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星期三
首页/中华历史/安成王篡立 顼

安成王篡立 顼

安成王篡立顼【内容提要】《安成王篡立》叙述了陈文帝陈蒨在位时期,其弟陈顼从北周归国​‍‌‍​‍‌‍‌‍​‍​‍‌‍​‍‌‍​‍​‍‌‍​‍‌​‍​‍​‍‌‍​‍​‍​‍‌‍‌‍‌‍‌‍​‍‌‍​‍​​‍​‍​‍​‍​‍​‍​‍‌‍​‍‌‍​‍‌‍‌‍‌‍​。陈文帝去世后太子陈伯宗即位,陈顼逐渐掌握国家的大权,最终夺取帝位的历史过程​‍‌‍​‍‌‍‌‍​‍...

安成王篡立

【内容提要】

《安成王篡立》叙述了陈文帝陈蒨在位时期,其弟陈顼从北周归国​‍‌‍​‍‌‍‌‍​‍​‍‌‍​‍‌‍​‍​‍‌‍​‍‌​‍​‍​‍‌‍​‍​‍​‍‌‍‌‍‌‍‌‍​‍‌‍​‍​​‍​‍​‍​‍​‍​‍​‍‌‍​‍‌‍​‍‌‍‌‍‌‍​。陈文帝去世后太子陈伯宗即位,陈顼逐渐掌握国家的大权,最终夺取帝位的历史过程​‍‌‍​‍‌‍‌‍​‍​‍‌‍​‍‌‍​‍​‍‌‍​‍‌​‍​‍​‍‌‍​‍​‍​‍‌‍‌‍‌‍‌‍​‍‌‍​‍​​‍​‍​‍​‍​‍​‍​‍‌‍​‍‌‍​‍‌‍‌‍‌‍​。

公元560年,江陵被西魏军队攻陷,梁元帝萧绎被杀​‍‌‍​‍‌‍‌‍​‍​‍‌‍​‍‌‍​‍​‍‌‍​‍‌​‍​‍​‍‌‍​‍​‍​‍‌‍‌‍‌‍‌‍​‍‌‍​‍​​‍​‍​‍​‍​‍​‍​‍‌‍​‍‌‍​‍‌‍‌‍‌‍​。当时,陈霸先的嫡长子陈昌与侄儿陈顼正在江陵城中,都被掳掠到长安。陈霸先即帝位之后,多次请求北周放回他们,北周虽然应允,却迟迟不肯放人回来。陈霸先称帝不满两年即去世,陈霸先之侄陈蒨即位,即陈文帝。

陈文帝陈蒨起于民间,历经艰难,深知百姓疾苦。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处事务求节俭,注意发展农业生产。陈文帝即位之初,境内割据势力依然强大,他在位期间先后平定了王琳、周迪、熊昙朗、留异、陈宝应等叛乱,完成统一江南的大业。尽管领土面积不及前朝,但陈朝境内较为安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南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在陈霸先卒后,北周送陈昌回南方。陈昌返国引起了陈文帝陈蒨的警觉,为除后患,他指使侯安都等人前往迎接陈昌,在渡长江时将陈昌害死,对外称其溺水而死。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北周又相继送安成王陈顼和他的妃子柳氏,以及儿子陈叔宝返回江南。

天康元年(566年),陈文帝陈蒨身体不适。当时太子陈伯宗性情柔弱,年纪又小,难以应对一国之政。因此,陈文帝有意传位给其弟陈顼。对此,陈顼多有顾虑,未敢接受。不久,陈文帝去世,皇太子陈伯宗即位,是为陈废帝。不久,陈废帝任命安成王陈顼为骠骑大将军、司徒、总领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从此以后,国家的大权全都掌握在陈顼一人手中。在清除异己,巩固了自己的权势之后,陈顼于光大二年(568年)假借太皇太后的命令,废黜陈伯宗为临海王。公元569年,陈顼即位,改元太建,是为陈宣帝。陈宣帝又下令废黜陈伯茂的王位,降为温麻侯,安置到宫禁之外。接着安成王派盗贼在途中拦击,把他杀死在车中。立妃子柳氏为皇后,立长子陈叔宝为皇太子,封皇子陈叔陵为始兴王。至此,陈朝政局动荡也暂告一段落。

陈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陈朝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北周送陈昌、陈顼回南方,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挑起陈朝皇位之争,引发陈朝内部动荡,以便从中渔利。陈文帝去世后,陈朝果然出现皇位之争,不过幸而未对国家造成太大冲击。随着陈顼即位,陈朝政局得以稳定下来,动荡局面暂告结束。

【原文】

陈文帝天嘉元年。江陵之陷也,长城世子昌及中书侍郎顼皆没于长安[1]。高祖即位,屡请之于周,周人许而不遣。高祖殂,周人乃遣昌还。以王琳之难,居于安陆。琳败,昌发安陆,将济江,致书于上,辞甚不逊[2]。上不怿,召侯安都从容谓曰:“太子将至,须别求一藩为归老之地[3]。”安都曰:“自古岂有被代天子[4]?臣愚,不敢奉诏[5]。”因请自迎昌[6]。于是群臣上表,请加昌爵命[7]。春二月庚戌,以昌为骠骑将军、湘州牧,封衡阳王[8]。三月甲戌,衡阳献王昌入境,诏主书、舍人缘道迎候;丙子,济江,中流陨之,使以溺告[9]。侯安都以功进爵清远公[10]

【注文】

[1]长城:指陈霸先,曾封长城公。  没(mò):沦落,流落。

[2]辞:言辞。  不逊(xùn):不恭敬;没有礼貌。逊,谦逊。

[3]怿(yì):高兴;欢喜。  归老:辞官养老​‍‌‍​‍‌‍‌‍​‍​‍‌‍​‍‌‍​‍​‍‌‍​‍‌​‍​‍​‍‌‍​‍​‍​‍‌‍‌‍‌‍‌‍​‍‌‍​‍​​‍​‍​‍​‍​‍​‍​‍‌‍​‍‌‍​‍‌‍‌‍‌‍​。

[4]岂:哪里,如何,怎么。

[5]愚(yú):自称之谦词。

[6]自:亲自。

[7]爵命:封爵受职。

[8]骠骑(jì)将军:将军名号。汉朝为重要武职,领兵征战。魏、晋、南北朝仍为重号将军,但仅作为军府名号,加授大臣、重要地方长官。隋初行府兵制,置为骠骑府长官,正四品上。隋炀帝杨广时改名鹰扬郎将。唐复改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为副手。贞观十年(636年)军府统称为折冲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副职为果毅都尉。显庆元年(656年)复置骠骑将军,为武散官。

[9]入境:进入陈朝国境。  缘道:沿途。  溺(nì):淹没,淹死。

[10]清远:郡名。南朝梁置,治中宿(今广东清远)。辖中宿、威正、廉平、恩洽、浮护五县。辖境相当于今广东中部、北江中游。隋废郡为县。

【译文】

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江陵陷落时,长城公陈霸先的嫡长子陈昌和中书侍郎陈顼都沦落在长安。陈武帝陈霸先即皇位后,多次向北周请求放还他们,北周人虽然答应却不肯遣人回来。陈武帝去世后,北周人才把陈昌送回来。因为王琳发难叛乱,陈昌就在安陆住了下来。王琳败亡后,陈昌从安陆出发,准备渡过长江,陈昌给陈文帝陈蒨写信,信中的言辞很傲慢不恭。陈文帝很不高兴,召来侯安都不慌不忙地对他说:“太子就要到了,我必须再找一处封国作为养老的地方。”侯安都说:“自古哪有被取代的天子?我很愚昧,不敢遵奉这个诏令。”于是侯安都请求亲自迎接陈昌。群臣也因为这件事上表,请求给陈昌封官赏爵。春季二月庚戌(二十八日),陈文帝任命陈昌为骠骑将军、湘州牧,封为衡阳王。三月甲戌(二十三日),衡阳献王陈昌进入陈朝国境,陈文帝下诏让主书、舍人沿途迎候;丙子(二十五日),陈昌渡江,船行到长江中流陈昌就死了,使者报告是淹死的。侯安都因为这个功劳进爵为清远公。

【原文】

初,高祖遣荥阳毛喜从安成王顼诣江陵,梁世祖以喜为侍郎,没于长安,与昌俱还,因进和亲之策[1]。上乃使侍中周弘正通好于周[2]

【注文】

[1]荥(xíng)阳:郡名。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置。治荥阳(今河南郑州西北古荥镇)。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巩义、新密二市以东,至原阳、中牟二县及开封县西南部、偃师东南部地。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治所迁至大栅城(今河南荥阳)。东魏时辖荥阳、成皋、京县、密县、卷县五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郑州的市区和新密、荥阳二市,以及原阳一部分地区。北齐废。隋大业(605—618年)初又改郑州为荥阳郡。  毛喜(516—587年):陈朝大臣。字伯武,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少好学。梁为西昌侯记室参军,梁元帝萧绎时授尚书功论侍郎。江陵陷,被俘入关。陈文帝时南归,建议与北周和好,两国始通使。陈顼即帝位,授中书舍人,掌军国机密,封东昌县侯​‍‌‍​‍‌‍‌‍​‍​‍‌‍​‍‌‍​‍​‍‌‍​‍‌​‍​‍​‍‌‍​‍​‍​‍‌‍‌‍‌‍‌‍​‍‌‍​‍​​‍​‍​‍​‍​‍​‍​‍‌‍​‍‌‍​‍‌‍‌‍‌‍​。升任吏部尚书。陈后主陈叔宝时,出任永嘉内史,祯明元年(587年)卒。  安成:郡名。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置。治平都(今江西安福)。辖境相当于今江西新余以西袁水流域和泸水、禾水流域。南朝齐辖平都、新喻、永新、萍乡、宜阳、广兴、安复诸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世祖:即南朝梁元帝萧绎。  侍郎:官职名。秦置,汉代沿置,为郎中令(汉武帝后改称光禄勋)的属官。汉武帝时也叫常侍郎。东汉以后,尚书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南北朝为尚书省列曹尚书所辖诸郎曹长官,魏、晋、宋六品,梁吏部郎十一班、侍郎六班,陈皆四品,北魏、北齐六品。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都以侍郎为长官的副职,官位渐高。

