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咏菊花诗词/郑谷《恩门小谏雨中乞菊栽》原文、注释、赏析

郑谷《恩门小谏雨中乞菊栽》原文、注释、赏析

郑 谷恩门小谏雨中乞菊栽①握兰将满岁②,栽菊伴吟诗。老去慵趋世③,朝回独绕篱。递香风细细,浇绿水弥弥④。只共山僧赏,何当国士移⑤。孤根深有托,微雨正相宜。更待金英发,凭君插一枝。【作者简介】郑谷(生卒年不详),晚唐诗人,字守愚,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光启三年(887)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称“郑鹧鸪”。其诗风格轻巧清丽,有《...

郑 谷

恩门小谏雨中乞菊栽①

握兰将满岁②,栽菊伴吟诗。

老去慵趋世③,朝回独绕篱。

递香风细细,浇绿水弥弥④。

只共山僧赏,何当国士移⑤。

孤根深有托,微雨正相宜。

更待金英发,凭君插一枝。

【作者简介】

郑谷(生卒年不详),晚唐诗人,字守愚,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光启三年(887)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称“郑鹧鸪”。其诗风格轻巧清丽,有《云台编》。

【注】

①恩门:指同一师门之人。小谏:拾遗之类的谏官。

②握兰:做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这里指郑谷乾宁四年(897)任都官郎中之事。

③趋世:热衷于尘世中的功名利禄。

④弥弥:水满的样子。

⑤国士:国家的贤士。这里是指前来乞菊的“恩门小谏”。

【评释】

这首诗大约写于光化元年(898)秋天。此时郑谷任都官郎中近一年,刚从华州伴随皇帝返回京城,情绪正佳。但在此诗中仍体现出避世隐居的情调,这是受当时文人风气的影响,也是诗人自己的故作姿态。诗意大致是说,自己年纪大了,懒怠于去追趋俗务;言外之意还是去做了朝廷的官员,只是在公务之余喜欢来侍弄菊花。诗中赞美菊花的隐士品格,并间接以菊花来自比,表达自己安于现状的心理。

王孙莫把比荆蒿①,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②。

【注】

①荆蒿:荆条和蒿草,代指众多的野草。

②瓦松:草名。生屋瓦上或深山石罅里。多数重迭,望之如松。又称向天草、昨叶荷草。

【评释】

诗的一开始,诗人就以告诫、警示的语气对那些纨绔子弟们说,不要把菊花比作野生的荆条、艾蒿,意即菊花有其特有的价值,这不是那些野草所能比况的。菊花的独有价值在何处呢?诗人接下来回答道,重阳节的时候人们把菊花采摘下来插在鬓发上,喝菊花酒,佩茱萸,登高祈福;这个时候,枝枝菊花都彰显了其特有的价值,能给人们带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因为这样,即使菊花生长在野外的池塘边上,顶着秋天的冷露,受到人们的冷落,也从来不会羡慕那些长在屋檐高处的瓦松,而是散发着秋香,过着自尊自信、逍遥自在的生活。短短几句,诗人就把菊花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生动,富有神韵。读者都能品味出,诗人写菊实际上是写自己,自己身份虽然不高但自在自乐,不会羡慕那些位居显位的王孙公子们,表达了洁身自好、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十日菊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

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评释】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观赏菊花的最佳时节,这首诗的题目是“十日菊”,意指过了时令的菊花。重阳佳节已然过去了,但那些蝴蝶不知道时日,仍然在绕着菊花的枝叶飞舞。九日、十日菊花的差别难道真的有这么大吗?人们把九月十日的菊花视作过时之物,更多是从主观观念出发,而菊花的香气却未必有这么大的差别。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哲理,人们对许多事物的看法更多的是由于“人心”之别,而并非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诗歌中表达哲理,最忌讳的是干巴巴的枯燥议论,这首诗能够将哲理与菊花具体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给予全诗一种“理趣”,显得比较有意味。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