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散文选集/小说《四世同堂》赏析及文学叙事研究

小说《四世同堂》赏析及文学叙事研究

小说《四世同堂》赏析及文学叙事研究姚志松[摘要]《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作品以抗战为背景,将战争和历史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讲述,为故事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在阅读中能够发人深省​‍‌‍​‍‌‍‌‍​‍​‍‌‍​‍‌‍​‍​‍‌‍​‍‌​‍​‍​‍‌‍​‍​‍​‍‌‍‌‍‌‍‌‍​‍‌‍​‍​​‍​‍​‍​‍​‍​‍​‍‌‍​‍‌‍​‍‌‍...

小说《四世同堂》赏析及文学叙事研究

姚志松

[摘要]《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作品以抗战为背景,将战争和历史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讲述,为故事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在阅读中能够发人深省​‍‌‍​‍‌‍‌‍​‍​‍‌‍​‍‌‍​‍​‍‌‍​‍‌​‍​‍​‍‌‍​‍​‍​‍‌‍‌‍‌‍‌‍​‍‌‍​‍​​‍​‍​‍​‍​‍​‍​‍‌‍​‍‌‍​‍‌‍‌‍‌‍​。小说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比较独特,并非宏观地讲述整个时代发展,而是立足低层老百姓,以老百姓的生活作为切入点,将重点放在生活故事的叙述上,并适当穿插战争和历史背景,使整个故事背景若隐若现​‍‌‍​‍‌‍‌‍​‍​‍‌‍​‍‌‍​‍​‍‌‍​‍‌​‍​‍​‍‌‍​‍​‍​‍‌‍‌‍‌‍‌‍​‍‌‍​‍​​‍​‍​‍​‍​‍​‍​‍‌‍​‍‌‍​‍‌‍‌‍‌‍​。宏观的讲述以及细节的处理为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品读作品的独特意义的同时,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从小说《四世同堂》的文学价值入手分析其文学叙事特点的有效策略,挖掘作品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四世同堂》;文学叙事;话语结构

《四世同堂》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蕴含着老舍先生的思想内涵,且作品在创作形式上别具色彩,具有浓厚的个人特色。小说围绕北京市民生活展开,以小人物作为切入点,通过描述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传递作者的思想文化,并将爱国情怀渗透在字里行间,读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作者的情感内涵。另外,《四世同堂》文学风格独特,受到作品内容的影响,“京味”色彩浓厚,使小说更具吸引力,从写作结构来看,其与传统文学不谋而合,从字里行间也能够一览世界文坛的气息。作品在问世之后广受推崇,尤其是在文学领域受到高度重视,作者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小说的结构以及叙事方式展开深入分析,以寻求更大的突破。

一、小说《四世同堂》作品赏析

《四世同堂》作为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是一部表现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聚焦北平小羊圈胡同,将复杂的矛盾透过几家人之间的纠葛进行彰显。这样的描述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从这些普通人的形象中以小见大,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反抗和顺从的选择以及个人和国家的选择,种种复杂的选择缠绕在一起,就构成当时社会背景下普通人所走过的道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之为文化批判的高手,他的写作妙处就在于自然。在这部文学作品中有诸多巧妙手法的应用,他透过小人物看待整个抗日战争,通过抗日战争思考民族文化,进而对民族文化进行理性的批判和继承,让读者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老舍传递出来的情感。这样的艺术效果是老舍对叙事内容进行再处理之后达到的。

《四世同堂》除前面的序外,分为三部,分别为: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

在整部作品中,小人物是他表现的本质,人物的性格和生存命运反映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描述的人物多达数百个,其中重要的人物有三十多个。人物涉及行业非常广泛,人物形象也各不相同,但是可以将人物形象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老者、继承者和明天这三类形象,他们代表着过去的守旧派、在守旧中的继承派、即将迎来美好明天的创新派。《四世同堂》虽然描述的是各个人物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但每个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命运都与文化有关,就是文化对人物所产生的影响。在这部作品中,人物受到传统文化、北京地域文化等的共同影响,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是那样的不同,小说文学叙事的研究价值非常突出。文学的发展来源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文学创作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就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微观艺术化的形式彰显了抗日战争这个宏大主题,借助小羊圈胡同市民的生活缩影,显示出抗日战争给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带来了各种冲击与影响。另外在整部小说中,各个人物的角色关系脱出了老舍对传统文化的忧思,每个人物的发展都是在侧面彰显老舍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命运的思考。例如市民的角色就向读者传递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敷衍、懦弱、腐朽,也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无限的新生力,有着无限的张力。在小说中有格外重要的一个叙事特色,也是整个作品生命力最明显的表现,那就是属于老北京的市民风情,浓郁的文化、鲜明的特色让整个作品充满了老北京味儿。围绕着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四世同堂》中的文学叙事是一个宏观的论述,通过叙述能够让读者跨越时空与作者展开交流,围绕《四世同堂》中的文学叙事风格和特点进行赏析,了解作者是如何借助叙事技巧来彰显叙事主体的。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带给读者的不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赏析,更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认知。

