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中华历史/唐平河西 李轨

唐平河西 李轨

唐平河西李轨【内容摘要】《唐平河西》叙述了唐政权对武威割据势力李轨的平定过程​‍‌‍​‍‌‍‌‍​‍​‍‌‍​‍‌‍​‍​‍‌‍​‍‌​‍​‍​‍‌‍​‍​‍​‍‌‍‌‍‌‍‌‍​‍‌‍​‍​​‍​‍​‍​‍​‍​‍​‍‌‍​‍‌‍​‍‌‍‌‍‌‍​。唐代河西是指今甘肃、青海以及宁夏的部分地区​‍‌‍​‍‌‍‌‍​‍​‍‌‍​‍‌‍​‍​‍‌‍​‍‌​...

唐平河西
李轨

【内容摘要】

《唐平河西》叙述了唐政权对武威割据势力李轨的平定过程​‍‌‍​‍‌‍‌‍​‍​‍‌‍​‍‌‍​‍​‍‌‍​‍‌​‍​‍​‍‌‍​‍​‍​‍‌‍‌‍‌‍‌‍​‍‌‍​‍​​‍​‍​‍​‍​‍​‍​‍‌‍​‍‌‍​‍‌‍‌‍‌‍​。

唐代河西是指今甘肃、青海以及宁夏的部分地区​‍‌‍​‍‌‍‌‍​‍​‍‌‍​‍‌‍​‍​‍‌‍​‍‌​‍​‍​‍‌‍​‍​‍​‍‌‍‌‍‌‍‌‍​‍‌‍​‍​​‍​‍​‍​‍​‍​‍​‍‌‍​‍‌‍​‍‌‍‌‍‌‍​。李轨是隋朝武威郡鹰扬府司马,在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薛举金城起事后,为了防止薛举对武威的进犯,便和同郡一些豪强组成一个军事集团,李轨被推举为首领,自称河西大凉王,设官置吏,集结突厥等胡人打退了薛举的进攻,把势力扩大到敦煌、西平等郡,形成雄踞河西的割据势力​‍‌‍​‍‌‍‌‍​‍​‍‌‍​‍‌‍​‍​‍‌‍​‍‌​‍​‍​‍‌‍​‍​‍​‍‌‍‌‍‌‍‌‍​‍‌‍​‍​​‍​‍​‍​‍​‍​‍​‍‌‍​‍‌‍​‍‌‍‌‍‌‍​。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秋八月,高祖派使节秘密到凉州,对李轨进行招抚,并写信给李轨,李轨见信非常高兴,派遣他的弟弟李懋到唐入贡。高祖任命李懋为大将军,命鸿胪少卿张俟德册拜李轨为凉州总管,封为凉王。但是到冬十一月凉王李轨即皇帝位,改元安乐。李轨称帝后,其政权内部却出现了众叛亲离的局面,在与户部尚书安修仁产生隔阂的同时又用鸩酒杀了亲信梁硕,加上黄河以西饥荒,其政权的救助措施又不及时到位,百姓和官员都对李轨产生了离心和怨恨。安修仁的兄长安兴贵在长安做官,上表给唐高祖愿以祸福利害关系去说服李轨,高祖李渊派他前往凉州,但劝说没有取得成功。于是和安修仁秘密联合各少数民族,起兵攻打李轨,李轨出战,打了败仗,于是环城自守。但城中的人争相出城投奔安兴贵。安兴贵捉住李轨上报唐廷,河西全部平定。

唐和李轨之战,是统一和割据的斗争,李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远逊于唐,因此它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这种失败,是有利于统一形势的发展的。

【原文】

隋恭帝义宁元年[1]。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家富,好任侠[2]。薛举作乱于金城,轨与同郡曹珍、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等谋曰:“薛举必来侵暴,郡官庸怯,势不能御,吾辈岂可束手幷妻孥为人所虏邪?不若相与幷力拒之,保据河右,以待天下之变[3]。”众皆以为然,欲推一人为主,各相让,莫肯当[4]。曹珍曰:“久闻图谶,李氏当王[5]。今轨在谋中,乃天命也。”遂相与拜轨,奉以为主[6]。秋七月丙辰,轨令修仁集诸胡,轨结民间豪杰共起兵,执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7]。轨自称河西大凉王,置官属,并拟开皇故事[8]。关谨等欲尽杀隋官,分其家资。轨曰:“诸人既逼以为主,当禀其号令[9]。今兴义兵以救生民,乃杀人取货,此群盗耳,将何以济[10]!”于是以统师为太仆卿,士政为太府卿[11]。西突厥阙达度设据会宁川,自称阙可汗,请降于轨[12]

