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咏菊花诗词/梅尧臣《依韵和通判把菊有寄》原文、注释、赏析

梅尧臣《依韵和通判把菊有寄》原文、注释、赏析

梅尧臣依韵和通判把菊有寄①湖边草树多,蠹叶已少色②。唯菊不畏霜,淡艳如有德③。自与兰并生,非因人所植。爱贵曾未厌,秋日短苦逼。朋好各相望,采持空叹息。临杯不能饮,对案不能食。借问君何忧,节物感人极④。【作者简介】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安徽宣城人。宣城汉时名宛陵,故世称梅尧臣宛陵先生。一生仕途坎坷,五十多岁才赐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

梅尧臣

依韵和通判把菊有寄①

湖边草树多,蠹叶已少色②。

唯菊不畏霜,淡艳如有德③。

自与兰并生,非因人所植。

爱贵曾未厌,秋日短苦逼。

朋好各相望,采持空叹息。

临杯不能饮,对案不能食。

借问君何忧,节物感人极④。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安徽宣城人。宣城汉时名宛陵,故世称梅尧臣宛陵先生。一生仕途坎坷,五十多岁才赐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诗与苏舜钦齐名,世称“苏梅”。有《宛陵集》。

【注】

①通判:宋代州府官名,地位略次于知府,掌管监察官吏等事务。

②蠹叶:枯萎败朽的树叶。

③淡艳:淡雅秀丽。

④节物:应节的物品。

【评释】

这首诗是一首依韵的和作,属于应酬文字,但其中充溢着对菊花、对时光流逝的真情实感,颇有古风。诗人从菊花不畏霜寒、开放于万物凋零的秋天写起,称赞其“有德”,虽有说教之嫌,但也显得直爽朴拙。接下来集中写菊花的品德,开放于深秋并非人们的有意安排,而是物性使然。但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却深受菊花品格的影响,为其不畏霜雪、淡泊名利的精神而感动。

和江邻几有菊无酒①

种菊将饮酒,菊开酒无有。

虽不负尔目,且已负尔口。

昨日三四人,淡坐饥腹吼②。

徒与哦其傍,谁能置升斗③。

当时陶渊明,篱下望亦久。

幸赖白衣人④,不愧采盈手。

悠然事颇同,必竟醉则否。

【注】

①江邻几:即江休复(1005—1060),字邻几,开封陈留人。少强学博览。为文淳雅,尤善于诗,不以声利为意。和梅尧臣是好友。

②淡坐:无酒可饮,无聊地闲坐。

③置升斗:借指提供美酒。

④白衣人:陶渊明重阳节无酒,有白衣人送酒的典故。见前李峤《菊》诗注⑥。

【评释】

这首诗是对友人江邻几诗的和作。全诗主要是结合陶渊明的典故,来写“有菊无酒”的遗憾。自陶渊明之后,菊、酒、重阳已经与诗人紧密结合到了一起,此时诗人与友人一起对坐赏菊吟诗,竟无美酒享用,不由得羡慕起陶渊明当年有白衣人送酒而来的快意,相比之下,诗人感觉怅然若失。此诗虽然都是在讲遗憾,实际上也有自赏清高的意味。在宋代,陶渊明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将自己与陶渊明相提并论,本身就是一种自矜的表现。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①。

【注】

①清觞:指美酒。

【评释】

这是本组诗中的第三首。相公即晏殊,庆历八年(1048)晏殊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知陈州,此年秋天梅尧臣到陈州就签署陈州镇安军判官任,与晏殊有诗酒唱和之来往。十月三日已近秋末,此时菊花盛期已过,诗人在园中见到的是已枯谢的菊花。这首小诗意思比较浅易,一方面是对残菊“虽枯不改香”品格的赞美,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残菊犹堪赏玩的慰藉之情。此诗语言平易,但内蕴丰富,清俊可喜,是一首具有典型意义的咏残菊小品。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甘菊

世言此解制颓龄①,便当园蔬春竞种。

到秋犹得泛其英,烂醉莫辞官有俸。

【注】

①颓龄:衰老的年纪。

【评释】

这是一组唱和咏物诗中的第九首,吟咏有药用价值的甘菊花。人们都说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于是便在春天多种菊花,就像园子里面的菜蔬一样。到了秋天,便可以采撷菊花来泡酒饮用了,在烂醉之时,哪里还去顾得做官的俸禄呢?此诗显露出作者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