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赏菊》原文、注释、赏析
沈钧儒
赏 菊
一丛寒菊比琼华①,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樱唇滴处酥融雪,粉靥羞时涉泛霞②。
莫道婆娑春意减③,案头回盱有名花④。
【作者简介】
沈钧儒(1875—1963),原籍浙江嘉兴。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次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35年,他与宋庆龄等发起并组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触怒当局而遭入狱,为著名的“七君子”之一。之后,他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立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
【注】
①琼华:即琼花,指非常高贵美丽的花卉。
②粉靥:泛着笑靥、酒窝的粉嫩洁白脸颊。
③婆娑(suō):枝叶纷披的样子。
④回盱(xū):回眼看。
【评释】
这首诗写秋冬季节在居室内观赏盆栽菊花时的感受。诗人先是将菊花比作珍贵的琼花,在绿色纱窗的映衬之下格外惹人眼目。有了菊花的点缀,窗上的绿纱仿佛也变得灵动多姿起来。在屋里闻着菊花散发出来的清香,让人联想起是谁家的妙龄女子来到了这里。菊花花瓣那鲜艳的色彩,仿佛是美人的红唇,又好像是美人带着笑靥的脸颊上泛起的阵阵红晕。这两句极富形象性的拟人化描写,把菊花鲜艳动人、妩媚多姿的形貌展现得非常充分。诗人最后发出感慨道,有这样美丽的菊花摆放在案头,真是让人忘记了现在是秋冬季节,仿佛又回到了春天一样。
这首诗赞美菊花,描写菊花的可爱之处,主要是从外在形貌来写的,有别于绝大多数诗词从内在品格、意志品质等方面赞美菊花。诗人立意的重心是在于把菊花放在秋冬季节那种色彩单一、气候寒冷枯燥、了无生机的背景之下,以突出菊花所代表的生机、活力和美丽,也较好地达到了歌咏菊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