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名著导读赏析/郁达夫《立秋之夜》原文与鉴赏

郁达夫《立秋之夜》原文与鉴赏

郁达夫黝黑的天空里,明星如棋子似的散布在那里。比较狂猛的大风,在高处呜呜的响。马路上行人不多,但也不断。汽车过处,或天风落下来,阿斯法儿脱的路上,时时转起一阵黄沙。是穿着单衣觉得不热的时候。马路两旁永夜不息的电灯,比前半夜减了光辉,各家店门已关上了。二人尽默默的在马路上走。后面一个穿着一套半旧的夏布洋服,前面的穿着不流行的白纺绸长衫。他们两个原是朋友,穿洋服...

郁达夫

黝黑的天空里,明星如棋子似的散布在那里。比较狂猛的大风,在高处呜呜的响。马路上行人不多,但也不断。汽车过处,或天风落下来,阿斯法儿脱的路上,时时转起一阵黄沙。是穿着单衣觉得不热的时候。马路两旁永夜不息的电灯,比前半夜减了光辉,各家店门已关上了。

二人尽默默的在马路上走。后面一个穿着一套半旧的夏布洋服,前面的穿着不流行的白纺绸长衫。他们两个原是朋友,穿洋服的是在访一个同乡的归途,穿长衫的是从一个将赴美国的同志那里回来,二人系在马路上偶然遇着的。二人都是失业者。

“你上哪里去?”

走了一段,穿洋服的问穿长衫的说。

穿长衫的没有回话,默默的走了一段,头也不朝转来,反问穿洋服的说:

“你上哪里去?”

穿洋服的也不回答,默默的尽沿了电车线路在那里走。二人正走到一处电车停留处,后面一乘回车库去的末次电车来了。穿长衫的立下停了一停,等后面的穿洋服的。穿洋服的慢慢走到穿长衫的身边的时候,停下的电车又开出去了。

“你为什么不乘了这电车回去?”

穿长衫的问穿洋服的说。穿洋服的不答,却脚也不停慢慢的向前走了,穿长衫的就在后面跟着。

二人走到一处三岔路口了。穿洋服的立下来停了一停。穿长衫的走近了穿洋服的身边,脚也不停下来,仍复慢慢的前进。穿洋服的一边跟着,一边问说:

“你为什么不进这岔路回去?”

二人默默的前去,他们的影子渐渐儿离三岔路口远了下去,小了下去,过了一忽,他们的影子就完全被夜气吞没了。三岔路口,落了天风,转起了一阵黄沙。比较狂猛的风,呜呜的在高处响着。一乘汽车来了,三岔路口又转起了阵黄沙。这是立秋的晚上。

(1925年)

[鉴赏]《立秋之夜》勾勒了一幅凄惨的图景。立秋的夜晚,两个失业者同行总共只四句话,无言的行走、带沙的秋风、低压的云层都透出压抑、沉闷的基调,显示出了失业者沉重的心情。他俩谁也不坐电车是因为身无分文,失业的苦恼使这两个昔日好友愁容满面,关系冷漠,这反映了失业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

作品所选的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不起眼的生活画面,它塑造了两个因生活无着落而徘徊踯躅街头的失业者形象,给读者打开了一扇时代的小窗,给读者心里吹进了虽是初秋却是凄冷的寒夜之风。这篇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营造了人物的生存环境。两人在立秋之夜默默地走了一段又一段,互相默默地送了一程又一程,“默默”一词出现四次,一再重复,证明了生活的重担不但压在肩上而且沉在心里,压得他俩一路几乎无话可说,压得他俩心头几乎喘不过气来。他俩从根本上说,首先缺失了一个月朗星稀的好的对话环境!另一方面,作品刻意设置了一个令人压抑的立秋之夜,人们感受到了“三岔路口,落了天风,转起了一阵黄沙。比较狂猛的风,呜呜的在高处响着”,这些篇首文末都点到的天气,没有温暖只有寒意。

作者揭示的人物活动环境,符合恩格斯提出的典型人物必须具备典型环境的论述,是两个失业者悲凉心境的外化。郁达夫的作品在低调的艺术处理中,有它的千钧力量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