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止学/止学《力不胜人勿言强》原文、注释、赏析

止学《力不胜人勿言强》原文、注释、赏析

5.力不胜人勿言强【原文】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译文】力量不能胜过别人的人,不要说勉强的话。【解析】人们都爱用虚伪来伪装自己,达到让别人羡慕的目的,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说了自不量力的话,或者做了自不量力的事情,最终坑害的还是自己。人与人之间都是互补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不要总是用自己的优点去嘲笑别人的缺点,这是不公平的,相反,当别人用强势来抵对你...

5.力不胜人勿言强

【原文】

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

【译文】

力量不能胜过别人的人,不要说勉强的话。

【解析】

人们都爱用虚伪来伪装自己,达到让别人羡慕的目的,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说了自不量力的话,或者做了自不量力的事情,最终坑害的还是自己。人与人之间都是互补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不要总是用自己的优点去嘲笑别人的缺点,这是不公平的,相反,当别人用强势来抵对你的弱势时,你也将败得很惨。因此,要善于尊重每一个人,包括自己,在力量不如他人的时候不要勉强地说行,那样只会害了自己。

【主题延伸阅读】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认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表面上看,它解释为“知道的人不言说,言说的人不知道”。在古代,“知”和“智”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如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说:“‘知’者,或并云‘智’。”老子分明又在暗指聪明的人绝不会去夸夸其谈,更不会去炫耀自己知识广博。

不管老子指的是“知道”还是“智者”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这种谨慎言谈的人都是有涵养和智慧的人。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学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首先,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不该讲话的时候决不能讲。因为在某个特定的形势、场合、背景下,尽管你知道,但是不该说的就不说,说了反而不如不说的好,甚至还会带来祸害。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不能把握这一点,不看对象,不看场合,说话有口无心,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甚至一生的悔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美国水兵在他服役的军舰行将从美洲开往欧洲作战时,借公用茶室的电话通知朋友,将出发的时间、开往地点、航行路线悉数暴露,不想隔墙有耳,当时在场窃听的一个德国间谍立即将这一情报报告了德国情报局,结果,这艘美国军舰很快被德国潜艇打入龙宫!这个多嘴的“舌头”也喂了鱼虾。

当然,父母要告诉孩子,话还是要说的,但要“慎言”才行。正如老子所说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一样。那些懂得说话分寸的人从来都不会瞎说、乱说,故而他们能够得到人们最大的信任,说出来的话才有可信度。晏子是古代一位智者,他虽然伶牙俐齿,然而他说的话却是字字珠玑,都能切入要点。为此,他也深受当时人们的敬仰和国王的信赖。

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的各种各样的鸟养起来赏玩,还专门指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

有一天,烛雏不小心放飞了齐景公养的鸟。于是齐景公十分生气,他大发雷霆,准备杀掉烛雏并且不允许任何人为烛雏求情,求情者与烛雏同罪论处。

群臣虽然有心救烛雏却无奈齐景公有话在先。晏子知道了这件事后,赶紧跑来见齐景公。他对齐景公说:“烛雏犯了罪,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他的罪过来处死他吧。”齐景公见晏子不是来求情的,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烛雏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历数烛雏的罪状,说:“大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掉,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为鸟飞掉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别的诸侯王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从此坏了大王名声,这是第三条罪状。”晏子一口气列举了烛雏三大罪状后,请齐景公处决烛雏。

齐景公在晏子斥责烛雏罪状的时候早已醒悟过来,他摆摆手说:“不要杀了,不要杀了,寡人盛怒之下差点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就这样,齐景公不但没有杀烛雏,还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又向晏子表示感谢。

言之正误好坏,关键还在于思想。思想对了,才能谨言慎行,言之成理,言之有理。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企图用多言的方法来掩饰自己的无知,那样反而会暴露自己更多的缺点,显得自己不但无知而且愚蠢。唯有管住自己的舌头,在多数场合学会做“听众”,细致分析、提炼别人话中的精髓,才能像智者那样一语道破天机,令人折服。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