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乌丸传》原文、释译、人物评价
乌丸
【原典】
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众五千余落,上谷乌丸大人难楼,众九千余落,各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仆延,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众八百余落,自称汗鲁王,皆有计策勇健。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丘力居众中,自号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灵帝末,以刘虞为幽州牧,募胡斩纯首,北州乃定。后丘力居死,子楼班年小,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总摄三王部,众皆从其教令。袁绍与公孙瓒连战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助绍击瓒,破之。绍矫制赐蹋顿、峭王、汗鲁王印绶,皆以为单于。
后楼班大,峭王率其部众奉楼班为单于,蹋顿为王,然蹋顿多画计策。广阳阎柔,少没乌丸、鲜卑中,为其种所归信。柔乃因鲜卑众,杀乌丸校尉邢举代之,绍因宠慰以安北边。后袁尚败奔蹋顿,凭其势,复图冀州。会太祖平河北,柔帅鲜卑、乌丸归附,遂因以柔为校尉,犹持汉使节,治广宁如旧。建安十一年,太祖自征蹋顿于柳城,潜军诡道,未至百余里,虏乃觉。尚与蹋顿将众逆战于凡城,兵马甚盛。太祖登高望虏陈,抑军未进,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阵斩蹋顿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楼班、乌延等走辽东,辽东悉斩,传送其首。其余遗迸皆降。及幽州、并州柔所统乌丸万余落,悉徙其族居中国,帅从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
【释译】
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统领五千多个聚居点,上谷郡乌丸大人难楼,统领九千多个聚居点,各自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仆延,统领一千多个聚居点,自称峭王,右北平郡乌丸大人乌延,统领八百多个聚居点,自称汗鲁王,他们都有计谋勇武。中山郡太守张纯反叛进入丘力居部众中,自号弥天安定王,被推举为三郡乌丸元帅,侵掠青、徐、幽、冀四州,杀掠官民。汉灵帝末年,任刘虞为幽州牧,招募胡人刺杀了张纯,幽州才安定下来。丘力居死后,儿子楼班年小,侄子蹋顿有武勇谋略,代替丘力居为王,总领三王部落,众人全都听从他的号令。袁绍与公孙瓒连连征战不能制服,蹋顿遣使到袁绍处请求和亲,并助袁绍打败公孙瓒。袁绍假托皇帝旨意,赐给蹋顿、峭王、汗鲁王印绶,任他们都为单于。
后来楼班长大了,峭王率领部下奉举楼班为单于,蹋顿为王。然而还是依仗蹋顿出谋划策。广阳人阎柔,少时流落乌丸、鲜卑部落,很得当地人的信任和尊重。阎柔利用鲜卑部众,杀死乌丸校尉邢举取而代之。袁绍抚慰阎柔安定了北疆。后来,袁尚败逃投奔蹋顿,凭借其势力,又夺回冀州。此时曹操已平定河北,阎柔帅鲜卑、乌丸归附。曹操任命阎柔为校尉,仍持汉朝符节,依旧以广宁为治所。建安十一年,曹操亲自去柳城征讨蹋顿,悄然从荒僻小路进兵,距敌不到百余里时才被他们发觉。袁尚与蹋顿率部众在凡城迎战,兵势很盛。曹操登高瞭望敌阵,命兵马不动,待看到他们有些松懈时才进攻击败了他们,在战阵上斩下蹋顿首级,敌尸遍野。速附丸、楼班、乌延等人逃往辽东,辽东把他们都杀了,并将首级传送给曹操。其余残部全都投降。将阎柔统辖的幽州、并州一百多聚落的乌丸部众,全部迁到中原居住,其他的侯王头领与部众一起随曹操征战。从此,三郡乌丸成为天下著名的骑兵。
【人物解读】
“乌桓、鲜卑即古所谓东胡。”东胡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史言商代初期东胡居商之北。春秋战国时,东胡西邻匈奴,南接燕国。秦开归国后,乘东胡不备,袭击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三国官渡之战时,阎柔弃绍降操,曹操迁阎柔为护乌丸校尉。操征乌桓,阎柔将部曲及鲜卑所献名马以助军。曹操将柔所领万余落及乌桓降众一齐徙居内地。
【世人对其评价】
陈寿《三国志》:“魏世匈奴遂衰,更有乌丸、鲜卑,爰及东夷,使译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