[2]通好:彼此友好往来。多指国与国之间。

【译文】

起初,陈武帝陈霸先派荥阳人毛喜跟随安城王陈顼前往江陵,梁元帝萧绎任命毛喜为侍郎,他也沦落在长安,此次和陈昌一起返回,就趁机进献与北周和亲的策略。陈文帝陈蒨于是派侍中周弘正出使北周修好。

【原文】

二年夏六月乙酉,周主使御正殷不害来聘[1]。冬十一月,周人许归安成王顼,使司会上士京兆杜杲来聘[2]。上悦,即遣使报之,并赂以黔中地及鲁山郡[3]

【注文】

[1]周主:即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543—578年)。宇文泰第四子,初封鲁国公。武成二年(560年)继位。初期政权为宇文护所掌握,天和七年(572年)杀宇文护后亲政。亲政后,整顿内政,禁断佛道二教,建德六年(577年),率军攻灭北齐。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御正:即御正中大夫,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为天官府御正司长官,负责宣达皇帝诏命,参议军国大事;颁发诏书时,须由其连署,权任颇重。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置御正上大夫为御正司长官,御正中大夫为次官,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

[2]司会(kuài)上士: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656年)置,为天官府司会司次官,协助司会中大夫掌计会国家财政收入及支出,并以此为据考核百官,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  京兆:行政区名。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置,因地处畿辅,故不称郡。治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约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地。三国魏改为京兆郡,改尹为太守,治长安城。北魏移治霸城(今陕西西安东北),辖长安、杜县、鄠(hù)县、山北、新丰、霸城、阴槃、蓝田八县,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改京兆郡太守为尹。隋开皇三年(583年)改京兆郡为雍州,治大兴城(即唐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大业三年(607年)改雍州为京兆郡,置尹。辖大兴、长安、始平、武功、盩厔、醴泉、上宜、鄠县、蓝田、新丰、华原、宜君、同官、郑县、渭南、万年、高陵、三原、泾阳、云阳、富平、华阴二十二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京兆郡为雍州。开元元年(713年)改称京兆府,治唐长安城(今陕西西安)。  杜杲(gǎo)(?—582年):北周、隋官员。字子晖。京兆社杜(今陕西西安西)人。初任奉朝请,后晋升至修城郡守,曾奉命使陈,与陈通好,以功升任司仓中大夫。北周末年,任申州刺史。隋初,官至同州总管、工部尚书,封义兴县公​‍‌‍​‍‌‍‌‍​‍​‍‌‍​‍‌‍​‍​‍‌‍​‍‌​‍​‍​‍‌‍​‍​‍​‍‌‍‌‍‌‍‌‍​‍‌‍​‍​​‍​‍​‍​‍​‍​‍​‍‌‍​‍‌‍​‍‌‍‌‍‌‍​。

[3]悦:高兴,愉快。  黔(qián)中地:黔中本为郡名。战国时楚置,后入秦。秦代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lǐ)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西汉改名武陵。黔中地指四川黔江流域。  鲁山郡:即鲁阳郡。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置,治山北(今河南鲁山),辖山北、河山两县,即今河南鲁山和叶县西部。隋初废。

【译文】

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年)夏季六月乙酉(十一日),北周武帝派御正殷不害前来陈朝访问。冬季十一月,北周人许诺送还安成王陈顼,派司会上士、京兆人杜杲来陈朝访问。陈文帝陈蒨很高兴,立即派遣使节回访北周,并且将黔中的土地和鲁山郡送给了北周。

【原文】

三年春正月丁未,周以安成王顼为柱国大将军,遣杜杲送之南归[1]。三月丙子,安成王顼至建康,诏以为中书监、中卫将军[2]。上谓杜杲曰:“家弟今蒙礼遣,实周朝之惠,然鲁山不返,亦恐未能及此[3]。”杲对曰:“安成,长安一布衣耳,而陈之介弟也,其价岂止一城而已哉[4]。本朝敦睦九族,恕己及物,上遵太祖遗旨,下思继好之义,是以遣之南归[5]。今乃云以寻常之土易骨肉之亲,非使臣之所敢闻也[6]。”上甚惭,曰:“前言戏之耳。”待杲之礼有加焉[7]。顼妃柳氏及子叔宝犹在穰城,上复遣毛喜如周请之,周人皆归之[8]

【注文】

[1]柱国大将军:官职名。柱国始见于战国时期楚国,后代屡有设立。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始置柱国大将军,北魏太武帝于神(jiā)四年(431年)也设置,后废除。北魏末又设置,位在丞相之上,权臣尔朱荣即自大将军迁此。西魏文帝大统三年(537年)又置此官,由宇文泰担任。宇文泰建西魏后,置柱国,共任命八人,称“八柱国”,其中六人分掌全国府兵,正九命。北周后除授渐多,成为没有具体职掌的勋官。

[2]中卫将军:将军名号。三国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于晋王司马昭相国府置,统率亲军,护卫相国,位在骁骑将军、左右长史之上。司马炎即晋王位后,分为左、右卫将军。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复置,与中军、中权、中抚将军合称四中将军,地位显要,专授在京任职的官员,为武职二十三班,与四征将军同班。陈沿置,拟二品。

[3]家弟:对自己弟弟的称呼。  礼遣:以礼遣返。

[4]安成:即安成王陈顼。  布衣:古时百姓穿的麻布衣服。代指平民百姓。  介弟:对他人之弟的敬称,或对自己弟弟的爱称。

[5]本朝:指北周。  敦睦:亲善和睦。  九族:指血缘相近的亲族。但“九族”所指,说法不同。一说是以自己为基准,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母之子、姊妹之子、女儿之子、本人的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外祖父、外祖母、舅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九族也泛指亲属。  恕己及物:即恩及万物。  太祖:即宇文泰,庙号太祖。  遗旨:遗诏​‍‌‍​‍‌‍‌‍​‍​‍‌‍​‍‌‍​‍​‍‌‍​‍‌​‍​‍​‍‌‍​‍​‍​‍‌‍‌‍‌‍‌‍​‍‌‍​‍​​‍​‍​‍​‍​‍​‍​‍‌‍​‍‌‍​‍‌‍‌‍‌‍​。  继好:继续通好。多指两国之间的关系。

[6]易:交换。

[7]礼有加:礼遇厚待。

[8]顼妃:陈顼的妃子。  柳氏:即柳敬言(533—615年),南朝陈宣帝陈顼皇后,陈后主陈叔宝母亲。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其母为梁武帝萧衍女长城公主。侯景之乱,逃难至江陵,梁元帝萧绎将她配给陈顼。太建元年(569年),陈宣帝陈顼即位,立为皇后。陈后主即位,尊为皇太后。当时陈后主陈叔宝有伤病,她代为执政。陈后主病伤愈,才归政。陈亡入隋,卒于东都洛阳。

【译文】

陈文帝天嘉三年春季(562年)正月丁未(初六日),北周任命安成王陈顼为柱国大将军,派杜杲护送他返回南方。三月丙子(初七日),安成王陈顼抵达建康,陈文帝陈蒨下诏任命他为中书监、中卫将军。陈文帝对杜杲说:“我弟弟现在承蒙贵国优礼遣返,这的确是周朝的恩惠,然而如果我不把鲁山郡送还周朝,也恐怕你们未必能够做到这些。”杜杲回答道:“安成王在长安不过是一个平民百姓罢了,而对于陈朝,他却是您的弟弟,他的价值何止是一座城池呢。周朝一向敦促亲族和睦,将仁爱宽宏之心推及众人,我们上遵太祖的遗旨,下思继续交好的信义,所以才把安成王陈顼送回南方。现在您竟然说是用平常的土地换回了骨肉亲人,这可不是我一个使臣愿意听到的话啊。”陈文帝很是惭愧,说:“前面的话是开玩笑的。”招待杜杲的礼遇格外隆重。陈顼的妃子柳氏和儿子陈叔宝还在穰城,陈文帝又派毛喜到北周请求放回他们,北周人把他们都送回来了。

【原文】

天康元年夏四月,上不豫,台阁众事,并令尚书仆射到仲举、五兵尚书孔奂共决之[1]。奂,琇之之曾孙也[2]。疾笃,奂、仲举与司空尚书令扬州刺史安成王顼、吏部尚书袁枢、中书舍人刘师知入侍医药[3]。枢,君正之子也[4]。太子伯宗柔弱,上忧不能守位,谓顼曰:“吾欲遵太伯之事[5]。”顼拜伏泣涕,固辞[6]。上又谓仲举、奂等曰:“今三方鼎峙,四海事重,宜须长君[7]。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宜遵此意[8]。”孔奂流涕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9]。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10]。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11]。”上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12]。”乃以奂为太子詹事[13]

