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儒家/中庸至德:儒家学派的最高道德

中庸至德:儒家学派的最高道德

3.中庸至德:儒家学派的最高道德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论语·雍也》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说“中庸”是“至德”,老百姓很少能实行这样的道德,这种情况持续很久了。孔子还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平治天下国家、辞去爵禄、踩踏刀刃,三者可谓很难了,即使能够全部做到,但实行“中庸”却不能做到...

3.中庸至德:儒家学派的最高道德

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论语·雍也》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是“至德”,老百姓很少能实行这样的道德,这种情况持续很久了。孔子还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平治天下国家、辞去爵禄、踩踏刀刃,三者可谓很难了,即使能够全部做到,但实行“中庸”却不能做到,可见“中庸”是“至难”。“中”即中和,是不偏不倚的中和状态。“庸”即平常,是永远不变的平常道理。“中庸”就是中和平常,指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中庸之道”是孔子处世的方法论。

“中”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尧当年传位给舜时说“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尧曰》),勉励舜继位后把握中道,如果你的执政导致天下百姓困顿穷苦,那么上天给你的禄位也会永远地终止。舜也将同样的话传给了禹。“允执其中”是上古的圣王尧、舜、禹代代相传的治国理念。

“中庸”是孔子评价人物的尺度。《论语·公冶长》载: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做每件事都事先想很多再行动,孔子嫌他思考太多了,不合于“中庸”的标准,认为想两次就可以了。“中庸”是孔子教诲学生进退的标准。《论语·先进》说: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指事情做过头和没做到一样,都不符合中庸之道。“中庸”要求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又《论语·先进》载子路问孔子:“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答:“父亲兄弟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就去做吧。”公西华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两次回答不一样呢?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为冉有平时做事退退缩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平时做事冒冒失失,所以要压压他。孔子根据学生的性格实行不同的教法,以“中庸”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进退。“中庸”提倡人际关系的调和配合,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路》),“同”是以水济水的相同,“和”是五味相济的调和,孔子主张人们在相处时要做到多样化的配合,不要追求单纯的同质性。同样的意思,孔子也表达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等。

泰山孔子登临处(作者拍摄)

“中庸”是孔子对待万物的态度。孔子提出了“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的处事方法,他赞赏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的行为,称他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又肯定柳下惠、少连的做法是“降志辱身”,认为他们都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合于礼法的选择。孔子评价《诗》中的《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赞赏它的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伤人,达到了“中庸”的境界。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鬼神之事虚无缥缈,当时人深信不疑,孔子秉持了敬重而远离的态度,既不否定鬼神,防止触忤信众,又能避免迷信,防止丧失判断,这才是“中庸”的做法。

“中庸”的反面是狂狷,不合中庸之道的人被称为狂狷之士。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论语·子路》),不能结交合乎中庸之道的人,那必然要和狂狷的人做朋友。狂者志向高,要使之行事精密;狷者有节操,要使之不至过激;狂、狷搭配得恰到好处,就达到了“中庸”的标准。汉代的班固说屈原是“狂狷”的人,指责屈原没有行中庸之道,因为屈原在《离骚》里宣泄了对楚王的不满,暴露和宣扬了国君的过错。

实行“中庸”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呢?《礼记·仲尼燕居》载孔子评价了“师也过,商也不及”后,子贡接着问怎样才能实行中庸之道,孔子说:“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可见,在孔子心目中周朝的礼仪制度才是中庸之道的实行准则。

孔子是“中庸之道”的创立者和提倡者,孔子死后,弟子们写出了《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一书,收录了孔子的思想。《中庸》先是收在《礼记》中,后来被南宋的朱熹辑出并与《大学》《论语》《孟子》一起列为“四书”,在元明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毛泽东在1939年2月给张闻天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指出“过犹不及”体现了哲学上“量”与“质”的两条战线的斗争,认为“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