【注文】

[1]隋恭帝:即隋炀帝的孙子杨侑(yòu)(605—619年),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李渊攻入长安后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义宁”。他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义宁二年(618年)三月,炀帝死于江都之变。五月李渊逼他退位。随后杨侑被降封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武德二年(619年)去世,年仅15岁,葬于陕西省乾县。  义宁元年:义宁,隋朝政权隋恭帝杨侑的年号,历时7个月,即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到义宁二年(618年)五月。元年,是指帝王即位或者是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2]武威:隋武威郡治姑臧(zāng)县(今甘肃武威),领姑臧、昌松(今甘肃武威凉州区东南)、番和(今甘肃永昌)、允吾(今甘肃永登和天祝)四县。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所属各县直隶凉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唐武德二年(619年),唐拥有武威郡,改为凉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武威郡,属河西节度使管辖。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凉州。  鹰扬府:官署名。隋开皇中置骠骑将军府。隋大业三年(607年),改骠骑将军府为鹰扬府。  司马:官名,殷商时代始置,位置仅次于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代成定制,掌管军事之职。魏晋南北朝,诸将军开府,府置司马一人,仅次于将军,掌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李轨(?—619年):字处则,甘肃武威人。河西著名豪望,为人机智多谋,能言善辩,又能赈济贫穷,被乡里称道。隋大业末年任武威郡鹰扬府司马。隋唐年代甘肃河西地区割据者,曾称帝,后兵败于唐朝。武德二年(619年)五月,被杀于长安。好(hào):喜欢​‍‌‍​‍‌‍‌‍​‍​‍‌‍​‍‌‍​‍​‍‌‍​‍‌​‍​‍​‍‌‍​‍​‍​‍‌‍‌‍‌‍‌‍​‍‌‍​‍​​‍​‍​‍​‍​‍​‍​‍‌‍​‍‌‍​‍‌‍‌‍‌‍​。

[3]薛举(?—618年):隋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大业十三年(617年)与其子仁果起兵,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据陇西之地,不久称帝,迁都天水(今甘肃天水),后兵败降唐。  金城:地名,甘肃兰州的别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又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唐于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管辖五泉、广武二县。  曹珍、关谨、梁硕、李赟(yūn):生卒年都不详,都为李轨同郡之豪强,随同李轨起兵割据称雄,后成为李轨政权的僚属。  安修仁:唐初平定凉州功臣,世居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安兴贵之弟,后因功官拜左武候大将军。  侵暴:侵扰暴虐。  庸怯:昏庸胆怯。  孥(nú):儿女。  河右:泛指黄河中游以西的地区,相当于今宁夏和甘肃一带。

[4]然:正确。

[5]图谶(chèn):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预言、隐语。

[6]相与:一起、共同。

[7]胡:泛指少数民族。  执:逮捕。  谢统师、韦士政:生平事迹不详,隋朝旧官,任职于武威。

[8]官属:官府僚属。  拟:仿效。  故事:旧制度。

[9]诸人:大家。  逼:推举。  禀(bǐng):听从。

[10]生民:百姓。  济:成功。

[11]太仆卿:太仆,中央官署名,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始置于春秋。秦、汉沿袭,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车马。魏晋以后各代沿袭,职掌渐渐转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  太府卿:太府,中央官署名,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掌财物库藏。隋唐时秩从三品与从四品。

[12]西突厥:突厥汗国是6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公元583年突厥分裂,西突厥汗庭建在龟兹(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北面的三弥山。弟统叶护可汗把汗庭迁到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北面,这是西突厥最强盛的时期。贞观初年,统叶护被伯父所杀,西突厥内部变乱迭起,贵族争立。公元657年,唐朝派苏定方等对其进行征讨,西突厥灭亡。  阙达度设:生平事迹不详,活动于唐初,突厥官员。  会宁:地名,今甘肃靖远。隋属平凉郡会宁县,后改凉川县。唐属会州会宁郡,所辖会宁、乌兰二县。  可(kè)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译文】

