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惑神怪
武帝惑神怪
【内容提要】
本篇主要叙述了汉武帝晚年被神怪迷惑,最终醒悟的过程。
汉武帝刘彻晚年追悔自己即位以来许多作为狂妄荒谬,其中之一就是被方士欺骗,信惑神怪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李少君凭借祭祀灶神,巧施长生不老的方术觐见汉武帝。武帝对他很信任,并亲自祭祀灶神,派遣方士到大海中寻找蓬莱仙山和安期生之类的仙人,还从事炼制丹砂和其他药物以求炼出黄金。李少君病死,武帝还认为他化仙而去,并没有死。乐成侯丁义向汉武帝推荐方士栾大。栾大自称常往来于大海,见过安期生、羡门等神仙,并说他的老师说:“黄金可以炼出,黄河决口可以堵塞,长生不老的药可以得到,神仙可以招致。”武帝让栾大试验小法术成功后,封栾大五利、天士等将军称号。后又封栾大为乐通侯,赐给他食邑、上等府第、车马等,还将亲生女儿嫁给他为妻。数月之中,栾大佩带六枚印信,其显贵使天下为之震动。
汉武帝对神怪除了相信,还到处巡游祭告,兴建神祠、宫观,盼望神仙降临。方士公孙卿声称在河南缑氏城上看到神仙脚印。汉武帝亲自前去观看,听信公孙卿神话,下令在各郡、国扩建道路,修缮宫观、神祠,盼望神仙来到人间。汉武帝巡游泰山,扩建祭天神坛,又在明堂祭祀。回京途中祭祀常山,在祭坛下埋放黑色玉石。汉武帝经过多年出巡、祭祀终未见方士的话应验,开始厌倦方士们的奇谈怪论,但还笼络他们,希望能遇到真仙。
汉武帝迷信神怪,晚年最终醒悟过来,对自己给天下民众带来的愁苦感到后悔。武帝巡游到东莱海滨,想要渡海访求仙山,后因天气恶化只得返回。汉武帝在巨定躬耕,表示对农业的重视。回归途中登泰山扩建祭天神坛,在接见地方官员时称自己即位以来所为多属狂妄悖谬,使天下民众陷入愁怨困苦之中,以后凡伤害民众、耗费财富的事一概停止。后汉武帝在五柞宫去世。
【原文】
汉武帝元光二年冬十月,李少君以祠灶却老方见上,上尊之[1]。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匿其年及其生长,其游以方遍诸侯[2]。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生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3]。少君善为巧发奇中[4]。尝从武安侯饮,坐中有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识其处,一坐尽惊[5]。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寿可益,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6]。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7]。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8]。”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9]。
【注文】
[1]李少君(生卒年不详):西汉时人。方士。不治产业,以方术遍游诸侯。汉武帝迷信长生,他迎合其意,以祠灶、长生却老方术觐见。武帝信其说,派方士入海求蓬莱仙人。后病死,武帝以为化去。此后,海上燕、齐方士纷纷来言鬼神之事。 祠灶:祀祭灶神。汉代方士为之。 却老:袪老,指长生不老。
[2]深泽侯:西汉侯国名。高祖八年(前199年)封赵将夜为深泽侯,至元朔五年(前124年),夷侯赵胡薨,无后,国除。都今河北深泽。 舍人:官名。战国、秦时贵戚官僚属员,类似宾客,为主人亲近私属。《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李斯为吕不韦舍人。裴骃集解引文颖曰:“主厩内小吏官名。或曰侍从宾客谓之舍人也。”至汉代演变为正式职官。太子太傅、少傅属官及皇后、公主属官皆有之。同时,大臣仍有私养舍人者。卫青即有舍人百余人。 年:年龄。
[3]生业:产业、职业。 饶给:丰足;生活富裕。
[4]巧发奇中: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发,射箭,比喻发言。
[5]游射:野游射猎。 一坐尽惊:指满座皆惊服。
[6]丹沙:矿物名。俗称“朱砂”,古时被作为炼制丹药的原材料之一。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与方丈、瀛洲为三神山,为神仙所居,总称“三神山”。《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相传山形如壶,故又称“三壶山”。又传上有不死药,以黄金白银为宫阙。战国齐威王、宣王、燕昭王,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为求仙觅药先后来此。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祀。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封,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叫禅。 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华夏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长居姬水(约位于今陕西渭河流域),故又姓姬,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也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相传炎帝欺凌各部落,黄帝在阪泉打败炎帝;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也逐渐融合,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脉。后蚩尤作乱,黄帝又率领各部落与蚩尤在涿鹿激战,并杀死蚩尤。黄帝由此声威大震,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此外传说有很多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
[7]安期生(生卒年不详):道教仙人。相传为琅邪(今山东境内)人。常年卖药于东海边,人呼“千岁翁”。秦始皇东巡时与其会见,赐金璧万数。留书秦始皇“后千岁求我于蓬莱山下。”后始皇遣徐福、卢生数百人入海求之,遇风浪而还。
[8]合:道相合。 隐:隐逸。
[9]化去:谓飞升成仙。 怪迂:怪诞迂曲。
【译文】
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冬季十月,李少君凭借献祭祀灶神可以长生不老的方术觐见武帝,武帝非常尊敬他。李少君是已故深泽侯的舍人,他隐瞒了自己的年龄及出生和生长的地方,周游各地,以他的方术交结诸侯。他没有妻子儿女。人们听说他能役使万物鬼神,有使人长生不死的方术,都馈送他财物,因此他常常有剩余的金钱、衣食。人们都认为他不从事产业却很富有,又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更加相信他,争着侍奉他。李少君善于用巧妙的语言猜中一些离奇的事情。他曾陪武安侯饮酒,在座的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便说他与老人的祖父一起游猎射箭的地方,老人在童年时确实与祖父去过那里,在座的客人都大吃一惊。李少君对武帝说:“祭祀灶神就能役使鬼神,役使鬼神就能使丹砂化成黄金,可以延年益寿,可以见到蓬莱山的仙人,见到蓬莱仙人再进行封禅大典,就可以长生不死,黄帝就是这样做的。我曾经在海上游历,见到过安期生,他给我吃的枣大得像瓜。安期生是仙人,往来于蓬莱山,合他的意就现身相见,不合他的意就隐身不见。”于是武帝便开始亲自祭祀灶神,派方士到大海中寻求蓬莱安期生之类的仙人,并从事熔化丹砂和其他的药物,试图将其炼成黄金。过了很久,李少君病死了,武帝认为他化仙而去,并没有死,所以,燕国、齐国等沿海地区的奇怪迂腐的方士,更多地前来谈论有关神仙的事了。
