君辱臣死,谁敢爱命[7]!君侯体则皇枝,任重方岳,遣仆一军,犹贤乎已,乃更止之乎[8]?”乃遣使间道诣江陵,受湘东王绎节度。时南康土豪蔡路养起兵据郡,勃乃以腹心谭世远为曲江令,与路养相结,同遏霸先[9]。
【注文】
[1]结:结交。 豪杰:也作“豪桀”,指才能出众的人。 张偲(cāi又读作sī):南朝梁、陈时期人。生平事迹不详。
[2]将:率领。 岭:指大庾(yǔ)岭。位于江西大庾县以南与广东南雄县的分界处,又名台岭,也称为梅岭,是五岭之一,向为岭南、岭北的交通咽喉。 止:制止。 骁(xiāo)雄:勇猛威武。
[3]前者:之前。 士马:兵马。引申指军队。 精强:精悍强壮。 区区:形容少。
[4]如闻:听说。 王侯:王爵和侯爵。此处指梁朝宗室。 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指局势不稳定、不安定。 疏外:疏远见外。 讵(jù):岂,怎。 暗投:即明珠暗投,比喻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重视或好人误投了昏君。
[5]未若:不如。 且留:暂留。 遥张声势:远远地扩张自己的声势。 太山之安:像泰山一样安定。 太山:即泰山,山名。位于今山东泰安,为五岳之一。
[6]仆:对自己的谦称。 荷(hè):承受;承蒙。 国恩:王朝或君主所赐予的恩惠。 渡江:指渡过长江。 元、兰:即元景仲和兰裕。 梗(gěng):阻塞,妨碍。 中道:中途。
[7]京都:指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覆没:陷落;沦陷。 君辱臣死: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爱命:顾惜生命。
[8]君侯: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皇枝:也作“皇支”。指皇帝的庶子或宗族。 方岳:传说尧命羲(xī)和四子掌四岳,称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犹贤乎已:总比不去好。“已”意即止、罢。 乃更止之乎:怎么还来阻止我呢?
[9]土豪: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 蔡路养:生卒年不详。南朝梁、陈之际人。陈霸先起兵至大庾岭,蔡路养率二万人驻扎在南野,构筑营垒截击;蔡路养妻侄即陈朝名将萧摩诃。 起兵:举兵,起事。 据:占据。 腹心:指心腹。左右亲信。 谭世远:生卒年不详。梁臣,萧勃部将,曾为曲江令、衡州刺史,后起兵杀死萧勃。 曲江:县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县,治今广东韶关曲江区。 令:即县令。官职名。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相结:相互结交。 遏(è):阻止;抑制。
【译文】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冬季十二月,始兴太守陈霸先结交郡中豪杰,准备讨伐侯景,始兴郡人侯安都、张偲等人各率部下千余人归附陈霸先。陈霸先派主帅杜僧明率领二千人马屯驻在大庾岭上,广州刺史萧勃派人劝阻陈霸先道:“侯景骁勇善战,天下无敌。在这之前有援军十万,兵强马壮,还不能击败侯景,你就凭借这一点点兵力,又能对他怎么样呢?你一定听说大庾岭北面的那些王侯又都闹腾起来了,亲属之间也大动干戈,你是个与萧氏关系疏远的外人,怎么可以明珠暗投。不如暂且停留在始兴,远远地张扬一下声势,以确保泰山般的平安。”陈霸先回复道:“我蒙受国家恩德,前面听说侯景叛军渡过长江,就准备前往增援,但遭遇元景仲、兰裕阻挠,被耽搁在半道。现在都城建康沦陷,国君受到羞辱,大臣就应该拼死相争,谁还敢吝惜自己的性命!君侯您是皇亲国戚,担当一方重任,您派给我这支部队前去征讨叛军,总比不去好吧,怎么还来阻止我呢?”陈霸先于是派使节抄近道到江陵,接受湘东王萧绎指挥。当时南康土豪蔡路养起兵占据郡城,萧勃于是任命自己的心腹谭世远为曲江令,与蔡路养相互勾结,一起遏制陈霸先。