【注文】

[1]尚书仆(pú)射(yè):参见“尚书右仆射”条注。  到仲举(517—567年):陈朝大臣。字德高。彭城武原(今江苏邳州西北)人。初任梁著佐郎、太子舍人、王府主簿。梁末,依附陈蒨,至陈蒨即位,任侍中,掌管官员任用,封宝安县侯。后任都官尚书、尚书右仆射。陈文帝卒,欲独揽朝政,图谋夺取陈顼权力,事泄,被下狱赐死。  孔奂(huàn)(514—583年):南朝陈大臣、作家。字休文,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写文章。初任梁镇西湘东王外兵参军,升为仪曹侍郎。后依附王僧辩,又任建康令,协助陈霸先破北齐。入陈任竟陵太守​‍‌‍​‍‌‍‌‍​‍​‍‌‍​‍‌‍​‍​‍‌‍​‍‌​‍​‍​‍‌‍​‍​‍​‍‌‍‌‍‌‍‌‍​‍‌‍​‍​​‍​‍​‍​‍​‍​‍​‍‌‍​‍‌‍​‍‌‍‌‍‌‍​。陈文帝时,任御史中丞,宣帝时任度支尚书、吏部尚书、侍中、中书令。为官正直,不事权贵,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卒。  决:决断,决定。

[2]琇之:孔琇之(?—494年),南朝齐官员。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为国子生,后历任乌程、吴令,又为临海太守,任内清廉节俭。监吴兴郡,更为严谨,官声甚佳。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卒。  曾孙:孙子的儿子。

[3]疾笃(dǔ):病势沉重。  扬州:州名。此处为古九州之扬州。  袁枢(507—567年):梁陈大臣、作家。字践言,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好读书。起家为梁秘书郎,后历任诸王府属官。梁末,任员外散骑常侍,兼侍中、吏部尚书。陈初,为都官尚书,掌管官员选任,为官清白,举荐贤士。后官至尚书左仆射。有文集十卷。  入侍医药:进宫侍奉治病吃药。

[4]君正:即袁君正(?—约549年),南朝梁臣。字世忠,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历任吏部郎、北中郎长史、东阳太守、豫章内史等职,后升任吴郡太守,为政有名,但聚敛财货,生活奢靡。侯景之乱时,奉迎侯景叛军,士兵掠其财产子女,忧愤而死。

[5]伯宗:即南朝陈废帝陈伯宗。  柔弱:软弱、柔软。  太伯:即吴太伯。

[6]泣涕:哭泣。  固辞:坚决推辞。

[7]三方鼎峙:指陈朝、北周、北齐对峙。  长君:以年长者为君。

[8]则:效法。  晋成:即晋成帝司马衍(321—342年),字世根,五岁即位,皇太后庾氏临朝称制,司徒王导录尚书事,与中书令庾亮参辅朝政。咸和二年(327年),历阳内史苏峻、豫州刺史祖约以讨庾亮为名,反叛朝廷,次年,攻陷建康,纵兵抢掠烧杀。荆州刺史陶侃等起兵救援,收复建康。苏峻败死。在位期间,颇为勤俭,政权趋于稳固。咸康八年(342年)卒,晋成帝立胞弟为嗣。  隆:尊崇。  殷法:商代王位继承之法为兄死弟继。

[9]陛(bì)下:本义为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成为下臣对统治者的尊称,秦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  御膳:帝王世族所享用的饮食。  违和:不协调;失常。  痊(quán)复:痊愈康复。

[10]春秋鼎盛:指年纪正当盛年。  圣德:圣明的德行。  跻(jī):上升。  周旦:即周公旦,也称周公。

[11]废立:帝王废置皇后、太子、诸侯或大臣废旧君立新君​‍‌‍​‍‌‍‌‍​‍​‍‌‍​‍‌‍​‍​‍‌‍​‍‌​‍​‍​‍‌‍​‍​‍​‍‌‍‌‍‌‍‌‍​‍‌‍​‍​​‍​‍​‍​‍​‍​‍​‍‌‍​‍‌‍​‍‌‍‌‍‌‍​。

[12]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

[13]太子詹事:官职名。秦置,汉沿置。掌太子东宫事务,东汉时废除。魏、晋又恢复设置,负责辅佐、教育太子,魏晋南北朝皆为三品(梁为十四班),以后历代相沿,职权渐重,成为统领东宫内外众事的官员。

【译文】

陈文帝陈蒨天康元年(566年)夏季四月,陈文帝患病,朝廷的各项事务,全都让尚书仆射到仲举、五兵尚书孔奂共同处置。孔奂是孔琇之的曾孙。陈文帝的病情严重,孔奂、到仲举和司空尚书令扬州刺史安成王陈顼、吏部尚书袁枢、中书舍人刘师知进宫侍奉治病吃药。袁枢是袁君正的儿子。太子陈伯宗生性软弱,陈文帝担心他不能守住皇位,对陈顼说:“我想要遵循太伯的旧例把皇位传给弟弟你。”陈顼跪拜在地上哭泣不止,坚决推辞。陈文帝又对到仲举、孔奂等人说:“现在陈朝、北周、北齐三方鼎足而立,天下之事繁重,应该立年龄大些的人为君主。我打算近的效法晋成帝,远的尊崇商代王位继承之法传帝位给弟弟,你们应当遵守服从我的这个意旨。”孔奂流着泪回答道:“陛下因为膳食不当引起身体不适,康复不会用太久时间。皇太子年纪正当盛年,圣明的德行每天都在增加,安成王凭借是您的弟弟这样的尊位,足能像周公那样辅佐朝政。陛下如果有废立的心思,我辈愚昧,的确不敢听到这样的诏书。”陈文帝说:“古代正道直行的遗风,在你身上又体现出来了。”于是任命孔奂为太子詹事。

【原文】

臣光曰:夫臣之事君,宜将顺其美,正救其恶[1]。孔奂在陈,处腹心之重任,决社稷之大计,茍以世祖之言为不诚,则当如窦婴面辨,爰盎廷争,防微杜渐,以绝觊觎之心[2]。以为诚邪,则当请明下诏书,宣告中外,使世祖有宋宣之美,高宗无楚灵之恶[3]。不然,谓太子嫡嗣,不可动揺,欲保辅而安全之,则当尽忠竭节,以死继之,如晋之荀息,赵之肥义[4]。奈何于君之存,则逆探其情而求合焉,及其既没,则权臣移国而不能救,嗣主失位而不能死[5]。斯乃奸谀之尤者,而世祖谓之遗直,以托六尺之孤,岂不悖哉[6]

【注文】

[1]光: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主编者。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sù)水乡人。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先后任大理评事、开封府推官、并州通判等职。嘉祐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时官居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zhu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熙宁时,他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后坚辞枢密副使的任命,于熙宁三年(1070年)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又徙知许州(今河南许昌)。次年自请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15年。元丰八年(1085年)入京主持国政,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完全废弃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全面恢复旧制。主编有《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  事君:侍奉君主。  将顺其美:顺势相助,成全美事。  正救其恶:纠正补救君主的过失。

[2]腹心:指要害或中心部分。  苟(gǒu):如果。  世祖:指陈文帝,庙号世祖。  不诚:言不由衷。  窦婴(?—前131年):西汉大臣。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人。字王孙,窦太后之侄。汉文帝时,任吴相。景帝立,为詹事。因皇位继承之事得罪太后,被除门籍。吴楚等七国叛乱时,任大将军。七国破败后,封魏其侯​‍‌‍​‍‌‍‌‍​‍​‍‌‍​‍‌‍​‍​‍‌‍​‍‌​‍​‍​‍‌‍​‍​‍​‍‌‍‌‍‌‍‌‍​‍‌‍​‍​​‍​‍​‍​‍​‍​‍​‍‌‍​‍‌‍​‍‌‍‌‍‌‍​。曾为栗太子(栗姬之子)傅,太子被废后,隐居蓝田南山下。汉武帝初,任丞相,好儒术,厌黄老学说,为窦太后贬斥,后因罪被杀。  面辩:当面抗辩。  爰(yuán)盎(àng)(?—前148年):即袁盎,西汉大臣。字丝,楚人。后徙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初为郎中,后历任齐相、吴相。与御史大夫晁(cháo)错不和,因受吴王金钱,隐匿吴王谋反事迹被晁错告发,降为庶人。后吴楚七国叛乱提出请诛杀晁错口号,他借机向景帝建议诛晁错。吴楚破后,任楚相。不久病免居家,后因劝汉景帝勿立梁孝王为储君,而遭梁孝王忌恨,被梁孝王派人刺死。  廷争:在朝廷上向皇帝极力谏诤。  防微杜渐: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觊(jì)觎(y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觊,希图;希望。

[3]邪(xié):错。  明下诏书:公开下达诏书。  宋宣:宋宣公(?—前729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力。宋武公之子。公元前748年即位。立十九年,病重将死,舍太子与夷而传位于弟和(即宋穆公)。  高宗:即陈宣帝陈顼,庙号高宗。  楚灵(?—前529年):春秋楚王。名围,一名虔,楚康王弟,楚共王的儿子。康王死,其子麇(jūn)即位(即郏敖),任他为令尹。公元前541年,他杀郏敖自立为王。在位期间,多次对外用兵,国人苦于徭役。公元前529年,蔡人观从与公子比、公子晳、公子弃疾共同作乱,杀太子禄,鼓动楚军溃散,他被迫自杀。

