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星期四
首页/中华历史/南越称藩

南越称藩

南越称藩【内容提要】本篇主要叙述了原秦朝南越尉赵佗,在南海自立为王,为让他安抚百越,稳定一方,汉皇帝任命其为南越王的历史过程​‍‌‍​‍‌‍‌‍​‍​‍‌‍​‍‌‍​‍​‍‌‍​‍‌​‍​‍​‍‌‍​‍​‍​‍‌‍‌‍‌‍‌‍​‍‌‍​‍​​‍​‍​‍​‍​‍​‍​‍‌‍​‍‌‍​‍‌‍‌‍‌‍​。秦朝末期,中原地区仍处于战乱之中​‍‌‍​‍‌‍‌‍​‍...

南越称藩

【内容提要】

本篇主要叙述了原秦朝南越尉赵佗,在南海自立为王,为让他安抚百越,稳定一方,汉皇帝任命其为南越王的历史过程​‍‌‍​‍‌‍‌‍​‍​‍‌‍​‍‌‍​‍​‍‌‍​‍‌​‍​‍​‍‌‍​‍​‍​‍‌‍‌‍‌‍‌‍​‍‌‍​‍​​‍​‍​‍​‍​‍​‍​‍‌‍​‍‌‍​‍‌‍‌‍‌‍​。

秦朝末期,中原地区仍处于战乱之中​‍‌‍​‍‌‍‌‍​‍​‍‌‍​‍‌‍​‍​‍‌‍​‍‌​‍​‍​‍‌‍​‍​‍​‍‌‍‌‍‌‍‌‍​‍‌‍​‍​​‍​‍​‍​‍​‍​‍​‍‌‍​‍‌‍​‍‌‍‌‍‌‍​。龙川县令赵佗在原南海尉赵嚣死后,便立即切断秦朝修筑的通往内地的通道,聚兵自守,自立为南越武王​‍‌‍​‍‌‍‌‍​‍​‍‌‍​‍‌‍​‍​‍‌‍​‍‌​‍​‍​‍‌‍​‍​‍​‍‌‍‌‍‌‍‌‍​‍‌‍​‍​​‍​‍​‍​‍​‍​‍​‍‌‍​‍‌‍​‍‌‍‌‍‌‍​。秦朝灭亡后,速发兵进攻吞并桂林、象郡。汉朝为维护天下的稳定,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汉高祖刘邦平定中原后,决定与民休息,恢复战争创伤,对南越实行安抚政策。高祖颁布诏书封赵佗为南越王,命他安定百越各部,和睦相处,不要成为南方边郡的祸害。陆贾受朝廷委派出使南越,向赵佗申明大义、晓以利害。赵佗接受汉朝封爵,向朝廷称臣。

汉高后吕雉(即吕后)执政末年,汉朝廷对南越采取与安抚相反的闭关政策,歧视和隔绝蛮夷之地,关闭了对南越的关市,禁止向南越出售金、铁、农具和雌性的马、牛、羊牲畜。赵佗针锋相对,自称南越武帝,发兵进攻长沙国,控制闽越、西瓯等国,与汉朝抗衡。吕后派兵征伐,因受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未能取胜。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恢复了安抚南越的政策。文帝下令给赵佗在真定的父母亲坟墓设置专职官员守护,每年四季祭祀,征召赵佗的兄弟授以高官,给予优厚待遇。派陆贾出使南越,通告吕氏家族的作乱被平息,同意撤回增援长沙国的军队,希望他捐弃前嫌,与汉朝廷友好如初。赵佗与汉使陆贾见面后,表示愿意奉行汉朝皇帝的明诏,永作藩国臣属,尽到纳贡之责,从而结束了南越王称帝的历史。

【原文】

汉高帝十一年五月,诏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与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无为南边患害[1]

【注文】

[1]南海:郡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治番禺(今广东广州)。西汉(前202—8年)初为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后复为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西汉辖境相当于今广东滃(wēng)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其后渐小。  赵佗(tuó)(?—前137年):西汉真定(位于今河北石家庄,后迁正定)人。秦时为南海郡龙川县令,后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兼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帝时遣陆贾使南越,立佗为南越王,剖符通使,使和辑百越。高后时因汉廷禁越关市铁器,愤而自称南越武帝,攻长沙边县,闽越、西瓯、骆均役属之。文帝时陆贾再使南越,乃上书称臣,去帝制。至景帝时遣使入朝请,称王朝命如诸侯。死后,其孙胡为南越王。  南越(前203—前111年):西汉前期割据政权。秦朝末年,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建国,建都番禺(今广东广州)。前196年,赵佗向西汉称臣。后与西汉交恶,赵佗开始称帝。前179年赵佗再次向汉文帝称臣。前112年,西汉汉武帝出兵讨伐南越国,次年南越灭亡。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五君,疆域包括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玺(xǐ)绶(shòu):玺即印信,绶即系印之丝带。玺本印章的通称,秦以后成为皇帝印章的专称。  和集:同“和辑”。  患害:祸害。

