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历史故事/《八大山人避世旁观》

《八大山人避世旁观》

八大山人避世旁观№ 028眼看着清王朝的统治渐渐稳定下来,不过康熙帝却依然心有担忧。原来明朝留下的那些皇室成员和读书人并不服从清朝的统治,一直有所抵触。他们中的一些贵族心中一直在怀念失去的江山,拒绝与清王朝合作,对清朝的统治冷眼旁观。八大山人便是这其中一位,他的画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充分表现了对旧王朝的眷恋。...

八大山人避世旁观

№ 028

眼看着清王朝的统治渐渐稳定下来,不过康熙帝却依然心有担忧。原来明朝留下的那些皇室成员和读书人并不服从清朝的统治,一直有所抵触。他们中的一些贵族心中一直在怀念失去的江山,拒绝与清王朝合作,对清朝的统治冷眼旁观。八大山人便是这其中一位,他的画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充分表现了对旧王朝的眷恋。

朱耷是清代初期画家,江西南昌人,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朱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陶冶,从小研习诗书画印,有浓厚的文人气质。清朝入关后,他悲愤交加,不久便剃发为僧,后又成为道教子弟。他有许多僧号、道号,最有名的号是“八大山人”。

朱耷擅长画山水植物

朱耷所书的“八大山人”含意深刻:他把“八大”二字紧紧地联在一起,“山人”两字也是这样,看上去就像“哭之”,又像“笑之”,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他还常常在画上题上“三月十九日”,因为这一天是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自杀的日子,画家借此表达了对明王朝的怀念。

朱耷以绘画为中心,擅长花鸟、竹木、怪石、芭蕉、芦雁、水鸟。除此以外,他对书法、诗跋、篆刻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画打破了明代模仿古画的陈旧风气,力求革新。因此笔墨简练,构图不拘一格,造型大胆夸张,艺术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他画鸟,不是鲜花春光中喜悦欢叫的鸟,而是一些枯柳上的孤鸟,枯木中的独鸟,鸟儿们大都半闭着眼睛。睁开的眼睛,有时会画成方形,眼珠子点得又大又黑,常常顶在眼眶的正上方,显示出一种白眼向人的冷漠神态,表达了画家对清朝统治者的蔑视。他画山水,也大都是荒山怪石,枯枝残叶,表现了一种“残山剩水,地寒天荒”的境界。

朱耷喜欢喝酒,对下层百姓十分和善。小贩、和尚、道士请他喝酒,他从不推迟,酒后就为他们挥笔作画。但是,富豪贵人、投降清朝的官吏来向他求画,他却从来不给他们好脸色看。有一次,临川县令胡亦堂把八大山人请去,用十分周到的礼节接待他,实际上是仗着权势,逼迫他为清王朝效劳,八大山人却突然装起疯来,又是哭又是笑,撕碎身上的僧袍烧掉。然后冲进城里,满街乱跑,一直跑到鞋破脚肿也毫不顾忌。过了几天,他在扇子上写了个“哑”字,从那以后碰到讨厌的人,便展开扇子,一言不发。

还有一次,他画了一幅极具讽刺意味的《孔雀图》。这幅画的上部画了一层石壁,石壁的底部垂着竹叶与牡丹,下面是一块尖而不稳的石头,石头上蹲着两只丑陋的孔雀,孔雀的尾巴上有三根难看的翎毛;石壁上空白处题了一首诗,“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原来当时不少文人向康熙帝讨好,忙于“接驾”,本来五更上朝,但有些人二更就去等待了。诗中的“三耳”,就是奴才的意思,因为奴才对主子专事奉承,善于拍马,耳朵也特别灵,所以比一般人多了一只耳朵。清代的高级官员,帽子一般后面都拖着用孔雀尾巴羽的“花翎”,“花翎”的根数以多为贵,戴上三根花翎就表示是最高的官。图中的孔雀尾巴上恰恰都只画了三根“花翎”,正好影射那些做高官的奴才。那块不稳的石头,暗喻统治者的江山并不牢固,题画紧扣现实,是一首绝妙的政治讽刺诗。

朱耷所绘《秋林亭子图》,写秋树茅亭、地老天荒之景,笼罩着一派荒凉静寂、无可奈何的气氛。布局独特,内涵丰富。

【中国历史知识小词典】

“清初四僧”

清代初年的画坛上,还涌现了几个以画画出名的和尚,一个叫石涛,是明楚王的后代;一个叫髡残,还有一个叫宏仁。明朝亡国后,他们都不愿和清廷合作,出家做了和尚。他们和朱耷一起,被称为“清初四僧”,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