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散文选集/向死而生的信仰——电视剧《风声》 里“死亡”与“信仰”的意义阐释

向死而生的信仰——电视剧《风声》 里“死亡”与“信仰”的意义阐释

向死而生的信仰——电视剧《风声》里“死亡”与“信仰”的意义阐释 ⊙鲁文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北京 100024 ] 摘要:《 风声》是作家麦家所写的一部悬疑与谍战元素并重的系列小说,在2020年被翻拍成同名电视剧,在影评圈内一度获得极高的评价​‍‌‍​‍‌‍‌‍​‍​‍‌‍​‍‌‍​‍​‍‌‍​‍‌​‍​‍​‍‌‍​‍​‍​‍...

向死而生的信仰——电视剧《风声》里“死亡”与“信仰”的意义阐释

    ⊙鲁文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北京 100024 ]

    摘要:《 风声》是作家麦家所写的一部悬疑与谍战元素并重的系列小说,在2020年被翻拍成同名电视剧,在影评圈内一度获得极高的评价​‍‌‍​‍‌‍‌‍​‍​‍‌‍​‍‌‍​‍​‍‌‍​‍‌​‍​‍​‍‌‍​‍​‍​‍‌‍‌‍‌‍‌‍​‍‌‍​‍​​‍​‍​‍​‍​‍​‍​‍‌‍​‍‌‍​‍‌‍‌‍‌‍​。本文将重点围绕“死亡”与“信仰”两个词汇在电视剧《风声》中所代表的意义进行论述,阐述了高尚的信仰在人类发展中的价值,向那些拥有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情愿向死而生的坚定信念的人们致敬​‍‌‍​‍‌‍‌‍​‍​‍‌‍​‍‌‍​‍​‍‌‍​‍‌​‍​‍​‍‌‍​‍​‍​‍‌‍‌‍‌‍‌‍​‍‌‍​‍​​‍​‍​‍​‍​‍​‍​‍‌‍​‍‌‍​‍‌‍‌‍‌‍​。

    关键词:《风声》死亡 信仰

    《风声》是作家麦家所写的一部扑朔迷离的悬疑谍战系列小说,并在2020 年被翻拍成同名电视剧,主要讲述了抗日地下工作者如何在敌人的严密监控下,处乱不惊,依靠个人智慧,获取情报并将其安全送出的故事,体现了抗日地下工作者智勇双全的特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电视剧以日伪政府追查打入其内部的“老鬼”为切口,生动地描写出了抗日地下工作者如何在受到敌人怀疑和被软禁的情况下,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和斗争,最后为了将重要的情报送出去而选择自我牺牲的过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生动阐释了抗日地下工作者对于生命与信仰的抉择以及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体现出信仰的强大支撑力量。他们用生命阐释了什么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一、“死亡”的意义阐述

    (一)“死亡”本意

    《孟子·梁惠王上》有言“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死”,在新华字典里的释义有丧失生命、不顾生命、坚持到底等,“亡”则有逃、失去、死、灭等意思。两者结合起来,即“死亡”在生物学上一般代表着一切生命体征的丧失且永久性的终止,这是指肉体的消失,从有机体转变为无机的原子和分子。正因为此,多数人对死亡是充满恐惧的,因为死亡往往意味着失去拥有的一切,如财富、权力、亲人,等等,而对死亡后的状态是未知的。

    古人对“死”字有较大忌讳,古语不会直接言及“死”。《礼记·曲礼》中记载,古代的帝王之死,曰殡天、驾崩、山陵崩;诸侯或者后妃之死,曰薨、薨逝;士大夫之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之死,曰殁。而在现代社会将少年之死谓之早夭、夭折;青年之死谓之英年早逝;暮年之死谓之千古、驾鹤西去。“死”也被赋予宗教色彩,佛教中的“死”称之为圆寂,道教中的“死”称之为仙游……富有智慧的人们为“死亡”创作了两百多种不同的表达。