二、小说《四世同堂》文学叙事研究

围绕这部作品,在对文学叙事进行研究时,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史诗叙事、角色叙事和环境叙事。

(一)史诗叙事

《四世同堂》属于抗战题材的作品,且在此类题材作品中占据着里程碑式的地位。作者在叙述主题的过程中选择了史诗体这一形式,从宏观的社会入手,讲述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联,为作品故事的展开做好了铺垫。在内容上跨度较大,小说中涉及诸多历史事件,叙事方式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主线,不同人物在不同时间段出场,由于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且涉及的事件众多,简单的脉络线索式的叙述,难以呈现出理想的效果,因此,作者选用史诗叙事展开描述。从小说内容来看,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通过细微的小事展现了抗日战争对百姓产生的危害,使战争的残酷浮现在读者面前,作品中也涉及对于人性和文化的描写,整个描写过程中并没有强烈的批判和谴责,与以往描写战争场景的腥风血雨有所不同,作者从底层人物着手,从微观角度展现宏大主题,能够发人深省[1]。借助史诗叙事来描写底层生活中提到这样一句话,正是在描写北平陷落这一历史事件。小说中写道:“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老舍将北平陷落这一历史事件融入整个小说中,但他并没有像其他人描述故事场景那样把整个事件详细地描述出来,而是一笔带过。他没有花更多的笔墨去描述这一事件,而是将战争所带来的憋屈、窒息与北平人的生活相联系,这样的描写折射出了战争与百姓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叙事的视点转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描述方式就不会让整个作品显得那般晦涩难懂,而是让人们在感受普通家庭变化的过程中,逐渐联想到整个战争,意识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小说选择了北京城中几个普通的家庭,在描写其家庭成员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所塑造的人物角色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和反差性,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物成长的过程,对其情感也做了详细的描述,透过这部作品能够一览整个抗日战争对百姓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另外,从叙事的角度来看,作者以抗日战争为线索,将其作为整个故事发展的背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诸多历史事件穿插其中,但是对于战争的场面并未做详细的描述,而是另辟蹊径通过群众的眼睛,结合其内心变化来展现战争的产生、发展及结果,不费笔墨就呈现出战争的残酷。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四世同堂》这部作品,能够了解到作品内容与战争息息相关,但是深究细寻能够发现,作品中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寥寥无几,这种超越历史的写作思路为作品增添了一抹色彩[2]。

(二)角色叙事

老舍先生的文章对于人物塑造尤为重视,他认为人物是小说的主题,若想要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就需要注重对小说中人物的把控。以《四世同堂》这部文学作品为例,在阅读中能够了解到其中涉及多重人物描写的片段,在对这些片段展开深入分析后,能够洞察作者在人物身上所寄托的情感内涵,即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视,从人物描写片段中能够了解到不同人物在行为方式、处事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所塑造出的人物栩栩如生,且性格特点鲜明。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百多个人物,职业多种多样,通过对不同职业人物角色的塑造能够展现社会百态,而人物与人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细究之后能够感受作者的忧思。在众多人物中,作者会塑造几个主要人物,详细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小说中老者的形象,这些老者皆为爱国志士,在其成长过程中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且人物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在对《四世同堂》中涉及的人物展开分类后发现,“承继者类”人物的描绘尤为显著,以祈家为例,三兄弟的出生以及成长经历类似,但是其性格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五四运动”之后的思想觉醒浪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通过三兄弟的对比可以呈现出思想觉醒的重要性。三兄弟按照年龄排序,分别是瑞宣、瑞丰和瑞全,老二瑞丰性格特点鲜明,从这一人物身上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糟粕以及帝国主义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瑞丰和瑞轩两者的对比能够体现出中西文化碰撞,以及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冲击,辩证地看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瑞全作为小儿子,结合小说中所描写的事件以及人物形象特点,能够初步判断这一人物是传统文化精华的凝练,而瑞全对西方文化持接纳的态度,与瑞丰所接受的帝国主义思想截然相反,瑞全所接受的是西方文化的精华。从三兄弟的人物形象中能够了解到作者的态度,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需要弃其糟粕[3]。

