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儒家/转益多师:孔子好学与儒家创立

转益多师:孔子好学与儒家创立

5.转益多师:孔子好学与儒家创立孔子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好学”。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按照礼制规定,古代士人十五岁始入小学,“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当然不能理解为孔子十五岁才开始学习,应理解为孔子十五岁的时候,已经立下了治学的方向。孔子幼时应当有学习的经历,但已难以详知了。孔子对自己的好学很自负,他说:“十室之邑,...

5.转益多师:孔子好学与儒家创立

孔子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好学”。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按照礼制规定,古代士人十五岁始入小学,“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当然不能理解为孔子十五岁才开始学习,应理解为孔子十五岁的时候,已经立下了治学的方向。孔子幼时应当有学习的经历,但已难以详知了。

孔子对自己的好学很自负,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十户人家的小邑,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信实的人,只是都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孔子把学与教作为平生的志向,他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对我来说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即除了学与教,平生再也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叶公向子路了解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子路不知道怎样回答,孔子告诉他应该这样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孔子自我评价说他不过是一个勤奋好学以致达到忘我境界的人而已。孔子最怕失去的或许应该是已经学习的东西,他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尽管自己学习非常努力,但老担心赶不上,告诫人们对学习不可以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好学”贯穿于孔子的知识活动与道德活动之中,他曾提出过著名的“六言六蔽”,其中特别强调了“学”的作用:“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意思是喜好仁却不喜好学习,它的流弊是愚笨易欺;喜好聪慧却不喜好学习,它的流弊是放荡无守;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它的流弊是拘守小信而败坏事体;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它的流弊是尖刻伤人;喜好勇敢却不喜好学习,它的流弊是好斗作乱;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它的流弊是狂妄自大。因此不爱好学习,即使是良好的品质,也会因把握不好而滋生出弊端。

“太庙问礼”(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明版彩绘孔子圣迹图》,齐鲁书社,2006.6)

孔子好学的名声流传,受到了当时人的关注。达巷的居民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论语·子罕》)夸赞孔子博学多能,不限定于某一个专门的领域。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仲尼焉学”,即问孔子的学问从哪里来的,子贡回答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的圣人之道,不曾消失,仍然在人间流传,无处不在,贤人和不贤的人各有所得。没有地方没有文王、武王之道。我们的老师哪里不能学到?又何必要有固定不变的老师专门传授呢。孔子自己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说明孔子到处向人学习。通过子贡的回答,我们知道,只要延续圣人之道的人,都是孔子学习的对象。

孔子的老师到底有哪些呢?司马迁说:“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另外还有郯国的国君,郯子朝见鲁君,孔子曾向他请教,时年二十七岁(《左传·昭公十七年》)。又有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即《微子》的“击磬襄”),孔子曾向他学过音乐(《孔子家语·辨乐》)。《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橐”,是说鲁国七岁的项橐也是孔子的老师。最早记载这件事情的是《战国策》,战国时期的神童甘罗说“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秦策》),汉代人相信了这个说法,比如《淮南子·修务训》载“夫项橐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有以听其言也”,今天发现的汉代的画像石中也有表现这个题材的雕刻,此说是真是假并不重要,其价值是曲折地反映了孔子善于向所有人学习的事实。总之,孔子向一切有一技之长的人学习,不择细流、不让细土,终于成就了如江海一样广阔、如泰山一样高大的学问。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后世儒家都以孔子为开山鼻祖。什么是“儒”?《说文解字》说:“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最早是术士的称号。《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称:“有道术者皆为儒。”“儒”即具有道术的人。总之,早期的“儒”,是对掌握某一技艺之人的通称,并非后世儒家的专指。《论语》记孔子告诉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君子儒是道义儒,以传授圣人之道为己任,小人儒是职业儒,以谋取生存为目的。儒既有君子和小人之分,更可证明孔子之前儒已存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鄙儒小拘,如庄周等”的话,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却被称为“鄙儒”,可知“儒”用的是旧义。既然“儒”本来是有学识之人的通称,怎么又成为儒家的专称呢?《周礼·太宰》郑玄注说:“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周礼·大司徒》郑玄注说:“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既有学识,又能传教于人,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儒”。在先秦诸子中,只有孔门一家是进行知识传授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将官学变为私学的人,正是经过孔子的努力,才形成儒家学派。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