    也许是因为对死亡的畏惧,人们常将死与生联系在一起。人死而葬,葬礼则或为哀悼死者生平,或是为死者的新生寄予期许的仪式。古埃及在埋葬法老王时会陪葬用莎草纸制作而成的亡灵书,这表达了人们对法老王美好的祝愿。出于同样的目的,传统的西班牙葬礼上,生者会为死者鼓掌。而在中国,生者常以恸哭来惋惜、哀痛死者,并且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祭奠活动,这也是一种怀念死者以继承其精神的方式。中华民族能够得以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人们一直就有一脉相传的精神追求,不会因为前人的逝去而中断。

    在哲学层面上,人的精神存在一些超越生命的力量,人死后的精神如果能被其周围的个体所继承,也即传承,则人的精神永不会消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虽死犹生。那么,什么样的精神能够得以传承呢?只有那些能够在不同时代都能得到人们认同的对人类有益的思想和文化、价值观、科学技术才能一代一代相传,其他的,如财富、权力、荣誉等则是不可能世代相传的。因此,人们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精神,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通过这些事感动他人、感染他人,从而让这种精神从自己的心里走到他人的心里,那么这种人,即使肉体死亡了,但精神将永存。

    (二)“死亡”在《风声》中的意义

    《风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1 年,身份为卧底的顾晓梦成功潜入汪伪政府情报科内部,却因为日军情报部高官森田大佐遇刺一案被日本特务机关长龙川肥原连同舞会上的另外四人一起关进裘庄,并被告知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工作者在他们五个人之中,只有找出“老鬼”,其他人才有生还的可能。

    裘庄朝夕相处式的陪伴让顾晓梦与情报科科长李宁玉的感情变得更为深厚,顾晓梦也渐渐发现了李宁玉拼命掩盖的秘密,并开始暗自筹划代替李宁玉赴死。顾晓梦的父亲——杭州顾船王,同时也是李宁玉的上线“老枪”,要求李宁玉执行“地狱变”任务,将“老鬼”的身份嫁祸给顾晓梦,以牺牲亲生女儿的代价保住李宁玉的生命。李宁玉不忍也不愿如此,抱着必死的决心,用天才式的逻辑思维与日本人斡旋,从而将最后一份重要情报传递出去,之后以身殉道。

    在二人身陷囹圄的日子里,有一段关于死亡的对话发人深省。

    顾晓梦:“因为我就没打算活过25岁。你还记不记得,我和你说过我在非洲猎狮的事情?我爸爸跟我说,我是天生的冒险家。如果生在航海年代,我应该呀,是一个纵横大洋的女海盗。可是如果在爸爸的船上,遇到再大的风浪,都不配称为一个冒险家。有盾牌保护的甲板,是不会出现死亡的舞会的。”

    李宁玉:“你所谓的热爱冒险,就是为了满足你对死亡的好奇心吗?”

    顾晓梦:“死神,似乎是我征途上的仆人。第一次读到托马斯·劳伦斯的这句序言诗,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罗兰夫人、玛丽一世、安妮博林,这些在时代变革中最杰出的女性,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并不是因为她们引起的变革本身,而是因为她们有勇气与死亡为伍。”

    李宁玉:“你以为死亡只是法式点心上的糖霜,华装彩服上的衬布……错,错在太无知了。没有几个人会享受到断头王后的荣耀,可以在落下的刀光中最后回顾自己的美丽。死亡是什么?这几天你应该看到了吧。是金生火那样,一生所求皆不可得;是白小年那样,八面玲珑却逃不出别人的算计;甚至像吴志国那样,屈辱,肮脏,无比痛苦又看不到尽头。跟你那些浪漫的诗句,穷极无聊的幻想毫无关系。”

    这段话分别揭示了二人对死亡的不同看法。顾晓梦认为,死亡应该是一场盛大的、华丽的、绚烂的冒险,不应该是痛苦的,也不应该是让人畏惧的,但是活要活得有价值,死要死得有意义;而李宁玉觉得,死亡是现实的、痛苦的,同时又充满了遗憾的漫长归路,只有兼具义无反顾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信仰才可以奔赴死神的邀请。虽然他们对死亡的看法不一样,但是当她们面对生死考验时,都做了同样的选择:为了信仰,视死如归。

    金生火在死前要求见李宁玉一面,他指间夹了一根名贵的雪茄,透过缝隙看向太阳。“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前辈赠我一句话,我已经忘了很久了。见到你,我又想起来了。宁移白首之心,不堕青云之志。”死亡应当慷慨如金生火?毅然如吴志国?抑或是深情如白小年?三者都不是,死亡应当像李宁玉,为了信仰向死而生。

