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长短经/长短经《德表十一》原文、注释、赏析

长短经《德表十一》原文、注释、赏析

德表十一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察好恶,冶性情【经文】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欲之本同,而迁染之途异也。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流宕,慎其所与,节其所偏。故《传》①曰:“审好恶,理情性,而王道毕矣。”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

德表十一

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

察好恶,冶性情

【经文】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欲之本同,而迁染之途异也。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流宕,慎其所与,节其所偏。故《传》①曰:“审好恶,理情性,而王道毕矣。”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人物志》曰:“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柔顺安恕,美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桀健,任在胆烈,失在少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普博周洽②,崇在覆裕③,失在溷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局;休动磊砢,业在攀跻,失在疏越;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懦;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此拘亢之材,非中庸之德也。

文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④,是非辐辏,中之为毂也;“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深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⑤也;“事少”者,执约以治广,处静以待躁也。

夫天道极即反,盈则损。故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辩,守以俭;武力毅勇,守以畏;富贵广大,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注释】

①《传》:即《左传》。

②普博周洽:指交往广泛。

③覆裕:与多数人应酬。指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

④一齐殊俗:统一各种风俗。

⑤中仪:合乎法度规定。

【译文】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说,人的嗜好、欲望从本性上来讲,是相同的,只因为环境经历、教育习染各各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个性、志趣才显得千差万别。总的来说,刻苦修炼、锐意进取的人,就志向远大,奋发有为;追求物质享受、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的人,就意志软弱,性情浮躁。所以圣人在教导人、改造人的性情的时候,非常注意克服、抑制人的放浪任性的行为,对给予他些什么东西要慎重,对他的偏激嗜好努力加以节制。所以《左传》中有句话说:“审察人的好恶,陶冶人的性情,王者之道全在于此了。”改造人性的办法,关键是一定要看清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总的原则是性格聪明爽朗的,要警惕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太清楚了;孤陋寡闻的,要警惕把无知当高明;勇猛刚强的,要警惕遇事急躁粗暴;善良温和的,要警惕对人对事优柔寡断;恬静从容的,要警惕错过时机;心胸广阔的,要警惕对任何事情都不留心观察,马虎健忘。

《人物志》说:“严厉正直、刚正不阿的人,他的才能适合于做纠正失误、整顿治理的工作,可是又很容易犯偏激过火、攻击别人的短处、揭发别人的阴私之类的错误;性情温柔随和、安静宽恕的人,优点是宽容大度,缺点是对人对事下不了决心;英雄骠悍、精力健旺的人,优点在于肝胆照人,性情刚烈,缺点在于不太顾忌别人的情面或事情的后果;精明能干、慎密畏怯的人,很善于恭恭敬敬、兢兢业业地完成所负的使命,但缺点是疑虑重重,患得患失;坚强猷劲、干劲冲天的人,他的长处在于能起骨干作用,缺点是顽固自信,刚愎自用;善于论证辩驳、推理分析的人,他的才能是在解惑说理、化解矛盾方面,不足之处是容易流于夸夸其谈,不着边际;好善乐施、普济博爱的人,推崇造福百姓,救苦救难,缺点是容易良莠不分;清高耿介、廉洁奉公的人,具有艰苦节约、不为贫贱所移的优点,但是也有过分拘泥于小节、死板教条的缺点;注重行动、才能卓越的人,志在攀登高峰,超越同行,不足之处是好高骛远,根基不稳;冷静老练、机敏周密的人,对于细微奥秘的事情很精通,缺点在于遇事迟缓怯懦;质朴坦率、一览无余的人,具有忠诚老实的品质,缺点是没有城府,容易泄密;足智多谋、胸怀韬略的人,做事老谋深算,诡计多端,缺点是老奸巨滑,模棱两可。”

上面列举的这十二种人,都是性情偏颇极端,而不具中庸之德的人才。

文子说:“总括人才的美德,应该具备‘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六个特征。”所谓“心小”,意思是说性格要谨慎周密,在祸患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能考虑到预防的措施,灾祸刚刚显露出征兆的时候,就能提高警惕,有所戒备,最根本的对策是不放纵内心的欲望;所谓“志大”,是说立志要宏大,以实现天下大同、全人类共同富裕为己任,在错综复杂的是非风云面前,坚持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总则;所谓“智圆”,意思是说智慧要圆融无隙,像圆形球体一样,处处融合,找不到起点和终点,但是能够包容四方,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又像地底深处的泉水,永远不会枯竭;所谓“行方”,意思是说行为要正直端方,不屈不挠,纯洁清白,有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在贫穷的煎熬下,决不改变情操,飞黄腾达了,又不被冲昏头脑;所谓“能多”,意思是说才能要达到文武兼备,不论是在有所作为还是静默孤独的时候,都能使自己的言行合乎道德规范;所谓“事少”,是说善于把握事物的要领和关键,做到举一发动全身,以一机治全局,以静制动,以静待躁。

天道运行的规则永远是物极必反,盈满则亏。所以做人要想保持大聪明、大智慧的优势,就必须使自己永远处于虚灵愚蒙的心理状态;要想保持多闻广见、博学明辩的优势,就必须让自己觉得永远孤陋寡闻,才疏学浅;要想保持武勇刚毅的优势,就必须使自己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永远处在有所敬畏的状态;要想保持富贵显赫,广有天下的优势,就必须让自己享有的物质永远有所节制,局限在最小限度内;要想兼济天下,恩泽苍生,就必须保持谦让恭顺的美德。这五条原则,就是从前贤明的君王所以能守卫天下的秘诀。

【评析】

人的性格有好亦有坏,对于不好的一面,就需要我们注重后天的修养。儒家认为,一个人要立于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均要从修身开始,以修身为基础。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大学》篇有一段论述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以,先天性格的缺陷并不可怕,只要后天注重学习,在生活中注意反思,注意总结经验教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性格的缺陷是能够弥补的。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的修身,因为,这是我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