【原文】
简文帝大宝元年春正月,陈霸先发始兴,至大庾岭,蔡路养将二万人军于南野以拒之[1]。路养妻侄兰陵萧摩诃,年十三,单骑出战,无敢当者[2]。杜僧明马被伤,陈霸先救之,授以所乘马,僧明上马复战,众军因而乘之,路养大败,脱身走[3]。
【注文】
[1]南野:县名。东汉建武元年(25年)置,治今江西南康西南,晋太康三年(282年),南野并入南康县(治今江西南康)。 以拒:以便抗拒。
[2]妻侄:妻子的侄子。 当:抵挡。
[3]被(pī)伤:受伤。被,通“披”。 乘(chéng):利用,趁势。 脱身:抽身摆脱。
【译文】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春季正月,陈霸先从始兴出兵,抵达大庾岭,蔡路养率领二万人在南野驻扎以抗拒陈霸先的部队。蔡路养妻子的侄子兰陵人萧摩诃,年龄才十三岁,独自骑马出战,没有人敢和他对战。杜僧明的战马被打伤,陈霸先前去救援,把自己所乘马匹让给杜僧明,杜僧明上马又投入战斗,各部官兵趁势跟随他进攻,蔡路养军队大败,蔡路养本人脱身逃跑了。
【原文】
元帝承圣三年。广州刺史、曲江侯勃自以非上所授,内不自安,上亦疑之[1]。勃启求入朝,五月乙巳,上以王琳为广州刺史,勃为晋州刺史[2]。秋九月,曲江侯勃迁居始兴。
【注文】
[1]内不自安:心中不安。
[2]启求:请求。 晋州:州名。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置,治怀宁(今安徽潜山梅城镇),辖今安徽安庆一带。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年),晋州入北齐,改名为江州,陈太建五年(573年)伐北齐,收复此地,复名晋州,隋开皇三年(583年),改晋州为熙州。
【译文】
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广州刺史、曲江侯萧勃认为自己的职位不是梁元帝所授予的,心里感到很不安,梁元帝也对他心存疑虑。萧勃上奏请求入朝朝见梁元帝,五月乙巳(二十日),梁元帝任命王琳为广州刺史,萧勃为晋州刺史。秋季九月,曲江侯萧勃迁往始兴居住。
【原文】
陈高祖永定元年。初,梁世祖以始兴郡为东衡州,以欧阳为刺史[1]。久之,徙为郢州刺史,萧勃留不遣。世祖以王琳代勃为广州刺史,勃遣其将孙荡监广州,尽帅所部屯始兴以避之[2]。别据一城,不往谒,闭门自守[3]。勃怒,遣兵袭之,尽收其赀财、马仗,寻赦之,使复其所,与之结盟[4]。江陵陷,遂事勃[5]。二月庚午,勃起兵于广州,遣及其将傅泰、萧孜为前军[6]。孜,勃之从子也。南江州刺史余孝顷以兵会之[7]。诏平西将军周文育帅诸军讨之[8]。
【注文】
[1]东衡州:南朝梁承圣(552—555年)中置,治曲江(今广东韶关),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韶州。
[2]孙荡:萧勃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3]谒(yè):拜见。
[4]赀(zī)财:钱财,财物。赀通“资”。 马仗:马匹兵器。
[5]陷:陷落。
[6]傅泰:萧勃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萧孜:萧勃侄子、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7]南江州:州名。此处指余孝顷占据新吴(东汉置,今江西奉新),在此所置南江州。 余孝顷(?—约567年):南朝梁、陈时期人。新吴地方豪族之一,湘东王萧绎曾任命他为豫章太守。萧勃起兵广州,时任南江州刺史的余孝顷举兵响应,后被俘归顺了陈朝,任陈益州刺史和南豫州刺史,后以谋反罪被诛杀。