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家中富有,喜好侠义之举。薛举在金城作乱,李轨和同郡的曹珍、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等人商议说:“薛举必定前来侵犯暴虐,郡官昏庸、怯懦,必定不能抵御,我们怎么能毫不抵抗就让自己和妻子儿女做人家的俘虏呢?不如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抵抗,保有占据河右一带,以等待形势发生变化。”大家都认为这个意见很对,想推举一个人为首领,但都互相谦让,不肯出来为首。曹珍说:“我早听图谶上说李氏应当为王,现在李轨也参与了这一谋划,这是天命所定。”于是大家一同参拜李轨,奉戴他为主​‍‌‍​‍‌‍‌‍​‍​‍‌‍​‍‌‍​‍​‍‌‍​‍‌​‍​‍​‍‌‍​‍​‍​‍‌‍‌‍‌‍‌‍​‍‌‍​‍​​‍​‍​‍​‍​‍​‍​‍‌‍​‍‌‍​‍‌‍‌‍‌‍​。七月丙辰(初八日)这天,李轨命令安修仁召集各部落的胡人,李轨结交民间的豪杰之士,共同起兵,抓捕了隋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设置官府僚属,全都仿效隋文帝开皇年间的成例。关谨等人想把隋官全部杀掉,分掉他们的家产。李轨说:“各位既然推举我为首领,就应当听从我的号令。如今兴义兵是为了拯救百姓,如杀人越货,这就成了群盗了!我们怎么能够成功呢?”于是他任命谢统师为太仆卿,韦士政为太府卿。西突厥的阙达度设占据会宁川,自称阙可汗,向李轨请求投降。

【原文】

薛举选其将常仲兴济河击李轨,与轨将李赟战于昌松,仲兴举军败没[1]。轨欲纵遣之,赟曰:“力战获俘,复纵以资敌,将焉用之?不如尽坑之[2]。”轨曰:“天若祚我,当擒其主,此属终为我有[3]。若其无成,留此何益[4]?”乃纵之。未几,攻张掖、敦煌、西平、枹罕,皆克之,尽有河西五郡之地[5]

【注文】

[1]常仲兴:生平事迹不详,活动于唐初,薛举部下,大将军。  济:渡过。  河:黄河。  李赟:生平事迹不详,活动于唐初,割据者李轨部下。  昌松:地名,今甘肃古浪西北。  举:全部。

[2]纵:放。  遣:遣散。  坑:活埋。

[3]祚(zuò):护佑。  此属:这些人。

[4]其:代指事业。

[5]张掖:地名,今甘肃张掖。  敦煌:地名,今甘肃敦煌。  西平:地名,今青海乐都。  枹(fú)罕:地名,今甘肃临夏东北。  河西五郡:中国古代“河西”泛指黄河中游以西之地,其地理范围大致为今陕北、宁夏、甘肃大部分地区。汉武帝设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五郡,史称“河西五郡”,其地理范围不出今甘肃中西部地区。

【译文】

薛举选派他的部将常仲兴渡过黄河攻击李轨,和李轨部将李赟在昌松交战,常仲兴全军覆没。李轨想把俘虏全部放走,李赟说:“奋力交战才获得的俘虏,却又把他们放回去帮助敌人,为什么这样做呢?不如把他们全部活埋了。”李轨说:“上天若是护佑我,就应当抓住他们的首领,这些人终归还要为我们所有。要是我们事业无成,留下这些人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把俘虏放走。不久,便出兵攻打张掖、敦煌、西平、枹罕,并全部攻克,这样便据有河西五郡的地方。

【原文】

唐高祖武德元年秋八月,上欲与李轨共图秦、陇,遣使潜诣凉州招抚之,与之书,谓之从弟[1]。轨大喜,遣其弟懋入贡,上以懋为大将军,命鸿胪少卿张俟德册拜轨为凉州总管,封凉王[2]。冬十一月乙巳,凉王李轨即皇帝位,改元安乐[3]

