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智取庸国》
楚国智取庸国
№ 052
公元前617年,楚穆王镇压了反对自己的鬬宜申、仲归二人的政变,稳定了他的政权。楚穆王在位期间先后灭了江、六、蓼等国,又出兵攻打郑、陈。在他的一系列的打压政策之下,楚国北上的势头又渐高涨。公元前614年,楚穆王死,他的儿子子侣即位,是为楚庄王。公元前611年,楚国遭遇严重灾荒,庸国趁机侵犯楚国边境。楚庄王智取庸国,为楚国的江山又添新土。
从城濮之战后,秦晋两国交锋不断,这正好给了楚国东进扩张的机会。公元前622年前后,趁着秦、晋再燃战火,楚穆王当机立断,出兵灭了江国;后又灭了六(偃氏,今安徽六安北)、蓼(姬姓,今河南固始东北)。
公元前622年,晋国一批重臣赵衰、栾枝等人相继去世,晋襄公任用赵衰之子赵盾主持朝政。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晋襄公接连过世,晋国陷入争储的重重危机。同年,秦康公即位,赵盾将晋灵公扶上君位。第二年,作为诸侯盟主的晋国,派大夫赵盾邀集齐、宋、卫、陈、郑、许、曹诸侯会盟于扈(郑地,今河南原阳西),开始由大夫主盟诸侯。
“春秋青铜鼎”1930年在安徽朱家集被发现,这个地方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
楚国看出了晋国正在面临的矛盾,趁着晋国为国内立储之事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国际局势时,公元前618年,楚穆王挥师北上攻打郑国,迫使郑国与楚国讲和。之后,楚国又兴兵伐陈,占领了陈国壶丘(今河南新蔡东南)。在随后的交战中,陈国打了一次胜仗,但因慑于楚威,陈国主动求和。楚穆王对外软硬兼施,不听话的施以武力,对一些武力难以慑服或者犹疑不定的,如齐、鲁,他也表现出格外的亲善,借机拉拢。
纪南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旧址,位于湖北江陵县以北5000米处。自楚文王迁都此地,到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克郢都,历时四百余年,楚国共有二十个帝王在此建都。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去世,楚庄王即位。公元前611年,楚国遭遇严重的灾荒。山戎部落乘机侵入楚国西南地区,在楚国西北方的军事重地大林受楚军所阻。后又转攻楚国东南部,进入到阳丘,进一步威胁訾枝(今湖北枝江县境内)。庸国也借机联合各蛮族部落群起叛楚,穈国则率百濮聚集在选地,都伺机攻打楚国。楚国为防止山戎入侵,将北方军事重镇息、申城门紧闭,严加防守。
鉴于上述形势,楚国统治集团内部有人提议迁都到阪高。楚大夫贾坚决反对:“与其迁都,不如避实就虚,借攻打庸国转移山戎视线。现在,庸国和穈国之所以趁机作乱,完全是因为楚国正遭受灾荒,他们以为内外交困之下,我们难以出兵。如果打败庸国,敌人必然心生畏惧。到时,百濮必与其离心离德,到时谁还能顾谁呢?”楚庄王同意了贾的意见,出兵攻打庸国。
听到楚国出兵伐庸国,百濮果然很快散去。楚军从庐地向庸国进发,由于粮食紧缺,直到上了路,将士们才得到了从沿途各地仓库中收集后,再按人头平均分配下来的粮食。楚国军队行到句澨停留下来,并让庐县人庐戢梨率兵侵入庸国的方城。庸国人将他们驱逐出去,并俘虏了前去的子扬窗。子扬窗被囚三天三夜后,逃回到楚军大营,将所见汇报给上级:“庸国军队众多,如果能再增加兵马,请楚王亲率大军,则庸国必破。”楚大夫师扬说:“我们可以先派小股人马入侵庸国,只要对方主动出击,我们就假装兵败溃逃,这样一来,庸国人必定以为我们没有斗志而骄傲轻敌,他们越是骄傲,楚国将士就会越愤怒,敌骄我怒,自可赢敌。”楚军按照师扬的计策,接连七次都假装败下阵来,庸国果然骄傲起来,以为穷寇莫追,只有裨、鱼等部落一直把楚军追到大营前。
庸人以为楚国坚持不住,疏于防范。楚庄王率军在临品与先行的楚军会合,将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子越率领,从石溪出发,一部分由子贝率领,由仞出发,同时进攻庸国。秦国、巴国的军队以及各蛮族部落首领此时都与楚国结成联盟,助楚国一举消灭了庸国。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庸国
庸国大约形成于夏商时期,其势力范围在今湖北十堰西南部一带。西周和春秋前期,十堰境内先后或同时存在有庸、麋、微、罗、彭、绞等上十个小方国,古庸国人被认为是“南蛮”的一支,与其西面的巴人为邻,居蛮族的边缘地带。公元前611年,庸国国土被楚、巴、秦三国瓜分,楚得庸的东、南疆土,秦得庸之北境,巴得西地,庸国遂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