[8]平西将军:武官名。东汉献帝刘协建安(196—220年)中置。三国魏时与平东、平南、平北将军合称四平将军,多督帅一方军事,也作为刺史加官以兼管军事。魏、晋、南朝宋为三品,梁武帝定为武职第二十班,陈改为拟三品。北魏三品,北齐时也为三品,但成为授予有功武官的闲职。北周正七命。隋初为散号将军,六品上。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
【译文】
陈高祖陈霸先永定元年(557年)。起初,梁元帝萧绎将始兴郡改为东衡州,任命欧阳为刺史。过了很久之后,梁元帝又让欧阳改任郢州刺史,萧勃留住欧阳,不肯派遣他去郢州赴任。梁元帝任命王琳取代萧勃担任广州刺史,萧勃派遣他的部将孙荡监守广州,自己率领全部人马驻扎在始兴以躲避王琳。欧阳据守另外一座城池,不肯前去拜见萧勃,关闭城门自己防守。萧勃很恼怒,派兵马袭击欧阳,全部没收了他的货物财产、马匹兵器,不久又赦免了欧阳,让他回到原来镇守的城池,并且和他缔结盟约。江陵沦陷后,欧阳于是就正式追随萧勃。二月庚午(初一日),萧勃在广州起兵,派遣欧阳以及他的部将傅泰、萧孜充任全军的前锋。萧孜是萧勃的侄子。南江州刺史余孝顷率兵前来会合。梁敬帝萧方智诏令平西将军周文育统帅各路兵马征讨萧勃。
【原文】
欧阳等出南康。屯豫章之苦竹滩,傅泰据跖口城,余孝顷遣其弟孝劢守郡城,自出豫章据石头[1]。巴山太守熊昙朗诱共袭高州刺史黄法氍,又语法氍,约共破[2]。且曰:“事捷,与我马仗。”遂出军,与俱进。至法氍城下,昙朗阳败走[3]。法氍乘之,失援而走,昙朗取其马仗归于巴山[4]。
【注文】
[1]苦竹滩:地名。也叫苦竹洲。在今江西丰城西南十里赣江东岸富竹洲。 跖(zhí)口城:城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西南。 孝劢(mài):即余孝劢,生卒年不详。余孝顷的弟弟。萧勃举兵,余孝顷起兵响应,派其弟余孝劢留守。余孝顷失败后,余孝劢与余孝顷子余公扬占据旧地,扰动南方,陈霸先遣军讨伐,余公扬被俘。王琳派将曹庆、常众爱等救援余孝劢。永定三年(559年),余孝劢弟余孝猷率部投降陈将侯安都,曹庆、常众爱被杀,余孝劢下落不详。 石头:即石头渚(zhǔ)。山名。位于今江西南昌赣江西岸,为一座小石头山,因地处要冲而成为军事要地。
[2]巴山:郡名。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置,治巴山(今江西崇仁西南),领巴山、西宁、新建、兴平、丰城、广丰、新安七县,辖境相当于今江西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568年)废。 熊昙(tán)朗(?—560年):南朝陈臣。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世为郡中名族。侯景之乱时,他聚众为盗。梁元帝萧绎以其为巴山太守。魏克荆州后,《南史·贼臣传》称其部“劫掠邻县,缚卖居人,山谷之中,最为巨患”。入陈,官至太守、平西将军。后因响应王琳叛陈,被杀。 黄法氍(qú)(518—576年):南朝梁、陈时的军事将领。字仲昭,巴山新建(今江西乐安西北)人。侯景之乱时,跟随周文育征讨侯景叛军,封新建县侯,任散骑常侍、高州刺史。入陈参与讨伐萧勃、王琳、熊昙朗和北齐,升任江州、南徐州、郢州、南豫州等刺史。后官至侍中、征西大将军、豫州刺史,封义阳郡公。 语:交谈。
[3]阳:通“佯”。假装。
[4]失援:丧失援助。
【译文】
欧阳等人率军从南康出兵。欧阳驻扎在豫章郡的苦竹滩,傅泰占据跖口城,余孝顷派遣他的弟弟余孝劢守卫豫章城,自己从豫章出发占据了石头城。巴山太守熊昙朗诱骗欧阳一起袭击高州刺史黄法氍,又与黄法氍交谈,相约一起攻击欧阳。并且说:“事情成功了,只要给我一些马匹兵器就行了。”于是熊昙朗出兵,与欧阳同时向高州进军。到达黄法氍的城下,熊昙朗假装战败逃走。黄法氍趁势追击,欧阳失去熊昙朗的援助,被迫逃走,熊昙朗收取了他的马匹兵器后返回了巴山。
【原文】
