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名著导读赏析/宗璞短篇小说《红豆》-超越“十七年”文学公式化、概念化倾向的作品

宗璞短篇小说《红豆》-超越“十七年”文学公式化、概念化倾向的作品

宗璞(1928.7—),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红豆》7 月8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7 期。小说写江玫在一个雪天重返母校,来到曾经住过的宿舍后,找到了两粒红豆,它们是她和一个资产阶级青年齐虹的爱情信物。江玫面对两粒红豆,陷入了回忆之中。很小的时候,江玫的父亲就去世了。江玫长大后,上了大学。一天,江玫去练琴时,在路上邂逅了会弹钢琴、懂得欣赏文学作品、懂得物...

宗璞(1928.7—),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红豆》7 月8 日发表在《人民文学》第7 期。小说写江玫在一个雪天重返母校,来到曾经住过的宿舍后,找到了两粒红豆,它们是她和一个资产阶级青年齐虹的爱情信物。江玫面对两粒红豆,陷入了回忆之中。很小的时候,江玫的父亲就去世了。江玫长大后,上了大学。一天,江玫去练琴时,在路上邂逅了会弹钢琴、懂得欣赏文学作品、懂得物理的齐虹。齐虹是一个大银行家的儿子,面目清秀、“有一种迷惘的做梦的神气”。江玫对齐虹产生了好感。在琴房里,江玫受到了齐虹的指点,两人很快陷入了热恋之中,他们一起谈音乐、谈文学。但不久,他们的爱情却因政治选择的不同而产生了矛盾。江玫受党的地下工作者萧素的影响倾向于革命,积极参加了民主运动;齐虹则在看到自己所属的阶级大势已去时,仇恨起革命、仇恨起社会。因此,两人尽管在性格爱好、生活情趣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最后还是分道扬镳了。齐虹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逃离祖国,而江玫却成了一位职业的革命者。小说所描写的女大学生江玫在革命与爱情之间的抉择,有异于当时图解政策的主流作品的风格,超越了十七年文学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倾向,细致地呈现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挣扎,得到了读者共鸣。小说放弃了对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追求,而将大量笔墨泼洒在对江玫的内心世界的描写上,从“幻想──期待──矛盾──决绝的分手”这一变化过程,细腻丰富地呈现了江玫的性格和心灵世界的变化过程。另外,小说追溯与回忆的节奏舒缓,对往事进行了世事洞明的价值判断,使个人情感因宏观历史的映衬而具有了理性的节制感,充满了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双重光芒。但作者因此篇小说也遭逢了政治磨难。“文革”结束后,作者才得到了平反,她的《红豆》也被收入《重放的鲜花》中,重新面对读者。1

1 参阅宋如珊《论宗璞小说〈红豆〉的人物塑造》,《江汉论坛》,2010.4。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