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历史文化/《厚道》文化释义

《厚道》文化释义

04.厚道厚道是百姓非常推崇的优秀品质之一。这与儒家学说也是吻合的,“厚德载物”是儒家的金句之一。所谓厚道,是相对刻薄而言,是待人接物的一种基本态度。厚道的涵义,大概是指对他人出于善良之心,富有同情心,胸襟开阔,宽容对人,淡泊名利,不苛求他人,不斤斤计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助人为乐。朱德大元帅堪称厚道的典范,甚至可称是厚道的化...

04.厚道

厚道是百姓非常推崇的优秀品质之一。这与儒家学说也是吻合的,“厚德载物”是儒家的金句之一。

所谓厚道,是相对刻薄而言,是待人接物的一种基本态度。厚道的涵义,大概是指对他人出于善良之心,富有同情心,胸襟开阔,宽容对人,淡泊名利,不苛求他人,不斤斤计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助人为乐。

朱德大元帅堪称厚道的典范,甚至可称是厚道的化身。他出身于贫苦之家,为拯救百姓出水火,甘愿放弃旧军队少将旅长的高官厚禄,加入共产党的队伍。他首先找到共产党的总书记陈独秀要求入党,但是陈独秀刻薄,断然拒绝。朱德并不灰心,自费远赴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学习共产党的经典。偶遇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被吸收入党,回国从事党的军事斗争。在“八一起义”中,他是领导成员之一,但不是主要领导人。可是,当起义军南下广东被国民党军击溃以后,主要领导人潜逃,朱德却以大无畏的精神,收拾残兵,将他们带出险境,为党保留了革命武装的火种。他后来带领队伍投奔井冈山,当时他的兵力比毛泽东多10倍,取而代之易如反掌,然而他毫无异心。井冈山会师后,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当时,毛泽东基本上还是一介书生,朱德则是读过云南讲武堂,又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井冈山初期的军事斗争上,朱德无疑是作战计划、战略战术的主导者,然而,他甘居毛泽东之下,并把功劳归于毛泽东。朱德与广大官兵同甘共苦,挑粮上山,“朱德的扁担”成为千古美谈。井冈山的革命武装被称为“朱毛红军”,朱德的名声是居于毛泽东之上的,但是他并不认可。在朱、毛的英明指挥下,红军节节胜利,革命根据地迅速扩大。党中央在上海无法立足,投靠井冈山,他们一到便喧宾夺主,以博古、周恩来、李德组成“三人团”,夺取了红军的指挥权。“三人团”罢免了毛泽东,保留了朱德的总司令职务,但实际上架空了他。可是,朱德并不在意,努力履行职责,尽力减少“三人团”瞎指挥造成的损失。红军面临全军覆灭的险境,不得不进行长征。队伍顺利抵达湘江,全赖朱德利用老同学、国军将领范石生的关系。湘江一战,红军损失十分之七,责任在“三人团”,但有名无实的总司令朱德并不推卸责任。遵义会议成立由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组成的“新三人团”,由此直到三人同年辞世,一直团结一心。遵义会议以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得知自己的实力在一方面军之上,立即野心膨胀,妄图夺取红军的最高指挥权。同样厚道的周恩来,为维护团结,主动将总政委的职务让给张国焘。之后,两个方面军混编,分为左、右两路军,朱德被派往张国焘领导的左路军,如同身入虎穴。当张国焘违背中央决定,率领左路军南返后,朱德坚持原则,耐心说服张国焘,经历惨败后,张国焘不得不北返。朱、张二人的品质形成鲜明对照。红军长征胜利后,随即投入抗日战争。西安事变后,国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朱德继任总指挥,立即走上前线。在朱德直接指挥下,八路军战功卓著,但是他把功劳尽归于党中央、毛泽东。抗战胜利之际,中共召开七大,选出五大书记,后起之秀刘少奇居于朱德之上,但他坦然接受。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五大书记分开,朱德、刘少奇被派往太行山前线,以刘少奇为首,朱德又甘居其下。为坚定军心党心,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依靠彭德怀指挥的区区三万兵力与数十万强敌周旋。朱德指挥太行山上的主力与敌苦战,为毛泽东提供了安全屏障。

中共在内战中取胜,创立新中国。朱德作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居功至伟,可说仅在毛泽东之下。然而,朱德毫不居功自傲。在共产党建立的全国政权中,后起之秀刘少奇的地位居朱德之上,但他毫无怨言,在其岗位上努力工作,以古稀之身,经常深入基层,倾听人民呼声。朱德被称为“红军之父”,建国后定为元帅之首,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但他放手先后支持彭德怀、林彪主持军委工作。他从来不称自己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自始至终的直接指挥者,这与别人形成鲜明对比。朱德总司令从来不整人,对犯有错误的同志谆谆教诲、治病救人。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批判他为“大军阀”,他泰然处之。纵观朱德大元帅一生,可谓厚道之至,他的光辉事迹是“厚德载物”的活样板。

全党全军全民都应该向朱老总学习。如果大家都能像他那样厚道,我党我军我国将无往而不胜,每个人都将成为高尚的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