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咏菊花诗词/张炎《新雁过妆楼》原文、注释、赏析

张炎《新雁过妆楼》原文、注释、赏析

张 炎新雁过妆楼赋 菊风雨不来,深院悄、清事正满东篱①。杖藜重到②,秋气冉冉吹衣。瘦碧飘萧摇露梗③,腻黄秀野拂霜枝④。忆芳时。翠微唤酒,江雁初飞。湘潭无人吊楚⑤,叹落英自采,谁寄相思。淡泊生涯,聊伴老圃斜晖。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⑥。归何晚,问径松不语,只有花知。【作者简介】张炎(1248—?),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

张 炎

新雁过妆楼

赋 菊

风雨不来,深院悄、清事正满东篱①。杖藜重到②,秋气冉冉吹衣。瘦碧飘萧摇露梗③,腻黄秀野拂霜枝④。忆芳时。翠微唤酒,江雁初飞。

湘潭无人吊楚⑤,叹落英自采,谁寄相思。淡泊生涯,聊伴老圃斜晖。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⑥。归何晚,问径松不语,只有花知。

【作者简介】

张炎(1248—?),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有《山中白云词》。

【注】

①清事:清雅之事。

②杖藜:谓拄着手杖行走。此处代指年老体衰之人。

③飘萧:零落飘坠貌。

④腻黄:嫩黄、娇黄。秀野:花朵在野地里绽放。

⑤“湘潭”句:没有人在当年楚国屈原投江的湖湘之地凭吊。

⑥鹤怨山空犹未归:怅恨迟迟未能归隐之意。古人常以鹤为隐居的象征。

【评释】

张炎虽然生于宋代,但其生平大部分是在元朝。他长期生活在江南一带,其思想感情与大多数宋代遗民一样,吟啸山水,过着优游自在的生活。他的词非常讲究格律意味,显得典雅精丽,与周邦彦、姜夔是一路的风格。

深秋的时节,虽然没有秋风秋雨,凄清寂寞的院子里盛开了菊花。词人以“清事”来指代菊花开放,显得格外有一种清灵之气。词人来到菊圃,秋风轻轻吹动衣袂,让人感受到一丝凉意。菊花也轻轻摇动,显露出瘦影清高的姿态。“瘦碧”、“腻黄”两句词用字极为简练、精妙,把菊花在秋风中清高孤傲的姿态展现得入骨三分。词人回想当年,与友人登高的时节,赏菊饮酒,而今却都已成往事。这三句化用了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的诗意,显得典雅蕴藉。

看到菊花,让人想起大诗人屈原对菊花的喜爱。如今却没有屈原那样的爱国诗人继续哀悼祖国了,自己只能独自采撷菊花,寄托相思故国之意。词人表达对亡宋的故国之思,但表现得极为婉转含蓄。如今只好过着淡泊的生活,在隐居之处吟赏烟霞。想起故乡的菊花也应当开放了,只恨自己不能回到家乡,还在外地漂泊,这种凄楚与迷茫,又能向谁来诉说呢?只有对眼前的菊花倾诉,以求得安慰吧。从这里可以看出,这首词应是张炎晚年在游历过程中所作的,词中表现出对故国的怀恋,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遗民心态。

瑶台聚八仙

咏鸳鸯菊①

老圃堪嗟。深夜雨、紫英犹傲霜华。暖宿篱根,飞去想怯寒沙。采摘浮杯如戏水②,晚香淡似夜来些。背风斜。翠苔径里,描绣人夸③。

白头共开笑口,看试妆满插,云髻双丫④。蝶也休

愁,不是旧日疏葩⑤。连枝愿为比翼,问因甚寒城独自花。悠然意,对九江山色,还醉陶家⑥。

【注】

①鸳鸯菊:菊花的一种。

②“采摘”句:将菊花采下,以花瓣浮于酒杯中,好像鸳鸯戏水一般。

③描绣:描花刺绣。

④云髻双丫:指女子头上分梳两边的高耸发髻。丫:叉丫,树杈。

⑤疏葩:萧疏的花草。

⑥“对九江”二句:犹言如陶渊明一般隐居自乐。陶渊明是江西九江人,酷喜饮酒。

【评释】

鸳鸯菊是菊花的一个特殊品种,比较名贵。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同一花朵分为红、黄两色,细长的花瓣微微上翘,宛如两只双飞双栖的鸳鸯,故得此名。这首词中,词人正是把握住了鸳鸯菊的这种特点,把咏菊和咏鸳鸯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奇妙的艺术效果。

深秋时节,经过一夜秋雨,菊圃里的菊花迎着秋霜开放了。这些鸳鸯菊,仿佛鸳鸯鸟一般,躲在菊圃里,为何没有飞走呢?想必是河边沙洲过于清冷,它们在此躲避吧。把菊花瓣采摘下来,浸泡到酒杯中,仿佛是两只可爱的鸳鸯在戏水。菊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在幽僻的小径里,傲然绽放,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下片转入借菊花抒情。自己年纪已大,头发已经斑白,如今看到鸳鸯菊,不禁也高兴起来。看到菊花插满头的样子,心情为之开朗。告诉那些蝴蝶不要发愁,因为这已经不是你们往日里攀附的那些花朵了。古来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说,而鸳鸯菊却在寒冷的季节中独自绽放,难道不怕凄清孤独吗?末句是词人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甘于隐逸的情怀。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