    李宁玉不仅是个优秀的数学天才,还是个高明的密码专家,更重要的她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个身份决定了她的一生都在与死神共舞,但是她视死如归​‍‌‍​‍‌‍‌‍​‍​‍‌‍​‍‌‍​‍​‍‌‍​‍‌​‍​‍​‍‌‍​‍​‍​‍‌‍‌‍‌‍‌‍​‍‌‍​‍​​‍​‍​‍​‍​‍​‍​‍‌‍​‍‌‍​‍‌‍‌‍‌‍​。李宁玉是为了心中的信仰而死,她的死亡是无比崇高的。《风声》成功塑造了李宁玉这样一个看似柔弱无骨,实则坚韧刚强;表面冷酷无情,其实心怀悲悯的伟大女性。李宁玉来源于真实的人物原型,她用她短暂但辉煌的一生向人们诠释了对死亡的定义。

    《风声》中的这几个人物,生动地阐释了生的意义、死的价值。活着的时候,努力地工作,尽最大力量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坦然面对生死,对于他们来说,死亡并不意味着完结,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

    古今中外人们对死亡都是忌讳的,生是人们永远的期盼,但是有些人在某些时候,却选择坦然面对死亡,正是因为他们心中坚定的为国为民的信仰。

    二、“信仰”的意义阐述

    (一)“信仰”本意

    信仰是一个人内心自发地对某种思想或信念的信奉敬仰和执着追求,或者说信仰是价值观,是一种理念。大多数人都具有信仰,信仰有宗教信仰、哲学信仰、科学信仰,等等。信仰也有高尚与卑微之分,只有高尚的、无私的信仰才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为人民谋利益。

    《华严经》曰:“不作逼恼众生物,但说利益世间事,咒术药草等众论,如是所有皆能说。一切仙人殊胜行,人天等类同信仰,如是难行苦行法,菩萨随应悉能作。”“信”在新华字典里的释义是“诚实,不欺骗”和“不怀疑,认为可靠”两则,而“仰”则取敬慕之意,二者合并,即“信仰”,可看作是人自愿对某种思想或追求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通常来讲,信仰指的是将自己人生的目的寄托在外在于自身之上或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事物或概念,信仰既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

    除了宗教信仰,人类社会也有其他的信仰,比如科学的信仰,就是追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真理的信仰,信仰科学的人认为科学可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科学可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共产主义也是一种科学信仰,这是马克思提出的一种思想,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以后的必然。这些信仰不具备宗教的神秘性,是基于现实性建立的思想,人们相信信仰可以帮助他们带来精神的福泽,从而减轻肉体所经历的苦难。所以,信仰的本质是诉诸他者来完成对于自身的救赎。

    在当今社会,只有那些具有坚定科学信仰的人,才能将全部身心献给科学探索和真理追求,就如同电视剧中李宁玉那种“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有且只有具有这种科学信仰的人才能成功。而其反面则如电视剧中的数学家金圣贤,贪生怕死,毫无科学信仰,只能被人唾弃。

    (二)信仰在《风声》中的意义

    在冰冷的裘庄监狱里,审讯者王田香逼问李宁玉:“李上校,你难道现在还认为间谍的职业生命就是所谓的信仰?”李宁玉回答:“如果没有这两个字,你和我,和脚底下的草又有什么区别?”

    信仰具有令人为之而生、为之而死的千钧力量。身为地下党员的李宁玉,即“老鬼”,深陷裘庄十日,在戒备森严、消息闭塞的条件下,却仍然想尽办法将最后一条重要机密传递了出去。为了结束黑铁时代,建立一个人们共同期盼的黄金时代,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她的下线何剪烛,也就是最先暴露的“老汉”,被审讯时一字不吐,宁死不屈,当日本军冰冷的枪口对准她的父亲时,即使精神濒临崩溃,她依然没有背叛她的信仰。日本人从她嘴里得不到一句想要的证词,便决定将她作为慰安妇送往军营,她缠绵病榻仍没有屈打成招,与白小年双双自缢身亡,以身殉国表明自己的意志。她们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人,信仰使他们的品格变得高尚且伟大。

