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散文选集/物质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碰撞——评菲茨杰拉德《伟大的盖茨比》

物质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碰撞——评菲茨杰拉德《伟大的盖茨比》

物质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碰撞——评菲茨杰拉德《伟大的盖茨比》李红艳 侯曲萍[摘要]《伟大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杰出代表作,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记录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喧嚣的物质消费时代​‍‌‍​‍‌‍‌‍​‍​‍‌‍​‍‌‍​‍​‍‌‍​‍‌​‍​‍​‍‌‍​‍​‍​‍‌‍‌‍‌‍‌‍​‍‌‍​‍​​‍​‍​‍​‍​‍​‍​‍‌‍​‍‌‍​‍‌‍‌‍‌‍​...

物质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碰撞——评菲茨杰拉德《伟大的盖茨比》

李红艳 侯曲萍

[摘要]《伟大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杰出代表作,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记录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喧嚣的物质消费时代​‍‌‍​‍‌‍‌‍​‍​‍‌‍​‍‌‍​‍​‍‌‍​‍‌​‍​‍​‍‌‍​‍​‍​‍‌‍‌‍‌‍‌‍​‍‌‍​‍​​‍​‍​‍​‍​‍​‍​‍‌‍​‍‌‍​‍‌‍‌‍‌‍​。经过细读文本之后会发现,主人公盖茨比是唯物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矛盾体,他想用财富赢回失去情人黛西的爱情,象征着美国梦的寓言​‍‌‍​‍‌‍‌‍​‍​‍‌‍​‍‌‍​‍​‍‌‍​‍‌​‍​‍​‍‌‍​‍​‍​‍‌‍‌‍‌‍‌‍​‍‌‍​‍​​‍​‍​‍​‍​‍​‍​‍‌‍​‍‌‍​‍‌‍‌‍‌‍​。然而,作者将盖茨比描述为悲剧式英雄,他的失败让人质疑、解构美国梦神话​‍‌‍​‍‌‍‌‍​‍​‍‌‍​‍‌‍​‍​‍‌‍​‍‌​‍​‍​‍‌‍​‍​‍​‍‌‍‌‍‌‍‌‍​‍‌‍​‍​​‍​‍​‍​‍​‍​‍​‍‌‍​‍‌‍​‍‌‍‌‍‌‍​。小说通过尼克的叙事视角聚焦盖茨比与黛西的故事,其伤感基调置于英美现代主义的传统之中,通过哀悼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丧失来应对社会变革。

[关键词]《伟大的盖茨比》;美国梦;物质主义;理想主义

一、引言

为何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Fitzgerald,1896-1940)的代表作《伟大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如此伟大,如此经典?这是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版中叙述者尼克在最后一幕所发出的疑问。该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小说故事的核心思想:自我成功幻想的破灭,即解构美国梦。起初菲茨杰拉德考虑这部小说名时,有“红色、白色和蓝色之下”等,说明盖茨比的个性与美国人的特质有关,即盖茨比是美国梦的样板,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年轻的盖茨比身上携带的一个本子上写着富兰克林在他自传中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计划。“憧憬着17岁时应该有的冲动,并一直抱着此信念。”在尼克看来,盖茨比具有柏拉图式的自我认知,详细阐述了“他是上帝的儿子”的由来,正如美国人认为他们都是上帝的选民。盖茨比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属于早慧型,从小就对自己有所要求。因此,戴斯纳将盖茨比的伟大归因于他留住“他非凡的……纯真”;米勒认为“他坚持对美国梦的信念,因为美国梦已经深入到他的心灵……他的毁灭”。如果说盖茨比的伟大与他年幼时所做的梦想有关,那就是给自己下了圈套,即自我成功就是如何进行自我欺骗,甚至自我毁灭。