[4]嫡(dí)嗣(sì):嫡子,指皇位承继人。  保辅:保护辅佐。  尽忠竭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节,气节,义节。  以死继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把某事干到底。比喻决心很大。  晋:晋国,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在今山西南部。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到公元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荀息(?—前651年):春秋时晋国大夫。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欲攻虢(guó)、虞,命他以名马求虞君借道伐虢。过两年,又借虞道灭虢,并返而灭虞。晋献公将死,嘱他立公子奚齐继位,并任其为相,主持国政。献公死后,大臣里克等杀奚齐,他又立奚齐弟卓子(又作“悼子”)为君,不久,卓子为里克所杀,他也以身从死。  赵:即赵国,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53年,赵与韩、魏三家分晋。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公元前403年赵献侯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赵敬侯元年(前386年)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疆域相当于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赵武灵王改革军队胡服骑射,灭中山,败林胡、楼烦,建立云中、雁门、代郡,疆域扩大至今河北西部、山西北部及河套东部地区。后因用人失当,长平之战为秦所败,国势一蹶不振。公元前222年为秦所灭。  肥义(?—前295年):战国时赵国大臣。初事赵肃侯,及赵武灵王即位,全力支持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深得信任。公元前298年,赵惠文王即位,拜为相国。及公子章反叛,被杀。

[5]于君之存:君主还活着时。  逆探:预测;事先探知。  合:迎合。  没:去世。  权臣:指有权势之臣,多指专权的大臣。  移国:篡夺国家政权。

[6]奸谀(yú):奸诈谄媚。  尤:特异的,突出的。  六尺之孤:指没有成年的孤儿。语出《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悖(bèi):违背道理,谬误。

【译文】

史臣司马光评论说:“臣下侍奉君主,应该推动君主完成善举,纠正补救君主的过失。孔奂在陈朝是君主的心腹大臣,担当朝廷重任,决定国家大计,如果认为陈文帝陈蒨的话言不由衷,就应当像窦婴那样当面争辩,像爰盎那样在朝廷上直言力争,以预防错误苗头滋长,用来杜绝其他人的非分之想。如果认为陈文帝的话出于真诚,就应当请求陈文帝公开下达诏书,向朝廷内外明确宣布,让陈文帝能够获得宋宣公舍子立弟为君的美德,陈宣帝陈顼没有楚灵王杀侄自立的恶行。否则的话,就说太子是嫡系继承人,不能动揺他的地位,要是准备保护辅佐他,使得太子能够安全,就应当竭尽忠心节操,直到自己死亡为止,就如同晋国的荀息、赵国的肥义那样。怎么能够在君主还活着时,就窥测君主的想法以企图迎合,等到君主去世,而有权势的大臣篡夺政权却不能拯救,继位新君失去皇位却不能拼死相争。这就属于特别奸佞阿谀之徒,可陈文帝却说他有古代正道直行的遗风,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他,这难道不太荒谬了吗!”

【原文】

癸酉,上殂,太子即位,大赦。五月庚寅,以安成王顼为骠骑大将军、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

【译文】

陈文帝天康元年(566年)四月癸酉(二十七日),陈文帝陈蒨去世,太子陈伯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五月庚寅(十四日),陈朝任命安成王陈顼为骠骑大将军、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

【原文】

临海王光大元年[二月]。初,高祖为梁州(1),用刘师知为中书舍人[1]。师知涉学工文,练习仪体,历世祖朝,虽位宦不迁,而委任甚重,与扬州刺史安成王顼、尚书仆射到仲举同受遗诏辅政[2]。师知、仲举恒居禁中,参决众事,顼与左右三百人入居尚书省[3]。师知见顼地望权势为朝野所属,心忌之,与尚书左丞王暹等谋出顼于外,众犹豫,未敢先发[4]。东宫通事舍人殷不佞,素以名节自任,又受委东宫,乃驰诣相府,矫敕谓顼曰:“今四方无事,王可还东府经理州务[5]。”

【注文】

[1]梁州:应为“梁相”。指陈武帝陈霸先杀王僧辩,拥立梁敬帝萧方智,自任丞相,并以此建立陈朝。

[2]涉学:学识广博。  工文:擅长写文章。  练习:熟悉谙习。  仪体:礼仪的程序法式。  位宦:指官职爵位。  不迁:没有升迁。

[3]恒居:常居。  参决:参与决策。

[4]所属(zhǔ):指意向集中或倾向于某人或某事。  王暹(xiān)(?—568年):陈臣,为尚书左丞,因谋划将陈顼外派,被杀。  先发:首先发起。

[5]东宫通事舍人:南朝梁置,东宫属官,属太子中庶子、太子庶子。掌管宣传旨意,内外启事​‍‌‍​‍‌‍‌‍​‍​‍‌‍​‍‌‍​‍​‍‌‍​‍‌​‍​‍​‍‌‍​‍​‍​‍‌‍‌‍‌‍‌‍​‍‌‍​‍​​‍​‍​‍​‍​‍​‍​‍‌‍​‍‌‍​‍‌‍‌‍‌‍​。陈沿置,九品。隋属太子典书坊,隋炀帝改为宣令舍人,正七品。唐复称通事舍人,掌导引东宫诸臣辞见礼节,承令劳问之事。亦称太子通事舍人。  殷不佞(518—573年):字季卿,殷不害弟。好读书,长于吏事。初为梁尚书中兵部,梁元帝时迁武康令,所至称职。母卒,身自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每岁时伏腊,必三日不食。入陈,为东宫通事舍人,以矫诏令相王陈顼还第,免官。陈宣帝时,复为尚书右丞、通直散骑常侍,太建五年卒。  名节:名誉与节操。  自任:自觉承担;当作自身的职责。  受委:接受委任。  驰诣:骑马来到。  矫敕(jiǎochì):假托诏令,矫,假托。  无事: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  东府:地名。即东府城,在建康台城东南,常为扬州州治。  经理:管理。  州务:州中的事务。

【译文】

陈临海王光大元年(567年)二月。起初,陈武帝陈霸先是梁朝丞相,任用刘师知为中书舍人。刘师知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熟悉礼仪制度,历经陈文帝陈蒨统治时期,虽然刘师知的官职没有升迁,但给他委派的任务却很重要,和扬州刺史安成王陈顼、尚书仆射到仲举一同接受遗诏,辅佐幼主理政。刘师知、到仲举经常居住在皇宫,参与决定各类政务,陈顼与身边的侍从三百人进入尚书省居住。刘师知看到陈顼的地位、声望、职权和势力被官民所关注,心里很忌恨陈顼,与尚书左丞王暹等人谋划要将陈顼派往外地,众人都犹豫不决,因此刘师知没有敢于率先行动。东宫通事舍人殷不佞,历来把维护名声节操视为己任,又受命辅佐东宫太子,于是驰马来到相府,假托皇上敕令对陈顼说:“现在国内平安无事,安成王可以返回东府处置扬州的事务。”

【原文】

顼将出,中记室毛喜驰入见顼曰:“陈有天下日浅,国祸继臻,中外危惧[1]。太后深惟至计,令王入省,共康庶绩,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2]。宗社之重,愿王三思,须更闻奏,无使奸人得肆其谋[3]。今出外即受制于人,譬如曹爽,愿作富家翁,其可得邪[4]?”顼遣喜与领军将军吴明彻筹之[5]。明彻曰:“嗣君谅闇,万机多阙[6]。殿下亲实周、邵,当辅安社稷,愿留中勿疑[7]。”

【注文】

[1]驰入:赶来。  日浅:时间短。  国祸:国家的祸患。此指陈朝的国丧。  继臻(zhēn):接连到达。臻,到,来到。  危惧:忧虑恐惧。

[2]深惟:深思,深入考虑。  至计:最好的计策、办法。  入省:进入尚书省。  共康:共同处理。康,安定维护。  庶绩:各种事务。

[3]更(gèng):再,复,又。  闻奏:即奏闻,臣下将情事向帝王报告。  得肆:得以放纵,任意行事。

[4]譬(pì)如:比如;例如​‍‌‍​‍‌‍‌‍​‍​‍‌‍​‍‌‍​‍​‍‌‍​‍‌​‍​‍​‍‌‍​‍​‍​‍‌‍‌‍‌‍‌‍​‍‌‍​‍​​‍​‍​‍​‍​‍​‍​‍‌‍​‍‌‍​‍‌‍‌‍‌‍​。  曹爽(?—249年):三国魏大臣、曹操侄孙。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明帝曹睿为东宫太子时,很器重他。明帝即位后,即任为散骑侍郎,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很受信任。魏明帝重病时,任其为大将军,处理军国大事,与宣王司马懿并受遗诏辅佐少帝曹芳。曹芳即位,加侍中,改封武安侯,大权独揽,司马懿称病退避,待机制服曹爽。嘉平元年(249年),少帝曹芳谒魏明帝曹睿墓高平陵,曹爽兄弟皆随行。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曹爽归罪请死,曹爽及兄弟、党羽全被处决,并被夷灭三族。  愿作富家翁:语出《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爽于是遣允泰诣宣王”。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爽既罢兵,曰:‘我不失作富家翁。’”

