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1日星期三
首页/自信励志/阅读方法:思考阅读法

阅读方法:思考阅读法

思考阅读法善于思考的人,大都博学,善问,富于钻研,勤于思考;知识渊博的人,大都思考周密,见解深刻,预测正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光学习如果不思考,就会什么东西也学不到;光思考而不学习,所有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会得不到解答。...

思考阅读法

善于思考的人,大都博学,善问,富于钻研,勤于思考;知识渊博的人,大都思考周密,见解深刻,预测正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光学习如果不思考,就会什么东西也学不到;光思考而不学习,所有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会得不到解答。

孔子之所以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他认识到读书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开的。如果分开的话,就会两败俱伤,不是学之迷惑不解,就是思之岌岌可危,最终必会徒劳无益。这就是说,读书与思考是学习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环节。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知,没有结果。

可以说,思考是读书的灵魂,思考在学习中具有重大意义。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一生都痴迷于创造性的读书和思考之中。据说有一天,他牵着马、扛着马鞍到山里去,一路上陷入了思考之中,时而比比划划,时而自言自语,等走上山坡,觉得有一些累,才想起骑马。这时,他才发现手里只拿了一根缰绳,马儿早就无影无踪了。

有人问他取得杰出的发明创造,有什么“诀窍”。牛顿回答说:“我只是对一些问题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索罢了。”

在读书过程中,一本一本地读而不留下思考的时间,碰到问题绕着走。这样,书虽读得多,却不会有什么收获。可见,不思考,就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有用的知识,不思考,就不会有新收获。

我国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曾东渡日本,在那里开办国学,讲授文学知识。当时留日的鲁迅常去听他的课,每次听课,都认真做笔记。但他并不盲从,每次都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次上课,章太炎指出“文学”与“学说”没有区别。鲁迅经过认真的思考后,认为两者应该有所区别。他结合实际引证作品分析比较,阐明自己的看法。当时大家都称赞他是“爱吾师尤爱真理”。

马克思在伦敦写作《资本论》时,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摘记,仅3年时间,就写了24本读书笔记。

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是在读书中通过思考,把书本里的丰富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精神财富。

那么,怎样去思考呢?首先要明确为什么思考,思考什么,也就是要明确思考的目的和方向。

有目的的思考容易发现问题,并能随时注意与思考有关的东西。

所以,思考目的是思考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动脑思考,要着眼于事物的关系和联系,这是思考的方向。

思考要掌握正确的概念并作出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这样,才能掌握系统的知识。同时,要把思考引导到掌握知识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方面去,以便掌握知识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达到思考的目的。

要自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正确思考。用最合理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创造良好的思维习惯。

为使思路广阔、正确、清晰,我们应该以各个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思考一个问题时,要多读几遍,想到多种可能性,学会从多种思路中选出一种最合理的思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明确思考的重点,抓住关键进行思考,就一定能培养出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考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读书方法。思考的过程,就是比较鉴别,去伪存真,辨异求同,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总结出规律,抓住事物本质,采炼真金的过程。

思考阅读法,就是从各个角度思考,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规律,提炼出知识精华。英国政论家约翰·罗斯金把读与思,比作采金矿和炼真金。他说:“你梦寐以求的黄金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那种深刻的思想和他那渊博的知识。那书中的词语就是含金的矿石,你只有将它们打碎并加以熔炼,才有可能化石为金……而你的熔炉就是你善于思考的大脑。”

思考阅读法,就是比较鉴别、去伪存真、辨异求同、抓住事物本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如果我们面前出现某些新东西,而我们既不能拿它同什么东西比较,又不能把它同什么区别开来,那么,我们就不能对它形成一种思想,也不能对它说出一句话来。”

思考阅读法,就是剔除糟粕提取精华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到普遍的规律或结论。”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说:“只要一涉及科学,那么主要的事就是讲究有系统、有秩序。”

思考阅读法,就是在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思考阅读法要求我们在阅读中多想一想什么?为什么?何时?何地?谁?怎样?

想一想,正确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有哪些事实或理论根据?在证明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能把它们用到别的问题上去吗?能不能再作出新的证明?

问一问,自己对书中的结论有怀疑吗?如果时间、地点、条件变了,结论还会正确吗?需要做哪些修改?它的证据是否充分?如果有漏洞、有问题,举出例子或用实验来推翻它。

辨一辨,哪些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事实、定理、定律或理论,哪些是未经证明的传说、成见或迷信。对于前者要虚心学习,弄清道理;对于后者,要在思考中辨明真伪。

找一找,概念、结论、定理、规律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什么。

通过正反比较,分辨出是非,加深印象;通过横向比较,求同存异,取长补短;通过纵向比较,看看问题发展的演变过程,推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

学会了思考,我们便可以“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秋水便是知识之水,是独立思考的思想浪花。学会了思考,我们的学习就会少走弯路。

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思考的目的则在于创造。乌申斯基说:“书籍对人类原有很大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书却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出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大多数人读书仅仅满足于只了解书本上的知识,把自己变成一座储存知识的“仓库”,而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过程。阅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也就是要掌握“创造读书法”,具体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造的关系。创造并不是凭空想象,它是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得来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就越容易发现其中合理与不合理的成分,从而产生创造的想法。

(2)要克服自卑、自怯的情绪,珍视自己的独立见解。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的,千万不要轻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有时它可能很虚幻。

(3)要有打破传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科学上新理论的产生,无不都是对旧传统理论的否定,因而,没有打破传统,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是不能坚持到底并获得最后胜利的。

(4)要分清创造和模仿。创造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不曾解决过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是运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捷径。而模仿却是照着现成的样子去模拟或仿制。所以说,模仿绝不是创造。

要想熟练地掌握创造读书法,当然还需要很多条件,如好奇心、远大的抱负、对图书的浓厚兴趣、善于思考等。这些都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在读书的实践中摸索和总结。

如果书使我们不能、不敢去创造,那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