【注文】

[1]唐:朝代名。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289年。唐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高祖,即唐朝开国皇帝李渊(566—635年),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  武德:唐高祖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武德元年(618年)五月至武德九年(626年)十二月使用。  秦:地名,今甘肃天水。  陇:地名,今陕西陇县。  凉州:地名,今甘肃西北部的武威​‍‌‍​‍‌‍‌‍​‍​‍‌‍​‍‌‍​‍​‍‌‍​‍‌​‍​‍​‍‌‍​‍​‍​‍‌‍‌‍‌‍‌‍​‍‌‍​‍​​‍​‍​‍​‍​‍​‍​‍‌‍​‍‌‍​‍‌‍‌‍‌‍​。  从弟:同曾祖父而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即现在所称的堂弟。

[2]懋(mào):李懋,生平事迹不详,活动于唐代初期。  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  鸿胪少卿:古代中央职能部门鸿胪寺之副主官,主要掌朝会仪节等。  张俟德:唐朝初期朝廷大臣,任鸿胪少卿。  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

[3]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原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译文】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秋八月,高祖打算和李轨共同谋取秦、陇间的薛举父子,便派使节秘密到凉州,对李轨进行招抚,并写信给李轨,称李轨为堂弟。李轨见信非常高兴,派遣他的弟弟李懋到唐入贡。高祖任命李懋为大将军,命鸿胪少卿张俟德册拜李轨为凉州总管,封为凉王。冬十一月乙巳(初四日),凉王李轨即皇帝位,改元安乐。

【原文】

李轨吏部尚书梁硕有智略,轨常倚之,以为谋主[1]。硕见诸胡浸盛,阴劝轨宜加防察,由是与户部尚书安修仁有隙[2]。轨子仲琰尝诣硕,硕不为礼,乃与修仁共谮硕于轨,诬以谋反,轨酖硕,杀之[3]。有胡巫谓轨曰:“上帝当遣玉女自天而降[4]。”轨信之,发民筑台,以候玉女,劳费甚广[5]。河右饥,人相食,轨倾家财以赈之[6]。不足,欲发仓粟,召群臣议之[7]。曹珍等皆曰:“国以民为本,岂可爱仓粟而坐视其死乎[8]?”谢统师等皆故隋官,心终不服,密与群胡为党,排轨故人,乃诟珍曰:“百姓饿者,自是羸弱,勇壮之士,终不至此[9]。国家仓粟,以备不虞,岂可散之以饲羸弱[10]!仆射苟悦人情,不为国计,非忠臣也[11]。”轨以为然,由是士民离怨[12]

【注文】

[1]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唐宋是正三品。  梁硕:隋末唐初割据者李轨部下,任其政权的吏部尚书。

[2]浸盛:逐渐强盛。  防察:防备观察。  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此职可追溯至汉朝,当时设有置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财帛委输,即国家的财政工作。曹魏时设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为民部尚书,至唐朝又改称户部尚书,在此后各朝代仍为常职。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隙:隔阂。

[3]仲琰:指李仲琰,活动于隋末唐初,李轨的儿子。  谮(zèn):诬陷。  酖(zhèn):用毒酒杀死。

[4]巫:中国古代所谓能以舞降神的人。  上帝:上天当中最为尊贵的神。  玉女:仙女。

[5]筑台:修筑高台。  劳费:劳力和钱财。

[6]河右:河西的别称。古代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甘肃省一带。

[7]仓粟:粮仓中的粮食。

[8]坐视:坐着观看。多指对该管的事漠不关心或故意不管。

[9]为党:结成伙。  诟(gòu):骂。  自是:原本就是​‍‌‍​‍‌‍‌‍​‍​‍‌‍​‍‌‍​‍​‍‌‍​‍‌​‍​‍​‍‌‍​‍​‍​‍‌‍‌‍‌‍‌‍​‍‌‍​‍​​‍​‍​‍​‍​‍​‍​‍‌‍​‍‌‍​‍‌‍‌‍‌‍​。  羸(léi)弱:瘦弱。

[10]不虞(yú):意外。  饲:养活。

[11]仆(pú)射(yè):官名,魏晋南北朝至宋尚书省的长官。仆射起源较早,秦律中有仆射的称谓。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自侍中、尚书、博士、谒者、郎以至于军屯吏、驺、宰、水巷宫人都有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所以诸官的首领被称为仆射,后来只有尚书仆射相承不改,隋唐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苟悦:讨好。