小说重写《美国梦》的神话及其相关历史背景。美国独立后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美国传统,尽管那时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米勒描述这10年里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商业被奉为美国的宗教,他看到了美国有史以来最普遍的商业和政府腐败”。一方面,盖茨比在进入投资欺诈之前,已通过偷盗积累了部分财富。他从落魄的穷小子到富翁的华丽转变,折射出为了实现所谓的美国梦,会不择手段谋取物质财富,敢于践踏美国法律;另一方面,他身上体现出对原来爱情的忠诚度,而那些富家子弟则向往“红杏出墙”,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盖茨比在物质上很成功,而感情上则是理想主义,二者又兼具一身,既鲜明又矛盾。

二、物质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碰撞

评论家门肯指出《伟大的盖茨比》围绕着盖茨比和黛西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在小说的开头,她已经和汤姆结婚五年了,汤姆是富有的芝加哥人,就在盖茨比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赢得了她。盖茨比在失去爱情后,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他相信自己可以“从头再来”。小说中盖茨比身影呈现在他海湾豪宅的海滩上,伸出手指向海湾另一边黛西和汤姆的方向。

通过尼克视角,他成了小说的半独立叙述者。唐纳森对尼克讲述故事的重要性做了高度评价。在他看来,盖茨比炫耀财富以及他努力赢回黛西,体现出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然而,尼克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尽管他与汤姆、黛西以及他们的房客乔丹都有亲属关系,但他还是越来越欣赏盖茨比,机缘巧合使他成为盖茨比的邻居,成为连接起这两个世界的中间人,安排盖茨比和黛西之间重新见面,重新点燃他们之间的浪漫故事,以及导致盖茨比致命的结局。

尼克和盖茨比都是美国中西部人,也是退伍军人,海外的经历改变了他们。一方面,尼克将自己的出生地看成是“世界的边缘”;另一方面,他希望“世界永远统一,永远受到某种道德的约束”。尼克希望能生活在有秩序的世界里,仿佛他是一个模范的道德家。他说,“每个人至少有一种基本美德,而我认为我是为数不多的诚实的人之一”。尼克既真实又夸大,因为他几乎掩盖了自己在盖茨比和黛西之间事件中调解人的角色。尼克描述了自己与乔丹的短暂恋情,乔丹是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他怀疑乔丹有作弊行为,以此来占据他的道德优越感。当他们不再联系时,乔丹称他为粗心大意的司机。这部小说中,他总是以一种道德来判断其他人。

小说中反复描写汽车场景,说明汽车是当时美国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阴谋的重要手段。作家对尼克乘坐盖茨比的汽车进入纽约市描述,明确地将旅程的轨迹与盖茨比的心中愿望联系起来:“随着挡泥板像翅膀一样展开,我们将光线分散到半个阿斯托里亚……从昆斯伯勒大桥上看到的城市永远是第一眼,它第一次展现了世界上所有的神秘和美丽”。然而,奇迹却与现实背道而驰,作为财富象征的汽车却与其实际意义相左,随后从城市回来的旅途中,黛西驾驶着盖茨比的豪车,卷入了一起车祸,撞死了丈夫汤姆情妇默特尔,而汤姆嫁祸于盖茨比,盖茨比被害。

只有尼克收拾这个烂摊子,他不仅要安排盖茨比的葬礼,还要拼凑盖茨比的人生。他的叙述可以理解为对盖茨比对物质财富的理想主义追求,与汤姆和黛西不计后果的放纵形成鲜明对比。盖茨比是美国梦的翻版,物质的成功是精神的不归之路。盖茨比依靠物质世界及其具体对象和社会中介的价值观构建通往梦想的阶梯。这个梦想本身就是二手货:从杂志文章中拼凑而成。

小说叙述的递归结构,即盖茨比赢得黛西却又失去她两次,盖茨比告诉尼克,如果黛西曾经爱过汤姆,“那只是个人问题”。盖茨比和黛西之间的爱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超然性或寓言性。盖茨比必须牺牲他的梦想来实现它,暗示了欲望本质的寓言:我们只想要我们没有的东西。唯物主义与美国梦的理想主义如何在盖茨比身上展现的,即通过男女身体语言谈论金钱来实现。