    他们的这些行为,使作为审讯官的日本人龙川肥原也表现出敬意。“对于他们这种特殊材料制作而成的人,酷刑是毫无作用的。我曾经亲眼看见一个共产党被推下刚刚挖好的土坑,厚重的黄土一铁铲一铁铲的盖在他的胸口,他始终微笑,从未说过一个字。”

    “信仰与毁灭本身就是一体两面。”顾晓梦无意间说出的这句话成为李宁玉的谶言。当信仰与生命相违背,李宁玉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信仰,毁灭了自身。金生火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理想有两种,第一种,我实现了我的理想,第二种,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即使我付出了我的生命。”李宁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换取了她认为更重要的东西,这是她的信仰,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信仰,这样坚定的信仰对比日本军国主义的卑劣只会更加熠熠生辉。虽然他们的肉身毁灭了,但他们的精神浩然长存。

    正是因为有了为国家强大、为人民幸福的崇高信仰,李宁玉这样的先烈们才能宁愿抛弃优渥的家庭和物质生活,深入敌营;才能身陷绝境,仍然寻找希望;才能即知必死,还能坦然面对。虽然他们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的这种精神却能永存,虽死犹生。也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激励着后来的人们,前仆后继,为建设强大的国家,为民族的复兴,不畏艰难险阻,甚至牺牲了生命。

    在物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今社会,信仰,尤其是高尚的信仰,显得更为重要。高尚的信仰使人们具有良知、正义和爱心,从而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高尚的信仰能使人面对困难甚至灾难时不退缩,而是努力去克服、去战胜;高尚的信仰能使管理人员敢于担当,保持为人民服务的自觉,制定和执行政策能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能使普通人以大公无私、助益社会为荣,以自私自利、道德败坏为耻。

    而一旦失去了正确的信仰,就会出现道德无底线的现象,即使出现损害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的事情,人们也习以为常而无人监督管理。比如没有了正确的信仰,官员们就会贪污腐败,以损公肥私为荣,最终损害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利益;商人们会为了自己采矿开工厂赚钱而引起环境污染、为了高额利润而生产有害有毒食品,最后让整个社会来承担后果,付出沉重的代价;普通的老百姓缺失信仰也不会遵纪守法。整个社会道德失范,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犯罪事件频发。因此,只有大力提倡高尚的信仰,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

    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思想的主流,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我们几千年的主要信仰。中国文化能够绵延数千年,儒家文化思想有着很大的作用,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在现今社会也仍然具有实际价值。这与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理想国应该具有的四种道德:智慧、勇敢、节制和公正相类似。儒家思想尤其重视人的道德,甚至认为道德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超过法律,“以德治国”是孔夫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可见其对人们德行的重视。其“天人合一”“中道和谐”等观念对于处理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思想也应该得以扬弃,并结合新时代的先进思想,发展出新时代的信仰。这些信仰,可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使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更能坚定人们不畏生死、战胜困难的信心,促进人类发展​‍‌‍​‍‌‍‌‍​‍​‍‌‍​‍‌‍​‍​‍‌‍​‍‌​‍​‍​‍‌‍​‍​‍​‍‌‍‌‍‌‍‌‍​‍‌‍​‍​​‍​‍​‍​‍​‍​‍​‍‌‍​‍‌‍​‍‌‍‌‍‌‍​。

    三、结语

    电视剧《风声》中李宁玉用生命阐释了死亡与信仰的真谛,死亡为生命设置了限度,也为追寻生命的意义提供了条件。有了高尚的正确信仰,就可以形成强大的支撑力量,敢于排除万难与邪恶斗争;有了高尚的正确的信仰,可以直面生死,可以用生命阐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一伟大精神。

    死与生不是绝对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一个人肉体可以死亡,但是如果他/ 她的死亡是为了高尚的信仰,为了人类的利益,那么其精神便可以永存。歌德曾经说过:“世界历史的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唯有坚持高尚的信仰,才有向死而生的勇气,才不至于让信仰“失落”,才能使为国为民、为社会发展的精神永存。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 滕一圣.礼记译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 麦家.风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

    [4]高振农.华严经[M].上海:东方出版社,2016.

    作 者:鲁文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 辑: 康慧E-mail kanghuixx@sina.com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