【原文】
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1]。”于是天子立其祠长安东南郊。
【注文】
[1]亳(bó):亳县,今亳州市。在安徽省西北端、涡河上游,邻接河南省。 谬忌(生卒年不详):一作薄诱忌。西汉时亳县人。好方术。汉武帝迷信鬼神,他以方术进说武帝,建议武帝祭祀太一,武帝采纳其说,令太祝依照其方立其祠于长安城东南郊,每日以一太牢祭祀,经常奉祠。 太一:神名。或作大一、泰一。初为道家用语,系宇宙本根的后代。后被作为上帝的别称。 五帝:相传上古的五个帝王。其说法不一:一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黄帝、尧、舜。二为黄帝、颛(zhuān)顼、帝喾(kù)、尧、舜。三为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四为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五为黄帝、少皞(hào)、帝喾、帝挚、帝尧。
【译文】
亳县人谬忌奏请汉武帝祭祀太一神,他解释说:“天神中太一神最尊贵,太一神的辅佐是五帝神。”于是汉武帝下令在长安东南郊修建太一神庙。
【原文】
元狩四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1]。上有所幸王夫人卒,少翁以方夜致鬼,如王夫人之貌,天子自帷中望见焉[2]。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3]。文成又劝上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4]。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佯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5]。”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而隐之[6]。
【注文】
[1]少翁(?—前119年):即李少翁,方士,西汉齐人,为方士栾大的同门师兄弟。据称擅招唤鬼神的方术。
[2]王夫人(?—前121年):汉武帝妃。卫皇后色衰之后得武帝宠幸,生齐怀王刘闳,元狩二年(前121年)卒。
[3]客礼:接待宾客的礼节。
[4]甘泉宫:一名云阳宫,宫殿名。本秦离宫,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改建为甘泉宫。汉武帝时扩建。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台室:高室。
[5]帛(bó)书:写在缣(jiān)帛上的文字;用缣帛写的文字或书籍。
[6]手书:笔迹。 伪书:伪造的文书。
【译文】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齐国人少翁,以能召唤鬼神的方术进觐汉武帝。汉武帝所宠幸的王夫人死了,少翁在夜里用法术召来鬼魂,与王夫人的相貌一模一样,武帝在帷帐中看到王夫人。于是汉武帝封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他很多财物,并用宾客的礼节对待他。少翁又劝武帝修建甘泉宫,在宫中建高台殿堂,画上天、地、太一各神,设置祭祀用的器具,用来招请天神。一年多以后,他的方术日渐无效,天神一直没有到来。于是少翁便在丝绸上写好字让牛吃下,装作不知,对武帝说:“这头牛肚子中有怪物。”将牛杀了后查看,果然发现有帛书,书上的文字非常奇怪,武帝认出是少翁的笔迹,追问少翁,果然是他伪造,于是将文成将军少翁诛杀,并下令将此事隐瞒起来。
【原文】
五年夏四月,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1]。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2]。”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3]。神君言曰:“天子无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于是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4]。置酒寿宫[5]。神君非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6]。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心独喜[7]。其事秘,世莫知也。
【注文】
[1]鼎湖:即鼎湖宫。西汉武帝时建。在今陕西蓝田西南焦岱镇。 巫医:利用画符、念咒等方法祛除鬼神作祟、作为治病手段的人。 无所不致:致,也作至。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用于贬义。语出《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游水发根(生卒年不详):西汉武帝人。事巫。游水为复姓。
[3]神君:对神灵的尊称。
[4]幸: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 良已:痊愈。
[5]寿宫:西汉宫室,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汉长安城中。
[6]肃然:微风吹动貌。
[7]绝殊:特殊。
【译文】
元狩五年(前118年),夏季,四月,汉武帝在鼎湖宫生了重病,巫师、医生都被招来,仍然治不好他的病。游水发根说:“上郡有位巫师,有重病时有鬼神附体。”汉武帝将他召来安置在甘泉宫。这次病发作时,派人去问神灵。神灵便说:“天子不用担心病情。病稍见好后,一定到甘泉宫来见我。”于是武帝病情稍有好转,就起身到甘泉宫,病彻底痊愈后,就在寿宫设置酒宴奉祀神灵。人们见不到神灵,能听到他说话的声音,和人的声音一样。神时去时来,来时微风吹动,居住在房间的帷帐中。神灵所说的话,武帝派人将其记录下来,命名为“画法”。神灵说的话,都是世俗人知道的,没有特殊之处,只有汉武帝听了心里高兴。这事很神秘,世人并不知晓。
【原文】
元鼎四年春二月,乐成侯丁义荐方士栾大,云与文成将军同师[1]。上方悔诛文成,得栾大,大说。大先事胶东康王,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2]。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3]。顾以臣为贱,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与方。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4]!”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为亲属,以客礼待之,乃可使通言于神人[5]。”于是上使验小方,斗棋,自相触击[6]。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又拜为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7]。夏四月乙巳,封大为乐通侯,食邑二千户,赐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8]。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十万斤[9]。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共给,相属于道[10]。自太主、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11]。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12]。大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于是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扼腕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13]。