周文育军少船,余孝顷有船在上牢,文育遣军主焦僧度袭之,尽取以归,仍于豫章立栅[1]。军中食尽,诸将欲退,文育不许,使人间行遗衡州刺史周迪书,约为兄弟[2]。迪得书甚喜,许馈以粮。于是文育分遣老弱乘故船沿流俱下,烧豫章栅,伪若遁去者[3]。孝顷望之,大喜,不复设备[4]。文育由间道兼行据芊韶,芉韶上流则欧阳、萧孜,下流则傅泰、余孝顷营,文育据其中间,筑城飨士,等大骇[5]。退入泥溪,文育遣严威将军周铁虎等袭,癸巳,擒之[6]。文育盛陈兵甲,与乘舟而宴,巡跖口城下,使其将丁法洪攻泰,擒之[7]。孜、孝顷退走。
【注文】
[1]上牢:地名。今江西奉新东北。 焦僧度:周文育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2]间行:走小道。 遗(wèi):送交;交付。 周迪(?—565年):南朝梁、陈时将领。临川南城(今江西南城东南)人。出身贫寒,有勇力。侯景之乱时,跟从族人周续起兵。周续被部下杀死后,被推为主。侯景之乱平息,梁元帝萧绎授周迪壮武将军、高州刺史,封临汝县侯。后又授予使持节、散骑常侍、信威将军、衡州刺史,领临川内史。入陈朝,参与平定王琳、熊昙朗反叛,官至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因不满陈文帝猜忌,与留异联合反陈。后被诱杀。 约为兄弟:相约结为兄弟。
[3]分遣:分别派遣。 老弱:老弱残兵。 故船:旧船。
[4]不复设备:不再防备。
[5]芊(qiān)韶:地名。今江西丰城东北。 飨(xiǎng)士:以酒食款待士兵;犒劳士卒。
[6]泥溪:地名。今江西新干西南。 严威将军:将军名号。南朝梁置,陈沿用。梁武帝定为武职十五班,陈为拟四品。
[7]盛陈:大肆排摆;大量排列。 兵甲:兵器和铠甲。指士兵,军队。 巡(xún):巡行。 丁法洪:周文育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译文】
周文育军队缺乏船只,余孝顷在上牢有一些船,周文育派主将焦僧度袭击上牢,将船只全部缴获带回,还在豫章设置营栅。部队的粮食吃完了,众将都想要退兵,周文育不答应,派人走小道给衡州刺史周迪带去一封书信,相约结为兄弟。周迪收到书信后很高兴,同意给周文育的部队送去粮食。于是周文育分别派遣年老体弱的士卒乘坐旧船一起顺流而下,并且烧毁了豫章的营栅,伪装成军队像是逃走的模样。余孝顷远远看见这种情况,非常兴奋,不再做作战准备。周文育经由小道加倍行军,占据芊韶,芊韶的上游是欧阳、萧孜的军营,下游是傅泰、余孝顷的军营,周文育占据了两个军营的中间地段,构筑城池,盛宴招待将士,欧阳等人见状十分恐惧。欧阳率军退到泥溪,周文育派严威将军周铁虎等人袭击欧阳,永定元年(557年)二月癸巳(二十四日),擒获了欧阳。周文育集合了大量兵力,与欧阳乘船吃宴,船巡行到跖口城下,周文育派大将丁法洪进攻傅泰,擒获了傅泰。萧孜、余孝顷撤退逃走。
【原文】
三月庚子,周文育送欧阳、傅泰于建康,丞相霸先与有旧,释而厚待之。曲江侯勃在南康,闻欧阳等败,军中忷惧[1]。甲寅,德州刺史陈法武、前衡州刺史谭世远攻勃,杀之[2]。
【注文】
[1]忷(xiōng)惧(jù):惊恐;惶恐不安。
[2]德州:州名。南朝梁置,治九德(今越南义安省荣市)。辖境相当于今越南蓝江流域下游地区,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huān)州。 陈法武:南朝梁德州刺史。生平事迹不详。
【译文】
陈高祖永定元年(557年)三月庚子(初一日),周文育把欧阳、傅泰押送到建康,丞相陈霸先与欧阳过去有交情,将他释放并且给他很优厚的待遇。曲江侯萧勃驻扎在南康,听说欧阳等人战败,军中惶恐不安。甲寅(十五日),德州刺史陈法武、前衡州刺史谭世远攻打萧勃,杀了萧勃。
【原文】
