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历史故事/《蒙恬击匈奴》

《蒙恬击匈奴》

蒙恬击匈奴№ 003战国末年,中原各地烽烟四起。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同时,匈奴人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就在此时,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将北击匈奴,这就是一代名将蒙恬。...

蒙恬击匈奴

№ 003

战国末年,中原各地烽烟四起。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同时,匈奴人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就在此时,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将北击匈奴,这就是一代名将蒙恬。

蒙恬是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为秦立下了汗马功劳;其父蒙武曾与王翦一起灭楚,屡立战功。正所谓“虎父无犬子”,生长在这样一个名门将相之家,蒙恬自幼耳濡目染,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蒙恬与其弟蒙毅都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和器重,使蒙氏家族的辉煌达到了顶峰。

秦朝战将如云,蒙恬则是其中闪亮的将星。

蒙恬生活的年代,边境经常受到逐渐强大起来的匈奴的掠夺,而且,在秦尚未统一六国前,匈奴人就经常杀人放火,掠夺内地人民的牲畜、财产,与其相邻的燕、赵、秦等国更是深受其害,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尤为严重的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后阶段,匈奴乘机占领了河套地区。为了解决危及帝业的心腹之患,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定匈奴。蒙恬临危受命,决心收复河套一带的失地,让匈奴人见识一下秦国的威力。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在黄河之滨,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在交战中,秦军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不成军。公元前214年,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使匈奴主力受到重创。蒙恬率领的秦军越战越勇,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一举收复了河套、阳山、北假等(今内蒙古)地区。蒙恬的英勇善战使匈奴人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经过此次战斗,秦军再无敌手,蒙恬也一跃成为秦国最为出色的将领。匈奴人认识到了秦国强大的威力,几十年不敢进犯中原,这不能不说是蒙恬的功劳。

蒙恬不仅善于驰骋沙场,在治理边塞和巩固国防等方面也是得心应手。在北击匈奴后,蒙恬继续坚守在边陲,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公元前211年,蒙恬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洮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这些措施对于秦国边防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蒙恬还带领军队修建了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促进了秦国和北方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春夏秋冬,风风雨雨,蒙恬将军驻守边疆十余年,威震匈奴,成为秦始皇的得力干将。

蒙恬与其弟蒙毅均是忠贞爱国、法治严明的人,为此,他们得罪了一些依附权贵、阿谀奉承的小人,这其中就包括内侍赵高。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游会稽途中患病,不久在沙丘病死,死讯被赵高封锁。赵高连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并假造遗诏命公子扶苏和蒙恬自尽,一代名将就这样饮恨自杀。《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蒙恬在临终前曾说:“我们家三世侍奉秦王,现在我握有重兵,即使被囚禁,也足以反叛。但我不能违背祖先的教诲,不能忘记先王的恩德,即使死,也要遵守大义。”从这句话我们可知,蒙恬甘心一死,并非出于怯懦,而是来自他的坦荡胸襟和侠义肝肠,这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司马迁在《史记》中叹道:“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蒙恬之于秦朝的赫赫战功,之于长城的丰功伟绩,让人感叹万千。

毛笔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书写工具。最早的毛笔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那时的毛笔是把笔毛绑在笔杆上,到了秦朝,秦将蒙恬对毛笔进行了改进。他先把笔毛捆扎在一起,统一塞进笔杆里。图中这枝毛笔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蒙骜

蒙骜是秦国蒙氏家族的开创者,为蒙氏家族在秦国的立足开创了非常好的基础。蒙骜原是齐国人,在秦昭襄王时投奔秦国,官至上卿。秦昭襄王几乎每年都派遣蒙骜作为主将带兵出征,共攻克70余城,在秦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