【注文】
[1]乐成:侯国名。都今河南泌阳。 丁义(生卒年不详):西汉乐成侯。汉高祖刘邦功臣丁礼之曾孙。汉武帝时嗣为乐成侯。 栾大(?—前112年):西汉胶东(治所在今山东平度东南)人。方士。武帝时,曾为胶东王尚方。后乐成侯荐于武帝。声言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遂被封为五利将军,不久拜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封乐通侯。赐列侯甲第,童千人。又以卫长公主妻之。数月之间,身佩六印,贵震天下。于是燕、齐之间自言有禁方、能神仙者益多。后其言多无验,遂被杀。
[2]胶东康王:即刘寄(?—前122年)。景帝子,母王夫人。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立为胶东王。淮南王刘安谋反时,私制兵车箭矢,欲应之。后事泄,忧郁而死,不敢立嗣。谥康王。
[3]羡(xiàn)门(生卒年不详):一作羡门高,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秦始皇曾派人寻求他。后因用作咏仙的典故。
[4]掩口:沉默不语;不敢出声。
[5]贵:崇尚,重视。 通言:互通言语。
[6]斗棋: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使棋子自相斗击。 触击:相互碰撞。
[7]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皆为武帝封栾大官号。
[8]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 乘(shèng)舆:帝王所用的车舆。 斥:不用。
[9]卫长公主(约前137年—?):汉武帝长女。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所生,前夫为平阳侯曹襄。后嫁方士栾大。当卒于征和二年(前91年)之前,去世后与其前夫平阳侯曹襄合葬于茂陵。
[10]如:到……去。 存问:问候、慰问。 共给(gōngjǐ):供给,谓供应必需的财物。共通“供”。 相属(zhǔ):连续不断。属,连续,跟随。
[11]太主:古称皇帝的姑母为“太主”。 献遗(wèi):谓奉赠财物。
[12]白茅:植物名。禾本科白茅属,宿根草本。其根味甜,可入药。 不臣:不以臣礼相待。表示恭敬。
[13]贵震天下:显贵震动天下。 扼腕(èwàn):用一只手握住自己另一只手的手腕,表示振奋、惋惜等情绪。 禁方:秘密的医方。
【译文】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春季,二月,乐成侯丁义向汉武帝推荐方士栾大,说栾大与文成将军少翁同出一个老师。汉武帝正后悔不该杀了文成将军,所以见到栾大,非常高兴。栾大先前侍奉胶东康王刘寄,善于说好听的话,多有方术谋略,而且敢说大话,毫不犹疑。栾大对武帝说:“我经常来往于大海之中,见到过安期生、羡门等老神仙。只因我地位低贱,不相信我。还认为康王只是一个诸侯王,不值得给他长生不死的秘方。我的老师说:‘黄金可以炼成,黄河决口可以堵塞,长生不死的仙药可以得到,神仙也可以招来。’然而我担心下场会和文成将军一样,到那时,天下所有的方士都堵上了嘴不敢说话,谁还再敢谈长生不老的秘方呢!”汉武帝说:“文成将军是吃马肝死去的。如果你真能得到长生不老的秘方,我还会有什么吝惜的呢!”栾大说:“我的老师从不求人,只有别人去求他。陛下一定想要请到他,就应尊崇他的使者,使他成为陛下的亲属,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这样才可以使他与神仙通话转达陛下的请求。”于是汉武帝派人验证栾大的法术,栾大让棋子相斗,棋子真的相互撞击起来。这时,汉武帝正在忧虑黄河决口无法堵塞,黄金也无法炼成,便封栾大为五利将军,又封他为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夏季四月乙巳(二十二日),又封栾大为乐通侯,食邑二千户,赐上好府第及僮仆一千人,还赠送御用的车舆而不用一般的车马、帷帐、器物等,以充实他的家里。又将卫长公主嫁给栾大为妻,送给他黄金十万斤。汉武帝亲自到五利将军的家,派去慰问和供应他财物的使者,往来于路上接连不断。上自汉武帝的姑妈窦太主及将军、丞相都在他家设置酒宴,赠送礼品给他。汉武帝还命刻“天道将军”的玉印,派使者身穿羽衣,于夜间站在白茅上,五利将军也身穿羽衣,站在白茅上接受玉印,以表示不是皇上的臣属。栾大自见到汉武帝才几个月,便佩带六枚大印,他的显贵震动天下,于是沿海地带的燕国、齐国等地的人无不激动地握住手腕,都自称有长生不老的秘方,能请到神仙。
【原文】
六月,汾阴巫锦得大鼎于魏脽后土营旁,河东太守以闻[1]。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上行,荐之宗庙及上帝,藏于甘泉宫,群臣皆上寿贺[2]。
【注文】
[1]汾阴:即汾阴县。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万荣西南庙前村北古城。 锦:汾阴巫名。于魏脽得大鼎。其他不详。 魏脽(shuí):即汾阴脽,汉汾阴县(治今山西万荣)的一个土丘,为武帝祭祀地神之地,原属魏地。 营:范围。 河东:即河东郡。战国魏置,后属秦。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
[2]验问:检验查问。 上帝:天帝。我国古代指证实万物的神。
【译文】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六月,汾阴一名叫锦的巫师,在汾阴脽后土祠附近得到一个大鼎,河东太守听说后奏报皇上。汉武帝派人去查问,证明巫师得鼎没有欺诈,便以礼节进行祭祀,将鼎迎到甘泉宫,皇上带上它一起走,把鼎献给宗庙和上帝,收藏在甘泉宫,群臣都向汉武帝表示祝贺。
【原文】
秋,上行幸雍,且郊[1]。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2]。”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3]。”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凡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4]。”因嬖人奏之[5]。上大悦,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6]。申公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7]。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8]。宝鼎出而与神通。黄帝接万灵明庭[9]。明庭者,甘泉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与群臣后宫七十余俱登天[10]。’”于是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11]!”拜卿为郎,使东候神于太室。
【注文】
[1]行幸:皇帝出行。 雍:即雍地,春秋时为秦国的国都。在今陕西凤翔西南七里南古城。 郊:郊祭。
[2]泰一:参见前“太一”条注。
