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星期二
首页/自信励志/阅读方法:视听阅读法

阅读方法:视听阅读法

视听阅读法提起读书,我们通常马上想到的就是用眼睛去看书。从五官的生理作用和分工上来看,读书的确主要是通过眼睛对书籍上文字的识别,然后传送到大脑,再通过大脑进行记忆或分析思考的过程。其实,不一定只用眼睛来看书,还可以通过看其他东西来读书。而且,如果眼睛正在做读书以外的事情,我们用耳朵也照样可以读书。这两种特殊的读书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视听阅读法”。“视听阅读...

视听阅读法

提起读书,我们通常马上想到的就是用眼睛去看书。

从五官的生理作用和分工上来看,读书的确主要是通过眼睛对书籍上文字的识别,然后传送到大脑,再通过大脑进行记忆或分析思考的过程。其实,不一定只用眼睛来看书,还可以通过看其他东西来读书。而且,如果眼睛正在做读书以外的事情,我们用耳朵也照样可以读书。这两种特殊的读书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视听阅读法”。

“视听阅读法”实际上包括“听读法”与“视读法”两部分。

“听读读书法”,自古以来就存在。我们从许多古籍图书中能发现这方面的记载。

据《北史》卷三十七所载,北魏武将杨大眼虽然从来不亲自读书,但他一直都是让手下的人为他读书,他则坐在旁边聚精会神地倾听。久而久之,许多书中的知识和章节,杨大眼都能背诵下来。后来,因为公务所需,杨大眼要起草一些布告。但杨大眼识字实在不多,还得把这件事做好,他就干脆边想边说,同时让手下人把他说的话记录下来。由于多年听书的积累,杨大眼竟能出口成章,不用丝毫改动。这也可谓是一个特殊的本领。

梁元帝萧绎,年轻时常常像书痴一样读书,废寝忘食,精神高度紧张,结果得了失眠症,导致视力极差,几乎辨别不了书中的字体。但他又嗜书如命,就想了一个办法,经常让左右侍者高声念书给他听。他用这种办法一生所读书籍达到了万余卷,成为历代皇帝中的博学之人。

古代也有因“听读”而成名的。明末清初的唐汝洵,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非常喜好读书,但不幸的是,在他5岁时因患天花病,把眼睛弄瞎了。可他身残志坚,每天都摸索着走到书房,听他的哥哥读书吟诗。日久天长,唐汝淘竟也成了写诗的高手。他作诗时,如果有人在他身边,他就请人将所作的诗记下;无人时,就采用上古结绳记事的办法标记下来,然后再请人译到纸上。所以他一生写下上千首的诗歌,出了好几本诗集,还给一些深奥的唐诗做了注释。可谓“听有所成”。

听读在古代,大多是由于听读者本身的原因,如不识字、视力差、眼睛失明等等。到了现代,一些特殊的残疾人仍然沿袭使用着听读读书法。如许多城市的公益文化机构都设有盲人读物中心,专门采购或录制些供盲人“听读”的有声读物。

但除了与古代相同的原因外,当代社会中许多健全人也乐于用“听读读书法”。曾写出长篇小说《红日》的著名作家吴强就喜欢“听书”。如听评书、评弹等。他说:“我以为,听书也是读书中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别有意味情趣的乐事。”“我读的书中少说也有十分之二是从说书人的口中听得的。”

在现今信息爆炸、生活节奏非常快速的社会里,“听读读书法”被赋予了更加特殊的意义。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人一边骑自行车,一边通过立体声耳机听读,或者当家长的边走边给他的孩子讲故事,或者是一些正在自学外语或准备考试的人,将所要学的知识事先录制在录音磁带上,在做家务等其他事情的同时,不断地重复播放这些录音,这就是在眼睛脱离不了其他更重要工作的情况下,利用耳朵的听音功能,在抓紧时间用“听读读书法”来读书。

由此可见,如果你在做一件必须做的事情无法利用眼睛的功能而耳朵却在“放假”时,完全可以调动你的听力来“值班”读书,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听读读书法”还有另一种功能,就是进一步加深用眼睛读书的印象,提高读书效果。美国作家乔治·威尔十分重视在读书的同时大量地“听书”,对此有成功的经验。他每年的阅读量有一半是靠聆听租来的录音书籍。他一面听读丘吉尔长达6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面随手记下要点,从中获益匪浅。在谈到听读的体会时,他说:“我一周听一本书,利用的是坐车、剃胡子或走路的时间。要是不听书,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了。”

现今听读的载体中有一种叫“录音书”,就是把书本的内容录制在卡式录音带上。在德国,出版“听书”的有德国留声机公司,还有著名的洛沃尔特出版社。“听书”所录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也有大众化的小说、诗歌。洋洋万言的书,取其精华,浓缩成60分钟的故事。这为博览群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在当今美国,越来越多的读者发现录音磁带的新用途,刮起了一股听读读书热。精明的出版商也借此机会,录制和出版了大批“录音书”,商业界也开始设立“录音书中心”。美国斯太勒格林公司还为儿童出版了一种“唱片书”。在书封底的空白处镶上了微型唱片,另一张硬纸下镶有一只小唱针。用手指转动唱片,小读者便可以听到书中人物的说唱声,妙趣横生,让小读者们爱不释手。

美国全国60%的人有听读习惯。“你在听什么新书?”这样的问句,正像我国“你在读什么书?”一样,成为友人之间寒暄的话语。

“听书”的种类,除了前文所提到的录音书、唱片书外,还有一种地地道道的印刷书籍,一般是供外语学习者使用的。它的设计者是前南斯拉夫的科技人员。在书的每行文字下面嵌入一个大小如钢笔差不多的特制装置,当其沿着这行字下的粗线滑动时,读者就能听到声音。这样边看、边读、边听,既有助于矫正发音,也可增强记忆,效果明显。

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技术也逐渐运用到读书领域。被称为电子图书的CD、VCD、DVD等的出现以及计算机多媒体、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我们“听读”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除对CD光盘尚可称之为“听读”外,对其他光盘而言,“听读”实际上已经扩展到了更为丰富的“听读”加“视读”的境界。

其实,早在光盘产生之前,世界上就已经有了提供“视读”的声像读物。美国纽约一家出版社曾经出版了一种科技百科全书,书中除了正文和插图外,还有音响设备及电视录像装置,可供读者用来更全面和有效迅速地了解该百科全书中的有关信息和内容。然而,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录像带式的视读方法已经被光盘所取而代之。而光盘的出现,确实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更为辽阔神奇的视读天地。

利用光盘进行“视读”的好处,足以让其受益者津津乐道:一张小小的光盘,可以容纳下多达数百万字的书籍内容,你不必再去搬运、翻阅一部部厚如砖头的书本,摆脱了来自群书围城里的孤独与寂寞,你可以选取光盘的任意段落,进行反复“视听”,在极短的时间内——例如在半个或一两个小时内,在一张光盘的几十部或上百部著作中,你自由往复,如若冲浪于万顷波涛,翱翔在万里云天,鸟瞰驾驭着大千世界,心头掠过种种妙不可言的想象、联想、比较、分析、综合,胸中油然升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成功之感,如果你还能从网上快速截取浏览更多的有关信息,那么,你就成了读书之神了。

“视听阅读法”,除可消遣外,又能使读者以最快速度获得许多从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在现今社会中,如果不会使用“视听阅读法”,恐怕就会成为一个信息闭塞、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视听阅读法,已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兴阅读方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