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历史故事/《雍正密立储君制》

《雍正密立储君制》

雍正密立储君制№ 039数千年来,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无数皇子兄弟反目,甚至兵戎相见。密立储君制,是雍正帝在立储制度上的一个创举,它是与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一项新的继承制度。它既避免了公开立储所造成的储权对皇权的威胁,又减少了不立太子所造成的储位之争及骨肉相残。从雍正创立秘密立储,直到咸丰即位之前,清廷在皇位继承上均沿用此制,这就给千百年来...

雍正密立储君制

№ 039

数千年来,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无数皇子兄弟反目,甚至兵戎相见。密立储君制,是雍正帝在立储制度上的一个创举,它是与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一项新的继承制度。它既避免了公开立储所造成的储权对皇权的威胁,又减少了不立太子所造成的储位之争及骨肉相残。从雍正创立秘密立储,直到咸丰即位之前,清廷在皇位继承上均沿用此制,这就给千百年来血淋淋的争储大战划上了句号。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确立太子诸君之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太子的选取制度,关系国家兴衰。在雍正以前,中国历朝历代都奉嫡长子继承制度,即以皇后所生的长子为太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同时,太子之位也应尽早确立,以免不测。

尽管中国一直沿袭着这样的皇位继承传统,但它却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弊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然而皇帝的儿子众多,人人都想争太子之位,导致兄弟间明争暗斗,手足相残,在朝中结党营私,各自为政。另外,太子也势必在其周围形成一定的势力范围,对政权稳固产生威胁。

该金罐制于清代,约为乾隆年间。现收藏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之史密森尼博物馆。

雍正帝即位以后,对于立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于公开立储造成的。为了不再使诸皇子因为太子之位发生争斗,雍正一直在思考着解决的办法。

1723年八月的一天,雍正召集朝中重臣于正大光明殿,说有事商量。众人到后,雍正对身边的各位大臣说:“皇父在的时候,曾立了二阿哥为太子,后来废而又立,立而又废,因此皇父晚年常常闷闷不乐。朕想,立储是国家大计,不立不行,明立也不行。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没有?”众大臣面面相觑,请皇帝明示。雍正帝道:“朕思虑再三,立储是为社稷安危。朕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即将立储的命令,亲自写好后密封,藏在一个匣子内。”说到这里,他头往上一望,手朝上面一指,说道:“就放在这块‘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如何?”

各位大臣见此,忙异口同声地说:“皇上考虑周到。”于是雍正帝让大臣们退出,只留了总理事务大臣在内,自己写了太子的名字,然后封藏在一个木匣内,命令侍卫将匣子安放在匾额后面。而总理事务大臣只看见匣子,并不知道里面写的究竟是哪位皇子。

就这样,秘密建储制度建立了。与以往的皇位继承制度相比,秘密建储制度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太子人选已经确立,名字就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这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避免了皇帝突然驾崩,无人继承皇位而发生混乱局面;其次,太子除皇帝本人知道外,没有任何人知道是谁,这避免了皇子和大臣们结党营私,勾心斗角争夺储位的事情;另外,皇帝还可以对心中选定的太子进行考察,随时决定去留,以避免因太子废立而引发的政治动荡。

诸皇子们也都想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正大光明”的匾额之后,所以必须竭尽全力地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也防止了太子骄纵不法的行为。秘密建储制度为皇权的巩固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1735年,雍正暴死。重臣按照雍正生前所确立的秘密建储制度,从正大光明匾额下取下密旨后,由大臣张廷玉当众宣布:“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朕百年之后,继朕即皇帝位。”由弘历开始,嘉庆、道光、咸丰诸帝均以此嗣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雍正帝本人知道谁是皇位继承人,这样也给了他足够长的时间对未来大清皇帝进行考察。经过长期考察,雍正认为皇四子弘历具有统领大清的资质,最终将皇位传给了他。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密折制

雍正首创了密折制。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在给皇帝的奏折内附奏机密要事,主要是揭发一些贪官污吏的不法行为以及民情动向等,这些密事只有皇帝一人知道,从而使官员们处于相互监督、彼此牵制的境况,从而严防了官欲的恶性膨胀和腐败行为,同时也使政权牢牢地控制在皇帝手中。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