对于盖茨比对黛西悲剧性的爱情,费特利认为:“运用以雄性为中心的传统,将女性作为欲望和成功的象征。”他们作为符号体现了矛盾的角色,这些角色与男人追求女人的方式相关,就像盖茨比追求黛西一样,而与女人是谁无关。黛西悲叹自己人生角色的局限性,在女儿出生时说:“这个女孩在这个世界上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一个美丽的小傻瓜​‍‌‍​‍‌‍‌‍​‍​‍‌‍​‍‌‍​‍​‍‌‍​‍‌​‍​‍​‍‌‍​‍​‍​‍‌‍‌‍‌‍‌‍​‍‌‍​‍​​‍​‍​‍​‍​‍​‍​‍‌‍​‍‌‍​‍‌‍‌‍‌‍​。”女人能成为最好的人就是成为美丽的傻瓜,即依靠男人来映衬和表达意义的审美对象,导致像默特尔那样的人生结局。另外,她们的名字也表征体力劳动与精神财富之意。

盖茨比对黛西的爱情代表他对财富的热爱,也是理想主义和物质主义相互碰撞;他的情感最终会让爱人和他的目标都妥协,最终表现为商品恋物癖。作者用商品化的方式来描述男女之间的情感,同时分析了美国梦中所隐含的矛盾。盖茨比必须赚钱才能赢得黛西,黛西表征了金钱的特质;但他被自己的成功之车迷住了,而她驾驶着这辆车就是他的命运结局。换句话说,盖茨比的理想主义被作为其手段(金钱)的唯物主义所摧毁,一同他所追求的对象(黛西)。

美国梦是如何被它所带来的唯物主义所摧毁,盖茨比的命运在小说结尾变得清晰,美国梦融合了一些隐喻性的元素,如植物的名字、绿色、精神内核、物质等。与探险家一样,盖茨比期待着一个新世界。然而,自从盖茨比被害后,尼克决定再次回家,实际上回到了美国心脏地带的黑暗田野;他为盖茨比而悲伤,他改变了人生路线,向美国西部寻找人生意义。尼克知道:盖茨比的死教会他的是,天堂必须消失,否则重新认识自己则是一场梦。

在冬季来临之前,盖茨比将游泳池排干,这一细节描写表示自己将从这个世界上离开。尼克相信盖茨比在泳池中被枪杀之前,看到一个清晰的画面:盖茨比看到“玫瑰是多么奇怪的东西”,他发现“最后一切都好”,并暗示黛西只是黛西,消失的树木只是木材。盖茨比认为,世俗的成功是可以推动他走向新世界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但他的失望使他超越了他的理想,超越了他对新世界伊甸园般的憧憬,进入一个不同的“新世界,没有真实的物质,在那里可怜的鬼魂,呼吸着像空气一样的梦,偶然地四处漂流……就像那个灰白的、奇异的身影穿过无形的树木滑向他”。特里林评论道:“他已经尝到了知识的果实,因此必须离开花园前往灰烬之谷,放弃自己的神性概念,担心自己的死亡。从他对新世界不再神秘的憧憬中浮现出来的灰白色人物是威尔逊,他是盖茨比梦想中灰白色尘埃的化身。他射杀了盖茨比,但小说这样处理使盖茨比的命运最终清晰化,就像黛西实现了他的幻想一样。盖茨比之死是古典意义上的悲剧”。人物命运逆转的时刻也是洞察人性的时刻,悲剧运用爱与死的对称性,提升了盖茨比的伟大维度:盖茨比爱上了对物质渴望的理想形象,当他在临死的时候,才意识到物质的女人并不是超凡脱俗的,只在乎财富。盖茨比的极度愿望就是拥抱物质世界,在这样世界里,财富的差距比信仰更为重要。这个世界是“物质而非真实”的说法表明,曾经赋予社会秩序稳定的旧神话并没有被新神话所取代。

