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臣辅政》
四大臣辅政
№ 017
1661年,顺治帝带着满腹心事离开尘世,把大清江山和众多还未解决的难题留给了懵懂无知的孩童——年仅8岁的玄烨,即康熙帝。临终前,顺治帝遗诏由上三旗元老重臣共同辅政:即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和鳌拜(镶黄旗),这就形成了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的格局。
顺治皇帝去世以后,康熙帝尚且年幼,清政府吸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给统治带来混乱的教训,不再以亲贵辅政,而以索尼等异姓勋戚功臣辅政。就这样,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受顾命奉幼帝玄烨嗣承大统,为辅政大臣,史称“四辅政时期”。
康熙行乐图
四辅政大臣皆为勋旧,可谓功铭钟鼎。在四大臣中,索尼属正黄旗,遏必隆与鳌拜同属镶黄旗,只有一个苏克萨哈是正白旗。这其中,索尼年纪最大,资历与威望也最高。他兼通“满汉蒙古文字”,在文馆办事,历任头等侍卫、吏部启心郎,因屡建战功,累进一等伯,任内大臣,兼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苏克萨哈,其父为额驸苏纳。他初授牛录额真,世祖时擢为议政大臣,讦告多尔衮有功,又晋内大臣;遏必隆,其父为清开国功勋五大臣之一额亦都,母为和硕公主,初授牛录章京世职,袭一等公,擢为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鳌拜,为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因骁勇善战深得皇太极宠眷,授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勇士之意)”,后又随多尔衮围承畴、败三桂……上擢之为镶黄旗护军统领,位入满八旗的主要将领之列。自清军入关后,鳌拜又从军定燕京、征湖广、击陕甘、攻四川,为清王朝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四大臣刚开始执政的时候,还能齐心合力,同谋国事。他们基本上遵照顺治皇帝生前制定的方针,继续完成统一中国的战争。他们执杀南明桂王朱由榔、镇压大顺农民军余部李来亨领导的郧襄山区茅麓山抗清力量……在全国进行一系列肃清反对武装力量的镇压活动。在大规模的民族征服战争结束后,清王朝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然而多年的战争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此时国内经济凋敝,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面对百废待兴的局势,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是当务之急,四辅政大臣从而开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民生息措施:如安置流民、奖励垦荒、施行赈济政策;同时,他们依照顺治皇帝的遗诏精神,将顺治年间改设的内阁和翰林院撤销,重新恢复内三院名称,并加强对官吏的管理,裁汰了十三衙门,扩建了内务府,并注重督抚的楷模作用……在这些民生政策和改革政府设置下,短短的几年间,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秩序日趋稳定。
清乾隆粉红锦地番莲碗
这是一幅描绘大臣向皇帝行跪拜之礼的画作,在画中央是一位跪在地上的官员,皇帝处于画面正中上方。清朝基本承袭了之前汉族的礼仪习俗。
事实上,四大臣之间也一直心有罅隙。索尼身居首辅席位但年老多病,无暇顾及政务;居次的苏克萨哈因隶正白旗,属多尔衮旧部,为索尼所深恶;遏必隆生性平庸软弱,不敢与鳌拜抗衡。以至于鳌虽位居四大臣之末,却因其战功卓著,势头日益高涨起来。到了后来,四大臣内部的矛盾斗争愈演愈烈。其中鳌拜与苏克萨哈矛盾最为尖锐,积怨成仇。老臣索尼见鳌拜与苏克萨哈形同水火,却又无力排解。遏必隆与鳌拜同旗结党,凡事皆附和鳌拜。就这样,四大臣之间的内部斗争一直没有停息过。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绿营兵制
相对于八旗兵、清政府又建立了绿营兵制。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将招降的明军和新募汉兵改编,使之成为驻守各地的地方军,因以绿色旗帜作为标志,又以营为基本建制单位,所以称为绿营或绿旗。绿营兵的建立,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康熙以后,绿营逐渐成为清代军队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