[5]筹:谋划,策划。

[6]嗣(sì)君:继位的国君。  谅闇(àn):即谅阴,守丧时所住的房子。后代指守丧。多用于皇帝。  万机多阙(quē):指朝廷政务无人管理。

[7]周:即周公。  邵(shào):即邵公,姬姓,名奭(shì)。一作召公、召康公。文王子。西周初大臣,燕国始祖。因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也称召公。他曾辅助武王灭商,封于燕。成王时,支持周公旦东征平叛。叛乱平定后,封其长子于蓟丘(今北京西南),又奉命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并镇守东都,为周公旦得力辅佐。成王亲政后,任太保,与周公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自陕以西,召公治理,自陕以东,周公旦主之。召公治理自陕以西的地方,很得当地人民的拥护。他的后代为周王世卿,也称召公。  留中:指留在朝中任职。

【译文】

陈顼即将出发时,中记室毛喜赶来拜见陈顼说:“陈朝拥有天下的时间不长,国家的大丧就相继而来,朝廷内外都感到担忧害怕。太后经过深思熟虑,敕令大王进入尚书省,共同处置各种事务,今天殷不佞所说的话,一定不是太后的意思。宗室社稷的重任在身,希望大王三思,还必须另外启奏朝廷,不要让奸臣得以任意实施阴谋。现在到外地立即就会受别人牵制,比如三国的曹爽,只是愿作个富家翁,难道可以如愿吗?”陈顼派毛喜和领军将军吴明彻谋划此事。吴明彻说:“继位的君主还在守丧,众多的朝廷政务还没有人去处理。殿下亲如周公旦、邵公奭,应当辅佐幼主安定国家,希望您留在尚书省,不要再有疑虑。”

【原文】

顼乃称疾,召刘师知,留之与语,使毛喜先入言于太后。太后曰:“今伯宗幼弱,政事并委二郎[1]。此非我意。”喜又言于帝,帝曰:“此自师知等所为,朕不知也。”喜出,以报顼。顼因囚师知,自入见太后及帝,以陈师知之罪(2),仍自草敕请画,以师知付廷尉,其夜,于狱中赐死[2]。以到仲举为金紫光禄大夫[3]。王暹、殷不佞并付治[4]。不佞,不害之弟也,少有孝行,顼雅重之,故独得不死,免官而已[5]。王暹伏诛[6]。自是国政尽归于顼。

【注文】

[1]幼弱:幼小。  政事:政务​‍‌‍​‍‌‍‌‍​‍​‍‌‍​‍‌‍​‍​‍‌‍​‍‌​‍​‍​‍‌‍​‍​‍​‍‌‍‌‍‌‍‌‍​‍‌‍​‍​​‍​‍​‍​‍​‍​‍​‍‌‍​‍‌‍​‍‌‍‌‍‌‍​。  二郎:即陈顼。陈文帝陈蒨为长子,陈顼居次,故称二郎。

[2]以陈:应为“极陈”,尽力上言。  草敕:起草敕令。  请画:请求批准。画,签署,批准。  赐死:君主命令罪臣自杀。

[3]金紫光禄大夫:官职名。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加金印紫绶,叫作金紫光禄大夫。两晋、南北朝为加官、赠官及退休大臣荣衔,二品,待遇同特进。南朝梁十四班,陈三品。北魏从二品。北齐沿置。隋初为从二品散官,隋炀帝时改正三品。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置为正三品文散官。宋也置。金升为正二品。元升为从一品。明代废。

[4]付治:交有关部门治罪。

[5]雅重:很器重;很敬重。

[6]伏诛:被法律惩罚而受到死刑。

【译文】

陈顼于是声称患病,召见刘师知,留下他和自己谈话,派毛喜先行入宫向太后报告。太后说:“现在伯宗皇帝年幼,政事全都委托给二郎。殷不佞所说的事情不是我的本意。”毛喜又向陈废帝陈伯宗禀告,陈废帝陈伯宗说:“这些都是刘师知等人做的,我不知道。”毛喜出宫,把这些情况报告给陈顼。陈顼于是囚禁了刘师知,亲自入宫拜见太后和陈废帝陈伯宗,极力陈述刘师知的罪状,还亲自起草敕书请求陈废帝陈伯宗画批,把刘师知交付廷尉拘押,当天夜里,在狱中将他赐死。陈朝任命到仲举为金紫光禄大夫。王暹、殷不佞一起交付廷尉治罪。殷不佞是殷不害的弟弟,少年时就有孝顺的事迹,陈顼很敬重他,因此只有殷不佞得以不死,只被免了官。王暹被杀。从此陈朝政权都由陈顼掌握。

【原文】

右卫将军会稽韩子高,镇领军府,在建康诸将中士马最盛,与仲举通谋[1]。事未发,毛喜请简人马配子高,并赐铁炭,使修器甲,顼惊曰:“子高谋反,方欲收执,何为更如是邪[2]?”喜曰:“山陵始毕,边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为杖顺,若收之,恐不时授首,或能为人患[3]。宜推心安诱,使不自疑,伺间图之,一壮士之力耳[4]。”顼深然之[5]。仲举既废归私第,心不自安[6]。子郁,尚世祖妹信都长公主(3),除南康内史,未之官[7]。子高亦自危,求出为衡、广诸镇[8]。郁每乘小舆,蒙妇人衣,与子高谋[9]。会前上虞令陆昉及子高军主告其谋反[10]。顼在尚书省,因召文武在位议立皇太子[11]。平旦,仲举、子高入省,皆执之,并郁送廷尉,下诏于狱赐死,余党一无所问[12]

【注文】

[1]韩子高(538—567年):会稽山阴人。本名蛮子,后改名。出身贫寒,善于骑射,侍奉陈蒨深受宠爱,陈蒨即帝位,任右军将军,参与讨伐王琳,历任成州刺史、东阳太守。征讨留异、陈宝应,皆有战功,升任右卫将军。文帝卒,陈顼辅政,为人告以谋反,下狱赐死。  领军府:官署名​‍‌‍​‍‌‍‌‍​‍​‍‌‍​‍‌‍​‍​‍‌‍​‍‌​‍​‍​‍‌‍​‍​‍​‍‌‍‌‍‌‍‌‍​‍‌‍​‍​​‍​‍​‍​‍​‍​‍​‍‌‍​‍‌‍​‍‌‍‌‍‌‍​。三国魏置领军将军,掌管禁军。护卫皇帝及宫廷。仅置僚属,未正式建府。晋、南朝、北魏沿置。北齐正式建府,以领军将军或中领军为其长官,掌管禁卫宫廷,隋朝置左、右领军府,隋炀帝时废。  通谋:共同策划。

[2]谋反:图谋反叛。  发:发动。  配:配发。  收执:捉拿。  何为:为何。  如是:如此这么;像这样。

[3]始毕:刚完成。  边寇:侵犯边疆的敌寇。  前朝:指陈文帝朝。  名为:名义上。  杖顺:依从。  不时:不能随时。  授首:指投降或被杀。  人患:人为的灾祸。

[4]安诱:使之安心。  自疑:自己疑虑。  伺间:利用空隙或漏洞以等待机会。  图:处置。  壮士:勇士。

[5]深然:很赞同。

[6]废:免官。

[7]郁:即到郁(?—567年),南朝陈人。祖籍彭城武原(今江苏徐州东)。娶陈文帝妹妹信义长公主,历为中书侍郎、宣城太守。父亲到仲举被宣帝免官,到郁内心不安,常蒙妇人衣与韩子高密谋,被人告发,被杀。  信义:郡名。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置,治南沙(今江苏常熟),辖海虞、海阳、南沙三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  信都长公主:应为“信义长公主”。陈文帝妹妹。自汉朝以后,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皇帝的姐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姑母为大长公主。  未之官:未去就任。

[8]自危:感到自己危险。  出:离京任职。  衡:即衡州。  广:即广州。  诸镇:各军镇。

[9]每乘:经常乘坐。  小舆:泛指一般小车;小轿。

[10]上虞(yú):县名。秦置,治今浙江上虞。隋开皇中废,后又重建。  陆昉(fǎng):陈朝人。生平事迹不详。

[11]文武在位:文武大臣​‍‌‍​‍‌‍‌‍​‍​‍‌‍​‍‌‍​‍​‍‌‍​‍‌​‍​‍​‍‌‍​‍​‍​‍‌‍‌‍‌‍‌‍​‍‌‍​‍​​‍​‍​‍​‍​‍​‍​‍‌‍​‍‌‍​‍‌‍‌‍‌‍​。  议立:商议立。

[12]平旦:清晨。

【译文】

右卫将军、会稽人韩子高,镇守领军府,在建康城的众将中兵马最强盛,韩子高曾和到仲举共同密谋。事件没有发生,毛喜请求挑选人马配发给韩子高,并且赏赐给他铁和炭,让他修缮兵器铠甲,陈顼惊讶地说:“韩子高要图谋反叛,正准备把他抓起来,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毛喜说:“陈文帝陈蒨的陵墓刚刚修建完,边境上的敌人还很多,而韩子高是前朝委任的将领,只是名义上归您管辖,如果现在抓他,恐怕他不会马上投降,可能还会成为国家的祸患。应该推心置腹地安抚劝诱他,让他自己不再疑虑,等有时机再算计他,只用一位壮士的力量就够了。”陈顼很赞同毛喜的话。到仲举被免官回到自己家中后,心里很不安宁。他的儿子到郁娶了陈文帝陈蒨的妹妹信义长公主,被任命为南康内史,没有去就任。韩子高也感到自己危险,请求离开京师去镇守衡州、广州各镇。到郁经常乘坐小轿,蒙着妇女的衣服,去和韩子高密谋。正好前上虞县令陆昉和韩子高的主将告发他们谋反。陈顼于是在尚书省召集文武大臣商议立皇太子事宜。天刚亮,到仲举、韩子高一进入尚书省,他们全被拘捕了,和到郁一起被押送到廷尉,陈废帝陈伯宗下诏在监狱里赐他们自杀,其余同党一个也没有追究。

