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儒家/文质彬彬:儒家文艺理论的鼻祖

文质彬彬:儒家文艺理论的鼻祖

7.文质彬彬:儒家文艺理论的鼻祖孔子也是一位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宗师,孔子的文艺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儒家的文艺理论批评。孔子的文艺理论主要体现在对《诗经》的评论上。为什么《诗经》能够代表文艺理论呢?上古的时候,诗、乐、舞一体,只有具体表达形式不同而已。当时的诗歌、音乐和舞蹈都是在祭祀天地祖宗等重大场合表演的艺术形式。《吕氏春秋·古乐》载:“昔葛...

7.文质彬彬:儒家文艺理论的鼻祖

孔子也是一位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宗师,孔子的文艺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儒家的文艺理论批评。孔子的文艺理论主要体现在对《诗经》的评论上。为什么《诗经》能够代表文艺理论呢?上古的时候,诗、乐、舞一体,只有具体表达形式不同而已。当时的诗歌、音乐和舞蹈都是在祭祀天地祖宗等重大场合表演的艺术形式。《吕氏春秋·古乐》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掺牛尾”是说先民歌舞时手拿牛尾做道具;“投足”是说先民用踏脚来打拍子。所歌的八阕,其中的“载民”“玄鸟”大约是歌咏祖先的由来和他们的原始部落的图腾;以下则分别歌咏草木、五谷的生长;“敬天常”“依地德”大约反映着当时人们对与生产有关的气候、土地的重视。总而言之,这八阕反映了他们原始的宗教意识,也反映了他们种五谷、猎禽兽的劳动内容。游国恩《先秦文学》说:“诗也,乐也,舞也,分流而同源,异辙而同归者也。盖感而为声,咏而为诗,动而为舞,节而为乐,而莫不由于情感之冲动,特其进展之程序微有异耳。古者诗必入乐,乐必有舞,三者相连,未尝或间,殆以此也。”音乐、舞蹈只能当面传授,诗歌尚可通过文字传播,时日既久,音乐、舞蹈就失传了,只有诗歌流传至今,即后世流传的《诗经》。

孔子的文学思想核心是“诗教”,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而且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

在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上,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的原则。“兴于诗”,指修身必先学诗,因为《诗经》提供了言谈行事合乎礼义的依据。“立于礼”,指通过学习《诗经》达到掌握礼的各种原则规定。“成于乐”,指通过先王的雅乐熏陶,改造自己的性情,完善自己的道德。三者之间构成了逐渐提升的进程。

在文艺与政治活动的关系上,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根据《左传》的记载,《诗经》在当时的政治和外交场合得到大量的应用。“赋诗言志”是政治交流的重要方式。《左传·晋国子重耳之亡》载“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重耳吟诵《河水》(已佚),秦穆公吟诵《六月》。为什么这样做?《左传》并没有交代,在当时人看来,这是外交的基本技能,无需特别的说明。实际上,《六月》中有“以匡王国”“以佐天子”句,是秦穆公寄希望于重耳能重振晋国、辅佐周王。如果不掌握《诗经》,则不知对方的具体意思,那就不利于政治和外交的开展。

《圣迹图》明·仇英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文学批评的标准上,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思无邪”是《诗经·鲁颂·駉》中的诗句。“思”是语助词,无实义。“无邪”即正,意思是儒家思想的中正之道、语言音调的中和之美。孔子赞美《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乐”与“哀”是正常的感情,但在释放的时候应该有所节制,反映了中正平和的文学思想。

在文学的社会作用上,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说,对文学作品的美学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等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朱熹《论语集注》说“兴”是“感发志意”,指诗歌的形象可以激发人对美的享受,属于审美范畴;说“观”是“考见得失”,通过文艺作品了解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属于认识范畴;说“群”是“和而不流”,强调文学作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功能;说“怨”是“怨而不怒”,说文学作品能够对不良的政治进行讽刺和批评,揭露政治的黑暗和腐败。

在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上,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语言文辞的作用在于充分表达人的思想内容。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他不反对修饰文辞,但文辞必须有利于内容的表达。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指出质朴多于文采,则不免鄙野,文采多于质朴,又流于夸饰,只有文采与质朴恰当地结合,才是君子的风格,因此孔子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论语·颜渊》)。“文质彬彬”本指人的内在品格和外在仪表要达到统一,又指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要达到完美的统一。关于形式和内容,孔子还用“美”和“善”来表达,把它们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论语·八佾》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美”指艺术形式,“善”指思想内容。《韶》是舜时的音乐,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因此是“尽善尽美”的。《武》是周武王的音乐,形式很好,但内容不够好,因为武王毕竟是用武力取得天下的,其中有征伐的内容。

总体来说,孔子的文艺理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很显然,思想标准是第一位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