夏四月,故曲江侯勃主帅兰敳袭杀谭世远,军主夏侯明彻杀敳,持勃首降[1]。勃故记室李宝藏奉怀安侯任据广州[2]。萧孜、余孝顷犹据石头,为两城,各居其一,多设船舰,夹水而陈[3]。丞相霸先遣平南将军侯安都助周文育击之。戊戌(2),安都潜师夜烧其船舰,文育帅水军,安都帅步骑,进攻之,萧孜出降,孝顷逃归新吴,文育等引兵还[4]。丞相霸先以欧阳声著南土,复以为衡州刺史,使讨岭南[5]。未至,其子纥已克始兴[6]。至岭南,诸郡皆降,遂克广州,岭南悉平。五月戊辰(3),余孝顷遣使诣丞相府乞降[7]。
【注文】
[1]兰敳(ái):萧勃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夏侯明彻:萧勃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2]李宝藏:萧勃部属。生平事迹不详。 怀安:县名。三国吴置,不久废。晋末复置。宋、齐沿用。梁改为怀泽,治今广西贵港。 任:即萧任,梁宗室。生平事迹不详。
[3]夹水而陈(zhèn):部署在河流两岸。陈通“阵”。
[4]潜师:悄悄地派遣军队。 新吴:县名。治今江西奉新。
[5]声著(zhù):声望高。 南土:南方。
[6]纥(hé):即欧阳纥(537—569年),陈朝大臣。字奉圣。欧阳的儿子。有才干。陈文帝陈蒨时任黄门侍郎、员外散骑常侍、衡州刺史,又袭封阳山郡公。任交州刺史,在交州十余年,颇有威名。陈宣帝陈顼初,在交州举兵反叛,攻陷衡州,后屡战兵败,被俘杀,家口籍没,只有儿子欧阳询因年幼获免。
[7]乞降:请求投降。
【译文】
陈高祖永定元年(557年)夏季四月,已经被杀的曲江侯萧勃的主帅兰敳乘其不备袭击并杀死了谭世远,兰敳的主将夏侯明彻杀掉了兰敳,拿着萧勃的首级投降。萧勃以前的记室李宝藏拥戴怀安侯萧任盘踞在广州。萧孜、余孝顷还据守石头,他们修筑了两座城池,两人分别占据一座,还造了很多舰船,分列在河流两岸。丞相陈霸先派平南将军侯安都协助周文育进攻萧孜、余孝顷。戊戌,侯安都秘密派军队趁着夜色烧毁了萧孜等人的舰船,周文育率领水军,侯安都带领步兵和骑兵,一起进攻敌军,萧孜出城投降,余孝顷逃回新吴,周文育等人带领部队返回。丞相陈霸先因为欧阳在南方有很高声望,再次任命欧阳为衡州刺史,派他征讨岭南。欧阳还没到达,他的儿子欧阳纥已经攻克始兴。等到欧阳抵达岭南,各郡全都投降,随后攻克广州,岭南地区全部平定。五月戊辰,余孝顷派使者到丞相府向陈霸先请求投降。
【原文】
二年。王琳之引兵东下也,衡州刺史周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齐言入赴[1]。上恐其为变,厚慰抚之[2]。新吴洞主余孝顷遣沙门道林说琳曰:“周迪、黄法氍皆依附金陵,阴窥间隙,大军若下,必为后患[3]。不如先定南川,然后东下。孝顷请席卷所部以从下吏[4]。”琳乃遣轻车将军樊猛、平南将军李孝钦、平东将军刘广德将兵八千赴之,使孝顷总督三将,屯于临川故郡,征兵粮于迪,以观其所为[5]。
【注文】
[1]南川:指自南康(治雩都,今江西于都东北)至豫章(治南昌,今江西南昌)之地。 总召:召集。 守宰:指地方长官。 入赴:入朝朝见。
[2]为变:变乱;生变。 厚:极力。 慰抚:也作“慰拊”。安抚;抚慰。
[3]洞主:古代南方当地部落首领。 道林:僧人。生平事迹不详。 依附金陵:指归附陈霸先,金陵即建康(今江苏南京)。 阴窥(kuī):暗中窥探。 间隙:空隙,可乘之机。
[4]席卷所部:带领全体部下。 以从下吏:做下属。
[5]轻车将军:武官名。西汉置,掌率军出征。东汉、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沿置。魏、晋、南朝宋皆五品(一说三国魏为三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定为武职十四班,陈改为拟五品。北魏、北齐为从五品,北周改为五命。隋初为散号将军,从七品下,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 李孝钦:王琳的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平东将军:三国魏始置,与平西、平北、平南将军合称四平将军,晋与南北朝皆置,多为持节都督或监某地区的军事,也可作为刺史兼理军务的加官。