[12]然:正确。  士民:官员和百姓。  离怨:离心和怨恨。

【译文】

李轨的吏部尚书梁硕很机智,有谋略,李轨常常依靠他,用他为出谋定计的人。梁硕见各少数民族逐渐强盛,便暗中劝李轨应多加观察防备,因此与户部尚书安修仁产生了隔阂。李轨的儿子李仲琰曾经去见梁硕,梁硕对他不太尊重,于是李仲琰和安修仁一起在李轨面前诬陷梁硕,说他想阴谋反叛,李轨用毒酒杀了梁硕。有胡人巫师对李轨说:“上帝要派遣玉女从天而降。”李轨相信了,征发百姓修筑高台,迎接玉女降临,花费了很多劳力和资财。黄河以西饥荒,人吃人,李轨用全部家财救济饥民。仍然不够,想发放粮仓中的粮食,召集群臣进行商议。曹珍等人都说:“国家以人民为根本,怎么可以爱惜仓中的粮食而眼看着老百姓饿死呢?”谢统师等人都是隋朝的旧官员,心里始终不服,秘密地与各胡人结为团伙,排挤李轨的旧部下,于是骂曹珍说:“饿死的百姓,是因为他自己瘦弱,健壮的人,怎么也饿不死。国家粮仓里的粮食,是用来防备意外的,怎么可以用来养活那些瘦弱的人!仆射如果要讨好人情,不为国家打算,就不是忠臣。”李轨认为谢统师说得对,从此百姓和官员都对李轨产生了离心和怨恨。

【原文】

二年春二月,张俟德至凉,李轨召其群臣廷议曰:“唐天子吾之从兄,今已正位京邑[1]。一姓不可自争天下,吾欲去帝号,受其官爵,可乎[2]?”曹珍曰:“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称王称帝者,奚啻一人[3]!唐帝关中,凉帝河右,固不相妨[4]。且已为天子,奈何复自贬黜[5]?必欲以小事大,请依萧詧事魏故事[6]。”轨从之。戊戌,轨遣其尚书左丞邓晓入见,奉书称“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而不受官爵[7]。帝怒,拘晓不遣,始议兴师讨之[8]。上遣使与吐谷浑可汗伏允连和,使击李轨[9]

【注文】

[1]廷议:在朝廷上讨论。  正位:当皇帝。  京邑:都城,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2]帝号:皇帝称号。

[3]鹿:指政权。  奚(xī):难道。  啻(chì):仅仅。

[4]关中: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5]贬黜(chù):降低或罢免官职。

[6]萧詧事魏:萧詧(chá),西梁宣帝(519—562年),为西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萧统之第三子。萧詧事魏指公元549年,萧詧与河东王萧誉联合攻打湘东王(之后的梁元帝)萧绎,结果萧詧兵败,逃往西魏。西魏于公元550年封其为梁王。公元554年西魏攻打江陵,梁元帝(萧詧之叔)开门投降,被萧詧以土袋闷死。之后西魏于公元555年立萧詧为梁皇帝,年号大定;而西魏除江陵附近八百里之地外,将襄阳等地皆并入西魏,并且将江陵一带民众的财产掳掠一空。即位八年后,公元562年,萧詧在抑郁中病故。  故事:以前的做法。

[7]尚书左丞:官名。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设置尚书,汉光武帝时,将其分为左右丞。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后历代相沿,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唐时至正四品​‍‌‍​‍‌‍‌‍​‍​‍‌‍​‍‌‍​‍​‍‌‍​‍‌​‍​‍​‍‌‍​‍​‍​‍‌‍‌‍‌‍‌‍​‍‌‍​‍​​‍​‍​‍​‍​‍​‍​‍‌‍​‍‌‍​‍‌‍‌‍‌‍​。  邓晓:隋末唐初割据者李轨部下,任其政权的尚书左丞。

[8]帝:指唐高祖。  兴师:发兵。

[9]上:此指唐高祖李渊。  吐(tǔ)谷(yù)浑(hún):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吐浑。主要从事畜牧业,产良马,兼营农业。  伏允(?—635年):吐谷浑可汗,隋仁寿三年至唐贞观九年(603—635年)在位。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大举进攻吐谷浑,伏允逃走,隋取其地设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立其质子慕容顺为王。后伏允乘隋末中原战乱,又收复了故地。  连和:联合。

