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儒家

从“外在行仁”到“由仁义行”

从“外在行仁”到“由仁义行”

儒家2023.03.31
从“外在行仁”到“由仁义行”一个人能否“行仁践义”,归根结底取决于他自己的道德选择,同时也与所处的特定环境或氛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从逻辑上讲,一个人碰到一件事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按照道德的要求去做,要么不按道德的要求去做。而按照道德要...
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

儒家2023.03.31
忠恕之道在儒家思想中,在一定意义上,仁代表了一种人在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中反求自省以成就完满人格的道德自觉。因此,人的实现虽然是自己最内在的事,但由于人并不是孤寂的自我存在,因而其理想人格的实现又不能不与外在世界紧密相关。如果把自己完全封限...
内省外观的修养方法

内省外观的修养方法

儒家2023.03.31
内省外观的修养方法成圣成贤的人生追求,内在地要求与之相应的修养功夫。如果说修养功夫的问题在孔子那里尚未引起充分的关注的话,那么,孟子和荀子则已经对此作出了有系统性的论述,并由此开启了儒学中不同修养方法的义理入路。孟子和荀子均明确地突显了...
成圣成贤的人生追求

成圣成贤的人生追求

儒家2023.03.31
成圣成贤的人生追求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目标是成为“圣人”,而其起点则是成为“君子”。所谓“君子”本来的意思是“国君之子”,后来泛指贵族或曰社会地位高的人,而与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即普通民庶相对应。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首先改变了这种以社会...
在孟子与荀子之间

在孟子与荀子之间

儒家2023.03.31
在孟子与荀子之间如果说孟子是对儒家性善论做了大力论证和阐述,从而奠定了儒家性善论的理论基础,荀子则明确提出了“人性恶”的主张,并对孟子做出了批评。概要而言,荀子的人性论包括了以下三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以人之生命存在的自然属性作为人之“...
四端之心

四端之心

儒家2023.03.31
四端之心在此基础上,孟子在与当时告子等人所主张的“性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以及“有性善,有性不善”论等不同观点的论辩中,通过以心善言性善,充分突显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道德性,对儒家性善论做了大力论证和阐述,从...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儒家2023.03.31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儒家的人性善论创自孔子。孔子不仅将“仁”指认为礼乐形式所据以成立的内在根据,而且认之为普遍的人之本性之所在。孔子明确指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在他看来,人如果不能具备“仁”这样的品质,那么...
等差之爱

等差之爱

儒家2023.03.31
等差之爱在揭明“为仁由己”的自主性原则的同时,在如何施爱即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以怎样的方式来体现“仁”的问题上,儒家则体现出了建立在“爱有差等”原则基础上的“推爱”形态。儒家的“仁爱”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并不是一种抽象化的、普遍化的、均等...
为仁由己

为仁由己

儒家2023.03.31
为仁由己已经指出,正是针对西周以来的礼乐文明中民众只是沐浴于古先圣王的教化之中而不能自主地完成自己的德性人格的状况,孔子指点出“仁”作为礼乐内在于人性本质的根据,突显了人的道德自主性在成就人之真实的自我生命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孔子高度强...
仁乃爱之情

仁乃爱之情

儒家2023.03.31
仁乃爱之情正像“仁者爱人”所直观表达出来的,在孔孟那里,“仁”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孟子将“恻隐之心”即同情心视为“仁之端”即仁的根芽,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在孔孟那里,道德情感的“沛然莫之能御”是一个人“为仁”即进...
自爱与爱他

自爱与爱他

儒家2023.03.31
自爱与爱他上文已经指出,“仁”并不是孔子的发明,在孔子之前,《尚书》和《诗经》中就已出现了“仁”字。在《尚书》中有“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的说法,意思是周公肯定周人不仅具有好的德行,而且多才多艺且能够敬事鬼神、先祖。《诗经》中...
史记儒家人物事迹

史记儒家人物事迹

儒家2023.03.31
原典选读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
源起洙泗,走向世界

源起洙泗,走向世界

儒家2023.03.31
源起洙泗,走向世界历史的吊诡正在于:正是透过不绝如缕的存在际遇,儒学却走向了世界。这之所以可能,一方面是因为20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之一,儒学所具有的不...
西学东渐与现代新儒家的兴起

西学东渐与现代新儒家的兴起

儒家2023.03.31
西学东渐与现代新儒家的兴起宋明理学在实现了儒学义理的精致化、显发了儒学的形上智慧与超越精神的同时,也产生了浮谈无根、脱离现实的流弊,以至于在明末出现了一些儒士“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情况。明朝灭亡后,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儒学影响的国际化

儒学影响的国际化

儒家2023.03.31
儒学影响的国际化在传统社会中,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儒学曾经两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儒学对于包括朝鲜半岛、越南与日本在内的周边地区的影响,历时久远。根据朱仁夫等学者的研究,儒学传入朝鲜半岛,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两千年...
儒家形上智慧的显发

儒家形上智慧的显发

儒家2023.03.31
儒家形上智慧的显发宋明理学又称道学、宋明新儒学,指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不同于汉儒治学重名物训诂,宋明儒则以阐释义理为主,因有“理学”之称。北宋初期,胡瑗、孙复、石介为儒学的复兴做出了贡献,人称宋初“三先生”。此后出现了王安...
宋明理学:儒学的精致化与影响的国际化

宋明理学:儒学的精致化与影响的国际化

儒家2023.03.31
宋明理学:儒学的精致化与影响的国际化经过自先秦至两汉在学理规模与制度建构两方面的开展,本来作为先秦诸子之一的儒学终于被尊崇为“经学”,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传统。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后儒学的发展就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动荡不安,由于佛...
儒学的尊崇与制度的建构

儒学的尊崇与制度的建构

儒家2023.03.31
儒学的尊崇与制度的建构战国晚期至汉初,随着历史的剧变,中国思想文化界也发生了迅猛而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儒学也几度沉浮,由显学而遭到打压,却又很快在多元思想资源的碰撞激荡中获得“独尊”,并制度化地确立起在指导社会与人生方面的主导地位...
孟子与荀子对孔子思想的拓展

孟子与荀子对孔子思想的拓展

儒家2023.03.31
孟子与荀子对孔子思想的拓展按照《韩非子·显学》一书的记载,孔子辞世后,儒分为八,即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八个学派之中,经过战国秦汉的战乱与变迁,其中的子张之儒、颜氏之儒、漆...
“仁”的标举与儒学的创立

“仁”的标举与儒学的创立

儒家2023.03.31
“仁”的标举与儒学的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学,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孔子生当春秋晚期,在孔子之前,中华文明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孔子自称是“好古敏以求之”而又“述而不作”。但孔子事实上是以述为作、既守常又应变、既慕古而又开新的。...
孔子生平大略

孔子生平大略

儒家2023.03.31
孔子生平大略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其先宋人也”。这是说,虽然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出生在今天的山东曲阜,但他的祖先却是宋国人。宋是周取殷而代之后,西周初年周公以成王之命封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以“继绝世”即使殷商的祖先能够...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