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中华历史/唐太宗和《兰亭序》

唐太宗和《兰亭序》

唐太宗和《兰亭序》唐太宗(597~649),名李世民,唐代的皇帝,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太宗除了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

唐太宗和《兰亭序》

唐太宗(597~649),名李世民,唐代的皇帝,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太宗除了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

唐太宗酷爱书法,撰写过有关书法的理论著作《笔法论》、《笔意论》等,还有“晋祠铭”、“温泉铭”两碑,书法成就非常卓越,在书法史上也是一位毫不逊色于其他大家的书法家​‍‌‍​‍‌‍‌‍​‍​‍‌‍​‍‌‍​‍​‍‌‍​‍‌​‍​‍​‍‌‍​‍​‍​‍‌‍‌‍‌‍‌‍​‍‌‍​‍​​‍​‍​‍​‍​‍​‍​‍‌‍​‍‌‍​‍‌‍‌‍‌‍​。唐太宗不但自己喜欢泼墨,他还有搜集书法作品的爱好。据记载,他曾经广泛搜集了各种流派的书法作品足有上千卷之多。他特别欣赏晋代王羲之的书法,而且对王羲之所作的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名帖《兰亭序》倍加推崇。他说:“观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若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

自古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本是王羲之酒后挥毫之作品,写出的字飘逸潇洒,婀娜多姿,不但在当时的书法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后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作为王羲之本人,在《兰亭序》写成之后,自己也十分喜爱,虽然曾几次想重书此序,但都不如原作,于是他也就更加珍爱最初的原作,把它作为珍宝传给他的子孙后代。

此序传到第七代孙智永和尚的时候,因为和尚没有后代,无奈,只好将《兰亭序》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辩才对《兰亭序》的价值心知肚明,把它作为至宝,特意在永欣寺方丈屋内的房梁上凿了暗洞,将其密藏于里面。

唐太宗在位之时,曾命人四处打听《兰亭序》的下落,后来当他得知此序在辩才的手中,马上下令辩才入宫,给予他丰厚的赏赐,欲引诱辩才交出墨宝。哪知辩才早有准备,待唐太宗询问之时,他一口咬定《兰亭序》早已在兵荒马乱之时丧失,不知去向。无奈,唐太宗只好将辩才放回寺庙,可是他并没有善罢甘休,曾三召辩才进京,询问有关《兰亭序》的下落。后来,唐太宗又派监察御史萧翼微服来到永欣寺。萧翼能说会道,聪明绝顶。他来到寺中,很快与辩才成为朋友,而且两人相见恨晚,一同吟诗作画,下棋弹琴。一天,萧翼故意拿出所带王羲之的作品与辩才一起欣赏,辩才大笑说其不是精品,并把亡师临终之时如何把《兰亭序》传他的经过详细讲述了一遍,且拿出密藏的《兰亭序》真迹给萧翼看。此时,萧翼才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辩才闻言,顿时昏倒于地。从此之后,已有80岁高龄的辩才抑郁成疾,不治身亡。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真迹之后,自然也是视若珍宝,爱不释手。不仅自己观赏、临摹,还请内廷供奉汤普澈、冯承素、诸葛贞等都临摹了数个版本,分发给王公大臣们。唐代的大书法家褚遂良和欧阳询也都曾临摹过《兰亭序》,可是他们都自成一派,并没有单纯拘泥于王羲之的笔法,后人称褚遂良的临本为“唐绢本”,称欧阳询的临本为“定武本”,而且两人的临本都刻成了石碑,留于皇宫之内。

在唐太宗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兰亭序》,他对高宗李治说:“吾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李治遵从父命,将《兰亭序》装于玉匣之内,随唐太宗一同葬于昭陵。世上流传的临摹本,以现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的冯承素所临之“神龙本”(因上面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印迹,故名)最为逼真。

(孙爱迪)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