[3]公孙卿(生卒年不详):西汉齐人。武帝时上书言黄帝得宝鼎及成仙登天事,被任为郎,使候神于太室。又数言神仙事,武帝遂东巡海上,缮治宫馆名山,作通天台,以召神仙。齐人以此上疏言神怪奇方者至万数。后任中大夫。 朔旦:农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公历12月21、22或23日,这天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南半球相反。
[4]札(zhá)书:薄小的简策。 仙登:成仙。
[5]嬖(bì)人:皇帝或国王所偏爱的人。嬖,宠幸。
[6]申公(生卒年不详):西汉鲁(今山东曲阜)人。名培。亦称申培公。少与楚元王刘交俱从齐人浮丘伯受《诗》,元王至楚,遂以为中大夫。文帝时召为博士。所为《诗》传号鲁诗。后失官,退居家教,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达千人。武帝初,其弟子王臧为郎中令,议立明堂,乃奏请以安车蒲轮迎之,任为太中大夫,时年八十余。武帝问治乱之事,对以“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不久病免。
[7]兴复:恢复。
[8]曾孙:三世孙,也统称孙子以下的后代子孙。
[9]万灵:众神。 明庭:帝王祭祀神灵之地。
[10]首山:山名。在今河南襄城。相传当年黄帝铸鼎炼丹,曾在此采铜。 荆(jīng)山:在今河南灵宝阌(wén)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此。 胡髯(rán):颊旁及下巴上的胡须。髯,两颊上的长须。也泛指胡须。 后宫:代指妃嫔。
[11]脱屣(xǐ):脱鞋子。比喻把事情看得很简单,有轻视的意思。屣,鞋。
【译文】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秋季,汉武帝巡行到雍地,举行郊祭。有人建议说:“五帝是泰一神的辅佐,应当建泰一庙,再由皇上亲自祭祀。”汉武帝疑惑未作决定。齐国人公孙卿说:“今年获得宝鼎,冬季十一月初一清晨为冬至,与黄帝时一样。”公孙卿有简策,上面说:“黄帝得到宝鼎,本年十一月初一清晨是冬至,共经过了三百八十年,黄帝成仙登上天。”由皇上宠幸的人奏上。汉武帝非常高兴,将公孙卿召来询问。公孙卿回答说:“我是从申公那儿得到的书。申公说:‘汉朝兴盛应当与黄帝一样。汉朝的圣人是高祖的孙子到曾孙。宝鼎的出土正与神灵相通。黄帝在明庭迎接万灵众神。明庭就是甘泉宫。黄帝开采首山上的铜,在荆山下铸鼎,鼎铸成之后,有龙从天上垂下胡须迎接黄帝,于是黄帝骑上龙,与群臣、后宫的嫔妃七十多人一起登上天成为仙人。’”于是汉武帝说:“天啊,如果真的与黄帝一样,我抛去妻子儿女就如同脱掉鞋子一样!”就任命公孙卿为郎官,派他到东方的太室山,等候天神的降临。
【原文】
五年。五利将军装治行,东入海求其师[1]。既而不敢入海,之太山祠[2]。上使人随验,实无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售,坐诬罔,腰斩[3]。乐成侯亦弃市。
【注文】
[1]治行:整理行装。
[2]太山: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号称东岳。又称岱山、岱岳。古称岱宗。
[3]不售:没有应验。 腰斩:一种古代刑法。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
【译文】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五利将军栾大准备好行装出发,向东入海寻求神仙老师。然而他不敢入海,却去泰山祭祀。汉武帝派人跟踪查证,确实没看到神仙的踪影。栾大回来后胡说见到了他的老师,他的方术已经用尽,都不应验。汉武帝以欺君罔上之罪,判处栾大腰斩,推荐栾大的乐成侯也被当众斩首暴尸街头。
【原文】
六年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1]。春,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2]。其道非宽假,神不来[3]。言神事如迂诞,积以岁月乃可致也[4]。”上信之。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以望幸焉[5]。
【注文】
[1]河南:即河南郡。汉高祖时改河南国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东北汉魏故城)。辖境相当今河南原阳、中牟二县以西,孟津、伊川二县以东,孟津至荥阳段黄河以南,汝阳、临汝、新密、新郑等县市以北地。 仙人:神话传说中长生不死,并且有各种神通的人。 缑(gōu)氏城:地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
[2]人主:指一国之主,即帝王。
[3]宽假:宽容;宽纵。
[4]迂诞:迂阔荒诞。
[5]除:修治。 缮治:整理,修补。 宫观:天子、王侯居住的宫殿。 神祠:祭神的祠堂。
【译文】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冬季,公孙卿在河南郡等候神仙降临,说在缑氏城上看见仙人的足迹。春季,汉武帝亲自到缑氏城视察仙人的足迹,问公孙卿说:“你不会效法少翁、栾大骗人吧?”公孙卿说:“仙人对人间君主无所求,而人间君主却有求于他。不修筑宽远的道路,神仙是不会来的。谈到神仙的事好像迂阔荒诞,只要积够了岁月就可以请到。”汉武帝信以为真。于是命令各郡、国都修筑道路,兴建修缮宫观、名山、神祠,盼望神仙降临。
【原文】
初,司马相如病且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劝上封泰山[1]。上感其言,会得宝鼎,上乃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2]。而诸方士又言:“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采《尚书》、《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禅仪,数年不成[3]。上以问左内史儿宽,宽曰:“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4]。然享荐之义,不着于经[5]。臣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唯圣王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6]。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7]。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8]。”上乃自制仪,颇采儒术以文之[9]。上为封禅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与古同”,于是尽罢诸儒不用。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10]。
【注文】
[1]符瑞: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
[2]旷绝:空缺;断绝。