【译文】

汉高祖刘邦十一年(前196年)五月,下诏书封立秦朝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派遣陆贾前去授予赵佗印信绶带,给他剖分符节为凭信,互通使者,让他安定百越各部,不要成为南方边境的祸患。

【原文】

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1]。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2]。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3]。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4]。”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5]!”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6]​‍‌‍​‍‌‍‌‍​‍​‍‌‍​‍‌‍​‍​‍‌‍​‍‌​‍​‍​‍‌‍​‍​‍​‍‌‍‌‍‌‍‌‍​‍‌‍​‍​​‍​‍​‍​‍​‍​‍​‍‌‍​‍‌‍​‍‌‍‌‍‌‍​。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7]

【注文】

[1]任嚣(xiāo)(生卒年不详):秦代将领、南海郡尉。秦始皇时统一岭南,任命任嚣为南海郡尉。任嚣入据番禺,建立郡治,采取“和辑百粤”的安抚政策,并在番禺建立城郭,后人称为“任嚣城”,是广州城建之始。  龙川:即龙川县。秦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南二十里佗城镇。

[2]僻远:偏僻荒远。

[3]番(pān)禺(yú):即番禺城。南越赵佗的都城。在今广东广州市内。

[4]长吏:旧称地位较高的官员。

[5]移檄(xí):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  横浦:即横浦关。秦置,即今广东南雄东北、江西大余西南大庾(yǔ)岭上之梅关。一名秦关。  阳山:关名。即阳山关。秦置,在今广东阳山县东北锣寨岭上。  湟(huáng)溪(xī)关:关名。秦置。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连江(即湟水,一作洭水)注入北江处。

[6]假守:古时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7]桂林:即桂林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取陆梁地置。以“江源多桂,不生杂木”得名。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市西南古城。辖境约当今广西大部和广东小部。  象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治所在临尘县(今广西崇左市境)。辖境相当今广西西部、广东西南部及贵州南部。

【译文】

当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重临死前,召来龙川县令赵佗,对他说:“秦朝暴虐无道,天下人痛苦不堪。听说陈胜等人起兵造反,天下不知何时能安定下来。我们南海虽然地处偏远,但我担心会有强盗匪徒侵犯这里,所以想使用军队把秦朝时所修通往内地的新道切断,以作自我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在这时我病得这么重。而且番禺城后有山岭险阻,有南海阻隔,东西数千里,得到很多中原人的辅佐帮助,凭此一州实行割据,完全可以建立国家。我看郡中的官员没有人能够和我商议这件事,所以把你召来,将我的想法告诉你。”任嚣说完,立即为赵佗写好任命书,让他行使南海尉的事务。任嚣死后,赵佗立即向横浦关、阳山关、湟溪关发布文书说:“盗匪军队就要来了,赶快断绝通道,聚集兵力自守!”随后逐渐利用法令杀了秦朝所设置的官员,用自己的党羽替代郡守。秦朝灭亡后,赵佗立即出兵进攻和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原文】

陆生至,尉佗魋结箕倨见陆生[1]。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2]。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3]。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4]。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5]。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6]。”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7]​‍‌‍​‍‌‍‌‍​‍​‍‌‍​‍‌‍​‍​‍‌‍​‍‌​‍​‍​‍‌‍​‍​‍​‍‌‍‌‍‌‍‌‍​‍‌‍​‍​​‍​‍​‍​‍​‍​‍​‍‌‍​‍‌‍​‍‌‍‌‍‌‍​。”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也。”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8]。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9]。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耳,何乃比于汉[10]!”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11]”乃留陆生,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12]。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13]

【注文】

[1]魋(tuí)结:也作“魋髻(jì)”。结成椎形的髻。  箕(jī)倨(jù):也作“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箕,傲慢。

[2]天性:犹天命,指上天的意旨或上天安排的命运。  冠带:帽子与腰带。比喻封爵,官职。  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抗衡:对抗;匹敌。

[3]鞭笞:比喻以暴力征服控制。

[4]暴逆:指凶暴忤逆的人。

[5]郊迎:古代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  屈强:倔强。

[6]先人:祖先。  偏将:副将。

[7]蹶(guì)然:行动急促的样子。

[8]五帝: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说法不一。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统理:统辖治理。