三国魏、晋、南朝宋皆三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定为武职二十班,陈改为拟三品,北魏三品。北齐时为闲职,三品。北周正七命。隋初列为散号将军,为从六品上,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废。 刘广德:王琳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赴:赶赴,前往。 临川:郡名。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置,治临汝(今江西抚州临川区)。辖境相当于今江西临川以南的旴江流域及宜黄水流域,西至乐安境。南朝齐徙治南城(今江西南城东南),辖南城、临汝、新建、永城、宜黄、南丰、东兴、安浦、西丰诸县。陈朝治所仍迁回临汝,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临川故郡:指临川郡旧治,在今江西抚州临川区西。
【译文】
陈高祖永定二年(558年)。王琳率军东下时,衡州刺史周迪想要独自占据南川,于是召集所管辖八郡的太守来缔结盟约,一起声称要入都城朝见。陈武帝陈霸先害怕他们发动变乱,给他们优厚待遇并极力抚慰。新吴洞主余孝顷派和尚道林劝说王琳道:“周迪、黄法氍虽然都依附了金陵陈霸先,但暗地里还在窥探机会,大军如果东进,这些人必定会成为您日后的祸患。不如先平定南川,然后再率军东下。余孝顷请求带领全体部下做您的下属,听从您的驱使。”王琳于是派轻车将军樊猛、平南将军李孝钦、平东将军刘广德带领八千人马奔赴南川,让余孝顷总督樊猛等三位将领,驻扎在临川旧城,同时向周迪征收兵马粮草,以观察他的动向。
【原文】
夏五月癸巳,余孝顷等[众]且二万,军于工塘,连八城以逼周迪[1]。迪惧,请和,并送兵粮。樊猛等欲受盟而还[2]。孝顷贪其利,不许,树栅围之[3]。由是猛等与孝顷不协[4]。
【注文】
[1]工塘:地名。今江西抚州东南。
[2]受盟:缔结盟誓。
[3]贪其利:贪图利益。 树栅:构筑营栅。
[4]不协:不一致;不和。
【译文】
陈高祖永定二年(558年)夏季五月癸巳(初一日),余孝顷等将士近二万人,驻扎在工塘,联合八座城池的兵力来进逼周迪。周迪害怕,向余孝顷求和,并送来了军粮。樊猛等将领想要和周迪缔结盟约后就退兵。余孝顷贪图战争功利,不许与周迪讲和,树立营栅围困周迪。因此樊猛等将领开始与余孝顷出现不和。
【原文】
秋七月,高州刺史黄法氍、吴兴太守沈恪、宁州刺史周敷合兵救周迪[1]。敷自临川故郡断江口,分兵攻余孝顷别城[2]。樊猛等不救而没[3]。刘广德乘流先下,故获全[4]。孝顷等皆弃舟引兵步走,迪追击,尽擒之,送孝顷及李孝钦于建康,归樊猛于王琳[5]。九月,余孝顷之弟孝劢及子公扬犹据旧栅不下,庚午(4),诏开府仪同三司周文育都督众军出豫章讨之[6]。
【注文】
[1]周敷(530—564年):南朝梁、陈时期人。字仲远,临川(郡治今江西南城)人,家为郡豪族。侯景之乱,与周迪自乡里起兵,梁元帝萧绎授以宁州刺史,封西丰县侯。入陈,又屡平余孝顷、熊昙朗,因功授豫章太守。当时,南江酋(qiú)帅都不接受征召,自署令长,周敷率先入朝,进号安西将军。后随都督章昭达征讨周迪,被周迪所杀。
[2]江口:指鄱(pó)阳湖入长江口。 别城:其他城池。
[3]没(mò):陷落。
[4]乘流:趁着江流。 获全:得以保全。
[5]步走:步行逃跑。 归:交给。
[6]公扬:即余公扬,生卒年不详。余孝顷之子。余孝顷失败后,余公扬与余孝劢占据旧地,扰动南方,陈霸先遣军讨伐,余公扬伪降,后被识破,押送都城建康。 都督:督帅,总领,统领。
【译文】
