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
№ 051
虎门销烟之举令国人大振,然而道光朝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却是仅凭林则徐一人之力难以改变的。面对令人担忧的国家形势,确实有一批正直进步的大臣忧心忡忡,产生了改变现实、寻求救国道路的强烈愿望。林则徐的两位友人龚自珍和魏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为维护国家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为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为倡导学习西方探索救国道路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世纪后半叶,清王朝开始日薄西山。此时,国内朝政腐败不堪,国外列强虎视眈眈,面对内外交困的严峻现实,身怀忧患意识的有识之士开始谋求救国救民的出路,而走在时代前列的当首推思想家龚自珍。
龚自珍是浙江仁和(在今浙江杭州)人,公元1829年进士。他任京官多年,对朝政的腐败,官僚的昏庸有着深刻的认识:由于清统治者的极端残暴和虚伪,培养出来的是一大批奴才,官位越高,奴性越足;而且,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属清朝最为酷烈。知识分子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杀掉的数不胜数,使整个社会都生活在极为恐怖的气氛中,许多文人只好扎进故纸堆中寻求安慰,不敢面对现实。此外,顽固守旧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凡事动辄说要维护祖宗的法制、规矩,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龚自珍手札
在别人还沉醉于歌舞升平的醉梦中时,龚自珍已经预感到末世衰运的到来,他根据自身的体会和思考,将历史上的世情世态,做了全新的阐释,即“治世”“衰世”和“乱世”,并认定自己所处的时代是“衰世”。尽管龚自珍才高志大,有救国救民之心,却始终不愿屈身违己做朝廷的媚臣,因而不容于当朝显贵,在京师坐了二十多年的冷板凳,壮志难酬,一事无成。1839年,对宦海深为厌倦的龚自珍辞官南下。这年4月23日黄昏,他不带眷属,独自一人,雇车两辆,其中一辆载着他的百卷诗文,悄然离开北京。船过镇江,在北固山下遇到乞求降雨的赛神大会,认识他的道士再三请求他作一首祈雨的青词,他推辞不过,写下了那首著名七绝:“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作者期望当权者能以国家民族前途为重,不拘一格,培养和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的愿望。
另一位近代启蒙思想家是魏源,与龚自珍齐名。他是湖南邵阳人,公元1845年进士。他长期管理朝廷的粮食运输、盐政、水利工作,写出了很多研究内政改革的著作。他曾投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并在前线亲审俘虏。后见清廷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潜心著述。
魏源最有名的著作是《圣武记》和《海国图志》。《圣武记》表达了魏源要想国家富强,必须重视人才的远见卓识。后来他又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编成宏篇巨制《海国图志》。
魏源
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书影
《海国图志》内容丰富,记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宗教、文化等情况,并附有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和分国地图等。此书旨在唤起国人,学习外国的长技,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略。在书中,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论点,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战舰、火器,以及选兵、练兵、养兵的方法,改革军队;提倡创办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创造与销售轮船、器械等,使国家富强等诸多观点。
《海国图志》不仅在当时和后来的思想界中引起了巨大震动,连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受到了它的影响。魏源被称为19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中“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驱者。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