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
№ 053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入侵,无恶不作,使当地人民蒙受了深重灾难。人们对英国侵略者同仇敌忾,郁积了强烈愤恨。因此沿海人民积极行动起来,纷纷拿起武器,同叩关而来的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战斗。这期间,三元里人民英勇的抗英斗争,就是群众反抗外来侵略的一面光辉旗帜。
自从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订立屈辱的《广州和约》以来,广州人民目睹英国的侵略暴行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卖国,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保卫国土。三元里是一个位于广州城北北郊的村落,这里有几百户人家,英军不仅在广州城内烧杀掠夺,还常常跑到这里胡作非为,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极大愤怒。
1841年5月份,义律和陆军司令卧乌古就经常纵容英国侵略军,带着武器在这一带行凶作恶。他们到处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抢粮食,宰猪牛,甚至盗掘坟墓……当地人们为其所害,郁积了强烈的愤恨。1841年5月29日早晨,又一小股英军窜到三元里一带抢劫奸淫。对此,村民义愤填膺,奋起搏斗,打死英军数名,其余的人见势不妙,急忙抱头鼠窜。
清朝珐琅彩蓝料山水把壶
为了坚决打击敌人日后的报复骚扰,当地群众决心联合起来,立即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各地社学和爱国士绅起了积极的组织和领导作用。原来,鸦片战争前,广州附近原有不少“社学”。社学起源于明初,它原是封建士大夫的教育、集合场所,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演变为由地主士绅所控制,由当地农民为乡勇的武装机构。它的职能是维护地方封建秩序,对封建政府的军队起着某种辅助作用。但它不是官办的,而是民间的机构。在广州城北一带,就存在着十几个这样的社学。
萧冈乡的举人何玉成率先举义,附近103乡的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等闻声而来,迅速集结,形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人民抗英武装力量。群众来到三元村北北帝庙集会,以庙内的三星黑旗作为令旗,高声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此时,城郊东北六个社学的客家群众也在监生王韶光带领下赶来参加战斗。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人民抗英武装迅速形成。
5月30日天刚刚亮,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手持大刀、长矛、锄头、铁锹、木棍等武器,浩浩荡荡杀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卧乌古除留下部分军队守卫四方炮台外,率领余众二千多名进犯三元里。民兵且战且退,按预定诱敌深入的战术吸引敌人,至牛栏冈附近时,忽然战鼓齐响,埋伏在这里的七八千武装群众猛冲出来,将英军团团围困。
鸦片战争战争油画
一时间,杀声震天,死伤无数。在这场战争中,连妇女儿童也上阵助威,为各乡的农民战士送饭。后来各乡群众愈来愈多,英军急忙开枪射击,但挡不住武装群众的洪流。到了下午,天气骤变,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英军滚跌于泥泞之中,枪药弹火也无法派上用场。他们只好收拢在一起,排成方阵,企图抵抗。但是,面对满腔怒火的乡民们,英军的抵抗显得苍白无力,他们大多被群众所捕杀……三元里一仗,打死打伤英军近50名,缴获大量战利品。人们热情赞颂:“自从航海屡交锋,数万官军无此绩。”后来,英国领事义律率兵来救,也一起被围困在里面,直到派奸细混出重围,送信至广州知府余保纯才得以仓皇逃脱。
三元里抗英烈士纪念碑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三元古庙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馆址位于广州市三元古庙。该庙原是一座两进一庑廊供奉北帝的道教神庙。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在三元古庙前誓师抗英,写下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自发斗争并取得胜利的第一页,三元古庙亦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