[3]《尚书》:亦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上代以来之书,故名。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有些篇如《尧典》、《皋陶谟》、《禹贡》、《洪范》等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二十八篇,仅《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和东晋梅赜(zé)(一作梅颐、枚颐)所献的伪《古文尚书》两种。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尚书》中保存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注本有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注疏》等。 《周官》:亦称《周礼》或《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思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古文经学家认为周公所作,今文经学家认为出于战国,也有人指为西汉末年刘歆所伪造。近人曾从周秦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证该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定为战国时代的作品。全书共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等六篇。《冬官司空》早佚,汉时补以《考工记》。有东汉郑玄《周礼注》、唐贾公彦《周礼正义》、清孙诒让《周礼正义》。 《王制》:《礼记》篇名。汉文帝命博士诸生杂采六经古制,比较系统地记述有关封国、爵禄、朝觐、丧祭、巡狩、刑政、学校等典章制度。内容同真实的商周礼制不尽相符,与《周礼》亦多不合,今文经学家每据以排诋古文经学。可以考见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儒家的政治思想。
[4]儿宽(?—前103年):西汉大臣。千乘(今山东广饶)人。曾任左内史、御史大夫。治《尚书》,为孔安国弟子。在任期间,减轻刑罚,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在郑国渠上流南岸,开发六条小渠,灌溉两旁高地,史称“六辅渠”,受到百姓拥戴。后任御史大夫,与司马迁等共同制定“太初历”。 梁父:即梁父山。亦作梁甫山。在今山东泰安东南,西连徂(cú)徕山。 昭:彰明,显著。 考瑞:祈求祥瑞。 盛节:盛大的礼仪。
[5]享荐:祭祀进献。
[6]合祛(qū):开闭。 神祇(qí):“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
[7]优游:犹豫不决。 人人自尽:人人都竭尽全力。
[8]中和:中正平和。 条贯:条理,头绪。 金声而玉振:即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顺成天庆:顺利完成上天的吉庆。 万世之基:万世遵循的法则。
[9]儒术:儒家的学术思想。
[10]振兵释旅:收缴兵器,解散军队。
【译文】
当初,司马相如病重将要去世的时候,留下歌颂汉武帝功德的遗书,并谈到吉祥征兆之事,劝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祭祀。汉武帝被他的言语所感动,恰好又得到宝鼎,便与公卿大臣商议封禅的事。封禅是旷世稀少的大典,没人知道应有的仪式。而各位方士又说:“封禅的意义就是长生不死。黄帝以前的君主封禅,都招来怪异奇物以与神灵相通。秦皇帝不能登上泰山封禅。陛下如果一定要登上泰山,应慢慢地往上走,如果没有风雨,就可以在山上封禅了。”汉武帝于是便命令众儒生采录《尚书》、《周官》、《王制》等书中的内容,草拟封禅仪式,数年之后,没有拟出。汉武帝询问左内史儿宽,儿宽说:“在泰山祭祀天神,在梁父山祭祀地神,彰显祖先的姓氏,祈求祥瑞,是帝王的盛大典礼。然而典礼的仪式,经书中并未记载。我认为封禅典礼告成,就意味着与天地神相联通,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出恰当的礼仪形式,而非群臣所能做到的。现在将要举行封禅的大典,已经耗费了数年时间,群臣每个人都竭尽全力,但终究没能拟出。只有天子掌握中正平和的道德目标,兼总各种头绪,进行条理贯通,发出金玉般振荡飞扬的声音,以顺利完成上天的吉庆,作为万世遵循的法则。”汉武帝便自制礼仪,多采用儒术的学说进行修饰。还制作封禅用的祭器,给群儒们看,儒生有的说“与古代的不同”,于是汉武帝将所有的儒生罢免不用。又根据古书上的记载,首先展示军威,然后解散士兵,再举行封禅典礼。
【原文】
元封元年冬十月,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1]。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孙卿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2]。”上叹曰:“吾后升天,群臣亦当葬吾衣冠于东陵乎[3]?”乃还甘泉,类祠太一[4]。
【注文】
[1]桥山:在今陕西黄陵西北。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即在此地。后因用“桥山”作为咏皇帝陵墓的典故。 释兵:解除军事行动。 须如:一作“凉如”。地名。具体不详。
[2]思慕:怀念;追慕。
[3]升天:上升到天界;指死亡。 东陵:即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今陕西兴平,因在长安东,故称东陵。
[4]类祠:类祭,因同类事而祭。
【译文】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季,十月,汉武帝自云阳出发向北,经过上郡、西河、五原郡,出长城继续向北登上单于台,然后到朔方郡,靠近北河。起驾返回,在桥山祭祀黄帝陵,走到须如,将跟随的士兵遣散。汉武帝问:“我听说黄帝是仙人长生不老,现在却有他的坟墓,这是为什么呢?”公孙卿回答说:“黄帝已成仙登上天了,群臣思念仰慕他,于是把他的衣冠埋在这里。”汉武帝感叹地说:“我以后升天了,群臣也把我的衣冠埋在东陵吗?”回到甘泉宫后,祭祀太一神。
【原文】
春正月,上行幸缑氏,礼祭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者三[1]。诏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2]。
【注文】
[1]礼祭:祭祀。 中岳:五岳之一,即太室山,今称嵩山,在河南登封。
[2]祠官:官职名。古代掌管祭祀及祠庙事务的官。 奉邑: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奉通“俸”。
【译文】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春季正月,汉武帝巡行到缑氏城,以礼祭祀中岳太室,随从的官员在山下好像听到有人连声三次呼喊“万岁”的声音。汉武帝命令主管祭祀的官员扩建太室祭祠,禁止砍伐山上的草木,并且将山下三百户百姓作为供奉中岳太室的奉邑。
【原文】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1]。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2]。”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3]。”上既见大迹,未信,及群臣又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间使求神仙,人以千数[4]。
【注文】
[1]八神: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八大自然神。
[2]东莱:即莱山。在今山东龙口东南。
[3]巨公:即天子。
[4]宿留:停留。
【译文】
汉武帝继续向东在海上巡视,举行典礼祭祀八位神仙。齐国人向汉武帝上书,谈论神仙鬼怪和奇妙方术的数以万计,于是便增派船只,派那些说海中有仙山的数千人乘船出海寻求蓬莱神仙。公孙卿常常带着符节先行,在名山上等候神仙驾临,到了东莱,声称:“夜里见到一个高数丈的巨人,走近他时却又不见了,但留下的脚印很大,类似禽兽的蹄印。”群臣中有人说:“看见一位老翁牵着一条狗,说‘我想见天子’,说完忽然就不见了。”汉武帝见过大的足迹,并不相信,后来听说群臣中又有人谈论老翁的事,才认为一定是神仙,于是留宿在海边,供给方士们驿车,其间又派去寻求神仙的人多达数千。
【原文】