[9]殷富:繁盛,富足。  剖判:亦作“剖泮”。开辟;分开。

[10]崎(qí)岖(qū):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山海:山与海。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11]遽(jù):遂,就。

[12]橐(tuó):口袋。  直:价值。

[13]太中大夫:官名。也作大中大夫。秦朝置。西汉沿置,位居诸大夫之首。侍从皇帝左右,掌顾问应对、参谋议政、奉诏出使等,多以宠臣贵戚充任。名义上隶属光禄勋(郎中令)。

【译文】

陆贾来到南越,南海尉赵佗头上梳着椎形的发髻,两腿伸开坐在那儿接见他。陆贾劝赵佗说:“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及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县。现在您违反天性,抛弃华夏传统的装束,想以小小的南越与汉朝天子抗衡,成为敌国,灾祸就要殃及您身上了。况且秦朝政治腐败,诸侯、豪杰同时起兵反抗,只有汉王先攻进关中,占据咸阳。项羽违背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各诸侯都归属于他,可以说他很强大了​‍‌‍​‍‌‍‌‍​‍​‍‌‍​‍‌‍​‍​‍‌‍​‍‌​‍​‍​‍‌‍​‍​‍​‍‌‍‌‍‌‍‌‍​‍‌‍​‍​​‍​‍​‍​‍​‍​‍​‍‌‍​‍‌‍​‍‌‍‌‍‌‍​。然而汉王起兵于巴郡、蜀郡后,征服天下,终于诛灭了项羽。五年之间,海内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是上天的建树啊!汉朝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而不帮助天下去诛杀暴逆,朝廷的将相都在请求出兵诛伐您,因为天子怜悯百姓刚刚经过战争的劳苦,所以暂且休兵,派我前来授予您君王的印信,剖符盟约,互通使者。您应该亲自到郊外迎接,并且面向北面称臣才是,而您竟然要凭着刚刚缔造人心还未安定的越国,如此倔强而不服从于汉朝。如果汉朝知道了,挖掘烧毁您先人的坟墓,灭了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率十万大军亲临南越,那时南越人杀了您投降汉朝犹如反掌一样容易。”于是赵佗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向陆贾谢罪说:“我在蛮夷中已住很久,忘记了礼义。”他又问陆贾说:“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才能?”陆贾说:“您好像更有才能。”赵佗又问:“我与汉朝皇帝相比,谁更有才能?”陆贾说:“汉朝皇帝继承五帝、三皇宏伟业绩,统一治理中国。中原的人口多得以亿计算,土地方圆万里,物产丰富,政令统领在皇帝一家之手,这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没有过的事。现在大王的臣民不过几十万,都是蛮夷人,居住在崎岖群山大海之间,就像汉朝的一个郡而已,怎么能与汉朝相比呢!”赵佗大笑说:“我没有在中原兴起,所以在这里称了王。假如我长居中原,怎么就知道我不如汉朝?”于是便留下陆贾和他一起饮酒,过了几个月,赵佗说:“南越中没有和我可谈论的人,直到你来了,才使我每天听到前所未闻的事。”又赏赐陆贾一袋价值千金的珠宝,其他馈赠也价值千金。陆贾最后拜赵佗为南越王,命令他向汉朝称臣,奉行汉朝的约定。陆贾回朝向高帝报告,高帝听了非常高兴,封陆贾为太中大夫。

【原文】

高后四年夏五月,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1]。南越王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2]。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注文】

[1]高后:即吕后吕雉。参见前“吕后”条注。  关市:汉代专指设在边境上的互市市场。

[2]谗臣:好谗害人之佞臣。  别异:区别;不相同。

【译文】

汉高后四年(前184年)夏季五月,汉朝有关官员请求在南越的关市中禁止输出铁器。南越王赵佗说:“高帝立我为王,互通使者,贸易往来不断。现在高后听信汉臣的谗言,视我们蛮夷为另类,断绝中原物品交流。这肯定是长沙王计谋,他想依仗中原的力量攻击灭掉我南越国,作为自己的功劳。”

【原文】

五年春,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败数县而去。

【译文】

汉高后五年(前183年)春季,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打败几个县的守军后,撤军离去。

【原文】

七年九月,遣隆虑侯周灶将兵击南越。

【译文】

汉高后七年(前181年)九月,太后派遣隆虑侯周灶率军击打南越国。

【原文】

文帝元年。初,隆虑侯灶击南越,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隃领[1]。岁余,高后崩,即罢兵。赵佗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2]。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3]