(三)环境叙事

在小说故事情节中,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在《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作者对环境的营造耗费了大量的笔墨​‍‌‍​‍‌‍‌‍​‍​‍‌‍​‍‌‍​‍​‍‌‍​‍‌​‍​‍​‍‌‍​‍​‍​‍‌‍‌‍‌‍‌‍​‍‌‍​‍​​‍​‍​‍​‍​‍​‍​‍‌‍​‍‌‍​‍‌‍‌‍‌‍​。小说以北京城为叙事背景,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对北京城的底层百姓展开了细致的描绘,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了解到老北京独特的风情,认识到地区的传统风俗。在分析作品的叙事方式时,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只有在此基础上阅读文学作品,才能够在作品中找到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在创造文学作品时也会无意识地融入自身的经历。从作者的生平经历能够感受到其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中也涉及诸多描写传统文化的片段,从不同人物的处事方式中得以展现。比如,在深入分析后能够理清整部作品以祈老的寿诞为线索,在饥荒年代为马上过寿诞的老人送上白面馒头,平凡人物身上所具备的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显露无遗[4]。

《四世同堂》以北京城为背景,“京味”色彩浓厚,作者成长的环境对其思想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者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也会无意识地流露出老北京文化,流露出作者对于这座城市独特的情感体验。《四世同堂》中人物的对话皆是北京话,这种人物对话能够使读者了解北京市民的气质和性格,幽默的语言对于人物的性格刻画能够起到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作品中关于地理环境的描写在北京城中皆有对照,真实的环境对民俗文化的发扬颇有助益。其中护国寺、北山等都是真实的地理环境,经由作者的编撰跃然纸上,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生动细腻的描写能够带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为作品主题的呈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小羊圈胡同为例,作者赋予了胡同别样的色彩,其象征意义浓厚,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皆有助益。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老北京三个字是他作品的灵魂,真实的地理名词是他在创作时所保留的一种特有方式。在老舍笔下,老北京非常真实,他把老北京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店名胡同淋漓尽致地彰显在读者面前。读着老舍的文章,就仿佛跟随着作者来到老北京,听着老北京人的话语,看着老北京的胡同,老舍把真实的背景搬进自己的小说。在《四世同堂》中,常常将真实的地理环境作为小说开展的主要场地。在这样的特定情景中,生活着这么一群人,这群人好像和读者的现实世界有一定的联系,他们在这里生存、繁衍。这样真实的场景和人物有机结合,彰显出了老北京人的生活细节,也会让整个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能够贴近人们内心真实的需求的,真正让读者感受到亲切、真实,而不是和人们产生距离感和隔膜,这才是这部作品的成功动人之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作家在创造文学作品时会无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为作品赋予更浓厚的文化气息。其中出自老舍先生笔下的《四世同堂》更具代表性,小说以抗日战争为主线,以北京城为故事框架,描述了北京城底层老百姓苦难的生活,读者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在阅读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能够感知到老舍先生的忧思,以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态度,能够了解到老舍先生对于青年一代的希冀。在分析和鉴赏小说文学叙事思路的过程中,从史诗、角色和环境三个角度入手,借此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内涵。在这部作品中,透过理性分析,能够看到老舍先生在抗战时期的传统文化思想。他通过对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希望青年一代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地继承与发扬,让传统文化涅槃重生,这是老舍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的信心和希望。

参考文献:

[1]柳金平.小说《四世同堂》赏析及文学叙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8):13-16.

[2]黎荔.时空意识与老派市民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以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为中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39(11):52-55.

[3]续静.英语世界对老舍长篇小说的叙述学研究分析:以《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4-94.

[4]路瑶.小说《四世同堂》的伦理叙事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20.

作者简介:

姚志松(1974—),男,汉族,河南汝南人,教育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大学语文教育、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