夏四月,还至奉高,礼祠地主于梁父[1]。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2]。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3]。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4]。明日,下阴道[5]。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6]。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7]。其封禅祠,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封中。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颂功德[8]。诏曰:“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9]。遭天地况施,着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肃然[10]。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11]。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历城、梁父,民田租逋赋,皆贷除之,无出今年算[12]。赐天下民爵一级。”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注文】
[1]奉高:即奉高县。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置,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北。以奉泰山之祀,故名。 地主:八神之一,祭祀于泰山梁父。参见前“八神”条注。
[2]皮弁(biàn):用鹿皮制成的帽子。尊贵者才能戴用。弁,古代男子穿礼服时戴的帽子。 缙(jìn)绅:缙,赤白色的帛。缙常用作绅带,故缙绅常连用,古代做官的人要插笏于绅带间,就把“缙绅”作为仕宦之代称。
[3]玉牒(dié):文书名。古代告天之文书。书于简,(jué)而封之,以玉为饰,故名。凡帝王举行封禅之礼时则用之。
[4]奉车都尉:官名。西汉武帝始置,职掌皇帝车舆,入侍左右,多由皇帝亲信充任,秩比二千石。 霍子侯:即霍嬗(shàn)(?—前110年),字子侯。霍去病子。嗣父爵为冠军侯。后为奉车都尉,从武帝封泰山。无子,国除。
[5]阴:山北为阴,山南为阳。
[6]址(zhǐ):基址,根基。 肃然山:山名。在今山东莱芜西北六十里。今讹为宿岩山。
[7]间茅三脊:也称“一茅三脊”。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又名灵芽。 神藉(jiè):祭祀时摆设供品的垫物。
[8]明堂: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地方。
[9]眇(miǎo)身:犹言微末之身。封建帝后自谦之辞。 至尊:天子。 兢兢(jīng):小心谨慎的样子。 菲(fěi)薄:德才等鄙陋。常用来表示自谦。 礼乐:礼与乐。礼为行为道德的规范,而乐能调和性情、移风易俗,皆可用以教化人民,治理国家。 用事:有所事,指祭祀。
[10]况施:赐予。况通“贶(kuàng)”,赐予。 屑然:细微之状。 (shàn):祭天。
[11]嘉:吉。 更始:重新开始;更新。
[12]博:即博县。西汉改博阳县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南三十里旧县。 蛇丘:即蛇丘县。本春秋铸国,西汉置蛇丘县。在今山东肥城东南。西汉属泰山郡。 历城:今山东济南,西汉置历城县于此,故称历城。 逋(bū):拖欠。 算:即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人头税,高祖四年(前203年)始,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每人一算,共一百二十钱。
【译文】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夏季四月,汉武帝回京师,到达奉高,在梁父山以礼祭祀地主神。乙卯(十九日),命令任侍中的儒家学者头戴皮帽,将笏板用丝带系在腰间,举行射牛仪式,在泰山下的东面祭祀天神,礼仪与祭祀太一神相同。祭坛宽一丈二尺,高九尺,坛的下面埋着汉武帝致天神的玉牒书信,书信的内容绝密。祭祀礼仪结束后,汉武帝独自与侍中官、奉车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再进行祭祀,祭祀的形式都秘而不宣。第二天,从泰山的北道下山。丙辰(二十日),在泰山脚下东北的肃然山祭祀地神,祭祀如同后土神之礼。汉武帝身穿黄色衣服,随音乐的伴奏,亲自一一拜叩。用江淮地区生长的三棱茅草做祭神供品的衬垫,以五种颜色的土作祭坛。在夜间,禅祠中好像放光,白天好像有白云从祭坛中升起。汉武帝祭祀地神之后回到奉高,坐在明堂上,群臣轮番向他祝寿,歌颂他的功德。汉武帝下诏说:“朕以微末之身,继承了至尊的君位,兢兢业业,唯恐德才浅薄,不明白礼乐之道,所以祭祀八神。祭祀时蒙受天地之神赐给祥瑞,不仅奇异的景象出现,而且声音也听得见,被怪物所震惊,想停下祭祀又不敢,于是登泰山祭祀天神,又到梁父山,然后又在肃然山设坛祭祀地神。悔过自新,从今以后与士大夫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这次凡是朕出行所经过的博、奉高、蛇丘等县与历城和梁父山等地,一律免征百姓的田租及拖欠的赋税,今年算赋也不缴纳。并赏赐天下百姓晋升一级爵位。”又规定天子每五年巡狩一次,到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命令各诸侯国都要在泰山下修建官邸。
【原文】
天子既已封泰山,无风雨,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复东至海上望焉[1]。上欲自浮海求蓬莱,群臣谏,莫能止。东方朔曰:“夫仙者,得之自然,不必躁求[2]。若其有道,不忧不得;若其无道,虽至蓬莱见仙人,亦无益也。臣愿陛下第还宫静处以须之,仙人将自至[3]。”上乃止。会奉车霍子侯暴病,一日死。子侯,去病子也,上甚悼之。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4]。五月,乃至甘泉。凡周行万八千里云[5]。
【注文】
[1]庶几(jī):也许可以。表示希望。
[2]东方朔(前154—前93年):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人,字曼倩。武帝初上书自荐,待诏金马门。后为常侍郎、太中大夫。性滑稽,有急智,武帝以俳优待之。曾以辞赋谏武帝戒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计。其言多为商鞅、韩非之语,然终不为所用。辞赋以《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较有名。《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东方朔》二十篇,今佚。后世有关其事迹流传颇广,但多非其实。 躁求:急于求得。
[3]静处:静居。 须:等待,停留。
[4]碣(jié)石:山名。在河北昌黎北,史传秦皇、汉武都曾在这里观海刻石。 北边:北方边境地区。
[5]周行:总长。
汉武帝主要巡游列表
时间巡行记载地点出处元鼎五年(前112年)行幸雍,祠五畤。遂逾陇,登空同,西临祖厉河而还。雍(今陕西)、陇(今甘肃)、空同(今甘肃平凉西)、祖厉河(今甘肃中部)《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
(前110年)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泰山(今山东泰安)、碣石、辽西、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