陈高祖永定二年(558年)秋季七月,高州刺史黄法氍、吴兴太守沈恪、宁州刺史周敷联合出兵救援周迪。周敷从临川旧城出发,截断通江口的道路,还分派兵马进攻余孝顷的其他城池。樊猛等将领不去增援,城池陷落。刘广德提前趁着江流而下,所以得以保全。余孝顷等人都丢弃舰船带兵步行逃走,周迪尾随追击,把他们全部擒获,将余孝顷和李孝钦押送到建康,将樊猛交还给王琳。九月,余孝顷的弟弟余孝劢和儿子余公扬还据守旧营栅,一直攻不下来,庚午,梁敬帝萧方智下诏让开府仪同三司周文育统帅各部队从豫章出兵前往征讨他们。
【原文】
三年夏五月,周文育、周迪、黄法氍共讨余公扬,豫章内史熊昙朗引兵会之,众且万人[1]。文育军于金口,公扬诈降,谋执文育,文育觉之,囚送建康[2]。文育进屯三陂,王琳遣其将曹庆帅二千人救余孝劢[3]。庆分遣主帅常众爱与文育相拒,自帅其众攻周迪及安南将军吴明彻,迪等败,文育退据金口[4]。熊昙朗因其失利,谋杀文育以应众爱,监军孙白象闻其谋,劝文育先之,文育不从[5]。时周迪弃船走,不知所在[6]。乙酉,文育得迪书,自赍以示昙朗,昙朗杀之于座而并其众,因据新淦城[7]。昙朗将兵万人袭周敷,敷击破之,昙朗单骑奔巴山[8]。六月,周文育之讨余孝劢也,帝令南豫州刺史侯安都继之。文育死,安都还,遇王琳将周炅、周协南归,与战,擒之[9]。孝劢弟孝猷帅所部四千家诣安都降[10]。安都进军至左里,击曹庆、常众爱,破之[11]。众爱奔庐山,庚寅,庐山民斩之,传首[12]。
【注文】
[1]内史:官职名。内史之职掌,历代有所差异。西周置。又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掌管著作简册,策命诸侯卿大夫,以及爵禄的废置。春秋时沿置。秦代设置内史,治理京畿地方,为京师之地方长官。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píng)翊(yì)”。西汉初,于诸侯国内也置“内史”之官,掌民政,如同“郡守”。武帝更“内史”官名后,诸侯王国均未改名,故“内史”成为诸侯王国特有之官名。魏晋、南朝宋为五品。陈为六品或七品,至隋代废。西魏、北周置内史司,属春官府,掌管诏书撰写,参与议定刑罚爵赏及军国大事,并撰写国志及起居注,长官初为内史中大夫,正五命;后改为内史上大夫,正六命。此外,隋朝为避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讳,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又改内史省为内书省,改内史令为内书令,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称中书省,长官改为中书令。
[2]金口:地名。即金溪口,今江西新建西南,象牙江注入赣江处。 诈降:假装投降。 谋执:计划捉拿。
[3]三陂(bēi):地名。约在今江西抚州临川区北。 曹庆(?—567年):南朝陈时人。初为王琳部将,萧庄授以左卫将军、吴州刺史。王琳兵败,降陈。陈文帝陈蒨以配湘州刺史华皎,官至长沙太守。后与华皎一同谋反,被杀。
[4]常众爱:王琳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安南将军:将军名号。东汉建安中置,三国沿置。为出镇南方某一地区的军事长官,或为刺史兼理军务的加官。晋、南朝也置,魏、晋、南朝宋皆三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定为武职二十一班,陈拟三品,北魏、北齐也置,皆为三品。北齐无职事,三品。
[5]监军:官职名。古代派往军队监督军务的官员。始见于春秋时期,仅为临时差遣。至汉代,汉武帝始置常住监军使者或监军使,简称监军或军监,成为定制。后代多有设置,一般由君主亲信充任,对君主负责。 孙白象:时为周文育监军。生平事迹不详。 先之:指先发制人除掉熊昙朗。
[6]不知所在:不知道去向。
[7]以示:出示给……看。 并:吞并。 新淦城:县名。西汉初置,治今江西清江樟树镇。隋开皇间徙治今江西新干。
[8]击破:击溃。