通过细读这部典型的现代主义小说,作者赋予主人翁的特质是极端的贫困和财富。这部小说之所以是现代主义的,是因为同一种冲动使其成为悲剧:通过梦想家的倒台以及美国梦的神秘化。小说告诉人们,新的世界不是旧的新世界,盖茨比必须死,才能使他追求的幻觉得以平息。

在这部小说中,死去的不仅仅是美国梦,还有它背后的神学。威尔逊试图经营他那失败的旧车生意,一直由广告牌上一双超自然、空洞的眼睛所监督,他在默特尔死后,对一位邻居说,“我告诉她,她可能会愚弄我,但她无法愚弄上帝”。如果豪车、音乐以及盖茨比的奢靡生活是现代性标志的话,那么威尔逊的广告牌标志着精神破产的最终时刻。在物质主义的世界里,金钱篡夺了上帝的位置,宗教与妄想变得难以区分。盖茨比墓地前唯一参加他葬礼的,戴着眼镜的那位神父所说的几句话显然缺乏精神慰藉“可怜的狗娘养的”总结盖茨比的一生,他摘下了眼镜这一举动,表明现代生活必须在没有神学镜片的情况下看待。

小说中汤姆从未承认自己对盖茨比之死有任何罪责,尽管他无意中透露了是他引导威尔逊来到盖茨比家。汤姆的自私性可以理解为对现代性的又一注解,这种回应与威尔逊破产的神学和盖茨比的理想主义与唯物主义明显不同。他作为小说的反面人物,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捍卫所谓的传统价值观。盖茨比、威尔逊和汤姆分别代表了对现代变革的三种反应:理想主义、唯物主义、破产的宗教和机会主义;那么尼克代表着一种文化上的优雅气质,决定从物质世界里撤退。这部小说是对美国梦的阐释,也体现了作者深度思考人与物质的关系。尽管盖茨比的成功故事无法令人信服,但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他的逝去预示了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这使他比物质成功更具代表性。

三、结语

《伟大的盖茨比》出版四年之后,美国股市崩盘象征盖茨比这样从贫穷发家致富美国梦的破碎。菲茨杰拉德用第三人称尼克的视角,以更加客观、冷静的态度看待盖茨比的毁灭,既看到他身上的“单纯”,又认识到他的超凡胆识;盖茨比为了理想主义的爱情,却在现实生活中以不择手段追求物质财富;他活在巨大物质财富之中,却享受不到理想主义的爱情;他为了理想主义的爱情,情愿搭上自己的生命。然而,作者批判的是那些以汤姆为代表的美国旧社会传统价值观。他利用盖茨比身上的唯物主义与理想主义特点,表达的是美国梦的寓意,菲茨杰拉德将盖茨比描述为悲剧式英雄,他的失败让人质疑、解构自我成功的美国梦神话。小说通过尼克·卡拉威的叙事视角聚焦盖茨比与黛西的故事,其伤感基调置于英美现代主义的传统之中,通过哀悼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丧失来应对社会变革。

参考文献:

[1]斯科特·F·菲茨杰拉德. 伟大的盖茨比[M].纽约:麦克米兰出版公司,1986.

[2]斯科特·唐纳森.菲茨杰拉德的《伟大的盖茨比》评论集[M].波士顿:霍尔出版社,1984.

[3]露丝·普里戈兹.菲茨杰拉德剑桥导读[M].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2.

[4]马修·J·布鲁科利.《伟大的盖茨比》新论[M].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2.

[5]鲍勃·巴切洛.盖茨比:美国伟大小说的文化史[M].兰哈姆:罗曼&利特菲尔德出版社,2014.

[6]马里斯·伯利.异乎寻常的构思:美国经典小说中的形式[M].伦敦:查托&温德斯出版社,1959.

[7]朱迪斯·费特利.抗拒的读者[M].布卢明顿:印第安纳州大学出版社,1978.

[8]莱昂内尔·特里林.自由主义的想象[M].纽约:道布尔戴出版社,1953.

作者简介:

李红艳(1985—),女,汉族,湖南祁东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等。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