(前106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礼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南郡、江陵(今湖北荆州)、天柱山(今安徽安庆)、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枞阳(今安徽安庆正东面)、彭蠡(今安徽巢湖一带)、琅邪(今山东东南沿海地区)《史记·封禅书》
【译文】
汉武帝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没有遇到风雨,而方士们更强调说蓬莱诸神仙似乎能够请到,于是汉武帝高兴地盼望能与神仙相遇,所以又向东到海上瞭望。汉武帝想乘船渡海寻找蓬莱诸位神仙,群臣劝谏,也不起作用。东方朔说:“神仙是自然得到的,不必急着去寻求。如果有道术,不愁得不到;如果没有道术,即使到了蓬莱见到仙人,也无益处。我希望陛下回到宫中静心等待,神仙将会自己到来。”汉武帝这才取消出海的打算。恰在这时奉车都尉霍子侯突然得病,一天之间就死了。霍子侯是霍去病的儿子,汉武帝非常伤心,便离开海上,沿着海边向北走到碣石,自辽西郡巡视,经过北部边塞到九原县。元封元年(前110年)五月,回到甘泉。这次出巡,行程共计一万八千里。
【原文】
二年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1]。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时岁旱,天子既出无名,乃祷万里沙[2]。夏四月,还,过祠泰山。
【注文】
[1]中大夫:官名。春秋时晋、齐等国大夫分上、中、下三等,此为第二等。战国时魏国等国也设置。秦汉时期,为皇帝的侍从官员,属郎中令,掌议论、侍从。汉代,也为王国官,多以文学之士充任,常受任奉使京师或出使诸王国。
[2]既出:从这里出来后。 无名:没有正当理由。 祷:祈祷,祈神求福。 万里沙:地名。在今山东莱州东北。夹万岁河,两岸皆沙,长三百里。
【译文】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春季,正月,公孙卿上奏说:“我在东莱山见到神仙,好像说是想见见天子。”汉武帝于是便前往缑氏城,任命公孙卿为中大夫,然后到东莱山,住了几天,却什么也没见到,只看到巨人的足迹。又派方士到处寻求神仙,采集了数千灵芝药草。当时正遇干旱,汉武帝出巡没什么理由,便去祭祀万里沙神庙。夏季,四月,返回京师,中途路过泰山,进行祭祀。
【原文】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1]。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2]。更置甘泉前殿,益广诸宫室。
【注文】
[1]飞廉:西汉都城长安宫观名。 桂观:西汉都城长安宫城内馆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汉长安故城内。 益寿:即益寿观。西汉都城长安城内宫观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汉长安故城内。 延寿观:汉武帝时筑,在今陕西西安。
[2]通天茎(jīng)台: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故甘泉宫中。建于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台高五十丈。
【译文】
公孙卿说“神仙喜欢住在楼上”,于是汉武帝命令在长安建造飞廉观、桂观,在甘泉兴建益寿观、延寿观,派公孙卿带上皇上的符节,布置好用具,等候神仙的到来。又兴建通天茎台,在台下布置祭祀器具。重新修建甘泉宫的前殿,对其他各宫室都进行了扩建。
【原文】
太初元年冬十月,上行幸泰山。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祠上帝于明堂。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1]。
【注文】
[1]冀(jì):希望,期望。
【译文】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冬季,十月,汉武帝巡游泰山。十一月甲子朔(初一日),冬至,汉武帝在明堂祭祀了天帝。然后向东到了海上,考察那些方士入海求神仙的结果,没有一个人的话应验。然而汉武帝又派更多的人,依然希望能够遇到神仙。
【原文】
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1]。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冀至殊廷焉[2]。
【注文】
[1]高里:即高里山。又名高禅山。在今山东泰安。
[2]勃海:参见前“渤海”条注。
【译文】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十二月甲午朔(初一日),汉武帝亲自到高里山祭祀地神,又祭拜后土神。然后又到了渤海边,遥祭蓬莱仙山,希望自己能到神仙所聚集的仙庭。
【原文】
春,上还,以柏梁灾故,朝诸侯、受计于甘泉[1]。甘泉作诸侯邸。越人勇之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2]。”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3]。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4]。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5]。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6]。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丈,辇道相属焉[7]。
【注文】
[1]柏梁:即柏梁台。西汉元鼎二年(前115年)建。在长安城中北关内(今陕西西安西北未央乡卢家口村)。 受计:谓汉代皇帝接受郡国所上的计簿。计,郡国所上的计吏登记户口、赋税、人事的簿籍(计簿)。
[2]勇之(生卒年不详):人名。越人。建议武帝作建章宫。其他事迹不详。 胜:胜过;超过。
[3]建章宫:汉代宫苑。武帝于太初元年(前104年)下令营建,在上林苑中,规模宏大。遗址位于今陕西西安。 度:计划。
[4]凤阙:建章宫东门。因其阙圜(huán)上有铜凰凰而得名。 唐中:建章宫中的堂庭。
[5]渐台:台名。在陕西西安长安区。 太液池:又称泰液池,汉武帝时建人工湖。位于西汉长安城建章宫北,是渠引昆明池水而形成的一个人工湖,占地约一百五十亩。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方丈:古史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又名方壶。三座仙山是方丈、蓬莱、瀛洲。 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壶梁:通往神山的桥梁。
[6]玉堂:原为汉代宫殿名。后作宫殿的通称。 璧(bì)门:汉宫门名。后也泛指宫门。
[7]神明台:汉长安建章宫台榭之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井干楼:或称井干台、凉风台,汉建章宫楼台名。汉武帝时建。位于南宫门内之西,与东面别凤阙左右相对,两者之间并以画有云气鸟兽图案的曲阁相连。 辇(niǎn)道:犹“阁道”。楼阁间的空中通道。后也指帝王车驾所经的路。
【译文】
春季,汉武帝回到京城,因柏梁台火灾的缘故,所以改在甘泉宫接见各诸侯王,接受各诸侯国户口、赋税簿册。又在甘泉宫兴建诸侯王官邸。这时南越人勇之说:“依照越族的习俗,火灾之后再建起的房屋必须比原来的大,以压服胜过它。”于是汉武帝下令兴造建章宫,计划有千门万户。其中东面为凤阙,高二十余丈,西面为唐中,方圆有数十里的养虎圈。北面开凿一个大池,池中渐台,高二十多丈,命名为太液池,还建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这些都是海中的神山和龟鱼类雕塑。南面建有玉堂、璧门、大鸟等建筑群。同时在建章宫中建神明台、井干楼,各高有五十丈,各景之间有皇帝专用的辇道相互连接。