【译文】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春二月,张俟德到达凉州,李轨召集他的群臣在朝廷上议论说:“唐天子是我的堂兄,现在已在京城做了皇帝。同一姓之人不应自相争夺天下,我想去掉帝号,接受唐朝所封的官爵,大家认为是否合适?”曹珍说:“隋朝失去天下,天下人共争君位,称王称帝的,岂止一人!唐朝在关中称帝,凉朝在河右称帝,本来不相妨碍。况且您已经做了天子,何必又自己贬黜自己呢!如果您想以小事大的话,就请依照过去梁朝萧詧服从魏朝的那种做法吧。”李轨听从了曹珍的话。戊戌(二十八日),李轨派遣他的尚书左丞邓晓入京见唐朝皇帝,献书上自称“皇堂弟大凉国皇帝臣下李轨”,而不接受唐朝的官爵。高祖很生气,拘留了邓晓,不让他返回,同时开始商议出兵讨伐李轨。高祖派遣使者和吐谷浑可汗伏允联合,让他共同进攻李轨。

【原文】

李轨将安修仁兄兴贵仕长安,表请说轨,谕以祸福[1]。上曰:“轨阻兵恃险,连结吐谷浑、突厥,吾兴兵击之,尚恐不克,岂口舌所能下乎[2]!”兴贵曰:“臣家在凉州,奕世豪望,为民夷所附[3]。弟修仁为轨所信任,子弟在机近者以十数。臣往说之,轨听臣固善,若其不听,图之肘腋易矣。”上乃遣之[4]

【注文】

[1]兴贵:指安兴贵。生卒年不详,隋末唐初在高祖李渊手下做官,唐王朝刚建立不久,即武德初(618年),因帮助唐王平息当时割据凉州的河西大凉王李轨有功,而被封为右武候大将军、凉国公,赐帛万段。  仕:做官。  表:上表。  说(shuì):说服。  谕(yù):本义指帝王直接通告人民,引申为告诉。

[2]恃险:凭借险要。

[3]奕(yì)世:累世。  豪望:豪门望族。  夷(yí):东方之人。我囯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殷代分布在今山东、江苏一带。后来泛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4]机近:机密亲近。  肘(zhǒu)腋(yè):胳膊肘与胳肢窝,比喻亲近、助手。

【译文】

李轨的将领安修仁的兄长安兴贵在长安做官,上表给皇帝,愿以祸福利害关系去说服李轨。高祖说:“李轨依仗军队凭借险要,我们联结吐谷浑、突厥,起兵去攻打他,还怕不能取胜,你岂能用一番口舌就可以把他拿下来?”安兴贵说:“臣下的家在凉州,累世豪门望族,为当地百姓和各族人所依附。弟弟安修仁受李轨信任,我家有几十名子弟是李轨的机密近要官员。臣前去说服李轨,李轨能听我的话固然好,如果不听,从他身边亲近人处着手图谋,也容易。”于是高祖李渊派他前往凉州。

【原文】

兴贵至武威,轨以为左右卫大将军[1]。兴贵乘间说轨曰:“凉地不过千里,土薄民贫[2]。唐起太原,取函、秦,宰制中原,战必胜,攻必取,此殆天启,非人力也[3]​‍‌‍​‍‌‍‌‍​‍​‍‌‍​‍‌‍​‍​‍‌‍​‍‌​‍​‍​‍‌‍​‍​‍​‍‌‍‌‍‌‍‌‍​‍‌‍​‍​​‍​‍​‍​‍​‍​‍​‍‌‍​‍‌‍​‍‌‍‌‍‌‍​。不若举河西归之,则窦融之功复见于今日矣[4]。”轨曰:“吾据山河之固,彼虽强大,若我何?汝自唐来,为唐游说耳[5]。”兴贵谢曰:“臣闻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臣阖门受陛下荣禄,安肯附唐,但欲效其愚虑,可否在陛下耳[6]。”于是退与修仁阴结诸胡,起兵击轨[7]。轨出战而败,婴城自守[8]。兴贵徇曰:“大唐遣我来诛李轨,敢助之者夷三族[9]。”城中人争出就兴贵[10]。轨计穷,与妻子登玉女台,置酒为别[11]。夏五月庚辰,兴贵执之以闻,河西悉平。