【原文】

癸丑,以东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为中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1]。伯茂,帝之母弟也。刘师知、韩子高之谋,伯茂皆预之,司徒顼恐扇动中外,故以为中卫,专使之居禁中,与帝游处[2]

【注文】

[1]伯茂:即陈伯茂(551—568年),陈文帝陈蒨第二子。字郁之。永定三年(559年),封始兴王。历任彭城太守,扬州、东扬州刺史。废帝陈伯宗时,陈顼专权,陈伯茂不满,屡有怨言。光大二年(568年),陈废帝被废黜为临海王,陈伯茂也被降为温麻侯,不久被杀。  中卫大将军:即中卫将军。

[2]预:参与。通“与”。  扇动:煽动;鼓动。  游处:出游和家居。借指相处,彼此生活在一起。

【译文】

陈临海王光大元年(567年)二月癸丑(十二日),陈朝任命东扬州刺史、始兴王陈伯茂为中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陈伯茂是陈废帝陈伯宗一母同胞的弟弟。刘师知、韩子高的密谋,陈伯茂都参与其中,司徒陈顼担心他在朝廷内外蛊惑煽动,所以任命他为中卫,专门让他住在皇宫中,与陈废帝游玩相处。

【原文】

夏四月,湘州刺史华皎闻韩子高死,内不自安,缮甲聚徒,抚循所部,启求广州以卜朝廷之意[1]。司徒顼伪许之,而诏书未出[2]。皎遣使潜引周兵,又自归于梁,以其子玄响为质[3]。五月癸巳,顼以丹杨尹吴明彻为湘州刺史。

【注文】

[1]华皎(jiǎo)(?—567年):南朝陈将。晋阳暨阳(今江苏江阴)人。出身小吏之家。初任梁尚书比部令史。侯景之乱时,助陈霸先讨伐侯景。入陈,官至都督、刺史,封重安县公。陈文帝陈蒨时深受信任。宣帝陈顼时韩子高被诛,华皎不安,于是依附北周,陈遣大军征讨,兵败被杀。  缮(shàn)甲:整治武器装备。  聚徒:搜罗部众。  卜(bǔ):预料,估计,猜测。

[2]伪许:假意答应。

[3]潜引:暗地里招引。  周兵:北周军队。  梁:此处为西梁​‍‌‍​‍‌‍‌‍​‍​‍‌‍​‍‌‍​‍​‍‌‍​‍‌​‍​‍​‍‌‍​‍​‍​‍‌‍‌‍‌‍‌‍​‍‌‍​‍​​‍​‍​‍​‍​‍​‍​‍‌‍​‍‌‍​‍‌‍‌‍‌‍​。  玄响:即华玄响,华皎儿子。生平事迹不详。

【译文】

陈临海王光大元年(567年)夏季四月,湘州刺史华皎听说韩子高被处死,心里很不安,就整治武器装备、搜罗部众,抚慰部下,上书请求镇守广州来窥测朝廷对自己的态度。司徒陈顼假装许可他的要求,但是任命的诏书却没有发出。华皎派遣使者暗地里招引来北周的军队,自己又归顺了西梁,用自己的儿子华玄响作为质子。五月癸巳(二十三日),陈顼任命丹杨尹吴明彻为湘州刺史。

【原文】

司徒顼遣吴明彻帅舟师三万趣郢州,丙申,遣征南大将军淳于量帅舟师五万继之,又遣冠武将军杨文通从安成步道出茶陵,巴山太守黄法慧从宜阳出澧陵,共袭华皎,并与江州刺史章昭达、郢州刺史程灵洗合谋进讨[1]。六月壬寅,以司空徐度为车骑将军,总督建康诸军,步道趣湘州[2]

【注文】

[1]征南大将军:将军名号。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以廷尉岑(cén)彭任此职,统兵出征。魏、晋、南北朝时,在武职中地位很高,任职者多统兵出镇在外,都督数州诸军事。梁、陈时较征南将军进一阶。三国魏二品。晋二品,地位高者升为一品。南朝宋二品。梁、陈时较征南将军进一阶。北魏、北齐皆二品。  冠武将军:将军名号。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年)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班。陈沿置,拟七品。  杨文通:陈将。生平事迹不详。  步道:步行。  茶陵:县名。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治今湖南茶陵。新莽改名声乡,东汉恢复旧名。隋废,唐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复置。  宜阳:一名“宜春”,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西宜春。晋孝武帝更名宜阳,隋复称宜春。  澧(lǐ)陵:即醴(lǐ)陵,县名。东汉置,治今湖南醴陵。隋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

[2]总督:总管。

【译文】

司徒陈顼派吴明彻率领水军三万人直逼郢州,光大元年(567年)五月丙申(二十六日),陈朝派征南大将军淳于量率领水军五万人跟进,又派冠武将军杨文通从安成经陆路向茶陵进发,巴山太守黄法慧从宜阳出发进兵澧陵,一起袭击华皎,并且和江州刺史章昭达、郢州刺史程灵洗共同谋划进军讨伐华皎。六月壬寅(初三日),陈朝任命司空徐度为车骑将军,总管建康的各路军队,从陆路直奔湘州。

【原文】

华皎使者至长安,梁王亦上书言状,且乞师[1]。周人议出师应之,司会崔猷曰:“前岁东征,死伤过半[2]。比虽循抚,疮痍未复[3]。今陈氏保境息民,共敦邻好,岂可利其土地,纳其叛臣,违盟约之信,兴无名之师乎[4]”晋公护不从[5]。闰六月戊寅,遣襄州总管卫公直督柱国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将兵助之[6]

【注文】

[1]梁王:指西梁主萧岿。  言状:用语言来形容或描绘。  乞师:请求出兵援助。

[2]司会(kuài):即司会中大夫。官职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主管全国财政收支计划,为天官府主要属官​‍‌‍​‍‌‍‌‍​‍​‍‌‍​‍‌‍​‍​‍‌‍​‍‌​‍​‍​‍‌‍​‍​‍​‍‌‍‌‍‌‍‌‍​‍‌‍​‍​​‍​‍​‍​‍​‍​‍​‍‌‍​‍‌‍​‍‌‍‌‍‌‍​。在下五府总于天官之命时,协助大冢宰卿处理六府事务,隋代废。  崔猷(yóu)(?—584年):西魏、北周大臣。字宣猷,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为人耿直、多计谋。起家员外散骑侍郎。西魏初,为黄门侍郎。参与制定礼仪、官制。西魏末,为梁州刺史。北周明帝宇文毓初称天王,无年号,崔猷请遵秦汉制度,被采纳。受宇文护器重,数次直言劝谏。武帝宇文邕时为小司徒。隋初,封汲郡公,位大将军。开皇四年(584年)卒。  前岁东征:指564年底至565年初北周进攻北齐洛阳之战。

[3]循(xún)抚(fǔ):安抚。  疮(chuāng)痍(yí):也作“创夷”,创伤;或比喻遭受破坏或遭受灾害后的景象。

[4]保境息民: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共敦邻好:一起促进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利:贪图。  无名之师: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5]晋公护:即宇文护。

[6]总管:官职名。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都督诸州军事为总管,总督一州或诸州军事,后也兼管民事。隋及唐初也在各州设总管,边镇或大州设大总管。后复称都督,唯统兵出征之将帅则称总管。  卫公直:即宇文直(?—574年),北周大臣,北周武帝宇文邕同母弟。字豆罗突。北周初封卫国公,归附宇文护。武帝天和(566—572年)中与陈军作战兵败,被免职。于是怨恨宇文护,助宇文邕杀宇文护,并求任大司马,北周武帝不许。建德三年(574年)晋爵为王。同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赴云阳宫,宇文直在长安举兵攻宫城。举事失败,逃至荆州被擒,免为庶人,囚禁在别宫。不久被杀。  陆通(?—572年):西魏、北周大臣。字仲明。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幼聪敏好学,先追随尔朱氏。后入关依附宇文泰,随从征伐,力战有功,任徐州刺史、骠骑大将军,赐姓步六孤氏,封绥德郡公。西魏孝闵帝宇文觉时,升任大司寇,居官清俭自守,后官至大司马。  田弘(?—574年):西魏、北周将领。字广略,高平(今宁夏固原)人。勇而有谋,初随万俟丑奴。后降尔朱天光任都督。又归附宇文泰,很受宇文泰赏识。他作战勇猛,临阵争先,前后受伤百余处。赐姓纥干氏。升任原州刺史,周武帝天和初年,随军攻克北齐宜阳等九城。北周建德初,为大司空。建德三年(574年),卒于襄州刺史任上​‍‌‍​‍‌‍‌‍​‍​‍‌‍​‍‌‍​‍​‍‌‍​‍‌​‍​‍​‍‌‍​‍​‍​‍‌‍‌‍‌‍‌‍​‍‌‍​‍​​‍​‍​‍​‍​‍​‍​‍‌‍​‍‌‍​‍‌‍‌‍‌‍​。  权景宣(?—567年):西魏、北周将领。字晖远,天水显亲(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初随萧宝寅,为轻车将军,后依宇文泰,为行台郎中,秦州大中正。知兵法,有胆识。临阵勇猛。率军与齐、梁作战,有战功。灭梁之战,破陆法和军,招降王琳。北周初,为大将军,江陵防主。北周武帝天和初,为荆州刺史,封千金郡公。陈湘州刺史华皎降,督水军赴援。骄纵纳贿,导致将士愤而厌战,遂被陈军击败,不久病卒。  元定(?—567年):西魏、北周将领。字愿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初从尔朱天光讨关陇起义军,又从贺拔岳。后依附宇文泰,他深沉少言,作战勇敢有谋略,多有战功,却不曾夸耀其功,为将士所拥戴,深受宇文泰赏识。北魏末年,以军功拜步兵校尉,封高邑县男。入西魏,晋爵建城郡王,官至骠骑大将军。入北周,降爵为长湖郡公,官至大将军。攻南朝陈之郢州,兵败被俘,死于丹阳。

