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追求享乐,富人不断进取
穷人追求享乐,富人不断进取
穷人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人生的目标就是吃、喝、玩、乐嘛!”
富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固步自封死路一条,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更大成就。”
享乐思想其实也是人皆有之的,这也是人的天性之一。因为人作为动物,作为一种生命,总是有让身体安逸的自然需求的。然而,纵然是天性,也是不能放纵的,要有所节制。享乐心理的一种后果就是不去勤奋工作,结果导致事业失败。
纵是一匹千里马,久疏锻炼,也只能是满身肥肉,落后于人,别说一日千里,就是一日十里也办不到。
有一个年轻人,他父亲是一家大商场的老板,可以说是一个百万富翁。他从财经学院毕业以后,父亲叫他管理公司,自己则提前退休。这个年轻人满怀大志,接管了这个大商场。
人人都知道,现在的老板,并不是那么好当的,现在挣点钱并不容易。可这个叫王路明的年轻人呢,因为刚从大学毕业,踌躇满志,却又眼高手低,好高鹜远,结果怎么样?
他到了公司以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叫手下人去执行,而自己呢,则天天声色犬马。他认为他自己只要高坐隆中,遥控指挥就行了。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他只是打电话叫手下做这做那,而自己则天天泡酒吧、遛马、打高尔夫球。
他这样做,能把事情给做好吗?他能让人心服口服吗?在享乐心理的驱使下,一个人在事业上想要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他不久就尝到了苦果。才短短三个月时间,商场开始出现亏损。货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仓库又催着要租金。最后,他只好又求助于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检查了他的经营情况,发现了问题所在。
对儿子说:“你认为管理一个企业需要什么素质?”
儿子说:“有管理者的头脑呀!”
父亲反问:“光有一个头脑就够了吗?”
的确,这位父亲的这句话问得很好:“光有一个头脑就够了吗?”其实许多享乐主义者之所以享乐起来心安理得,一个心理症结就是:自己只要思考思考就可以谋生了,用得着干这干那吗?
享乐心理的一种后果就是不去勤奋工作,结果导致事业失败。不断进取是通向成功的最短路径,也是实现梦想的最好工具,无论是在富裕还是贫困的环境中,只要你肯勤快做事,付出你的努力,你就一定会有收获,因为天道酬勤。
台湾的电脑专家兼诗人范光陵先生,在美国获得斯顿豪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获得犹他州立大学的哲学博士,后来又专攻电脑,很早写出一本《电脑和你》的通俗读物,畅销于台湾和东南亚。他又在国际上奔走呼号,推动成立电脑协会,举办电脑讲座,召开电脑国际会议,到处发表关于电脑的演讲。由于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泰国国王亲自向他颁发电脑成就奖,英国皇家学院授予他国际杰出成就奖。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的人物,刚毕业到美国时也是靠打工吃苦混出来的。开始时,他在一家叫汤姆·陈的餐馆,做一份打杂的活。
每天工作11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餐馆中最脏最累的活全得干,月薪为280美元。
倒垃圾、刷厕所、洗盘碗、切洋葱、剥冻鸡皮……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餐馆里的人大大小小全是他的上司:大厨、二厨,连资深杂工全都是上司,谁都可以对他指手画脚,动辄训斥或随意作弄。
“笨蛋!这么笨的脑子,还是什么留学生!”
虎落平原被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范先生不但能吃得起大苦,而且还得受得起侮辱,这就不光是毅力,而且还与他胸怀事业雄心分不开的。
他在两年里打过各种各样的工——洗盘碗、收盘碗、做茶房、端茶送水、卖咖啡、做小工、做收银员、售货员……
他曾穷到口袋里没有1分钱,整天只喝清水,咽面包屑,但心怀雄心的他仍然不停地思索着,摸索着,想找出一条路来。
后来,他挣了钱,上大学,念研究生,后来成为诗人、企管硕士、哲学博士、电脑专家,他圆了自己的梦。
世界上的事,从来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怕吃苦,图安逸,发不了大财。请想想,哪位顶级富豪不是吃得人间许多苦方才奋斗出来的?我们往往看到的,多是那些富翁成功之后的风采,没有人会想到他成就一番事业的艰辛。当他兜里仅剩下一元钱,前途渺茫、生活无望时,他还在永不停息地艰苦奋斗着,因而财富往往青睐着他。
摩托罗拉创始人保罗·高尔文的创业之路充满坎坷。他在哈佛镇认识的朋友爱德华·斯图尔特是“斯图尔特完善反射无线电公司”的头,已在无线电领域活跃了好几年。他试图邀高尔文和他共图发展。他向高尔文提议办一个蓄电池厂,并作了传道者的鼓吹。这正和高尔文的设想不谋而合,他立刻同意了。1921年7月15日,斯图尔特电池公司大吹大擂地在威斯康辛州的马什菲尔德成立了。刚开始运作就振奋了每个员工的积极性,高尔文在工作中一如既往的孜孜不倦。
这种努力的工作给他带来了收益,报纸终于把斯图尔特——高尔文公司称做“马什菲尔德市制作工业中最大的工厂之一”。
但是,商业是错综复杂的。由于公司的地址选择有误,运费昂贵,加之正好赶上美国1920-~1921年间全国性的经济衰退,他们的公司终于倒闭了。这无情的事实着实令人懊丧不已,高尔文只能打道回府。他和妻子以及10个月的儿子搭乘破旧的汽车返回伊利诺斯。当时,高尔文口袋里仅剩一元五角钱,连供他们途中吃饭都不够。
高尔文不得不四处为人打工。当他在新的公司步步高升,做了销售主管时,爱德华又来找他。爱德华通过他父亲的关系买下了原来斯图尔特电池公司的残余部分且已将厂房搬到交通便利的芝加哥皮奥利亚街一处房子里。他们感到这次对电池公司扩展销路有了把握,雷厉风行的高尔文立刻答应了斯图尔特的邀请,辞去职务,再次走上和斯图尔特合作办厂的道路。
斯图尔特公司的电池业务相当兴隆。在1926年美国的无线电再次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他们都感到利用交流电而不用电池的收音机出台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斯图尔特用一种叫A—替代器的小发明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替代器可以给用完后的电池再次充电。为了购买部件,装配生产线并投入生产替代器,高尔文出资买下了公司的一部分股份。
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公司生产的替代器出了质量问题,退货的人很多,他们的境况又变得十分不妙。此时,他们立刻将已装运出去的替代器调回来,开始了一个日夜连轴转的工程计划,以排除毛病。但此时竞争激烈的市场没有给他们时间,顾客们马上去找别的公司,由于资金方面的不畅,行政法官立刻驾临斯图尔特电池公司,将它封闭了。高尔文又一次面临灭顶之灾。
但高尔文心中并未完全放弃对替代器的希望,他作了一番市场考察后,在公司产品的拍卖会上出巨资750万美元将替代器买了回来。当时亦有许多商家看好替代器,但他们对替代器的前景缺乏信心,又被高尔文的出价吓倒,最终让高尔文买下了自己倒闭公司的产品。
高尔文用四处筹集的钱终于再次将工厂办了起来。在以后的几年中,公司买卖兴隆,大有发展、勤恳工作的高尔文和他的员工们获得了喜出望外的报酬。
这就是有雄心的成功者,也只有这种成功者最终才能成为富人。他们通过不断地播种进取的种子,因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收获丰硕的果子。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想体味收获的喜悦,那么不要羡慕别人的运气,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也没有空手可得的成功,你要成功,要想成为富人,就必须经得起长久的付出与持续的努力,安逸享乐只能步入失败之门。