【注文】

[1]左右卫大将军:左右卫,官署名。汉始有卫将军,魏末置中卫将军,晋武帝分中卫为左右卫将军,隋唐为十六卫中的两卫,各设大将军一人为其首领。

[2]乘间:趁机会。  薄:瘠薄。

[3]太原:地名,今山西省太原西南汾水东岸。  函:指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宰制:控制。  中原: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狭义指河南一带。  殆:大概。  天启:天意。

[4]窦融(前16—62年):东汉初大将,新莽末年曾跟随王匡镇压绿林、赤眉起义,拜波水将军。后归附刘玄,刘玄兵败后,被推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光武帝即位后,决策归汉,授凉州牧,封安丰侯,历大司空、将作大匠,行卫尉事。  见(xiàn):出现。

[5]据:凭借。  游说(shuì):泛指多方活动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希望自己的建议、主张被采纳、实施。

[6]阖(hé)门:全家。  愚虑:谦辞,不成熟的考虑。

[7]阴:秘密。  结:联合。

[8]婴:环绕。

[9]徇(xùn):宣告。  诛:诛灭。  夷:杀。  三族:指父族、母族和妻族。

[10]就:投奔。

[11]妻子:妻子和儿子。

【译文】

安兴贵到达武威,李轨任命他为左右卫大将军。安兴贵找机会劝李轨说:“凉的辖地不过千里,土地瘠薄百姓贫困。如今唐从太原兴起,夺取了函、秦之地,控制中原,战必胜,攻必取,这大概是天意,不是人力能做到的。您不如带整个河西归附唐,那么汉代窦融的功勋又可以在今天重现了!”李轨说:“我凭着山河的牢固,他们虽然强大,又能拿我怎么样?你从唐朝来,是为唐游说的吧。”安兴贵连忙谢罪道:“我听说富贵不回乡,就像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不为人所知一样。臣下全家受陛下的荣禄,怎么肯归附唐?我只是想把自身的想法,对陛下说一说罢了,行不行在陛下您了。”于是退下,和安修仁秘密联合各少数民族,起兵攻打李轨。李轨出战,打了败仗,于是环城自守。安兴贵宣告说:“大唐派我来诛灭李轨,有胆敢援助他的,诛杀三族。”城中的人争相出城投奔安兴贵。李轨无计可施,和妻子儿女登上玉女台,摆酒话别。武德二年(619年)夏季五月庚辰(十三日),安兴贵捉住李轨上报唐廷,河西全部平定。

【原文】

邓晓在长安,舞蹈称庆[1]​‍‌‍​‍‌‍‌‍​‍​‍‌‍​‍‌‍​‍​‍‌‍​‍‌​‍​‍​‍‌‍​‍​‍​‍‌‍‌‍‌‍‌‍​‍‌‍​‍​​‍​‍​‍​‍​‍​‍​‍‌‍​‍‌‍​‍‌‍‌‍‌‍​。上曰:“汝为人使臣,闻国亡不戚而喜,以求媚于朕,不忠于李轨,肯为朕用乎[2]?”遂废之终身。

【注文】

[1]舞蹈: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  称:表示。

[2]戚:悲哀。

【译文】

李轨所派使者邓晓在长安,向皇帝行礼对此表示庆贺,高祖说:“你身为李轨的使臣,得知国家灭亡,不悲伤反而欣喜,来讨好我,你不能忠于李轨,能够为我所用吗?”于是废黜他终身不得任用。

【原文】

轨至长安,并其子弟皆伏诛[1]。以安兴贵为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凉国公,赐帛万段;安修仁为左武候大将军、申国公[2]

【注文】

[1]子弟:儿子兄弟。  伏:受到惩罚。

[2]右武候大将军:官名,中国古代大将军的一种。  上柱国: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汉废。五代又被立为将军名号。北魏、西魏时设柱国大将军、上柱国大将军等,北周时增置上柱国大将军。隋代有上柱国、柱国,用来分封勋臣。唐以后作为勋官的称号。唐正式确立隋朝的六部制度,兵权归中央机构,上柱国逐渐成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凉国公:爵位名。  左武候大将军:职官名,中国古代大将军的一种。  申国公:爵位名。

【译文】

李轨被押送到长安,与他的儿子兄弟等全部伏法。唐任命安兴贵为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凉国公,赐一万段帛;任命安修仁为左武候大将军、申国公。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