【注文】

[1]暑湿:炎热潮湿。  隃(yú):古通“逾”,越过;超过。

[2]赂遗:以财物赠送或买通他人。  闽(mǐn)越:中国古代西南民族,古越族一支。秦汉时分布在今福建、浙江的部分地区。其王驺氏,相传系越王勾践的后裔。秦代以其地为闽中郡。秦末闽越首领无诸、繇(yáo)率众起义,归番君吴芮;后助汉高祖击楚,无诸因功受封闽越王,治东冶(福州);繇为东海王,治东瓯(浙江温州),俗称东瓯王。分为两部。汉武帝初,东瓯遭闽越攻击,内徙附汉。汉封余善为东越王,此后闽越遂称东越。汉武帝时,余善反汉失败,被杀。东越部分族人被迫内迁,与东瓯民俱处江淮之间。  西瓯(ōu):也作西呕。古代百越族群之一​‍‌‍​‍‌‍‌‍​‍​‍‌‍​‍‌‍​‍​‍‌‍​‍‌​‍​‍​‍‌‍​‍​‍​‍‌‍‌‍‌‍‌‍​‍‌‍​‍​​‍​‍​‍​‍​‍​‍​‍‌‍​‍‌‍​‍‌‍‌‍‌‍​。分布在今广西及广东部分地区。也为西部越人(即西越)的统称。包括骆越、南越、夷越、滇越各部。一说即骆越。  骆:即骆越。古种族名。居于今云南、贵州、广西之间。

[3]黄屋:古代帝王所乘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因指帝王车。  左纛(dào):古代皇帝乘舆上的饰物,以犛牛尾或雉尾制成,设在车衡左边或左(fēi,在两旁驾车的马)上。

【译文】

汉文帝刘恒元年(前179年)。当初,隆虑侯周灶率军攻打南越国,恰是暑热潮湿季节,士兵中流行瘟疫,部队无法越过山岭。过了一年多,高后去世,汉军便撤回。赵佗乘机炫耀兵威,并用贵重的财物贿赂闽越、西瓯、骆越,使他们归属南越国统治,南越国东西达一万余里。赵佗乘坐天子用的黄屋左纛车,自称皇帝,一切与汉朝皇帝相同。

【原文】

帝乃为佗亲冢在真定者置守邑,岁时奉祀[1]。召其昆弟,尊官厚赐宠之。复使陆贾使南越,赐佗书曰:“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北藩于代[2]。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3]。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诸吕为变,赖功臣之力,诛之已毕[4]。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5]。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朕不得擅变焉。今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恶,终今以来,通使如故[6]。”

【注文】

[1]守邑:为守卫、照料而设的居住点。  奉祀:供奉祭祀。

[2]侧室:燕寝旁侧之室。

[3]辽远:遥远。  壅蔽:阻塞。  朴愚:质朴愚钝。常用为谦辞。

[4]临事:特指治理政事。

[5]存问: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

[6]前恶:旧有的嫌隙。

【译文】

汉文帝下令给赵佗在真定县的父母亲坟墓设置专司守护,每年按时进行祭祀,并召见他的兄弟,任命他们为高官,给予优厚的赏赐与宠爱。文帝又派陆贾出使南越国,带去文帝赐给赵佗的亲笔书信说:“朕是高皇帝庶出之子,因此被安置在朝廷之外,在北方代地奉守做藩王。由于路途遥远,消息闭塞,本性朴实愚钝,所以未曾写信问候你。高皇帝去世之后,孝惠皇帝不幸也去世了,高后亲自主持朝政,不幸也患了疾病,诸吕趁机作乱,幸亏凭借功臣的力量,诛灭了吕氏。朕因诸侯王们的拥立无法推辞的缘故,不得不立为天子,现在已经即位。前不久,听说大王致将军隆虑侯周灶书信,请求保护你的亲兄弟,请求罢免长沙国的两位将军的职务​‍‌‍​‍‌‍‌‍​‍​‍‌‍​‍‌‍​‍​‍‌‍​‍‌​‍​‍​‍‌‍​‍​‍​‍‌‍‌‍‌‍‌‍​‍‌‍​‍​​‍​‍​‍​‍​‍​‍​‍‌‍​‍‌‍​‍‌‍‌‍‌‍​。朕因你信里的要求,已罢免了将军博阳侯;你在真定县的堂兄弟,我已派人去慰问,并整修好你祖先的坟墓。前几天,听说大王在边境发动军队,不停地侵扰劫掠。当时长沙国受到侵害,南郡尤为严重。这样做,即便是大王的越国,也不会得到好处吧!一定会使许多士卒伤亡,良将官吏伤身,使人家的妻子成了寡妇,使孩子们成了孤儿,父母成为无人赡养的老人,这就是得一失十,这样的事朕不忍心去做。我想重新调整犬牙交错的地界,询问官员的意见,他们说:‘这是高皇帝确定的长沙国的边界线。’所以朕就不能擅自变更。现在夺得大王的土地,汉朝也大不了多少,夺得大王的财物也富不了多少,朕愿意将五岭以南的土地,由大王自行治理。虽然是这样,大王已号称为帝,存在两帝并存的局面,却没有一个使者来往联系,才出现了争执。只争而不让,这是仁者不该做的事。我愿与大王放弃前嫌,从今以后,互通使者,恢复原有的友好关系。”

