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星期一
首页/自信励志/阅读方法:精细阅读法

阅读方法:精细阅读法

精细阅读法精读就是在阅读材料的时候逐字逐句、逐段逐节地深入细致地进行阅读,对资料中基本的概念、理论以及全部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精读的对象主要是那些重要且涉及学科、专业的内容,这些知识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关系密切,研究性的精读有助于我们打好坚实的基础。还有就是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或重要段落,这些篇章要反复熟读,细细咀嚼。精读,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精细阅读法

精读就是在阅读材料的时候逐字逐句、逐段逐节地深入细致地进行阅读,对资料中基本的概念、理论以及全部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精读的对象主要是那些重要且涉及学科、专业的内容,这些知识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关系密切,研究性的精读有助于我们打好坚实的基础。还有就是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或重要段落,这些篇章要反复熟读,细细咀嚼。

精读,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脑到、手到。心到,就是读书要用心,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阅读。对知识知其然是不够的,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以求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眼到,就是眼睛要及时聚焦,阅读仔细、认真,同时在面对某些材料时要学会迅速浏览,提高阅读效率。口到,就是在朗读背诵的时候,声音清晰嘹亮。读书如果一味讲求理解词义、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时,必然无法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丰富的神采,难以真正透彻理解作品。脑到,即指在阅读的时候,要勤于动脑,不断思考,尽量理解所阅读的材料,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手到,指在阅读过程中边读书,边做笔记、摘要。

精细阅读法最有名的例子,要数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了。

赵普是宋初重臣,北宋初年的重大方针政策,都有他的一份功劳。不过赵普虽足智多谋,可惜知书甚少,当上宋太祖的宰相之后,宋太祖劝他读书,他才开始用功学习。他从朝廷办完事回家,总是关起门来,开启书箱,一读就是一夜。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收获显著,处理政务的能力不断提高。

太祖死后,赵普又成了宋太宗的宰相。有一次,他对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发现果然只有一部《论语》。于是便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

赵普一生是不是仅仅只读了一本《论语》,不得而知。但他的确精读了《论语》这是可以肯定的。以半部《论语》可以定天下致太平可能有些夸张,但就阅读方法而言,赵普的这种精读名著的方法却是值得提倡的。

西汉末年的扬雄,曾有“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的比喻,为什么呢?因为观山水的人,向往奇伟瑰丽的高山和烟波浩渺的大海;而观书的人,则应该向往那些有价值高水平而又比较艰深的名著。登山和临海,可以开阔视野,扩展胸怀,而啃读名著则能丰富见闻,提高学识。

因此,日本前首相太平正芳坚决反对“乱读书,不管是东洋的和西洋的”,主张“把那些经过历史风霜考验,依然放射强烈光彩并且有生命力的少数书籍,作为自己实际生活的伴侣,仔细阅读,好好消化,认真实践。如果不这样生活,那就无法满足我们精神上的渴求”。

一部好书能久传后世,不被岁月的尘沙所掩埋,其中必有过人之处。读透这类名著,便可对某门学科的最高成就有较深了解,就可把某一门类的思想和知识精华萃集于胸。

精读名著之所以能够迅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其原因就在于在阅读之前就删除了大量的冗余信息。试想如果赵普不是精读《论语》,而是读些评价《论语》的文章,那么是很难掌握《论语》的精神和深意的。

或许有人会问,这样的精读法会不会导致知识面太窄呢?

这问题清人李光地曾作过回答,他说:“太公只一卷《丹书》,箕子只一卷《洪范》,朱子读一部《大学》,难道别的道理文字他们都不晓?”既然这些人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那么他们的知识面是如何拓宽的呢?李光地用“领兵”和“交友”作比喻说:“领兵必有几百亲兵死士,交友必有一二意气胆肝,此外便皆可得用。何也?我所亲者,又有所亲,因类相感,无不通彻。”即是说,任何一门学问,都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只要其中一种学问被你掌握了,那么再去旁及其他学问,便可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这种方法犹如草木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花盛、蒂固,而这种名著正是你学习做事的根底。

不过,并不是任何一本名著都可以让你精读的,这同样需要你选择,要选那些对自己有极大用处,同时又是公认的好书,这样才不致读而少益。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