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止学/止学《谄者以誉欺人》原文、注释、赏析

止学《谄者以誉欺人》原文、注释、赏析

3.谄者以誉欺人【原文】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译文】名誉是存在假象的,谄媚的人用名誉来欺骗他人。【解析】名誉是最虚荣的东西,很多人在面对它的诱惑时,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脚步,因为它带来的副作用太大了,拥有名誉就好像拥有了一切,金钱和物质随之而来,实际上,这些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是虚假的。因为当人们在无条件的攀附你的时候,是因为你有利所图,当光环散去之后,你就...

3.谄者以誉欺人

【原文】

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

【译文】

名誉是存在假象的,谄媚的人用名誉来欺骗他人。

【解析】

名誉是最虚荣的东西,很多人在面对它的诱惑时,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脚步,因为它带来的副作用太大了,拥有名誉就好像拥有了一切,金钱和物质随之而来,实际上,这些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是虚假的。因为当人们在无条件的攀附你的时候,是因为你有利所图,当光环散去之后,你就一无是处,什么都没有了。不怀好意的人常常拿“名誉”做诱饵来欺骗他人,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着清醒,在虚荣面前及时地停住自己的脚步,这样才能远离“荣誉”埋下的陷阱。

【主题延伸阅读】

名气大不一定好办事

一般来说,名气大,名声在外会便于办事,但这也不是惯例。不要名声,不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有时候可能更方便办事。不争名声,糊涂一些,宽容别人,才能得人心。即使没有那个名,实权仍在自己手里。但若贪图一时虚名,到时候连手中的权力也丢了,岂不后悔莫及?名气只是浮云,空虚无拘,不必为了一个空泛的头衔而毁了真正的实际利益,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曹操放着皇帝不做,自然有他的考虑和苦衷。他毕竟是靠所谓“兴义兵,诛暴乱,朝天子,佐王室”起家,一路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绣、征袁绍、平乌桓、灭刘表、驱孙权、定关中、击刘备,一直用的都是尊汉的名义,打的是讨逆的旗号。迁献帝于许都后,更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些是曹操的政治资本,也是政治负担。他必须把这个包袱背上。因为他在扔掉包袱的同时,也就丢掉了旗帜。没有了这面旗帜,曹操靠什么号召天下、收服人心?

是曹操不想当皇帝吗?否。谁不知道当皇帝好。谁又不想当皇帝?那时候,诚如王粲对刘琮所言,“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是曹操没条件吗?不是。中国北方基本统一,汉天子早已架空,朝廷内外,上上下下,都是曹操的人、曹操的兵,只等曹操一声令下。曹操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天下表白:我曹某绝无篡汉之心!曹操自己心里也明白,别人睁大了眼睛,警惕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倘有不轨,立刻就会群起而攻之。

曹操实在是太清楚这一利害关系了,他采取你们不说,我也不说;你们能装,我也能装的策略,到时候,看谁憋不住,等不及!政治斗争是一种艺术,讲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到火候不揭锅。过早地轻举妄动是一种盲动,引而不发才是高手,曹操就是高手,他沉得住气。

刘备、孙权,还有朝野一些人全都没安好心。他们有的想当皇帝,有的想当元勋,有的想趁火打劫,有的想浑水摸鱼,只是大家都不说出来,也说不出口,都沉住了气,看曹操如何动作,当然,真心实意维护汉室的正人君子也有。曹操知道一旦自己后院失火,刘备、孙权等就会幸灾乐祸,火上浇油,乘机作乱,同朝中反对派联手与自己作对。这样一来,时局就将不可收拾,眼看到手的胜利果实就会功亏一篑、毁于一旦。

曹操是一个务实的人。他有一句名言:“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只要自己实际上拥有了天子的一切,那个惹是生非的虚名,要它作什么!

因此,当孙权上表称臣,老谋深算的曹操只说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孔子说过,只要能对政治产生影响,就是参政,何必一定要当什么呢?如果天命真的在我身上,我就当个周文王好了!

这话说得非常策略,非常有弹性,也非常有余地。它既表示曹操本人无意帝位,也不排除子孙改朝换代的可能。至于曹丕他们会不会这么干,那就要看天命,也要看他们的能耐了。干成了,我是太祖;干不成,我是忠臣,曹操的算盘打得很精很响。

曹操不为天子,也握着天子的实权,享着天子的福气,又正因为没有称帝,才没有惹来无谓的麻烦,天下人也没有借口群起而攻之,这正是曹操的精明之处。不要虚名,也办得实事,不强出头,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的事情,才是正确的为人方式。假如锋芒毕露,自视甚高,咄咄逼人,就容易惹来猜疑和排挤,这不仅阻碍了个人才能的发挥,还会功亏一篑,走向失败。不显眼,不惹是非,可以节省下那些用来应付不必要的应酬和麻烦的时间,专心去做有利的事情,最终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所谓虚名,不要也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