[9]周炅(jiǒng)(513—576年):字文昭。祖籍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西南)。初为梁通直散骑侍郎、朱衣直阁、弋(yì)阳太守,率部征讨侯景,以功任江州刺史。陈初依从王琳叛乱,被侯安都打败,被擒送都,陈文帝陈蒨释放了他。陈文帝陈蒨时任定州刺史,讨平华皎,封龙源县侯。随吴明彻北伐,败齐将陆骞(qiān),又率军讨平田龙升之叛,收复江北之地。官至平北将军、定州刺史。 周协:王琳部将。生平事迹不详。 南归:返回南方。 与战:与之交战。
[10]孝猷(yóu):即余孝猷,生卒年不详。余孝劢的弟弟。陈军讨伐余孝劢,永定三年(559年),余孝猷率部四千户投降陈将侯安都。
[11]左里:“左里城”,古城名。“里”一作“蠡(lí)”,因在彭蠡泽(即鄱阳湖)之左得名。故址在今江西都昌西北左蠡山下。
[12]庐山: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南,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相传殷周匡氏兄弟来山修道,以草庐为舍,故又称匡山或匡庐。
【译文】
陈高祖永定三年(559年)夏季五月,周文育、周迪、黄法氍一同征讨余公扬,豫章内史熊昙朗领兵前来与他们会合,将士将近一万人。周文育率军驻扎在金口,余公扬诈称投降,图谋要捉拿周文育,周文育察觉到了余公扬的阴谋,把他囚禁起来押送到建康。周文育进驻三陂,王琳派遣他的部将曹庆率领二千人去救援余孝劢。曹庆分派主帅常众爱与周文育对抗,自己率领军队进攻周迪和安南将军吴明彻,周迪等人被击败,周文育退兵据守金口。熊昙朗因为周文育失利,谋划杀害他以接应常众爱,监军孙白象听说了熊昙朗的阴谋,劝说周文育先发制人除掉熊昙朗,周文育不肯听从。当时周迪放弃船只逃走,不知去向。乙酉(二十九日),周文育得到周迪的书信,亲自把信带来让熊昙朗看,熊昙朗就在座位上杀死了周文育,吞并了他的部众,又趁势占据新淦城。熊昙朗率兵一万人袭击周敷,周敷击溃了他的部队,熊昙朗单人匹马逃向巴山。六月,周文育讨伐余孝劢时,陈武帝陈霸先命令南豫州刺史侯安都随后增援。周文育被杀后,侯安都率军返回,在途中遇到王琳的部将周炅、周协向南撤退,侯安都与他们交战,将他们擒获。余孝劢的弟弟余孝猷率领部下四千户到侯安都军中投降。侯安都进军抵达左里,进攻曹庆、常众爱,击溃了他们。常众爱逃往庐山,庚寅(初六日),庐山百姓杀死了他,把他的首级送了过来。
【原文】
文帝天嘉元年。王琳之东下也,帝征南川兵,江州刺史周迪、高州刺史黄法氍帅舟师将赴之,熊昙朗据城列舰,塞其中路,迪等与周敷共围之[1]。琳败,昙朗部众离心,迪攻拔其城,虏男女万余口。昙朗走入村中,村民斩之[2]。传首建康,尽灭其族[3]。
【注文】
[1]据城:占据城池。此处指占据豫章城。 列舰:排开舰船。 塞其中路:阻断中间的通道。
[2]离心:人心离散。 走:逃跑。
[3]尽灭其族:即一人犯罪,诛杀父母妻子以致整个家族。
【译文】
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王琳率军东下时,陈文帝陈蒨征集南川兵马进行抵抗,江州刺史周迪、高州刺史黄法氍率领水军前往增援,熊昙朗占据豫章城,排开舰船,阻断中间的通道,周迪等将领和周敷一道围困熊昙朗。王琳战败,熊昙朗部下离心离德,周迪攻克豫章城,虏获男男女女万余人。熊昙朗逃入村子里,村民将其杀死,把首级送到建康,他的家族也受到牵连全部被诛杀。
(1) 应当为“曲江”
(2) 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陈武帝永定元年四月己巳朔,无戊戌日。
(3) 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陈武帝永定元年五月己亥朔,无戊辰日。
(4) 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陈武帝永定二年九月辛卯朔,无庚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