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星期二
首页/名著导读赏析/金光《一碗羊肉汤》原文与鉴赏

金光《一碗羊肉汤》原文与鉴赏

金光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两千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一百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 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两千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一百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 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 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是扶贫办,11日是县委办,12日是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各参观单位都应认真了解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 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既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形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咋舌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元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乡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在电话里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 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 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 《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1998年)

[鉴赏]一个价值百万元的大牧场,竟毁于一碗羊肉汤!以微型小说之微,揭示出一个如此重大而振聋发聩的主题,实属难得!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竟塑造出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县委张书记的艺术形象。

是他亲手树立起并大力推广长岭乡这个因地制宜的典型,其良好用心无可置疑;是他连参观者的吃饭问题都想到了,他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其工作作风不可谓不细。但他几乎什么都想到了,惟独没有想到,以一个穷乡的接待能力,即使每名参观者仅喝一碗羊肉汤,即使有一时的“潮水般的羊群”,又如何应付得了潮水般参观的人群?他假如能像市里来参观的那位老领导那样,端起羊肉汤时,能“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也皱起眉头问一问:“一天能宰几只?”事情或许可以不至于发展到后来那种不可收拾的地步。但他就是没有。当今现实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张书记这样的领导,他们并不谋私利,也想为群众办些好事,可就是因为工作粗疏,没有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懂得万里江堤溃于蚁穴的沉痛教训,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功亏一篑。

真实是本篇的最大特色。因为真实,这才使全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冲击力和难以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作者采用白描手法,一切据实描写,似乎漫不经心,实则精心安排,且详略适宜。两千只用贷款好不容易从外地购来的优质绵羊,慢慢地化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面前的一碗碗羊肉汤的过程,经作者看似平淡实则激愤无比地一一道来,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事实俱在,无可置疑!有时候,把握住生活本质的不加任何粉饰的真实描写,反而别具难以比拟的冲击力,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无技巧的技巧吧!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