【译文】

华皎的使者抵达长安,西梁王萧岿也给北周上书说明情况,并且请求北周派军队支援。北周人商议后,准备应要求派兵,司会崔猷说:“前年东征北齐,军士死伤过半,最近虽然加以抚慰,但战争的创伤还没平复。现在陈朝保境安民,和我国共同促进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怎么能够贪图陈朝的土地,接纳他们的叛臣,违背两国结盟誓约的信义,派出没有正当理由的军队呢?”晋公宇文护不听从。光大元年(567年)闰六月戊寅(初九日),北周派襄州总管卫公宇文直统领柱国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人,率军援助华皎。

【原文】

秋八月,华皎遣使诱章昭达,昭达执送建康。又诱程灵洗,灵洗斩之。皎以武州居其心腹,遣使诱都督陆子隆,子隆不从,遣兵攻之,不克[1]。巴州刺史戴僧朔等并隶于皎,长沙太守曹庆等本隶皎下,遂为之用[2]。司徒顼恐上流守宰皆附之,乃曲赦湘、巴二州[3]。九月乙巳,悉诛皎家属。

【注文】

[1]心腹:核心。  陆子隆(524—570年):南朝陈臣,字世兴,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大族,起家梁东宫直后。侯景之乱时,他聚众随太守张彪抵抗侯景,后归陈朝。初为中兵参军,领兵宿卫,后参与平定王琳有功,升任高唐、庐陵太守。又讨伐周迪、陈宝应、华皎,以功封朝阳县侯,官至通直散骑常侍、云麾将军、荆州刺史。为官有惠政,颇得民心。

[2]戴僧朔(?—567年):南朝陈人。祖籍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勇敢善战,曾代任南丹阳太守。参与讨伐留异,以功授北江州刺史,又随军征讨周迪,再任巴州刺史。后与湘州刺史华皎谋反,兵败逃奔江陵,被杀。

[3]上流:此处指长江上游。  曲赦:赦令的一种。不普赦天下而独赦一地、两地或数地叫作“曲赦”。

【译文】

陈临海王光大元年(567年)秋季八月,华皎派使者劝诱章昭达,章昭达将使者捉拿送到建康。华皎又派人劝诱程灵洗,程灵洗将使者斩杀。华皎因为武州位于他辖境的心腹地带,派使者劝诱都督陆子隆,陆子隆不听从,华皎就派兵攻打陆子隆,没能攻克武州。巴州刺史戴僧朔等人都隶属于华皎,长沙太守曹庆等原来隶属于华皎,于是他们都被华皎所用。司徒陈顼担心长江上游的地方长官都归附华皎,于是特别赦免了湘、巴二州。九月乙巳(初七日),将华皎的家属全都处决​‍‌‍​‍‌‍‌‍​‍​‍‌‍​‍‌‍​‍​‍‌‍​‍‌​‍​‍​‍‌‍​‍​‍​‍‌‍‌‍‌‍‌‍​‍‌‍​‍​​‍​‍​‍​‍​‍​‍​‍‌‍​‍‌‍​‍‌‍‌‍‌‍​。

【原文】

梁以皎为司空,遣其柱国王操将兵二万会之。周权景宣将水军,元定将陆军,卫公直总之,与皎俱下。淳于量军夏口,直军鲁山,使元定以步骑数千围郢州[1]。皎军于白螺,与吴明彻等相持[2]。徐度、杨文通由岭路袭湘州,尽获其所留军士家属[3]

【注文】

[1]夏口:古城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在今湖北武汉黄鹄山上筑城。因与夏口相对,故名夏口城。背山临江,形势险要,历为争战要地。

[2]白螺:即白螺山,山名。即今湖北洪湖西南长江北岸的螺山。

[3]岭路:山路。

【译文】

西梁任命华皎为司空,派西梁的柱国王操率领二万人马去和华皎会合。北周权景宣率领水军,元定率领陆军,卫公宇文直统率全军,和华皎一起顺江而下。淳于量驻军在夏口,宇文直驻军在鲁山,派元定率领步兵和骑兵几千人围困郢州。华皎驻军在白螺,与吴明彻等人相对峙。陈朝将领徐度、杨文通走山路袭击湘州,全部俘获华皎留在湘州的军士家属。

【原文】

皎自巴陵与周、梁水军顺流乘风而下,军势甚盛,战于沌口。量、明彻募军中小舰,多赏金银,令先出当西军大舰受其拍[1]。西军诸舰发拍皆尽,然后量等以大舰拍之,西军舰皆碎,没于中流[2]。西军又以舰载薪,因风纵火,俄而风转自焚,西军大败[3]。皎与戴僧朔单舸走,过巴陵,不敢登岸,径奔江陵,卫公直亦奔江陵[4]

【注文】

[1]当:用武力抵敌。  西军:北周、西梁军队。  受其拍:承受他们拍竿的拍击。

[2]没于中流:沉没在长江中流。

[3]薪(xīn):柴火。  风转:风向变化。  自焚:自己烧着自己。

[4]径奔:直奔。

【译文】

华皎从巴陵出兵,与北周、西梁的水军沿长江乘风顺流而下,军队声势很是强盛,和陈朝在沌口交战。淳于量、吴明彻征募军中的小船,重赏金银,让小船先出击挡住华皎以及北周、西梁等西军的大舰,承受他们拍竿的拍击。西军各个舰上的发射拍竿都已经用完,然后淳于量等人用自己的大舰拍击敌人,西军的舰船都被拍碎,沉没在长江中流。西军又用舰船装载干柴,趁着风势放火,不久风向变化,焚烧了自己的船只,西军大败。华皎和戴僧朔驾一只小船逃走,经过巴陵,不敢上岸,直接逃奔江陵,卫公宇文直也投奔江陵。

【原文】

元定孤军,进退无路,斫竹开径,且战且引,欲趣巴陵[1]。巴陵已为徐度等所据,度等遣使伪与结盟,许纵之还国[2]。定信之,解仗就度,度执之,尽俘其众,并擒梁大将军李广[3]。定愤恚而卒[4]

【注文】

[1]开径:开辟路径。  且战且引:边战边退。

[2]纵:放。  还国:指回北周。

[3]解仗:放下兵器。  李广:后梁将领。生平事迹不详。

[4]愤恚(huì):痛恨;怨恨。

【译文】

元定的军队孤立无援,前进后退都没有道路,只得劈砍竹林开辟道路,边战边退,打算奔向巴陵。巴陵已经被徐度等人占领,徐度等人派使者假意与元定缔结盟约,答应放他们回北周​‍‌‍​‍‌‍‌‍​‍​‍‌‍​‍‌‍​‍​‍‌‍​‍‌​‍​‍​‍‌‍​‍​‍​‍‌‍‌‍‌‍‌‍​‍‌‍​‍​​‍​‍​‍​‍​‍​‍​‍‌‍​‍‌‍​‍‌‍‌‍‌‍​。元定相信了他们,放下武器投靠了徐度,徐度抓捕了他们,全部俘虏了他的部众,并且擒获了西梁大将军李广。元定愤恨而死。

【原文】

皎党曹庆等四十余人并伏诛[1]。唯以岳阳太守章昭裕,昭达之弟,杜阳太守曹宣(4),高祖旧臣,衡阳内史汝阴任忠,尝有密启,皆宥之[2]

【注文】

[1]皎党:华皎的同党。

[2]章昭裕:章昭达之弟,岳阳太守。生平事迹不详。  杜阳:应为“桂阳”,参见前“桂阳”条注。  曹宣:陈朝臣,时任桂阳太守。生平事迹不详。  汝阴:郡名。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置。治汝阴(今安徽阜阳)。西晋辖境相当于今安徽颍河流域以西和河南沈丘、新蔡、项城等县地。其后渐小。北魏辖汝阴、宋县、许昌三县,隋开皇时废。  密启:秘密的书函。

【译文】

华皎的同党曹庆等四十多人一起被处决。只因为岳阳太守章昭裕是章昭达的弟弟,桂阳太守曹宣是陈武帝陈霸先的老部下,衡阳内史、汝阴人任忠,曾经给陈朝写密信汇报,都宽恕了他们。

【原文】

吴明彻乘胜攻梁河东,拔之[1]

【注文】

[1]河东:郡名。此处指东晋侨置的南河东郡。

【译文】

吴明彻乘胜进攻西梁河东,攻克了城池。

【原文】

周卫公直归罪于梁柱国殷亮,梁主知非其罪,然不敢违,遂诛之[1]

