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历史故事/《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 003在经历连番大战后,明朝在东北的形势极其被动,而皇太极则想着扩大战果,于是一场大会战就不可避免。松锦之战是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多万大军的一次大战。它从1639年开始至1642年结束,持续了三年。此役是继萨尔浒之战、沈辽之战后的又一次重要战役,萨尔浒之战后,清军由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沈辽之战后,明朝在辽东的统治结束,清取得了主导地...

松锦之战

№ 003

在经历连番大战后,明朝在东北的形势极其被动,而皇太极则想着扩大战果,于是一场大会战就不可避免。松锦之战是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多万大军的一次大战。它从1639年开始至1642年结束,持续了三年。此役是继萨尔浒之战、沈辽之战后的又一次重要战役,萨尔浒之战后,清军由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沈辽之战后,明朝在辽东的统治结束,清取得了主导地位;而松锦大战则标志着明朝在关外的统治结束,是明清双方的最后关键一役。

明崇祯九年(1636)四月,清太宗皇太极弃汗称帝,改后金为清,这无疑是向明王朝公开挑战。而这个时期的明王朝却是每况愈下,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恶化,纪纲紊乱,吏治腐败。内有李自成的起义军风起云涌般攻城略地,外有皇太极不可一世虎视眈眈,此时的明王朝腹背受敌,朝野上下惶惶不可终日。

皇太极自即位以来,虽多次侵扰关内,但都因没有拿下山海关和锦州而行动不便。为此,皇太极下决心要攻克山海关和锦州,打通去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为灭亡明朝、夺取北京创造条件。当时,明崇祯帝也极力加强对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1639年,明廷调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洪承畴曾任陕西三边总督,他因俘杀高迎祥,又多次打败李自成,因此很得皇帝信赖。

崇祯皇帝像。崇祯皇帝是明朝历代皇帝里少见的勤政之君,他立志要做一个“中兴之主”,但他的多疑导致冤杀贤臣,自毁长城,最终成为亡国之君。

此时的清皇太极吸取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制订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派兵先攻占外围据点,后又在四面扎营断绝其外援。公元1641年,清军兵围锦州城,祖大寿等明将被包围在锦州城里,连连告急。明朝崇祯帝任命大臣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去解锦州之围。同年7月,洪承畴带了8个总兵,13万大军,4万匹马云集宁远。7月26日,明军进至松山与锦州之间的乳峰山西侧,清军已抢先占领乳峰山东侧,洪承畴将骑兵布置在松山东、南、西三面驻扎,将步兵布置在离锦州只有六七里地的乳山岗;同时,他积极地集聚粮草,准备与清军长期作战。可是,明朝朝中大臣却议论纷纷,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此时的崇祯皇帝也坐不住了,派了一个监军去催促洪承畴进兵。洪承畴不敢抗命,就进兵锦州,想与清军尽快决战。

然而这正合皇太极的心意。此时,清军指挥作战的是身经百战的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两军初战,清军失利,皇太极急忙带兵增援。经过研究,清军制订了新的战略:斩断明军的退路,切断明军的粮道;在大路上布阵,不让明军增援;在一些小路上设伏,攻击溃逃的士兵;围困驻扎在锦州南松山上的洪承畴主力。清军在这一系列具体战略措施的指导下,终于战胜明军:1642年2月28日,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就地处决;3月8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4月22日,清军用红夷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这一场决定明清命运的松锦大战,以清兵大胜、明将洪承畴战败被生擒和吴三桂的败逃告终。

经此决战,明军在关外的主力尽失。洪承畴在皇太极感召下投降,也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解裘收明将”。

清军采取围城打援战法,取得决战的胜利。夺辽西四城,歼敌约13万之众,马匹、甲胄无数,使清军八旗劲旅得到空前壮大。松锦之战的失败,使明朝在辽西损失了最大的一支精锐军队。从而使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出现了惊人变化:战后,清军完全占据了战略主动权,为清军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

伴随着清朝日益昌盛,明朝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覆灭的深渊,昔日那和平安乐的日子,也被兵荒马乱替代了。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三大战役

明朝末年,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以“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先后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实现了女真各部的大统一。1618年,太祖努尔哈赤又以“七大恨”为由,发动对明宣战。自1618年至1644年,在近30年间,对明清兴亡产生深远影响的战役有萨尔浒之战、沈辽之战和松锦之战三场重大战役。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