【原文】
三年春正月,上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皆无验。令祠官礼东泰山。夏四月,还,修封泰山,禅石闾[1]。
【注文】
[1]石闾(lǘ):即石闾山。在今山东泰安南四十五里。
【译文】
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春季,正月,汉武帝向东巡游大海,考查寻访神仙的情况,发现都没有结果。命令祭祀官在泰山举行祭祀。夏季四月,回到京师,途中在泰山祭祀天神,在石闾山祭祀地神。
【原文】
天汉三年春三月,上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计。还,祠常山,瘗玄玉[1]。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者,终无有验,而公孙卿犹以大人迹为解。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犹羁縻不绝,冀遇其真[2]。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3]。
【注文】
[1]常山:即恒山,今称大茂山。位于今河北阜平、涞源、唐县交界处。 瘗(yì):掩埋,埋葬。 玄玉:黑色的玉。
[2]怠厌:犹厌倦。
[3]弥:更加。
【译文】
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春季,三月,汉武帝巡游泰山,修建封台,在明堂举行祭祀,接见到朝廷汇报的使臣。返回京师,途中祭祀常山,并将黑色玉石埋在祭坛的下面。在各地等候神仙降临以及入海寻求蓬莱仙山的方士,始终都没有应验,而公孙卿仍然以巨人的足迹为自己辩解。汉武帝对方士们的奇谈怪论越来越厌倦,但依然与他们保持联系,还抱有幻想,希望能真正遇到真仙。从此以后,谈论神仙的方士日益增多,然而效果是有目共睹了。
【原文】
征和四年春正月,上行幸东莱,临大海,欲浮海求神山。群臣谏,上弗听。而大风晦冥,海水沸涌,上留十余日,不得御楼船,乃还[1]。
【注文】
[1]晦(huì)冥(míng):昏暗、阴沉。 沸涌:水翻腾之状。
【译文】
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春季,正月,汉武帝巡游到东莱,来到海边,想乘船入海寻求神仙山。群臣都劝阻,汉武帝不听。然而大风刮得天昏地暗,海水波涛汹涌,汉武帝在海边等待了十多天,御用的楼船也不能出海,只好返回京师。
【原文】
三月,上耕于钜定[1]。还,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禅石闾,见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2]。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3]。”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请皆罢斥遣之[4]。”上曰:“大鸿胪言是也。”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对群臣,自叹:“曏时愚惑,为方士所欺[5]。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6]!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7]。”夏六月,还,幸甘泉。
【注文】
[1]钜(jù)定:即巨定县。西汉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广饶北。
[2]狂悖(bèi):狂妄背理。 追悔:后悔。
[3]糜(mí)费:耗费过度;浪费。
[4]罢斥:免职、免除。
[5]曏(xiàng)时:以前。曏,今作“向”。向,先前、过去。 愚惑:愚昧而迷乱。
[6]妖妄:诞妄妖怪,怪诞不实在。
[7]差(chā)可:差,尚,略。尚可,勉强可以。
【译文】
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三月,汉武帝在巨定县亲自耕田,表示对农业的重视。返回途中到泰山修治祭坛,祭祀天神。庚寅(二十六日),在明堂又举行祭祀。癸巳(二十九日),在石闾山祭祀地神,接见地方群臣。汉武帝对大家说:“朕自从即位以来,做了许多狂妄悖逆的事,使天下百姓遭受愁怨困苦,我追悔莫及。从今以后,凡有伤害百姓,浪费天下财物的事,一律停止不干。”田千秋说:“谈论神仙的方士人数众多,却没有显著的功效,我请求陛下将他们都罢斥遣散。”汉武帝说:“大鸿胪说得很对。”于是将等候神仙降临的方士全都遣散。从此之后,汉武帝接见群臣,常常自己叹息说:“过去我实在是愚昧昏惑,被方士所欺骗。天下哪里会有仙人,全是胡说八道!节制饮食,服用药物,不过可以减少疾病而已。”夏季六月,汉武帝返回,前往甘泉。
【原文】
后元二年春正月,上朝诸侯王于甘泉宫[1]。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2]。丁卯,帝崩于五柞宫。
【注文】
[1]后元:西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所用的年号。共计两年,即公元前88年至前87年。
[2]盩厔(Zhōuzhì):县名。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置,属右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周至终南镇。 五柞(zuò)宫: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
【译文】
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春季,正月,汉武帝在甘泉宫接见各诸侯王。二月,前往盩厔五柞宫。丁卯(十四日),汉武帝在五柞宫去世。
【原文】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1]。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2]。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3]!
【注文】
[1]孝武:即汉武帝。参见前“武帝”条注。 穷奢极欲:奢侈和贪欲到了极点。 繁刑重敛:繁重的刑罚和赋税。 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总称。 信惑:迷惑。 巡游:到处游历;尤指巡回游历。 无度:没有节制。 疲敝:同“罢敝”。亦作“疲弊”。疲乏凋敝。
[2]无几:没有多少;很少。
[3]忠直:忠诚正直。 欺蔽:欺骗蒙蔽。 不倦:不厌倦、不疲乏。 诛赏:责罚与奖赏。 顾托:托付。
【译文】
史臣司马光评论说: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苛重,赋税沉重。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不断攻伐四夷,又迷信神仙鬼怪之说,四处巡游没有节制,使百姓疲乏凋敝,被迫成为盗贼,与秦始皇相比没有多少区别。然而秦灭亡了,汉朝却由此兴盛,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汉武帝能尊重先王的治国之道,知道如何去继承遵守,能接受忠诚正直的言论,厌恶被欺诈蒙蔽,爱惜贤才,赏罚严明,在晚年又能悔改自己的过失,将继承人托付合适的人,这就是他虽然有亡秦的过失,但却避免了亡秦之祸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