【注文】

[1]归罪:将罪过归于别人。  殷亮:西梁将领。生平事迹不详。

【译文】

北周卫公宇文直将战败归罪于西梁柱国殷亮,西梁国主萧岿也知道并不是殷亮的责任,然而不敢违背宇文直,于是就诛杀了殷亮。

【原文】

周与陈既交恶,周沔州刺史裴宽白襄州总管,请益戍兵,并迁城于羊蹄山以避水[1]。总管兵未至,程灵洗舟师奄至城下。会大雨,水暴涨,灵洗引大舰临城发拍,击楼堞皆碎,矢石昼夜攻之三十余日[2]。陈人登城,宽犹帅众执短兵拒战,又二日,乃擒之[3]

【注文】

[1]交恶(wù):关系变坏;互相憎恨仇视。  沔(miǎn)州:州名。西魏废帝三年(554年)置。治甑(zèng)山,今湖北汉川东南。辖境约相当于今湖北汉川及武汉汉阳区一带。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废。隋开皇中再置,治建兴(今湖北仙桃西南沔城镇),辖境相当于今湖北仙桃、天门、洪湖及监利等市、县地。大业初改沔阳郡,治沔阳(大业初改建兴为沔阳),辖沔阳、监利、竟陵、甑山、汉阳五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沔州,移治汉阳(今湖北武汉)。宝历二年(826年)废入鄂州。  裴宽:西魏、北周将领。字长宽。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起家魏员外散骑侍郎,随魏孝武帝入关,依附宇文泰,曾讨伐侯景,升任河南郡守。西魏孝闵帝宇文觉时,击败北齐将领独孤永业,任沔州刺史。陈军来攻沔州,城破被俘,卒于陈朝。  益:增加。  戍(shù)兵:戍守边疆的士兵​‍‌‍​‍‌‍‌‍​‍​‍‌‍​‍‌‍​‍​‍‌‍​‍‌​‍​‍​‍‌‍​‍​‍​‍‌‍‌‍‌‍‌‍​‍‌‍​‍​​‍​‍​‍​‍​‍​‍​‍‌‍​‍‌‍​‍‌‍‌‍‌‍​。  羊蹄山:又名阳台山,山名。在今湖北汉川南。  避水:躲避水淹。

[2]引:率领。  楼堞(dié):城楼与城堞。泛指城墙。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3]短兵:尺寸较短的兵器。

【译文】

北周与陈朝关系已经恶化,北周沔州刺史裴宽告知襄州总管,请求增加镇守兵士,并把城池迁到羊蹄山以躲避水淹。总管派遣的援兵还没到,程灵洗率领水军突然进抵城下。正赶上天下大雨,江水暴涨,程灵洗率领大舰靠近城池发射拍竿,击中城楼上的矮墙,墙都被打碎了,又用弓箭石头不分昼夜攻打了三十多天。陈朝部队登上城墙,裴宽还率领部下拿着短兵器抵抗,又过了两天,陈军才擒获裴宽。

【原文】

二年春正月己亥,安成王顼进位太傅,领司徒,加殊礼[1]。冬十一月,始兴王伯茂以安成王顼专政,意甚不平,屡肆恶言[2]。甲寅,以太皇太后令诬帝,云“与刘师知、华皎等通谋”[3]。且曰:“文皇知子之鉴,事等帝尧;传弟之怀,又符太伯[4]。今可还申曩志,崇立贤君[5]。”遂废帝为临海王,以安成王入纂。又下令黜伯茂为温麻侯,置诸别馆,安成王使盗邀之于道,杀之车中[6]

【注文】

[1]进位:晋升官爵,封号。  殊礼:特殊的礼遇。

[2]专政:独揽政权。  意甚不平:心中很不满意。  肆:宣扬。  恶言: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3]诬帝:污蔑废帝。

[4]文皇知子之鉴:指陈文帝对儿子明察秋毫。  帝尧:中国传说中的古帝王,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帝喾(kù)少子。姓伊祁、伊耆,名放勋,号陶唐氏,史称帝尧、唐尧。传说他勤俭朴素,办事公正,体恤人民,被视为仁君的典范。曾设官治理国政,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并用鲧治水。晚年征询四岳(四方部落首领)意见,推荐舜为其继承人。恐长子丹朱不服,将其放逐于南方,后丹朱举兵反叛,尧亲自率兵平叛,处死丹朱,让位给舜。  传弟之怀:将帝位传给弟弟的胸怀。  符:符合。

[5]申:重申。  曩(nǎng)志:指先帝的心愿。  崇立:拥戴。

[6]温麻:县名。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治今福建霞浦(一说治今福建连江),隋大业三年(607年)废。  别馆:帝王在京城主要宫殿以外的备巡幸用的宫室;离宫别馆。  邀之于道:在路上拦截。

【译文】

陈临海王光大二年(568年)春季正月己亥(初三日),安城王陈顼晋升为太傅,兼任司徒,增加特殊礼遇。冬季十一月,始兴王陈伯茂因为安成王陈顼独揽大权,心中很不满意,多次说陈顼的坏话。甲寅(二十三日),陈顼借用太皇太后名义宣布敕令,污蔑陈废帝陈伯宗,称他“与刘师知、华皎等人串通密谋”。并且说:“文皇帝对儿子明察秋毫,不传位给他就如同帝尧一样;将帝位传给弟弟的胸怀,又符合太伯的做法。现在可以重申先帝的心愿,拥戴圣贤的君主。”于是废黜陈废帝陈伯宗为临海王,安成王陈顼即皇帝位。又下令贬始兴王陈伯茂为温麻侯,安置陈伯茂住在客馆,安成王陈顼指使盗贼在路上拦截他,把他杀死在车中​‍‌‍​‍‌‍‌‍​‍​‍‌‍​‍‌‍​‍​‍‌‍​‍‌​‍​‍​‍‌‍​‍​‍​‍‌‍‌‍‌‍‌‍​‍‌‍​‍​​‍​‍​‍​‍​‍​‍​‍‌‍​‍‌‍​‍‌‍‌‍‌‍​。

【原文】

宣帝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安成王即皇帝位,改元,大赦。复太皇太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为文皇后,立妃柳氏为皇后,世子叔宝为太子。封皇子叔陵为始兴王,奉昭烈王祀[1]。乙未,上谒太庙。丁酉,以尚书仆射沈钦为左仆射,度支尚书王劢为右仆射[2]。劢,份之孙也[3]

【注文】

[1]叔陵:即陈叔陵(554—582年),南朝陈宗室王。陈宣帝陈顼第二子,陈后主弟。字子嵩(sōng)。初到北周为质子,天嘉三年(562年)还朝,封康乐侯。宣帝即位,封始兴郡王。年十六为江州刺史,后历任湘州、扬州刺史。他表面上爱慕虚名,读书不倦,但为人横暴,无所不为。陈宣帝病危,乘侍疾之机行刺陈叔宝,逃出聚兵谋反,兵败被杀。  昭烈王:即陈道谈,生卒年不详。陈高祖陈霸先兄长,陈文帝陈蒨父亲,梁朝时为东宫直将军。侯景之乱,领军救援,在台城中流矢卒。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绍泰二年(556年),追赠侍中、使持节、都督南兖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封义兴郡公,谥号昭烈。陈文帝陈蒨以子陈伯茂奉始兴昭烈王祀,后陈文帝杀陈伯茂,以陈叔陵奉祀。  祀:后嗣。

[2]沈钦(503—569年):陈朝大臣,陈文帝陈蒨沈皇后兄。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随陈文帝征伐,以功升任贞威将军、安州刺史。陈文帝即位,袭爵建城侯。废帝陈伯宗时,官至尚书左仆射。无才能,以外戚得至高位。陈宣帝陈顼时出任义兴太守,太建元年(569年)卒。  王劢(mài)(506—572年):南朝大臣。字公济,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初为梁朝秘书郎,后官至侍中、五兵尚书、中书令。陈初,为衡州刺史、晋陵太守,官至中书监、尚书右仆射。他为官清廉,恩威并用,颇受官民欢迎。太建四年(572年)卒。

[3]份:即王份(446—524年),南朝齐、梁大臣。字季文。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为宋车骑主簿,后为宁远将军、始安内史。入齐为中书侍郎、大司农、秘书监等。梁历任宣城、吴郡太守、尚书左仆射。梁普通五年(524年)卒。

【译文】

陈宣帝陈顼太建元年(569年)春季正月甲午(初四日),安成王陈顼即皇帝位(陈宣帝),改年号,大赦天下。恢复太皇太后为皇太后,皇太后改称文皇后,立王妃柳氏为皇后,嫡长子陈叔宝为太子。封皇子陈叔陵为始兴王,侍奉昭烈王祭祀。乙未(初五日),陈宣帝陈顼拜谒太庙。丁酉(初七日),任命尚书仆射沈钦为左仆射,度支尚书王劢为右仆射。王劢是王份的孙子。


(1) 据《资治通鉴》卷一七〇“光大元年”条,此句应为“高祖为梁相”。

(2) 据《资治通鉴》卷一七〇“光大元年”条,“以陈师知之罪”应为“极陈师知之罪”。

(3) 据《资治通鉴》卷一七〇“光大元年”条,“尚世祖妹信都长公主”应为“尚世祖妹信义长公主”。

(4) 据《资治通鉴》卷一七〇“光大元年”条,“杜阳太守曹宣”应为“桂阳太守曹宣”​‍‌‍​‍‌‍‌‍​‍​‍‌‍​‍‌‍​‍​‍‌‍​‍‌​‍​‍​‍‌‍​‍​‍​‍‌‍‌‍‌‍‌‍​‍‌‍​‍​​‍​‍​‍​‍​‍​‍​‍‌‍​‍‌‍​‍‌‍‌‍‌‍​。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