【原文】

贾至南越,南越王恐,顿首谢罪,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1]。于是下令国中曰:“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汉皇帝贤天子。自今以来去帝制、黄屋、左纛。”因为书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故越吏也,高皇帝幸赐臣佗玺,以为南越王[2]。孝惠皇帝即位,义不忍绝,所以赐老夫者厚甚。高后用事,别异蛮夷,出令曰‘毋与蛮夷越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与牝’[3]。老夫处僻,马牛羊齿已长,自以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凡三辈上书谢过,皆不反[4]。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5]。吏相与议曰:‘今内不得振于汉,外亡以自高异。’故更号为帝,自帝其国,非敢有害于天下。高皇后闻之,大怒,削去南越之籍,使使不通。老夫窃疑长沙王谗臣,故发兵以伐其边。老夫处越四十九年,于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6]。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汉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7]。”

【注文】

[1]谢罪:向人认错,请求原谅。

[2]昧死:冒死。犹言冒昧而犯死罪。古时臣下上书帝王习用此语,表示敬畏之意。

[3]牡、牝(pìn):雄性、雌性。

[4]藩:人名。南越官员。曾出使西汉。生平事迹不详。  高:人名。南越官员。曾出使西汉。生平事迹不详。  御史:官名。殷代甲骨文已有记载。秦以前为史官。秦汉以后改称侍御史,助御史大夫掌纠察。另有符玺御史、治书御史、监军御史等。  平:人名。南越官员。曾出使西汉。生平事迹不详。

[5]风闻:经传闻而得知​‍‌‍​‍‌‍‌‍​‍​‍‌‍​‍‌‍​‍​‍‌‍​‍‌​‍​‍​‍‌‍​‍​‍​‍‌‍‌‍‌‍‌‍​‍‌‍​‍​​‍​‍​‍​‍​‍​‍​‍‌‍​‍‌‍​‍‌‍‌‍‌‍​。  诛论:定死罪。

[6]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典出《诗经·卫风·氓》。  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出自《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食不甘味: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出自《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靡曼:华美,华丽。

[7]哀怜:怜惜;同情。

【译文】

陆贾到了南越,南越王赵佗很害怕,叩头谢罪,表示愿意奉行文帝的诏令,永为汉朝的藩臣,按时纳贡。于是赵佗下令南越国说:“我听说两雄不能同时并立,两贤不能并存于世。汉朝皇帝是贤明的天子。从今以后我废除帝制、黄屋、左纛。”于是又复信给汉文帝说:“蛮夷大长、老臣赵佗昧死再拜上书汉皇帝陛下:老夫原是越地的官员,有幸得到高皇帝赐我的玺印,封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即位后,不忍心断绝与我们的关系,所以给老夫很丰厚的赏赐。高后执掌朝政,视蛮夷为另类,下令说‘不要给蛮夷南越金铁、农具、马、牛、羊;即使给牲畜,也只给雄性,不给雌性’。老夫处在僻远的地方,马、牛、羊都已经老了,自己认为没有祭品不能行祭祀之礼,罪该处死,因此派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等三批人上书朝廷谢罪,他们都没返回。又听说老夫父母的坟墓已被毁坏,兄弟宗族已论罪诛杀。官吏互相议论说:‘现在对内得不到汉朝尊重,对外就要显示出与汉朝廷一样高的地位。’所以改号为帝,称帝只在国内,不敢有害于天下。高皇后知道后,大怒,削去南越王的封号,断绝使者往来。老夫私下怀疑是长沙王谗言陷害我,所以才调发军队征伐他的边境。老夫在越地生活有四十九年,如今已抱孙子了。然而我早起晚睡,却睡不安稳,食不甘味,目不视美艳之色,耳不听钟鼓演奏的美妙之声,是因不能侍奉汉朝廷的缘故。今天有幸得到陛下的哀怜,恢复了臣的封号,和原来一样通使往来,老夫即使死了,尸骨也不腐朽。臣去掉帝号,改号为王,不敢再称帝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